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改革

合集下载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的 建 设 与 改 革 是 高 职 高专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实 现 的保 证 。课 程 改 革 控 机床 操 作 工 (车 或铣 或 加 工 中心 )中级 或 高级 或 技 师职 业 资格 证
的 目标 突 出工 学 结 合 ,建 设 以 项 目为 导 向 、 以工 作 任 务或 产 品 书 。
1. 人 才培 养 目标 和 课 程建 设 与 改 革 的 总 目标
艺与 工 装 设计 、数 控 加 工技 术 的 内容 。要求 学 生 掌握 产 品零 件 的
高职 高 专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市 场 需 求 的体 现 ,专 业 核心 课 程 机械 加 工 工 艺与 工 装设 计 ;掌 握数 控 机 床的 编程 与 操作 ;取得 数
职 教 平 台
高职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周迎 春 胡 志军 (湖 南 理 工职 业技 术 学 院 湖南 湘 潭 411104)
摘 要 :高等 职 业教 育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服 务 于生 产 第一 线 的 高素 质 、 高技 能的 应 用型人 才 , 学生 应具 备 较 强 的 岗位 适 应 能 力和 解 决 生 产 实际 问题 的 能 力 。如 何 提 高 学 生 学 习兴趣 ,如 何使 高等 职业 教 育 的课 程 建设 与 改革 能 够适 应 当前发 展 的 需要 , 已显 得 尤 为重要 。 本 文从 机 电专 业课 程 改 革谈 一 谈 个人 的体 会 。 关键 词 :课 程 建设 课程 改革 教 学 方法
2.课 程 建设 与 改 革
案 ,组 织教 学 活 动 。
2.1社会 需 求调 查 。根据 对 企业 人 才需 求 情况 和对 近几 年 毕业
2.4教 材 建设 。打 破传 统 学科体 系 教材 模式 。 突出学生 的职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培养复合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意义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学科竞争力,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设目标2.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2 学科目标•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建设内容3.1 课程设置•确定核心课程,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等•设置拓展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3.2 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开展工程实践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3 课程评价•设计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建立评价体系,确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四、实施计划4.1 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4.2 实践教学•完善实验室建设,配备实验设备和工具•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训4.3 师资队伍•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招聘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五、保障措施5.1 资金支持•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用于设备购置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5.2 管理与督导•设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管理机构,负责全程跟进和督导•开展课程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建设方案六、预期效果6.1 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2 学科•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增强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6.3 学校•提高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声誉和竞争力•增加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特殊应用场合 1:国际化教学培养计划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将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融入国际化教育培养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校05年开设的专业,经过三年的发展,该专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需求的变化,专业的发展会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办好该专业,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在专业方向设置及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

1、完善教学计划在办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行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走校企结合的开放式办学道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为此,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等工作就尤为重要,要使专业设置真正符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增强了高职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做到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超过50%。

2、重视理论教学体系改革在理论的教学中,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必须以够用为度,适当减少理论的推导,尝试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并且根据社会的需求增加一些更新的专业知识或删除陈旧的课程,减少过时的内容。

也可以通过一些课程整合,在一定程度压缩公共课和各专业课程中的重复内容使教学计划更加合理。

3、重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其它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尤其对于理工科而言。

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证。

实践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互动性,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

二是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实践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和实用为前提。

三是要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训教学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

