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课件(全部)324页PPT
1 、传统方法: 野外调查; 土壤定位观测; 室内研究(包括 土样的分析测定、图表的编制和调查研究报告的编写等) 2 、新技术、新方法: 土样分析测试的自动化; 土壤制图的电 子计算机化; 土壤动态的遥感监测; 土壤分析的数据化等.
练习:
土壤的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 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 改变.
2) 、类型及性质
原生矿物
a 、 硅酸盐、铝硅酸盐类 b 、氧化物类 c 、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⑵ 次生矿物
1)、概念 又叫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和成 土作用重新形成的另一类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 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它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 分(粒经<0.001mm) 2) 、类型及性质
土壤的基本属性―有肥力。
② 土壤是具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水、热、气、
③ 肥机能的一类生物体 (中国—侯光炯)
特点:土壤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
2 、土壤性质
①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② 土壤是运动着的自然体。
③ 土壤是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学研 究的中心内容
3 、土壤与土地 ⑴ 区别: 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层
② 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 份、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劳动 的种种结果
⑵ 联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和土地的基本要素,是二者研 究的中心环节
二、土壤肥力 1 、概念: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练习:
土壤的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 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 改变.
2) 、类型及性质
原生矿物
a 、 硅酸盐、铝硅酸盐类 b 、氧化物类 c 、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⑵ 次生矿物
1)、概念 又叫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和成 土作用重新形成的另一类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 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它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 分(粒经<0.001mm) 2) 、类型及性质
土壤的基本属性―有肥力。
② 土壤是具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水、热、气、
③ 肥机能的一类生物体 (中国—侯光炯)
特点:土壤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
2 、土壤性质
①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② 土壤是运动着的自然体。
③ 土壤是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学研 究的中心内容
3 、土壤与土地 ⑴ 区别: 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层
② 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 份、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劳动 的种种结果
⑵ 联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和土地的基本要素,是二者研 究的中心环节
二、土壤肥力 1 、概念: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5.2土壤(共30张PPT)
热胀冷缩
岩石裂隙中水的冻融
植物根系的生长
动物挖掘作用 1.岩石风化后的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
苔藓、 地衣分 泌有机 酸以及 生物死 亡后腐 殖酸的
影响
探究一
• 思考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有哪些?
植物、动物、微生物
• 有机质、腐殖质、矿物营养元素是如 何相互转化富集到土壤表层的?
阳光 空气 水 矿物元素
• 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
• D.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 •
2.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
)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 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
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 •
3A..有寒关冷气的候气与候土条壤件的下关,系土,壤说中法的正有确机的物是含(量B少 )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 土
砂粒
壤 土
砂粒、粉粒、 黏粒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况弱Fra bibliotek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淀积层 ——棕色/红棕色
•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 •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 D.阴坡坡度更大
8.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第六章 土壤——自然地理学课件PPT
4
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无机和有机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 。
6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的类型
▪ 原生矿物 ▪ 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的分布规律
▪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较多的氧化铁、氧化 铝和氧化钛等较为稳定的矿物;
▪ 热带亚热带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水铝石、高岭 石等为主;干旱寒冷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伊利 石、蒙脱石、蛭石为主。
