东亚福利体制[1]

合集下载

东亚福利体制概述

东亚福利体制概述
•路漫漫源自悠远第一节 东亚福利体制总论
一、东亚福利体制基本特点 东亚有许多国际性的因素限制,殖民主义、移民社会或 发展受到外部制约的历史,使得东亚在经济上依赖于国际经 济,在政治上依赖于国际政治。同时 ,市场化程度,工业 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农民和土地的所有关系,亲属结 构,家庭形式和性别关系与发达国家也不同。
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国家
和地区一般泛指东亚的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
港地区。

路漫漫其悠远
东亚福利体制在各自国家和地区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 会条件下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由于市场化程度、工业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农民 和土地的所有关系、亲属结构、家庭形式和性别关系与发达 国家也不同。
(3)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支出在政府财务支 出的比例相对较小。在90年代中期,美国 ,英国 ,法国 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都在20%以上,福利 支出在政府支出中占30%,在GDP中的比重也保持了较高的 水平。
从非商品化、阶层化和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三个量纲来衡 量东亚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路漫漫其悠远
(1)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支出的规模无一例外都比 较小,因为这些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经 济而不是福利方面;同时虽然福利支出规模不大,但对市场 提供福利的干预和管制却很严厉;再其次,东亚国国家社会 保障制度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设立的,条块分割,国家 公职人员享有一定的特权,而自雇者的福利制度与较快的经 济增长相比则显得比较落后;最后,在与欧洲国家相比,“家

路漫漫其悠远
1.经济成长优于福利分配的决策取向; 2.家庭在福利提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较低的政府福利角色; 4.在有限的、低的福利支出中,其福利分配又集中于某 些特定的人口群体,包括与政权维护有关、受雇于政府部门 的军队、公务员等,其次是与政权合法性有关的劳工,是福 利提供的有限对象。

比较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比较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比较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比较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体系的縮影,其性质和优劣对于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和福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和东欧国家,两种不同的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质量。

接下来,本文将比较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安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完善,但这也是直到最近才取得的成果。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仍然由政府出钱养,包括低保、救助金、福利院等,但因为国家财政负担突破了承受极限,导致人均福利水平仍然没有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高。

相比之下,东欧国家很早就开始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导的制度,如医疗保险、退休金制度等,这也使得东欧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高。

2. 教育中国虽然政府越来越加大教育投入和补贴力度,但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影响下,教育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

中国现阶段存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以高考对大学入学的“单一制度”、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均等;然而东欧国家教育是自由的,大学教育费用也是很小的一部分,贫富差距不是特别明显。

3. 普及率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中,福利普及率很低,未能全面覆盖。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加大福利保障力度,但仍然不如东欧国家。

东欧国家支持高福利理念比较显著,政府每年出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社会福利,故福利普及率普遍较高。

虽然东欧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和国家会财政负担比较重,但高福利支持理念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保障系统也缴纳较高的社保费,实现很好了使用目的。

4. 社会公平东欧国家社会福利水平较高,但是福利依然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进入门槛的问题;即使有了高福利的支持,但是其自然贡献的福利资源可能比较少。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基于最低保障和福利的补贴较高,但差距较大,可以在软或硬方式上实现福利的普及,但其政府的预算分配中的限制可能比较大,可能导致更多的福利资源缺口问题。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第一,国外学者关于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研究如下: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11)以法国为例,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所采取的措施,提出应向中高龄人员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鼓励他们在退休后应该发挥余热,不要完全依赖国家包干社会福利供应,以此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现实。

英国是福利国家实践的先行者,在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上独树一帜。

当下英国同样面临老龄化社会背景,政府正在寻求缓解财政压力与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间的平衡点。

纵观英国老年人福利服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福利补贴以养老金为主,第二,重视老年人需求、权利及人格,第三,国家卫生服务与养老社会服务相结合,第四,政府责任重新定位,第五,重视发挥社会力量。

美国的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起源于1965年约翰逊总统签署的《美国老年人法案》(Older American Act),该法案奠定了美国卫生健康行政系统,形成了卫生及公共服务部——56个州老龄机构——655个地方老龄机构的服务网络体系。

纽约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提供有初级医疗、急性照顾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家庭护理设施及多功能老人中心,其中家庭护理设施的服务规模小,可为老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贴身服务,而多功能老人中心的服务规模则较高,除常规的餐饮、保健外,可提供多样化的个性服务。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算得上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晚的国家。

