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概念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生态学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四、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3、系统组分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称为(成层性)。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和人工环境组分。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三大功能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
生态学重要名词解释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3(一)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4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5(1)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保持机制: a.生理过程:恒温动物通过控制体内产热过程以调节体温; b.行为调整:变温动物靠减少散热或利用环境热源是身体增温。
6趋同适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7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趋异适应的结果是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多样化,以占据和适应不同的空间,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8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生态、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9光周期性: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植物光周期的反应主要是诱导花芽的形成和开始休眠。
10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逐渐减慢最后不再随光强而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11 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恰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2生理有效辐射:太阳连续光谱中,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和色素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波段称生理有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具有最大的光合活性。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类胡罗卜素所吸收。
绿光为生理无效光13积温: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说明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阻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
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第一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
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
环境关于生物的阻碍是专门大的,它操纵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状构造和地理分布。
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截了当或间接阻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育、行为和分布有阻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即对生物阻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确实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关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专门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畴却有一定的限度,假如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耐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育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
例如洪涝和半洪涝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刻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时期不同而异。
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确实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畴,在那个地点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空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境: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2、种群:在特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并且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双方获利。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5、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即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
7、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种群,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8、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的调查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dB/dt=NP-H-D9、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
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1、温室效应: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2、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光周期现象2.光饱合点3.光补偿点5.贝格曼规律6.阿伦规律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又称总积温。
二、问答题1.太阳光的生态作用有哪些?2.论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的应用意义。
答:(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K=N·(T-C)单位:日·度。
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写成:T=C+K/N=C+KV,K——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单位日·度;N——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V为发育历期的倒数(1/N)即发育速率。
(2)在农业的应用:a.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b.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d.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e.应用积温预报农时3.论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答:(1)生物从形态上对低温的适应:植物:a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b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c一年生草本,死后留下种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块茎、鳞茎、根状茎越冬;e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自保措施)。
动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热层,以降低热传导,或称增加隔热性。
体型和颜色变化(2)生物从生理上对低温的适应:植物: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动物:a.增加体内产热量(非颤抖性产热)b.逆流热交换机制c.局部异温性d.耐受冻结e.超冷(3)生物从形态上对高温的适应: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过滤一部分阳光;b.有些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阳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c.蔽光效应,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减少光的吸收面积,减少辐射伤害;d.有些植物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绝热。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生态学: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生物非生物)相互关系的科学,即环境的生物学。
环境(environment):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分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物种存在的环境域,是物种分布的概念。
种群: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属一个物种的有机体的集合。
亚种群/地理种群:受特定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或生活习性影响而相对独立的一个繁殖区内个体的总和。
群落: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o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low of tolerance):生态因子在最小量和过量时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每种生物对各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生态上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形成了生态幅,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该生物的耐性限度,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任何接近或超过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如水中的氧气为水生生物的限制性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是由各种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例如水、土壤、气候)等组成的,并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来维持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指的是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社会,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网络相互联系。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土壤质量。
