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公开课教学文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铃兰花》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散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小山村里与铃兰花相遇的故事,展现了铃兰花的美丽、坚韧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文章以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铃兰花的美好品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
(2)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展示铃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铃兰花的了解和印象。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铃兰花具有哪些美好品质?(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
3.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描述自己喜爱的大自然景物。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爱他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
4.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3 情感态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如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等。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铃兰花(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铃兰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选修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铃兰花的美丽、纯洁和坚强。
通过分析铃兰花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铃兰花的形象特点,领会作者对铃兰花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铃兰花的美丽和坚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铃兰花的形象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 体会作者对铃兰花的赞美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铃兰花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铃兰花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对铃兰花的赞美之情。
4. 课堂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点评,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铃兰花的感悟。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铃兰花的美丽和坚强。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铃兰花的作文,表达对铃兰花的喜爱和赞美。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课例,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铃兰花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铃兰花》的诗句;能够分析并欣赏铃兰花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能够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铃兰花》的内容和主题;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铃兰花》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铃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铃兰花的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诗歌的韵律优美,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
2.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能够背诵诗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引起对铃兰花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出诗歌的主题。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美的特点。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观察与描绘:学生观察铃兰花的图片或实物,用语言描绘其特点;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4.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一种花,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这种花的热爱和赞美;每组呈现一首自创的诗歌,分享给全班同学。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这种花的热爱和赞美;完成一篇关于《铃兰花》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铃兰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能够分析和欣赏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生价值的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铃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心情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种下了一株铃兰花,并与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通过女孩与铃兰花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生命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自然美和人生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分组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修辞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效果。
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使用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3.3 写作和口语表达: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封信给铃兰花等。
组织口语表达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本章节的教学安排为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4.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阅读课文《铃兰花》,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第三课时: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能够理解诗歌《铃兰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歌中铃兰花的美丽和坚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铃兰花》是一首描绘铃兰花的诗歌,通过描绘铃兰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能够理解诗歌《铃兰花》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铃兰花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结构,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出课题《铃兰花》。
2. 提问学生对铃兰花的了解和印象。
3.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铃兰花》。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铃兰花》。
3.3 分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铃兰花的象征意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技巧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2. 让学生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进行短文创作。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铃兰花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2 评价1.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短文作业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5.2 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铃兰花》。
2. 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铃兰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铃兰花》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诗歌《铃兰花》的文本。
2. 与铃兰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2 教学设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课件或教案。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与铃兰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铃兰花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铃兰花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铃兰花》,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分组或个人进行背诵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3 文本分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铃兰花的形象、花香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诗歌《铃兰花》,并背诵给家人听。
5.2 评价1. 课堂上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
2. 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努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1. 向学生推荐其他描写花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如《春晓》、《咏梅》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现代散文选读之《铃兰花》教案(合集五篇)
现代散文选读之《铃兰花》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现代散文选读之《铃兰花》教案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 1 1 铃兰花1、诵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
2、通过把握课文主旨,体会课文情感新授课诵读文本,理解课文主旨。
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投影、电脑教学过程:一、导入玫瑰象征纯洁的爱,美丽的爱情;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事业顺利;康乃馨象征真情和纯洁。
那么铃兰花,象征什么呢?读了本文,你也许就会有答案了。
二、作者介绍:应该简洁一点,不宜繁,下面仅供参考。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
原名洛弗罗〃库哈尔,生于科鲁什卡。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
后秘密回国。
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他在农村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小说《纵火者》(1939)描写科鲁什卡人民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的斗争。
小说《妙龄》(1940)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一支斯洛文尼亚军队起义的过程。
小说《小坑》(1941)写南斯拉夫统一之后斯洛文尼亚的生活。
他的作品还有《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1945)、《在国外土地上的战斗》(1946)、《我们的界石》(1946)等。
三、解题并分段以‚铃兰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它与中心事件——采铃兰花有关,同时象征对母亲深深的爱。
全文可分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4节),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
第二部分(5-22节),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
第三部分(23-36),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比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同样是去地狱,但‚放牧‛是被动的,‚采花‛是主动的;在放牧时万分恐惧,在采花时虽然恐惧但不断战胜、终于战胜了。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铃兰花》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1.1.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1.2.2 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1.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铃兰花的美好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人生,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3.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品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铃兰花》的基本内容2.1.1 介绍铃兰花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花语。
2.1.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铃兰花的情感表达。
2.1.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2.2 课文相关背景知识2.2.1 了解铃兰花的起源、传播和在我国的种植情况。
2.2.2 探究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绘画等。
2.2.3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3.1.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1.2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1.3 准备课堂讨论和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
3.2 课堂导入3.2.1 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激发学生对铃兰花的兴趣。
3.2.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好事物,引发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3.3 课堂讲解与讨论3.3.1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
3.3.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分析文本所体现的价值观。
《铃兰花》教学案
《铃兰花》教学案
《铃兰花》教学案
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刘凤宝
教学目标:
1、掌握客观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烘托的作用。
2、了解散文中“藏”“露”的运用。
3、感悟爱与责任的力量。
教学难点:了解散文中“藏”“露”的运用。
教学方法:探讨
课时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有人语,花有花语
二、文本研读
1、课前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现在能不能用很简洁得语言告诉老师本文通过铃兰花讲了什么故事?。
2、这位同学刚才提到了一个地方--地狱,“我”为什么对这个“地狱”如此恐惧?文章的第一段对“地狱”作了详细的描写,快速小声阅读,找出描写地狱特点的词语。
那,在此对“地狱”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3、既然“地狱”如此恐怖,对我肯定是“可怕的考验”,那我为什么要去呢?
