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外治

合集下载

痤疮中医外治法概况

痤疮中医外治法概况
和肝 经 , 后 者 主 要 由七 叶 一 枝 花 、 地锦草 等 中药组成 , 均 具 有 清 热解 毒 、 凉血消肿之功 。
玫芦 消痤 膏 : 房武宁等_ g 用玫芦 消痤膏 治疗痤疮 患者 , 对 照 组 外 擦 自制 复 方 氯 霉 素 醇 溶 液 。结 果 : 两组总有效率 为 9 4 . 9 0 和8 7 . 8 7 , 有统 计 学 意 义 。该 药 主 要 成 分 为 鲜 芦 荟 叶 、 苦参 、 杠 板 归、 玫瑰花 、 冰 片 、薄 荷 素 油 , 具有清热解毒 、 杀虫止痒 、 润 肤 护 肤 等 功效 。
消为主。
1 .针刺 拔 罐 : 李丽等_ 1 在 肺 俞 ( 双) 、 大肠俞 ( 双) 、 胃俞 ( 双) 及大椎穴用梅 花针点刺并留罐 5 ~1 0 mi n , 隔 日 1次 , 5次 为 1 个 疗程 , 1 ~2个 疗 程 即愈 。陈 立 娟 等 _ 1 采 用 穴 位 挑 刺 加 拔 罐 治 疗 痤疮 , 在 患 者 脊 正 中 线 及 两 侧 夹 脊 穴 寻 找 形 态 异 常 点 或 痛 点 作 为 挑 治 点 。消 毒 后 以 三棱 针 迅 速 刺 人 皮 下 5 . 0 mm 左 右 , 针 尖 向 前上方挑起 , 挑断部分纤维组 织 , 用 闪火 法 拔 罐 1 5 mi n , 3 d治 疗 1 次, 4次 为 1 个疗程 , 疗 效 显 著 。蓝 天 飞 _ 】 取 大 椎 及 肺 俞 、 脾 俞 穴, 用三棱 针 点 刺 , 再 于耳 尖 耳 垂 处 点 刺 放 血 , 效 果 满 意 。 付 玲[ 1 3 ] 取穴膈俞 、 肺俞 、 大 椎 。方 法 : 常规消毒后用 三棱针点刺 , 挑 出少 许 纤 维 , 再 拔 火 罐 。隔 日 1次 , 1 O次 为 1 个疗 程 , 有 效 率 为 8 3 . 8 5 。任 小 红 ¨ 1 ] 用 蜂刺 拔罐 法治疗 痤疮 , 效 果 显 著 。取 穴 : 双侧心俞 、 肺俞 、 大 椎 。方 法 : 穴 位消毒 后 , 用 活 的 野 生 中蜂 尾 刺 每 穴 留针 3 S , 随 即拔 出 , 再用闪火法拔罐 , 每 天 1次 , 2周 为 1个 疗程 ( 注: 蜂疗前必须试 针) 。 2 .电针 疗 法 : 杨淑欣『 1 对 较 大 囊 肿 性 痤 疮 局 部 用 7 5 % 酒 精 消毒 , 用C HR 多 功 能 美 容 机 , 将针 尖垂直刺入 囊肿 中心部 , 深 约 3 ~5 mm, 有落空感后 , 迅速拔 出针尖 , 挤净 囊腔 内脓血 , 消 毒 局 2 N0 1

中医辨证治痤疮

中医辨证治痤疮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痤疮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于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特别是双氢睾丸酮的增加,使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而形成脂栓,即所谓粉刺黑头或白头。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使其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此外,毛囊内寄生痤疮丙酸菌;体内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的缺乏或相对不足。遗传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寻常痤疮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均消失。②不再复发。2.好转:①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大多消失。②少有复发。
预后
待青春期过后,即30岁以后多自然痊愈或症状减轻。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应改变饮食习惯,少食脂肪及糖类,避免饮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常用温水肥皂洗涤患处,不用手挤压损害,可用器械压出黑头粉刺。避免使用含油脂较多的化妆品和长期使用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一、内用药(一)抗生素类1.四环素,每日4次,连服10天,以后改为己每日2次,维持2个月。2.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每日3次,连用1个月。3.甲硝唑,每日3次,连用1个月。(二)维生素类1.维生素B族,常用约有维生素B220mg,每日3次,连服2个月。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2.维生素A,莓天15万μ,连用4~8周;或维生素A每天15万μ和维生素E每天~,连用4~8周。(三)维甲酸类13-顺维甲酸~1mg/kg/日连服4~8周;维胺脂25mg,每日3次,连服30天。(四)内分泌制剂1.性激素:①乙烯雌酚1mg,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若为女性病人,要在月经后第5天开始使用。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U,每周2次肌肉注射或每周1次肺俞穴封闭。③黄体酮10mg和5mg,分别在月经来潮前10天和前5天肌肉注射,对某些月经前痤疮症状加重的女病人常有效。④口服避孕药物。性激素制剂不宜长期使用,有引起月经紊乱和男性乳房发育等副作用。2.抗雄性激素:①安体舒通片,每次20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②甲氰咪胍片,每次,每日3次,连服1个月。3.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片,每日30mg逐斩减量,或强的松与女性激素或强的松与抗雄性激素联合使用,治疗囊肿性及聚合性痤疮。(五)锌制剂目前有甘草锌胶囊每次,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1个月。硫酸锌片2片/次,日3次,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每次35mg,日3次,饭后服,连用1个月等。二、外用药1.硫黄和雷琐辛制剂:常用的有复方硫黄洗剂,5%硫黄霜、硫新霜和2%雷琐辛酊剂。2.抗生素类:1%红霉素酒精,肤炎宁搽剂,%红霉素洗剂或溶液,1%氯霉素雷琐辛酒精,2%氯霉素水杨酸酒精等,连用1~2月。3.过氧化苯甲酰:5%~10%过氧化苯甲酰乳剂,连用1~2月。亦可与维甲酸或抗生素类联合外用,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副作用。4.维甲酸类:%维甲酸霜或酒精,每天外搽1~2次,若局部有明显刺激现象可暂停外用1~2天,然后继续使用,可连用1~2个月。三、其它疗法1.皮损内注射疗法:去炎松混悬液~(10mg/ml),加普鲁卡因少量,作结节、囊肿损害内注射,每次间隔1~2周,注射数次。2.紫外线(红斑)照射,或液氮冷冻(喷雾法或点涂)适应于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3.激光照射:氦氖激光机25mw扩束照射,每区5~10分钟,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4.面膜和倒模:面膜是由药物与聚乙烯醇等有机物结合而成,方法为涂少许成膜剂涂于面部,约1小时左右将膜揭去,根据病情可2~3天用1次。倒模则是将按摩、药物及石膏倒膜塑形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治疗方法。目前较多地使用具有美容护肤作用的中药或某些天然植物。5.自血疗法:抽自身肘静脉血5ml,立即臀部肌注,每周1次,4~7次为1疗程。6.冷冻疗法:以喷射法为主,喷口距皮损~1cm,非炎性丘疹1~2秒,炎性丘疹2~3秒,结节囊肿3~5秒,均以治疗后不起疱为度,每周1次。7.磨削术:主要用于治疗痤疮遗留的凹陷性疤痕。

