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高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二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天气的定义和形成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状况,它常常以每天或每小时为周期变化。
天气由一系列气象要素组成,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降水等。
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气候带、地形和人类工业排放等。
二、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气候是指长期的、大范围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
气候是一个地理区域内,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天气变化情况的总和。
气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气候带、海洋环流、地形、风向和人类活动等。
三、气候区划气候带的划分是根据地球纬度不同的区域,将地球表面分为若干个气候带。
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寒带气候较为寒冷,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热带气候则温暖潮湿。
气候区划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天气现象与气候变化天气现象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如降雨、降雪、雷电、霜冻等。
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农业生产等活动。
而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气候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行动减缓和适应。
综上所述,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期平均的天气统计。
气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气候带、海洋环流、地形等。
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对于地球和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我们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本文仅概述了高二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整理地理气候知识点整理气候是地球上大气长时期的平均天气状况,是一定经纬度地区长期的天气变化情况。
了解气候知识对我们理解地球环境、预测天气变化以及做出适应性调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你整理一些初中地理中的气候知识点。
1. 气候与气象气候和气象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气象是指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力等。
而气候是大气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天气状况。
2.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纬度、海洋暖流、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和地形等。
- 纬度: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气候越寒冷。
赤道附近是热带气候,而两极地区则是极地气候。
- 海洋暖流:暖流的存在可以使靠近海洋的地区温暖湿润。
例如,日本的北部地区因受到暖流影响而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更温暖。
- 海陆分布:海洋能储存和释放热量,所以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相对稳定。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温度波动较大。
- 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因为空气稀薄,热量的传导更慢。
- 地形:山脉的存在会导致气流被挡住或抬升,从而影响气候。
例如,山脉的阻挡导致降水在山脉一侧较多,被称为雨影效应。
3.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基于全球气候分布的特点,地球可以被划分为几个气候带,分别是寒带、温带和热带。
- 寒带:位于两极地区,气温极低,气候干燥,降水少,以冰雪覆盖为主。
- 温带:位于两极和赤道之间,气温适中,四季分明,降水较多。
- 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充沛,湿度大。
每个气候带内又可以根据降水和温度等因素细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带有冬雨或夏雨气候等。
4.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保留热量,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全球变暖引发了许多气候变化,包括气温上升、降水模式改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地理气候知识点
地理气候知识点气候是指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范围内,某个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地理气候知识点是指地理学科中关于气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涵盖了气候的形成原因、分类与变化等内容。
本文将从气候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地理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期时间下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气候可以通过长期气温、降水量、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及其分布特征来进行描述。
气候由于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季节变化性等特点。
二、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的形成原因与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以及海洋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原因包括:1.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气候越炎热。
2. 海洋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海洋的暖流和寒流分别在沿岸地区形成温暖湿润和寒冷干燥的气候。
3. 地形因素:地形的高低、山脉和平原的分布,对气候形成影响。
山脉会阻拦大气中的水汽,形成降水的保护区和风ward面,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垂直循环包括热带风、副热带风和极地风,水平循环包括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向。
大气环流会影响气候分布和季节变化。
5. 气候系统:气候系统包括赤道低压带、副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不同气候系统的运动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三、气候的分类气候根据气温、降水量等要素的不同,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具体分类如下:1.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年平均气温高,温差较小。
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 温带气候:位于副热带和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气温差异大。
温带气候下分为温暖温带气候、寒冷温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3. 寒带气候:位于极地和高山地区,气温极低,寒带气候分为冰雪气候和高寒草甸气候。
四、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过程。
气候变化可能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地球,预测天气变化,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与气候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指短期内(一天或数天)某一时刻地球大气层的气候状态。
天气的变化快,随时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气候:指长期内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气候的变化较慢,通常以几十年为单位来观察。
二、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1. 经度:地球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所以东西方向的温度差异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纬度:接收和辐射的太阳能量是决定地球温度的主要因素,赤道附近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比较多,所以温暖。
3. 海陆分布:海洋比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多,释放能量慢,所以海洋的温度比陆地的温度变化小。
4. 海流和气流:海流和气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们会使一些地区涨温或降温,形成特定的气候类型。
5. 高度:高海拔地区由于低温和空气稀薄,温度偏低,降水量较大。
三、气候带地球的气候由赤道向两极分成五个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副寒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1. 热带气候带: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温度在20~30℃,降雨量大,常年高温多雨,植被丰富。
2. 副热带气候带:靠近热带和温带之间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20℃,降水量相对较少,有明显的季风影响。
3. 温带气候带:咬合副热带和副寒带的地带,年平均温度在0~10℃,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降水相对较多。
4. 副寒带气候带:咬合温带和寒带的地带,年平均温度在-10~0℃,天气寒冷,降水不多。
5. 寒带气候带:靠近地球两极的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10℃,气温极低,降水量很少。
四、天气现象1. 阴天:天空被云层遮盖,阳光无法直射到地面上,温度偏低。
2. 晴天:天空无云,阳光直射到地面上,温度较高。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概念: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特点:多变。
描述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
2、气候概念: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相对稳定。
描述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气温1、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放置位置:百叶箱(离地 15 米,通风良好)2、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在 8 月,最冷月在 2 月。
南半球相反。
