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 题。

(共 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 分)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4 分)
答案:12.参考答案:
(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
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略。

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论语》选读:解读经典,评析内涵(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论语》选读:解读经典,评析内涵(含解析)

《论语》选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指出儒家“中庸之道”的两个特征。

答:(2)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主权属我,共同开发”。

请根据“中庸之道”的思想,分析这一立场。

答:答案(1)以礼为用,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2)“主权属我”是正视历史,坚持原则,而“共同开发”则能够照顾到各方的利益诉求,这个立场的背后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如果做到了各方都能接受,就可保持“和平”,达到“和谐”。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②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③所谓“诤友”,就是能够直言规劝的朋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百度百科)(1)材料①②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交友原则。

(2)材料②对朋友“不可则止”的态度与材料③中“诤友”相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答案(1)中庸(适度)(2)不矛盾。

孔子认为劝善规过,是作为朋友的道义责任,义不容辞,这与“诤友”的标准相符合;如果规劝朋友而不听,也只能适可而止,这是对别人独立人格的尊重。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②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

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吕氏春秋》)(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分别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

答:(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

答:答案(1)孔子:仁重于生,杀身成仁。

吕不韦:生命至上,珍惜生命。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一)1. (2018年北京卷)《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试题解读:①译文: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行动呢’;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行动’。

我有些糊涂了,斗胆想问问老师。

”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②重点词汇:诸——兼词,相当于“之乎”如之何——怎么;怎么办惑——糊涂③解析:所谓回答内容,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另外,注意《论语》微言大义,要充分考虑其隐含的意味,这里面说的事情肯定指符合道义的事情。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④答案: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2.(2019届通州期中)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③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 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 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论语》阅读练习题精选1、2 《学而》《为政》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第一则文字中可以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选自《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注】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

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

贤贤即尊重贤者。

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2)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为什么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你从“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看出什么?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公输》)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论语》阅读答案(集合15篇)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3.下列加粗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wǎng dài2.愉快学过(旧)的知识3.B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略5.略。

《论语》阅读答案2《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

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

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参考答案:(1)D。

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

(3分)(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3分)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诊断与突破训练:《论语》经典阅读(含答案)

《论语》阅读题(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①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②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

”(《庄子·外篇》)注①概:感慨。

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

(2分)孔子: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_________(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

(3分)答:。

答案(1)(孔子:)哀悯(庄子:)达观(2)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

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

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①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分)答:(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材料中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

(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答案(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论语》阅读答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论语》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②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

(3分)参考答案:9.(6分)⑴(3分)B(没有持否定态度)⑵(3分)示例:孔子认为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请结合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分别阐述文中三个“乐”的含义。

(6分)【答案】第①个“乐”指颜回追求提升内在修养之乐。

第②个“乐”指孔子遵道秉义之乐。

第③个“乐”指孔子好学进取、追求仁道之乐。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从颜回不以贫苦生活为忧可知,他看重的是内在修养的提升,故第①个“乐”指颜回追求提升内在修养之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从孔子安于简朴的生活并轻视用不义的手段谋求富贵的做法,可知他看重为人行事之“义”,故第②个“乐”指孔子遵道秉义之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从孔子述说自己“发愤忘食”的状态可知,第③个“乐”指孔子好学进取、追求仁道之乐。

参考译文: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孔子说:“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

《论语》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论语》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论语》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填空。

(1)这些言论选自________,作者是孔子,他名丘,字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 _________。

(2)出自本十则的成语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2年高考语文《论语》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论语》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论语》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解析2021慈溪中学高三月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

6分一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二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韩非子·解老》)21. 同样谈及外在文饰与内在本质的关系,子贡和韩非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分子贡:韩非子:22. 子贡和韩非子的“文质观”,你更认同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21.子贡:文质并重(1分,意对即可)。

韩非子:质胜文(或至美之质无需文饰或不美之质才需文饰)(1分,意对即可)。

22.参考示例1:我更认同子贡的观点(1分。

美好的外形如果离开了纯真朴实的内在,那就是徒有其表;纯真朴实的内在如果不配以美好的外形,那就显得不美(1分。

孔子也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万物文不离质,质不离文,文质并举,才堪称完美(1分。

而韩非子将文与质截然对立,互不共存,那是错误的(1分。

参考示例2:我更认同韩非子的观点(1分。

质,是万事万物最本质的根本,最美的质无需美好的外饰;只有不美的质才用美好的外饰来遮掩(1分。

如果不求质而一味追求文,那就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甚至大搞形式主义,这是极为有害的(1分。

子贡将文与质并重,没有分清本末主次,没有看到两点之中有重点,这是错误的(1分。

【评分说明:观点1分,至少两点理由2分,驳斥另一方观点1分】2021东阳中学暑假质检(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6分【甲】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①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

百姓循私害而訾②之,世主壅于俗③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焉。

《论语》 阅读答案(精选9篇)

《论语》 阅读答案(精选9篇)

《论语》阅读答案(精选9篇)篇1:《论语》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②游必有方()③德不孤,必有邻()④君子喻于义()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2.①奉养②去向③亲近,做伴④明白,懂得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

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平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论语》阅读答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15篇)

《论语》阅读答案(15篇)《论语》阅读答案(1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12分)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

”(《论语·阳货》)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④,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注释】①讪:毁谤。

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

③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

舍,舍弃,不用。

④行三军:指挥军队。

行,率领,指挥。

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回答下列问题(1) 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