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方

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方

中医医治痤疮的外用方中医依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1.肺经蕴热怔: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枯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医治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医治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病症,舌暗苔薄,脉涩。

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医治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医治痤疮的中药外用方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

西医以其形态不同而分为平常型痤、脓疱型痤疮、结节型痤疮等。

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为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医治服药的同时可依据自己的病情辨证论治,用一些外用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京珠堂人参玉面膏等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其他外用方还有:蛇胆霜蛇胆霜是由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冷霜或一般雪花膏500克混合调匀即成,每日早晚用温热水冼脸后,均匀涂搽于皮肤处。

蝮蛇胆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参与皮脂代谢,有溶化皮脂作用,医治痤疮有效。

四黄洗剂大黄、黄芩、黄柏各50克,硫黄15克,上药研细末,硫黄先用75%酒精溶化,然后将上药参加500毫升蒸馏水中摇匀,密封1周后备用。

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搽,每日4-6次,适用于平常型痤疮和脓疱型痤疮,有消炎祛脂作用。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丈夫…。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2。

肺胃血热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

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

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

痰瘀互结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

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

冲任失调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内分泌失调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

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

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痤疮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痤疮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皮屑和细菌等 成 中药面膜外敷 , l 周1 次, 连用 1 个 陈德润认为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 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个疗程 ,同时配合 中药 口服 味之品 , 湿热 内生 , 蕴结 中焦 , 阻于 混合物的作用 。如宋文英等 [ 】 将 月为1 经脉而使血热蕴结 ,复感风热 , 湿 8 0 例 寻常型痤疮 患者 随机分为治 及 克林 霉素磷酸酯凝胶外擦治疗 5 0 例, 与对照组2 5 0 例采用 中 热与血热搏结 , 可酿成本 病 , 以阳 疗组4 2 例和对照组3 8 例, 两组均 内 痤疮2
当代 医 家 对 痤 疮 的 认 识 有 了 直捣贼穴 , 顺应病势 , 祛邪外 出。目 均较治疗前降低 , 认为中药熏蒸治
较大的进展 , 在传统的外邪 、 湿邪 、 前痤疮 中医的外治的方法较多 , 常 疗 寻常痤疮 ,不仅有抗菌消脂功 热 邪 发 病 理 论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 血 用的有 :中药熏蒸 、中药面膜 、 针 效 , 还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 . 2 中药面膜 中药外用治疗痤 瘀、 湿热 、 痰结 、 肾阴不足、 肝郁 、 肝 刺 、 刺络拔罐 、 放血、 火针 、 耳穴疗 2 穴位埋线等。 热、 冲任失调等新 的观点 , 总体 上 法、 可概括为热 、 郁、 痰3 个方面f 1 引。 如 陈信生… 报道范瑞强认为痤疮 的 2 中药外治 疗 法 . 1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是 发病除与肺 胃血热等病 因有关外 , 2 疮 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得 到 改善 ,很 多 医 者 把 中药 制 成 面 膜, 使治疗方法更简便 , 更全面。 黄 莺 等[ n ] 将消痤 散 ( 大黄2 5 0 g , 黄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7 5
0 g , 疮俗 称 为 “ 粉刺” 、 “ 青 春 陆德铭认 为阴虚火 旺为本病最基 紫花地丁3 痘”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本最关键的病理机制 , 主要是由于 甘菊3 O g ) 治疗 , 连续熏蒸 1 5 m i n , 肺 胃积 热 、 血 瘀 凝 滞 肌 每周4 次, 6 周为1 个疗程 ; 对照组予 种 累及 毛囊 皮 脂 腺 的慢 性 炎 性 阴虚 火 旺 、

脓包型痤疮的治疗方法

脓包型痤疮的治疗方法

脓包型痤疮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医讲究内调外祛,专家建议,可以使用一些外用中药进行治疗,比如粉刺净痘霜。

