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_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三、参与人员1. XX小学全体科学教师2. 教研员:李老师3. 邀请的专家:张教授四、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五、活动内容(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我校科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专家讲座由张教授为全体科学教师做专题讲座,主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张教授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科学课堂教学。
2. 课例展示由我校两位科学教师分别展示两节科学课,分别是“植物的叶”和“磁铁的性质”。
两位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3. 分组讨论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针对展示的课例和专家的讲座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等。
4. 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和收获。
其他教师也针对分享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总结提升教研员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六、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们掌握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
3. 通过课例展示和分组讨论,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科学教学水平。
七、活动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
2. 专家的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 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交流 与反馈、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对 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
改进实验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与责任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VS
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应用
实施
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计划、实施评价活动、反馈评 价结果
应用
改进教学策略、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 生发展
06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计案 例分析
案例一
1. 通过单元整体进阶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变化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质变化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方法
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 法,包括观察、实验、推 理和验证等。
科学态度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追求真理和客观性,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的精神。
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非仅关注学术性能力的提升。
通过进阶教学设计,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 会发展和实现个体终身发展。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 计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 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计,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综合能力。
研究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作为基础学科的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教学核心素养是21世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了文化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沟通素养、合作素养等。
小学科学教学应当紧密贴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小学科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
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让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应当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形成科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科学思维与合作能力四、总结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应当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以及培养科学思维与合作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实践,小学科学教学将会获得长足的进步,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门对各学校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做出了迎合时代的调整和改革。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于人才建设的需求,学校应当把教学的重点,转向侧重于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力求能够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科学是小学当中既基础又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能够熟知身边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以培养核心素养做为起点,完成对小学生的科学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探究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各项品质的黄金时期。
在小学各科目的学习过程中,科学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科学是一门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泛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学科,处在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时机。
小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内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对小学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完成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做出分析。
一、尊重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内动力对于科学教育来说,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强、不怕困难的精神。
还应该在培养学生在面对科学现象时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思维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具体到小学科学当中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都有充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正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原动力。
此时,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好奇心加以重视,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趣味的科学课堂。
教学案例一:教师在上小学科学课程《数星星》时,按照进程,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一个活动是对星空图进行观察,在教学任务当中,教师要安排学生对夜晚天空的星星进行观察,并发现星星具有大小不一、明暗不同的特点[1]。
而现实是,在当下的城市生活当中,已经很难在夜晚看见天空中的星星了。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
国家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设,是接下来课程改革深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改革基础教育的指导,地位极其重要。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中,综合探究存在于每个单元,为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知识延伸拓展的平台,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积极引导。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我们要重新解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核心素养概述20世纪70年代,“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的理念”,由罗马俱乐部提出。
以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被提倡。
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素质教育开始进行改革实践。
这些改革的思想和方式都以培养人才为目标。
21世纪以后,人们才更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特级教师傅禄建老师的理解是:奠定良好公民和终身健康的基础,是学生素养的培养目标。
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和阅读素养都需要提高。
这样他们才能会劳动、会表达、会沟通、学会应对危机。
教学的.使命和目标就是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我们要教给学生可以受益终生的智慧、方法和能力。
窦桂梅老师指出,课程改革的进行要采用整合的方式,因为学生的素养受课程质量的影响。
学生的素养结构受课程的结构影响,但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是那么乐观。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因为对学习感兴趣而去学习的孩子只有百分之十,喜欢和自己的朋友或同学讨论学习内容。
喜欢和老师一起上课的人数还不足百分之十。
通过现实的经验可知,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动机不加以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不进行更新,那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将会难上加难。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1.学习方式体验在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非常有限。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与案例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与案例分析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作为科学讲师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怎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值得深思。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核心素养,策略研究,案例分析一、绪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已小学科学课堂为基础的探究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断在学习中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的不断渗透,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科学核心素养及其内涵科学课程致力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基本的探究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利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生物、航空、地理等多方面渗透,不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学科学学生科学思维及其内涵(一)科学思维总目标掌握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包括: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模型建构包括:能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包括:能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创新思维包括:能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科学思维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特有的科学思维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把课堂还原给学生并进行大胆的思维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必然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
下文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可达的核心素养层次,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主要介绍三种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策略。
(一)废物利用、自制教具,培养健康生活与实践创新之核心素养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非富多彩的教具,然而学校教具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教具的损耗速度以及不同教师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其实,小学生科学课堂上对教具的需求并没有如成人想象般精细、高端,高昂价格的成品有时候并不如材料粗糙的自制品来得有吸引力。
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的废弃物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课堂。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的科学老师的引导。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能够极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给予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广阔的发挥空间,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二)科普影视、实地参观,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与学会学习之核心素养科普影视这种看似常规性的资源,其中综合了科学、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渗透的人文情怀是很多常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丰富的影像声效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网络和交通都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
无论是影视资源还是博物馆资源,都是学生在课外可以直接获得的,鼓励学生经常通过这些手段补充课堂知识的局限性,也是锻炼其自主学习的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内化吸收、伴随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勇于探索、思维训练,提升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之核心素养现阶段我国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从小在探索和思维能力上的训练是有所欠缺的。
