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得十几年,但秦得制度对于此后中国得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得制度就是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得思想B.农业为本得思想C.儒法并重得思想D.“存百姓”得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得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得就是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C.有利于维护唐朝得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与睦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得统治者应该就是A.公民推选出来得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得勇士C.仁慈而有权威得贵族D.富于理性与智慧得学者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就是挥霍与吝啬之间得中庸”“庄重就是自傲与顺从之间得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得有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得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得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C.严格遵守共与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得尊敬,这就是因为①赢得独立战争得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8.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得就是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得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得政治制度C.确立西方世界得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9、《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体现了孔子得哪一思想A、仁者爱人B、与而不同C、中庸之道D、克己复礼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3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3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3单元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备有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5题,每题2分,共9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A.唐太宗任贤纳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6.有同学要写关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论文,看到《旧唐书》称:“贞观三年……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时,天下太平,远国归款,周史乃书其事为《王会篇》,今万国来朝,至于此辈章服(绘有图文以区别等级的礼服)实可图写,今请撰为《王会图》。

’从之。

”对这段史料应采取的态度是A. 有夸大其词之嫌 B. 人物、时间、对话记录完整,可信度高C. 属于佞臣谄媚之言,不足取信 D. 符合课本结论,客观真实7.康熙帝用武力消灭某某X氏政权,设某某府,隶属某某省,某某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docx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docx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期中测试1 )1.秦朝治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于此后中国的史生了深影响。

以下由秦开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制④郡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夫治国犹如栽,本根不,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 反映了唐太宗A.民君的思想B.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 中,夷狄”的做法,而“独之如一”,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治者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C.有利于唐朝的治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4.柏拉心目中理想国家的治者是A.公民推出来的士B.上克制的勇士C.仁慈而有威的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5.里士多德,“慷慨是霍与吝之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从之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与之似的有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文野,文史C.人无,必有近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克威在其施政中:“ 国主身,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与国会共同行使行政,⋯⋯会的案必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 表明克威A.封建制君主B.主分散国家力C.格遵守共和国原D.建立个人独裁治7.盛被美国人民尊称“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是因① 得独立争的利②开美国近代民主制度③出任美国第一任④重国家利益不恋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8.以下不属于拿破本主展献的是...A.打欧洲封建君主的攻B.建立起君主立的政治制度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播到欧洲国家9. 《·雍也》篇云:“子曰:文野,文史。

文彬彬,然后君子。

”体了孔子的哪一思想A. 仁者人B.和而不同C.中庸之道D.克己复礼10.学生向孔子仁,孔子回答渊:“克己复礼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非礼勿,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回答仲弓:“出如大,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回答司牛:“仁者,其言也。

”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孔子开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富之分B.孔子根据学生基和造的不同,予不同的解C.体了孔子在事原上“中庸之道”的思想D.孔子了“仁”和“礼”的关系11.以下有关柏拉、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人都同奴隶制度B.都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C.他的思想都西方文化的展生深影响D.他的思想都是唯心主哲学12.《· 安》:" (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苦不聊生。

模块检测(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模块检测(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模块检测(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检测(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

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

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

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

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

司马昭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得出削弱蜀汉残余势力,据材料“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得出安抚笼络益州地主集团;第二小问可以从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蜀地经济发展,稳固了统治,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

答案:(1)原因:司马昭弑君篡位,玩弄权术阴谋;后人受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带有感情色彩。

(2)措施:减免百姓租税;鼓励百姓内迁;削弱蜀汉残余势力;安抚笼络益州地主集团。

作用: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蜀地经济发展;稳固了统治;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沈括(公元1031~1095年),杭州钱塘人,是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他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大大开阔了眼界。

在青年时期,他就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并且能够从实际出发,辨别真伪,纠正古书上的错误。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至三单元阶段性检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至三单元阶段性检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阶段性测试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考试时间:70分钟整理人:王宏杰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A.缓和了边界地区的紧张形势B.中俄之间可以合法通商C.中方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D.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领土4.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亚里斯多德的评价依据是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C.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D.不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5.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①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有人说克伦威尔是一位“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其主要依据是A.率“新模范军”打败王军 B.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C.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D.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7.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的是: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8.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任美国首任总统。

