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期望”、“价值观”这类概念。

2.能理解并朗读课文。

3.能理解杏儿熟成的过程,并总结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认识期望和价值观。

2.理解课文并朗读。

3.总结杏儿熟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总结杏儿熟成的过程中的道理。

2.理解期望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期望和价值观a.引导学生认识期望和价值观。

•期望:指人们对未来的期待或希望。

•价值观:是一种行为准则,指对行为、态度和教育标准的看法和评价。

b.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身边的期望和价值观。

2.阅读杏儿熟了a.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b.针对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和讲解。

3.总结杏儿熟成的过程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杏儿熟成的各个阶段。

•春天:杏花含苞待放。

•夏天:杏树长势旺盛,但杏果仍未成熟。

•秋天:杏树开始变黄,杏果逐渐变得成熟和甘甜。

•冬天:杏子都被摘下来,树变得赤裸裸。

b.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的道理。

五、课堂练习1.填词1.杏儿的大树从春到夏,杏儿的花儿___待放。

2.杏儿的大树从夏到秋,杏儿的果儿逐渐___并甜美。

2.绘画让学生以杏儿为题材,自由创作。

六、课后作业1.背诵本课文。

2.总结课文中的道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认识期望和价值观”、“阅读杏儿熟了”、“总结杏儿熟成的道理”等教学策略。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理解杏儿熟成的过程,并总结出其中的道理。

而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不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再加入些许关于“情感教育”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

梳理问题。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五、作业: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语,提升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进行语文思辨和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词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简短的故事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学习(40分钟)1)分段导读•将课文分段给学生朗读,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听读对照•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读,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配合图片欣赏•利用PPT或者教材中的插图,配合课文内容进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理解课文•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 课文拓展(30分钟)1)课文整体理解•引导学生综合理解整篇课文,挖掘课文中的细节信息,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2)模仿创作•针对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可以编写类似的故事或者写作小短文。

3)课文应用•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填充相关内容。

4.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并根据课文写一篇小作文。

2.预习下一课文的内容,预读生词和词语。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杏儿熟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理解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能够合作、表达,并且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巩固。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范文三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鳄鱼的争斗》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鳄鱼的争⽃》是三年级新教材中的⼀篇课⽂,⽣动⽽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的⼀个⽕⼭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侵者之间的争⽃。

后来,他⼜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得出了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只是点到为⽌的结论,让读过此篇⽂章的⼈都倍感惊讶。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10个⽣字。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结合查字典理解词语。

积累“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等词语。

3、朗读课⽂,读懂两条鳄鱼争⽃的句⼦,理解最后⼀节的作⽤。

4、继续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资料内容和来源。

2、理解最后⼀节的作⽤。

教学准备: 关于鳄鱼的资料、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导⼊,引出课题 1、出⽰鳄鱼的图⽚。

这是什么?(随班⽣) 2、学⽣交流对鳄鱼的印象。

(凶残、凶猛、残忍……) 3、师:的确,在我们⼤多数⼈眼中,鳄鱼是⼀种令⼈胆寒的动物。

但是,你们知道吗?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鳄鱼的争⽃”,得出了出⼈意料的结果。

4、板书课题,读。

⼆、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由读⽂,说说鳄鱼的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喉咙”、“颌”代表⾝体的两个部位,明确位置。

(2)区分形近字:嚣?器喉?候?猴 3、学⽣交流。

三、围绕问题,读懂2、3节1、默读2、3节,思考:⼊侵者怎样向罗宾挑战? 罗宾⼜是如何还击的 2、交流读句 (1)⼊侵者的挑战:⼊侵者⼀直游到它的⾯前……还张开⾎盆⼤⼝不断发出吼叫声。

(抓住:⾼⾼、拼命、不断等词语读出语⽓) (2)罗宾的还击:罗宾以⾃⼰的强⼤⾝躯掀起了……挡住了它的去路。

(抓住:“技不如⼈”“⼤得多”“穷追不舍”“挡住”……体会词语作⽤,读出语⽓) 3、两条鳄鱼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第⼀回合罗宾胜利。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原文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

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

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过来。

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

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我也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来,读一下)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荒芜的花园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荒芜的花园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荒芜的花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荒芜的花园》这篇文章的大意;2.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意象和寓意;2.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教师为学生朗读本课文章《荒芜的花园》;•学生自读,理解文章内容;•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部分,回答教师的提问,共同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

