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大师作品鉴赏

合集下载

人文摄影作品分析

人文摄影作品分析

人文摄影作品分析人文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镜头将人类生活的点滴呈现给观者,展现出人类情感、文化以及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一些代表性的人文摄影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其视觉语言、主题和观念。

一、《工人之手》《工人之手》是美国摄影师埃德华·布尔沙特的经典作品之一。

照片中,一双粗糙的工人之手靠在工具上,线条粗犷,皱纹深刻。

这张照片以纯黑白的色彩呈现,突出了手指的质感和力量感。

这幅作品通过突出手的特写和黑白的对比,传达了工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辛勤劳动所产生的价值。

照片中的线条和皱纹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劳动所带来的变化。

观者通过这幅作品可以感受到工人阶级的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

二、《背井离乡》《背井离乡》是中国摄影师杨崇江的作品。

照片中,一位老人拖着一个旧行李箱,背对着观者,身穿旧旗袍,沧桑的面容透露出无尽的辛酸和忍耐。

这幅作品通过老人的形象和背景细节,呈现了中国农村老龄化和城乡差距的社会问题。

旧旗袍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落,而拖着行李箱的老人则象征着农民工的流动和牺牲。

通过这张照片,观者被引导去思考社会转型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三、《冰雪奇缘》《冰雪奇缘》是挪威摄影师和背包旅行者玛丽安娜·诺德森的系列作品之一。

摄影师利用寒冷环境下的自然景观和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

这些作品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神秘力量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照片中的冰雪和模特的形象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场景,唤起观者对自然界中既美丽又脆弱的一面的关注。

四、《抗议者的力量》《抗议者的力量》是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的作品。

照片中,大批游行示威的人们挤满了街道,高举着标语牌,表达他们对社会不公和不满意见。

这张作品以其强烈的力量和真实性给予了观者很大的冲击。

照片中参与抗议的人们展示了他们的团结和勇气,同时也呼唤社会的变革和公平。

通过这张作品,摄影师传递了正义和社会改变的重要信息。

结论:人文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内容表达,尤其是通过捕捉人类情感、文化和社会问题,让观者深入思考和感受。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ppt课件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ppt课件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中国摄影大师——陈复礼摄影作品赏析
摄影大师作赏析
这幅作品是两底合成放大的, 大海和渔船是一底,天空的白云又是 一底。由于海景的天空是浅色,可以 比较容易利用分底放大的方法,将两 者合而为一。放大时,先放小舟与海 面,用遮挡法减去天空部分的曝光, 之后放大白云时,再将海面的曝光减 去。
该作品还采用黄金分割法把主 体置于视觉中心突出主体。
《搏斗》 陈复礼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这幅作品主体突出,构图新颖,用光 也很讲究。一条独自流浪街头的黑狗,在 竖画面的右上方,衬以晨光映照的高白色 调背景,主体十分突出。
占画面三分之二的空旷路面前景,地 皮剥落,露出一条条石块,更显得道路崎 岖和艰难。画面以竖幅剪裁,前深后淡, 使整个画面有无穷的深度感。远处的人物 及海边船桅显得浅淡,不但加强了雾的气 氛,而且也加强了远近对比。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流浪者》 陈复礼
谢谢大家的聆听!
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袁毅平经典作品东方红赏析(附图)

袁毅平经典作品东方红赏析(附图)

《东方红》赏析袁毅平先生《东方红》您见过这样一幅摄影作品吗? 一个红彤彤的太阳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东方冉冉升起, 这是何等的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啊!重读袁毅平先生《东方红》创作于 1961 年《东方红》1962 年、1989 年获全国奖的这幅象征中华民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意境摄影作品,仍然使自己心灵感受着震撼。

《东方红》是一幅主题鲜明、完美的技术技巧、引起人们心灵共鸣的摄影作品。

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新中国的象征,袁毅平先生拍摄的《东方红》,画面上彩霞艳丽,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作品让人们联想起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个光辉的日子,似乎听到了那天在天安门上响起的“东方红”的雄壮乐曲,也似乎听到了毛主席在这座新生的古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宏亮声音。

一轮红日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东方冉冉升起这样一幅壮丽的画面。

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画面构图合理,色彩冲击力极强,表现出社会主义祖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的意境。

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和中华民族,长期经历磨难,今天终于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打烂了一个贫穷落后和黑暗的旧世界,正在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一个文明强盛的新世界;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显示着它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作者用用征和比喻的手法才能胜任。

