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2023年最新-《滕王阁序》教案【最新6篇】

2023年最新-《滕王阁序》教案【最新6篇】

《滕王阁序》教案【最新6篇】《滕王阁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1.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5篇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5篇

滕王阁序教案优秀5篇《滕王阁序》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2、了解文体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学习新课,导入《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

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

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

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暂驻。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

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篇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公开课)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公开课)

兴感之由,不坠之志高一年级组沈霞[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研读《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文本,理解作者的“兴感之由”和“不坠之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讨论、对重点语段和课外文本的赏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内外文本的欣赏,使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兴感之由”的深刻内涵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不坠之志”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同为盛宴即兴之佳作,且在一篇之内经历了由喜入悲这样重大的情感转折。

他们因何而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些感慨又将引领他们去向何方?二、“兴感之由”1、阅读《滕王阁序》第4小节,讨论王勃因何而发出感慨?2、感慨的本质是什么?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外界的关系人和生命的关系三、“若合一契”1、阅读《兰亭集序》第2小节,结合上述三点,思考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联系其他文本加以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短歌行》3、“兴感之由”的内在联系四、不坠之志1、思考《兰亭集序》中,作者是如何化解自己的“悲”情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传文于世。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以待来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正视生死。

2、分析《滕王阁序》中,作者如何化解自己的人生之悲。

3、联系其他文本继续深入分析:《归去来兮辞》——小我《岳阳楼记》——大我《赤壁赋》——无我4、“不坠之志”的共性及对学生的启迪。

五、拓展延伸王羲之在感慨“死生亦大矣”中“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王勃在感叹“谁悲失路之人”时以“不坠青云之志”自勉。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此我们难免会有各种感慨叹息。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困境?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人生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兴感之由不坠之志人和自我的关系小我人和外界的关系大我人和生命的关系无我。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赏读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赏读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赏读一、全面比较《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都是序。

但《兰亭集序》是书序,而《滕王阁序》属“饯别序”,即赠序。

前者是散句体,后者是骈句体。

内容上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会盛况之后,“兴尽悲来”,不同的是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指出“死生亦大矣”,批评了当时泯灭生死差别、将生死等同的虚无思想。

后者则主要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与不平,虽有自我宽慰、振奋之词,而终不免彷徨、痛苦。

两篇文章折射出它们各自产生的时代面影。

由前者可见:东晋时期士大夫崇尚玄学的风气,不可避免造成士大夫们群体精神上的敏感而缺货生机;由后者可见:初唐时期,除旧布新,然而整个社会还不够革新、开入,因此,青年才俊虽有积极进取的雄心却又深感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两篇文章表达方式都由写景叙事转而抒发感慨和议论,但行文顺序有所不同,前者由聚会而引发感慨;后者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抒情,步步推进。

议论抒情也有所不同,前者议论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引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成为“痛的感觉,最后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顺应自然(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实)的态度;后者表现出两种感慨: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两篇文章文笔都很优美。

前者以散句为主兼及对偶,使得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个别地方用恰当地使用了典故。

后者通篇骈文,对仗工整,句式多变,运用大量典故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还大量使用借代、借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容的表达。

二、深入比较(一)乐在山水与乐在盛会《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既写美景,又写乐事。

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写山水之乐,后者侧重写盛会之乐。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

这里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

群贤毕至,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通用5篇)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通用5篇)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通用5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积累1、2段文言字词(2) 了解赋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鉴赏文中铺叙的美丽秋景。

二、学法指导结合赋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吟诵涵咏,用美读体会__的美妙意境。

三、知识链接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四、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2、解释加点的词语五、合作探究1、借助课文注释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理清__的结构和思路。

(B级)2、阅读第一段,思考:①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B 级)②作者如何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B 级)③__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C级)六、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2、默写填空《滕王阁序》教学设计2教学设想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应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阅读鉴赏,而不应把“外围战”作为重头戏。

甚至架空分析,失去语文课的根基。

而应回归文本,坚持语文本色。

这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达到了内容与语言双赢的千古绝唱。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从内容和写法上去分析品味,感受语言之美。

再通过语言的仿写练习,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运用优美且凝练的文辞来表达心志。

教学目标1.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2.初步鉴赏千古名句,培养理解感悟的能力。

3.通过语言的仿写练习,感受__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2、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3、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设计: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一)熟读背诵《兰亭集序》,教师检查。