2. 文学欣赏•学生认真观察每一幅插图,感知插图中传递的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与讨论,总结出不同插图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心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面进行谈论,并指出其中的关键信息。

3. 想象花园•学生先模仿课文中描述的荒废花园,然后想象并展示出一张精美的能够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庭园设计图;•学生以自己所设计的方式,进行演示、讲解,让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4. 思考与发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为什么草地上的模糊影像和蜿蜒的群山会引起人们的联想?这跟谁的心理有关系?•学生总结出自己的答案,并由教师让学生展现、讲述,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五、教学评估•在课堂上提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整体呈现,进行现场答辩;•作业:写一篇主题为“我的庭园”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课文标题:《荒芜的花园》•学习方法:想象、讨论、合作和发现•课程目标:学会保护大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探寻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开启》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开启》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开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能够正确地识别生字词,理解其意义。

3.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4.能够完成有关练习。

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化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思维习惯。

让学生养成记笔记、自主提问、思考问题、独立思维等习惯。

1.3 教学内容•本课为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小女孩的诚实善良。

•文章理解:通过阅读,学生应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并回答相关问题。

•词汇掌握: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观察、提问(如:“你们觉得诚实和善良有什么区别?”等)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文章的题目和小插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初步阅读的能力。

1.4.2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要求学生默读文章。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看字、慢慢阅读或者快速扫读。

但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后,通过自己记笔记的方式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1.4.3 词汇学习•教师通过看文说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中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类比等方式来帮助词汇的记忆。

1.4.4 理解文章•通过空白填词、问答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勾画出相关人物、事件及其关系。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凝聚思维,把握文章大意。

1.4.5 课文解读•在达到一定深度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完整的文章。

•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1.4.6 课后练习•针对词汇学习和文章理解进行相关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反思作为一份优秀的教案,教学设计中应该包含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元素。

在本课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并通过自己的记笔记的方式来概括出文章的大意。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别人的妈妈》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掌握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并通过朗读、理解其含义。

3.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感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别人的妈妈》。

2.教学计划书和教案,以方便教师规划和实施教学。

3.关于“孝敬父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介绍本课的主题,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你们平时都会如何孝敬她们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别人的妈妈》,并发给学生一个阅读理解练习,让他们自行进行。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加深对意思的理解。

3. 正误辩析(15分钟)教师问学生课文中关于“孝敬父母”是真还是假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证据支持自己的判断。

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分享,并寻找证据以达到共同分析证据的目的。

最后,每组代表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全班同学。

4. 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以及这些孩子的孝敬才是真正的孝敬。

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和交流。

最后,请每组选派代表,并将小组的观点汇总在黑板上。

5. 综合练习(20分钟)教师发给学生一份练习题,并鼓励他们去实地寻找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的好故事,分享他们“孝敬父母”的故事。

教师可以提供实物展示或视频,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学习知识,探讨交流。

四、作业1.练习册: 《别人的妈妈》练习。

2.通过实地寻找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的好故事,分享他们孝敬父母的方法以及故事。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别人的妈妈》中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和讨论来拓展自己的知识。

同时,通过寻找亲人朋友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和人情之间的关系,学习了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显著的改善。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杏儿熟了一、课程背景本课时是为三年级学生准备的语文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杏儿熟了》。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杏的生长过程,懂得付出就会有收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杏儿的故事,明白杏儿熟了的寓意;2.能够表达个人看法,认识到付出就会有收获;3.能够简单描述水果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通过图片展示、个人发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付出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表述感受;2.通过阅读文章,学习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2.熟练掌握水果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聚焦问题:你们知道水果是怎样长的吗?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究一下水果的生长过程。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故事通过阅读故事《杏儿熟了》,让学生了解杏儿的故事,感受杏儿熟了的喜悦,理解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3.课文导读在课文导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

同时,让学生重温《杏儿熟了》,让学生理解杏儿的付出和收获。

4.个人发言通过个人发言,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认知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重点信息,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

7.课后作业以班级为单位,布置一些小型任务,让学生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述,让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的主动者,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了水果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明白了杏儿熟了的寓意。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授课不够灵活,个别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等。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体会古人执着探索的精神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一起看看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查阅!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体会古人执着探索的精神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神话之——夸父追日。

(板书课题)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词、难句要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虞渊咕嘟咕嘟颓然遗憾渭河瀚海一眨眼霎时间①指名读字词。

