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节水方向【文献综述】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文献综述】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现代建筑节水方向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人类工作及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是在一定条件下循环再生的,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支持系统。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们开始感到可用水资源的匮乏。1997年联合国水会议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地球表面虽然有70%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还不到3%,且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虽然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近年来,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水土保持能力下降,由于绿地蒸发量减少,使降水量逐年减少,长江水变黄,黄河水断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城市用水量成倍上升。由于城市下水道与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健全,加上粗放型中小型工业低效率生产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因而,给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目前约有300个城市缺水,部分城市采用定时供水的措施以解决水短缺的问题。不断增长的用水量与短缺而又不断被污染的水资源问题,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节水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建筑中采用节水技术是节水的重要方面。

1.我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但“总量不少, 人均太少”,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居世界第109 位, 是联合国公认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 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 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 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 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 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2.生活给水系统节能问题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明确规定[1]:居住小区的给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

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时,应设置贮水调节和加压装置。住宅建筑规范亦明确规定一一: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实际工程中,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压设置、水压利用等情况较好,而在多层建筑中则建筑给水水压情况不尽如人意[1]。

①未利用市政水压,直接采用水泵加压供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区所在市政管网水压偏低的地区。市政管网水压一般能满足三层以内给水水压要求,但开发商未认真考虑市政管网水压利用问题,采用水泵加压直接供水方式,造成能源的很大浪费。

②室内水压过高,大大降低了管材及卫生器具的寿命。这种情况在高层多层混合小区比较常见。未仔细考虑小区内建筑物的分区给水情况,仅简单地将供水水泵机组设计为高压区泵组及低压区泵组,更有甚者仅采用一种型号的主泵供水。对此,即使采用变频调速水泵机组,仍造成大量电能浪费,使多层建筑物室内水压过高。

③室内水压偏低,影响住户正常使用。这种情况主要因为未认真考虑供水部门的供水情况,致使在夏季或用水高峰时常出现顶层住户水压不足的情况,不能保证住户室内给水系统的正常使用。对该种情况应采取给水增压措施。

④外界条件变化后,未调整供水方案,引起住户水压水量不足,这也是常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供水部门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供水范围内水压降低,或由于建筑物所在小区新增建筑物,导致用水量猛增.而水泵流量恒定,从而引起了水压降低,不能满足住户对水压的要求。

⑤忽视建筑物内热水管道的保温,该情况多由设计、施工或用户装修擅自拆除所造成,从而最终导致换热站耗热量增加,带来不必要的蒸汽及电能浪费。

3.水量浪费的隐患

3.1.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

给水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据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节水课题组”1998—1999年对沈阳市住宅、集体宿舍、综合楼等10栋建筑,76个配水点先后安装口径15ram的螺旋升降式水龙头和陶瓷阀芯水龙头,实测统计:以螺旋升降式龙头和陶瓷阀芯水龙头半开时出流量0.2L/S为额定值,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率前者为54%,后者为24%。因陶瓷阀芯水龙头出口设有网板,出水断面较螺旋升降式水龙头明显减少,为使出水流速不至过大,若以0.L/S为半开时的额定值,也有52%的龙头超压出流。可见,节水龙头虽可起到减压节流作用,若给水系统设计不当,仍不能解决好超压出流问题,

3.2.热水干管循环浪费水量巨大

我国热水供应系统的水量浪费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开启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热水设备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无效冷水,即浪费的水量。以哈尔滨建筑大学新区的一个浴室

为例:共有龙头约300个,因采用干管循环,首次开启时都得放掉支管内的冷水。显然,干管循环浪费水量最多。

3.3.管道及阀门泄露[2]

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经常都能看到路边的给水管道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滋滋的往外冒水,埋在地下的看不见的更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们经常反映浮球阀经常损坏、漏水,不论是用于水池、水箱的还是马桶上使用的,其质量的低劣直接导致大量水从溢流管流出。据调查,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就可耗水70升。4.建筑节水采取的一些技术

