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经验数据

合集下载

谈建筑电气设计的工作经验

谈建筑电气设计的工作经验

谈建筑电气设计的工作经验1 供电方案的设计优化供电方案包括10kV 电源进线、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低压配电网设计三大部分。

本着安全、经济、适度超前的原则,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行损耗。

1.1 10kV 电源进线方案优化10kV 配电线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或配网规划选用电缆或架空方式供电;具有一级负荷的,应用双电源方式供电;建筑群内部使用电缆线路,宜采用开闭所(环网柜)和配电所方式实行环网供电。

1.2 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优化配电变压器配置首先要对配电变压器容量进行测算。

在测算时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用电需求,配电变压器总体配备容量要足够大,也要避免变压器空载损耗大,造成能源的浪费。

1.3 低压配电网设计优化部分设计要求小区低压供电半径不应超过250m;实施一户一表等。

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同时,满足正常人工抄表功能即可。

考虑配网自动化发展,预留配网自动化通讯管孔、配网自动化设备装设位置及通讯线路位置。

供电方案必须与整体规划同步进行,方能保持配电设施与小区整体的协调。

2 需求系数法需求系数法不考虑大容量设备最大负荷造成的负荷波动及用电设备的容量和台数,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

在一条干线上枝接性质不同的几组用电设备时,需在分组计算的基础上再进行多组的总负荷计算。

2.1 单个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确定单个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目的是为选择支线截面提供依据,应以满负荷运行时的输人功率作为计算负荷。

2.2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

一个车间有很多台用电设备,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要将用电设备按需要系数表上的分类方法详细地分成若干组,即将工艺性质相同的且需要系数相近的用电设备合并成组,然后进行各用电设备组的负荷计算。

a 分组需要系数选用的问题和对策现行设计手册中推荐一些行业的用电设备分组“需要系数”是建立在偏高基础上给定的,是考虑企业发展余量过大而造成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设计人员缺乏有关行业分组需要系数,又缺乏必要的调研和考察,凭经验选用系数时宁大勿小,往往是高估高套而造成计算结果偏大和偏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常用数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常用数据
1、9 层及9 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 筑);(民用住宅高度2.7-3米) 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厂房; 6、仓库; 7、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常 用 数据
目录
1.适用范围 3.生产的火灾危险特性(厂房) 5.火灾危险特 性举例 8.厂房的特殊情况要求 2.重要术语 4.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仓库) 6.厂房(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9.仓 库 的 耐 火 等 级、层 数 和 面 积
5、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之间、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之间以及湿式与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之间
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氧气罐:1m3 液氧折合标准状态下800m3 气态氧 1、氧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2、氧气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 直径; 3、氧气储罐与其制氧厂房的防火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4、容积小于等于50m3 的氧气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可燃液体:柴油、煤焦油、机油、重油、变压器油、食用油、沥青 丙类 -木料、垃圾场、橡胶、棉花、纤维、谷物及面粉、纺织生产、储存 -金属冶炼、热锻、热处理、铆焊、热轧、铸造生产 丁类 -锅炉房、炉窑、铝塑材料加工 戊类 机械装配、不燃烧品生产、储存
-汽油闪点小于28℃;煤油闪点28-40 ℃;国产16种柴油闪点60-90 ℃( 其它 仅-35 ℃柴油闪点50 ℃) -甲、乙、丙类液体是以汽油、煤油、柴油为基准的

工程设计经验分享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工程设计经验分享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工程设计经验分享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地震频发的国家,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成为了每位工程师的必修课。

本文将分享一些工程设计经验,旨在帮助工程师们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1. 了解地震及设计准则首先,我们需要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地震是因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而产生的振动波动。

工程师应该对地震波的特点、震级、频率等有所了解,并且在设计阶段参考相关设计准则(如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来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振动。

2. 运用适当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具有较高抗震性能的材料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如钢结构、纤维增强材料等。

3. 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该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在地震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有效地分散地震力。

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地震条件,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避免设计过于刚硬或过于柔软的结构。