4、我既然对“地狱”充满了恐惧,为何又会突然勇敢起来,独自一人去“地狱”采摘铃兰?或者换句话说,究竟是什么促使“我”鼓起勇气径直向“地狱”走去的?
5、古人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我又一次来到了“地狱”,看到了清晨洼地什么样的风光呢?又著上了的什么感情色彩?
6、我主动去“地狱”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必然,父母有意识的安排。
为什么?
7、那作者有没有完成考验呢?
三、思维拓展
以前在选编这篇文章的时候,舍去了33-36小节,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结尾方式哪个更好?不要拘泥于文章。
四、激情诱发
我们的生活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因爱而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故事,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你成长里的这些脚印呢?
五、作业
1、概括你学完这篇文章的心灵感悟,至少两则。
2、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展示,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铃兰花》讲述了一个关于铃兰花的故事,通过描述主人公种植铃兰花的过程,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家庭的温暖。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铃兰、种植、花朵、绽放、美丽、家庭、温暖短语:种植铃兰、花朵绽放、保护环境、家人关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保护环境”和“家人关爱”。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展示,表达自己对家庭和自然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4.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3 写作和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学生通过展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感受。
5.2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4 写作和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扩展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铃兰花的美丽和芬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悟课文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铃兰花的美丽和芬芳。
(2)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配套练习册。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铃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铃兰花的了解。
(3)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铃兰花的生长习性、花语等。
3. 合作探讨: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传达的美好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美好情感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开展“美好情感”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铃兰花》公开课
• 品读文本 ,交流你欣赏的语段 或句子。
铃兰花的传说:
铃兰花: 幸福
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 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 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圣雷欧纳 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 毒蛇同归于尽。在他死后的土地上, 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 香味的铃兰。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 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 血液和精魂。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 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的身上。
让我们拥怀一颗爱的心灵, 战胜脆弱,拥有坚强!
铃兰花
普·沃兰茨
• 学习目标 • 1、熟读课文,理解铃兰花的寓意,把握文
章的主题。
• 2、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触动心灵之弦,激发 爱的情感。
• 3、品读鉴赏本文写作手法之妙
普·沃兰茨
(1893~1950)斯洛文尼亚社会现实主义作 家,代表作品:《与水搏斗》《纵火者》 《妙龄》《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 的界石》,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 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南斯拉夫现代文 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是什么力量是我战胜了恐惧?在文 中找出依据。
3 、找出文本中两处具有特征的景物描 写,分析其作用。
• 本文写作手法归纳小结 情节构思的安排之妙 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之妙 情感表达藏露有致之妙 语言质朴,情感真实动人之妙
• 做人的收获 • 作文的收获
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 使人变得勇敢、顽强。
一、初读感知
本文通过铃序, 本文可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 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 第二部分(5-21段): 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 第三部分(22-36段): 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 兰花。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铃兰花》。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母爱的伟大。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母爱的伟大,要学会回报母亲的爱。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1.3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2.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2 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朗读录音。
4.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铃兰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铃兰花的特点。
(3)简介铃兰花的象征意义。
(4)板书课题:铃兰花。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字典理解其含义。
(3)让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母爱的事情?5.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比喻和象征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
5.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感受课文中的场景。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回报母爱的。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回报母爱。
5.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回报母爱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自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母爱的伟大?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6.2 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发言、课堂表现等方面,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语文苏版现代散文选读铃兰花教案
语文苏版现代散文选读《铃兰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铃兰花》,让学生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2. 培养学生对散文文学特色的鉴赏能力,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珍惜自然资源。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铃兰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散文中的文学特色,如形象描写、情感表达、意境创设等。
3. 探讨散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散文《铃兰花》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2. 分析散文中的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散文中汲取人生智慧,关注自然与生命。
四、教学难点1. 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2. 散文文学特色的把握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散文的文学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散文中的美和哲理。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散文《铃兰花》的文本材料。
2. 准备与散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 搜集关于散文作者的背景资料和散文创作的背景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散文作者和散文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主题。
