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指导
中医培训课件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 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05
养生保健知识普及
饮食养生原则与方法
02
01
03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饮食要有规律,不追求过饱,避免过度饥饿。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合理搭配肉类和蔬菜,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
食物性味与身体需求相匹配
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食物,如寒性体质多吃温性食物。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理论
阐述人体内脏腑功能及其相பைடு நூலகம்关 系,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 。
经络理论
解释人体经络系统构成、生理功 能及与脏腑关系,包括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等。
病因病机理论
病因理论
分析疾病发生原因,包括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
病机理论
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机理,包 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 常等。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 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服用方法
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宜热服,服用后应避风覆被取汗;热证服寒药,宜凉服;寒证服热药,宜热服;服用丸 剂用温开水吞服;服用散剂、粉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或装入胶囊吞服;服用膏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或调服;服用颗粒 剂可用温开水冲服;服用糖浆剂可直接吞服。
温里药
温中散寒,治疗里寒证,如胃 寒、宫寒等。
常用中药介绍
人参
黄芪
当归
熟地黄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考试。
二、考试目的通过对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进行考试,考查其是否具备运用中医理论、方法、技能等安全有效地进行诊疗的能力,以确保中医药卫生人员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三、考试科目与形式1.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针灸推拿学基础、临床实践技能。
2.考试形式:笔试、实践操作。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1.中医基础理论: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2.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要求掌握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疾病、基本治疗方法和基本技术,并能运用中医临床医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3.中药学基础:要求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并能运用中药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4.针灸推拿学基础:要求掌握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穴位、基本手法,并能运用针灸推拿技术治疗常见病证。
5.临床实践技能:要求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能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考试难度与分值分配1.考试难度: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申请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2.分值分配:各科目分值分配如下:中医基础理论占30%,中医临床医学基础占30%,中药学基础占20%,针灸推拿学基础占10%,临床实践技能占10%。
六、考试时间与地点1.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月份。
具体时间以考试公告为准。
2.考试地点:一般为各地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或卫生局指定的考点。
具体地点以考试公告为准。
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教案(精)
以上重点是心与肾、肺与肾、肝与肾的关系;难点是心与肾的关系
归纳本次课程,布置思考题。
思考题:1.如何理解肾主纳气的功能?
2.三焦有哪些涵义?在临床上有何应用?
3.如何理解心与肾、肝与脾的关系
任课教师签名: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案
编号:5
课题
第四章气血津液授课专业:护理学年级班级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
课时目标
掌握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脏腑的组成;3.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熟悉1.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特性及其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了解
教学活动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示教其它
教学过程
导言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概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定义
三、讲解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讲授四、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讲授(重点:经络的基本概念。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难点:经络是如何形成的?十二经脉循行包括直行和分支。第六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1.阐释风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2.阐释寒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3.阐释暑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4.阐释湿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5.阐释燥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6.阐释火邪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性:讲授、举例7.总结二、厉气:厉气的概念、发病特点、传染方式、发病原因重点:风、寒、湿、火邪的致病特点难点:风邪、湿邪的致病特点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2.寒性主收引的主要机理和病理表现是什么? 3.如何理解湿邪阻遏气机的特点? 4.火邪与暑邪都能引起发热,机理有何不同?5.为什么说燥易伤肺?任课教师签名:
推拿实验报告
