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摘要:当前,校本课程在民族地区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校长和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思想观念不到位,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限,学生及家长缺乏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支持。
因此,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观念层面、实践层面、支持系统、政策层面等方面进行,以推进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06-01多元文化教育发端于西方多民族国家,其实质是在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国家背景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教育问题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关注。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富有创造性的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和课程的不断改进。
因此,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1.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问题透析1.1开设校本课程的思想观念不到位,校长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赋权增能”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地、各校能积极引领校本课程改革,但是仍然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从思想观念上对实施校本课程认识不足,认为校本课程与”高考”和”升学率”无关,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毫不重视。
”校本”旨在提出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即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的整合和改造,它重在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的模式,它强调的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过程。
[1]它具有明确的目标,即:形成鲜明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实现有特色的教育,民族地区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1.2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限。
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从过去在课程开发中是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承担积极的课程决策者、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需要从被动的参与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初探——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参考文献 :
展《 我设计 的风雨桥》 等课 。教 师列举 当地水 文环境 、 旅游发展
规划等 因素 , 带领学 生实地考察 , 学生通过课 堂讨论得 出新风 雨 桥 的设 计规划 , 而各 自绘 制出能够 凸显民族特 色且 经济 实用 进
的风雨桥。 3 从热点问题 出发 , . 开展话题探讨式美术课程开发
的付 出和子女 的关爱; 家 乡的梯 田》 在《 一课 中, 师引导学生观 教 察家 乡的梯 田, 培养学生热爱 劳动的思想。通过美术教学 , 教师 教育 学生善待老人 、 尊敬父母 、 明辨是 非, 热爱家庭 、 乡及 民族 家 的优秀文化。 在现有条件 下利用 民族 资源 , 民族 文化引入到课 堂, 将 建立 独具 特色 的校本 课程 模 式, 是培养 乡村 学生 审美 素养 , 承 民 传 族 、 间文化 的一项艰 巨任务 。立足 于地 方性、 民 民族 性 的美术校 本课 程 的开发 , 能对西南少 数 民族地 区美术教 育的发展 和振兴
教 师可 以带领 学生到户外清理垃圾 , 收集竹、 木等 的边 角余
料 等废 弃物 , 再将其 制作成工 艺 品。如在《 装饰 我们 的鼓楼 》 一 课 中, 教师可 以指导 学生利用废 弃的布 料、 塑料袋 等物品进 行艺 术创作 , 会环保 与再 利用 、 体 再创造 的重要性 。在《 自己的家 为 乡做 规划》 一课 中, 师带领 学生走进 古村历 史文化 , 教 了解 古村
要, 是开发、 探究地方美术教 学资源 , 弥补 学校 美术教材的不足 , 多渠道地 提高偏远地方少数 民族学生 审美认识能力和创造力的必要方法。 关键词 : 校本课程 少数民族地 区 资源开发
二、 程要兼 顾 学生认 知水 平的差 异 课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素材都可以看作是课程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开发和实施课程资源是推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指出:‚活跃中小学校环保教育,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培养21世纪的环境保护专业人才。
‛《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一书说:‚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校本课程开发者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环境、能源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动态关系,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及人们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湘西自治州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低,由于民众环保观念淡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严重,长期以来,自然资源受到无情掠夺。
近年来,为了搞活经济,缺乏科学技术的本地民众不惜毁灭性地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资源,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长此下去,必将对下一代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保护美化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一项重任。
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将‚环保‛作为一项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小是湖南省‚新课程改革‛实验校之一,校领导及教师均已参加过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接纳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同时,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在职教职工80人,大专学历以上的有65人,高级教师46人,省级骨干2人,州级骨干2人,他们均对搞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报以极大的热情,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小硬件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近几年有很大改观,有合格的电脑、语音、多媒体教室,并形成了网络体系,有现代化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校园电视台。
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其开发利用也成为了各地教育系统的一个热点问题。
而在民族地区,通过开发利用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一、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概念及意义民族地区校本课程是指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开发的符合当地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旨在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和潜力,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经验,满足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
在民族地区,开发利用校本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可以满足当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最后,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区域的发展和进步,提高民族地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其开发思路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当地特点和需求的校本课程。
包括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寻找可供利用的资源,开发符合当地特色和需求的课程。