(2分钟)(二)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江南小雨行异中寻同同中求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学设想】《滕王阁序》这篇被韩愈称为“壮其文辞”的美文,可讲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可以学习典故运用,可以鉴赏景物描写,可以品味诗人情感……我想如何确立合理适当的教学内容,是每一位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一定会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试着以比较的方法,分别从文章宏观构思与文章局部写作的角度,重读《滕王阁序》与学生高一已学的《兰亭集序》《望海潮》,以期给学生读此类文章的方法与写作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将《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寻文章之法。

2.将《滕王阁序》与《望海潮》比较,品文章之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朗诵《滕王阁序》2.与学生交流学习《滕王阁序》的感受。

二、异中寻同——寻文章之法1.【教师质疑】《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师生共同梳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叙盛会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绘盛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抒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小结从宏观上梳理两篇序文的构思,我们会有两点收获读书的收获这一类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长文可短读,难文可易读写作的收获写一次聚会,写一次登高,写一次临水……二、同中求异——品文章之采【教师质疑】我们就看这一词一文写杭州和南昌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1)共同点:开篇入笔铺开写景(2)不同点:柳永写杭州重在“繁华”。

王勃写南昌重在“登临”。

三、总结【PPT】“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四、板书同中析异文采个性异中寻同章法景情教学反思:“选”的什么与“修”的深浅一、“选”的什么正如我在“教学设想”里提及的那样,《腾王阁序》是一篇长文,是一篇美文,更是一篇难文。

新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王勃及其骈体文的特点。

2.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其中的文学典故。

3.通过语言,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文中部分虚词与实词的用法。

2.通读全文,疏通文章,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的典故。

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江南三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呢?(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三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岳阳楼:《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作家及其写作背景介绍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 关于本文写作背景: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及《前赤壁赋》的比较与启示作者:高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0期摘要:《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均为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其结构都是即景生情、乐极生悲、悲而超越,本文以三篇文章的相似结构为基础,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比较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挖掘作者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即景生情;乐极生悲;超越;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24-0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均为我国古代即景抒怀的名人佳作。

《兰亭集序》笔端含情,曲折婉转,流畅通脱,是王羲之散文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辞藻华丽、用典贴切,于工整谨严的结构中驰骋高深神妙之思,为王勃的经典传世之作,被国学大家范曾誉为骈文第一;《前赤壁赋》作为苏轼黄州时期乃至一生的代表作,写景、抒情、说理水乳交融,以其纯熟的技巧、畅达的风格及透彻的人生领悟,成为千古以来的“文章绝唱”。

一、即景生情,情不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和《前赤壁赋》题材相似,都描写了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作者皆即景生情,抒发胸臆,但心境与思绪却大不相同。

王羲之眼中的的“兰亭集会”,兼具了修禊旧俗与文坛盛事双重意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惠风和畅的春光里,在修竹清流的山间流觞畅怀、吟咏诗篇,“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成为千古佳话。

王羲之作为此次集会核心人物,在众星捧月中俯仰天地、笑论生死,尽显一代书圣文豪的洒脱自在。

王勃有幸邂逅了重修滕王阁落成大典,但见阁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阁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在这四美具、二难并的盛会上,他“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引经据典,炫才耀华,显示出唐代青年才俊的踌躇满志与意气风发。

苏轼夜游赤壁,心境与王羲之、王勃大不相同,他劫后余生、被贬黄州,门前冷落、亲友疏离,友人来访的感动喜悦及仕途无望的心灰意懒交织在一起。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3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3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3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高中《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三篇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美丽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典,积累文化学问。

3.体会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简单情感。

教学重难点:1、解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留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美丽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学问背景介绍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由于“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简单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由于“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终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

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生气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来宾,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假如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教学设计2:第5课《腾王阁序》