中外历名人物评说测试卷

中外历名人物评说测试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地说过:“如果在印度发展工厂,倒不如把钱送到曼彻斯特去。

”“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

“贫穷的印度尚可得到自由,但要使一个由不道德以致富的印度再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甘地声明他“关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工业主义”。

又说:“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

……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它旋转。

”——摘编自《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材料二尼赫鲁说过:“甘地对于机器和近代文明的旧观点,我们很少有人赞同。

我们认为就是甘地自己也认为这些观点是空想的,不大适合于近代情况的。

”又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的人格。

”“甘地在处理问题时,从来不重视从理智方面去考虑问题,因而只强调品格和诚心。

他培养了印度人的品格和骨气,而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摘编自《沦甘地的独特品格》(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尼赫鲁对甘地的评价?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8.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9.作为“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A.创建了新型的国家B.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C.主持了民主化改革D.主张用善良制服帝国主义10.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检测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2.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精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3)辛亥革命后的“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段最简要的评价。

答案:(1)主要成就:挽救了民族危亡,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成为亚洲当时唯一的近代化国家。

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一是由主张改革转变为主张革命(方法)。

二是由不主张推翻清政府转变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目的)。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榨。

不同: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训练卷(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训练卷(一)

2019-2020学年选修四第一套训练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卷共六道大题,共计9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刘秉忠(1216~1274年),邢州人,1248年辅佐忽必烈。

燕京发展到元朝时已经成为我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刘秉忠认为定都燕京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刘秉忠对新城的地址做了非常精密的测量,不仅利用了新城的自然条件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该地区内部的太液池、积水潭和高粱河等天然水系。

他对都城的布局主要分为以下三重:新城的核心是大内也就是帝王的宫殿所在,帝王的宫殿作为中心。

然后从这个中心作为中轴线,第二层是皇城、万岁山、太液池、隆福宫等。

宫城的最南面是朝衙,北面是商业区域。

内城的设计主要参考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设计格局,参考了九经九纬的规定,设计了九条南北大街和九条东西大街,各条大街笔直宽阔。

刘秉忠对大都城门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大都的外城共有11座城门,这源于周易关于天地之数的理念,使其充满了神秘色彩。

——摘编自殷伯冬《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秉忠设计营建元大都的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秉忠设计和营建元大都的历史意义。

(8分)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

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测试1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测试1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2.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

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有利于封建统治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4. 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5.孔子提出的理想贤人的标准是“内圣外王”。

他所说的“内圣”是指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这种人应该能够A取义成仁 B光大儒学 C施行仁政 D推己及人6.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说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7.战国时期,墨子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西方历史上最早建立逻辑学的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伯里克利8.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是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毕达哥拉斯学院 D巴黎大学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新贵族“不但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反而力图间接地从中取得利益。

”这说明新贵族与资产阶级A社会地位一致 B经济利益一致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现过许多政治派别,其中代表社会中下层利益,主张实行普选权、建立民主共和国、保障人身和私有财产安全的是A平等派 B独立派 C掘地派 D长老派11.在1774年9月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上,华盛顿的主要贡献是A推动会议作出建立大陆军的决议 B推动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C推动会议作出武装反抗英国的决议 D推动大陆会议宣布美国独立12.土伦战役后,法国国民自卫军长官给政府写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请你们奖励和提升这位年轻人,因为如果不酬谢他,他也会靠自己而出人头地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一)(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

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

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

(9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薛福成(1838~1894),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

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面临着全面的危机,必须“变而后能胜”。

1889年,薛福成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由此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面考察,他说:“西国致治之要,约有五大端:通民气、保民生、牗民衷、养民耻、阜民财……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矣。

”对于西方文明的源流,薛福成提出“西学中源”,无论是器物层面的艺器制造,枪炮舟车,格致诸学,还是制度层面的议会民主,“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他痛心于“中国日失其传”“西学日求其精”,强调对待西学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