(3分)(2)结合以上选段,联系现实谈谈当代青年应当有什么样的“勇”,200字左右。

(9分)参考答案:20、(1)①孔子主张的“勇”,要符合礼,要用礼来约束。

②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

君子没有“义” 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③孔子主张“勇”要智勇兼备,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2)可从下面角度来谈:A、要智勇双全,反对蛮干、乱干,暴虎冯河式的勇是愚蠢的。

B、勇,要符合礼义,要用礼义来规范。

C、现代青年要勇于担当D、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的“勇”,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耍狠”的行为。

只考虑个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的勇,是我们要反对的。

《论语》阅读答案2【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论语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见贤思齐焉( )
诲女知之乎( )
4.译句。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5.用原文填空。(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略。
6.(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略。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附解析)(五)21.(2020年海淀一模)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注释:【1】鞟(ku6):去毛的兽皮。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释句意。

(2分)(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5分)试题解读:①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②重点词汇:史——虚浮鞟——去掉毛的皮,即革。

③解析:第一问,断句不同,造成的句式不同。

第一种断法后半部分是判断句,意思是夫子的说法是君子的说法。

第二种断法,后半句是主谓句,意思是夫子谈论君子。

第二问,“质”和“文”的关系考过多次,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以这道题并不难。

按照要求举出例子,并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即可。

④答案:(1)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

(2)文学作品既要有丰富的内涵,又要有美好的形式。

例如: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沉郁指的就是深沉蕴藉的情感,这是内容方面的,属于“质”。

顿挫指的是停顿转折,也就是形式之美,就是“文”。

《登高》一诗即为典型,诗中的思乡之悲、漂泊之悲、孤独寂寞之悲,深沉蕴藉。

论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论语》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论语》阅读原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论语》阅读题目(一)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__家。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思而不学则殆( ) (2)是知也( )11.学习能使人心情愉悦。

在第一则语录中,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吾日三省乎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你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论语》八则中的每一则都蕴含深意,相信在老师的引导下,你一定有所领悟。

请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3分) 上联:学思结合益处颇丰;下联:_________受益匪浅。

《论语》阅读答案(一)10.(1)疑惑。

(2)通“智”智慧11.经常复习,并去实现所学;与志同道合的人切磋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阅读题
(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
②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人由)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②,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天)命,故止也。

”(《庄子·外篇》) 注①概:感慨。

②偃然寝于巨室:偃然,安宁状;巨室,指天地。

(1)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的思想情感。

(2分)
孔子:________________庄子: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简述之。

(3分)
答:
答案(1)(孔子:)哀悯(庄子:)达观
(2)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

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乃是“仁之方”。

庄子对夫人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③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分)
答: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材料中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

(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答案(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价值观的核心——重义崇德。

(1分)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一顿饭的功夫。

②造次:仓促匆忙。

(1)第②则材料中所说“其道”即指第①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和第②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2分)
(2)根据两则材料,简单说明儒家对君子生活方面的要求。

(3分)
答:
答案(1)义仁
(2)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哪怕是一顿饭的功夫,哪怕是在仓促之间,哪怕是在颠沛之中。

(每点1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材料中①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2分)
答:
(2)材料中②中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答案(1)中庸思想。

标准是“义”(道义、仁义)。

(1分)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

(1分)
(2)赞成,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

(1分)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

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

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2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③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1)从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和子游的话中可以看出儒家什么样的交友观?(1分)
答:
(2)谈谈你对孔子以“匿怨而友其人”为耻的看法。

(4分)
答:
答案(1)交友要适度。

(2)孔子主张为人要真诚,他推崇“友直”“友谅”,提出交友时要“忠
告”“善道”。

(1分)他虽然强调交友时要“不可则止”,但他憎恶那些把仇恨或不满掩藏在心中,表面上装作很友好的人。

(1分)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这种“匿怨”之人,具有“乡愿”的特征,不易识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1分)倘跟这种人交往,后果不堪设想,故孔子耻于与这种人交往。

(1分)
6. (2014·浙江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②“文灭质,博溺心[注],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

”(《庄子·缮性》)
注溺心:掩盖了天然的心性和纯朴的本质。

(1)子贡和庄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有何差异?(2分)
答:
(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3分)
答:
答案(1)子贡认为“文”和“质”一样重要,庄子认为“文”会损害到“质”。

(2)(示例一)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

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示例二)我赞同庄子的观点,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纠结,反而妨害内心淳朴。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多地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

(言之成理即可)
7.(2014·金华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②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列子·天瑞》)
(1)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是什么?(2分)
答: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儒家和道家人生态度的不同。

(3分)
答:
答案(1)在艰难的情况下能够坚守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

(2)不同点:儒家乐“道”,安贫乐道,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道家乐“生”,知足常乐,珍惜生命本身。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
(1)材料①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1分)
(2)材料②③是对《论语·泰伯》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断句。

根据材料①中孔子的思想,你同意哪一种断法?为什么?(4分) 答:
答案(1)富民教民。

(或“先富后教”“德政”“为政以德”)
(2)同意材料②的断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解释为“对于百姓,如果他可以(胜任或做某事),就让他去做;如果不可以,就要教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

而孔子一贯主张为政以德,教化百姓,这种理解与孔子的德政思想相吻合。

(观点1分,对断句理解2分,结合孔子“教民”思想分析1分;若同意③,则不得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