教学设计2:第5课《腾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明确目标在前一节课疏通文意、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写作特色二、重点研读、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一个词语(兴尽悲来)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写“兴”事写了哪些方面?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示例:州城形胜宾主之美兴山川之美登楼之喜主要手法:记叙(铺陈)、描写教师小结:文章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又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矿远,市井的繁华,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这一切处处扣住一个“兴”字,洋溢着作者愉悦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正是在兴致高昂,情绪激动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由喜悦渐生悲慨,作者用了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生之“悲”?用了什么手法?示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时)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玄想宇宙广袤,衬托人生渺小,引发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主要手法:抒情、议论小结:作者纵笔驰骋,抒写个人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之悲,让人心有戚戚焉4、就文章来看,作者的情感就此悲伤消沉,一蹶不振了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句,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古已有之,今又何伤?)老当益壮四句,勉励自己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表现了崇高的人生观贪泉、涸辙句,表明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情怀北海、东隅、桑榆句,表现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孟尝、阮籍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班超、宗悫句,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这里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化用典故)小结:作者以古比今,借古写怀,以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诗意,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用典于一炉,表现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困顿与悲伤,却又不失远大的抱负,崇高的志向,乐观的情怀,具有人生的使命感三、整体归纳、把握特色示例: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小结:全文以四六句为主,交错运用多种字句的句式,起伏跌宕,节奏分明,自然流畅同时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整齐对偶的句子,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辞采华美,赏心悦目作者更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用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了骈赋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的特点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课后阅读同是为集会诗所作的序文《兰亭集序》,思考《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抒发的感慨有什么异同?【板书设计】《滕王阁序》州城形胜人生无常,宾主之美盛衰有时,兴记叙(铺陈)、描写悲抒情、议论、用典山川之美怀才不遇登楼之喜济世无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教学说明:一、《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语言华丽典雅,辞采华美,句式整齐而不失灵活,对仗典故的运用显得简练而又含蓄内容上,作者借登高览胜之会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伤失意,同时含蓄表达了渴望进仕济世,积极有所为的抱负情怀学习此文,当引导学生领会把握二、学习过程当以整体——部分——整体为宜,本教学设计在整体诵读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积累文言字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而后归纳总结写作特色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文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诵读,培养语感,整体认知;同时,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掌握文言字句、文言现象从而感知文章思想内容四、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叙事、写景、抒情,尤其是用典的学习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复杂情怀五、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习得的能力得到迁延与提升。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

《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比较【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

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

【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

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

两文相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

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思想内容】答:这两篇文章都是序文,也都是骈文。

句式整齐,言辞华丽。

都是先记叙了聚会的盛况,描写了美丽的景色,而后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二文在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试某某某从抒情的角度作一比较。

文学抒情是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基础的,所以作品抒情既是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同时表现人类情感的本质。

情感的.抒发与个人的身世经历以及现实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东晋的王羲之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王正为朝廷尚书郎,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其本人也官至右某某某将某某某、会稽内史(写《兰亭集序》时还在任),在仕途上颇为得意。

当时的“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极为盛行的崇尚虚无、空谈玄理的风气对文学的影响颇大,玄言文学占了文坛的统治地位。

同时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骈文也渐渐充塞文坛。

他不满于当时的现实,虽宦途未失意,但不能实现自己“济苍生”的抱负,因而心情矛盾痛苦,便想纵情山水,“放浪形骸”。

兰亭盛会就是在这样的心境观照下举行的,继承汉魏散文遗风的《兰亭集序》也随之诞生。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

《望海潮》教案(优秀3篇)《望海潮》教案篇一【情景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样的一首词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信息筛选】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

2、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

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3、具体来说,上片和下片各自交代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本身来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上片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

(过渡)了解了词大概内容后,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跟着作者再次走进当年的杭州。

【合作探究】1、自古杭州皆繁荣,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它的美丽和繁华的呢?明确:“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

这是上片描写的内容。

2、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详细地分析一下上片。

解说:“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

“ 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联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户口繁庶。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高中语文_《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滕王阁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错彩镂金神飞扬—《滕王阁序》2、3段赏析教学目标:1、诵读涵泳,感受景物之美;2、合作讨论,分析技巧之美;3、拓展延伸,欣赏建筑之美。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1、诵读2、3段,并找出作者的行踪变化及所写景。

答案明确:途中远望:水、山;阁前近观:滕王阁、岛屿;阁中远眺:山川、住宅、舸舰、云霞、孤鹜、秋水、长天。

点手法:移步换景。

结合《红楼梦》选段赏析。

二、品读探究(一)、通过反复品读重点句子,赏析景物之美和写景特点。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分析:描画出眼前晚景,秋意极浓。

这句话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霭加以对比;先写近水,后写远山,描写的景物显出层次,一个“寒”字体现出秋的特征,抒发出秀美山川给人清爽的感觉。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答案明确:山水之美: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化之美。

主要写景角度:色彩渲染、远近结合。

(2)、播放微视频,讲解诗词中的色彩词语运用。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分析:仅用十六个字就形容出台阁建筑的壮丽。

“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用夸张的笔法突出楼之高,水之深。

“翠”本是翠绿的琉璃瓦色,这里借指瓦,突出了颜色鲜艳悦目。

“飞”字描绘出阁道高耸如鸟之欲飞,“流”字形容彩画势形貌。

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明确滕王阁特点:高耸雄伟、华丽灵动、浑然一体。

主要写景角度:色彩渲染、上下结合。

(2)、结合图片和视频,了解滕王阁艺术之美。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分析: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应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明确景物特点: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结合之美。