——摘编自王冬《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西学观的主要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卷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卷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卷一1.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乃诏丞相状、绾,法气宇那么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转变,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事变以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议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假设将要务分任于人,那么断不可行。

因此不管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请回答:(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依照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分)(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公布了什么经济方法?有何意义?(2分)(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阻碍。

结合所学知识,评判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分)(4)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置政务的一起点。

(2分)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贞观之治”的显著特色确实是“创新”、“和谐”、“有节”。

贞观之治的“创新”特点体此刻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贞观时期进步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也植根于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

——《贞观之治的三大特点》材料二“和谐”是“贞观之治”的理想境遇。

——《贞观之治的三大特点》材料三经历从马背到龙庭的转变,唐太宗开始改变统治策略。

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这确实是很识时务的观点!——《是什么成绩了唐太宗》(1)依照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是指什么。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1.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

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

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

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

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

”——《贞观政要》(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

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

2.(2016·厦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

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

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

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练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练习考点1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

杜甫的作品被后世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圣”典范地位是在宋明时期形成的,当时的文人弘扬杜诗“绪密而思深”的创作特点,褒扬他在困境仍坚守“忠君爱国,感事忧时”的君子之心。

在东亚汉文学区域内,杜诗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各区域成为不同类型的文学典范。

杜诗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较早,但地位大体在13世纪以后才上升。

朝鲜王室着重于其“忠义感慨,忧世愤激”的一面;日本在学者、僧人的宣传下而有了短暂繁荣。

日、朝对杜甫、杜诗的评价,总体是“拾宋人之余唾”。

——摘编自张伯伟《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甫和杜诗在中日朝三国地位变化的异同。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杜甫和杜诗地位形成的原因。

(9分)答案(1)同:地位逐渐上升。

异:在中日由民间推动;在朝由政府主导。

(6分)(2)文学水平较高;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儒学思想;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政府和士大夫的推崇。

(9分)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杜佑(诗人杜牧的祖父),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

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

杜佑虽位及将相,仍常手不释卷,孜孜以读。

杜佑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因此,他专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

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

《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可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通典》中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举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

在一定程度上,杜佑还冲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的桎梏,表现出历史进化的观点。

精选最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

精选最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

【政治】材料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下降。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节目研发者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5年以前。

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俗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

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 该节目吸引亿万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由北京实力电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制作。

2013年,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不重复观众达6.7亿人,全国总决赛平均收视率达2.59%,在当周全国所有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知全国,要求各地认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省级赛事。

2014 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海选规模空前,历时5个月,初赛4700余场,涉及全国34个省市1700个城市30000所学校,海选涉及学生1200万人。

参赛规模、参与范围和影响远超迄今为止任何一档电视节目。

(1)结合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的政府行为。

(3)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

【解析】第一问要注意设问的角度是宏观设问,组织答案时要运用不同的哲学知识进行回答,根据材料可知,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物质决定意识、联系观、发展观、实践观、群众观等。

第二问要求运用政府的知识回答问题,答题时可从政府的职能、性质、原则等方面进行。

第三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举办该活动的意义,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只需答出其中3点即可。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适时推出了听写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

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

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

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

(9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薛福成(1838~1894),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外交家、思想家。

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面临着全面的危机,必须“变而后能胜”。

1889年,薛福成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由此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面考察,他说:“西国致治之要,约有五大端:通民气、保民生、牗民衷、养民耻、阜民财……而世之侈谈西法者,仅曰精制造,利军火,广船械,抑末矣。

”对于西方文明的源流,薛福成提出“西学中源”,无论是器物层面的艺器制造,枪炮舟车,格致诸学,还是制度层面的议会民主,“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他痛心于“中国日失其传”“西学日求其精”,强调对待西学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

——摘编自王冬《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西学观的主要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薛福成的西学观。

(7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君子的推崇。

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莽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
有遭到强烈反对,反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然而,历史并没有机械地重演。

东汉建立以后,王莽作为汉祀中绝的罪魁祸首自然成为东汉朝廷着力批判的对象。

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

于是乎,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在东汉人眼里,他完全成了一位本分忠臣的代表、温柔敦厚的化身。