3、气温的分布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三、降水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3、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4、寒带气候类型苔原气候: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5、高山高原气候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不同,气温和降水存在差异。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1、大气的组成①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②水汽③尘埃2、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气温直接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集中;天气和气候变化明显。
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增加(臭氧层);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尘埃少(最佳航空飞行层)3、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①防弹衣:②遮阳伞: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成份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散射;使地球表面白天的温度不会太高③保温被:大气逆辐射使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4、热力环流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差异造成的,全球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7、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气压中心气流运动北半球:逆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气旋(台风)低气压区上升南半球:顺时针的由四周向中心辐和多阴雨天反气旋(寒潮)高气压区下降北半球:顺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晴朗、干燥南半球:逆时针的由中心向四周辐散8、锋面类型概念锋面过境是的天气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分布冷锋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北方秋冬季节暖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连续性降水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准静止锋(梅雨)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阴雨连绵、闷热潮湿6、7月份江淮地区9、季风气候10、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11、全球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1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7月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向低纬)凸出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向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向低纬)凸出12、全球变暖、城市热岛、臭氧洞和酸雨原因影响措施全球变暖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②森林火灾③植被被破坏④人口增长等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②城市排污系统失效③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增加,土壤盐碱化④全球大气环流异常⑤霍乱等疾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由差别的责任④控制人口病增加增长城市热岛①人为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多③不易散热④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①夏季更炎热,影响工作效率②诱发中暑的疾病③加剧大气污染④导致城市雨岛①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②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臭氧洞①太阳活动②人类使用佛里昂,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①引起全球气候异常②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生长③引起光化学烟雾,加剧大气污染④加剧橡胶制品的老化,燃料褪色①研发佛里昂的替代产品酸雨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O2等酸性气体①森林枯死②土壤酸化③淡水生物死亡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①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烟气净化等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地理学习中的思维转换问题一、东风何处寻初中和高一学习地理时,纷繁复杂的铁路线,形状各异的岛国,让人眼花缭乱。
初二地理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总结
初二地理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总结在初二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关于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
了解气候与天气对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人文活动以及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这一内容的总结:一、气候的概念和形成因素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定地区长期的、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候主要由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风速等要素来描述。
气候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暖流、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海洋暖流可影响气候的湿润程度;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差异也导致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地形地貌诸如山脉、高原等则会影响气流的流向和强弱。
二、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在纬度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形成了多个气候带。
根据纬度不同,我们可以将气候带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寒带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在北极和南极附近;温带气候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热带气候则气温高,多雨,在赤道附近。
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特殊的气候类型,主要出现在亚洲东南沿海地区。
它的特点是冬季干燥、夏季湿润,风向季节性变化。
季风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冬季高压和夏季低压之间的风系变化,使得风向和降水量在不同季节发生明显的改变。
季风带的出现对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四、天气与气候不同,天气是指地球上某一特定时刻和地点的气候状况。
天气受到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的影响。
天气的变化往往具有短暂性和不规律性,需要通过气象观测和预报来获取并加以应对。
五、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主要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发生的变化,包括气温升高、降水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等。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同任务。
综上所述,初二地理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
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定地区长期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及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气候及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一、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组成及结构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
大气的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层和磁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层状分布,具有一定的厚度和质量。
大气环境有一定的透明性和气体密度,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有一定的能力。
3. 大气的动力性质大气环境在地球表面上形成大气的压力差,产生风力和气压变化。
大气层的环流和气流分布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4. 大气的化学性质大气中的气体会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空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在大气环境中造成气候变化。
例如,因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二、气候系统1. 气候的概念和分类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一种平均天气特征,包括气温、湿度、风力和降水等要素。
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类型。
2.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和火山喷发等,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 气候系统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物种的适应性。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和资源的分布变化,例如植被的变化和水资源的供应变化。
4. 气候预测和控制通过对气候系统进行观测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预测气候的变化,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工业活动和环境保护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天气系统1. 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特征,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力和云量等。
天气可以分为晴朗天气、多云天气、阴天和降雨等不同类型。
2.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是由大气环流、气压系统和温度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冷暖气团的移动和相遇会导致降水和天气变化。
3. 天气预报和观测天气预报通过对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为社会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保障。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1. 大气与天气1.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其主要组成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0.04%)等。
大气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臭氧、氮氧化物、微尘等。