村川浩一等(2004)介绍了日本在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1)护养受托人负责照顾被寄托的老年人,且受托人在照看之前要进行福利教育;2)可根据老年人自身需要,申请入住养老机构,机构性质有半公半私及完全私营。

第二,国外学者关于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研究如下:中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起步较晚,且深受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在阅读文献时,笔者发现最早进行中国社会福利研究的是西方学者。

在农村福利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多。

东亚福利体制述评

东亚福利体制述评

2012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o.3总第199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9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述评楼苏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伴随着东亚经济奇迹与社会政策领域亚裔学者的增多,以东亚福利体制、发展主义福利体制及生产主义福利体制等概念为核心的东亚社会政策研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迎来了一个高潮。

学术界关于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缘起、东亚福利体制的核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解释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目前的研究当中存在着判断标准缺乏、东亚福利体制与福利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及有关东亚福利体制的动力学研究不充分等三个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东亚福利体制;发展主义;生产主义;社会政策[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3-0136-04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建构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在目前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方向与政策方案选择的讨论中,过于注重西方福利国家的理论与经验,而对同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东亚福利体制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关注不够。

东亚地区文化的同源性以及东亚主要经济体所采取的或曾经采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今天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政策研究中较为热门的东亚福利体制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争论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以期对我国当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一、东亚社会政策研究的缘起及其关键议题所谓“东亚福利”中的“东亚”,大多数研究者指的是日本以及被称为“四小龙”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五大经济体。

对东亚社会政策的最初研究主要由有西方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发起。

东亚福利体制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凯瑟琳·琼斯从文化出发,认为在东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发展与福利体制的意识形态,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些国家福利制度的走向。

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

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10个国家之一,但他们早就做到了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连教材都由政府免费提供。

学生读大学,食宿都由政府“垫资”。

学生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半后开始在10年内还清政府“垫资”(4年约合8000元人民币),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国家不向学生索要这笔费用。

埃塞俄比亚还对穷人实行免费医疗,拿着“贫民证”就可以在村镇诊所享受免费医疗。

十二、俄罗斯:全民公费医疗,教育全免费至今,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历史罪人,他导致了强大苏联的解体,他让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他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失去尊严。

看了俄罗斯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部分人不知作何感想?医疗据2000年卫生部统计,现在我国老百姓看一次病平均要花费79元,住院需花费2891元。

其中药费所占比例超过了50%。

而199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是:病人在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接受门诊或急诊服务,平均每人每次花费不到70元,住院费用约为2600元。

药价虚高,药品的流通成本太高为广大医患人员诟病。

我国的公费医疗仅对公职人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而言,其他人员没有医疗保障。

俄罗斯实行的是全民公费医疗,只要你是俄罗斯公民,一律公费医疗。

手术免费,住院免费,治疗免费,除了药费不免其他都免。

所有人得了病,不管什么病,甚至都不管你是不是俄罗斯人,只要在俄罗斯境内得了病,就给你治。

教育我国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至10万元。

义务教育收费年年见涨,乱收费屡禁不止,教育行业已跻身“暴利行业”之一了。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教育费是不得不出,却又负担沉重的一笔费用。

俄罗斯学生上学一律免费,教科书由学校无偿提供,所有学校一律免费供应全体学生一顿丰盛的、营养充分的早餐或午餐。

住房据2003年底的统计数据,1至11月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5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

而近几年中国的住房价格相信已经不需要本博在此多费周章了!而俄罗斯以前住房根本不收费,住房改革后,把公有住宅转给私人,政府规定,人均18平方米以下部分无偿转让,18平方米以上部分只收很少的钱,自来水、热水(24小时供应)、供暖从来不收费,连水表都不装,天然气和电的收费也极低,对居民来说根本就不是开支。

世界各国公民福利制度汇编

世界各国公民福利制度汇编

世界各国公民福利制度汇编世界各国公民福利制度汇编在当代社会中,公民福利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各国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公民福利制度,以确保公民享有基本的权益和福利,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世界各国的公民福利制度。

1. 北欧福利模式北欧国家以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为代表,被认为是全球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

他们以高税率为基础,为公民提供全面的福利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失业保险、养老金和住房补贴等。