2. 注重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特色,增加和弘扬民族文化元素,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3. 以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中,应当以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强调知识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可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确保教育质量。
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吉首市第二小学陈绪贵从2004年担任吉首市第二小学校长以来,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让教师幸福的工作”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我确立“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几年来,学校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写字教学先进单位,湖南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湘西自治州安全文明校园,湘西自治州学习型学校,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学校,吉首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湘西自治州德育示范校,吉首市中小学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首届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吉首市教育管理、教师培训先进单位,吉首市第二届科技创新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等光荣称号,一个省级课题和一个国家级课题分别获州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挂牌学校。
本人2004年以来年年被评为“优秀校长”,年年受到市级嘉奖,2008被评为湘西自治州“学习型校长”,2009年年终考核记三等功。
一、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由支部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领导小组成员。
学校制定了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明确了每一个人员的管理职责。
学校定期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进行考核评比,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和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和终身的任务,是行动的先导。
我始终认为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1、认真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每天收看电视新闻,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上级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校长的业务能力。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积极参与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走在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浅谈少数地区环境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浅谈少数地区环境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必要性【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任务。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重点阐述环境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傣族环境教育渗透必要性可持续发展一、地区基本情况陇川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全县总人口约18.2万人。
这里山岭纵横交错,生活着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傣族、回族、汉族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美丽县城。
其中景颇族人口约有5万人,傈僳族约有2.5万人,德昂族约有1.3万人,阿昌族人口约有1.5万余人。
这里有着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比如景颇族的传统纺织技术、特色美食绿叶宴,户撒阿昌族的阿昌刀、银饰品和过手米线,傣族的烤乳猪和撒撇等等。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美丽的户撒坝佛塔林立,被誉为佛祖的花园。
曾经的陇川县山青水绿,风景宜人。
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陇川人民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伤害,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加重……原本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现已变得“千疮百孔”。
所以,陇川人民呼吁:“还我碧水蓝天,建我绿色家园!”二、环境问题应以防为主,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陇川人民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方政府纷纷采取了不同的环境治理措施。
然而,环境问题不能光“治”,更应当以“防”为主。
如果在预防方面做好工作,将会为社会节约一笔数额巨大的财富。
那么,应该怎样防?这得依靠教育的力量,得从娃娃抓起!因为,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
一
使用 统一 编 制的 教材 , 民族 地 区的课 程 比较单 一化 。2 0 0 1 年 ,我 国三 级课程 管理 政策 出 台,确立 了校 本课 程 开发 的
民族地 区开 展校本 课程 开发 和 实施 ,能在 一定程 度上 提升 民族地 区教师 的整体 素质 。
合法 性 ,随着 新课 程 改革 的不断 发展 ,校本 课程 开 发深入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存在 的问题 到全 国各 个地 区 的中 小学校 。少 数 民族 地 区教 育长 期受汉 随着 课程 改革 的不 断发 展 ,校 本课 程 不断深 入到 全 国 文化 的压 迫 ,很难 体现 其 民族性 ,课程 内容 也 以汉文 化为 的各个地 区 ,少数 民族 地 区也不例 外 。在其 不 断地钻 研和
基础 上 ,针 对本 校、本 年级 或本 班级 特 定的 学生群 体 ,编 文化 正 在衰 落 、消 散 与无 人 继承 ,面对 如 此窘 境 ,“ 校 本 制 、实施 和评 价 的课 程 。 ”【 2 J 课程 ”不失 为一 个好 的选 择 。校本 课程 以少数 民族 丰 富的 目前 ,我 国处 于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理 论 研 究 与 实 践 探 传 统文 化为 基础 ,开 发 出具有 民族 特性 的课程 ,对 于保 存 索 。因此 ,在少 数 民族 地 区推行 实施 校本 课程 , 能更好 的 和 传承 我 国少数 民族传 统文化 有着 一定 的积极 意义 。 适应 本 民族 地 区的社会 发展现 状 , 、 更 能彻 底地 贯彻 国家 三 最 后 ,有助 于提 升 民族 地 区教 师素质 。教 师是 校本 课 级课 程管 理 政策 ,更 充分 的利用 民族 地 区的本 土资 源 ,弘 程 的开 发者 和实 施者 。少数 民族 地 区的校 本课 程开 发 ,对 扬和 传承 我 国少 数 民族传 统文化 。 教 师 自身 的素质 是一个 很 大 的挑战 ,不仅 需要 教师对 本地 少数民族地 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 性 区传统 文化 等本 土化 知识有 一 定的 了解 ,又要 求教 师要有 直 以来 ,由于我 国 的基础 教育 都是 一纲 一本 ,全 国 将 多种 相互 作用 的文化 知识 融 合到 一起 的能力 。 因此 ,在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一、引言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幼儿园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在本文特指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地域性、民族性资源。
幼儿园所处的地区不同,可资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也就不同。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典型的以纳西族为主体民族的地方,该地区的幼儿园可资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更是丰富多彩。
但遗憾的是,在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地区的幼儿园,却较少涉及这些优势资源,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所以,把有价值的地域性、民族性资源纳入现有的课程中,培养儿童接纳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高度的认同感,但是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
幼儿园教师对开发利用地域性民族性的课程资源表现出高度的认同感。
很多教师在主观上有较强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加之客观上幼儿的兴趣和现在使用教材的缺陷,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发与利用地域性、民族性的课程资源。
但是跟这个“高认同感”相比,幼儿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程度却较低。
有些幼儿园甚至仅仅局限于允许幼儿说纳西话,认为这样就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了。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程度存在公办民办差异和城市农村差异。