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实验内容】一.摆动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2.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3.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三. 挤压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中医舌诊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中医舌诊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将“舌诊”作为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实验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也使得学生通过教师实验讲解和自己动手操作来加深对中医舌诊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学的兴趣。
学生对中医舌诊学习热情高涨,积极配合老师实验工作。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实验教学的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一、明确实验目标,制定实验计划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集中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讲课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讲授了“舌诊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观察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大部分内容。
最后安排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讲清操作步骤,示范操作方法总之,通过此次实验教学,我感到这样的实验很适合于临床应用,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实验教学中我们除了注重理论讲授外,还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行操作。
有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操作不规范,但同样收获不小。
例如:学生李琪,第一次操作的时候,不是特别熟练,甚至可以说完全错误,经过老师几次示范,一步步纠正,李琪终于能够较顺利地完成中医舌诊的各种操作。
他对实验也充满了信心。
由此看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精益求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手段上,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开展,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所以,本次实验课堂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便于教师教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1、实验总学时数:92、实验项目数:43、适用专业:适用于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和针推等本科专业。
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5、实验教材:自编实验指导。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中药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训练实验操作技术。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根据实验报告,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智能热板仪、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五、实验项目实验一、延胡索镇痛作用的观察(热板法)(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并使学生了解热板法镇痛实验的具体做法。
(五)实验内容提要:调节好热板的实际温度后,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观察桶内,依次记录自放入观察桶至出现舔足所需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然后将其分成2组,分别灌服醋制延胡索煎剂和生理盐水。
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平均值计算用药后痛阈提高的百分率。
痛阈提高率== 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给药前平均痛阈值(六)实验器材:RB—200智能热板仪、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实验二、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凝血时间的影响(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活血化瘀药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五)实验内容提要:将小鼠分成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红花煎液,采用毛细玻管法,分别测定给药前后的凝血时间。
(六)实验器材:毛细管、烧杯、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与辨证论治等。
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中医的奥秘。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
这包括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我们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活动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程。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期待学生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中医精髓,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1)《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
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一、培训目标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医医生的专业水平,加强中医医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治疗水平,制定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和实际操作,提升中医医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经典、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脉诊、舌诊、辨证施治等临床诊断技术。
3. 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学、药理学、药物制剂及药物应用等课程。
4. 中医针灸:包括基本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灸治疗技术等内容。
5. 中医按摩: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火罐等中医按摩疗法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6. 科研能力:包括中医临床研究方法、科学论文写作、临床实验设计等内容。