这样可以状眼前之景物,表丰富、深远之意境,从而使作品含蓄蕴藉,以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和联想,领悟画面以外更多更深的东西。

在色调的处理上,作者借助于瑰丽的漫天红霞霞来烘托,渲染东方红这个意境。

东方彩霞云集,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东方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好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东方红》很贴切地以象征手法,自然地反映了新中国解放的社会主题,是对蒸蒸日上的新中国的热情讴歌。

从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这张照片在构图上处理上,让天空占了五分之四的面积,而天安门几乎就是剪影效果,从而更衬托出那东方的宽广与之“东方红”磅礴气势!作者有意识让雄伟壮丽的天安门融在彩霞的背景中,这样突出视觉效应,且让彩霞铺满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画面,留下让人产生想象的广阔空间,不仅手法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东方红》既寓祖国繁荣昌盛之意,又蕴人民祝福之情……构思中设定天安门与彩霞各自所占画面的空间比列,突出远近明暗的对比效果与视觉效应,增强艺术渲染力和感染力,烘托主题,展示年轻共和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神韵。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中国优秀摄影家作品欣赏

1973年应邀参加美国旧金山市义卖 救灾影展,旧金山市长赠予荣誉之钥。 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首届颁赠世界 十大特艺专家荣衔,被列为第三位,赠 “集锦派专家” 当年美国的尼亚波利斯
美术馆为纪念他七十年来摄影艺术活动, 特邀请他举行个人艺术影展一个月。
1981年法国国家图书馆邀请他展出 五十幅作品,他应邀去法国参加开幕式, 并作集锦文苑,法国各大报都登了影展 盛况,又在第二十届国际影展上获文化 奖状。
陈复礼摄影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
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 法独树一帜。先后获200多个国际摄影沙龙 金奖、银奖和铜奖。代表作有《坚毅》、 《流浪者》、《搏斗》、《矣乃一声山水 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 《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 品集》和《中国风景》。1959年开始在香 港、越南、泰国、印度及中国各地,举办 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82年春在美 国波士顿举行个人作品展览,观众为之倾 倒,展期一再延长,竟达14周之久。
报》画报上发表,这是他第一幅公开发 表的作品。
当时上海各报刊还不重视新闻照片,
偶而刊用的多为宝记、汇山、心心等照 相馆技师所拍.他在工作 之余,也时为 《申报》拍些新闻照片。1920年拍摄的 《苏州园林》、 《乡村落日》参加了英 人DENT主持的上海摄影会在上海亚洲文 会举办的影展.翌年,被虹口俭德储蓄 会摄影部聘为摄影指导.后黄伯惠接办 《时报他被聘为该报第一任摄影记者。 他又邀好友蔡仁抱业余合作,先后到杭 州采访远东运动会、西湖博览会和全国 运动会。
朗静山的父亲,郎锦堂是清朝驻淮
阳府武官,喜爱戏曲、绘画和摄影.在
家庭的影响下,朗静山自幼对绘画和摄 影具有浓厚的兴趣.1904年在上海南洋 中学预科读书时,曾经常随美术老师李 靖兰学习摄影和暗房制作技术.1910年 到上海《申报》馆业务部任职.他所拍

著名摄影大师及作品欣赏 ppt课件

著名摄影大师及作品欣赏 ppt课件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 间”——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 那——的美学理论,对摄影家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摄影家 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就不 致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有助于 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长期 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 名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 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 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 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 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 难。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 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 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 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实际上他 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布勒松 摄于北京,1958年 1958年,布列松曾再次来华摄影采访。在一个科 技展览会里,一群观众,好奇而又精神专注地观看着
电视图象,布列松不动声色地拍下了当时的真情实景。 照片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前一幅的愁苦面容截然不 同,
有鲜明的反差。他说:“我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别 人看了我的作品而感到真实。”
杜瓦诺热爱巴黎,热爱生活在他周 围的平民百姓,是一个平民摄影家。 他喜欢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们在一起 泡酒店,喝咖啡,谈天。人们不但 不怕杜瓦诺身边的相机,甚至还心 甘情愿地充当他某些镜头中的模特。 杜瓦诺说:"我喜欢平平常常的老 百姓,尽管他们身上可能会有这样 那样的毛病,但我并不在乎。我们 会在一起谈得融洽,挺热乎,亲如 一爱"。在跟这些平民百姓来往和 接触中,杜瓦诺挖掘出一幅又一幅 精彩的杰作。
1927《壳》
1929年,韦斯顿来 到了加利福尼亚西海岸 的洛沃斯岬。在这个远 离尘嚣的地方,他发现 在大自然无比丰富奇妙 的现实中,有他拍不尽 的题材。
为了充分凝住事物的 质感,追求阳清晰、最 细腻的影纹效果,他采 用最小的光圈“F64”, 并与亚当斯等组成了 "F64"小组,倡导通过 集中精神观察事物的表 面质感与形态来触及生 命的核心。