从调查的结果发现该地区的幼儿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程度存在公办民办差异、城市农村差异,即呈现出零散化的问题。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开发利用的程度要比民办幼儿园的高,城市幼儿园开发利用的程度要比农村幼儿园的高。
存在以上这些差异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是源于不同的办园历史、不同的办园理念和不同的资金支持。
(三)幼儿园在各领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程度不同。
该地区幼儿园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对语言、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也较成熟,而对科学和健康两个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远不及前两个。
例如在艺术领域,很多幼儿园在节日里演出时会考虑将一些纳西族打跳的动作运用进去,有条件的幼儿园还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纳西族的舞蹈动作编排课间操。
湘教科规通[2007]7号
湘教科规通[2007]7号
关于公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评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165项,其中一等奖49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64项。
现通过网上予以公示。
请有关单位采取张榜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成果公示的一个月之内提出异议。
对成果的异议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地址,并加盖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并有本人的签名,否则不予受理。
成果的异议期截止到2007年8月6日。
异议受理部门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结果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7月6日
附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结果
制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7年7月6日。
谈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
谈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副处长舒毅一、民族地区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必要性。
1、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国家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很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教材刚好弥补国家教材没有涵盖的、不能满足的、无法考虑到的内容。
2、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需要。
鲁迅曾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灿烂和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积累和积淀,需要时空的考验,所以,民族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诞生的。
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是对历史、对中华文化、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负责的重要举措。
3、是张扬学生个性、增强人文素养的需要。
就校本教材本身而言,它是弥补征订教材的知识体系、特色教学不足,弘扬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教材,它是跨越学科界限和地域的活化石。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就是以人为本,校本教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及群体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能增强师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知识与技能并驾齐驱,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养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能养成自觉投身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良好品质。
二、民族地区校本教材开发使用的原则。
1、爱国主义原则。
远古走来的华夏民族是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融合的大群体,从“女娲造人”传说,到黄帝、炎帝,从大禹划定九州,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几千年的风雨历程,让我们都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是同根同脉。
几千年来,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使民族间的感情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历史的推移,到了近代,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和斗争,如西藏的反英帝国侵略战争,对八国联军的反击,对日本侵华的抵抗,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作者:黄移龄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01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初步统计,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已有小学10万余所,中学1.2万余所,普通高校近百所,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达1851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7.5%左右,民族地区初等教育落后的现状是众所关注的问题,这种落后的现状既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对基础教育的支持薄弱,亦表现在基础教育对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作用不够,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适当。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课程设置方面,谈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一、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由校长领导、教师做主力、课程专家做指导、包括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课程,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一种改造;可以借鉴,但借鉴绝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来自学生的需要,符合学校的条件,任何人包括课程专家、教师、校长个人都没有权利不顾学生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条件而开设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成功的关键明确并处理好学生、教师、校长、专家、家长在决策和实施校本课程中的关系。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研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常常被误解为学校课程,因而导致对校本课程的重视和开发力度不够。实际上,学校课程指的是学校里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自己定的课程。另外,校本课程概念中包括着更深刻的教育改革理念——校本理念,校本是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学生的需求怎样?学校教师的水平怎样?设备及其他教育资源怎样?只有学校最清楚。因此,课程应该给学校留有余地。学生的个性只有老师和校长了解得比较清楚,并有可能为其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可以说,校本课程是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提供的一种新的有力保障。二、民族地区的课程设置现状与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相当薄弱,其农村自然、社会环境较差,贫困现象严重,因而基础教育的发展也相对呈落后状态,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主要以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为目标,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施加影响;课程设计多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的目标要求过高,课程的门类过多,脱离农村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课程门类的学科化倾向又强调了专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影响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主要是文化知识课,生活技能、实用技术类课程太薄弱。