4. 加强连接节点设计连接节点是建筑结构中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因此在设计中应特别关注节点的强度和刚度。

采用合适的连接节点设计和增加节点的抗震措施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可以采用钢板剪力连接、加强钢筋的连接等方法来增加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

5. 考虑地震时的动力响应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考虑地震时的动力响应。

通过进行地震弹性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等方法,可以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情况,并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进行预测和控制。

6. 结构监测及维护在建设完成后,定期进行结构监测,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是保持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经验数据分享

【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经验数据分享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经验数据分享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解释:(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0.1g)7度(0.15g)8度(0.2g)8度(0.30g)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m)3530252015(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3、广州地区某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合理吗?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解释:(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5、框架结构材料合理选择?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2)钢筋:一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6、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7、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8、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解释: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9、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解释: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10、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解释: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常用数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常用数据

9.仓 库 的 耐 火 等 级、层 数 和 面 积
10.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
11.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它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等的防火间距
12.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13.厂房(仓库)的防爆
14.厂房(仓库)的安全疏散
15.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 16.氧气、液氧储罐
防火墙隔开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 当低温储存的液氧储罐采取了防火措施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 液氧储罐周围5.0m 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18
18、液化气罐 -当配置气瓶的总容积≤1m3(自然汽化方式供气),可将 其设置在与建筑物外墙相毗邻的单层专用房间内,气瓶室与 其它房间相邻的墙应是无门、窗、孔洞的防火墙。 -当气瓶总容积>1m3,气瓶应设置在高度不低于2.2米围墙 的独立瓶间或室内,其防火间距满足以下要求。 气瓶总容积≤2m3,与明火、火花地点至少25米:其它建筑物 至少8米,与重要建筑物至少15米,与道路至少5米。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 的厂房(仓库)应设置DN65 室内消火栓
1、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高层厂房(仓库)、高架仓库和
甲、乙类厂房中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其它单层和多层
2
2.重要术语
2. 1 耐火极限 Fire resistance rating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 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2 多层厂房(仓库) Multi-storied industrial building 2 层及2 层以上,且建筑高度不超过24.0m 的厂房(仓库)。 2.3 高层厂房(仓库) High-rise industrial building 2 层及2 层以上,且建筑高度超过24.0m 的厂房(仓库)。 2.4 高架仓库 High rack storage 货架高度超过7.0m 且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2.5 重要公共建筑 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体育馆、影剧院等) 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的公共建筑

规划常用数据

规划常用数据

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半径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1、幼托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800-1000m;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400-500m;居住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150-200m。

居住商业中心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商业中心步行半径不大于500 m;小区、商业点半径不大于300 m。

中小型超市: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在大型综合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

(商业网点规划)农贸市场(农贸超市)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服务人口1-2万人设一处,占地面积按480平方米/千人(服务人口)的标准配置。

(商业网点规划)居住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一般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3-5万人设一处,社医院的居住区不再设独立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设置1处。

(日照总体规划)公园、绿地保证居民出行1000m半径内有一处综合性公园,在300m-500m半径内有一处小游园。

(日照总体规划)城市低压(变)配变站的服务半径:1、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400m[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3]。

2、市区供电半径一般为250m,繁华地区为150m。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3、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4、 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10km;110kV/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15~30km;220kV/110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0~100km。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燃气调压站的服务半径:1、中低调压站负荷服务半径500m。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经验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经验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健康为目标,通过科学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建筑环境。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绿色建筑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节能减排。

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减少碳排放。

在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节能措施,如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安装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节能设备等。

此外,选择可再生能源和使用节能型设备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策略。

二、环保材料的选择是绿色建筑的基础绿色建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环保材料的选择。

传统建筑材料中常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如可回收材料、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建筑材料。