7. 临床实践:参与中医医院的临床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临床技能。
8. 市场营销:针对中医药市场需求,培训中医医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更广泛传播。
三、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专业教师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中医药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到中医医院或中医诊所进行临床实习,边学习边实践,加强临床能力。
3. 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员的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料,提升培训效果。
5.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课程教授中医知识,提供在线答疑和交流平台,方便学员学习。
四、培训内容安排1. 培训周期: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分为两个学期进行。
2. 学时安排:每周安排3天的理论课学习,2天的实践操作,每次学习时间为8小时。
3. 实习时间:每个学期安排2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4. 考核评估:每学期末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个学期学习。
中医学实践教学指导(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是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操作技能和人文素养。
本指导旨在为中医学实践教学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学等。
2. 中药学: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煎煮方法等。
3. 方剂学: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证、禁忌等。
4. 针灸学:针灸的经络、穴位、手法、治疗原则等。
5. 推拿学:推拿的原理、手法、适应证、禁忌等。
6.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方法、诊断技巧等。
7. 中医临床各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2. 模拟教学:利用仿真模型或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临床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到中医医院、养生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
5. 考核评价:通过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实践内容、时间、地点、师资等。
2. 组建实践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实践教学团队,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指导。
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中医医院、养生馆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介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介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简介1、背景与意义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
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2、目标与任务973计划的战略目标: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973计划的主要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3、定位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国家目标为宏观导向确定工作总体部署,形成合理布局,体现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求。
在973计划项目的安排过程中,我们加强对于国家重大需求的分析和战略研究,围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自然资源及其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科学前沿,开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二、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简介1、背景与意义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国家科技计划。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病因。
外感六淫》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2号参赛选手,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中医病因-外感六淫"。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陈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由何晓晖等主编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
它是中医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其他学科的基础.(二)教学内容由于外感病因中六淫是全章节的基础,所以对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六淫致病的特点需熟悉掌握,并正确运用辩证求因的方法,论治疾病。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六淫的基本概念;掌握六淫与六气的关系及致病特点。
能力目标:能通过症状找病因,正确运用辩证求因的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并增强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六淫致病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灵活的运用“辨证求因”的方法论治疾病。
二.学情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中医医学课程,理解有难度但有兴趣2.中医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疲劳厌倦感.三.教学方法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用 1、情景联想法2、提问探究法3、讨论分析法 4、临床实践法;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主线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临床实践为主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循序渐进法、对比总结法、加强练习法及分析讨论法进行学习五.教学过程(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将情境真实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构思了以下六步来组织课堂。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照片,让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通过联系生活,情景想象,集体发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进而感悟,使其顺利的把季节与大自然气候联系起来。