以上问题表明,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应立足于民族地区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的价值追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向,当前的重点是以提高人的主体性为核心,完善人的主体素质,主体素质好的人是社会进步的依靠力量,也是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生力军。二是课程目标的具体设计,应反映时代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根本要求,课程改革应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体现和保障。三是人的发展要求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的成果,应尽量让所有学生在通过课程学习后,掌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成果,使学生在时代已达到的高度上发展完善。因此,民族地区农村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必须体现多元化。构建合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教育规律的要求,也是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不只是一个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变化,也是学校职责和功能的一次变迁,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和选择权,学校承担着开发课程的职责和任务。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课程开发与决策,还是一件十分新鲜的事情;学校明显存在着开发课程的意识淡薄、能力欠缺、资源不足等多种问题。正因为如此,学校领导和教师更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克服困难和创造条件,挖掘学校和社区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可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尽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和试验工作做好,办出民族地区学校特色。三、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1.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开课方案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和社区实际,明确本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除了要求校长、教师乃至学生统一认识、端正态度外,还要广泛宣传,积极联合,取得家长、社区人士及其课程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课程现状,包括现有课程的利与弊;现有课程对学生发展所起作用状况;课程对教师实施的适用性状况等;二是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校园文化生活、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设备、活动场地、办学经费以及社区能提供的课程资源;三是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四是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等。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聘请有关专家会同学校教师对学校开发的各门课程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研究。通过校本课程的可行性论证,进而研制课程方案,根据校本课程特点,研制课程方案主要包括:(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3)对教师申报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其中包含:拟开的科目、课程设计的构想、教师小组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等等;(4)课程设置的大致结构,含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的比例及门类和名称、各门课程的年级安排和课时设定;(5)学生选课指导。2.编制课程材料,建立评价体系开发一门课程,与之同步的有课程学习要求(相当于大纲)、教科书、教具和学具、练习册等文件和材料。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发课程条件不算很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但至少要有两份材料:课程的指导纲要,包括课程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或活动安排、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学生学习指导材料,可以按主题或按活动,或单元以单元包的活页形式呈现。为保证课程的有效性,提高课程的实效性,除了在课程方案和课程纲要中明确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外,仍有必要规定其实施细则。实施课程评价,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目标的目的性和实际性程度,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度等。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课程专家的定性评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等等。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校本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3.突出实践活动与生活技能课程,展现校本课程的独特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和生活技能课程对于民族地区学生来说作用更大,因此,学校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考虑。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构成的课程。它通过具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对要认识和学习的对象直接经历,动手去“做”,亲身体会,这样做,不仅使知识内化,而且将原有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外显出来。实践活动课包括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侧重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展等。在课程的安排上应确保活动课的时间,使学生不仅从教科书上学习,也从实践中学习,开阔眼界,发挥特长,提高动手能力,身心全面发展。生活技能课程是在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社区发展对其成员素质要求而设的一类课程,其内容包括环境、健康卫生、饮食习惯、人际交往、文明礼貌、人口、自防自护、社会公德、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等等。通过生活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农村儿童增强在农村社会的参与能力,从而使基础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体现出它的价值和力量。参考文献〔1〕柳斌.21世纪素质教育实践实施全书.长城出版社出版,1999.〔2〕王永红.课程改革的伦理取向.课程•教材•教法,2001(3).〔3〕夏铸.新世纪,展望民族教育的新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01(1).〔4〕季苹.论课程结构.中小学管理,2001(2).〔5〕景民,李瑾瑜.西部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2000(11).〔6〕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8).〔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0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一).(责任编辑关燕云)。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广西南丹县某白裤瑶族乡为例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民 族 文 化 传 承 与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 —
以广西 南 丹 县某 白裤 瑶 族 乡 为例
王 玲 g -
( 西 师 范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广 西 桂林 广
510) 4 0 6
摘
要:以广西某瑶族 乡的白裤 瑶文化 为研究 背景 , 白裤瑶文化生态状 况 、 对 学校教育在 民族文化保护
要 的意义 , 国家 课程 的重 要 补充 。但 是 少 数 民 是
第 1 卷 第3 3 期
2 1年 6月 0l
沈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VO . 3. . 1 1 No 3
J OURNAL HENYANG OL EGE DUCATI OF S C L OF E ON
J n. 20 11 u
文 章 编 号 :10 —8 3 2 1 )30 1—3 0 83 6 (0 10 —0 60
W AN G n ln Li g-i g
( ol e f d ct nadSi c,G ag i r l i r t, ul 4 0 6 hn ) C lg uai n c ne un x Noma Un es y G i 5 10 ,C i e oE o e v i i n a Ab ta t On t e b s fB i u a utr n Gu n x ,t e eoo ia c n t in fBak y o sr c : h a i o ak y o c l e i a g i h c lgcl o d io so iu a s u t