15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16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12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 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 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 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 中子土壤水分仪
• 通过测定反映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土 壤含水量。
• 不破坏土壤,可测量土壤深达30米的剖面含水量,但是不能用于 表层土
• 缺点:垂直分辨率较差,表层测量困难,且辐射危害健康
▪ 张力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 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张力计,测量土壤水的吸力,然后依据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 20
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无机和有机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 。
6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的类型
▪ 原生矿物 ▪ 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的分布规律
▪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较多的氧化铁、氧化 铝和氧化钛等较为稳定的矿物;
▪ 热带亚热带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水铝石、高岭 石等为主;干旱寒冷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伊利 石、蒙脱石、蛭石为主。
15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16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12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 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 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 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 中子土壤水分仪
• 通过测定反映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土 壤含水量。
• 不破坏土壤,可测量土壤深达30米的剖面含水量,但是不能用于 表层土
• 缺点:垂直分辨率较差,表层测量困难,且辐射危害健康
▪ 张力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 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张力计,测量土壤水的吸力,然后依据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 20
土壤地理学(全套课件245P)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
1.1.1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1.1.2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 不同时期不同成土环境下有不同的土壤,
如图1-1所示。
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 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
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
纽带。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 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 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2 土壤圈在地球系统中的地位示意图
1.3 土壤圈演化与 人类社会的发展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与全球变化 1.3 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4 土壤地理学简介 1.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教学重点
1. 掌握土壤的概念与形态特征 2. 了解土壤圈与地球表层系统相互作用
3. 了解土壤圈的生态环境功能
图1-1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图解
1.1.3 土壤剖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 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
了单个土体(pedon),如图1-2所示。
图1-2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与单个土体图解 (据Botkin Daniel B, 1997)
1.2 土壤圈与全球变化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
4. 掌握土壤地理学及其主要学派
5. 掌握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
土壤(soil) 单个土体(pedon) 土壤圈(pedosphere) 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土壤聚合体(polypedon)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5ppt课件
成土过程比较
棕壤的PH值整体明显低于褐土,因此,棕壤呈酸性,褐 土呈碱性
成土过程比较
(2)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次生硅铝酸盐粘粒,随土壤渗漏水下 移并在心土层淀积形成粘化层,其粘粒(<0.002mm)含量与表层 比>1.2。据微型态观察,剖面中、下部长在骨骼颗粒面、土壤结 构体面和孔壁上有岛状、带状、指纹状、流状、泉华状定向粘粒 胶膜。在骨骼颗粒面、孔壁上也有纤维状光性定向胶膜。因此, 棕壤的粘化层是由于残积粘化与淀积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93.1 98.2
30~80 57.5
0.97 15.6
0.56 2.9
0.68 27.1
57.7 18.6
全溶量淀铁积8锰现0~1(象70 ,Fe5即t8、其M含nt量)有,随游1深.离15度铁而锰1增(6.5加Fe的d、趋M势n。0d.)5铁4 和锰活的2.性游2 铁离锰度(较F高eo0,.、7F1Medn/o2F8)e.4t均大有体明在显淋51.3
13.3
25%~35%之间,Mnd/Mnt为50%~70%;铁的活化度(Feo/Fed)多低于15%,个别可达
16%~18%,而锰的活化度(Mno/Mnd)则甚高,可达100%。
剖面特征 理化性质(棕壤)
3.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发育良好的棕壤,特别是发育于黄土状母质上的棕壤,质