4.1 中水系统

中水,是指水质次于“上水”,优于“下水”的水,故称为中水。建筑中最主要的节水技术,就是中水系统的利用。中水系统,是一种分等级的给水系统,按照用途供给不同的水质。中水系统不仅可获得一部分主要集中于城市的可利用水资源,还在于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用水场合都需要优质水,而只需要满足一定的水质要求即可。人们在城市生活需要的水的比例是生活占40% ,商业占15% ,工业占25% ,其他占20%。工业、商业及公共场所不需要大量的饮用水,室内住宅需求中40%用于盥洗,30%用于洗涤, 15%用于洗衣服, 6%用于洗碗筷,5%用于饮食以及4%用于其他。因此,从健康角度看,人们需要的优质水实际仅为5% ,而其他大量的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并无过高的水质要求。因此,供水系统只采用一种给水方式,即不管什么用途都按照标准饮用水供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人力与能量的浪费。现有的统一供水方式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饮用水的需求,需要采用“分质供水”的方法,来解决对不同水质的需求。采用中水系统可以节约大量饮用水源及经常性水净化费用、动力费用等。随着现代化通迅设备,计算机监控网络的日益发展,对分质供水的管理已是极容易的事。中水虽非饮用水,且不能直接接触人体,但也必须感官性能良好,对生活使用无不良影响等,只有这样,中水才能被人们接受。因此,中水的水质标准应以感官性状指标、化学指标、细菌指标等加以控制。目前,各个国家对中水都有一定的水质标准,经实验和实际使用经验证明,处理后达到标准的中水,不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中水利用是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合理途径。为达到污水和废水重复利用的目的,国外普遍推行中水系统技术。该系统要求有一定规模的宾馆、机关、院校或住宅小区,将生活污水处理成中水后,回用于市政和生活杂用。日本城市的高层大楼都采用中水技术,如日本60层的三菱公司大楼,楼内设有饮用水和非饮用水(中水)两套管路,洗菜或盥洗用过的水经处理后,送入中水管道,作为冲洗厕所、洗汽车或暖气用水等。据分析,使用1m3

中水,就相当于少用了1m3清洁的自来水,又少排出1m3 的污水,这样就可以节约近一半左右。韩国最大的综合企业洛特世界包括一条步行街、一家百货商店、一座旅馆、一个民俗村、一个体育中心、一家室内游泳场和一个湖畔公园,总建筑面积6 ×105m2。它有一个耗资5. 9亿韩元,日处理能力185 m4 的中水系统,该系统提供厕所冲冼水和冷却塔的冷却水,源水是从32层的523间客房的洛特旅馆的服务设施浴盆中收集的,洛特世界每年可节约2. 16 亿韩元。因为中水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144亿韩元,远远低于直接从管网取水所需的3. 3亿韩元,这一节约的费用,可保证在3年内回收当初的建设费用。我国的中水利用已进入推广使用阶段。北京市人民政府(1987) 60号文,关于“北京市中水设施建

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建筑面积2 ×104m2 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建筑面积3 ×104m2 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及体育等建筑,以及按规划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筑区等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已建成了不少中水系统试点工程,如北京市政设计院设计的外文局,中央民族学院等一批“个别式”的中水系统, 1985年北京市环保所在所内建成了小区方式的中水系统,以上系统投产运行后,效果稳定,运行可靠,证明中水系统在经济上、技术上的可行性,在节约水资源方面效果显著。

4.2 节水型设备和器具

城市生活用水增加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标志着饭店旅馆等服务性设施的发展,用水量自然要增加。此外,家用设备的现代化,如洗衣机、洗碗机、浴缸、便器、轿车等的普及,使城市生活的用水逐年增长。2000年,城市生活用水量约占世界总用水量的7%。从一些国家的家庭用