这些国家通过提供普惠福利,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构建了一个社会和谐、公平的社会。

2. 欧洲福利国家除了北欧国家外,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建立了相对较完善的公民福利制度。

这些国家注重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医疗保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同时,他们也积极发展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组织,为公民提供更多选择和服务。

3. 美国福利制度美国的福利制度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较为复杂和分散。

美国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福利券等方式为公民提供福利。

但由于制度的复杂性和私人保险体系的主导地位,福利水平和覆盖面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和薄弱之处。

4. 亚洲福利制度亚洲国家的福利制度相对较差,但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善中。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注重提供基本福利,例如医疗保健和养老金等。

这些国家的福利主要依赖于个人和家庭的积蓄和保险,相对较少使用税收来提供福利。

5. 发展中国家福利制度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制度相对较薄弱,但也在积极探索和改善中。

中国通过发展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措施,为公民提供基本福利。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提高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基本福利水平。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的公民福利制度各有特色,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水平,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公民福利制度。

专栏导语 东亚社会政策

专栏导语 东亚社会政策

专栏:东亚社会政策专栏导语岳经纶陈永杰*艾斯平-安德森(G.Esping Andersen)在1990年出版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Three W orl ds ofW elf are Cap ita lis m)一书中,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依据去商品化、社会分层等标准,把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模式划分为社会民主主义、统合主义、自由主义三种体制,分别以瑞典、德国和美国为代表。

这一理论框架,为过去二十年间的社会政策研究,尤其是比较福利国家研究,提供了一个最经典的范式。

但是,艾斯平-安德森的三个世界的福利体制理论框架无法适当解释欧洲和北美之外的福利制度,如东欧的转型国家的福利制度、东亚的福利体制。

这一点困难连艾斯平-安德森本人也不得不承认(Esping Andersen,1997)。

如何为东亚福利国家模式作一个合理的概括,东亚福利资本主义的内部又是否能为这种模式提供高度同质性的实证支持等,一直是过去二十年来社会政策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

我们欢迎这种争论,更希望中国和中国的学界能参与到这个争论中去,这正是我们推出东亚社会政策专栏的目的。

在国际社会政策学界的话语体系中,东亚福利模式并非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它是对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新加坡这几*岳经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陈永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讲师。

专栏个东亚资本主义经济体所奉行的福利模式的统称(Goug h et a.l, 2004)。

相应地,东亚社会政策研究指的是关于上述经济体的福利模式的学术研究,例如由学者何立仁(Ian H olliday,2000)提出的生产型福利资本主义(pro ductivist welf are cap ita lis m)的概念及相关讨论。

何立仁认为,艾斯平-安德森的三个世界理论之所以无法涵盖东亚,原因在于欧美各国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政策不用服从于其它目标,但在东亚经济体中,经济政策压倒一切,社会政策处于从属地位,必须为经济增长服务。

老龄化背景下东亚家庭主义的变迁--以日韩老年人福利政策为例

老龄化背景下东亚家庭主义的变迁--以日韩老年人福利政策为例

老龄化背景下东亚家庭主义的变迁--以日韩老年人福利政策为例楼苏萍;王佃利【摘要】家庭在东亚国家的福利供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快速发展的老龄化已经对东亚地区以家庭为首要责任主体的政策取向形成了巨大挑战。

如何在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回应需求增加与家庭功能弱化之间的矛盾,东亚地区国家面临着政策方向调整的压力。

论文梳理了日本和韩国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福利政策的发展,从社会政策的家庭主义分析框架入手,讨论了以日韩两国为代表东亚福利体制家庭主义的变迁轨迹。

论文认为,传统东亚的家庭主义是一种隐性的家庭主义,假定家庭是老年人福利状态的首要责任者,社会政策既不致力于增强家庭的功能,也不支持家庭之外的福利主体的作用发挥;伴随着老龄化,东亚家庭主义开始在增强家庭功能与寻求对家庭的替代两个方向上进行的政策努力,向自主的家庭主义靠近并形成自身特点。

论文从具体社会政策角度切入讨论,超越传统从儒家文化与意识角度的探讨,使得家庭主义的变迁更容易被观察与分析,也为后续更为精确的量化分析提供了基础。

【期刊名称】《公共行政评论》【年(卷),期】2016(009)004【总页数】16页(P88-103)【关键词】东亚福利体制;家庭主义;老年人福利政策【作者】楼苏萍;王佃利【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69东亚福利体制研究成为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重要生长点,就其缘起,实践层面是为了探究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奇迹”背后的成功因素(White & Goodman,1998)。