这些因素会决定哪些物种能够在该区域生存和繁殖。
生物种群是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的个体群体,它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繁殖和互相作用。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竞争、捕食、共生等。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将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存在和数量。
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等。
水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
土壤质量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它提供了生物营养和栖息地。
气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天气模式,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雨。
气候的变化可以对生物群落和种群产生深远的影响。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络的形式传递。
食物链是指食物关系中物种之间的线性传递,比如草被食草动物吃,食草动物又被捕食者吃。
食物网络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其中每个物种可能与多个其他物种有相互作用。
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元素和物质之间的转移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把它变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去。
氮循环和水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总之,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它们通过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来维持稳定性,并且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和 资源回收利用,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
https://
REPORTING
• 生态系统概述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
目录
PART 01
生态系统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物质循环
水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内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 下渗透等方式进行循环。
碳循环
碳在生态系统内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内以氮气、氨、硝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声音、光、温度 等物理因素可以传递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 素、信息素等,可以传递信息 。
太湖、洞庭湖等。
海洋生态系统
分布与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占据地球表面的71%, 具有水域广阔、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等特点。
结构与功能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水、海底地形、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生态系统具有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 能,同时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护生 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环科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以人类为主体,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环境问题: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定义: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目前已认识到的对环境已产生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
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
被降水去除或湿沉降对气体和颗粒物都是最有效的大气净化机制。
!雨除:指被去除物参与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云滴吸收空气中成分并在云滴内部发生液相反应。
!冲刷:指在云层下部即降雨过程中的去除。
环境学 名词解释
Environment:环境是指一切影响生物体的因素Ecology(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种交叉科学,通过使用概念和信息从自然科学如生态学、生物学、化学、地质学和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是如何运转,我们是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维持系统,以及如何处理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GDP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之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通过现值美元所表现的市场价值Resource(资源):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资源是任何从环境中获取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的东西Recycling:回收利用包括收集和再加工资源开发新的产品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是在一个国家中维持一个人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Pollution:向空气、水、土地、或食物中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威胁到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和活动称为污染。
System:系统是一套运行着的、从理论上预测有一定规律性的方式的组件,可以孤立地为了观察和研究的目的。
Matter(物质):物质是任何有质量并且占用空间的东西Energy(能量):能量具有做功和传递热量的本领Species(物种):生物可被分为物种,或成群的生物体, 或一群彼此在外表、行为、化学成分和基因组成上类似的生物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区别在于如何繁衍后代Population(种群):种群是占据一个特定的区域且包含一群相互影响的同种个体的群体Ecosystem(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不同物种彼此相互作用的群落和其中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环境共同组成的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一发现的最能适应各种各样条件的不同生命形式和维持生命的过程Biogeochemistry cycles(周期有机):养分离子、原子和分子生物需要生存,成长,不断从非生物环境中循环再生,又被称为养分循环,或有机周期循环。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相互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引人本地区,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其他土著种类濒临灭绝,并伴生其他严重危害的现象。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原始协作是指两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双方仍能独立生存。
化感作用指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也可以用来指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有生命物体的集合生态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称为生态优势种。
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值速度,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广义捕食指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
逻辑斯谛增长由于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是逐渐增加的,故增长曲线呈现“S”型,也称S型增长。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特点:1生物放大作用2在环境中的循环途径十分复杂、3在环境中会 发生性质的变化第一种: 水循环:成因是地表水受到辐射蒸发,空气上升成云致雨,返回地面。这属於区域小循环。 海陆大循环:成因是地表河流注入海洋,海洋水分蒸发,向陆地输送大量水汽,水汽 在陆地成云致雨返回地面,经河流又返回海洋。这叫做海陆大循环。 一:海上内循环 蒸发——降水 二:陆上内循环 蒸发、植物的蒸腾——降水 三:海陆间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水循环的意义:生物体的70%是由水构成的,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很好的溶剂,是所有营养 物质的介质,影响着各类营养物质在地球上的分布;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 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进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 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 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 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 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一部 分(约千分之一)动、植物残体在被分解之前即被沉积物所掩埋而成为有机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经过悠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代,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变成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 然气等。当它们在风化过程中或作为燃料燃烧时,其中的碳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 气。人类消耗大量矿物燃料对碳循环发生重大影响。 .碳循环中环境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变了原有的碳素平衡 状态。由于森林被砍伐,减少了对CO2的固定,因此,尽管海洋能够吸收近2/3的额外 碳源,仍然避免不了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升高。 CO2的“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全球温 度升高和降水分布的改变。 硫循环:硫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态,元素硫、二氧化硫、硫酸盐和气态的硫化物等。② 硫的循环过程:岩浆活动、燃料燃烧、海面散发及有机物分解--大气--土壤--植物-动物--(土壤--海洋(沉积岩))或(植物) 硫循环中的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大大增加了大气中 二氧化硫的含量,引起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产生。 生活史对策:生物对它所处的生存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方式