②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一眨眼、霎时间”。

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

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3.理清文章脉络。

4.自由读课文。

抓住描写夸父追日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的关键语句,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座两人一起完成老师的小练习。

夸父追日的原因(1)夸父追日的过程(2—4)夸父追日的结果(5)原因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因为太渴了,夸父就夸父还没赶到,就。

5.你能根据练习和黑板上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中国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神奇有趣、千变万化,它们都隐藏在故事的句子里。

所以得一句一句细细地读,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和同桌交流。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处,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精编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案设计三篇

精编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案设计三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案设计三篇篇一1、自主识记本课8个生字,用学过白勺方法理解“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等词语,初步了解省略号在表情达意中白勺作用。

2、学习围绕相关内容质疑,并能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白勺大致内容。

3、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言行白勺语句,体会罗丹工作时白勺全神贯注,达到了忘我白勺境界,并尝试背诵课文片段。

4、通过阅读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白勺故事,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描写人物言行白勺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白勺情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全神贯注”。

(一)直接揭示课题。

板书:32、全神贯注1、指读正音、指导书写“贯”2、理解词语。

3、齐读课题二、反馈预习,介绍主要人物,对有关内容进行质疑。

(一)反馈预习,介绍罗丹。

1、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课文白勺主人公是——板书:罗丹2、介绍罗丹及其作品PPT滚动播放罗丹作品板书:精品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勺课文就讲述了罗丹艺术创作中发生白勺一件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尝试质疑。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围绕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白勺大致内容。

①交流预设:生若答“雕塑女像”,师点拨:雕塑是指整个创作过程,塑形、修改、浇注等过程,范围太大了,课文中这个女像白勺创作是进行到哪一步了?板书:修改女像②简介塑像修改白勺要点。

(泥土干了以后会裂开。

因此,在定型之前,艺术家都会用湿布将塑像盖起来,保持湿度,以便下一次修改。

)2)理解“仪态万方”,①交流出示:仪态万方,随机复习“白勺”白勺正确用法。

板书:仪态万方白勺②读课后解释条③谁能加上这个要点再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3)介绍茨威格,了解文章是茨威格白勺角度进行叙述白勺。

板书:茨威格看见(“看见”先出现)①出示PPT,默读②根据提示简单介绍茨威格。

交流③站在茨威格白勺角度,完整说说课文白勺主要内容。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过程: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板书:苦恼1、读词。

2、“苦恼”是什么意思?3、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读好这个词语。

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

说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

其中,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可以借助词素合成法,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来理解“苦恼”这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了词义之后,学生再来学习生字“恼”,最后读好这个词语,并说说自己的苦恼。

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从词语到生字再到词语,走了一个来回。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班长的苦恼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板书:“我”同学们大乔小苗2)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裁决“我”同学们袒护同情大乔小苗欺负3) 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范文4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范文4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范文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不知疲倦的人》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不知疲倦的人》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不知疲倦的人》这个故事的内容;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品质。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不知疲倦的人》的主要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不知疲倦的人》;2. 多媒体设备;3. 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讲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知疲倦的人》。

Step 2:呈现与训练(25分钟)1. 教师播放包含课文的动画片或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3. 教师分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理解难点。

4.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请其中一组学生代表报告。

5.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Step 3: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编写一段小故事,讲述一个勤奋努力的人物,并表达出自己对勤奋努力的态度。

2.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Step 4: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勤奋努力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品质?Step 5: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邀请一些身边的勤奋努力的人来学校做经验交流,激励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精编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范例三篇

精编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范例三篇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篇篇一1、学会本课6个生字“蟋、蟀、嚼、贮、咽、蹭”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蟀、嚼”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觉”、“藏”、“嚼”、“骨”等多音字白勺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原因和过程白勺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白勺培养。

4、通过读文,初步了解牛胃白勺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白勺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白勺口语概括能力。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白勺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师:同学们去过白勺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白勺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29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白勺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白勺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白勺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白勺原因,8——20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白勺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白勺原因。

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白勺问题)2、学习多音字“藏”。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家是什么》优秀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家是什么》优秀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家是什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温暖。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图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的温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家庭幸福。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温暖。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温馨”、“港湾”等。

2.2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的温馨瞬间,引出课题《家是什么》。

2.初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5.拓展活动5.1学生分享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感受家的温暖。

5.2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讲述图片中的故事。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让学生讲述自己家的温馨故事,记录下来。