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纪实摄影是一种记录真实生活的摄影艺术,它通过镜头记录下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变迁、自然的美丽等等,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世界。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

第一组作品是来自摄影师李晓东的《绿色的生命》。

这组作品记录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村民们在田野里劳作、在河边洗衣、在山间放牛,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照片中的绿色植被和蓝色天空,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第二组作品是来自摄影师刘建华的《城市的孤独》。

这组作品记录了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孤独和压力。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个人在地铁里低头玩手机、一个人在街头独自走过……这些照片让人感受到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孤独和无助,也让人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真正符合人类的需要。

第三组作品是来自摄影师王晓东的《黄土高原上的生命》。

这组作品记录了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土高原上的植被和动物、农民在田野里劳作、孩子们在村庄里玩耍……这些照片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上的生命力和人们的勤劳和坚韧。

这些纪实摄影作品,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真实的生活和社会,让人们
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和生命。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记录和传递真实的力量。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珍贵的照片,让它们成为我们了解世界和自我反思的重要素材。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
1. 郎静山:被誉为“摄影大师”,以集锦摄影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将中国画的的意境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有《静山集锦》、《山水册》等。

2. 刘半农:中国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半农谈影》、《摄影基础知识》等。

3. 吴印咸:中国著名摄影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得大奖。

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西藏风光》等。

4. 吕厚民: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代表作有《毛泽东肖像》、《周恩来肖像》等。

5. 陈复礼: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有《黄山册》、《江南水乡》等。

6. 李振盛:中国知名摄影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

代表作有《大漠孤烟》、《黄河谣》等。

7. 张大力: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以其创新的作品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关注。

代表作有《瞬间》、《黑白》等。

8. 摄影师杨振宇:曾拍摄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十月围城》等。

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涵盖了风景、人像、纪实等多个领域,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瞬间,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摄影大师作品鉴赏

中国摄影大师作品鉴赏

广焦镜头应用
正因为视角极大的特性,最适 合运用在狭窄环境中,不但能 拍摄模特儿全身,还能纪录周 围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拍摄 时,模特儿通常会塞满整个画 面,若是将头、脸、手臂、大 腿等处,放在画面的周围,容 易因画面扩张,而看起来肥胖。 要解决这个状况,最简单的方 法就是至于画面中央,且画面 中央的身体位置,相对周围的 肢体,稍微远离镜头,这样的 拍摄角度,自然能拍出修长身 形。
(1)用长焦头拍摄远处景物,影像 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紫外线、尘埃 和水汽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反差 变弱和色彩不饱和。因此,用长焦头 拍摄远处景物时,最好要选择反差较 大、色彩较饱和的景物做拍摄对象。 (2)摄影时可用UV镜、天光镜或偏 振镜来提高影像清晰度;若是黑白摄 影,还可选用黄色、橙色或红色滤镜, 这对清晰度的提高效果会更好。同时, 别忘了使用遮光罩,它能有效地防止 杂光弱化影像的反差。 (3)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是产生空 间透视压缩感。利用这一特点,原来 有相当距离的前后景物,可拍得好像 紧紧相邻在一起。所以用长焦镜头是 很容易表现紧凑拥挤的画面效果的。
胡黎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州市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顾问
1981年开始从事广告摄影工作。1987年两幅作品代表中国广告摄影作品第一次刊登在《世 界广告摄影年鉴》上。1988年中国首个在棚内拍摄汽车的摄影师。1994年著作《创意广告 摄影实例》出版,国内首次出版商业广告摄影专著。2007年荣获摄影界最高荣誉奖第七届 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解海龙生于1951年,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 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为希 望工程的标志。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任记者、信息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广角摄影学会副会长、 《大众摄影》杂志编委。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

关于郎静山的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一、简介摄影大师郎静山于1995年4月13日在台北逝世,享年105岁。

郎静山先生,浙江兰溪人,1891年6月出生于江苏淮阴。

13岁即开始玩相机,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

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人物生平郎静山(1892—1995),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郎家村人。

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影记者。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

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

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

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

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里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且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幽静、独坐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