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创造各种实践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并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要求,尽可能完善实践条件,保证实践的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2.以 工 作 过 程 导 向 的 “三 平 台 六 模 块 ”课 程 体 系 的 构 建
根 据 专业 面 对 的职 业 岗位群 的典 型工 作 任 务和 素 质 要求 ,专业 合作 建 设 委员 会 对每 个 岗位 的典 型 职 业 工 作 过 程 进 行 分 析 ,按 机 电 设 备 安 装 调 试 岗 位 、 机 电设 备 维 护 岗 位 、机 电设 备 技 术 支 持 岗 位 的 职 业
内 容 ,让 学 生 在 完 成 具 体 项 目任 务 的 过 程 中 构 建 相 关
理 论 知 识 ,并 发 展 专 业 能 力 。 课 程 内 容 突 {j对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iJII练 ,理 论 知 识 的 选 取 紧 紧 围 绕 T 作 任 务 完
成 的 需 要 ,并 融 合 相 关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对 知 识 、技 能 和
专监建设
27
机电一体化技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 贺 力 克 刘媛 媛
摘 要 : 文 章 介 绍 机 电 一 体 化 技 术 专 业 以 机 电 设 备 的 安 装 、调 试 、维 护 与 技 术 支 持 等 能 力 为 培 养 目 标 ,以 工 作 任 务 组 织 课 程 内 容 ,让 学 生 在 完 成 项 目 过 程 中 构 建 相 关 理 论 知 识 ,提 高 实 践 能 力 ;在 构 建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体 系 中 ,融 合 相 关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对 知 识 、技 能 和 态 度 的 要 求 。 关 键 词 :机 电 一 体 化 ;工 作 过 程 ;课 程 体 系 ;“三 平 台 六 模 块 ”
态 度 的 要 求 。 每 个 学 习 领 域 的 设 计 都 以 典 型 产 品 、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的缘由和概况为了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特对长株潭及周边地区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的单位包括: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江河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奥托自动化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长沙润成机械有限公司、湖南省强生药业有限公司、长沙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利欧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湖南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鑫友源橡胶有限公司、长沙长泰徕斯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达鑫电子有限公司、弗论克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唐智科技发展(长沙)有限公司、益阳益神橡胶机械有限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株洲八方电气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长沙)有限公司、湘潭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大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中轻机械有限公司、长沙超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会,对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参与调研的人员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师资骨干成员,同时有关机电专业学生利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进行了相关调研。

调研的内容包括:湖南地区工业及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机电一体化课程具有广泛的技术类别,复杂的知识内容,以及较高的技能要求等特点,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会具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在深入分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以理实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综合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能力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技工院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

而就目前国内人才需求来看,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短缺。

企业如想在产品、工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离不开该领域人才支持和培养。

而技工院校虽在硬件设施诸如实验设施或企业实习设备等不断完善,形式上依旧以实验验证和设备参观浏览为主,真正涉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并不多,设计研发创新型实验更是十分短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缺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场动手和现场分析能力。

所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十分重要。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仅为企业、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更为向中职院校打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由培训技能型人才向培养综合型人才转变打下基础。

具体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机电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场所硬件机电一体化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电工技术以及机械等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和结合,更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继而提升自身动手能力。

在实验实训硬件完善方面,应着重从机电技术实践体系入手,以递进模式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术应用按掌握的难易程度,逐层传授学生。

在课程改革上,学校和教师应注意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改革的课程应适宜学生掌握。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改革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改革