生态系统的概念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的概念作者:尤金·奥德姆(Eugene P Odum)。
美国,乔治亚州,乔治亚大学,2001年。
摘自:西蒙·莱文(Simon Levin)主编,生物多样性百科全书,2013年。
翻译:李卓卿,北京,2017年。
名词解释:黑箱(Black Box):这是一种在系统层面进行分析和应用的模块,无须定义和说明其组织结构和内部成分。
输入环境(Input environment):指所有能源和物质都流入一个系统的集合。
输出环境(Output environment):指接纳所有从一个系统中流出的能源和物质的集合。
自养生物(Autotroph):字面上的含义就是能自给自足的生物体。
这些生物体能直接利用CO等无机碳供其生长所需,例如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等。
2异养生物(Heterotrophy):字面上的含义就是依靠别人供养的生物。
这些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全部由其它有机体提供,如脊椎动物等。
超级大城市(Meta-city):指拥有庞大、膨胀人口数量的现代都市。
它的特点是极大地消耗着城市以外的能源、水资源和食物。
农业工业化(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这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它和传统农业的不同,不仅在于使用了精良和昂贵的机械设备,还在于它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代替了生物来防治病害虫,使用复合肥代替有机肥,以及过量地消耗水资源等等。
在农业工业化中,集团公司,而不是个人,对农场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
技术型生态系统(Techno-ecosystem):是目前一种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生态系统。
它与自然系统的不同体现在:它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和核能,而不仅是太阳能;它表现出人群的城市化聚集,并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
介绍从分子到生态圈的等级结构图(图1)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第一个包含所有生命以及生存条件的层级。
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系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用它或者之亦成的性采生态生态提出础。
生态系统生态学 重点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生态复合体2.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3.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是指可持续改变的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4.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指自养生物即无机营养性生物所进行的有机物的生产。
在—般生态系统中,光合成生物(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所进行的有机物生产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因此,一般也多指光合成生物的有机物的生产。
6.食物链(food chains)是表示物种之间的食物组成关系,在生态学中能代表物质和能量在物种之间转移流动的情况。
7.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环境中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各种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的有机阶段和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问答题1.试述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生态系统生态学复习
生态系统生态学名词解释5*4分=20 区别与联系4*5分=20 简答题5*6分=30 论述题2*15分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生态学(p3):是指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科学。
2、生态系统服务(p39):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4、冗余种(p82):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5、生物地化循环(p143):矿物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即物质循环。
6、信息(p163):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n”。
狭义是指通讯系统中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的传送,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广义上可理解为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各种方式、状态的表达。
7、价值流(p194):是指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把自然物流变成经济物流,价值就沿着生产链不断形成、增殖、转移,并通过交换关系实现其价值。
这种商品生产的价值形式、增殖、转移和实现过程,就是价值流动过程,称“价值流”。
8、生态系统的演替(p297):是指生态系统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类型的生态系统所替代的过程。
二、区别与联系(结合书本)1、食物链与食物网(p26)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采实现的,即通过食物链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
食物链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有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大类型。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生态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食物链:各种生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获得生存、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的关系在生物间进行传递,如食草动物取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这种不同生物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链锁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态金字塔或生态锥体。
物种: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类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生态适应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它们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别,这种适应性变化被称为趋异适应。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农业生态系统名词解释(一)1. 生态学 ( 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 (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4.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 (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9. 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作用于生物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10.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11.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2.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 ,他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 (又称为耐性限度)。
13. 生活型(life form):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题库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解释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生态演替: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稳态: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
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气候循环: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生理适应性反应。
富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
(完整版)环境卫生学全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通常以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或参与环境介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性有机污染物。
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植物和微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如果其数量、浓度超健康。
(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结构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
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关关系。
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增强,此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群。
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
一般认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
高度每上升100m ,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 气团内温度下降0.986℃。
NOX )VOCs )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大气污染事件。
化学和生要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对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
1h 内平均浓度的最高100 µm 的颗粒物,空气介质中的颗粒l0μm 的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称为飘尘(suspended du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