2.课堂作业:2.1学生绘制一幅表现家的温暖的画。

2.2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家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新年的礼物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相应的词句。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4.体验小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步的愿望和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苇苇把作业本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的过程,感悟到她的真诚和向上。

2.理解“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切入,激趣导读。

1.播放《新年好》,请同学们说说是什么歌曲?
2.谈话:同学们,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你会选择什
么样的礼物送给你身边的人呢?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到自主学文环节。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工具书,综合运用以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学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

完整教案请下载:。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鱼化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故事复述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文《鱼化石》、简笔画、课堂小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观察简笔画,提出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鱼化石的文章,你们对化石是什么了解呢?3.让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猜想。

二、呈现新课(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鱼化石》,并对一些生词进行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故事复述。

三、创设情境(10分钟)1.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鱼化石?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了解一下。

2.教师简单介绍小实验的过程和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鱼化石形成的条件。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鱼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和细节。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鱼化石的绘画创作。

3.学生完成后,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形成化石的条件和过程。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谈谈他们对化石的看法和想法。

3.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4.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化石模型。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目标:1、认识生字36个。

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

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

熟记名言3句。

3、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4次。

单元语言实践活动1次,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朗诵交流,并制作小报,进行展览。

4、本单元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词典加以理解;学会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5、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且体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与宽容。

第二单元单元目标:1 正确、通顺、流畅、有感情地朗读5篇课文。

2 认识生字31个。

积累词语。

3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4 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5 发扬自主学习精神,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6 体验儿童生活的情趣,感受少年儿童的纯真情感。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39个,积累词语若干个。

2 正确朗读5篇课文;背诵2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3 开展1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结合课文教学开展3-4次语言实践活动。

4 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尝试着用课文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学习复述课文。

5 增长历史知识,感受人物品德,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体会机智无畏的勇气。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 识记29个生字。

积累38个词语。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若干词语、句子。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部分课文,学习根据提示、提纲和重点词语等详细复述课文。

4 收集有关母爱和友情的名言、短文。

5 初步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五)布置作业:把你要介绍的人用一段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本课小结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小姑娘冒着火热的太阳等了好长时间,画家想以贝壳表示感谢,却被谢绝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

教学中针对课文特点,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创设情境,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以“强化诵读,注重感悟”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读代讲,启发想象、引起体验,让学生感悟美,内化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不知疲倦的人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不知疲倦的人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不知疲倦的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词汇及其意义:疲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毅力、奋斗。

2.了解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品质,懂得欣赏那些勇往直前的人,了解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

3.通过阅读、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诗歌等文本,让学生了解不知疲倦的人的形象,懂得欣赏坚持不懈的人,认识到成功需要不断努力。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和讨论中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讲的教案主题是不知疲倦的人。

你们可曾听说过这个词?它代表什么意义?”等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梳理学生的思路。

2. 阅读1.老师选取适合的故事、诗歌等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评估故事、诗歌中的人是否表现出不知疲倦、坚持不懈的品质。

2.学生分组阅读文本,理解和阐述文本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从故事、诗歌的文本中,分析、总结不知疲倦的人的形象:他们是有毅力的;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他们的目标;他们是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人。

2.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不知疲倦的人?在我们寻求成功时,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质?4. 小结1.老师总结和强调文本中不知疲倦的人的品质,同时强调要具备毅力、坚持不懈的品质,才能在努力中获得成功。

2.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选1个故事或诗歌,做读后感,展示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2.学生能够在家中或校内环境中,关注他们认为是坚持不懈的人事例,并写下相关留言观点。

五、教学资源1.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教案和课件。

2.学生可以借助现代视觉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不知疲倦的人的案例和相关细节信息。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独果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独果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独果
Unit 1《竹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文,了解竹编的制作过程。

2.利用竹子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

3.能根据情节推测词义。

4.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通过学习竹编,引导学生向大自然中物料的价值进一步认知,阐释了人类对物质之美的感性追求。

2、预习课文
预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目的及所需动手能力。

3、教师讲解
竹编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是利用竹子和其他自然物料编制而成的。

编织竹编可以起到装饰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作用。

竹编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竹材加工、竹材染色、竹编结构设计和编制等几个步骤。

竹编制品的外观不仅取决于使用不同制作材料,还取决于方法和使用不同的颜色。

4、听读课文
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并对生词进行解释说明。

2)学生个别地、小组地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尝试描述竹编的特征、方法及
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等。