中 职 院 校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课 程 的 建 设 及 改 革
吕 蓉
( 重 庆 市 企 业 管 理 学校 , 重庆 4 0 任 务 是 培 养 满 足 企 业 、 市 场 需要 的
应 用技 术 型 人 才 ,如 何 通 过 加 强 专 业 建 设 适 应 市 场 需 求 值 得 探 索。 本 文从 课 程 体 系 、 教 学 内容 、 师 资队 伍 建 设 、 实验 和 实训 基 地 建 设 及 质 量 评 估 机 制 等 方 面 对 中职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建 设
职 业技 能
随 着 我 国科 技 发 展 和 劳 动 力 市 场 转 型 .以 及 世 界 范 围 内 科 技 的迅 猛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转 型 ,标 志 着 经 济 发 展 已开 始 由传 统 的对 自然 和 资 源掠 夺 式 的 工业 经 济 时 代 向 对 知 识 和 人 才 资 源 竞 争 的知 识 经 济 时 代 转 变 ,人 才 资 源 的 质 量 及 合 理 的 人 才 结 构 成 为 衡 量 综 合 国力 和 国 家 竞 争 力 的 主要 指 标 。 机电 、 机 械 制 造 等 制 造 业 需 随产 业 结 构 的 转 型 而 升 级 ,但 目前 本 专 业 教 育 方 式 与 产 业 对 人 才 要 求 有 相 当 的 差距 ,本 专 业 的 培 养 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急需改革与创新。 机 电 一体 化 专 业 课程 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1 . 没 有 构 建 出适 应 新技 术 发展 的课 程 体 系 。 在 对 机 械 产 品及 生 产 自动 化 控 制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的 各 类 机 械 装 备 的核 心 技 术 ( 电 子一 液 压 、 电子一气动 、 P L C、 传感器 、 人 机 交互 界 面 、 现场总线技术 , 过 程监 控 系 统 ) 中, 现 行 的 专 业 课 程 体系没能很好 地综合“ 机” 与“ 电” 两 学 科 的知 识 点 . 无 论 是 机械方 面. 还是电子方面 , 单方 面 偏 重 都 不 利 于 专 业 发 展 。现 行 的培 养 方 案 中各 门课 程 之 间 是 独 立 的 ,知 识 未 能 相 互 渗 透 和融 合 。 2 . “ 双师型”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 在 巾职 机 电一 体 化 专 业 的 教 师 中 。 “ 双 师 型 ” 教 师 仍 只 占一 小 部 分 , 没 有 优 秀 的教 师 队伍 。 在 科技 日新 月异 发 展 的 今天 , 由于 某 些 因 素 的 限 制 , 教 师 缺 少 接 触 当 今 科 技 前 沿 的 渠 道 和机 会 , 导致教学知识结构落后 , 对 强 调 理 论 与 实 践 一 体 化 的教 学 方 式 有 着 严 重 的限 制 。 3 . 教 学 实验 设 施 陈 旧 , 实 际训 练 水平 过 低 。 各 巾职 院校 都 在 进 行 教学 改 革 .虽 然拥 有 教 授 专 业 基 础 课 、 专 业课 的 师 资 和 实 验 训 练 的条 件 , 但 通 常 都 是 进 行 一 些 验 证性 、 演 示 性 的 实 验 。缺 少 综 合 大 型性 实验 和 实 训课 程 , 这 严 重 影 响 了学 生 专 业 技 能 和 实 践 能 力 的提 高 。 二、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改 革 与 课 程体 系构 建 1 . 改 革 教 学 内容 和 课 程 体 系。 知识 面广 、 动手性强 , 发 展快 、 更 新 快 是 机 电 一 体 化 技 术 专 业 的两 大 突 出特 点 。 由 于 中 职 人 才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创 造 性 地 实施设 计 、 规划 、 操作 , 因 此 应 把 机 械 结 构 的 原 理 作 为 课 程 体 系构 建 的重 点 , 突 出 电气 化控 制 和计 算 机 运 用 的重 要 性 。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以培 养 职 业 技 能 为核 心 ,灵 活 地 根 据 经 济 发 展 形 势 和 职 业 岗位 变 化 情 况 调 整 专 业 课 程 结 构 ,构 建 课 程 体 系 时 应 紧随 区域 发 展 情 况 , 主 动 适 应 产 业 结 构 的变 化 . 从 而 满 足 区 域 对 对 口人 才 的 需 求 。 因此 ,在 实践 教 学 中 要 模 拟 生 产 实 际 情 况. 培养学生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03-0030-04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王兰1,王梓楠2(1.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200;2.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面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深刻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如何培养服务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活动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升级,有助于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培养适合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跨界复合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机电一体化;改革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03.010产教融合自2010年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以来,一系列举措顺势而出,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2020-01山东省下发了《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校企共建与实施科学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1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聚焦“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的特征。

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带来了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在当今社会中,机电一体化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机电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行业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需要精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而这也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变得越来越必要。

一、机电一体化行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专业涉及到机械制造和电气控制两个方面。

目前机电一体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航空工业、能源开发、军工制造和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行业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要对轨道交通工具进行整车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维修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

在能源开发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要从事油气勘探、生产设备制造和安装、精密加工、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而在军工制造领域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则需要进行军事工业装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等工作。

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大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变革,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先进的技能和知识。

而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变得非常必要。

1.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更新。

众所周知,机电一体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实用性技能和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工业制造的技术和方法。

而现实中,诸如仿真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的主要手段。

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推动新模式的引进和运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

2.加强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课程建设是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2024年新版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2024年新版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2024年新版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嘿,各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打造一套全新的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这就带你一起领略一下这个过程。

咱们得明确一个目标:这个课程体系得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好,就正式开聊。

一、课程体系总体框架1.基础课程这一块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加入计算机编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的同时,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专业课程这部分可是重头戏,咱们要围绕机电一体化的核心知识来设置课程。

包括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传感器技术、技术等。

每个课程都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实践。

3.实践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放在机电一体专业也不例外。

咱们要设置丰富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室实践、企业实习、创新项目等。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4.跨学科课程现代社会,跨学科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咱们要鼓励学生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置具体内容1.基础课程(1)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3)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4)计算机编程:C语言、Python、Java(5)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2.专业课程(1)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2)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3)自动化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PLC编程与应用(4)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原理、传感器应用、传感器系统设计(5)技术:原理、编程、控制系统3.实践课程(1)实验室实践:机械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2)企业实习: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实际需求(3)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4.跨学科课程(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管理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3)其他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增设其他跨学科课程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

