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热,缓解毒血症状。 3. 抗免疫、抗过敏
抑制病理性免疫疾病 ①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②抑制淋巴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加速淋巴细胞的破环和解体→血中淋巴细胞减少; ③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④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 ⑤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
治疗量—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后有害物质的释放。
(2)CNS :兴奋性↑欣快,失眠,激动,甚至精神失 常,少数抑郁。
(3)胃肠道:胃液分泌↑,食欲↑,促消化,大剂量诱 发溃疡。
(4)对骨骼影响:抑制成骨细胞活力,促胶原和骨基质 分解→ 骨形成障碍、骨质疏松。
(5)退热作用: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原的释放。
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肝炎、伤寒、败血症)。
[生理效应]
生理情况下主要影响正常物质代谢过程。 1、糖代谢:血糖↑(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和利用↓,糖异生↑),同时糖原合成↑。 2、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肝外组织蛋白质分 解↑,尿中氮排出↑);大量应用使蛋白质合成↓, 生长慢、消瘦、创伤不愈、皮肤变薄。 3、脂肪代谢:激活四肢皮下脂酶,脂肪分解, 血脂↑,并重新向心分布(水牛背、满月脸)。
2. 严重感染或炎症: 前提: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一般感染不用。 利用其抗炎及增强机体对应激的耐受力等,迅速缓解
症状,度过危险期。 病毒感染一般不用,因其减弱防御功能,有使病毒扩
散的危险。
3.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肾病综 合症;
过敏性疾病:血清病,剥脱性皮炎,顽固哮喘,血 管神经性水肿;
炎症介质
1. 抗炎作用 超生理剂量。强大。
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 炎症初期:红、肿、热、痛症状减轻; 炎症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抑制瘢痕形 成; 但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致感染扩散、创口 不愈; 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抗炎机制:
(1)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PG;白三烯(LT3); 组胺;缓激肽;5-HT。抑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
异体器官移植术后排斥(与免疫抑制剂合用)。
4. 休克:各种休克,帮助度过危险期。 感染性(合用抗生素);过敏性(次选);
心源性(结合病因);低血容量性(补足血容 量)。
5.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停药易复发。 6. 局部用:接触性皮炎,湿疹、结膜炎、角膜炎等。
[不良反应] 二大类:久用所致,停药所致。
皮质功能水平
4. 抗休克: 抗炎、抗毒、免疫抑制的结合效果。 同时: ① 加强心肌收缩力→输出量增加; ② 降低血管收缩血管物的敏感性→改善微 循环; ③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 形成。
5.其他:
(1)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中性白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时↓,L ↓,E ↓。
基本结构:甾核 必需集团:
3 - 酮基; 4, 5 - 双键;
20 - 羰基; 21 - 羟基。 增强作用: C1-2 - 双键 C9 - 加氟 C6 - 甲基 C16 - 羟基
* *
* -- CH3
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生理状态: 物质代谢 应激状态: 适应环境变化 药理剂量: 抗炎、免疫抑 制、抗休克
每日1g不超过3~5天。 2.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慢性病,泼尼松10~20mg,渐减。 3. 隔日疗法:一日或二日量隔日晨服。 4. 小剂量替代。 5. 局部用药。
二、盐皮质激素
[分泌调节] 以醛固酮为主,主要受血浆电解 质组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作用]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 水的重吸收,使K+、H+排出增加。保钠排钾, 潴留水、Na+。
[药动学]
脂溶性高,口服或注射均可吸收,化学结构微小变 化,显著影响吸收率;
氢化可的松:口服1~2h高峰,持续8~12h,可从皮肤、 眼、肺等局部吸收→全身作用;
分布于全身:肝> 血浆>脑脊液 >肾、脾; 蛋 白 结 合 率 90% ( 80% 与 血 中 皮 质 激 素 结 合 球 蛋 白 CBG结合),肝病时CBG↓,作用↑; 肾病时,蛋白排出↑,CBG↓,游离型↑,作用↑。 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抗休克作用 允许作用 血液与造血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骨骼和骨骼肌 其他
炎症是机体针对致炎因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所产生的防 御性反应。在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的部位、 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如肺炎影响气体交 换从而引起缺氧和呼吸困难等。
(一)长期大量用: 1.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紊乱):
满月脸、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严重时,自发性骨折、 缺血性骨坏死,应补充钙及维生素D。
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水肿,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患者。
