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柏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总之,黄柏苦寒沉降,善于清泻 下焦湿热,肾经虚火为其所长。
黄芩、黄连、黄柏功用异同点
1. 清泻肺热,主肺热咳嗽
清 热 燥 湿 泻 火 解 毒
黄芩
2. 清泻少阳胆经热邪,主寒热往来 3. 清热安胎,止血,主胎动不安出血 1. 善清心除烦,主高热烦躁,心烦不眠
应用
1.清热解毒,泻心火,用于痈疮、瘰 疬、痰核、温热病热入营血分证。 痈肿疮毒——蒲公英、野菊花 瘰疬痰核——浙贝母、玄参、牡蛎
消肿散结 疮家圣药
应用
2.疏散风热,用于温病初起卫分证。 常配伍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的等, 如银翘散。 热淋涩痛——本品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可与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
生地黄《本经》
处方用名
生地、鲜地黄、酒地黄、地黄炭。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配玄参、 1.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营血分证及阴虚 连翘等。 内热;为凉血生津的要药。 如清营汤
壮热烦渴 温热病 发斑吐衄 舌质红绛 清热凉血 滋阴降火 退虚热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配青蒿
外用具有消肿止痛之功。


临床用药:

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 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

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
凉血止血。
夏枯草《本经》
二、清热燥湿药
二、清热燥湿药
以清除湿热为主要作用,常用以 改善或消除湿热病证的药物,称为清 热燥湿药。
常以脏腑湿热为主要表现,主治 脏腑湿热证。
应用
1.清热燥湿,善清除下焦湿热证。 ⑴ 带下——配车前子、芡实。如易黄汤。 ⑵ 热淋涩痛——配车前子、萆解。如萆解 分清饮。 ⑶ 泻痢——配白头翁。如白头翁汤。 ⑷ 黄疸——配栀子。如栀子柏皮汤。
应用
2.清热泻火,退虚热,用于肾阴虚火旺, 潮热盗汗——可配知母、生地黄。如知 柏地黄丸。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肿毒,湿疹瘙痒 疮痈肿毒配伍黄连、栀子; 湿疹瘙痒可配苦参、白鲜皮等。
石膏、知母功用异同点:
清热 泻火 除烦 止渴 石膏 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 重在清解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
寒凉性较弱,甘寒滋润 重在清润 滋阴润燥,退虚热,滋肾阴而降 肾火。
相须为用 气分实热 肺胃热证
栀子《本经》
功能特点

长于清心热以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 之要药。
苦寒降泄清利,善清心肺肝胆之火,导湿热之 邪从小便而出。入气分能泄火除烦,入血分能 凉血解毒而止血疗疮,入肝胆能清利湿热而退 黄。
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 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热,主治肺热咳嗽痰 黄; 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 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 痛。
总之,黄芩为常用的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药。味苦气寒直折火势,尤善清肺 热及上焦实热,兼清它经之热及肝胆胃 肠湿热,故为湿热、实火必用之品。
黄连《本经》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姜黄连、酒黄连、吴萸连 性味归经: 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清热燥湿,用于胃肠湿热之泻痢、呕吐 以及湿疹等。 湿热泻痢——常配伍木香,如香连丸。 或配伍黄芩、葛根,如葛根芩连汤。
黄连最擅长清 泻大肠湿热
应用
2.清热泻火,用于心火亢盛、胃热之证。 治疗热病高热神昏,心烦失眠 3.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疔疖等。 湿 热 火 毒 证 湿疮——黄柏、枯矾 疔毒——栀子、连翘 牙痛——石膏、升麻等 目赤肿痛——夏枯草 泻 火 解 毒 清 热 燥 湿
3 清泻心火力强,善治上焦诸热证之高热烦 躁,神昏谵语。
板蓝根《新修本草》
同出一源 鉴别用药: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菘蓝的叶;
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的根;
青黛为菘蓝、马蓝或蓼蓝的茎叶加工品。
大青叶:
凉血消斑力强;主瘟毒发斑丹毒。
板蓝根:
解毒利咽佳;主咽喉肿痛。
青黛:
清肝定惊效著。主高热惊风抽搐。
蒲公英善治乳痈 鱼腥草善治肺痈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败酱草善治肠痈
应用
2.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亦即温热病出血 发斑。 如 大 黄 散 吐血 配大黄 血热出血 崩漏 尿血 凉血止血 配益母草 配地榆
如两地丹
应用
3.养阴生津,用于消渴病以及津 清热养阴生津, 伤便秘等。 配沙参、麦冬、
玉竹
热病津伤
阴虚内热
口渴,便秘
此外,还可应用于目赤肿痛,咽痛 口舌干燥,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等病症。