而这样一个全新的周公形象,也成为东汉政教文化的历史缩影。

——摘编自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备受古君子推崇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8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统观杜亚泉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论战中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的中西文化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西方文明与中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

文明是社会的产物,中西文化的差异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传统;西方文明为动的文明,中国文明为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各有特殊之景趣。

杜亚泉还敏锐地看到当时社会思潮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国在丧失,精神界在破产。

他提出“救济之道,正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其间有错者则修整之。

一方面尽力输入西洋学说,使其融会于吾固有文明之中。

西洋之断片的文明,如满地散钱,以吾固有文明为绳索,一以贯之”。

——摘编自陆卫明、程瑾《论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9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权统治江南五十多年中,基本上是江南的开发时期。

东汉末年,北方遭受战乱破坏,人民大批南逃避乱。

在东南内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居住的越族,山越人口众多,地区广大,不事生产,不服役纳租。

孙权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征讨战争,将降服的山越人中强壮的收编为士兵,羸弱的划归郡县作编户耕田种地,并逐步在征服地区设置郡县。

孙权注意兴修水利和注重屯田,垦辟土地,解决军粮问题;设置专门管理屯田的机构和农官,以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管军屯,以督农校尉、屯田都尉管民屯。

军屯的规模相当大,田地数千顷,有屯田兵数千家,军屯中的佃兵,平时耕田种地,疆场有事则参加战斗,民屯人数也不少,小则数千口,多则数万口,屯田者不服兵役。

屯田军民以其辛勤劳动使江南开发面积逐渐增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权开发江南的历史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权开发江南的历史功绩。

(8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今日户口日增,而各省田土不过如此,不能增益,正宜思所以流通,以养无籍贫民。

……西陲平定,疆宇式廓,辟展、乌鲁木齐等处在(到处)屯田,而客民之力作贸易于彼者,日渐增加。

将来地利愈开,各省之人将不招自集,其于惠养生民甚为有益。


“思新疆底定(平定)以来,缘边一带,如安西、辟展、乌鲁木齐等处,地多膏沃,屯政日丰。

原议招募内地民人前往耕种,既可以实边储,并令腹地无业贫民,得资生养繁息,实为一举两得。

而此等待食之民,向外多移一人,即少耗内地一日之粟,可使盖藏渐裕,化瘠为腴,其裨益更非浅鲜。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注释:清高宗指乾隆帝)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乾隆帝治理新疆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帝的这一举措。

(9分)
参考答案
1.(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伦理道德观遭破坏;颜之推目睹了众多大家族的兴衰;个人对人生、家庭的感悟。

(2)有利于重塑儒家的伦理观;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蓝本;为研究古代家训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2.(1)内容:中国落后于西方,必须学习西方;西学的先进既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制度文教层面;西学源自于中国传统,对待西学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

(2)评价:在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学习西方局限于技术的背景下出现;冲击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一定基础;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西学中源”是对西学的误读,不利于国人深入学习西学的精髓。

3.(1)原因:儒家的推崇;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辅弼幼主,重用贤人,是千古忠臣的楷模。

(2)变化:从摄政当国的风云人物转型为始终克己复礼的本分忠臣。

原因:王莽篡汉冲击了周公形象;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东汉政权对周公形象进行再塑。

4.(1)内容:中西文明有性质差异;中西文明各有特色;提倡中西文明融合;以中国固有文明统整西方文明。

(2)评价:能够理性地看到文化的民族性(或理性看待中西文化);并提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移植、适用及重建问题(或将中西文明融合有利于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观点亦有偏颇之处,认识不到文化的时代性。

5.(1)背景:汉末天下大乱和三国鼎立的局面;北方人口的南迁;民族融合;江南相对安定。

(2)功绩: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推动民族交融;经济格局变动。

6.(1)重要前提:平定新疆。

举措:移民屯垦。

(2)评价:既有利于新疆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又可以缓解内地的人口压力;维护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举措从根本上看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