在理论层面,则是由福利国家的分类学研究所驱动,研究者发现,日本这样的东亚国家,难以归类为三大类型的任何一种,而更像是福利资本主义三个世界中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混合。

如何认识东亚福利体制独特性,研究经历了从聚焦文化特性,如“儒家福利国家”(Jones,1993)的概念到聚焦国家作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转变(White & Goodman,1998;Holliday,2000)。

东亚社会福利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东亚社会福利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载《辽宁大学学报》(双月刊),2002年,2月,第9 – 14页东亚社会福利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价值取向与政策效应郑秉文史寒冰*内容摘要一国的社会保障完善程度与水准的高低一般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然而一些发达程度大致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类型和水准却大相径庭,这主要是由各国(地区)政府在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别所使然。

政治权威对社会保障目标的选择,集中体现了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某种认定。

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这座天平的倾斜方向和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尽管东亚国家地区的人均GDP已接近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但政府福利支出占GDP和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公众的生活风险保障上总体偏重于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亚国家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转移支付功能的弱化,普遍存在贫富分化悬殊的状况,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

主题词:东亚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平效率比较研究一般来说,一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与保障水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应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通过比较观察不难发现,在一些处于大致同等发达程度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却大相径庭。

譬如,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欧洲福利国家实行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遵循普遍主义原则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作为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则强调保障的贫困救助作用,从选择主义原则出发建立了避免弱势群体陷于贫困的保障体系。

在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

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的日本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中保障制度较为完备、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而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亚洲第2位(1997年)的香港,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低水准与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两者的差距显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所致,却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支配。

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研究

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研究摘要:由于文化传统和地区等等因素的影响,东亚国家逐渐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家庭保障为核心的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本文主要从分析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东亚地区的社会保障体制,整理出东亚社会保障体制的特色以及利弊,并以期从中探寻出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家庭保障;社会保障;文化传统1.东亚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与发展东亚社会保障体制是不完全相同于任何国家以及地区但同时似乎又可以在某些国家找到一些模糊的影子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是因为东亚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被称为“寻走游学”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借鉴学习了欧美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又根据了自己国家的特点与国情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

1.1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与发展整个东亚地区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自古以来就重视一些人文的思想,例如孝道,互帮互助等精神。

因此,东亚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家庭保障以及社会救助为核心。

在这里,我们以日本为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出台过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一些保险制度,但是并没有建立一套真正的社会保障体系。

公元702年,日本以“公共援助计划”为核心思想颁布了法典,在法典里我们可以明确,日本对社会保障的要求是先直系家庭成员,然后普通家庭成员,最后是社区帮助。

从日本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构成中我们可以见到家庭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传统对于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影响。

二战之后,东亚社会保障模式开始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了有自己特色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家,经济急速下降,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很差,社会失业人数众多,资金、物资极度匮乏,因此,重建社会保障体制变成了日本急需做的事情。

1946年,日本颁布了《生活保护法》,用于解决当时日本国民生活困难的困境,之后有相继出台了《失业保险法》、《儿童福利法》以及《残疾人福利法》等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以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

东亚福利体制背景下的居民福利供给主体偏好

东亚福利体制背景下的居民福利供给主体偏好

Preferences of Welfare Provis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Welfare Regime of East Asian
作者: 金卉[1];祝建华[2]
作者机构: [1]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15;[2]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310023
出版物刊名: 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 51-5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福利供给主体偏好;东亚福利体制;儒家文化;阶层
摘要:本文以宏观制度结构和微观地位结构相结合为分析视角,在东亚福利体制的背景下考察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弥补国内研究对居民社会福利意识研究的重视不足。

基于对2006年“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的居民更倾向于依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非制度性支持,而个体的阶层地位对居民的福利供给主体偏好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