传 统和优势 、 学生 的兴趣 和需要 , 开发 或选用 适合
本 校的课程 ” 。校本 课 程 的开 发 对保 护 和 传 承少 数 民族文化 、 升少 数 民族 教 育 品质 等 方 面 有重 提
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分解
陈帮强 李元斌 岳良举 宋培迅 陆锦 唐莉莉 柳修阳 王露 陈耿 樊艳 李意刚 杨开吉 陈丽 蒋菊岚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2015A031 2015A032 2015A033 2015A034 2015A035 2015A036 2015A037 2015A038 2015A039 2015A040 2015A041 2015A042 2015A043 2015A044 2015A045 2015A046 2015A047 2015A048 2015A049 2015A050 2015A051 2015A052 2015A053 2015A054 2015A055 2015A056 2015A057 2015A058 2015A059
毕节试验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研究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贵州贫困地区中学教师信息化 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初中文言文建模高效教学的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业“随堂化”研究 农村初中学困生毕业去向选择的心理疏导探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研究 《高中语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实验与研 究》 天柱县中小学语文生态园建设研究与实验 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多样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苗族乡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 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高三物理“培优补差”实验 与研究——以剑河民族中学为例 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研究……以黔东南为例 “贵州苗侗民族文学阅读”校本微课程开发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对 3-6 岁幼儿进行爱与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与研 究 协同合作促进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实现“三者”目 标---贵州城乡校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提高民族地区中职生顶岗实习成效研究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提升留守中小学生冲突解决略 的实证研究 《民族地区高中利用微课堂嵌入方式开展英语补 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贵州红色文化进高中校园的策略研究 关于激励机制“优的 N 次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 应用与研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习能力 与人格培养的对策和实践研究 贵州西部贫困县农村初中学生职业发展愿景与职 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微信环境下贵州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对策 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体系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分析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贵州省化学与化工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细
对我国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对我国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陈巧妹 张芳欣①刘红梅②(①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②西南大学教育学院)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菲吕马克(Furumark,A.M)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教育的品质、所计划、主导的各种学校活动”。
[1]斯基尔贝克(M.Skilbek)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2]我国台湾学者黄政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权责。
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价。
”[3]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我国的少数民族校本课程,主要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而开发的。
对保存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和开发各少数民族的资源,加快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 少数民族课程的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目前总体水平看,大约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3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内地,其中近1/3人口地区的教育发展尤为困难。
其明显表现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较低,合格教师少,教育质量不高;老文盲没有扫除,新文盲还在不断产生,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低。
在一些特殊困难的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甚至不足20%。
[4]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有的少数民族在主流文化的攻击下改变了本民族的价值观,弱化了本民族的语言,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呈现出被汉族同化的趋势。
原有的在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开发的以国家为主的课程,不能顾及到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阻碍了我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已不能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作者:孙春李成模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孙春李成模内容摘要: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本地区民族精神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重视对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办园特色、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遵循因地制宜、创新性、发展性的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要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制定特色课程理念、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寻求多元主体协作、重视校园民族文化的环境建设以推动课程开始与实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在不断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特色化课程体系。
[1]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例如居住环境、民族服饰、饮食文化、文字语言、节日民族等。
[2]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文化园本课程以地区民族文化为基础,包括课程教材的建设以及开展的游戏和实践活动。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地方智慧的结晶,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重视当地文化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提高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弘扬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实现文化的传承。
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及意义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区域性。
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优势,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以苗族、布依族居多,在许多城乡幼儿园居住地幼儿的亲属保持着传统的民族习俗,有属于自己民族的语言体系,为当地园本课程的开发减少了沟通障碍,也有助于园本课程构建多元的文化。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教育内容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互相渗透为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