袁毅平摄影作品赏析

袁毅平摄影作品赏析
袁毅平摄影作品赏析
作者:
来源:《百姓生活》2014年第11期
袁毅平,1926年10月生,常熟人,曾任《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编辑组组长,《中国摄影》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六、七、八届顾问。1985年国际摄影艺术联盟授予“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2006年中国摄协授予“杰出贡献摄影家”称号,2009年中国摄协授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11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代表作《东方红》拍摄于1961年。这幅天安门日出的彩色风景照片,既是袁毅平的传世佳作,也成了半个世纪里两代中国人的记忆。他早期曾经过七八年上海照相馆专业训练,具有良好的视觉专业素养;又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历了8年新闻摄影记者生涯的锤炼,练就了摄影的选题意识,影像与社会和历史的相互作用意识。他的照片画面影调明快、新鲜,画面建构结实,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审美感。
晒羊皮(20世纪80年代)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袁毅平走遍了大江南北,拍摄了大量反映百姓生活的照片。这些照片并无宏大叙述背景支撑,但几乎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都能勾连出一段往事。
2014年6月5日至6月18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共同主办的“往事散记——袁毅平摄影回顾展”在中国摄影展览馆举办。回顾展呈现了袁毅平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影像作品。本刊“影像生活”特选登其中的几幅佳作,以飨读者。
1.东方红(Leabharlann 961年)一幅《东方红》让袁毅平广为人知。50年来,袁毅平在特定时期用镜头对天安门的这一记录,将“天安门”这一象征符号与中国的历史节点牢牢地嵌在一起。这幅照片于1962年获得中国摄影优秀作品一等奖,198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

何潘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

何潘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

何潘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潘摄影作品是一个收集了许多出色照片的平台,他的作品充满了创新的想法,既有古典的美,又有现代的艺术感,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感受。

一、风光类1、《江南春景》:这张作品是一幅太极云烟图,绿油油的江南山水,生动缓慢,静谧而深远,色调简洁,同时又透出淡淡的美感。

2、《照片纪念》:大自然中分外妥帖的一抹天蓝色,与历史建筑结合后,构成了一幅让人惊叹的经典作品。

令人叹为观止的丝丝缕缕细沙花纹,映衬出历史的沧桑,回顾历史的坚韧。

3、《森林风光》:森林的大树洒下模糊的阴影,令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力量,并领略到乔木茂密的美景。

此作品简洁明快,极富艺术趣味,把自然美景铭刻在胸怀之中。

二、人像类1、《古典美女》:这张照片中,一位靓丽的少女躺卧在花前,气质清纯而优雅,普罗大众的动人味道被完美的赞美。

道盎然的剪影和空灵的背景,令人心旷神怡,沉醉。

2、《蓝色梦幻》:在这张照片中,一位秀丽的少女被云朵和蓝色的天空环绕着,把整幅画面染上了微妙的色彩,尤其是有一丝忧郁的感觉,给人以非常别致的视觉体验。

3、《身边另类》:这张照片描绘了一个不起眼的平凡日常,带给观者一种淡淡的感动,令人心怀感谢和窒息。

一位女孩穿行在行人拥挤的人群中,另类却又引人注目,分外动人。

三、动植物类1、《伊甸园》:这幅作品捕捉到了花儿的鲜艳,在蓝天白云的布景下,每一朵花儿都碰撞出不同的绚烂光彩,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

2、《夕阳野林》:夕阳下的林中,一群柔美的小动物游离于绿色的森林中,一只小蝴蝶翩翩的在映衬的草丛中,使这幅画面更加动人。

3、《春日错落》:这张有动物类照片突出了自然和动物生活的原始美,描绘出一片草木茂盛、神秘而美好的场景,让观者陶醉。

一只猴子在森林中穿梭,照妖镜般的眼神,把作品推向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及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风光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风光摄影师。

他们通过镜头捕捉到中国的美丽景色,并将其展现给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1. 陈逸飞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风光摄影师,他擅长捕捉中国的自然景观。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展现出中国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例如,他的作品《黄山云海》展示了黄山的美丽和奇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他通过运用光线和构图等技巧,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 王维东王维东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风光摄影师。

他的作品描绘了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

他的作品《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构图而闻名,展现了桂林壮丽的山水风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受到中国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敬畏和热爱。

3. 杨舒平杨舒平是一位以拍摄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敦煌莫高窟》以其精湛的技术和细腻的表现力而著名。

他通过捕捉莫高窟独特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的作品带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4. 李昌平李昌平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城市风景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上海夜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细节而著名。