其中的白芷、贝母、蒲公英等药物有很好的清热除湿作用,可以有效的治疗面部痤疮。

另外治疗痤疮的药物还有:1清热凉血类药物:生地,当归等;2活血化瘀类药物:桃仁,红花等。

中药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对痤疮部位进行杀菌,加速局部微循环,达到排除体内毒素,恢复内分泌平衡。

2.验方治疗:1桃仁山楂茶:桃仁9克,山楂9克,贝母9克,荷叶半张,绿茶适量。

制法:荷叶洗净,切为片状。

取砂锅容量适宜者,入水1000毫升,加入桃仁、山楂、贝母、荷叶,武火煎至滚开,改文火熬15分钟许,滤去药渣,得汁,复加热滚,以暖瓶盛装备用。

服法:用药液泡绿茶。

每天饮尽,共30天显效。

运用:活血化瘀,消痰软坚,疗粉刺,用于治疗痰瘀互结型粉刺。

2批把清肺饮:土金茶15克,黄波罗15克,婆婆丁15克,越桃15克,金钥匙15克,枇杷叶10克,赤芍15克,乌扇15克,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松蓝15克,大青叶10克,一见喜15克,连翘15克,当归15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

十天一疗程。

3消痤饮:穿山甲10克炒、高丽参5克蒸、西红花10克酒炙、金银花15克、丹参20克蜜炙、野菊花20克、连翘15克炒、枇杷叶30克去毛、白芷15克、龙胆草15克。

脓疱红肿加莪术、七叶一枝花,皮疹痒加苦参,结节囊肿加贝母、皂角刺。

运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软坚散结。

随症加减用于各型痤疮。

内服一日一剂水煎服,外用一日一次。

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3.食疗治疗:1、黑豆仁苏木粥:黑豆100克,粳米100克,益母草30克,苏木15克,桃仁10克,红糖适量。

将益母草、苏木、桃仁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滤出约500毫升的药液。

然后再将黑豆、粳米加入到装有药液的锅中,另倒入适量清水,煮至粥烂熟,调入红糖后食用。

2、绿豆薏苡仁汤:绿豆25克,薏苡仁25克,山楂10克。

将三种材料洗净后置于锅中,加清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沸几分钟后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后滤出代茶饮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110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面部寻常痤疮110例

1 . 1 诊 断标 准
根据 《 现 代 中 医皮 肤病 学 》 和
《 中医外科学》标,确诊为面部寻常痤疮 的患 者。 1 . 2 病例选择 1 1 O 例患者其 中 8 0例女性 ,3 0 例男 性 ,年 龄最 大的 2 6岁 ,最 小 的 1 3岁 ,病 程
最长 3年 ,: 短 1 个 月 。患者 在治疗 期 间应饮 食 清淡 ,忌烟 酒 ,忌 服生 葱大蒜 、韭菜 、香 椿 、牛 羊 肉 、咖啡 、海鲜 等食 物及辛 辣食 品 。
部寻 常痤疮 1 1 0例 ,疗效好 ,现 介绍 于下 。
I 临床 资料 与方法
2 . 2 治疗 结 果
治愈 7 7例 ,占 7 0 % ,显 效 2 2
例,占2 0 % ,1 1 例 无效 , 占 1 0 % ,总 有效 率 达
9 0 %。其 中无效患者中有 5例过敏现象 ,出现面
糊状 ,每 晚 睡 觉 前 涂 于 皮 疹 处 ,次 日晨 起 后 洗 去 ,连续用 2 0~4 0 d ,每 5 d做 石 膏 倒模 1次 , 具体倒 模 方 法 :患 者 仰 卧 ,用 纱 布 遮 盖 眉 、睫 毛 、唇红 区 ,取 石 膏 粉 3 5 0—4 0 0 g温 水 调 成 糊 状 ,均匀涂 于面部 ,厚 度 约 0 . 5~1 . 0 c m,面 膜 凝 固冷却后 取下 即可 。囊性痤 疮或 聚合 性痤疮 不

3 2・
第2 6卷 第 1期
2 0 1 3年 0 3月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V o 1 . 2 6 N o . 1
Ma r . 2 0 1 3
J o u na r l o f Q i a n n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r N a t i o n li a i t e s

中药治青春痘的外洗方

中药治青春痘的外洗方

中药治青春痘的外洗方青春痘、粉尘,在医学上成为痤疮,中医称之为酒刺、面疮,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大部分都会长青春痘。

那么怎么治疗青春痘呢?中药治青春痘的外洗方有哪些?不如跟着店铺一起来学习青春痘的治疗方法吧!中药治青春痘的外洗方方一材料:鲜马齿苋(干品减半),苍术、蜂房、白芷、陈皮方法:加水煎沸取汁,趁热洗患处,每日3-5次,连洗数日可愈。

方二材料: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明矾方法: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连用10天。

每剂药可用5天。

方三材料:丹参、地丁、当归、白芷、半夏方法:加水煎15-20分钟后取汁备用。

使用时,先用温盐水(1%)洗净面部,有脓疱者用针挑破挤净,用手搓面部至有热感后,用药液热气熏脸,后将毛巾浸人药液,拧半干敷脸,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每剂药夏天用2-3天,冬天可用4-5天。

治青春痘的中药偏方[方一]硫黄、川军各等分。

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主治痤疮。

[方二]士瓜根60克。

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

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

[方三]白果适量。

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

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

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

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方五]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

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

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

[方六]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七]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的中医治疗处方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青春期。