地细,凋萎系数高,达10%左右,田间持水量亦高,达 25%~30%,故保水性能好,抗旱能力强。据沈阳农大两年 定位观测,棕壤的水分年动态变化有如下特点:表层30cm 的水分季节变化最明显,80cm以下相当稳定;每年3~6月分 为水分消耗时期,7~11月为水分补给时期。对作物供水来说 ,除5~6月份土壤水分缺少外,其余时期均相对充足。棕壤 的透水性较差,尤其是经长期耕作后形成较紧的犁底层,透 水性更差。在坡地上降水由于来不及全部渗入土壤而产生地 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严重时,表土层全部侵蚀掉,粘重 心土层出露地表,肥力下降;在平坦地形上,如降水过多, 表层土壤水分饱和,作物易倒伏,生长不良。
自然地理学之土壤精品PPT课件
原始阶段原始阶段幼年阶段幼年阶段壮年阶段aabbcc腐殖质层淋溶层淀不同岩石风化壳冲积土22生物因素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气候水热母质生物地形时间土壤性质土壤性质提供物质与能量提供物质与能个开放的系统其物质与能量的运动与转化主要有四个基本过程
土壤水分重量 土壤固相重量
100%
◆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微空隙和毛细管的水分, 能够抵抗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那部分水量。 ◆凋萎系数:指土壤中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那 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 ◆吸湿系数:指土壤中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 以自然蒸发的那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吸湿系数。
2、土壤水分类型
粘粒
100 0
土壤质地三角分类法
①砂质土:砂粒含量在
②
70%以上。结构松散, 通气和排水条件良好, 但保水保肥能力弱。
0
砂粒
①
100
100 粉 0砂
②粘质土:粘粒占优势,粘粒含量不低于40%, 结构较紧密,湿粘干结,通气和排水条件不佳, 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③壤质土:砂粒、粉砂粒和粘粒三者含量相对 均匀,特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农业价值较高 的土壤大都属于壤质土。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 亚热带大陆西岸与温带大陆 内部。
9、寒带森林土壤 ——灰化土
是典型的灰化过程所形 成的土壤。灰化土层属于强 酸性土壤,养分缺乏,对农 业利用不利。 分布较广泛,在欧亚大陆北 部和北美北部,东西向延伸 形成连续的土壤分布带。
10、苔原土壤——冰沼土
是在严寒湿润气候和苔原植被下发育形成的 土壤。土层浅薄(一般<50cm),质地较粗,下 面是基岩或永冻层,基本无农业利用价值。
土壤水分重量 土壤固相重量
100%
◆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微空隙和毛细管的水分, 能够抵抗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那部分水量。 ◆凋萎系数:指土壤中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那 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 ◆吸湿系数:指土壤中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 以自然蒸发的那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吸湿系数。
2、土壤水分类型
粘粒
100 0
土壤质地三角分类法
①砂质土:砂粒含量在
②
70%以上。结构松散, 通气和排水条件良好, 但保水保肥能力弱。
0
砂粒
①
100
100 粉 0砂
②粘质土:粘粒占优势,粘粒含量不低于40%, 结构较紧密,湿粘干结,通气和排水条件不佳, 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③壤质土:砂粒、粉砂粒和粘粒三者含量相对 均匀,特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农业价值较高 的土壤大都属于壤质土。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 亚热带大陆西岸与温带大陆 内部。
9、寒带森林土壤 ——灰化土
是典型的灰化过程所形 成的土壤。灰化土层属于强 酸性土壤,养分缺乏,对农 业利用不利。 分布较广泛,在欧亚大陆北 部和北美北部,东西向延伸 形成连续的土壤分布带。
10、苔原土壤——冰沼土
是在严寒湿润气候和苔原植被下发育形成的 土壤。土层浅薄(一般<50cm),质地较粗,下 面是基岩或永冻层,基本无农业利用价值。
课件_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土壤PPT课件_优秀版
森林土壤剖面图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
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
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
影响土壤质地: ①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 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 含砂粒较少; ②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 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 黏粒较少。
02 生物
循环
有机质 腐殖质
吸收
++++++ 岩石风化
淋+ 失+ + + + +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空气
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 20%~30%
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野外土壤的观察, 一 般 从 _土__壤__颜__色__ 、土__壤__质__地__ 、土__壤__剖__面__构__造_ 等 方 面 进 行 。
土壤颜色
成因
类型
判断
由于土壤里_腐__殖__质_含 量和_矿__物__质__组成的 不同,土壤会呈现不 同的颜色
有些土壤用颜 色命名。例如 _黑__土__、__红__壤__、__ _棕__壤__________ ____等。
5.2土壤课件(共42张PPT)
(2)这种土壤环境对该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土层薄,土壤贫瘠,限制了农业类型和规模;地表植被少,薪柴来源少。
(3)简述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的角度,当地政府应采取 的具体措施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 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 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 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 和恢复植被。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改良酸性土壤(播撒熟石灰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适 当开展农业种植
随堂巩固