这样就构建了本节课的初始概念—六气学说,从五季引申到六气.达到入题效果。
《中医学理论基础》课程标准
《中医学理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中医学理论基础是中医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诊断和治疗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了解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方法,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同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将注重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籍本课程选用合适的教材,同时推荐学生参考相关中医学基础理论书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此外,还推荐学生阅读现代中医学专著和相关学术论文,以拓宽知识面和增强学习兴趣。
六、课程实验与实习安排本课程将安排一定的实验和实习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包括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操作技能。
实习环节将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践,了解中医临床诊疗流程和操作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本课程师资队伍应具备中医学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应具备中医学硕士及以上学位,有相关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系统地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理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学教学大纲。
本大纲以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临床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1、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方面的内容。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法、辨证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性理论、配伍原则及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4、方剂学:学习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原则,以及经典方剂的应用。
5、针灸推拿:学习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医内科学:学习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涵盖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
7、中医外科学:学习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皮肤、骨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1、临床见习:在中医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进行中药标本识别、方剂制备、针灸推拿实践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法:运用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学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研讨成果等方面。
2、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
3、期末考试: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008-03-07 15:36:22 来源: 中医世家显示次数: 5098 作者:中医教材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
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
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社会为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充分的必要的条件。
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
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根本观点的体系。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
中医基础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的重要方式 ,是 知识转 化为能力,培养创造性 人才 的重要手段 。中医学实验 教学法是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和实验方法对 中医课程 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传 统 中医学与现代 实验科 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实验教学 法具有很强 的实验 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实验教学法巧 妙 地应 用具 体实 验让 学生 直观 体会 到 中医学抽 象 的概 念 ,很好 的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在不 同程度 上培养 了学生实验技巧和动手能力【。 2 】
第 9卷第 1 3期 ・ 总第 17期 1 2 1 0 1年 0 7月 ・上 半 月 刊
◎ 健 现D徼 D远O IUF SCC T A A l育 代 程l N't CI! EOA N
中医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教 学的评价※
蒋 筱 王 远 黄健 勇
摘 要 :中医 学是 我 国传 统 文化遗 产 中的瑰 宝 ,对中华 民族 几千 年 的繁 衍 晶盛做 出 了重大贡 献 。但 自近 代 以来 ,中 医学的 实验研 究没 有得 到
相应的发展 。为了适应科技时代下中医学实验研究发展的需要,实现在中医基础教学中引入和推广实验教学,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对
学生进 行 的无记 名 问卷调 查结 果表 明 ,中医基 础实 验教 学是 成功 的 ,是 学生 乐意接 受 的一种 教学 方法 ,与传 统的教 学方 法相 比 ,具 有较 明显 的
理解 。
有 实践表 明,实验 课的开展,在中医基础 的教 学中, 有着 以下的意义:①拓宽了教学手段和内容;②调动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 习积极性 ;③提 高了中医基础 理 论课程的教学质量;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想,奠定了 科研基础[o 3 】 中医基础 教学实验始于 8 年代 , 0 我院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学实验报告
中医学实验报告引言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我国医药文化的同时也对世界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验证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中医学实验。
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究中医学的疗效,并将实验结果与西医学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了30名患有慢性头痛病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2. 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15人。