此外,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和选择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材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可持续性,还要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控制、噪音控制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空气流通和过滤系统、高效的隔音材料和科学的温湿度控制,可以创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方向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绿色建筑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采集雨水、使用节水设备和建筑设计中的雨水收集系统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对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绿色建筑还可以通过处理废水和回收利用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绿色建筑需要社会参与和政策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政策的支持。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常用数据总结分析——以呈贡区白龙潭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福满欣城、古滇B-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常用数据总结分析——以呈贡区白龙潭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福满欣城、古滇B-1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常用数据总结分析 ——以呈贡区白龙潭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福满欣城、古滇B-15-04地块项目人防地下室为例发布时间:2022-08-31T03:25:53.333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月第8期41卷作者:张雁楠何志远[导读] 防地下室建设过程中,人防批复面积与人防建设面积并不相等,张雁楠何志远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摘要】:人防地下室建设过程中,人防批复面积与人防建设面积并不相等,设计前期如何根据人防批复面积估算人防建设面积?人防掩蔽面积与人防建筑面积之间的折算系数如何选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前期人防建设范围的确定、疏散楼梯宽度、数量及人防口部的设置,同时还会造成设计的重复修改,增加设计工作量,目前人防设计的很多数据取值不准确问题前期难以发现,由于人防工程不可二次浇筑的特殊性,前期问题一旦带到后期很容易导致无法修改而影响最终整个人防工程的验收,有鉴于此,文章通过总结以往大量的人防工程设计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经验数据,希望整个数据分析过程能为广大设计师在今后的人防设计工作中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及参考数据。

【关键词】:人防工程人防建设面积掩蔽面积折算系数一、背景目前人防工程设计中参考的规范和图集常见的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FJ01~3-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2007年合订本)、RFJ01-2008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选用图集(国家人防行业标准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2009年版)09JSCS-F,从规范执行年代可以看出,人防设计的相关规范、图集年代久远,难以满足最新人防设计、审查、验收需求,由于文章主要讲述人防工程建设面积的确定及人员掩蔽面积的折算系数,而医疗救护工程、物资库、专业队装备掩蔽部等配套工程不是人员掩蔽的重点,故主要阐述常规、多见的常六级乙类二等人员掩蔽工程。

数据中心建筑设计探析

数据中心建筑设计探析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5-0009-03数据中心建筑设计探析收稿日期:2012-12-18作者简介:陈文(1974-),男,工程师;黄莉(1980-),女,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陈文1黄莉2(1.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1;2.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3)摘要:从数据中心适应性的角度,论述了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建筑空间组合、建筑的造型与外墙构造方式、数据中心的结构与建筑设备等,旨在使建筑师了解数据中心设计的重点,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关键词: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空间组合,建筑设备中图分类号:TU243文献标识码:A1概述数据中心(IDC )是专门用于存放IT 基础设施的空间,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是随着IT 设备的演进,其空间尺寸、电力和供冷要求而不断发展的。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除了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银行、政府、跨国集团、大型企业甚至是个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数据中心已经是当今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新建筑类型。

数据中心和其他公共建筑一样,使用周期一般为50年。

然而IT 设备的更新换代一般只有几年,在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内必将经历几代IT 设备和技术的更替,但数据中心一旦建成,其空间组合、结构和设备配套形式就很难随着IT 设备需求的变化而灵活的改变,即使是进行局部改造也将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对已经投入运营的机房而言改造风险极高。

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是数据中心其他专业设计的基础,本文将从数据中心适应性的角度,讨论数据中心建筑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

2数据中心建筑空间的组合2.1功能与空间的组成数据中心从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80年代 90年代小型机与PC 服务器,90年代 21世纪初的互联网和宽带,到现在高密度云计算平台四个阶段的发展,其IT 设备也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大型机的演进,但数据中心主要的功能空间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由数据机房、基础配套设备用房及公共用房等功能空间组成(见表1)。

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和心得

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和心得

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和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和心得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和心得精选5篇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逐步提高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和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筑设计院实习经历