5、课外拓展
将本课所学的内容在课外进行一场技巧等级测试。

三、教学总结
本课中,通过学习竹编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和创造力。

在课外,还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生活、文化的全面认知,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能区分并运用多音字。

2.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

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大海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传播美。

教学难点:“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学准备:美丽大海沙滩的风景录象、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看过大海吗?
师:去年暑假老师也去过海边,看到了美丽的椰树,踩到了柔软的沙滩,同时也感受到了海浪阵阵、海涛汹涌的壮观场面。

碧蓝的
海水一望无际,而金色沙滩上发生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听老师这么说,同学们想去看大海吗?
师:你想知道沙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a找出读不准的字词和多音字。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那几个片段。

?
c小姑娘给你留了什么印象?
d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明学生提问,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三、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片段(分角色朗读1-6段)师指导朗读
大意:画家去拾贝壳,小姑娘帮忙看衣服。

朗读:男-老伯伯(苍老慈祥亲切)女-小姑娘(细小甜美认真)
(二)学习第二片段
大意:画家送贝壳,可是小姑娘不要贝壳。

(找小伙伴合作、讨论)
讨论:为什么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呢?
“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丝,这是金海螺,你要哪个随你挑。

”通过描写贝壳的种类写出贝壳的美。

(三)学习第三片段
大意:画家故意丢贝壳,小姑娘捡还贝壳。

师:在黄昏的沙滩上,他们俩又是你什么样的方式告别这美丽的沙滩和大海的呢?
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师指导动作和神态)
四:总结课文
师:这位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姑娘有着乐于助人和对人对事都很认真负责的精神。

她淳朴而诚实的心灵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同时她
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小姑娘吗?
师:大海沙滩上发生了这么一件美丽感人的事,让我们觉得大海的一切可真美啊!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也美吗?
1找找课文中描写大海、沙滩、贝壳美的句子。

2标题“金色的沙滩上”有其他更深的意思吗?
五:巩固拓展课文
1师:大海美沙滩美,贝壳又多又美,而且小姑娘的心灵更美,
就让我们带着激动渴望和敬佩的心情把这篇美文美美的齐读一遍吧。

2把你认为美的句子抄下来,反复诵读。

六:深化延伸课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学们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姑娘一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
祖国这个美丽的大家庭奉献自己的爱,祖国才会更美好!
教学要求:
认识生字8个,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抄写句子。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来理解句子。

了解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来理解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背景介绍,导入课题
1.师:你们看过《封神榜》吗?
周朝时,国王把大片的土地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大臣将领。

这些土地就由这些大臣将领管理,就像一个个小国家,还经常开战。

虢国
就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国。

2.出示:
起死回生(齐读)
3.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谁能“起死回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以上2个问题。

2.指名读课文。

(特别注意“虢”、“厥”、“囊”的读法和写法)
3.交流对于课题的理解。

把将死的人救活过来,叫作“起死回生”。

课文讲的是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

适当穿插有关扁鹊的生平简介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医学家。

因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扁鹊”。

但这是尊称,所以课文中他自称“秦越人”。

结合课文,再读句子
1.请学生划出国王称赞扁鹊的那句话。

板书:
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2.出示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单元,我们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平时,我们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也可以做上记号后和同学、
老师讨论。

不过最实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你可以先提出你的
疑问,然后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能回答问题的词句,要是找到了,就联系起来想一想。

由于今天是初学,所以老师已经替你们提出了
问题。

3.提示思考:
“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学生划出表示太子“生”和“死”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结合句子,精读课文
1.围绕句子提出问题
2.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交流
(1)从街头巷尾人们的议论中觉察到太子死得蹊跷。

同侍卫官谈话后,了解病症。

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复生。

(2)指导朗读扁鹊和侍卫官的对话(2—8节)
①自读,找一找,写了几个人的对话,分别说了什么?
②想一想:从对话中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他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注意语气变化)
④分角色朗读,体会:为什么不交代说话人?(省略叙述语也能知道这话是谁说的,使语言更简洁,体现出了扁鹊当时急切的心情。

)
(3)指导朗读诊治部分(10、11节)
①自读,划出说明扁鹊医术高明的词句。

②指导朗读
“按、切、贴、听、取、扎”等词说明病情复杂。

“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说明医术高。

出示:凝神
理解词义,它表示注意力相当集中。

类似的词语你还能写出一些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扁鹊除了有高超的医术,还具有怎么样的好品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一句扁鹊所说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虚、实事求是的人。

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