最后,本文从“家本位”文化寻求对这一偏好的合理解释,并对精英主义的福利倾向提出了反思。

代际分化视角下的东亚福利体制_林闽钢

代际分化视角下的东亚福利体制_林闽钢

Pampel and J. B. William son) 也有相似的发现 : 大量老龄人口所产生的政治压力影响了政府支
∋ 林奇 ( J. 出, 老龄人口与民 主政治结构结 合在一起 , 可视为 维持高福 利开支的 基本因素。
Ly nch) 作为福利国家代际分化研究最有影响的一位学者, 她独自给出了一种路径依赖的制度主 义解释: 历史上政党竞争的模式与福利体制的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 共同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年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CET ! 08 ! 0285) 资助。
考斯塔 # 艾斯 平 安德森 : ∃ 福 利资本 主义的 三个世界% , 郑 秉文译 , 北 京 : 法律出 版社 , 2003 年 , 第 林闽钢 : ∃ 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发展% , ∃浙江学刊% 2008 年第 2 期。
# 181 #
& 研究呈东、西辉映之势。
随着福利体制类型学的发展, 福利体制转型开始成为重要议题 , 其中老龄化与福利国家的 变迁是福利国家转型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基础看, 以制造业为主的 就业形态、稳定的家庭结构及成年型的人口年龄结构是最为主要的三个方面, 而进入后工业社 会, 生育率下降与平均寿命的延长, 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 , 家庭结构的改变及女性劳 动参与率提高等改变了福利国家的运作机理 , 使得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开始由家庭转移到国家。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 当 OECD 国家中有关老年经济安全项目的支出超过社会保障总支出的 60% 时, 福利国家事实上已成为
与经济发展的挑战 , 通过经济政策和 社会政 策的相 互融通 与相互 促进 , 开始 确立更 全面性 的社 会 福利政策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 代际分化视角 东亚福利体制 年龄支出比率 生产主义 后生 产主义 210093) ; 吴 小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40卷第5期2010年9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40,No.5Sep.2010[收稿日期]20100120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004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SH001);浙江大学劳动保障基地“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研究”资助项目[作者简介]1.林卡,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2.赵怀娟,女,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

DOI:10.3785/j.issn.1008‐942X.2010.01.201论“东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林 卡1 赵怀娟2(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2.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最近十余年来,有关东亚福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些研究对于认识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政策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归纳东亚福利体制的特点,提出了儒家文化圈中的福利国家、东亚福利模式、生产主义社会政策等概念,并力图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揭示东亚福利模式的形成原因。

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东亚福利体制是否具有为东亚各国或地区所共享的“特质”仍众说纷纭。

在东亚福利这一研究领域中,也存在着学理基础欠缺、研究方向模糊、缺乏共同资料平台等方面的问题。

由此,应暂时搁置研究概念和研究先设方面的争议,开展诸多专题研究,按研究方向组建团队,按照一定标准采集数据,争取区域组织的合作,以推进东亚福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东亚;社会保障;福利模式;社会政策ProgressintheStudyof″EastAsianWelfareModel″andItsProblemsLinKa1 ZhaoHuaijuan2(1.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2.CollegeofSociology,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Abstract:Inthelastdecade,anewtopicalareaofEastAsiawelfarestudieshasbeenformulated,whichhassignificancetoanenhancedunderstandingofthefeaturesofsocialpoliciesofEastAsiansocieties.Inthisresearchfield,scholarsintendtointerpretthefeaturesofthewelfaresystemsinEastAsiafromvariousperspectives.NotionsincludingConfucianwelfarecluster,EastAsianwelfareregime,theproductivistsocialpolicymodel,areallexploredwithapurposetorevealingthecausesofdevelopmentofthiswelfaremodelfromthecultural,economicandpoliticalperspectives.Nevertheless,sofar,anumberofkeyissuesrelatedtothistopicremainunanswered,andtheextentofdevelopmentinthisresearchfieldisstilllimited.Obstaclesofthisdevelopmentareoftwokinds,onecausedbytheresearchobjectivesandtheotherbytheresearchprocess.Inthelatercase,thedifficultiesrefertothefactorsincludingthelackofaneffectiveconceptualframeworkinsupportofsuchanalysis,theambiguousnessinthedirectionofthisdevelopmentandtheshortageoftheusefuldatabasisforthediscussion,etc.Totackletheseproblems,theauthorsproposethatconceptualdebatesshouldbeavoidedundercurrentcircumstances;researchteamsshouldbeorganizedtoreinforcethethematicstudies;datashouldbecollectedinaccordancewithdefinedstandards;andtheregionalcooperationshouldbepromotedamongscholarswithsharedintereststoreachacademicgoals.Keywords:EastAsia;socialsecurity;welfaremodel;socialpolicy一、导言:“东亚福利模式”研究的缘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艾斯平・安德森有关福利比较类型学的影响,人们对于东亚福利体制的关注日益增强。