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

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

”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意义: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最重要的知识。

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

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现状是:专业定位模糊,“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

基于此现状,应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要把握“保量”与“适时”两个原则。

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市场上出现供需严重失衡,其问题是出在供非所求。

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着重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界定(一)内涵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

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

(二)本质机电一体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

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任务,就是通过输入计算机的检测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

另外,若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则其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三)作用与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

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

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计算 机控制 及其 接 口技 术 中工业 控制 计算 机 的基 本结 构 是 只是 沿着 教 师 的思路 学 习 ,并 没 有独立 思 考 问题 。合
与特 点 、伺 服控 制 系统 中 电动机 的工 作原 理及 机 械特性 作 学 习是提 高 学生 交往 技能 的最 佳 方式 .在合 作 中学 生
蒋 贤 海
(广东 水 利 电 力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机 械 工程 系 ,广 东 广 州 510635)
摘 要 :课 程 建 设 和 改 革 是 教 育 改 革 的 继 续 和 发 展 ,是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核 心 .也 是 教 学 改 革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论 文从 专 业培 养 目标 、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 与手段 、评 价 体 系等 方 面探讨 了 高职机 电专 业 “机 电 一 体 化 技 术 ” 课 程 改 革 思 路 。
并 在 实 践 中 反 复 训 练 一 些 重 要 内 容 。 此 外 ,还 需 增 强 操 作 技 能 的 训 练 。 高 职 毕 业 生 将 在
生产一 线 就职 ,要 求具 有较 强 的实 际动手 能 力 。在 “机 电一体 化 技术 ”课 程 的教学 中 ,这个 能力 就体 现在 硬件
收稿 日期 :2012—04—17 基 金 项 目 :2011年度 校级 教 育教 学改革 重点 资助 项 目(Z1102) 作者 简 介 : 蒋 贤 海 (1979-), 男 ,博 士 ,讲 师 。 主要 从 事 机 电 一体 化 技 术 专业 相 关 教 学 与研 究工 作 。
2 教 学 内容 改 革
广东 水利 电力 职业 技术 学 院 “机 电一 体化 技术 ”课 程 教 学 团 队 围 绕该 课 程 的改 革 和 建 设 展 开 教 学研 究 活 动 。经过 深入 细致 的调查 研 究 ,基 本 掌握 了 国 内机 电一 体 化 课 程 的 各 种 教 学 模 式 ,在 此 基 础 上 , 选 择 了适 合 自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探索
教 育 的特 点 、 专 业 特 征 和社 会 需 求 。 二 、机 电 一 体 化 的 基 本 概 念 和技 术基 础
1 基 本概 念 .
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 化技 术是微 电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
息技 术 与机 械 技 术相 结合 而 产 生 的 新 的思 想 方 法和 技术 手 段 ,是
2 学科 领域 和技 术基 础 . 机 电一 体 化 技术 是 一 门跨 学 科 的 综合 性 科 学 ,是 由近 年来 蓬
( )执 行 器和 传 感 器 ;( 3 4)智 能控 制 ;( 5)机 器人 ;( 6)制 造 ; 原则 ;管理 岗 () 工 可横 向流动 到管 理 岗() 去 ,管 理 岗() 1 员 2上 2的员 工也 可 横 向流 动 到管 理 岗 () 去 ;员工 岗的 员工 可 垂 直攀 升 到 管 1上 理 岗() 去 ,也 可 垂直 攀 升到 管理 岗() 1上 2上去 。从 柔 性 岗位设 计 的 基本 特 征 可看 出 ,其 与传 统 岗 位设 计 的最 大 区别 在 于创 新 ,在 于 通过 增设 管 理 岗 () 克服 了传 统 岗位设 计 中管理 岗和 员 工 岗 的发 2而 展 和 变化 刚性 ,增 添 了发 展 和 变 化 空 间 的 柔 性 。 四 .创 新 新 岗位 设 计 的优 势 分 析 1 、在遵 循 一 定 规 则 的 前 提 下 ,各 岗 位 能 纵横 有 序 的 快 捷 流 动 ,这不 仅 能 使 整个 院校 充满 活 力 与生 机 ,而 且也 能增 加 院 校对 外 界 的适 应力 、 应变 力 ,从 而 提 高 高职 院校 的 办学 效 力 和竞 争能 力 。各 岗位 能 纵 向 、横 向 方便 快 捷 的流 动 ,而 流动 的驱 动力 一 方 面来 自于 内部 竞 争 力 ,另 一方 面来 自于外 部 竞 争 的需 要 。 2 、管理 岗流 动空 间 增 大 ,管理 岗() 流 向管 理 岗 () 1可 2 ,管理 岗() 流 向管 理 岗() 而 能 保证 领导 层 进行 必 要 而及 时的 新陈 2可 1,从 代 谢 ,又 能兼 顾 管 理 人员 的个 人 发展 偏 好 。通过 设 计 管 理 岗() 2, 使管理 岗() 1上的管理者能上能下 ,横向流动 ,这样 为员工岗人员 进 入 管 理 岗提 供 了 上 升 空 间 ,从 而 保 证 了 领 导 层 及 时 的 新 陈 代 谢 ,以保 证领 导 层 旺盛 的生 命 力 。 同时 ,处 于 管理 岗() 的管 理 1上 人员 可 能 不愿 意 自 己缠身 于繁 杂 的行 政 管 理工 作 岗位 ,而退 出管 理 岗() 1,进入 管 理 岗() 2,从事 适合 自己或 自己喜 爱 的专业 技 术 或 专业 业 务 工 作 ,从 而 兼 顾 了管 理 者 的 发 展 方 向 与 偏 好 。 3、员 工 岗 向上 攀 升 空 间 无 限扩 大 ,提高 了员 工 的 工作 积极 性与 主 动性 ,同 时也 自动 建立 起 一 个 院校 内部 竞 争 机制 。 由于 员 工 岗通 过 努力 工 作 可上 升 到 管理 岗() 1,也 可上 升 到 管理 岗() 2,且 管理 岗 () 2提供 岗位 空 间 ,在理 论 上是 无 限 的 。所 以 ,在柔 性 岗位 设 计 下 ,员 工 的 上 升期 望 值 、获 得 的 激励 力 、积极 性 和主 动 性都 得到 了极大 的提高 ;同时 ,由于员工所付 出的努力 能得到院校的 承认 ,从 而 在 院校 内部 能 自动 形 成 良性 竞 争 机 制 。 4 、有 利 于 引 进优 秀 人 才 ,留 住优 秀 人 才 。柔 性 岗位设 计 下 , 方 面 ,人 才 的努 力 能得 到 应有 的 承认 与 回报 ,另 一方 面 ,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1.校、市、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申评(1)《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于2013年通过校、市、省级精品课程申评;(2)《机械制图及CAD基础》《气动、液压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于2014年通过校、市级申评,并进行省级精品课程申评。