中医认为痤疮的产生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医治疗痤疮的处方:
1. 清热泻火方
- 材料:黄连、黄芩、黄柏、地黄、知母各10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疏肝解郁方
- 材料:柴胡、白芍、川芎、郁金、香附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 健脾化湿方
- 材料: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泽泻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 滋阴降火方
- 材料: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5. 养血润燥方
- 材料: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各10克。

-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6. 外用敷药方
- 材料:金银花、野菊花、黄柏、白芷、薄荷各适量。

- 用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痤疮
患处,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 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痤疮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方。

- 中药治疗需一定时间,患者应有耐心,不宜频繁更换处方。

- 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若痤疮病情严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及展望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及展望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及展望李映霆指导:吴景东(辽宁中医学院.辽宁110032)痤疮是青春期男女的常见皮肤病。

又称“粉刺疮”或“青春豆”,多因皮脂腺分泌过旺.排出不畅.塞于毛孔.或过食辛辣、煎炒、燥热及油腻食品而生湿热蕴于肌肤。

轻者形成粉刺红色丘疹.重则反复感染造成局部脓疮、炎症结节或囊肿样皮肤损害.痤疮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近年来痤疮的中医外治法作一综述。

1、不同剂型的中药外治法1.1洗剂苏氏[1]等用中药外洗治法疗痤疮132例,外洗方为大黄、芒硝(化)、赤芍、红花,每日2次。

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紫地丁;兼湿热者加苦参、苍术、土茯苓、黄柏。

用药1个疗程,总有效率98.45%。

张氏[2]用中药熏洗法(苦参、丹皮、龙胆草、蒲公英、乌鸭藤根各30g,地肤子、大青叶各20g),先熏后洗20~30min,早晚各1次,连续30d,治疗34例,总有效率91.2%。

林氏[3]用痤疮灵洗剂治疗(马齿苋、双花、山豆根、茵陈、丹参、黄柏、苦参各15g,栀子、川芎,苍术各10g、细辛5g,乘热用纱布蘸药擦于患处,每次15ml,20min,每次2次,连续7d~10d,治疗35例痤疮,总有效率94.3%。

1.2倒膜游氏[4]治疗痤疮60例。

用大黄、白芷、赤芍、马齿苋、浙贝、硫黄、土茯苓及田七研末,制成面膜敷面。

每周2次~3次。

有效率91.5%。

吕氏[5]将白芷、白芨、白僵蚕、茯苓、薄荷、艾叶等份研末,调糊备用。

然后洁面、喷雾、按摩,最后敷药。

每周3次,2周为1疗程。

总有效率93%。

熊氏采用中药药膜外敷治疗痤疮,药膜由牛蒡于、盒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等20味药组成,研细末。

治疗时用鸡蛋清或温水调敷于面部。

外敷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等15味药组成.上述药物纱布包紧砂锅加水煮沸20rain离火,趁热蘸药热敷。

1.3酊剂张氏[7]用8701酊治疗痤疮144例(白果、天仙子、硫磺、赤石脂,密陀僧、樟脑各10g,冰片3g,其研细末加入75%酒精中,密封5d后早晚外擦患处)10d为1疗程。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痤疮38例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痤疮38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xdyyyy200903120.aspx

中医认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疱”,多为外感风寒 风热、湿热毒气郁于局部颜面,日久化火致经络不通,痰凝血 瘀。生成粉刺。根据病因病机痤疮可分为:肺经风热型:丘疹 红肿疼痛、瘙痒,或有口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肠胃 湿热型:粉刺暗红,连接成块,脓疱结节,口臭,苔黄而腻,脉 濡数;瘀血积滞型:粉刺大而暗紫,囊肿结节,经久不消,病程 长,脉涩,苔腻;冲任失调型:粉刺暗红,面斑,经期增多,月经 不调,伴腰背酸痛,舌淡苔薄,脉细。 3治疗方法 3.1内服根据痤疮的不同分型,肺经风热型:方拟枇杷清 肺饮加减,若痰热者加僵蚕,阴虚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胃 阴不足加沙参、麦冬;肠胃湿热型:方拟除湿胃苓汤加减,对 气滞者加苏梗、柴胡,热盛者加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瘀血 积滞型:方拟桃红四物汤加穿山甲、海藻等;著有热者加制大 黄、焦山栀,两胁胀痛者加柴胡、郁金;冲任失调型:方拟二仙 汤加减,若腰背酸痛者加续断、杜仲,月经不调者加当归、川 芎、香附。以4周为一疗程。 3.2外用 由于痤疮的发作面部的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容 易炎症的发生,因此采用中药外洗也显得特别的重要。方用 当归龙荟汤加减,药用苦参、芦荟、薏苡仁、白鲜皮、地骨皮、 白蒺黎、土茯苓、连翘、牡丹皮、紫草等以4周为一疗程。 4治疗标准与治疗结果 4.1治疗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药行业 标准中关于痤疮的治疗评定标准。治愈:皮肤损害消退,症 状消失;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 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124·
生垦理岱煎堑应旦!Q塑生!旦筮!鲞筮!期£!垫』丛鲤匦g叁耻!。曼些呈Q塑,!!!:≥:盟!:!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痤疮38例