科学的课堂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的优势,科学教师应竭尽所能让学生在自然、科学、海洋、宇宙的世界中尽情遨游,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展开分析,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素养培养策略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本文也深入探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在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科学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实践案例、素养培养、教学效果评估、实践困难、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分析"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小学是学生教育生涯中的重要阶段,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实践分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与分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普及,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的效果,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探讨素养培养策略和应对实践困难的对策,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研究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章分为、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实践案例和结论五个部分,客观完整地介绍了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篇1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而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思维是一种严谨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四年级科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培育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基础1. 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理论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一种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中,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能力。
2. 科学思维理论科学思维是指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运用的一种严谨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教育实验法,以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有效的培育策略,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四年级科学生思维培育策略的有效性。
四、实践案例1. 观察能力培养在科学教学中,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授植物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 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假设,获取科学知识。
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教学设计
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教学设计引言科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一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植物的生长与环境"。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
2. 激发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的外貌和生长状态会有所不同呢?",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提问。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带领他们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4. 分析总结: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所得,总结出植物生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5.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探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例如不同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对比。
6.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7.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8. 结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并进行课堂总结。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激发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 实践探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发现科学规律。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展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评价,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实施方法、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总结、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并发展。
在小学阶段,科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以及探讨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科学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它不仅包括了知识和技能,更强调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品质塑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202教育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有效实施,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新的指示和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课程整合策略实践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小学课程整合资源开发与利用经验,教师的认识不足,出现教材地位被弱化的情况;为情境而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变成装饰;收集和处理信息流于形式等。
因此,针对小学课程整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抓住小学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关键点,以学生为本,应对小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开发,深度挖掘教材,把握开发利用小学课程资源整合的基本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所以,我们课题组教师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希望对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改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小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纵观我们新时代小学教育教学,我们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还是不够充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
小学课堂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认知和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所以这样的教学已不适合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而小学课程整合教学侧重了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等特点,学生也易于接受。
由于小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感到小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也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课程整合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课题组教师确定了本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统整、开发、重组、优化、融合等整合形式实现小学课程整合策略,以达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之目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时代需求的不断扩大,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设计和应用符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小学科学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交流与应用能力等。
因此,在设计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应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科学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教学内容。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提出、实验探究、项目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科学探究,锻炼其科学思维。
4. 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研究,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像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科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主动学习。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课堂上在讲授新知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与观念、思维与创新、探究与交流、态度与责任,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小学科学教学经验,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改实施与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还在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提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新时代优秀的接班人,为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融入情境中掌握基础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学科前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关于科学的实验,懂得了一些道理,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他们的基础知识储备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使其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提高思维积极性,形成科学思维,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授“面包发霉了”一节时可以采用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
一上课,教师问道:“同学们早上起床一般都吃什么啊?”有人说:“面包和鸡蛋。
”有人说:“馒头、鸡蛋和牛奶。
”教师继续问道:“那大家有没有见到过坏了的面包或者馒头啊?”有的学生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教师问道:“如果面包和馒头坏了后还能继续食用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道:“不能!因为吃了坏了的食物会拉肚子。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张图片,说道:“非常正确!老师家里昨天发现了一片坏掉了面包,我用相机把它拍下来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和你们见过的情况是不是一样。
”学生立即展开仔细观察,有人说:“对,这个面包一看就是发霉了!”教师道:“为什么面包会发霉呢?这种霉是什么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学生立即展开思考,教师随之引导他们了解了什么是霉菌和什么环境下霉菌会大量繁殖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其思维积极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教学与研究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话题,而小学科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其根本性的宗旨和主张是教育应承担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培育工作,培养未来在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方面拥有较好表现的人才。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旨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树立崇尚科学、探索求真的社会责任感。
当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是我们需要研讨的方向。
经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几个较为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沉迷于信息工具交互式的信息软件、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学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新伙伴是抱有新奇心态的,与此同时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好奇心也容易被新式的教学信息工具所替代,科学课堂提倡探究式学习,当学生的探究对象从科学问题本身转移到信息化辅助工具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证,是教师们需要着力思考的。
(二)教师教学设计重心向信息技术偏移课堂中为了体现信息化带来的科技感、先进感。
教师在设计时过多的加入信息元素,易将教学问题复杂化,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重点转移化。
在注重信息技术展现的同时忽略了学科本位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前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技术上,削弱了科学学科本身独有的特性。
(三)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减少,“教”与“学”独立存在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中能获得各种不同的信息,探讨中会碰撞出很多知识的火花。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背景介绍一方面可以从教育现状出发,介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生对科学知识的passively 接受,缺乏自主思考和问题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强调科学问题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有助于引导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理念和问题意识展开讨论,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科学教育往往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乐趣。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现代科学教育的要求。