建筑设计院实习经历

在以后的日子里,进入了上班的模式,帮助别人干点小活,也参与几个小型的方案的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一般不被使用,因为我方案还处在现实与理想的交融处,也就是不结合实际,但是这可以锻炼我的思考,积累的经验来为以后做铺垫,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思考和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这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这也是方案表达的一种形式。以上这些都是画图手段,必不可缺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关键要不时的学习,我们这设计院有好多书,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用看书来提高自己,总之学到东西就行。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利益关系就像是一张张的网,连接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当你能够把这张网不断地进行扩张,并且保持其完好的状态,就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和取得发展的机会。也许我们不必将这个关系看得太复杂和过分重要,毕竟我们才刚从学校里走出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设计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一般只能够把握在每天的吃饭过程中以聊天的方式促进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和一次集体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也积极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但是对于自己在交流上的不够积极主动以及他们交流的有限性,成为了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的失败教训的一部分。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绘图所用程序为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论当前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

论当前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

论当前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摘要:通过之江实验室一期工程大数据中心项目的设计工程实践,总结当前数据中心建筑设计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并给出优化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中心、规划、定位、功能流线、通用性、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作为信息技术基础保障设施之一的数据中心也进入了建设高峰期。

数据中心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扩展,银行、证券、政府职能部门、研究部门、商用办公等越来越多的机构需要数据中心的支持。

近期,笔者主持设计了之江实验室一期工程大数据中心项目。

虽然数据中心项目的核心难点在于电气、暖通等设备专业,但是建筑设计作为各专业设计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其他专业设计的技术“天花板”。

笔者通过本项目的设计实践,总结出一些目前数据中心建筑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和面临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规划选址总体规划层面通常已经由上层设计所决定。

有在一二线城市近郊的较为平衡的规划思路,也有在三四线城市以降低成本为主要方向的规划思路。

而在类似本项目的园区工程中,数据中心作为一栋单体建筑来考量,其选址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项目整个园区中,数据中心的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只占了一期工程的7%,但是用电负荷却占了整个工程的80%以上。

因此,数据中心和变电站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了建设成本。

在较大型的数据中心项目中,甚至独立配置大型的变电站单独为其服务,通常情况下,数据中心要尽可能靠近变电站,以此减少传输成本。

二.设计定位虽然数据中心的定位决策者是业主甚至是政府主管部门,但是设计者如果能引导业主做出合适且准确的设计定位,对数据中心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定位直接关系到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定位分为两个方面。

1.数据中心整体的等级定位。

在国家规范《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将数据中心分为ABC三个等级。

定位上通常会有种错误的取向,认为非A级不可,非高标准不可。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我学习了许多关于房屋建筑的基本原理、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房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技巧。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总结与心得。

首先,通过课程设计,我学习了房屋建筑的基本原理。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结构,例如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和悬挂结构等,以及各种结构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这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房屋建筑的力学和结构特性,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学习了房屋建筑的材料选择与使用。

在课程设计中,我了解了各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例如混凝土、钢材和木材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我学会了根据建筑设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在设计中考虑材料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此外,课程设计还让我接触到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和技术。

我学习了建筑施工的基本步骤和流程,例如土建施工、结构施工和装饰施工等。

通过实践和调研,我了解了各种施工技术和方法,并学会了解决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

这为我将来从事房屋建筑设计和施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最后,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我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技巧。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运用CAD和其他相关软件进行建筑设计和绘图,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加深了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把握,锻炼了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总之,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我大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房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技巧。

这门课程为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在房屋建筑设计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建筑设计常用的基本数据

建筑设计常用的基本数据

建筑设计师应知道的基本数据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1、多层砌体住宅:钢筋:30KG/m2砼:0.3~0.33m3/m22、多层框架:钢筋:38~42KG/m2砼:0.33~0.35m3/m23、小高层11~12层:钢筋:50~52KG/m2砼:0.35m3/m24、高层17~18层:钢筋:54~60KG/m2砼:0.36m3/m25、高层30层H=94米:钢筋:65~75KG/m2砼:0.42~0.47m3/m2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钢筋:65~70KG/m2砼:0.38~0.42m3/m2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三、施工功效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4、瓷砖15平米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四、基础数据1、混凝土重量2500KG/m3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4、石子重量2200KG/m3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建筑程序歌要想建设效果好,选择队伍要招标。