东亚福利模式下的中韩社会政策比较_韩克庆

东亚福利模式下的中韩社会政策比较_韩克庆

关键词 : 东亚福利模式 社会政策 新自由主义 中国 韩国 埃斯平 - 安德森 ( G sta Esping Andersen) 1990 年在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一书中首 次提出 福利体制 的概念 , 并提出社会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种福利体制。关于 福利体制的研究自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兴趣。之后 , 埃斯平 - 安德森在 转变中的福利国 家 一书中指出,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可以解释为 : 围绕国家建设的主要目标而采 取的适应性学习与发展的战略。福利体制可以看作内在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东亚的 社会福利发展模式与西方经验相比并不一致 ( 埃斯平 - 安德森 , 2010 : 313) 。近年来 , 很多学 者以东亚福利体制为研究对象, 试图发现一种不同于 三个世界 中所讲的新的福利模式。经 过二十多年的探索, 关于东亚地区是否存在一种所谓的 东亚福利模式 仍然众说纷纭。 至于东亚福利模式能否成立 ,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它涉及到福利模式划分的标准 , 埃 斯平 - 安德森的划分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然而 , 任何研究都是有局限性的。判断东亚福利 模式是否存在的关键在于探寻出其社会福利特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规律, 推断这些规律是否 完全不同于其他三种福利模式 , 进而认定东亚地区的福利体制能否称为一种模式。
作者简介 : 韩克庆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副教授。金炳彻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 事学院社会保 障系讲 师。汪东方 ,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
42
2011 年第 3 期总第 155 期
如何产生的 ? 东亚国家的福利制度是如何与经济制度实现良好结合的 ? 东亚国家的福利问题 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985 年, D ix on 和 K i m 出版了 亚洲社会福利 ; 1986 年, Rose 和 Shiratori出版了 福利国家: 东方和西方 , 东亚福利体制的相关研究由此而兴起。 一些学者提出了 东亚福利模式 ( East A sia w e lfare m ode l) 或 东亚福利体制 ( E ast A sia w e lfare reg i m e) 等概念, 用以指称东亚新兴经济体在社会福利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某些共性 , 而 这些共性又是西方福利国家模式所不具备的 ( Jones , 1993 : 198~ 217 ; Goodm an , W hite & Kw on, 1998 ; L in , 1999) 。东亚各国尽管地理位置接近, 在文化传统、 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环境等方面也 有相似之处 , 但又在历史发展、 基本国情、 人口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福利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 差异。因此 , 关于东亚模式是否存在 , 目前在学界存在很大争议。 (一 )东亚福利模式的相似特征 第一, 低福利支出。亚洲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福利水平比较低 , 福利开支比重较小 ( W hite & Goodm an , 1998 : 1~ 22)。 H o lliday & W ild ing ( 2003) 更为系统地指出, 东亚社会福利 体制的社会政策有九个共同的特性: ( 1) 低的政府福利支出 ; ( 2) 关注经济成长的积极性福利 政策; ( 3) 政府对福利的敌视态度 ; ( 4) 强烈的残补概念; ( 5) 以家庭为中心; ( 6) 政府扮演规范 及鼓励的角色; ( 7) 片段零散方案的福利发展; ( 8) 借助福利来支持及建立政权的稳定与合法 性 ; ( 9) 对福利权的有限承诺。亚洲开发银行在 2008年 5 月 14 日发布的一份对亚洲各国政府 社会福利开支的比较研究报告 社会保护指数 显示, 亚洲各国用于社会福利的平均开支低于 GDP的 5 % , 给予失业人口、 老人、 穷人和残疾人的财政资助平 均水平仅达到 联合国规定的 35% (郑功成 , 2009) 。 第二, 低制度覆盖率。除日本、 韩国等极少数国家外 , 亚洲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覆盖率都 很低。以中国为例, 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只占应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 20 % , 领取养老金的人 数在同龄人口中只占 20% 左右 ; 即使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亦仅有 5 % 左右的人口直接受益 ;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虽然在加快, 但还有 3 亿左右的城乡人口缺乏医疗保障, 而在农村参加 了合作医疗的乡村居民实际得到的医疗保障待遇不足其医疗支出的 1/ 3 。在印度、 印度尼西 亚、 马来西亚、 泰国、 菲律宾、 巴基斯坦、 蒙古等国家 , 均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形 ( 郑功成, 2009)。 第三, 不公平性。在东亚地区, 社会政策实行 精英主义 , 通过必要的福利政策来保证国 家和地区精英和重要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忠诚。在该区域 , 公务员、 军人和其他重要的公共部门 的工作人员的福利在范围和数量上都比较优厚, 而一些弱势 群体则经常被排除在体制之外 ( 林闽钢 , 2008) 。东亚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并未很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第四, 多元化。由于东亚特定的社会、 经济和文化背景 , 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有 别于欧美现行模式的发展走势 , 而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格局 ( 林义 , 2000)。日本是一种亚洲型 的福利国家 , 新加坡选择了独特的公积金模式 , 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混合型福利制度, 其他国 家在福利制度安排方面亦有很大差异 (郑功成 , 2009) 。 第五, 重视家庭保障。因为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因而可以诱导人们减少对国 家福利的期待, 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福利体制 ( [ 韩 ] 朴炳铉、 高春兰 , 2007) 。有关研究表 明 , 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家庭结构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 家庭结构小型 化、 核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相伴而发展。但家庭结构和家庭内关系仍然非常密切而区别于欧 美家庭结构。家庭保障仍然是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 林义 , 2000) 。