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2. 正文2.1 核心素养理念概述核心素养理念是指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包括思维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摘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独特魅力,基于小学学科学这门学科学习到具体学科内容的专业素养,能够有效提高起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同时,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从精确的目标定位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对于小学科学老师来说是一个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具体实践。
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策略展开浅析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含教,学,评三个重要方面。
“教”是指小学科学老师需要把握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涵,同时从正确的培养方向入手,实施课内外的教学活动。
“学”是指学生在小学科学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将知识技能转变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实践。
“评”则是小学科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具体的评价,组织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精准目标定位,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同时也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评价依据。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则需要小学科学老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学习到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到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科学老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自身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提升起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定的适用性。
因此,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目标定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有效的课前备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我们关心天气”这门课时,小学科学老师在进行课前备案教学,定位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到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开开展这堂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现在“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中也不例外,而小学科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又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现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拿着科学书费力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看似好像听得很认真,但遇到需要他们解决科学问题的时候那些知识却都不会用,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教师教得不够认真吗?还是学生学得不够努力呢?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学生不愿意学。
学生没有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只是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目前必须完成的任务。
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也要承担一些责任。
可是当教师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打造一个全新的科学课堂的时候,如果学生还是抱着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在学习,效果仍旧不会好。
科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需要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仅仅靠死记硬背那些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好的,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知识,其实小学生对科学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将原本陌生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挂钩,那么他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问题也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原来科学和自己的生活关系那么密切啊。
所以,教师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配合教师,师生合作,共同学习、进步。
二、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提到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对学生进行选拔。
我们现在的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出考试成绩最高的那个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希望的是让评价起到一种激励作用。
所以,作为科学老师,不能再以试卷上的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科学技能、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思维的发展。
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贯彻,小学教师已逐步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科学课堂不仅可以利用有趣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在重视科学知识建构的同时,学会学习,发展科学精神,发挥实际创造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来进行科学教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而小学科学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科学教育,并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与《课标》要求相适应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对其开展相应的教学,既符合《课标》的教育要求,又贴合时代所需。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不只是内容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的改革。
从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探索新型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达成《课标》中所要求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和科学态度,通过科学学习发展学生的人格,激发其创造潜能。
而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为前提,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思维积极探究问题,不断提高动手能力,通过经历一次次科学实验的失败与成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刘建欣(赵县沙河店镇中心小学,河北石家庄051530)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要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
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章欢欢
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章欢欢发布时间:2021-06-10T15:36:29.720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章欢欢[导读] 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小学科学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六小学章欢欢【摘要】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小学科学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是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门向学生展示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的学科,具有综合性。
核心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关注、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逐渐养成社会责任感,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小学生。
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结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现存的问题(一)重知识,轻素养科学教育不等于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就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老师机械地传授,学生被动地听讲,课后机械地记公式,背定理,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被认为是学好了科学。
但科学是一门探索的学问,它需要发现的眼睛和创新的思维。
科学的世界是有趣的,小学科学教育在孩子们初步接触科学世界之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加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一味地灌输科学知识而不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是难以培养起学生的科学思维的。
(二)重应试,轻建设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是应试化的,小学的教育通常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为主,像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这类素质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学校每周只安排极少的课程,孩子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了考试核心课程上,周末的时间也大都用来补习。
这种教育习惯下的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也是严重被弱化,学生的动手探索能力也很少训练。
除此之外,目前许多小学科学教学设备不足,像显微镜、酒精灯等生物、化学仪器已经老旧,没有及时更新,就科学课而言,仅靠书本知识的教学是达不到科学教育所预期效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作为一个统帅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必然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
下文基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可达的核心素养层次,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主要介绍三种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策略。
(一)废物利用、自制教具,培养健康生活与实践创新之核心素养
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非富多彩的教具,然而学校教具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教具的损耗速度以及不同教师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其实,小学生科学课堂上对教具的需求并没有如成人想象般精细、高端,高昂价格的成品有时候并不如材料粗糙的自制品来得有吸引力。
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的废弃物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课堂。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的科学老师的引导。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能够极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给予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广阔的发挥空间,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二)科普影视、实地参观,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与学会学习之核心素养
科普影视这种看似常规性的资源,其中综合了科学、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渗透的人文情怀是很多常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丰富的影像声效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网络和交通都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
无论是影视资源还是博物馆资源,都是学生在课外可以直接获得的,鼓励学生经常通过这些手段补充课堂知识的局限性,也是锻炼其自主学习的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内化吸收、伴随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勇于探索、思维训练,提升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之核心素养
现阶段我国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从小在探索和思维能力上的训练是有所欠缺的。
科学的课堂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先天的优势,科学教师应竭尽所能让学生在自然、科学、海洋、宇宙的世界中尽情遨游,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无论是探索的过程还是结果都不要被局限在一个答案中,应尽可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确保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学生能熟悉,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
思维方式。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完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日的学生都是他日民族复兴之时所需要的人才,鼓励学生探究、训练学生思维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将来面对未知、复杂的社会和国际环境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分析、寻找合理对策,较好承担起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
四、小结
科学学科本身就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它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体验,能让学生亲身体会自然的奥秘、科技的力量,有助于学生走向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所以科学的课堂应立足课内、丰富课外,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自然融入课堂,在自然而一体的环境中逐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
虽然上述教学策略分别对应有主要着眼培养的核心素养,但这六大素养并非独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
每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其实都可以完整体现出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只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怀有一颗爱生之心、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那每一种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收益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