中标以后订合同,免得约束无依照。

协议内容应详尽,权利义务与违约。

甲方按时交图纸,会审图纸别忘掉。

施工单位做“两算”,人工机械和材料。

施工现场先平整,线外两米要接牢。

找好方位来放线,按着规定挖地槽。

先做垫层后基础,地梁一般三百高。

基础部位有洞口,具体位置图示标。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
1. 提高设计效率
通过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和自动化设计功能,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 期,提高设计效率。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和挑战
2. 减少错误
BIM技术可以检测出设计方案中的冲突和错误,从而减少 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浪费。
3. 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将BIM模型与施工过程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 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然而,BIM技术在建 筑设计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04
数字孪生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孪生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孪生是指物理建筑与虚拟模型之间的一对一对应 关系,其中虚拟模型包含建筑物的所有几何、物理和 功能信息。
数字孪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能 够实现建筑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可视化呈现。
数字孪生在建筑设计中的实施步骤
数据采集
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仪 器等设备收集建筑物的几 何、物理和功能信息。
1. 数据安全
BIM模型中包含了大量的设计数据和信息,如何保障数据 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技术门槛高
BIM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对于一些设计师 和技术人员来说,掌握BIM技术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 和实践。
03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 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降低成本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发 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在后期施工中 的成本浪费和工期延误。
挑战
技术门槛高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需要专业 的技能和设备,对于一般设计 师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开发周期长
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需要多个 环节的配合和调试,相对于传 统设计方法,开发周期相对较
长。
硬件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需 要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支持, 对于硬件配置较低的用户来说 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使用门槛。

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的造价核算

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的造价核算

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的造价核算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已成为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设计变更的核算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设计变更的造价核算。

一、概述建筑工程设计变更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对施工图纸、设计方案、材料等进行的修正或改动。

设计变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或满足业主需求。

然而,设计变更也可能带来额外的费用支出。

因此,进行准确的造价核算是必要的。

二、造价核算的内容1. 变更设计费用设计变更通常需要重新编制图纸、计算数量、估算成本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和时间。

因此,变更设计费用是造价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设计团队的人员费用、设计软件的使用费、纸张和打印等费用。

2. 材料价格变动设计变更可能导致原有材料的更换或加入新的材料,而材料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造价。

因此,在进行造价核算时,应考虑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以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 施工工艺变化设计变更有时会导致施工工艺的变化,例如需要使用新的施工设备或工程专业承包商的参与。

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施工成本。

在造价核算中,应考虑施工工艺的变化,将相关费用纳入核算范围。

4. 劳动力成本变化设计变更可能需要增加或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从而导致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在进行造价核算时,应将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因素考虑在内,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造价核算方法1. 明细核算法明细核算法是最常用的核算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设计变更中涉及的各项费用进行逐一明细列示,然后加以核算。

明细核算法的优点是能够详细了解每一项费用的变化情况,但也存在核算繁琐、耗时较长的缺点。

2. 单位工程量法单位工程量法是按照设计变更前后的工程量来核算造价的方法。

它将设计变更前后的工程量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变化的工程量所对应的费用。

单位工程量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但它假设了变更前后的工程量是相互独立的,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建筑中的创新经验和成果分享

建筑中的创新经验和成果分享

建筑中的创新经验和成果分享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工作和休闲的空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建筑需求的变化,创新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经验和成果。

一、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经验和成果1. 绿色建筑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界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高效的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水资源浪费,并为居住者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例如,利用太阳能板发电、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通风等技术,能够使建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智能化建筑设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设计在提供更方便、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建筑物可以自动调节温度、照明和安全系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智能化设计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智能家居、智能停车系统等,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3. 可拆装建筑设计:传统的建筑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可拆装建筑设计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可拆装建筑设计通过模块化的构建方式,使建筑物可以在不同环境和用途之间快速转换。