儒家文化与东亚社会福利模式

儒家文化与东亚社会福利模式

国家与政府的介入来解决的相对少一些 。在西方容 况下 , 个人是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 是进行自我判断和
易成为社会问题的现象在东方则被看作是个人问 自我负责的个体 , 因此“个别化”和“自我决定”这样
题 , 即使成为社会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 尤其是儒 的原则在西方社会中成为与他人相区别的 、自己控
社会的变化必然使家庭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
实现自我价值 。
变化 。在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上有无既能维持家庭主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相互关系 , 这种关系就是人 义的长处 , 同时又能保障个人的自主和尊重人权的
的存在方式 , 人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确认自 整合性方法呢 ? 在韩国 , 对待老人的赡养上 , 家庭和
心家庭依然与家族亲戚保持和谐关系 , 家族之间的 到一定原因 。强调家庭主义和“孝”思想 ,意味着在社
相互扶助网依然存在 。产业化高度发展的日本也维 会福利中弱化政府责任 ,强化家庭作用 。正因为儒家
系着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的传统 。日本制定老人福利 思想强调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 因而可以诱导人们减
家“孝”的思想延缓了老人问题成为社会化的进程 。 制自己生活的自我概念 。但是在集团主义文化浓厚
这就是说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 , 家庭成为代替市场 的东方国家中 , 个人是不能游离于集团而孤立存在
142 总 134