水调查看,做饭、洗衣、冲洗厕所、洗澡等用水占家庭用水的80%左右。由此可见,利用节水型家用设备是节约用水的重点。节水器具和设备的主要节水方法是:限定水量;限时,如各类限时自闭阀;定时控制,如定时冲洗装置;改进操作或提高操作控制的灵敏性,如磁场感应式和红外线监测控制开关。上述方法都是以避免水量浪费为特征。建筑中主要的节水器具和设备包括水龙头、淋浴器、厕所冲洗设备及自来水管道等。水龙头,是遍及住宅、公共建筑、工厂车间、大型交通工具的用水器具,是应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盥洗洗涤用水器具。它同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性能对节约用水效果影响最大。目前开发研制的节水型水龙头有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和节流水龙头等,这些节水型龙头都有较好的节水效果。在日本各城市普遍推广节水阀(节水皮垫) ,曾在一些城市的水道局的窗口负责赠送。水龙头如配这种阀芯,安装后一般可节水50%以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整体的节能设计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建筑能量的消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之一,大约占据总能耗的46.7%(住宅能耗又占较大比例)。所以关于住宅建筑,可从其建筑的设计、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及能源利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在现在的节能建筑中,充分、合理的利用新能源,从科学角度出发,符合现代科技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人们的住宅建筑的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是目前全世界,乃至中国最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节能;建筑整体设计;节能设计 现代科技,讲究创新;现代建筑,讲究文化。在历史发展迅速的今天,现代建筑在融合历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对各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状况作出分析,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一味的移植、模仿其他的文化建筑,那是一种对文化的不尊重,对自己国家的不尊重。 现在的文化影响对我们当代人影响极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有了新的方向。现在的建筑发展有一种追求华丽、追求高贵的趋势。庞大、华丽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经济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在建筑规划的设计过程中没有把节能放在首位。2010年上海世博主导绿色世博,倡导国民绿

色环保,低碳节能,我们应该把这些应用到实践之中,而不是拿出来做宣传,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实践才最重要! 住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居住环境的舒适与节能是同步的,我们在讲求环境舒适的时候,必须把环保节能放在身边,适应国家的国情,加快城市的生态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住宅设计也都要求从科技角度出发,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引领节能技术趋于本土化。建筑规划是住宅建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规划设计要考虑地势因素、道路的分布、交通状况、阳光的照射长短、风向及风速、气候等等方面考虑,另外,建筑的朝向也是考虑因素之一,能否对周围的建筑及事物造成影响,能否受周围风速的影响。 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致使南北方的节能规划也会有些差异。北方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重点在于保温措施,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重点在于避暑、遮阳。从而使建筑周围的各项指标(比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周围气流的速度和周围环境的声音、光线和热量)符合人们的健康要求,同时满足国家的节能要求,合理规划社区住宅,确保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建筑物之间有良好的采光条件。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当代建筑节能研究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当代建筑节能研究 摘要:能源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当前建筑能耗情况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同行有所稗益。 关键词:建筑能耗建筑节能建议 建筑能耗向来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节能建筑仍处在试点层面,尚未全面推行,建筑节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起步阶段,节能工作行动迟缓。推动建筑节能成为全世界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趋势,也是时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建筑物的市场需求数量日益旺盛。截至2009年11月,我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耐,每年以16~20亿时新增建筑面积趋势,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200多亿mZ。建筑面积的迅速增加及采暖、空调、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采暖空调系统能源效率低下,与气候接近西欧式或北美国家相比,中国住宅单位采暖面积要多消耗2一3倍以上的能源,且舒适性较差。其中外墙、屋顶单位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3一5倍,窗户单位能耗为2一3倍。