2. 诱发、加重感染(抵抗力下降); 3. 诱发、加重溃疡,甚至出血、穿孔; 4. 其他:欣快、失眠(精神病,癫痫病禁用或慎用)。
4 、 水 盐 代 谢 : 保 钠 排 钾 , 即 K+ 、 H+ 分 泌 ↑ 、 Na+重吸收↑→钠潴留,抑制钙磷吸收,长期→ 骨质脱钙,导致骨质疏松。 5、 核酸代谢:影响敏感组织核酸代谢而影响 上述代谢。 6、应激适应作用:应激时,体内分泌大量糖 皮质激素,适应内外环境的强烈刺激,保护机 体。
(2)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因子决定炎症性质,持 续时间。抑制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产生↓。
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8、11-13,TNF、干扰素 诱导抗炎细胞因子:诱导IL-10,IL-Ira的生成。 (3)抑制炎症效应→NO↓,渗出、水肿、损伤减轻。
2. 抗毒作用 不能中和毒素,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
[应用] 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 生病),替代疗法。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易引起水、钠潴留、高血 压、心脏扩大和低钾血症。
三、促皮质素(பைடு நூலகம்CTH)
在下丘脑CRH作用下,由腺垂体嗜碱细胞分泌 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生肥大,促进
肾上腺皮质分泌(主要是糖皮质激素) 口服失效,只能注射应用 功效的产生需依赖肾上腺皮质功能完好性 用于长期皮质激素治疗后的撤停或诊断肾上腺
(二)停药反应
1.医源性皮质功能不全:负反馈,ACTH↓→皮质萎缩, 恶心,呕吐,低血糖,低血压等。
(1)勿突停(2)维持量或隔日疗法(3)应激时补足。 2.反跳、停药症状:久用减量太快或突停:原症状加重,
发热,肌痛,关节痛等。 [疗程及用法] 视病情 1. 大剂量突击疗法:危重者,氢考:200~300mg/人/次
第五篇 激素类药物药理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 腺皮质分泌的全部激素 的总称。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性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半合成。 基本结构:类固醇:三个六元环,一个五元环。 必需集团:C3酮基;C4,5双键;C20羰基。 C1-2双键:糖代谢,抗炎作用增强;如泼尼松。 C6甲基、C9氟、C16甲基或羟基:糖代谢,抗炎作用更 强;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作用机制] 基因效应(基因组机制)
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 作用。
GC-R—800aa直链多肽
GC从结合蛋白 游离→入胞、 与GCR结合→受 体构型改变→ HSP90、IP从受 体解离、受体 激活→ 复合物 (GR)入核→ 与 GRE结合、影响 转录→ 产生效 应。
[临床应用]
1. 替代疗法: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 生病)、脑垂体功能减退症。
抑制病理性免疫疾病 ①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②抑制淋巴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加速淋巴细胞的破环和解体→血中淋巴细胞减少; ③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④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 ⑤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
治疗量—抑制细胞免疫; 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后有害物质的释放。
(2)CNS :兴奋性↑欣快,失眠,激动,甚至精神失 常,少数抑郁。
(3)胃肠道:胃液分泌↑,食欲↑,促消化,大剂量诱 发溃疡。
(4)对骨骼影响:抑制成骨细胞活力,促胶原和骨基质 分解→ 骨形成障碍、骨质疏松。
(5)退热作用: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原的释放。
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肝炎、伤寒、败血症)。
[生理效应]
生理情况下主要影响正常物质代谢过程。 1、糖代谢:血糖↑(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和利用↓,糖异生↑),同时糖原合成↑。 2、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肝外组织蛋白质分 解↑,尿中氮排出↑);大量应用使蛋白质合成↓, 生长慢、消瘦、创伤不愈、皮肤变薄。 3、脂肪代谢:激活四肢皮下脂酶,脂肪分解, 血脂↑,并重新向心分布(水牛背、满月脸)。
2. 严重感染或炎症: 前提: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用于中毒性感染或伴有休克者,一般感染不用。 利用其抗炎及增强机体对应激的耐受力等,迅速缓解
症状,度过危险期。 病毒感染一般不用,因其减弱防御功能,有使病毒扩
散的危险。
3.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肾病综 合症;
过敏性疾病:血清病,剥脱性皮炎,顽固哮喘,血 管神经性水肿;
炎症介质
1. 抗炎作用 超生理剂量。强大。
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 炎症初期:红、肿、热、痛症状减轻; 炎症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抑制瘢痕形 成; 但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致感染扩散、创口 不愈; 有一定的退热作用。
抗炎机制:
(1)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PG;白三烯(LT3); 组胺;缓激肽;5-HT。抑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
异体器官移植术后排斥(与免疫抑制剂合用)。
4. 休克:各种休克,帮助度过危险期。 感染性(合用抗生素);过敏性(次选);
心源性(结合病因);低血容量性(补足血容 量)。