[3]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传统工艺等文化更具有直观性,能满足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需要。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调查
当代 教 育 与 文化
Co e p a y Ed a i n a d Cu t e nt m or r uc to n lur
M ar 2O1 . 1
第 3卷 第 2期
Vo】 O .3 N .2
西 北 少 数 民族 地 区 中小 学 校 本 课 程 开发 研 究
本 课 程 尚 未 出 现 。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中存 在 着 思 想 认 识 不 到 位 、 教 师 的 能 力 和 精 力 欠 缺 、管 理 力 度 不 足 、 信 息 缺 乏 、现 代 化 的 教学 条件 差 等 问 题 。转 变 观 念 、充 分 利 用 国家 的各 项 优 惠政 策 、积 极 争 取 外 援 、加 强 有 效 管 理 、 充 分 开 发 丰 富 的 课 程 资 源 、提 高教 师 的 技 术 水 平 和 现 代 化 教 育 技 术 装 备 水平 是促 进裕 固 族 自治 县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基 本 措 施 。
发 校 本 课 程 就 是 开 设 新 的 课 程 , 没 有 意 识 到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还 包 括 国 家 课 程 的 校 本 化 实 施 。 而 乡 镇 和 牧
[ 金 项 目] 安 徽 省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研 究 重 点项 目 “ 通 高 中 新 课 程 实 验 工 作 的组 织 与 管 理 研 究 ’ 2 0 J M0 3 基 普 ’( 0 7YX 3 )成 果 之 一 [ 一作者简介]段兆兵 (95 ) 第 1 6 一 ,甘 肃 渭 源 人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副 教 授 ,博 士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研 究 中 t副 主 , l
入 该 县 县 城 , 以 及 喇 嘛 湾 乡 、 雪 泉 乡 、马 蹄 乡 、皇 城镇 、东滩 乡 、映 翔 乡 的 政府 机 关 、牧 场 、学校 、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表1 我国西部少数 民族地 区部分 中 、 小学校体 育课 程内容设 置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础理论 f 2 0 %1
内容
比例
身体教育与 健康教育与 身体 素质 健康促进
5 % 5 %
游戏 奥林 匹克文化 与 中华传统文化
5 % 5 %
表2 我 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中 、 小学校体育课程 内容设置 运 动实践 f 8 0 %)
— —
内容
田径
球类
体操
游泳 健身保健 民族传统 功法 体育
5 % 5 % 5 %
比例
2 5 %
3 0 %
1 0 %
3 . 1 . 2 现行 体育课 程内容体系及 实施状 况 调查显示 目前我 国西部少数 民族地 区中 、 小 学校体育 教学 内容设 2 . 研 究 方 法 置与社会 需求和学生 身体健康发展 不相适应 , 主要体现 在课程 内容 陈 2 . 1问 卷 调 查 法 旧, 前 瞻性 不足 , 课程 内容 中对运 动健身领域 的最新知识 、 技能反映较 根据研究 目的, 设计 对我国西部的西藏 、 青海 、 云南 、 四川 、 广西 、 贵 少 , 缺 乏民族地 区优秀的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由于受西方体育 竞 州六省( 自 治 区) 部分民族地区 中、 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 程设置及体育教 技文化思想 的影 响, 致使 教材内容中充斥着竞技运动观念 、 不能贴 近学 学活动现状 的调 查问卷 , 课题组从 2 0 1 1 年4 月 至2 0 1 2 年1 2 月期 间对我 生 的生活 , 呈现 出技术性强 、 难 度大 , 趣味性 、 健身性差 的特点 。体育课 围西部 的西藏 、 青海、 云南 、 四川 、 广西及贵州六省 的部 分边远少数 民族 教学 过程在 传统教 学思想 指导下 , 忽视 学生学 习的 主体性 、 兴趣与 爱 地 区中 、 小学 校发 出 问卷调查 表 1 3 0 0份( 其 中学 生 问卷 1 0 0 0份 , 教 师 好 , 将教学方法等 同于教 师的教法 , 结果造成主要 以运动技术传授 和体 3 0 0 份) , 收 回问卷 l 1 3 8 份( 其 中学 生问卷 8 6 5 份, 教师问卷 2 7 2 份) , 学生 能训练 为主的教学过 程 , 在一定 程度上忽视 学生身体素 质差异和接 受 问卷有效 回收率 为8 6 . 5 0 %、 教师问卷有效 回收率为 9 0 . 6 6 %。 体 育教育的动机 、 目的和背景 , 因而导致学 生主动参 与性弱 、 积极性 不 2 - 2教师访谈法 高, 构成体育课教 学过程中“ 教师难教 , 学生厌学” 的尴尬局 面。调查结 课题组深入 实地 采访西藏 、 青海 、 云南 、 四川 、 广西 及贵州六省少数 果表 明, 我 国西部少 数民族地区中 、 小学校体育教育 的发展与全 国横 向 民族地 区部分 中 、 小学校 工作在教学 第一线 的体 育教师及有关 管理人 相 比呈相对 落后 状况 , 其影响因素是诸多方面 的, 而民族 地区社会经济 员, 就新课程 标准 、 课程教学 内容 、 教学经 费投 入 、 场地设施及 阳光体育 发展滞缓所导致 对学校体育经费投人不足 , 体育运动场地 、 器 材和设 施 活动开展现状为 主题 , 采用 召开座谈会 的方式进 行访谈 与调查。 缺乏 , 体育课 程内容设置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 体育 活动开展情 况 2 - 3 专家访谈法 不 容乐观 以及 学生的身体健 康状况低下 等几方 面的问题 , 是制 约我 国 根据 西部 民族地 区中、 小学校体育课程设 置与实施现状 , 探讨在教 西部少数 民族地 区中 、 小学校体育教学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 育经 费投入不 足 、 运动场 地 、 器材及体 育设施相对 匮乏条件 约束下 , 如 由于体育 课程 内容 的设 置主 要来 自于前苏 联 、 美国、 英 国等 国的 何 充分 利用少数 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资源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体育课程 内 中、 小学校体 育课程 内容资源体系 , 因而对场地 、 器材及体育设 施的要 容 教学改革 和开展 阳光体 育的途径 与方法为专 题 , 采访 了西 藏 、 青海 、 求相对较高 , 在体育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 教 学硬件设施受到相对制 云南 、 四川 、 广西 、 贵州六省( 自治区) 高校从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 约的条件下 , 致使其许多 内容不能正常地进行 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 , 少 数 民族地 区中 、 小学校 能完全按 照上述课程设 置进行正 常教学 的只 占 领域的体育专家 1 5 人。 2 . 4文 献 与 数 理 统 计 法 总体此 例的 3 5 . 6 7 %; 按部 分 内容进 行教学 的 占总体 此例 的3 8 . 4 1 %; 不 根据研究 目的和内容 , 从 国 内有关西部 民族地 区中 、 小学 校体育教 能按其 内容正 常开展教学的 占2 6 . 8 2 % 。通过调查 和对教师 的访谈 , 了 学课程 内容设 置与阳光体育研究 的大量文献 中��
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使用中课程资源利用的个案研究
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使用中课程资源利用的个案研究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使用中课程资源利用的个案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方法探讨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在课程资源利用方面的实施情况。
通过对某个民族地区中学进行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材内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个案研究,课程资源,统编教材,民族地区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教育部推出了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
该教材旨在通过统一编写的方式,提供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育内容。
然而,教材本身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还需要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方法,以某个民族地区中学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的课程资源利用情况。
一、研究目的1. 探究民族地区三科统编教材的教学实施情况。
2. 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辅助教材的实施。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选择某个民族地区中学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教学现场和访谈教师,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1. 教材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整本教材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课程资源的利用在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地方文化资源。