他通过运用长曝光和灯光效果,将上海的夜景展现得如诗如画。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还传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5. 赵博赵博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民俗风情的摄影师。

他的作品《西藏朝圣者》展现了西藏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朝圣文化。

他通过捕捉朝圣者虔诚的面容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他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以上是一些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及他们的作品。

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中国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中国自然和人文之美的真实记录。

无论是山水风光还是城市风景,他们的作品都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袁毅平经典作品东方红赏析(附图)讲解学习

袁毅平经典作品东方红赏析(附图)讲解学习

袁毅平经典作品东方红赏析(附图)《东方红》赏析袁毅平先生《东方红》您见过这样一幅摄影作品吗? 一个红彤彤的太阳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东方冉冉升起, 这是何等的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啊!重读袁毅平先生《东方红》创作于 1961 年《东方红》1962 年、1989 年获全国奖的这幅象征中华民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意境摄影作品,仍然使自己心灵感受着震撼。

《东方红》是一幅主题鲜明、完美的技术技巧、引起人们心灵共鸣的摄影作品。

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新中国的象征,袁毅平先生拍摄的《东方红》,画面上彩霞艳丽,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作品让人们联想起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个光辉的日子,似乎听到了那天在天安门上响起的“东方红”的雄壮乐曲,也似乎听到了毛主席在这座新生的古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宏亮声音。

一轮红日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的东方冉冉升起这样一幅壮丽的画面。

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画面构图合理,色彩冲击力极强,表现出社会主义祖国蒸蒸日上、灿烂辉煌的意境。

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和中华民族,长期经历磨难,今天终于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打烂了一个贫穷落后和黑暗的旧世界,正在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设一个文明强盛的新世界;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显示着它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作者用用征和比喻的手法才能胜任。

这样可以状眼前之景物,表丰富、深远之意境,从而使作品含蓄蕴藉,以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和联想,领悟画面以外更多更深的东西。

在色调的处理上,作者借助于瑰丽的漫天红霞霞来烘托,渲染东方红这个意境。

东方彩霞云集,布满了大半个天空一簇簇勾着金边的彩霞,一个红彤彤的太阳,在东方灿烂的霞丛里冉冉升起,好一幅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东方红》很贴切地以象征手法,自然地反映了新中国解放的社会主题,是对蒸蒸日上的新中国的热情讴歌。

从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这张照片在构图上处理上,让天空占了五分之四的面积,而天安门几乎就是剪影效果,从而更衬托出那东方的宽广与之“东方红”磅礴气势!作者有意识让雄伟壮丽的天安门融在彩霞的背景中,这样突出视觉效应,且让彩霞铺满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画面,留下让人产生想象的广阔空间,不仅手法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东方红》既寓祖国繁荣昌盛之意,又蕴人民祝福之情……构思中设定天安门与彩霞各自所占画面的空间比列,突出远近明暗的对比效果与视觉效应,增强艺术渲染力和感染力,烘托主题,展示年轻共和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神韵。

何藩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

何藩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

何藩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何藩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何藩的摄影作品,那可真是太精彩啦!你们看他拍的那些街头巷尾,每一个画面都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就说那张在老胡同里,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一个小孩跑过的照片。

那光影的交错,让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孩脸上的笑容,纯真又灿烂,仿佛能把你的心都给融化了。

还有那张在集市上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各种色彩鲜艳的摊位,摊主们忙碌的身影,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又充满生活的味道。

何藩真的太会捕捉这些瞬间了,让我们好像一下子就被拉进了那个热闹的场景中。

他的作品里,人物的表情总是那么生动。

比如那个在街角卖花的姑娘,微微低头,眼神里透着一丝羞涩和期待。

让人忍不住去猜想她在想什么,是不是在盼着能早点卖完花回家。

何藩对于构图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有时候画面很简洁,一个主体突出得特别明显,让你一眼就能注意到重点。

有时候又很复杂,但乱中有序,每一个元素都恰到好处地存在着。

看何藩的摄影作品,就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每一张都让人回味无穷。

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何藩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二)》哈喽呀,朋友们!今天咱们继续来聊聊何藩大师的摄影作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拍的那些老建筑,斑驳的墙壁,陈旧的门窗,每一道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在他的镜头下,这些老建筑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石头和木头,而是充满了情感和记忆。

还有那些水边的场景,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景色,美得就像一幅画。

他总能找到那个最完美的角度,让水和岸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何藩拍的人物特写也超级棒!有一张老人的脸,皱纹里都藏着故事。