的 , 人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确定其存在的价值并从 框架 , 不如开发适应东亚国家的历史 、文化特性的研
会工作者 。
1. 儒家文化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3. 社会工作方法与儒家文化
许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和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福利体制[1]
国家政策(包括社会政策),隶属于经济、工业目标。 但无论是社会保险模式,储蓄帐户模式,国家规范者模
式还是生产性福利资本主义模式,他们的实质都是发展性国 家取向,根据不少社会学者与经济学者观点,发展型国家主 要是指国家积极干预,引导,达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目 标,获得较大的经济发展。同时,在生产性国家中,教育或 人力资本被视为是社会投资国家的主要特性,即政府支出以 经济发展与人力投资为优先的概念。
东亚福利体制
2020/11/1
东亚福利体制[1]
东亚福利体制[1]
n
地处东北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新加坡以及中国香
n 港、台湾,构成了当代亚洲东部的地缘优势经济带。20世纪
n 60、70年代以来,这个经济带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
n 和地区之一,创造出世人瞩目和赞誉的“亚洲奇迹”。自20世
n 纪7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借鉴吸收欧美社会保障经验的
东亚福利体制[1]
范者。前者所指的是国家能提供社会服务或利益,英国的国 民保健服务与瑞典的托儿托老设施是最佳的例子;后者即指 国家着重社会福利的安排、规划,至于服务的供给则由自愿 或私人组织负责,东亚各国显然是偏向规范者模式。
3.生产性福利资本主义 东亚福利体制可归结为第四种福利体制,即“生产性福利 资本主义”,其中心概念是成长导向的政府、隶属于各方面 的
东亚福利体制[1]
n (1)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支出的规模无一例外都比 较小,因为这些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经 济而不是福利方面;同时虽然福利支出规模不大,但对市场 提供福利的干预和管制却很严厉;再其次,东亚国国家社会 保障制度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设立的,条块分割,国家 公职人员享有一定的特权,而自雇者的福利制度与较快的经 济增长相比则显得比较落后;最后,在与欧洲国家相比,“家
东亚福利体制[1]
第一节 东亚福利体制总论
一、东亚福利体制基本特点 东亚有许多国际性的因素限制,殖民主义、移民社会或 发展受到外部制约的历史,使得东亚在经济上依赖于国际经 济,在政治上依赖于国际政治。同时 ,市场化程度,工业 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农民和土地的所有关系,亲属结 构,家庭形式和性别关系与发达国家也不同。
东亚福利体制[1]
1.经济成长优于福利分配的决策取向; 2.家庭在福利提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较低的政府福利角色; 4.在有限的、低的福利支出中,其福利分配又集中于某 些特定的人口群体,包括与政权维护有关、受雇于政府部门 的军队、公务员等,其次是与政权合法性有关的劳工,是福 利提供的有限对象。
n 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亚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国家
n 和地区一般泛指东亚的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
n 港地区。
东亚福利体制[1]
东亚福利体制在各自国家和地区特殊的经济、政治和社 会条件下得以建立和发展,并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由于市场化程度、工业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低,农民 和土地的所有关系、亲属结构、家庭形式和性别关系与发达 国家也不同。
东亚福利体制[1]
(3)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支出在政府财务支 出的比例相对较小。在90年代中期,美国 ,英国 ,法国 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都在20%以上,福利 支出在政府支出中占30%,在GDP中的比重也保持了较高的 水平。
从非商品化、阶层化和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三个量纲来衡 量东亚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东亚福利体制[1]
一、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沿革
在日本,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一种政策体系发展起来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
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东亚福利体制[1]
方式”的、由国家支持的社会保险项目有所发展,这些项目 对一些核心的社会群体有利,反映并促进了权利和社会地位 的分化。
在香港则是补缺型福利政体,家庭、非政府机构和社区 承担着提供福利服务的主要责任,政府在提供对弱势群体福 利服务时只承担最后的责任。
2.国家规范者模式 国家在社会政策介入的角色上有两种,分别是提供者与规
东亚福利体制[1]
三、东亚福利体制发展方向 东亚地区虽然有相当高比率的非农业劳动人口,较高的 结构性福利需求,但是基于发展的目标和国际竞争压力,国 家并不将资源分配在福利而分配在社会投资上,另一方面文 化结构上也存在着差别待遇,因此,在福利资源的分配上采 取非普遍性,阶层性的分配方式。由此在平等分配原则指导 的基础上,却只使用少量的福利资源的模式,必须依靠个人
东亚福பைடு நூலகம்体制[1]
与家庭自行来提供福利。同时在国家主导的发展结构中,所 谓的个人福利提供并不意味着私人市场的发达。由于东亚各 国和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迥异,因 此,只有基于发展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建立各国和地区 的社会福利体制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东亚福利体制[1]
第二节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步晚于欧美国家,尽管从本世纪20 年代起日本先后制定过类似于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但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战后 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日本逐渐建立起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日本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不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制度,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改 革。
东亚福利体制[1]
二 、东亚福利体制争论 对东亚福利体制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不同的争论,而这种 定位主要集中于非商品化的水平和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两个方面。 1.两种模式并存 有学者认为,在东亚这个区域存在两种不同的福利发展模 式,分别是社会保险模式与补缺型福利模式。 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被艾斯平-安德森称为“俾斯麦
东亚福利体制[1]
庭化”倾向比较严重,即家庭福利状况独立于市场的程度比
较低。
n
n (2)在东亚各国和地区,社会福利政策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精英主义“。通过必要性的福利政策来保证国家和地区
精英和重要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忠诚。在该区域,公务员,军
人和其他重要的国营部门工作人员的福利在范围和数量上都
比较优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