3.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岩石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4.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 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的是( ) A.岩石 B.地表水 C.土壤 D.生物
随堂巩固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 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回答5~6题。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 殖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 条件下形成的。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 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 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 陆性气候。
●气候对土壤分布规律的影响Influence of climate on soil distribution
土壤 课件(26张PPT)
土 壤
山 区
土壤垂直分化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自 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 同构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要素和土壤的关系
成土母质
生物
稳定
地貌
土壤
气候
活跃
1.成土母质 概念:岩石的风化产物能逐渐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 育的物质基础。 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例如 如发育在颗粒较细的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 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等等 2.生物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 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3)剖面结构 ①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 黑色。
黑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 力高,土质疏松。
东北地区
黄土
土壤空隙大,土层深厚, 不利于保水保肥,较为贫瘠。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红壤
土质比较粘重,有机质 少。
江南丘陵地区
紫色土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 和各种微量元素。
四川盆地
青色土(水稻土)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 沃,多呈青灰色。
南方地区
(2)质地 ①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 为土壤质地。
《土壤地理学》课件
强调土壤保护、减少土壤侵 蚀和退化的重要性,如植被 恢复和合理农耕方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探索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策略,如土壤生和轮作技 术。
结束语
1 土壤的价值与意义
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 系统及人类生存的重要 价值。
2 土壤地理学的未来
发展方向
3 掌握土壤地理学的
重要性
展望土壤地理学领域的 最新发展、技术和挑战。
鼓励听众深入学习和应 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关 注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pH值与养分
介绍土壤的酸碱性对养分 吸收的影响,并解释土壤 中养分的含量及其意义。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探索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 要性,如铁、锌和硒,对 生物体的健康发挥着关键 作用。
土壤的污染与修复
详解土壤受到的污染及修 复方法,保护环境与人类 健康。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展示各种土壤生物,如细菌、 真菌和蠕虫,对土壤的丰富贡 献。
土壤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探索土壤生物在土壤营养循环 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土壤生态系统的构成与 稳定性
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 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平衡。
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对环境的影响
深入探究土壤对水循环和气 候调节的关键作用。
土壤保护与治理
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类方法,包 括红壤、黄壤、黑土和盐碱土。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结构与质地
揭示土壤的结构特征以及质 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颗粒分布与 形态
探索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形态 特征,了解土壤颗粒对土壤 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性质
解释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 通气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至 关重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探索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策略,如土壤生和轮作技 术。
结束语
1 土壤的价值与意义
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 系统及人类生存的重要 价值。
2 土壤地理学的未来
发展方向
3 掌握土壤地理学的
重要性
展望土壤地理学领域的 最新发展、技术和挑战。
鼓励听众深入学习和应 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关 注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pH值与养分
介绍土壤的酸碱性对养分 吸收的影响,并解释土壤 中养分的含量及其意义。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探索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 要性,如铁、锌和硒,对 生物体的健康发挥着关键 作用。
土壤的污染与修复
详解土壤受到的污染及修 复方法,保护环境与人类 健康。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展示各种土壤生物,如细菌、 真菌和蠕虫,对土壤的丰富贡 献。