那深邃的眼神,好像能看穿时间的沧桑。

看着这张照片,你会觉得岁月虽然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也赋予了他无尽的智慧和经历。

他的作品有时候会有一种孤独的美感。

比如那张空荡的街道,只有一个孤独的背影在走着。

那种寂静和冷清,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力量。

【大师经典】陈复礼摄影作品赏析

【大师经典】陈复礼摄影作品赏析

【大师经典】陈复礼摄影作品赏析陈复礼(Chen Fuli):1916年6月21日出生于潮安县官塘村。

19岁毕业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6年赴南洋谋生。

先侨居泰国,1942年旅居越南。

在此期间开始业余学习摄影。

作品陆续入选世界各地国际摄影沙龙。

1951年联合当地摄影爱好者,组成越南摄影学会,任副会长。

1955年定居香港从事经商,任香港泰华贸易公司经理,继续从事摄影艺术创作。

1958年与影友创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任永远荣誉会长,1959年兼任香港摄影学会副会长;1960年在香港创立影艺出版公司,出版《摄影艺术》月刊,任主编及督印人。

1964年改为《摄影画报》月刊。

曾连续两年获香港摄影学会甲级月赛全年最佳成绩;1961年取得该会荣誉高级会士,考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并先后于1957-1961年连续被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年度统计世界各地国际沙龙入选成绩前10名;1964年获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

1980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继又任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港澳摄影协会会长,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至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法独树一帜。

先后获200多个国际摄影沙龙金奖、银奖和铜奖。

代表作有《坚毅》、《流浪者》、《搏斗》、《矣乃一声山水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品集》和《中国风景》。

1959年开始在香港、越南、泰国、印度及中国各地,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1982年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个人作品展览,观众为之倾倒,展期一再延长,竟达14周之久。

(以上选自《陈复礼摄影自选集》钟毅青提供)《战争与和平》1951年越南作品中灰暗的天空和杂乱的铁丝网象征着战争笼罩的气氛,而和平鸽则代表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中国优秀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优秀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优秀摄影师及作品——体现中国摄影艺术大成的代表中国摄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具备着很高的地位,这得益于诸多优秀的摄影师及其杰出的作品。

他们发掘了自然的美、发掘了人民的精神风貌,在照片中刻画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而这些杰出的摄影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富有表现力的符号,更是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著名的摄影家、华语世界第一摄影大师——邹建秋就是中国摄影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门徒之一、悠闲者摄影社第一代成员之一的潘大为,是中国摄影界的著名人物之一。

潘大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多个奖项。

他的摄影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对城市的思考。

潘大为的一张作品《上海的蓝天和白云》被誉为是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中,街道、河流、天空、云朵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所运用的构图和色彩处理技巧,让这幅作品看上去十分的平淡,但同时也非常的美丽。

潘大为的《新疆之恋》、《长安夜雨》、《寻找雪山》、《牵牛花梦》等作品,同样反映出了他斑斓的艺术感受与卓越的技术造诣。

与潘大为并列的,是著名的中国摄影家、中华儿女摄影家代表人物——李小虎。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摄影师,还是一位社会纪实摄影的大师。

他的摄影作品展现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老工业基地的工业遗址、黄河等流域的环境保护等诸多内容。

李小虎的摄影作品获得过众多奖项,是国际上摄影爱好者追捧的艺术品。

李小虎的代表作之一,是《小渔村里的孩子们》。

他在摄影中刻画了一个贫穷、落后、并且偏僻的小渔村,而在这个小渔村里却有一群奋斗、努力、自信的孩子们。

他们即使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也能产生出美丽和希望。

李小虎的另一部作品,《最后的缅甸仪式》则是他在缅甸旅行时所拍摄的。

照片中,缅甸的普通人们正在举行一个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在这个场面中他抓住了生命的瞬间,表达出了对生命和人性、文化和信仰深刻而内敛的理解。

李小虎和潘大为是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艺术中体现了中国摄影艺术大成的特征,而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美丽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抗日战争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优秀抗日战争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优秀抗日战争纪实摄影作品赏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岁月,也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外侮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许多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些英勇抗战的瞬间,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英雄的赞美。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些优秀的抗日战争纪实摄影作品。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名为《烽火连天》的照片。