景物描写角度:色彩渲染、动静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分析:这四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2、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3、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深挖教材,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堂教学设计:开阔思维广度深度提升思想修养境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比较鉴赏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一)熟读背诵《兰亭集序》,教师检查。

(2分钟)(二)梳理本文作者的情感线索。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

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

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教案标题: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信息。

2.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能够将不同文本进行对比,找出共同点和差异。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论据。

教学准备:1. 望海潮比较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两篇关于望海潮的不同描述或观点的文章或诗歌)。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望海潮这一话题,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海景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对望海潮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2. 文本阅读(15分钟)分发望海潮比较阅读材料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

可以提前标记关键词或生词,方便学生理解。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和批注,以便后续讨论使用。

3. 文本比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文本进行分析和比较。

引导学生讨论文本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使用Venn图或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相互讨论。

4. 分享和讨论(15分钟)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比较结果和观点。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如问学生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些共同点和差异,以及这些共同点和差异对于理解望海潮有何影响等。

5. 扩展活动(10分钟)提供一些扩展活动,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短文,或者设计一个海洋主题的海报。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对望海潮的理解和观点。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的收获和重要性。

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提高阅读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关于望海潮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探究作者的意图、观点和表达方式。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讨论,就望海潮与其他海洋景观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教案
异中寻同
同中求异
——《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比较阅读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这篇被韩愈称为“壮其文辞”的美文,可讲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可以学习典故运用,可以鉴赏景物描写,可以品味诗人情感……我想如何确立合理适当的教学内容,是每一位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一定会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试着以比较的方法,分别从文章宏观构思与文章局部写作的角度,重读《滕王阁序》与学生高一已学的《兰亭集序》《望海潮》,以期给学生读此类文章的方法与写作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将《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比较,寻文章之法。

2.将《滕王阁序》与《望海潮》比较,品文章之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配乐朗诵《滕王阁序》
2.
与学生交流学习《滕王阁序》的感受。

二、异中寻同——寻文章之法
1.【教师质疑】《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师生共同梳理】
《兰亭集序》
《滕王阁序》
叙盛会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绘盛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抒感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
小结
从宏观上梳理两篇序文的构思,我们会有两点收获
读书的收获
这一类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长文可短读,难文可易读
写作的收获
写一次聚会,写一次登高,写一次临水……
二、同中求异——品文章之采
【教师质疑】我们就看这一词一文写杭州和南昌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1)共同点:开篇入笔
铺开写景
(2)不同点:柳永写杭州重在“繁华”。

王勃写南昌重在“登临”。

三、总结
【PPT】“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
四、板书
同中析异文采
个性
异中寻同
章法
景情
教学反思:
“选”的什么与“修”的深浅
一、“选”的什么
正如我在“教学设想”里提及的那样,《腾王阁序》是一篇长文,是一篇美文,更是一篇难文。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选什么上,确实是个难题。

在我看来教学内容的确定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课程标准,一是学生的学情。

因此,在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已经完成《滕王阁序》的学习,学生来自红星中学的文科实验班)之后,我以“章法”与“文采”作为两个教学点,将三篇课文(《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望海潮》)的比较阅读为教学内容。

二、“修”的深浅
说“章法”,讲的是文章由“景”到“情”的写作思路;品“文采”,研的是的文采与个性。

最初构想这些内容的时候,只是想分别从文章宏观构思与文章局部写作的角度,重读《滕王阁序》与学生高一已学的《兰亭集序》《望海潮》,给学生提供一种读文章的方法(旧文重读,比较阅读)和一种读文章的角度(宏观上,微观上)。

考虑到是三篇文章的两两比较,又只有四十分钟,自己对这“章法”和“文采”并没有做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所以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甚至是有些粗糙,当然这一点许多评课的老师都给我指了出来,在此表示感谢!
三、设计之外
最后写点关于教学设计之外的感想,在我看来一堂好课,当然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节课“选”的什么与“修”的深浅,都同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这当然是我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必须较真之处,必须自励之处。

然而灵活的头脑与端正的态度也是一节好课必须拥有的要素。

灵活的头脑是教师于课堂之上随机应变的机智,是面对突发情况的冷静,是面对学生回答的正确回应。

端正的态度是教师不能忘记一节课的目的,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考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

而这两点是我自认在教学设计之外所需提高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的是,真心感谢给我提出批评和建议的老师们,教学路漫漫,正是有了你们,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