等病证;也常用于虫蛇咬伤及癌肿等表现 出热毒证侯者。
金银花《新修本草》
处方用名
金银花、二花、忍冬花、二花炭 性味归经: 甘,微苦、辛,寒。 归肺、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清热解毒,用于内痈、外痈、痄腮、温 热病热入营血分证以及痢疾等。
痈肿疔疮 咽喉肿痛 火毒 肠痈腹痛 为患 肺痈吐脓 单用银花酒, 桔梗、甘草,加味甘桔汤 地榆、薏苡仁,如清肠饮 鱼腥草、桃仁、芦根。
五、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
以清虚热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 或消除虚热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证,症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烦热、两颧发红、盗汗、遗精、 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常配清热凉血
药和补阴药同 用,以达标本 兼治之效。
青蒿《本经》
处方用名: 青蒿、黄花蒿、香青蒿、嫩青蒿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功 效: 清虚热,解暑,截疟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
使用注意: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黄《本经》
总之,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干地黄 两种,其气味同为甘苦寒凉之性,均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故凡温热病 热入营血身热、发斑,血热妄行吐衄或 热伤阴液口干渴、便秘,均可应用。
多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温热病在高热期 舌红绛,口干渴,吐衄 选用鲜地黄, 发斑等血热炽盛证。
第二节
清热药
第二节 清热药
一、清热药的含义:
凡以药性寒凉,清泄里热, 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 清热药。
里热证:身热(发热不恶 寒)、口渴喜冷饮、面红、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等特征。
里热证
脏腑实热证
实热
里热证
脏腑湿热证
血分热证
热毒病证
虚热
阴虚内热
二、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泻火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热燥湿 清虚热
石 膏《本经》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性味归经: 辛、苦,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收敛生肌
应用
常与知母相须为 用,以加强清热 泻火的作用,如 白虎汤。
1.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 证: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 大。
应用
常配伍杏仁
2.清肺胃热,用于肺热咳喘及胃热 证。肺热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胃火牙痛、咽喉肿痛。
鲜地黄 苦甘寒 干地黄
苦重于甘,偏清热凉血
甘重于苦,偏养阴生津
温热病后期阴液已 伤,余热未尽者选 多用于阴虚内热, 血虚化燥伤阴,津 。 用干地黄 伤口渴便秘等症。
玄参《本经》
牡丹皮《神农本草经》
•清热凉血宜生用;
生用或酒炙用
•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为治骨蒸无汗之要药。
赤芍《神农本草经》
生用或酒炙用。功效与牡丹相似。
应用
3.清胃热生津止渴,用于胃热证及津伤口 渴等。 4.滋养肾阴,用于肾阴虚证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选用盐知母,配伍 盐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知母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总之,知母味苦甘气寒凉,质地 柔润,上能清肺润肺以止咳,中能清 胃养胃以止渴,下能滋肾阴退虚热。 为上中下三焦既有热邪,又有阴虚证 的必用之品。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久服易伤 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阴, 阴虚津伤者慎用。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 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
总之,黄连味苦气寒凉,善清泻 心胃实火,胃肠湿热。
黄柏《本经》
处方用名
黄柏、盐黄柏、酒黄柏。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知母《本经》
处方用名 知母、知母肉、毛知母、盐知母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1.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烦渴多饮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如白虎汤。
常配川贝母、麦冬、 天冬, 二冬二母汤
2.清肺养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及燥咳证。 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发热气逆; 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咯血。