痤疮外治验案6则

痤疮外治验案6则
13 36
河北 中医 2 1 9月第 3 02年 4卷第 魍

』T 曼p 笪 1 C !
塑: :
痤 疮 外 治 验案 6则
周 宝宽 周 探
( 阳皇姑协 和 中医 门诊部皮 肤科 , 宁 沈 辽
【 关键 词】 痤疮 , 寻常 ; 外治法 ; 医疗法 中
沈阳
10 3 ) 10 6
2 热 毒 蕴 肤 。 瘀 互 结 痰
例 1 王某 , ,3岁。20 0 男 2 0 5— 6~2 诊 。面 部及 后 9初
背 起 粉 刺 5年 。5年 前 面 部 起 少 许 黑 头 粉 刺 , 挤 后 自 排 愈 , 久 , 于过 食 肥 甘及 外 感 风 热 之 邪 , 部 及 后 背 均 出 不 由 面
患 者 达 2 人 次 , 治 、 治 皆 收 效 , 举 自拟 方 药 外 治 0万 内 外 现 痤 疮 验 案 6则 如 次 。 1 肺 经 风 热 。 肤 失 养 肌
按: 素体 阳热偏 盛 , 肺经 蕴热 , 受风邪 , 蒸面 部而 复 熏 发粉刺。治宜清肺 散风。清肺 散风 汤中桑白皮主人肺 经 , 清泻肺火兼泻肺 中水气 ; 枇杷 叶清肺止 咳 ; 黄芩性味 苦寒 , 功能清热燥湿 , 善清肺 胃胆 大肠之湿 热 , 尤长 于清 中上焦 湿热 , 又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 毒 ; 大青叶清热解毒 , 凉血 消 斑: 贯众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 ; 防风祛风解表 , 胜湿 止痛 ; 牛 蒡子疏散 风热 , 宣肺祛痰 , 咽透疹 , 毒消 肿 ; 利 解 大黄泻 下 攻积, 清热泻火 , 解毒 , 逐瘀 。
现黑头 及白头粉 刺 , 反反复复 , 留有瘢 痕 , 个 月前 又因饮 1 食 因素症状加重 , 口服药物无 明显疗效 , 来本科门诊求治 。 诊见: 面部及后 背 散在 红 色丘 疹 , 能挤 出白色 分泌 物 , 瘙 痒, 脓疱 , 口渴 , 咳嗽 , 大便 秘结 , 便短赤 , 红 , 小 舌 苔薄 黄 ,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i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特征为面部、胸部和背部等部位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反应。

中医具有治疗粉刺痤疮的丰富经验,其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

以下是一个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供参考。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粉刺痤疮的发病机制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皮脂过度分泌、角质堵塞、炎症反应、细菌感染、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等。

中医认为病因主要与体内湿热毒邪的蓄积、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调等有关。

二、辨证施治1.湿热痰热型主要表现:面部痘痘多,色红或黄,伴有油脂分泌过多,毛孔粗大,皮肤油腻,舌质红、苔黄腻。

治疗方案:清热祛湿,解毒开窍。

方剂:黄连解毒饮组成: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连翘10g,栀子10g,赤芍10g,川楝子10g,薄荷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配合小柴胡汤清热解郁。

治疗周期:2-4周。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面部有明显痘痘,形状多样,色紫或暗红,伴有痛、胀感,舌质暗紫,苔薄白。

治疗方案:活血化瘀,行气解郁。

方剂:红花解毒饮组成:红花12g,桃仁10g,丹参10g,赤芍10g,地黄10g,柴胡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配合抒怀饮行气解郁。

治疗周期:2-4周。

3.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痘痘多在下巴、额头,伴有发痒,舌质红,苔黄腻。

治疗方案:健脾清热,祛湿解毒。

方剂:痤疮胶囊组成:黄柏12g,白芷10g,苦参10g,滑石10g,车前子10g,当归10g,黄耆10g。

用法:研粉混合,每日分2-3次服用,一次3g,热水送服。

配合陈李济逆汤健脾化湿。

治疗周期:4-6周。

4.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面部痘痘多在两侧脸颊,形状多样,伴有疼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或薄白。

治疗方案:疏肝解郁,行气祛斑。

方剂:逍遥散组成:柴胡10g,白芍10g,连翘10g,当归10g,陈皮6g,牡丹皮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
名老中医在治疗痤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痤疮首先要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对于痤疮初起,皮肤症状轻微,名老中医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活血的中药治疗。

例如,用黄连、黄芩、连翘等中药制成的清热解毒汤,可以有效地改善痤疮症状。

同时,还可用桔梗、蒲公英、牛蒡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制成外敷贴敷,以加速痤疮的愈合。

对于痤疮症状较重的患者,名老中医则会采用复方中药治疗。

例如,用黄连、黄芩、连翘、地黄、党参、白术等中药制成的复方口服液,可以清热解毒、补益脾肾,改善痤疮症状。

此外,还可采用中药刮痧、拔罐、艾灸等治疗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排毒,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总之,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丰富,他们注重辨证论治,选用中药和治疗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中医怎么才能治好痤疮

中医怎么才能治好痤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怎么才能治好痤疮
导语:痤疮又叫做青春痘,经常在人们的面部和背部出现,会给人们的皮肤带来非常大的伤害,每年都会有许多的人去医院接受痤疮的治疗。

痤疮的治疗方
痤疮又叫做青春痘,经常在人们的面部和背部出现,会给人们的皮肤带来非常大的伤害,每年都会有许多的人去医院接受痤疮的治疗。

痤疮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我们都知道西医治疗痤疮会带有激素,会给皮肤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中医讲究自然,对于皮肤的伤害比较少,那么中医怎么才能治好痤疮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治疗痤疮的手段有哪些?
1.蜂蜜敷脸祛痘法
蜂蜜是常见的保健品,相信很多人对蜂蜜可以去除痘痘是听过的。

实际上,内服或外用蜂蜜,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的活力和抗菌力,减少色素沉着,防止皮肤干燥,使肌肤柔软、洁白、细腻,并可减少皱纹和防治粉刺等皮肤疾患,起到理想的养颜美容作用。