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并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相关概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解读当地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社会风俗和民族文化。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当地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进程并培养历史素养。
3. 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和访谈,研究者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提升。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得到了增强。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
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 TEACHER2019年8月Aug.2019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戴林玲,尹纳宇+(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赍州六盘水553000 )摘要:校本课程具有独特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并以学校为基地进 行的课程开发,增加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因此,文章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进行了校本 课程开发的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当前新课改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校本 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 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视角,发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教师专业 知识匮乏和配套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各地各校要加强校本课程宣传与实施力度,完善保障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专业团队,少数民族地区要注重本民族特色文化课程等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4-23文章编号:1674-120X (2019) 23-0090-02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重要性少数民族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校探索、开发和利用 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助于丰富学校课程类型,突显 学校办学特色,丰富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改变国家 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并体现自己独特的 优势。
校本课程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开发与提升,扩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增 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与娱乐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与文化交流。
但少数民族地区在培养人才方面,缺乏合理的 民族教育模式,他们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素材都可以看作是课程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开发和实施课程资源是推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指出:?活跃中小学校环保教育,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培养21世纪的环境保护专业人才。
?《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一书说:?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校本课程开发者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环境、能源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动态关系,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及人们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
? 我们湘西自治州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开发程度低,于民众环保观念淡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严重,长期以来,自然资源受到无情掠夺。
近年来,为了搞活经济,缺乏科学技术的本地民众不惜毁灭性地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资源,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 长此下去,必将对下一代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教育好下一代保护美化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一项重任。
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将?环保?作为一项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小是湖南省?新课程改革?实验校之一,校领导及教师均已参加过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接纳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同时,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在职教职工80人,大专学历以上的有65人,高级教师46人,省级骨干2人,州级骨干2人,他们均对搞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报以极大的热情,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小硬件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近几年有很大改观,有合格的电脑、语音、多媒体教室,并形成了网络体系,有现代化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校园电视台。
二小有较好的教育传统,少先队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他们都能踊跃参加,同时,学生喜欢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喜欢新的课程,热爱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环境保护?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州环保世纪行的主题。
把环保世纪行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以有效地促进生态州建设,是每一位湘西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小学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2 发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新的课程观则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且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崔允漷认为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应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环保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结构。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环保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广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知识,使我校师生和广大群众受到教育,增强和提升学生乃至周围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学会与人交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理论依据1、本研究设计思路为:?以‘民族地区’为研究背景,以‘环保教育’为研究内核,以‘探索和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的基本模式’为研究目的。
?在借鉴《社会》、《劳动》、《活动》教学的基础上,在不改变教学体制、不影响常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师生参与研究的主动性,有效地探索和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的基本模式,使教师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结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本研究以新课程理论、?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机制理论和?三大板块结构?的课程设计理论为基础。
3 在新的课程理论中,课程包含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级管理?的课程管理机制理论主张中小学课程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认为课程应?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