5.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停药易复发。 6. 局部用:接触性皮炎,湿疹、结膜炎、角膜炎等。
[不良反应] 二大类:久用所致,停药所致。
皮质功能水平
4. 抗休克: 抗炎、抗毒、免疫抑制的结合效果。 同时: ① 加强心肌收缩力→输出量增加; ② 降低血管收缩血管物的敏感性→改善微 循环; ③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 形成。
5.其他:
(1)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中性白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时↓,L ↓,E ↓。
基本结构:甾核 必需集团:
3 - 酮基; 4, 5 - 双键;
20 - 羰基; 21 - 羟基。 增强作用: C1-2 - 双键 C9 - 加氟 C6 - 甲基 C16 - 羟基
* *
* -- CH3
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生理状态: 物质代谢 应激状态: 适应环境变化 药理剂量: 抗炎、免疫抑 制、抗休克
每日1g不超过3~5天。 2.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慢性病,泼尼松10~20mg,渐减。 3. 隔日疗法:一日或二日量隔日晨服。 4. 小剂量替代。 5. 局部用药。
二、盐皮质激素
[分泌调节] 以醛固酮为主,主要受血浆电解 质组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作用]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 水的重吸收,使K+、H+排出增加。保钠排钾, 潴留水、Na+。
[药动学]
脂溶性高,口服或注射均可吸收,化学结构微小变 化,显著影响吸收率;
氢化可的松:口服1~2h高峰,持续8~12h,可从皮肤、 眼、肺等局部吸收→全身作用;
分布于全身:肝> 血浆>脑脊液 >肾、脾; 蛋 白 结 合 率 90% ( 80% 与 血 中 皮 质 激 素 结 合 球 蛋 白 CBG结合),肝病时CBG↓,作用↑; 肾病时,蛋白排出↑,CBG↓,游离型↑,作用↑。 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抗休克作用 允许作用 血液与造血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骨骼和骨骼肌 其他
炎症是机体针对致炎因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所产生的防 御性反应。在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的部位、 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碍,如肺炎影响气体交 换从而引起缺氧和呼吸困难等。
(一)长期大量用: 1.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紊乱):
满月脸、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严重时,自发性骨折、 缺血性骨坏死,应补充钙及维生素D。
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水肿,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患者。
2. 诱发、加重感染(抵抗力下降); 3. 诱发、加重溃疡,甚至出血、穿孔; 4. 其他:欣快、失眠(精神病,癫痫病禁用或慎用)。
4 、 水 盐 代 谢 : 保 钠 排 钾 , 即 K+ 、 H+ 分 泌 ↑ 、 Na+重吸收↑→钠潴留,抑制钙磷吸收,长期→ 骨质脱钙,导致骨质疏松。 5、 核酸代谢:影响敏感组织核酸代谢而影响 上述代谢。 6、应激适应作用:应激时,体内分泌大量糖 皮质激素,适应内外环境的强烈刺激,保护机 体。
(2)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因子决定炎症性质,持 续时间。抑制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产生↓。
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8、11-13,TNF、干扰素 诱导抗炎细胞因子:诱导IL-10,IL-Ira的生成。 (3)抑制炎症效应→NO↓,渗出、水肿、损伤减轻。
2. 抗毒作用 不能中和毒素,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
[应用] 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 生病),替代疗法。
[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易引起水、钠潴留、高血 压、心脏扩大和低钾血症。
三、促皮质素(பைடு நூலகம்CTH)
在下丘脑CRH作用下,由腺垂体嗜碱细胞分泌 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生肥大,促进
肾上腺皮质分泌(主要是糖皮质激素) 口服失效,只能注射应用 功效的产生需依赖肾上腺皮质功能完好性 用于长期皮质激素治疗后的撤停或诊断肾上腺
(二)停药反应
1.医源性皮质功能不全:负反馈,ACTH↓→皮质萎缩, 恶心,呕吐,低血糖,低血压等。
(1)勿突停(2)维持量或隔日疗法(3)应激时补足。 2.反跳、停药症状:久用减量太快或突停:原症状加重,
发热,肌痛,关节痛等。 [疗程及用法] 视病情 1. 大剂量突击疗法:危重者,氢考:200~300mg/人/次
第五篇 激素类药物药理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 腺皮质分泌的全部激素 的总称。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性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半合成。 基本结构:类固醇:三个六元环,一个五元环。 必需集团:C3酮基;C4,5双键;C20羰基。 C1-2双键:糖代谢,抗炎作用增强;如泼尼松。 C6甲基、C9氟、C16甲基或羟基:糖代谢,抗炎作用更 强;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作用机制] 基因效应(基因组机制)
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 作用。
GC-R—800aa直链多肽
GC从结合蛋白 游离→入胞、 与GCR结合→受 体构型改变→ HSP90、IP从受 体解离、受体 激活→ 复合物 (GR)入核→ 与 GRE结合、影响 转录→ 产生效 应。
[临床应用]
1. 替代疗法: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 生病)、脑垂体功能减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