这种灵活性不仅提高了建筑的使用率,也减少了资源浪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二、建筑施工方面的创新经验和成果1. 3D打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将建筑设计转化为数字模型,并使用特殊的建筑材料进行打印,可以快速高效地打造建筑结构。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大幅缩短施工周期,也能够减少浪费和人力成本,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2. 室内外环境一体化施工技术:传统建筑施工往往室内外分割,而室内外环境一体化施工技术可以将这两个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施工。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传统隔离和重复工作,增加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将室内外装修在同一时间同步进行,可以减少装修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设计实习报告6篇

建筑设计实习报告6篇

建筑设计实习报告建筑设计实习报告精选6篇(一)报告内容:1. 实习背景及目的:介绍实习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实习的时间、地点和实习机构的背景。

2. 实习内容:介绍在实习期间参与的具体项目或任务,包括参与的建筑设计阶段和工作内容。

3. 实习经验总结:总结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经历,包括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与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技巧、与客户和其他相关方沟通的经验和技巧等。

4. 实习收获与不足:总结实习期间的收获和不足,包括所学专业知识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的认识等。

5. 实习心得与建议:谈谈个人对实习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并提出对实习机构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报告格式:1. 封面:包括实习机构的名称、实习时间、实习地点等基本信息。

2. 简介:对实习机构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背景、规模和主要业务等。

3. 实习内容:具体介绍项目的名称、规模、所在地等基本信息,并详细描述参与的具体建筑设计阶段和工作内容。

4. 实习经验总结:总结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经历,可以采用段落式或者项目式进行总结,突出重点,具体阐述实习中的收获和经验。

5. 实习收获与不足:总结实习期间的收获和不足,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段落式进行总结,突出实习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6. 实习心得与建议:总结实习期间的感受和体会,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对实习机构的建议和改进建议,可以以段落或者列表形式进行呈现。

7. 结束语:对整个实习期间的经历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感谢,可以表达对实习机构和实习导师的感谢之情。

报告撰写注意事项:1. 报告要清晰、简练、明确,避免废话,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实习经历和收获。

2. 注意使用专业名词和术语,避免用词不准确或使用过于官方、繁琐的语言。

3. 适当加入一些实际案例或具体细节,以使报告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4. 对于有具体数字或项目的部分,可以使用图表或表格进行展示,以增加可读性。

5. 报告要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可以根据实习内容和经历进行分章节的划分。

结合“济南平安金融中心(建筑高度360米)”项目谈超25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设计心得

结合“济南平安金融中心(建筑高度360米)”项目谈超25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设计心得

结合“济南平安金融中心(建筑高度 360 米)”项目谈超 250 米以上高层建筑的设计心得前言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CBD 区域的集中化,中国的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站立起来的街道,节约了土地,树立了城市形象,但越是向高处发展,对设计的要求就越高。

济南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 CBD 中心区,总用地面积1086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6278 平方米,由一座塔楼和裙楼组成,塔楼高度360 米,功能为办公,裙房高度 24 米,功能为商业。

(附图 1)建筑设计超高层建筑的设计,相对主要的是建筑形体的设计,下面谈一谈超高层建筑形体确定的基本条件和与之紧密相关的超高层消防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形体的确定建筑高度超 250 米以上高层(以下简称超高层)建筑形体的确定,除了草方案以外,可谓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形体的确定,就是要满足面积和高度的平衡。

面积的因素是标准层和层数,高度的因素是层高和层数,相互间的关系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标准层的确定,需要办公区进深和核心筒的确定。

超高层办公区的进深,通常取 9-12 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建筑高度超 250 米以上的高层,必须设环形走道,即使是一层一户的设计,这就使进深变成办公区+走道。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在高区会缩小,这也是超高层建筑的形体大多为收分状越高越小的一个原因。

(附图 2)核心筒的确定,又有电梯、楼梯、机电选型等因素。

尤其是电梯,需要根据等候时间、电梯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方案,精心计算每个办公区的电梯数量,最好能结合避难层进行办公分区的设计。