2. 学生自读散文《铃兰花》,理解散文的基本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4.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散文的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分析散文的特点。
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文学特色。
八、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介绍作品的特点和感悟。
2. 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散文《铃兰花》的读后感。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铃兰花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文章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课文的理解与朗读,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结合课文,教授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和运用。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铃兰花的喜爱,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的小作文。
3. 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家人分享。
4. 思考课文中表达的情感,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铃兰花》课堂实录(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铃兰花》课堂实录(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铃兰花》课堂实录(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铃兰花》课堂实录(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张爱玲的代表作《铃兰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掌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理解小说中描绘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把握文本细节,重点透析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能力。
(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并珍惜生命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有责任心的态度。
(3)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
二、教学重点1. 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形象描写。
2. 小说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阐释。
三、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对主题思想的深入反映。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合作探究法3.讨论法4.多媒体教学法五、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环节1. 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小组讨论自己读过的小说,从描写文化背景、叙述方式、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来分析小说,并思考这些因素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有何影响。
2.多媒体展示向学生播放一些张爱玲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张爱玲的生平和家庭背景,并与学生一同回顾一下自己的生命历程,在生命历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及其价值。
第二学时:讲解环节1. 张爱玲与《铃兰花》通过讲述张爱玲的背景资料、文学风格、艺术成就等方面为学生铺设阅读《铃兰花》的背景。
2. 《铃兰花》情节介绍讲述小说的基本情节并注重情节的压抑和人物的个性,在情节介绍中要着力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来分析情节,学生应该是分析得当,透析出主题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准确地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第三学时:合作探究1. 学生自主读书时间学生可以阅读本书的部分,并选择自认为最能代表小说的语句或段落进行分享,并自我评价一下自己的写作技巧。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铃兰花》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课文:《铃兰花》相关背景资料:诗人简介、时代背景等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领悟诗文主旨,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铃兰花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简介诗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学习诗歌语言。
3.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4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模仿创作,尝试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增进家庭文化氛围。
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与分析,准备课堂分享。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朗读、模仿创作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家长的反馈。
5.2 终结性评价单元测试:对课文内容、意象分析、修辞手法的掌握。
个人创作:对古诗的欣赏分析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思辨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6.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铃兰花的图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创设相关情境,如朗读比赛、诗歌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正式教材:《铃兰花》及相关背景资料。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铃兰花》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铃兰花》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感知,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铃兰花》的阅读与理解学生通过自读、互读和讲解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疑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3 词语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应用。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或练习,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课文文本提供《铃兰花》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教学PPT或黑板教师可以使用PPT或黑板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讲解。
5.3 学习辅导材料提供相关的学习辅导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2 情境教学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课堂实践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7.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1-4段): 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 第二部分(5-21段): 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 第三部分(22-36段): 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 兰花。
• 品读文本 ,交流你欣赏的语段 或句子。
铃兰花的传说:
铃兰花: 幸福
传说亚当和夏娃听信了大毒蛇的 谎言,偷食了禁果,森林守护神圣雷 欧纳德发誓要杀死大毒蛇。圣雷欧纳 德与大毒蛇搏斗,最后精疲力竭与大 毒蛇同归于尽。在他死后的土地上, 长出了开白色小花状似小铃铛的具有 香味的铃兰。冰冷土地上长出的铃兰 就是圣雷欧纳德的化身,凝聚了他的 血液和精魂。把铃兰花赠给亲朋好友, 幸福之神就会降临到收花人的身上。
返回
概括本文主旨:
通过讲述我克服恐惧心理主动独自去 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的故事,表达作者 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我 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许多考验, 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完 成人生的飞跃。
• 写作手法借鉴
小组讨论交流本文写作手法之妙
• 品读探讨
1、本文以铃兰花为题,仅仅安排第三 部分,故事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前两个部分 ~1950)斯洛文尼亚社会现实主义作 家,代表作品:《与水搏斗》《纵火者》 《妙龄》《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我们 的界石》,在乡务农多年,二次世界大战 中长期被囚于集中营。在南斯拉夫现代文 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初读感知
本文通过铃兰花讲述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
按照时间和事件发展的顺序, 本文可分成哪几个部分?
2、 是什么力量是我战胜了恐惧?在文 中找出依据。
3 、找出文本中两处具有特征的景物描 写,分析其作用。
• 本文写作手法归纳小结 情节构思的安排之妙 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之妙 情感表达藏露有致之妙 语言质朴,情感真实动人之妙
• 做人的收获 • 作文的收获
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 使人变得勇敢、顽强。
让我们拥怀一颗爱的心灵, 战胜脆弱,拥有坚强!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