1.2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逆温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这是气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层次。
1.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
而气候是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通常以30年为周期进行计算。
气候包括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2. 气候的形成原因2.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入射角度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2.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夜晚的变化,也决定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
2.3 水汽与云的形成水汽是气象现象发生的基础,当水蒸气遇冷遇到凝结核时,就会形成云,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
2.4 气候带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2.5 地形和海洋因素地形和海洋的分布会影响气候形成。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降水区;海洋则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3. 气象要素与气候类型3.1 温度温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表示空气的热度。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温度变化,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气候。
3.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的多少。
不同的湿度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造成降水、影响蒸发等。
3.3 风风是由空气的横向运动造成的。
不同的风系统会带来不同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西风带等。
3.4 云量云量指的是天空中云的多少和类型。
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和日照,进而影响气候类型的划分。
3.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为液态或固态的水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中考地理重点考察知识点:气候
中考地理重点考察知识点:气候命题点1、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
3、气候与人类的关系;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的影响。
考点归纳考点一、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考点二、气温和降水1、气温(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2)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1)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2)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考点三、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自转:地轴自西向东——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四季变化3、五带划分(1)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2)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3)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4)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5)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注意: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1)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大气环境与气候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地球的大气环境与气候地球的大气环境与气候地球的大气环境与气候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考点。
了解地球的大气环境和气候,对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认识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球的大气环境和气候的相关知识。
一、地球的大气构成地球的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构成的气体包围层,主要有氮气、氧气、氩气等。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氩气占0.9%,其余是稀有气体和水汽。
地球的大气层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上往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地球的大气运动地球的大气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气流的平行流动和气旋的出现;垂直运动包括辐合、上升运动和辐散、下沉运动。
这些运动是由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等因素共同驱动的。
大气运动在地球的大气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风的形成、气候的变化等都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
三、温度和气候温度是地球大气环境中的重要参数,也是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
地球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会有所差异。
温度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海洋、地表特征等。
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成的,它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多个要素。
气候的类型较多,但一般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四、大气环境中的气象灾害地球的大气环境中常常出现各种气象灾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和损失。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洪涝、干旱、雪灾等。
这些气象灾害与大气环境中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和预测气象灾害,对于人们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至关重要。
五、气候变化与应对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球的气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全球变暖等问题。
大气环境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大家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低碳生活。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天气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定义。
天气指的是某一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比如温度、湿度、降水、风力等的变化。
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和特征,通常以多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进行描述。
天气的变化通常是比较迅速和明显的。
比如说,今天可能是阳光明媚、温暖宜人,明天可能就会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输送带,将热量和水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输送和分配。
当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就会引发天气的变化。
比如,温暖湿润的气团遇到寒冷干燥的气团,可能就会带来降水和降温。
另外,地形也会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山脉会阻挡气流的运动,使得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天气状况截然不同。
例如,在山脉的迎风坡,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容易形成较多的降水;而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往往天气干燥少雨。
再来说说气候。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等。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这里太阳高度角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加上大气环流的影响,使得气温高,水汽充足,降水丰富。
热带草原气候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在湿季,降水较多,草木茂盛;而干季,降水稀少,草木枯黄。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所以气候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受季风的影响显著。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地理学气候与气象考点梳理
地理学气候与气象考点梳理地理学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
在地理学考试中,气候与气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大气环流、气象要素、气候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地理学气候与气象的考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上的大气层中,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而形成的气流运动。
大气环流对气候和气象有着重要影响。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类型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1. 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气温差异。
而气温差异会引起气流的形成和运动,从而形成大气环流。
2. 大气环流的类型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垂直环流主要指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气流运动,如对流、垂直风等。
水平环流主要指水平于地球表面的气流运动,如气压系统、风带等。
3. 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和气象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会导致不同的气候类型,如赤道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大气环流还会影响气象现象,如气压变化、风向风速等。
二、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大气状态和变化的基本量,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
在地理学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气象要素的测量方法、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在气象学中,温度是指大气中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等。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程度的物理量。