3. 中医治疗组:根据中医经典理论,采用针灸和中药汤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以片刻为间隔接受针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服用中药汤剂。
4. 西医治疗组:按照西医学规范,给予患者常规的头痛药物治疗。
5. 治疗周期:治疗持续2个月。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对两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中医治疗组1. 有11名患者的头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
2. 4名患者的头痛症状没有明显变化。
3. 没有发现患者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西医治疗组1. 有9名患者的头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
2. 5名患者的头痛症状没有明显变化。
3. 1名患者的症状出现轻微加重。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在治疗头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2. 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在治疗头痛症状的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3. 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中医学在治疗慢性头痛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相比于西医学,中医学并无明显劣势。
然而,本实验只是选取了慢性头痛病这一具体疾病作为研究对象,还需要更多的样本和更广泛的疾病范围来进行实验验证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结束语本实验为中医学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为今后进一步发展中医学提供了参考。
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结合中,中医学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库复习资料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20.00 20.00
15.00
32.00
23.00
28.00
28.00
23.00
28.00
24.00
28.00
27.00
36.00
22.00
20.00
20.00 康复系列教材
32.00
32.00
30.00
24.00
28.00
18.00
55.00
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
中医应用解剖学教材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中医药院校教材
22.00 12.00 28.00 60.00 30.00
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系列教材
26.00
14.00
40.00
15.00
26.00
10.00
31.00
21.00
22.00
19.00
15.00
11.00
16.00
22.00
11.00
23.00
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管理教材
护理专业教材和教辅读物
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
32.00
24.00 16.50 22.00 24.00 15.00 12.00 15.00。
中医基础理论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委会2001年9月28日通过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2001年10 月23日审定前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大纲,既充分考虑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了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本课程按90学时设计。
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得少于72学时。
实验课及其所用学时可由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
正文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主要内容】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指导《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指导》,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印证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一门实验性课程。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验教学,是中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探索精神,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现代中医人才的科研认识和动手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一)《中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五)肾主小便实验(示教)(二)精神意识思维对汗液分泌的影响(示教)(六)元气充沛与否对小白鼠耐氧时间的影响(三)肺吸清呼浊与外合皮毛实验(七)寒热对血液运行的影响(四)肝主疏泄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八)寒邪与热邪致病的实验观察(一)《中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动物分组、标记和常用的几种给药方法等基本技能.以利于进行各项中医基础理论数字实验.【实验用具】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注射针头各1枚:4#6#、18~22g小白鼠3只【实验方法】1、小白鼠的捉持及各种给药途径:(1)捉持法先用右手抓住鼠尾捉起,放在实验台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白鼠两耳和头颈部皮肤,然后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捉后肢拉直,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按住尾巴和后肢,前肢可用中指固定,这样即可作注射或其它操作,小白鼠一般不会咬人,但动作要轻而迅速。
(2)灌胃以左手捉持小鼠,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配有灌胃的注射器自口角插入口腔,再从舌背沿咽后壁向下进入食道胃,如手法正确,灌胃器很容易进入,若遇阻力或灌时不通畅则表示针头未插入胃内,必须拔出后按上述方法重新操作。
此种灌注方法要点在于:动物要固定好,头部和颈部保持正直,插入方向一定要沿着口角进入,再顺着食管而入胃内,决不可用力猛插,以免刺破食道或误入气管,注入肺内,造成死亡。
(3)腹腔注射左手抓住小白鼠的方法同上,右手持配有注射针头的注射器取45角度将针头向下腹部向头端刺入腹腔,抽注射器.如无血和尿液,则可知针头未刺入肝、膀胱等脏器,即可进行注射,进行腹腔注射时应注意针头刺入都不宜太近上腹部或太深,以免刺破内脏,针头与腹腔的角度不宜太小,否则容易刺入皮下。
(4)尾静脉注射注射前一个同学固定小鼠,露出尾部,用70%酒精涂擦尾巴,使尾静脉充血,即可见尾部有二条静脉,适用4号针头将针头从静脉末稍处插入血管,并以手指将针头与鼠尾固定之后推进药液,如推注时有阻力,且局部变白,表明针头未刺入静脉,应重新穿,穿刺血管时宜从尾端开始,以便失败后可在穿刺点的上部重复进行,尾静脉注射常用左右两侧的两根静脉,因其位置较固定,容易注入,背侧的一根尾静脉易移动,腹侧一根血管是动脉,此处不能注射。