是否采用转换穿梭电梯、是否采用摆渡电梯、是否采用双轿厢电梯、是否采用目的地选乘、采用几个转换大堂等诸多条件,每一个均会改变整个计算。

建筑高度超 250 米以上的高层,除消防电梯外,还需要另配一部几乎等同于消防电梯的备用疏散电梯,疏散楼梯的数量,则是需要额外增加一部。

层高与层数的确定,与规划条件、净高要求、结构形式、机电管道密不可分,也影响了超高层的造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四、建筑防水等级
1、重要及高层建筑:Ⅱ级,使用年限-15年
2、一般建筑:Ⅲ级,使用年限-10年 3、临时建筑:Ⅳ级,使用年限-5年 五、建筑防火等级 1、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二类高层建筑及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4、高层建筑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建筑设计中的经验数据
四川时代建筑
无障碍设计



通行轮椅的入口平台最小宽度,一般为1.5m, 大、中型公建和高层、中高层住宅、公寓应加宽 至2.0m 无障碍坡道净宽: A、有台阶时净宽≥1.2m B、只设置坡道时净宽≥1.5m 设置无障碍电梯时,其前室净宽≥1.8m
无障碍设计

入口设两道建筑入口设计基本要求门时,门扇同 时开启最小间距,一般为1.2m,大中型公建和 高层、中高层住宅、公寓应加宽至1.5m。
住宅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五、住宅: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 生间等基本空间 1、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为10m²; 2、单人卧室使用面积为6m²; 3、兼起居的卧室使用面积为12m²; 4、公共走廊和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m; 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0.90m。 5、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其它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二、设备房 1、一个20万m2左右高层建筑群的变配电房根据建筑 规模一般要设置一个高低压变配电室和1~2个变配电 室,高低压变配电室根据建筑规模和柱网规则情况 一般要考虑180~200m2左右,变配电室一般要考虑 100~120m2左右 2、柴油发电机的建筑面积约50~70 m2左右。
奥的斯
三菱(住宅)
三菱(办公、宾馆)
建筑中电梯数量快速确定
1、住宅客梯(800~1000kg):1部电梯服务户数——90户
~120户
2、写字楼客梯(1000~1600kg) : A、一般写字楼:5000㎡/台 B、高级写字楼:4000㎡/台 C、超级写字楼:3000㎡/台 建筑中电梯速度快速确定:电梯到达顶层的时间不超过60秒 消防电梯数量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确定
A. 燃气灶台:900X600 B. 洗涤池台:900X600(双池) C. 洗涤池台:600X600(单池)
D. 冰箱(单):600X600
E.冰箱(双开):1000X800 E. 洗衣机:600X600 F. 抽油烟机柜:750X600
住宅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三、卫生间: 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 的为3m2; (1500X2400、1800X2100) 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 (1500X2100、 1800X1800) 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1500X1800) 4、单设便器的为1.10m2。 四、卫生间洁具尺寸: 1、淋浴房:900X900 2、坐便器:700X350X630 3、浴缸:长1200~1700,宽700~750
其它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一、地下室
1、小车位2500X5500,面积宜为30~35m²/辆; 2、微型车2200X4000 3、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4、微型、小型车通车道的最大纵向坡度不应大于:直线坡道 15%、曲线坡道12% 5·、自行车坡道:坡度不宜大于20%,超过时应设梯步 6、地下室经济柱网尺寸:7800X8400、7800X5700、5400X5700 7、顶板覆土厚度: ≥900 8、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2.7 ㎡ 9、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5-1.8 ㎡
常用电梯数据、尺寸
5层及5层以上办公建筑、7层及以上住宅应设置电梯
日立
800Kg 1000KG 800Kg 1000KG 800Kg 1000KG 800Kg 1000KG 1.5/1.75 1.5/1.75 1.6 1.5/1.75 1.5/1.75 1.5/1.75 1.5/1.75 1.5/1.75 1850X2000 2100X2150 1850X2000 2100X2050 1900X2200 1960X2600 1900X2010 2100X2110 1000X2200 1100X2200 1000X2200 1100X2200 1000X2170 1100X2170 1000X2170 1100X2170 4500 4500 4650 4800 4450 4450 4650 4650 ≤1700 ≤1700 1850 2100 1550 1580 1550 1550