2.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及申评《钳工工艺与基本技能操作》于2014年通过校级精品课程申评。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1.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在示范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的统一领导下,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由机电工程系教务科统一负责扎口,各精品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形成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按精品课程申评标准和要求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评。

2.形成精品课程三级申评机制形成学校、市、省三级精品课程申评机制,校级评审通过者参加市级申评,市级评审通过者参加省级申评。

3.明确精品课程体系建设阶段目标(1)课程创优,在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申评精品课程,校、市、省三级申评制度,依据精品课程申评标准进行完善和提升。

(2)建立精品课程组合群,根据个人和精品课程团队的特点和专长,依据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和课程序列等要素,创建理实一体化精品课程群、课程链和课程模块,围绕职业鉴定综合技术项目、职业大赛综合技能项目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项目,创精品专业技术技能项目。

(3)构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依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构建整个专业所有核心课程的精品课程体系,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与专业层次提升相对接的精品课程模块,高级工、技师、技能大赛等。

三、精品课程建设推进1.精品课程创建阶段制定方案,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深化精品课程建设机制创新理论的研究,形成精品课程的课题项目,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编制教材,撰写校本教材,编制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单元创新设计。

资料准备,进行教法改革实践,开设教法改革示范公开课,录制课堂教学录像,接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资料准备和整理,进行精品课程的逐级申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该专业的建设和,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实施方案,供参考。