2、大白鼠的捉持和各种给药途径(1)捉持法大白鼠的牙齿很尖锐,不要突然袭击式地去抓它,取用时应轻轻抓住尾巴后提起,如要作腹腔注射或灌胃等操作时,实验者应带上棉纱手套,右手轻轻抓住它的尾巴向后拉,左手抓紧鼠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并将鼠固定在左手中,右手即可进行操作,若进行尾静脉注射,则可将其置于大白鼠固定笼内。
(2)灌胃同小白鼠灌胃法。
(3)腹腔注射同小白鼠腹腔注射。
(4)尾静脉注射同小白鼠注射。
【实验动物的处死法】1、静脉或心内直接注入大量空气造成空气栓塞。
2、从插管的动脉放血。
3、阻塞气管插管造成窒息死。
4、对小白鼠可采用颈椎脱位法,使延脑与脊髓断离而死亡。
5、用钝器敲打动物后脑急死。
(二)神意识思维对汗液分泌的影响(示教)【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皮肤电流的影响,从而启发和加深精神意思维活动与汗液之间关系的认识。
【实验对象】人【实验用品】Ⅳ导生理记录仪一台、电极板三块、电极钉一枚、实验床一台、75%酒精、生理盐水、药棉适量、尼龙绷带三条、示波器一台、生光刺激仪一台。
【实验方法】1、受试者平卧于实验床上,暴露左前臂及右小腿。
2、用75%酒精擦净受试者左手劳宫、内关穴,右小腿内侧皮肤。
3、联接电极:引导电极用一红色线接的电极钉直接置于劳宫穴;参考电极用另一红色线接的电极置于内关穴;人体接零点为一黑色导线电极置于右小腿内侧(后两者与皮肤接触处之间隔以薄层生理盐水药棉)外以绷带固定,联接好示波器。
4、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不考虑任何问题,肢体不能动弹。
5、开启Ⅳ导生理记录仪开关,先在示波器上观察,待波形稳定后,依次按下"准备"与"记录"开关,先描记受试者安静状态下的。
6、间断地给被试者以若干个刺激(让其快速思考问题,或给以声光刺激)观察其皮肤电的波形变化,并记录之。
【注意事项】1、不要任意多调生理记录仪的旋钮,以防损坏贵重仪器。
2、必须保持电极板与皮肤的良好接触。
3、被试者必须保持肢体的绝对静止状态,不能任意动作,否则将影响皮肤电波形。
4、打开生理记录仪后,须先在示波器上观察,待波形稳定后才能打开描笔记录,以防损坏描笔。
5、若生理记录仪出现交流干扰,及时请指导老师排除。
【思考题】汗液是一种能够导电的电介质溶液,因此,汗液分泌量的增加能够降低皮肤电阻而提高皮肤电流。
本实验表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越强,汗液的分泌也越多、皮肤电流越大。
通过本实验你对"心"与汗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三)肺吸清呼浊与外合皮毛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肺主呼吸之气"具有"吸清呼浊"的生理功能。
2、通过动物实验,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体会"肺外合皮毛"的理论。
-、"肺吸清呼浊"实验:【实验用品】蜡烛2只、火柴1盒、500ml烧杯2只、输液胶管1根、秒表1只。
【实验方法】点燃两只蜡烛,分别用两只烧杯罩上,再用胶管插入其中的一只烧杯内,并立即向杯内徐徐吹入呼出气,同时记录从开始吹气起到两支蜡烛熄灭的时间。
二、"肺外合皮毛"实验【实验对象】一只蛙或蟾蜍【实验用具】小铁笼一个或500m1烧杯1只、石蜡油、棉签。
【实验方法】1、取蛙一只,置小铁丝笼内观察其正常呼吸方法、动度并记录呼吸次数1分钟.2、以棉签粘取石蜡油,涂蛙的全身后,观察呼吸方法、动度变化以及呼吸次数1分钟。
【讨论结果】1、两只玻璃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是否一样?如不一样,那么哪一个玻璃罩内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2、涂石蜡油后蛙的呼吸方式及呼吸次数1分钟内动度有无变化?为什么?联系有关物种变化的知识,进一步讨论实验所出现的变化。
【思考题】1、人体的吸清呼浊功能是通过哪一脏器来实现的,及生理机制是什么?临床有何意义?2、肺外合皮毛对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四)肝主疏泄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实验目的】给大白鼠灌注疏肝药香附等,以观察比较给药前后大白鼠胆汁分泌的差异,以加深对中医学"肝主疏泄"而利胆理论的理解。
这是具有疏肝作用的药物香附,意在观察共对胆汗分泌的影响。
【实验材抖】25%乌拉坦溶液、生理盐水、1:1香附水煎液手术器械∶手术刀(柄)、镊子(小)、止血钳2把、注射器(1mm1付、5ml 1付)、针头(5号1枚8号1枚)、直径1mm塑料管2只、动物固定板1块、天平1台、试管2只、300g雄性大白鼠2只【实验方法】大组示教,(有条件可让同学自己动手)1、取雄性大白鼠2只,称重后分别取25%乌拉坦进行腹腔麻醉(2ml/kg体重).2、将动物从仰卧位分别固定于动物固定板上,在剑突下剖腹作正中切口,长约2-3cm,沿腹白线打开腹腔、以无齿镊提出胃,沿胃拉出十二指肠,再到胆总管。
稍作分离后,在胆管中段用眼科剪刀,剪一小口,然后插入细塑料管引流胆汁、待胆汁。
待胆汁流出稳定后,以刻度试管收集1小时胆汁以1ml针管抽出,记录流出量。
3、换一试管,一鼠在十二指肠注射舒肝复方药香附(1ml/100g体重)另一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然后各再收集1小时胆汁。
4、将同一鼠处理前后胆汁流出量作比较、两鼠之间胆汁流出量作比较,并讨论.【注意事项】1、麻醉适度、勿过浅过深。
2、尽量减少手术出血量。
3、牵拉胃肠要轻,注意保护内脏器官。
4、动物注意保温(天冷尤为重要)。
(五)肾主小便【实验目的】肾为水脏,主全身水液代谢。
通过现察动物尿量的变化,来理解肾主小便的功能。
【实验对象】兔或狗【实验用品】兔固定台、手术器材、塑料管、记滴器、生理盐水.注射器、针头、25%葡萄糖、3%戊巴比妥钠、l00%五苓散煎剂。
【实验方法】1、按1ml/kg的计量由耳缘静脉注入3%戊巴比妥钠,待麻醉后,将动物仰卧固定。
2、在下腹部近心耳联合上缘,作正中切口,长4~6cm暴露膀胱,排空尿液后将膀胱轻轻拉出,在膀胱三角找到输尿管,在输尿管进行膀胱端结扎,向肾端剪一小口,然后插入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套管。
3、切开颈部正中皮肤.于皮下找到颈总静脉,插入输液管。
4、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100ml,并记录量作基础对照。
5、经颈总静脉输入药物20ml,15~20分钟后记录尿量。
6、比较4、5两项结果。
【讨论结果】通过本实验对尿量变比的观察.分析输入中药煎剂后尿量变化,从中医脏腑生理功能出发,讨论尿液的产生与排泄。
【思考题】肾是如何主管小便的产生与排泄的。
(六)元气充沛与否对小自鼠耐氧时间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元气旺盛或不旺盛的小白鼠在缺氧情况下生存时间的差异,以了解元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125ml大口瓶10只,125ml大口瓶塞10只,注射器2付(1ml)、注射针头6号2只、纳石灰、人参水煎液、生理盐水、18~22g小白鼠10只。
【实验方法】1、将人参1∶1浓度水煎至所需量。
2、称纳石灰0.5g10份,置于广口瓶中。
3、取18~22g雄性小白鼠10只,分成二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并称好重量,作好标记。
4、将实验组的小白鼠腹腔注射入参水煎液(以0.08ml/l0g的剂量);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以腹腔注射)。
5、待用药半小时后,将小白鼠放在广口瓶内,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同时按下秒表。
6、仔细观察小白鼠窒息致死的时间,并记录备案。
【注意事项】1、盖紧盖子。
2、药物注射后,必须要到30分钟后方可置于瓶内。
3、药物注射必须在腹腔内进行。
必须在腹腔内浅刺,不能刺入肝脏等脏器,以防损伤内脏而致死。
(七)寒热对血液运行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实验动物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寒则血滞"、"热则血行"的理论的认识.【实验对象】青蛙或蟾蜍【实验用品】有孔蛙板1只、剪刀1把、针1根、镊子1杷、固定线4根、锥子1把、光学显微镜1架、生理盐水(热、冷)、大头针若千.【实验方法】1、用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处死动物,然后将动物用绳子固定于蛙板上,从侧腹部剪开蟾蜍腹部,牵出肠系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