连翘《本经》
青翘——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煎服,6~15g。 老翘——透热达表,疏散风热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连翘心——清心泻火除烦
清 热 二花 解 毒 疏 1 苦寒,清解胸膈里热,发热无汗用之 散 风 连翘 2 治疗痈疮偏散结消肿 热
1 甘寒,偏清解表热,发热有汗用之 2 兼有凉血止痢之功。主热毒血痢。 3 银花露可清热解暑,清利头目, 治夏季暑热证。
热毒血痢:大剂量单用,浓煎,频服
应用
2.疏散风热,用于温病初起卫分证。
常配连翘、薄荷、牛蒡子。如银翘散
清解暑热,用金银花露治疗暑热证。
金银花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气虚疮痈脓清稀者甚 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连翘《本经》
处方用名 连翘、青翘、连翘心、连翘壳 性味归经: 微辛、苦、寒。归肺、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黄连
2. 善清胃肠湿热、实火,泻痢呕吐消渴
3. 寒凉性突出,解毒作用强,疗疔毒
黄柏
1. 善清泻下焦湿热,主带下、足膝肿痛 2. 泻相火,除骨蒸,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3. 善治疗湿疹湿疮。
三、清热解毒药
三、清热解毒药
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 改善或消除热毒病证的药物,称为 清热解毒药。
热毒:多指火热内盛、 适宜于痈肿疔毒(以红肿热痛为特征)、 疫疠邪气、虫蛇所伤等 痄腮、温热病发斑、热毒下痢、咽喉肿痛 病因及其病理变化。
源自文库
黄芩《本经》
处方用名 黄芩、炒黄芩、黄芩炭、酒黄芩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清热燥湿,湿热内蕴所致的多种病症。 ⑴湿温、暑湿证——配茯苓皮、白豆蔻、滑石。 如黄芩滑石汤。 ⑵湿热中阻——配黄连、半夏、干姜。如半夏 泻心汤。 ⑶湿热泻痢——配芍药、黄连、木香。如芍药 汤。 ⑷湿热黄疸——配茵陈、大黄、栀子等。 ⑸湿热淋证——配木通、生地。
马齿苋《名医别录》
生用或鲜用。
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 单用水煎服即效。
四、清热凉血药
四、清热凉血药
主治温热病邪入营血,症见身热夜盛、 凡能清热凉血,以常 烦躁不眠、甚至神昏谵语、斑诊、吐血、 用以改善或消除 营血分热 鼻出血、咳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 证 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 脉细数等;也用于内科杂病热邪迫血妄 药。 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
清热药
味苦性寒
清泄里热
治疗里热证
药物不同归经不同,所治疗的热证不同
三、使用注意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 里同治,配伍解表药。 2.热邪容易伤耗阴液,而苦寒性燥的清 热药也易伤阴,且虚热证多有阴伤表 现,故清热药常与养阴、生津药配伍。 3.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 应气血两清。
三、使用注意
4.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5.若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当忌 用。 6.中病即止,防止克伐太过,损伤 正气。
一、清热泻火药
以清泄气分或脏腑热邪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温病气分 证或脏腑实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 泻火药。 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症见高热、 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 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烦躁、口渴、汗出、甚至神昏、 脉洪大等。
应用
2.清热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少阳证往来 寒热。 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4.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血热妄行 吐血、衄血,配伍大黄、栀子等。 5.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血热胎动不 安 ,常配伍白术同用。
黄芩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 炒用,清上焦热多酒 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
用法用量:煎服,3~9g。
应用
煅石膏外用
3.收湿敛疮,用于湿疹及疮疡久不 愈合。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 火烫伤等。
石膏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30g,宜先煎。煅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石膏以内清气分实热,肺胃之火, 外解肌肤之热为见长,凡实热炽盛 之证,用之无不奏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