这张照片由著名摄影师张学良拍摄于1937年的上海淞沪抗战中。

照片中,一位中国士兵身穿破旧的军装,手持步枪,凝视远方。

他的眼神坚毅而坚定,仿佛在告诉世人,中国人民不会向侵略者屈服。

照片中的背景是一片燃烧的废墟,烟雾弥漫,火光冲天。

这张照片通过对士兵英勇形象的塑造和废墟背景的对比,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坚强和抗争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张名为《生死之交》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由摄影师王进拍摄于1944年的延安抗战中。

照片中,一位中国军官和一位美国军官紧紧握手,他们的表情庄重而坚定。

这是一幅记录中美两国军民共同抗战的珍贵瞬间。

照片中的背景是延安的山川和村庄,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坚定的感觉。

这张照片通过对军官握手的细腻表达和背景的构图,展现了中美两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战的伟大精神。

再来,我们来赏析一张名为《烽火岁月》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由摄影师刘长春拍摄于1941年的武汉保卫战中。

照片中,一位中国女护士抱着一名受伤的中国士兵,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温柔。

这是一幅记录战争中人道关怀的动人画面。

照片中的背景是一片破败的战场,残骸散落,给人一种战争的残酷和人间的温情并存的感觉。

这张照片通过对女护士和士兵的形象刻画和背景的构图,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抗战者的无私奉献。

最后,我们来赏析一张名为《永不放弃》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由摄影师杨树达拍摄于1945年的中国东北抗战中。

照片中,一位中国战士手持刺刀,蓄势待发,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和决心。

这是一幅记录中国军民在艰苦环境中奋勇抗战的精彩瞬间。

照片中的背景是一片荒凉的战场,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感觉。

川西摄影作品赏析

川西摄影作品赏析

川西摄影作品赏析
川西地区自然风光独具特色,为众多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灵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位摄影师的作品,欣赏川西的美丽与神秘。

第一位是摄影大师成克勤,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最美山水摄影”,其中的川西作品更是惊艳。

他曾在四姑娘山取得了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云雾四姑娘》,它展现了四姑娘山雄奇壮美、云雾缭绕的景象。

此外,他的《熊猫王国》也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中国熊猫的珍贵和神秘。

第二位是川西本地摄影师陶俊琦,他的作品展现了川西山川秀丽、风情万种的景象。

他的《飞瀑珍珠》、《雪山日出》、《牛背山的秘密》等作品,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他在川西的探险旅程中,将自然的美景与人文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川西的独特魅力。

第三位是摄影师李林,他的作品以人文主题为主,通过对川西民俗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拍摄,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

他的《川西印象》中,展现了川西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让人们深入了解川西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作品也展现了川西地区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让人们感受到川西人民的热情和善良。

以上三位摄影师的作品,都展现了川西地区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它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手法,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中国商业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中国商业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中国商业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广告摄影在商业摄影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自然带有浓重的商业效果。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国商业摄影大师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商业摄影大师作品
商业摄影技巧
摆脱心中束缚,随时出门拍摄
严谨的摄影爱好者希望在拍摄前做好事前规划,预备道具和器材。

一切都是最完美时,才会真正出门拍摄。

其实我很赞同预先做好准备,但是在面临瓶颈时,即使再花时间构思,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思路枯竭的瓶颈直接用行动来打破!直接出门尝试新鲜题材:以前没有留意的东西,之前觉得很沉闷的事物……这些都可以!最重要是它们能给你新鲜的信息,刺激灵感。

不要害怕“一时冲动”,以免一不小心忽视了心里的愿望。

以颜色主题作为拍摄方向
选择单独一种颜色作为拍摄主题,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建议至少是同一色系的颜色搭配。