?三大板块结构?的课程设计理论提出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组成。
?三级管理?和?三大板块结构?的结合赋予了?校本?观念浓厚的中国本土色彩,为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课程编制过程,崔允漷主张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社区代表、教师与学生等多方参与课程决策,并提倡教育变革中的课程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索和构建出有效的途径和基本模式。
2、在环保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教师的环保教育能力和艺术,并使其具有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和策划、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3、在环保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长期、深入、持久、规范地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参与能力、应变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 4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创造。
4、在环保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广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知识,使我校师生和广大群众受到教育,丰富学生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并教会学生关心社会,懂得保护和美化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与人交往。
5、开发出一套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学环保校本教材。
6、?环保知识的掌握?与?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环保行为习惯养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7、环保行为习惯难以养成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A、文献法B、行动研究法在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数据并及时验证,反馈信息调整行动,完善教材并再实施。
在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内外条件,探索其内在规律,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
跟踪、调查、收集教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信息资料,反馈信息调整行动,及时修正。
5C、个案研究法创设环保课程情境,开设有质量的活动课、环保主题活动,搜集筛选个案,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再设计出?反馈——修正?计划,深刻的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和行为规范。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1、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经众多课程理论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已日趋完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同时本研究顺应了教育发展趋势,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为研究目标,以?民族地区?为研究背景,以?环保教育?为研究内核,紧跟课改步伐,贯穿课改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
2、广泛的参与性随着湘西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世纪行活动深入开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关心,因此,研究该课题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全体师生的配合。
3、可操作性本研究属应用研究,研究的最初设想和思路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有理论作指导,研究步骤明晰,参与研究人员分工明确,可操作性极强。
4、教育的渗透性 6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
?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要求教师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挖掘教材内涵,渗透环保教育,不少教师做得很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三结合①课题研究进程中学校、家长、社区工作结合②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创新结合③课题研究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结合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步骤1、宣传发动、调查分析阶段为了顺利开展课题研究,2003年10月—2004年4月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着力于宣传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意义。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课题开发的意识,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校本课程的喜好程度,了解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采用走访、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了解学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美化、污染程度。
于是,我们发放了2000余份问卷,组织有关学生走访了市环保局、市水纹站等单位,参观了州财政局、市自来水厂、市老年宫等单位,沿峒河两岸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通过问卷、走访等调查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教师、学生、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够强,对环保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信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一是聘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又一轮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召开?我是7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的座谈会和动员会。
二是少先队大部队召开了环保动员大会,发布宣读了倡议书,进行了环保签名仪式,组织师生上街发放环保宣传单,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
三是一、二年级开展?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绘画、书法竞赛活动,三、四年级开展?环保手抄报?竞赛活动,五、六年级开展?环保知识大辩论?活动,四是开展创建节约型家庭竞赛活动。
通过以上的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学生、群众对环境保护、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奠定了课题研究的思想行动基础。
2、课程开发阶段为了让课题早出成果,2004年5月——2005年5月这一段工作的重点着力于按年级组分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和构建适合本年级的环保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的基本模式。
为此,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编写委员会,编委主任校长陈绪贵担任,课题组成员和一线教师组成三个校本教材编写小组,把一至六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订出每个阶段的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一、二年级阶段,以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和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为目标。
主要开展?春游秋游?、?听、说相关主题故事?、?背诵环保宣传语?、?创作相关主题的儿童画?等活动。
三、四年级阶段,以教育学生初步懂得绿色植物对于我们人8 类的重要性,懂得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的依存关系为目标。
主要开展?养一棵花草?、?我给世界一点绿?、?环保从我做起?、?主办相关主题黑板报?等活动。
五、六年级阶段,教育学生养成环保习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成小组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呼吁民众共同?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敢于大胆揭露破坏环保的行为和作法。
主要开展?美化街道从我做起?、?建设绿色家园?、?参与相关主题的社会考察、调查?、?我是环保宣传手?、?争做环保小记者?、?环保行为是非大讨论?等活动,能写出较高质量的批评报道并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