一、背景和目标:主要目标包括:1.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建立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3.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实践机会和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4.拓宽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合适的实践基地和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和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5.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学院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6.加强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鼓励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派遣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实施建议:1.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专业建设与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专业建设与的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3.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优势和前景,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相关专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 时 业 空
(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 、实 习基地建 3 设 是高 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 、彰显办学特色 、提 高 教学 质量 的重点 。国 家对职 业教 育 的发 展投 入 了 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为职 业教 育 的发 展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础 。但作 为急 需 人才 的企 业 却没有 意 识到 高职 人 才 为企 业 以后 的发 展所 带来 的 巨大推 动 作用 ,企 业 参加人 才培养 的积极性 不 高 ,不愿 接受学 生实 习 , 不 愿让 企业 人 员参 加 再培 训再 学 习 ,没有 形成 终 身 培 训学 习的 良好氛 围 。在 这种 情 况下 ,高 职机 电专 业人 才培 养 工作 的开 展 ,要 实现 工学 结合 ,一方 面 要 加 大校 内实验 实训 条件 的建 设 ;另一方 面 靠学 校 主动 与企 业联 系 ,寻 求 支持 。高 职 院校机 电专业 校 内实 践条 件 建设 应关 注两 点 :一 是校 内实践 条件 建 设应遵循 “ 生产 性 ”的原 则 ,尽 可 能和生 产 实 际相 致 ,设 置 以生 产产 品 为主 的企 业 、公 司 ,利用 学 校 的各 种基 础 设施 建 设 、维修 ,各种 机 电设备 的安 装 、调试 、管理 、维护 等工作 ,让学生参与进 来 ,得 到锻 炼 的机 会 。二是 在 校外 实训 基地 建设 中 ,要 按 照企 业 需要 开展 企业 员 工的 职业 培训 ,与企 业 合作 开展应 用研 究和技术 开发 ,让企业 得到应有 的利 益 , 同 时让这 些 企业 优先 录 用优 秀学 生 ,使学 校 和企 业 形成 一种 稳 定 的互惠 互 利机 制 。特 别是 一些 发展 较 快 的 、刚成立 的企业 ,他们急需专业人才 的加入 ,这 样 既可为 学 生找 到实 习 单位 还可 为学 生 以后 就业 打 下 坚实 的基 础 。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的思考

M AJOR专业建设72OCCUPATION2015 10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的思考文/范鲁春摘 要:为使毕业生更能适合用人单位要求,本文提出,应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与实践,对现行的单一的技能目标和课程进行修订,以提高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系作为笔者所在学院骨干教学系,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

但是该专业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学生生源基础差等原因,很多毕业生离校后不能胜任电气类、一体化类的本职工作,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成才规格,达不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对学校的声誉有所影响。

笔者从事机电类课程教学多年,对学生的现状和要求有所了解,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进一步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实现本专业的既定培养目标,多有思考。

现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的设置、分层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如何修订的思考从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看,从事电工维修工作的不到50%,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从事机械保全、机械装配、机械流水线等工作,而不少学生在学校的训练形成的能力不足以形成岗位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形成了“分下去,留不住”的局面,未达到学生个人、家庭的就业期望值。

笔者之所以考虑培养目标的修订,是试图从毕业生的技能形成上更加务实,培养的毕业生更能适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层面上进行探讨,对现行的单一的技能目标进行修订,以期更加符合毕业生的岗位要求,提高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根据社会需求可修订为:培养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创新和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劳动安全防护意识,满足企业对从事机电技术岗位需求,具有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生产流水线操作的维修人员。

只有根据修订后的培养目标,我们才能制订出相应的计划,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中等技能人才,成为具有必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维护人员。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有《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工艺》、《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机与拖动》、《PLC可编程控制及应用》、《单片机》、《工厂供电》等十几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并进行电工电子、车工、钳工、电焊、电机与拖动、工厂供电、液压与气压传动、PLC、单片机等实习实训。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基本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技能,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的学生多数在自治区内就业,为自治区特别是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实施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

我从2009年开始,就着手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经过一年左右的调研,深入到企业、兄弟院校,走访有关专家、专业教师、部分学生家长,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和在校生座谈会,同时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就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校机电专业教育的适应性,广泛听取意见。

下面是我们通过社会调研,了解到职业院校毕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主要有如下岗位:(1)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岗位。

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人员有两种:生产线操作工和设备操作员。

生产线操作工是指在生产线上完成产品某工序的制造工作;设备操作员是指直接利用设备完成生产任务,如承担车床、铣床等机床及钳工、电焊等具体操作。

要求操作者掌握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掌握电焊及电工基本知识,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另外对装置的主要器件如传感器、气缸、各类电机、PLC等的故障类别进行判断。