不同色系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就好,比如说平静的蓝色或活力的橙色。

拍摄单一颜色熟练后还可以尝试二色搭配,这也是一种新领域的尝试。

捕捉情绪,了解自我
过往的拍摄经历都会带领我们触发灵感。

比如说想要拍摄“幸福”的感觉,我会想起曾经快乐的记忆,回忆起那种情绪,或许那是一次完美的落日,温和泛黄阳光的触感。

同理可以拍摄“惊喜”、“悲伤”等主题。

作品积累多了之后,将相同情绪主题的照片整理起来,你会透过这些照片更加认识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游园惊梦》
娟子 中国最具实力和最有影响力的时尚摄 每一幅美轮美幻、过目难忘、大气优 的美术、服装设计基础,在光与影的 又一个的美丽形象。把一种大气、优
1998年,获全国人像摄影大赛金奖;1998年12月,在全国优秀时装摄影师中 1999年12月,被评为1999/2000中国最佳时装摄影师2006年 拍摄北京服装学 2001年,获全国人像摄影大赛金奖,出版了《娟子时尚摄影》和《姐妹-周洁 2002年,被邀请担任哈苏全球大使2005年——2006年 与时尚健康合作拍摄 2004年应邀参加北京•故宫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 2005年应邀参加德国BFF摄影大展
高露洁
人像时装摄影大师 作品鉴赏
陈漫
冯海
娟子
陈漫 中国当代建立自我独立视觉语言的摄 其作品多次在国际获奖,她在法国, 及香港等地举办多次个展,并且在中 及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两次美术馆级 术馆所收藏。
2003年至2007年为《VISION》杂志拍摄封面,并且建立她在艺术领域全新 格,也成为其第一阶段艺术作品,从一开始就获得时尚杂志界的关注,引发 的一次创新潮。并此后长期与《VOGUE》、《ELLE》、《BAZAAR》、《 《L'OFFICIEL》、《WALLPAPER》、法国《PREFERENCE》、《Mada 《UNLIMITED》、英国《NYLON》、《SPORT&STREET》《i-D》《MU 志合作并为其拍摄封面。
《长城》系列
陈溯
黄帝陵
姜平 风光摄影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祖籍山东,生于 《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和图片编 和省、市级摄影大赛的评委,在国家级 作品及论著若干。
1998、1999年度柯达全国十佳优秀摄影师; 1999、2000年度富士专业全国优秀摄影师; 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提名奖; 瑞士仙娜50周年国际商业摄影金奖; 数十幅摄影作品入选瑞典哈苏相机公司《大地风采》国际幻灯巡展; 担任全国重大工程的首席摄影师; 曾任《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图片编辑; 多次担任国家和省、市级摄影大赛的评委; 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及论著若干; 摄影专著:《四季风光摄影》、《尼泊尔摄影之旅》、《塞罕坝——解读
沙龙摄影大师 作品鉴赏
郎静山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 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 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 出。 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 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
其作品涉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 《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湖山揽胜》、《松荫高 坐》、《飞泉幽涧》等作品。
新闻纪实摄影大师 作品鉴赏
解海龙
侯登科
姜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海龙 北京市崇文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 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 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
解海龙生于1951年,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 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 望工程的标志。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现任中国摄 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任记者、信息中心主任、中 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广 《大众摄影》杂志编委。
中国摄影大师 作品鉴赏
工业广告摄影大师 作品鉴赏
张善夫
胡黎明
李楚益
张善夫,1948年出生。 上海三维摄影应用技术研究所高 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委员会 上海市广告专业摄影委员会副主 上海市广告协会理事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1968年从事摄影工作。2002年任全国广告摄影大赛委员会评委。他率先从事 的应用,擅长汽车拍摄,热衷于推广活动,深得业界赞誉。1999-2001年, 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在全国广告摄影大赛中,获金奖二枚、银奖五枚 2000年获全场最佳摄影奖、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像奖提名。2004年获中国摄影
胡黎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广告摄影师专业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州市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会顾
1981年开始从事广告摄影工作。1987年两幅作品代表中国广告摄影作品第 界广告摄影年鉴》上。1988年中国首个在棚内拍摄汽车的摄影师。1994年 摄影实例》出版,国内首次出版商业广告摄影专著。2007年荣获摄影界最 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冯海 1971.10.7生于南昌,中国民俗摄影协 1995年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 1998年-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与澳大 昆士兰艺术学院合办之摄影硕士班 获
两度参加巴黎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 、香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 、《中国摄影 家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巴黎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国参赛作品赏析 品世界巡回展》。
地产建筑风光摄影大师 作品鉴赏
陈长芬
陈溯
姜平
陈长芬 世界著名摄影家、书画家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国委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
1965年开始拍摄长城,40余年里,数百幅作品被国外收藏;长城以及其它的题 美国多家顶级杂志社和出版机构多次采用和约稿;中国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 视、衡阳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新闻和专题报道。为纪念摄 150周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名副其实的"中国拍摄长城第一人"。
表 发动机
藏农舍
李楚益,1973年2月生。 广州市李氏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摄影家协会广告摄影委员会副秘 广州市广告协会广告摄影师专业委员
全世界获奖最多的前二十位优秀平面作品之一的摄影师 2000年及2003年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 1994年创立广州市李氏广告有限公司,2007年创立北京天行创美航空俱乐 人视觉(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至今。获第6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 国摄影金像奖,广东十大杰出青年摄影家及广东新世纪之星等称号。共有 国际及全国各类平面广告及摄影大赛金奖5个、银奖9个、铜奖10个、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