具体步骤:用棉签蘸蜂蜜直接涂在痘痘表面上,停留30分钟即可。

把蜂蜜用温水化开,每天用此水敷面,再轻轻按摩,让皮肤慢慢吸收。

外用期间再配合内服蜂蜜水,效果更好。

经常服用蜂蜜水,能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2.新鲜土豆片敷脸祛痘法
在中医食谱中土豆是性平、微凉的植物,有美容抗衰老、解毒消炎、活血消肿的功效。

土豆属于碱性的食物可以吸收皮肤分泌过多的油分,防止痘痘的产生,同时去痘印、祛斑止痒功效更佳。

具体步骤:将新鲜的土豆洗去皮,切片,越薄越好,这样它就能贴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国医大师张震在长时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痤疮的经验。

下面将对他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总结。

张震认为痤疮的发病与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湿热体质、湿气重、脾胃功能低下等人更容易患上痤疮。

在治疗痤疮时,张震首先会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他通常会采用中药治疗,以帮助患者调理体质,改善脾胃功能。

在治疗期间,张震鼓励患者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的抵抗力。

张震注重外治与内治的结合。

他认为单纯依靠外用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痤疮。

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同时进行内治和外治。

内治主要通过中药口服来调理身体,外治主要采用中药外用药进行局部治疗。

张震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来治疗。

张震认为切忌乱用护肤品和化妆品。

他认为痤疮是一种内因外发的皮肤问题,外界的刺激会加剧病情。

他强调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尤其是含有激素的产品。

他也鼓励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油脂堆积,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进行洗脸。

张震还强调了饮食调理在痤疮治疗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饮食与病情密切相关,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加重病情。

他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辣椒、姜蒜等。

他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帮助排毒养颜。

张震还强调了心理调理在痤疮治疗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痤疮不仅仅是一种皮肤问题,它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

他会花时间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痤疮中医辨证施治

痤疮中医辨证施治

痤疮中医辨证施治(一)内治法1。

肺经风热证证候: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颜面潮红,鼻息气热,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加减:皮脂溢出多加生白术、生薏米、生枳壳;口臭加生石膏、栀子。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2。

脾胃湿热证证候:可见红色丘疹、脓疱,皮损红肿疼痛,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便秘、尿赤。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脓疱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冲任不调者,加益母草、当归、白芍。

中成药:桅子金花丸、连翘败毒丸、小败毒丸等。

3.痰瘀互结证证候:皮损主要为结节及囊肿,可见脓疱,反复发作,易形成瘢痕。

大便干结。

舌质淡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苔腻,脉滑或脉涩.治法:清热散结,化瘀祛湿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二陈汤加减。

加减:结节、囊肿多者加夏枯草、丹参、三棱、莪术等;脓疱多时加蒲公英、双花。

中成药:大黄虫丸、丹参酮胶囊等.(二)外治法1、中药湿敷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用于炎性丘疹、脓疱,达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

2、痤疮面膜中医验方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

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起到破瘀活血,清除油垢的作用。

(三)其他疗法1、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分钟左右,5日更换1次.2、耳尖点刺放血在耳廓上选定耳尖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

每周治疗1—2次。

中医治疗痤疮所用的八味中药及验方

中医治疗痤疮所用的八味中药及验方

中医治疗痤疮所⽤的⼋味中药及验⽅痤疮在中医学中被称为 “粉刺”“酒刺”“肺风粉刺”“⾯粉渣”“风刺” 等。

多发于青春期,其特点是颜⾯及胸背⽪肤上发⽣针尖或⽶粒、⾖粒⼤⼩的⽪疹,或见“⽩头”、“⿊头”,或为脓疮、结节、囊肿,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造成疤痕,⾊素沉着⽽损害⾯容。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体⾎热偏盛,加之饮⾷不节,脾胃蕴湿积热,或外邪侵袭,熏蒸肌肤⽽致,久则⽓⾎凝滞或痰瘀互结,致粟疹累累。

抗痤疮常⽤中药主要有丹参、黄芩、黄柏、⼤黄、硫磺、蒲公英、茵陈、栀⼦、⼤青叶、龙胆草、紫草等。

其中活⾎类丹参及清热类黄芩、黄柏应⽤较多,外⽤硫磺较为常⽤。

现将常⽤的抗痤疮中药和配⽅总结如下:01丹参丹参具有活⾎化瘀、抗炎、抗皱、减肥、保湿的功效。

丹参含有的丹参酮对痤疮杆菌⾼度敏感,并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可对抗雄激素,有抗炎作⽤,为治疗痤疮的活性成分,丹参酚酸有美⽩、抗衰⽼作⽤。

丹参提取物通过抑制⼈增⽣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转化⽣长因⼦TGF-B1的分泌及胶原合成,⽽发挥抗瘢痕的作⽤,可使瘢痕软化,厚度变⼩。

应⽤:外治:可⽤25%的丹参酮霜,或⽤丹参饮⽚煎⽔熏洗;内服⽅:五参丸《普济⽅》,⼈参、丹参各3g,沙参、苦参、⽞参各30g,上药共研细末,⽤胡桃仁15g,捣碎为丸,如梧桐⼦⼤,储瓶备⽤。

⼝服,每服30丸,茶汤送下,每⽇3次,饭后服。

坚持⽤治疗痤疮效果明显。

②丹参15g,桑⽩⽪、黄芩、⽣栀⼦、牡丹⽪、⾚芍各12g,连翘9g,⽣⽢草3g,⼤黄(后下)6g,⽔煎服,每⽇⼀剂,可祛⾯上痤疮。

02黄芩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解毒作⽤,有抗粉刺、防晒、保湿、抗皱及抗衰⽼美容功效。