土壤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探索土壤生物在土壤营养循环 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土壤生态系统的构成与 稳定性
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 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平衡。
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对环境的影响
深入探究土壤对水循环和气 候调节的关键作用。
土壤保护与治理
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类方法,包 括红壤、黄壤、黑土和盐碱土。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结构与质地
揭示土壤的结构特征以及质 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颗粒分布与 形态
探索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形态 特征,了解土壤颗粒对土壤 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性质
解释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 通气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至 关重要。
《土壤》地理教学PPT课件
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空气
土壤中各成分的特征及作用
TU RANG ZHONG GE CHENG FEN DE TE ZHENG JI ZUO YONG
土壤
成土母质
地形
生物
气候
稳定
活跃
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
形成肥力
有机质
水、热状况
物理、化学过程
物质、能量
再分配
野外观察土壤的内容
YE WAI GUAN CHA TU 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
学习目标
观察土壤
GUAN CHA TU RANG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俱全的一种独特的自然体 。
土壤中各成分的特征及作用
TU RANG ZHONG GE CHENG FEN DE TE ZHENG JI ZUO YONG
土壤的刨面结构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自然土壤
耕作土壤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TU RANG DE ZHU YAO XING CHENG YIN SU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TU RANG DE ZHU YAO XING CHENG YIN SU
自然土壤
灌溉土壤
灌溉
耕耘
收获
施肥
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
空气
土壤中各成分的特征及作用
TU RANG ZHONG GE CHENG FEN DE TE ZHENG JI ZUO YONG
土壤
成土母质
地形
生物
气候
稳定
活跃
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
形成肥力
有机质
水、热状况
物理、化学过程
物质、能量
再分配
野外观察土壤的内容
YE WAI GUAN CHA TU 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
学习目标
观察土壤
GUAN CHA TU RANG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俱全的一种独特的自然体 。
土壤中各成分的特征及作用
TU RANG ZHONG GE CHENG FEN DE TE ZHENG JI ZUO YONG
土壤的刨面结构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自然土壤
耕作土壤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TU RANG DE ZHU YAO XING CHENG YIN SU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TU RANG DE ZHU YAO XING CHENG YIN SU
自然土壤
灌溉土壤
灌溉
耕耘
收获
施肥
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
第六章土壤ppt课件
积土、砂质土等词来自地质学 环境科学:土壤是环境要素之一 土壤学家: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是能生产植物收获
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四、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等三相物质组 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作 用的有机整体。
固体物质是土壤最基本的成分,可以说是 整个土体的骨骼和躯体,主要包括矿物质、有 机质及一些活的微生物。其中矿物质占95%, 有机质占5%左右。在土壤的固体颗粒之间,有 大量空隙的存在,而空气和水分充填于空隙中。 其中,空隙中气、 液两者的比例并非是固定 不变的,经常随外界天气和其他因素的改变而 彼此消长。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它不仅具有 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能从物质 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 实体。也是一个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物和 生物相结合的物体。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Michigan Soil Florida soils
Maryland Soil Florida soils
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四、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等三相物质组 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作 用的有机整体。
固体物质是土壤最基本的成分,可以说是 整个土体的骨骼和躯体,主要包括矿物质、有 机质及一些活的微生物。其中矿物质占95%, 有机质占5%左右。在土壤的固体颗粒之间,有 大量空隙的存在,而空气和水分充填于空隙中。 其中,空隙中气、 液两者的比例并非是固定 不变的,经常随外界天气和其他因素的改变而 彼此消长。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它不仅具有 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能从物质 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 实体。也是一个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物和 生物相结合的物体。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Michigan Soil Florida soils
Maryland Soil Florida soi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土壤结持性