各类建筑常用楼梯尺寸
住宅公共楼梯 260(宽) 175(高)
幼儿园、小学
娱乐场、馆、商场
260(宽)
280(宽)
150(高)
160(高)
医院、旅馆、大中学校
其它建筑楼梯 专用疏散楼梯 260(宽) 250(宽) 170(高) 180(高) 200(高)
服务楼梯、住宅室内梯 220(宽) 公共建筑楼梯梯井宜≥150
3、消控室和监控室一般合二为一设置。建筑面积约 30~40m2左右;
4、弱电接线间一个小区设一个,建筑面积约15~ 25m2;
其它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5、消防水池容积:对于地下为汽车库,地上为高层住宅的情 况,一般为400立方米
6、水箱间面积:一般按35-50㎡ /1000人考虑
7、生活水泵房面积:随建筑层数、小区面积而变化。30层以 下,10万平方米左右的小区,水泵房面积35平方米即可. 8、对于一个防火分区,风机房个数: 有出入口设置1、2个风机房;
海尔3匹
春兰2匹 春兰3匹 格力2匹 格力3匹 松下2匹 松下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G2匹 LG3匹
948x340x830
800x312x646 800x312x646 760x255x540 950x412x700 800x262x562 800x300x685 680x265x555 870x320x655
3、办公建筑走道:单面布房时宽度一般为1.3(1.5)m ;双面布房则为1.5(1.8)m。(走道长度40m为界 )
4、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 净高不宜小于2.20m
其它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5、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厨房 、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 6、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00m 7、小型车车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车位净高不应低于 2.00m 8、小型车转弯半径6米,微型车转弯半径4.5米 9、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0.9m 10、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 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11、甲类人防覆土厚度:≥0.6m
常用空调室外机尺寸
品牌 海尔2匹 室外机尺寸 780x245x540 品牌 海尔1.5匹 日立1.5匹 美的1.5匹 松下1.5匹 格力1.5匹 LG1.5匹 长虹1.5匹 夏普1.5匹 室外机尺寸 710x255x840 750x250x570 780x240x540 780x245x505 760x255x540 848x320x540 597x282x537 730x250x540
奥的斯1.5匹 760x260x540
住宅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一、厨房: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 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1、一、二类住宅厨房使用面积:≥4.0㎡
厨房常用尺寸(最小): 1800X2800、2100X2400 2、三、四类住宅厨房使用面积:≥5.0㎡ 厨房常用尺寸(最小): 1800X3300、2100X3000、2400X2700 二、厨房用具尺寸:
无出入口设置2、3个风机房。
9、住宅核心筒风井:短边净宽≥500,18层以下井道截面积 0.4 ~ 0.5 ㎡、 18层以上井道截面积≥ 0.6 ㎡
其它设计常用数据、尺寸
三、净高、净宽控制
1、有空调、系统通风的小型商业营业厅:≥2.4m,大中 型商业营业厅: ≥3.0m
2、办公室净高: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 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办 公建筑的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贮藏间净高不应低于 2.0m(设空调时可不低于2.4m)
谢 谢!
无障碍设计

户内门厅轮椅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米。通往各房 间的过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

无障碍专用厕所最小尺寸:2000X2000 新建无障碍专用厕位尺寸:1800X1400 改建无障碍专用厕位尺寸:2.00X1000
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入口平台宽度:≥1.4m 商店营业厅出入门、安全门净宽: ≥1.4m 商业建筑营业厅公共楼梯梯段宽度: ≥1.4m 商店营业厅的每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不应 少于两个;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直 线距离不宜超过20m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 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 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 3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