黄芩根中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可清除超氧⾃由基,有抗菌、抗炎作⽤,可治疗痤疮。

外治⽅:①四黄洗剂(《经验⽅》),⼤黄、黄芩、黄连各50g,硫磺15g。

将硫磺先⽤75%的⼄醇溶解,将余药共研细末,上药共⼊500ml蒸馏⽔中摇匀,密封,7⽇后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疗法
将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面膜 ,涂敷于面部,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可有 效地消除炎症,加速有效成分的吸收。具有利湿 热,活气血,清热解毒的作用。达到祛瘀生血, 热泄疮愈的效果。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先用离子喷雾器将蒸馏水熏 蒸面部约10-15 分钟,使毛孔张开,消毒面部, 再用痤疮针清除面部痤疮内的皮脂栓及脓液,清 理完毕后将调好的中药面膜涂于面部,继用温热 水将石膏面膜粉调制成糊状,均匀涂于患者面部, 待面膜干后去除,再用温热水洗净。 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刮痧法
【机理】:背部为阳,督脉循行中央,总督人体 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俞注所在,华佗夹脊穴 夹脊两旁,通过刺络拔罐放血、刮痧 ,对经络俞 穴、反应点给予不同方法和强度刺激,损其有余 起到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消肿散结、活血化瘀、 泻火解毒的作用,使之达到气血调和的功效。
【操作】:颈项背部用碘伏消毒后,用刮痧板蘸润 滑液,按从上往下或从内到外的顺序刮拭,如后 项部从风府刮至大椎,风池刮至肩井,背部从督 脉和两侧俞穴及夹脊穴从上往下刮。以皮下有痧 点或瘀斑为度,1 周 1 次,3次为 1疗程。
特色疗法篇
刺络拔罐
痤疮的形成与热、瘀密不可分,《外科正宗》指出 本病由血热郁滞不散而致。血出则热泄瘀散,因 此, 刺络拔罐对于痤疮具有良好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血后血液排出和拔罐的温热 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炎症,排出有 害物质。对于治疗痤疮热毒痰瘀证有很好的效果
大椎穴,《针灸甲乙经》称之:三阳,督脉之会。 不仅调节督脉经气,还可调节六阳经之经气。泻大 椎穴可清泻各阳经之热, 再结合肺俞、胃俞可清解 肺胃之热,起到清热逐瘀化滞散结之功。
酊剂
【组成】:黄连、黄柏、地肤子、苦参 15g,陈皮 各15 g,黄芩20g,丹参20 g,冰片10 g,甲硝唑 2g,螺内酯1g,维生素 B62g 。 【制法】:将中药磨碎后加入40%-60%乙醇溶液浸 7 天后过滤,再将冰片及其他西药研粉后加入滤 液,融化后外涂患处。 【功效】:具有杀菌止痒之效,一般用于治疗炎症 、瘙痒性痤疮。
【用法】:取6-8层纱布(或相当厚度的毛巾), 在温凉适中的药液中(冷敷10℃左右,热敷40℃ - 60℃)浸透、然后取出、稍稍拧挤至不滴水为 度,覆盖于患处,大小适宜和皮损相当,平帖于 患处,隔几分钟换一次。日1-2次,每次20分钟。
熏蒸法
【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浙贝母、 甘菊各30g。 【用法】:连续熏蒸15min,每周4 次,6周为1疗程 。具有泄热、祛瘀、生肌的功效。 【功能】:通过热药蒸汽使药性从毛孔透入,从而 疏通腠理, 驱毒外出, 达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皮屑和细菌的作用。
明代医家龚居中认为火有拔山之力,《红炉点雪》 中曰:“凡虚实寒热, 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盖 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 也。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 之义也”
实火为病,热势激荡耗伤气血阴阳,同时使正气 拂郁,并往往正邪互郁,或郁在表,或在里,仅 以苦寒泻之,很难使疾病痊愈,而火针疗法具有 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它能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 气,排除脓毒;且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使火热 毒邪外散,从而达到活血行气,祛邪解毒的目的
洗剂
三黄洗剂
【组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20g 【制法】:加水煎煮取药液待用。 【用法】:待药液放温后清洗面部,早晚各 1 次 ,每次15-20分钟。 【功能】:干燥、清凉、止痒,消炎杀菌。
颠倒散洗剂
【组成】:硫黄, 生大黄各7.5克, 石灰水100毫升。 【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 (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 升混和即成。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4次。
耳尖放血
【机理】:耳为宗脉之所聚,取耳尖穴放血,可 通经活络,改善全身气血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清 热解毒的目的。 【现代研究】:针刺耳尖后, 局部神经和血管受到 刺激,激发神经调节作用, 调节内分泌,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面部红斑及炎症。
中医经络学认为,耳尖穴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活血 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定位】: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 部尖端处。
膏剂
黛黄膏
【组成】:山慈菇30g,青黛10g,大黄10g,黄柏 10g,硫磺5g。 【制法】:研成细末,加入105g凡士林调匀成膏 【用法】: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1-2次 【功能】:清热凉血,消肿散结。
散剂
痤疮散
【组成】由大黄、黄连、硫磺、白芷、防风等药组 成 【制法】上药洗净后,65-75℃烘干,粉碎成细粉, 混匀,制成1000g即可。 【用法】:将药粉、蜂蜜、温水按一定比例调成糊 状,均匀敷于面部,每日1次
二、特色疗法:
主要有刺络拔罐放血、火针疗法、刮痧、耳尖放 血、耳穴压豆、自血疗法等。
中药外治篇
总结