土壤结持性又称土壤紧实度,是指土壤对机械应 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5 土壤孔隙状况
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土壤孔隙状态常在较大的结构体表面上观察,可 分为微孔隙、很细孔隙、细孔隙、中孔隙、粗孔 隙、很粗孔隙极少孔隙、中孔隙、多孔隙等。
第二节 土壤 的形成
4 理化性质
土层较薄,一般为20-50 厘米,无明显发生层次。 地表有厚度为10厘米的腐 烂或半腐烂的有机质层 (Af层),富有弹性,褐 黑色。
A层 10-30厘米,有机质 含量较高,根系多,暗褐 色,呈屑粒结构。BC层为 黄棕色,偶见锈斑。
黄棕壤
分布于黔西北的威宁、赫章、纳雍、毕节、 大方和盘县北部等地,黔北、黔东及黔中部 分山脊,如大娄山、梵净山、雷公山、苗岭 等山地也有片状分布。
单个土体(pedon)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
体,其体积最小。单个土体的垂直面相当于土壤剖面的A+B层的总和,
称为土体层(solum)。
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polypedon),
又称土壤个体(soilindividual)或土壤实体(soilbody)等。单个土体与
(2)是连接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3)可以生长植物,从而导致陆地环境及整个地球面貌发 生根本的改变。
二 土壤的形态
1 土壤剖面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soil profile)。土壤剖面中 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 生层(soil genefichorizons),简称土层。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 称土壤层次(soillayers)。
3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就是指土壤固体
颗粒的排列方式。土壤中 的固体颗粒一般相互粘结 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 大小的团聚体,称结构体。 土壤结构体可分为片状结 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 构、角块状结构、粒状结 构、团状结构等,各种结 构中又分为大、中、小、 很小等粒状结构。土壤结 构体的发育程度可分为无 结构、弱发育结构、中发 育结构和强发育结构等级 别
决定土壤颜色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腐殖质 含量多时 ,是土壤颜色呈黑色。含量少时,土壤呈暗灰色。
氧化铁 在土壤中的氧化铁一般为含水氧化铁,如褐铁矿,针铁矿等,这
些矿物使土壤呈铁锈色和黄色。
石英,斜长石,方解石,高岭石,二氧化硅粉末,碳酸钙粉末等,他们都能
使土壤呈白色。氧化亚铁广泛出现在沼泽土,潜育土中,它是土壤具有蓝色或青
2 形成条件
(1)地形 多为地势平缓的山脊地段。 (2)气候 气温低,湿度大,冬季有积雪,
夏季常有雾罩,常风颇大,仅宜灌木草被生 长。 (3)植被 高山杜鹃、山梅花、木姜子、箭 竹、白牛胆、蒲耳根等。
3 形成过程
腐殖化过程。由于覆盖度大,有机残落物大 量累积,有机质分解缓慢。在湿润温凉的气 候条件下,土壤风化度较弱,其硅铝率为2.52.7%,淋溶作用不明显。
灰色,如蓝铁矿,这类矿物为白色,但遇空气的氧即很快变成青灰色。除物质成
分影响土壤颜色外,土壤的物理性状不同,也会使土色有所区别。如土壤越湿颜
色越深,土壤越细 ,颜色越浅,光线越暗,颜色越深。
粘性黄壤
2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粗细,如砾、 砂、粉粒、粘力的重量百分含量。准确测 定土壤质地要用机械分析来进行,但在野 外常用指测法来判断土壤质地,土壤质地 可分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重壤土、粘土等
富铁土和铁铝土的剖面层
淋溶土剖面层
三 土壤性质
1 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表现,是土壤发生性层次外表形 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图过 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 它既反映土壤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的形态与性质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第三节 贵州土壤类型及分布 第四节 土壤实验操作
黄壤
黄土
中国土纲类型
第一节 土壤形态与性质
一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 土壤的概念: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
且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输送表层
2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聚合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壤形态的剖面、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三 者之间的关系
2 土壤剖面层(土层)
土层是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影响下沿垂直方 向产生分异的结果,是根据颜色、质地、结 构、新生体等进行划分的。土壤层次可划分 为:腐殖质聚积层(A)、淀积层(B)、淋 溶层(E)、母质层(C)、母岩层(D)等 层次。
一 土壤的形成过程 1 岩石风化过程—形
成输送的成土母质 2 低等植物着生过
程—形成原始土壤 3 高等植物生长过
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成熟土壤
二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1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2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 程
三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 成发育的作用—增加 肥力;使土壤退化。
第三节 贵州土壤类型及分布
1 形成条件
气候 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1-13℃, 最冷月均温2℃左右。≥10℃积温3000℃左右, 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
聚合土体的关系就象一颗松树对一片松林、一株水稻对一块稻田一样。
它是一个具体的景观单位,在土壤制图上为一最小制图单位,在土壤分
类上则为一基本分类单位,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一个土系
(soilseries)或土型(soiltype),在中国土壤分类中大致相当于一个
土种(soilspecies)或变种(variety)。土壤形态的剖面、单个土体和
一 类型 (一)山地灌丛草甸土、黄棕壤 (二)黄壤 (三)红壤、砖红性红壤、褐红色土 (四)石灰土、紫色土 (五)水稻土
(一) 山地灌丛草甸土
1 分布 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山地
山脊顶部的土壤类型,过去由称山顶矮林土 活山地草甸土。在贵州主要分布在受东南季 风影响比较强烈的铜仁、黔东南两地海拔 1900以上的山顶或部分山脊,如雷公山的排 列坡、雷公坪和梵净山的回香评,黔西北的 山王庙等地的山脊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