湿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湿度计和露点仪等。
湿度的分布规律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影响、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气压计和气压传感器等。
气压的分布规律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影响、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地理气候知识点
地理气候知识点导语:地理气候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地理气候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然环境,为农业、交通、旅游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理气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和天气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两个词,它们有一定的区别。
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变化,通常描述的是一天或几天的天气状况,如晴、阴、雨等。
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通常描述的是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平均天气情况。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等多个要素。
二、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研究气候的基本数据和指标。
常见的气候要素包括:1. 温度: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2. 湿度: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表示。
3. 降水量:指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露、冰等水的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4.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风的位移,通常以米每秒表示。
5. 大气压力: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以帕斯卡为单位。
三、气候区划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或气候区。
常见的气候区划体系有:1. 气温带:亚寒带、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2. 湿度带:干旱带、半干旱带、湿润带等。
3. 季风带:冬季风带、夏季风带等。
4. 高原气候:高山气候、青藏高原气候等。
四、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指的是某一地区长期以来气候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常见的气候类型有: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常年高温多雨。
2.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3. 寒温带气候: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湿润温暖。
5. 冰川气候:分布在永久积雪覆盖的地区,寒冷干燥。
五、气候变化气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不断变化的气候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新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总结大气是地球周围的一层气体,它是地球和生物体生存的重要环境。
本文将对新高一地理中的大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结构、气候与天气、风、气压、降水等内容。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氩气(0.93%)等组成,其中水蒸气、二氧化碳、氦气、氖气等也占据一定比例。
这些气体对于维持地球的温度和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层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五个主要层次。
对流层是最底层的大气层,其中发生着大部分的天气现象。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逐渐上升。
中间层温度逐渐下降,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
热层是大气层结构中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的层次。
外层是指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层。
三、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变化的统计结果,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
气候的形成与地球的纬度、海陆分布、高度、气候系统等因素有关。
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四、风风是大气中气压差产生的气体运动,其方向和速度多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地形的影响。
常见的风有地面风、中纬度西风带、顶层风等。
地面风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中纬度西风带可以影响气候变化,顶层风对航空飞行有一定影响。
五、气压气压是大气分子对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气压分布不均匀,通常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地面上气压的分布会受到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产生气压系统。
常见的气压系统有高压、低压等。
六、降水降水是指水汽从大气中凝结或冷却而形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地球上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霜、露等。
降水的形成与气温、湿度和气流等因素相关,也与地形和地理位置有关。
综上所述,大气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成和层结构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了解大气的组成、层结构、气候与天气、风、气压和降水等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如,今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可能就乌云密布。
- 描述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2. 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特点:长时间、相对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说明昆明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温和的。
(一)天气预报1.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 常用天气符号- 晴:太阳图案;多云:太阳被云朵部分遮挡的图案;阴:云朵图案;小雨:一滴雨的图案;中雨:两滴雨的图案;大雨:三滴雨的图案;暴雨:四滴雨以上的图案;雷阵雨:闪电加雨滴的图案;雨夹雪:雨滴和雪花混合的图案;小雪:一片雪花的图案;中雪:两片雪花的图案;大雪:多片雪花的图案;雾:三条曲线的图案;霜冻:冰晶图案;沙尘暴:类似旋风加沙子的图案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8时气温 + 14时气温+20时气温 + 2时气温)div4)。
-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
3.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 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为主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2.(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深度解析】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1)图解(2)描述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易错警示】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该规律。
【深度解析】热力环流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和水面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影响风的因素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及其存在位置。
具体表现是:(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深度解读】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①低纬环流(0°~30°)⎩⎪⎨⎪⎧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a 、b.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2)②中纬环流(30°~60°)⎩⎪⎨⎪⎧B.副热带高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3)③高纬环流(60°~90°)⎩⎪⎨⎪⎧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东风带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典例 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成因气候类型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受单一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北半球):七、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1.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方法技巧】从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再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八、锋面与天气1.锋面的基本特征(1)气团:图中①为暖气团,②为冷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大风雨雪等天气。
2.锋面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3.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1)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
(2)暖锋: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3)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4.锋面种类的比较九、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脊线。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槽线。
2.气旋和反气旋十、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1.热带气候类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
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
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
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
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
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