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基础方有三黄洗剂、颠倒散、 五味消毒饮等 常用加味中药: 1、清热解毒: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大黄 、蒲公英、苦参、野菊花、牛黄、紫花地丁、连 翘、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等 2、消肿散结:山慈菇、夏枯草、浙贝母、皂荚刺 3、活血祛瘀:丹参、红花、桃仁、三七、乳香、 没药等 4、清凉止痒:冰片、薄荷、滑石粉、珍珠、炉甘 石等
【操作】:仰卧位,暴露痤疮,涂抹少量万花油以 防烫伤,并常规消毒。准备直径 0.5mm 的盘龙细 火针,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将火针烧至发白后,快 速准确刺入皮损顶部。 • 若皮损为丘疹、脓疱、囊肿,常用火针点刺一下 即可,将囊肿内脓血、腐肉清出; • 若结节质地硬则应在结节多处点刺,针刺最佳深 度为透过表面皮肤病变部位。 • 遵循先浅后深,深度控制在 2mm 以内。2-3天1 次,4次1 疗程
治疗过程
治疗前后
病例二
患者左某,面部红色丘疹、结节、囊肿加重1周,反 复发作10余年。 中药以清热宣肺,祛湿解毒为主。 外治:刺络放血,背部走罐,脸部火针疗法
【操作】: 患者取坐位,用 75%酒精消毒耳廓内 外部,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上,用血管钳送至 耳穴,贴紧后加压寻找到最佳反应,如酸麻胀痛 热感为宜,每日按压穴位3-5次,每次共用 10min 左右,1周更换1次,5 次为 1疗程。
自血疗法
【机理】:由于自血含有免疫物质,能够调节机 体代谢,使之产生活性物质,增强免疫功能,抑 制皮脂腺分泌,从而治疗痤疮
4、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冲任失调而致。 5、外感毒邪,毒热互结,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
辩证分型及治法
临床可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冲 任不调、痰瘀毒滞五型。 痤疮的中医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 中医外治法具有使用简便,易于掌握,安全可靠, 副作用小的优势,既可单独外用,亦可结合内服 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操作】:定穴后,常规消毒,左手提捏耳尖穴周围皮 肤,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并挤压周围 皮肤,使之出血5~10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 血。3天1次,左右耳尖交替放血,10次为1疗程
耳穴压豆
【机理】:十二经脉上络于耳。耳穴疗法根据全 息对应原理,通过刺激耳穴,可调理脏腑,疏通 经络,使机体内环境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以治颜 面部皮肤病。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抽取肘部静脉血5mL,取 双侧足三里穴、血海穴,常规消 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足三里穴,待有针感时注 入肘静脉血,两侧共2.5mL,其余2.5mL血注入双 侧侧血海穴。 临床也有文献报道可以取双侧手三里、足三里、曲 池等穴位进行注射静脉血。Fra bibliotek病例一
患者宋某,头部囊肿反复发作。 头顶部见一2*3cm大小圆形隆起,压痛。 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主,并予抗生素,患 者诉压痛稍缓解,但囊肿无好转。 予抽取疱液术治疗,治疗后稍好转,几日后又隆起 ,自觉疼痛。 予火针治疗,并予留罐,引出半罐瘀血。三次治疗 后,患处隆起已消退,结痂。
玫芦消痤膏
该药主要成分为鲜芦荟叶、苦参、杠板归、玫瑰花 、冰片、薄荷素油,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润肤护肤等功效。
姜黄消痤搽剂
由姜黄、重楼、扛板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 毒、散风祛湿、活血消痤的作用 (扛板归:又称虎舌草、犁尖草,酸苦寒,入肾、 大肠,膀胱、肺、肝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常用中成药制剂
龙珠软膏
麝香辛散走窜,开阔肌腠,引诸药直达病所,活 血通经,消肿散结;牛黄、冰片清热解毒;珍珠 生肌;硼砂、炉甘石解毒收敛;琥珀、硇砂活血 散瘀。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生肌 之效。
复方片仔癀软膏
片仔癀粉和季德胜蛇药片制成,前者含有三七、 蛇胆、牛黄、麝香等成分,多归心经和肝经,后 者主要由七叶一枝花、地锦草等中药组成,均具 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暴露项背部,取大椎穴 、双侧肺俞或胃俞,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取三棱 针快速点刺穴位 3-5 下,然后在被刺穴位处迅速 拔罐,以便于及时放血,每次出血量约 5 mL,510 分钟后将罐取下.
火针
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早在《灵枢· 宫针》 中就有记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因其 具有温经散疼,通经活络作用,古人多用于虚寒痛 肿,流痰瘰疠的治疗。临床发现火针对结节囊肿型 痤疮具有开门祛邪、引热外出、消肿散结、立竿 见影之效。
取穴原则 【主穴】: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 【配穴】:根据症型不同,辨证选配, • 肺经风热型配肺、大肠; • 肠胃湿热型配脾、胃、大肠; • 瘀热痰结型配脾、神门; • 冲任失调型配肝、内生殖器; • 兼便秘配大肠、三焦。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与内分泌尤其是激素水平密切 相关,其中雄性激素直接支配皮脂腺发育和分泌。 雄激素分泌增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阻塞而导致 痤疮的发生。 故选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等以调节机体内分 泌,减少油脂泌出。
中医外治法
主要指不经口服给药,而从体表皮肤及黏膜等途径 用中草药进行敷、贴、浴、封、熏、洗、灸、扑、 点、涂、擦等来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方法。 清代外治大师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曰: 外治之 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此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