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般要求操作员能对设备的整体结构全面了解。

(2)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维修岗位。

是指在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的企业中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故障处理维修的工作岗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

①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01225);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项目编号:YQ20141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葛李(1976—),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职业教育。

刘明俊(1979—),男,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①葛李,刘明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机电一体化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集合体,对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实际上,现有的教学手段较少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难于培养综合全面的人才,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一、目前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十分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在职教师是一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没有企业项目实践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于给予学生正确的实践指导。

还有部分教师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观念上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俱进,所以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课程的种类过于复杂很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盲目地增设课程种类,不仅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因为课程过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压力。

(三)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陈旧机电一体化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能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设备已经陈旧,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不能对接当前的行业企业新技术,技能知识陈旧。

(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进行学习。

然而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在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学任务上,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技术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我国科技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中职教育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改革如何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是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改革
1.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院校对专业定位模糊
在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目标是以学生又懂得机械又懂电气来定位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机械和电气是两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单独将任何一个学科拿出来学习都需要学习几年,而要想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完成机械和电气的学习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往往受到上述教学目标的定位的影响,使得学生机械和电气都学不懂的情况,失去了机电一体化本身的教学意义。

机电一体化其真正的定位应该是以机械为主或者电气为主的定位。

1.2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一些理论教师其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而一些实践教师其
理论知识相对不足。

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教师不能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和培养,导致教师的教授的内容和知识与社会产生巨大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适应社会的情况发生。

1.3实践培训基地、器材相对落后
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具备一些实践基地和实验器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演示。

相比于企业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器材还有极大的差距,对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针对上述情况,院校领导与企业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来对上述情况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4机电一体化课程有待改革
大部分中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往往对机械的教学过于重视,导致学生的电气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因此,中职院校要加大电气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设置比例,实现电气、机械和计算机三足鼎立的课程设置。

1.5专业教材有待进一步开发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社会上多淘汰的技术知识,内容陈旧各个课程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相关知识不能融合到一体。

进而使得学生认为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来异常的困难。

2.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2.1设立多专业化的方向
中职教育要想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除了要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之
后还要积极的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设立多专业化的方向。

现阶段,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毕业生面对的问题是就业范围广但工作针对性较强的矛盾,为解决上述中的问题可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成以下几个专业化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机械自动化等。

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可有针对性的来进行就业。

2.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为主,以正式工作后的岗位来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教授。

因此,中职院校要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创新和整合,结合中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设置。

首先要加大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其次根据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教学,建立一个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的教学平台。

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每个课堂当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堂课承担起应有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些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和内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重复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进行教学,对教课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设置。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相互协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往往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教学时要将实验和理论完美的结合起来。

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出系统性和综合性。

根据上述分析,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要从综合化课
程和专业化课程两个方面进行设置:
2.2.1综合化课程设置
在机械制图课程设置上,除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会机械图的绘制,还要让学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械图的绘制和操作。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以及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机械知识和兴趣。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设置上,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电机拖动技术等等,使机械与电气充分的结合起来。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的原理、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编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体现出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等专业特征。

2.2.2专业化模块课程设置
专业化模块的课程设置是以专业化的发展方面为基础、结合专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标准来完成专业化模块的课程设置。

专业化模块的课程设置主要目标为实现毕业生的上岗培训,为学生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专业化模块的课程设置。

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出组长对该小组进行负责。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配课题设计题目,各个小组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相互独立完成。

教师所分配的课题设计按照专业
分为:开发设计类、加工制造类以及综合制造类三大类型。

开发设计类的课题设计可以根据每个系统的电路来控制方式来进行相关程序的编程设计;加工设计类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以给出的零件图纸来进行加工和制作;综合制造类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制造的全部过程。

在新生入学之后要对其进行专业课程的介绍和讲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

在对专业课程进行初步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和实验实例等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

如果中职院校不具备培养学生实训的基地和条件,可以与当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即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有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价值。

既能解决高校实训经验不足的为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新鲜的血液,进而达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在对这宗校企合作加以肯定的同时,也要充分认清这种模式存在的制约因素,就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水平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否合格,能否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与企业参与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有莫大的关系。

2.2.3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原则
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原则要遵循保量和适时两个原则。

保量原则就是对课时进行保量,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要占到总教学课时的五分之二以上,同时还要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适时原则就是根据各
个环节的知识以及能力的教学要求,适时的跟上教学环节,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j].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2]罗洪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任雪鸿,粱新平.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