2001年对我国部分省市住宅建筑能耗的调查数据显示,北方采暖地区的住宅建筑单位能耗明显偏高。欧洲国家的住宅年实际采暖能耗已经普遍降低到6U时以下,领先的“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则达3IJ耐以下,而我国住宅的平均采暖能耗超过16U时,即使按照节能50%标准新建的住宅采暖能耗也是8.75IJ时的水平。目前中国建筑能耗中有50%左右是供热和空调设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的能源主要以锅炉为主,供热输配管网保温隔热性能差,整个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仅为35%一55%,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 2我国建筑节能所面临的问题 (l)市场发育迟缓。目前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进展困难,缺乏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市场秩序混乱,致使节能建筑无法遵循正常的竞争准则进行交易,节能建筑在市场中往往受到传统建筑的排挤,难以占据市场份额;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人才市场尚未建立,无法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后备力量。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节能增量成本、节能效果变化较大,节能收益时间长,难于进行成本和收益估算,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市场引导和积极激励政策,导致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节能指标的变化不敏感。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到中国以后,绿色建筑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但国内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 来实现绿色建筑,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方法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并行设计过程模型 1 绿色建筑 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于城市和建筑来说,由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的概念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 世纪60 年代首先提出,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现在这一概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在国际上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C、日本的CASBEE、澳大利亚的NABERS 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也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在2006 年6 月推出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法律和标准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以下四点: (1)节约资源,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4)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一个概念或象征,有些专家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成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用最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据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降低2/3~3/4 的建筑能耗。从社会和经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必将得到高度的重视。

建筑节能设计文献综述

建筑节能设计综述 学生:...... 班级:建筑工程学院 ...... 指导教师:...... 摘要: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280多亿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建筑量,带来的巨大建筑能耗更不容忽视。建筑能耗过高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如大面积的采用玻璃幕墙、不合理的空调系统、低效率的能源转换系统、不合理的结构系统及建筑选材等等,由此给这些建筑的节能运行和节能改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综合了通过收集近年节能方面的部分文献,简要分析了国内外节能的现状,并对建筑节能方法作出了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关键词节能现状对策绿色可持续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也已达到20.7%,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还将呈增长态势,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 1.1 国外(美国)建筑节能现状 美国政府进行建筑节能的手段主要是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开发和推荐能源新技术等。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2003年出台的《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更是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 为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购买节能建筑,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IECC 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 美国能源部提出“建筑技术计划”,对房屋建筑的供暖、供冷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都考虑比较完善。能源部还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前是世界各国建筑环保评估标准中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环保局的“能源之星”计划,还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准。[1] 1.2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我们对能源、经济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而在建筑领域,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商品能耗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3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 倍~3倍,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目前,建筑节能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开展,建设部也相继出台和修订了建筑节能的一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版) 摘要: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较大比重。本文提出建筑节能各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充分利用自然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一、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但可再生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我国因为人口多、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能源危机尤其严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一半,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实行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已刻不容缓。 二、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材料和技术,加强用能管理,在保证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1、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如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1.2“微环境”设计 除了地区气候特征,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建筑节能设计摘要: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较大比重。本文提出建筑节能各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充分利用自然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节能设计 一、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但可再生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我国因为人口多、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能源危机尤其严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建筑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一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实行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已刻不容缓。 二、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材料和技术,加强用能管理,在保证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1、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1.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如太阳能辐射强度、最热(冷)月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夏(冬)季主导风与平均风压、雨雪量等。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1.2 “微环境”设计 除了地区气候特征,还需注意区域的“微环境”,如地形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和环境植被等。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基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全世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节约能源的问题已受到我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在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设计及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规划节能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据调查显示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很大,我国住宅能耗是同类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且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不足20%。随着我国新的节能标准为确保实现节能50%的目标的实施,节能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节能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围护,尽量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建筑节能效果。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1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实测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耗能量要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现代住宅设计中,建筑的朝向应根据住宅内部房间的使用要求、当地的主导风向、太阳的辐射、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各地区的气候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我国住宅最适宜的建筑朝向为南略偏东或西。对于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夏季主导风向,而北方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以防止冷空气渗透量的增大。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1.2合理规划平面布局及控制体形系数 居住区住宅的平面布局有周边式、自由式和行列式3种。周边式太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受地形限制时采用;行列式是最常见的形式,有并列式和错列式布局的变化,在某些地形中,还会出现斜列式布局。为了促进通风,居住区布局应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从建筑防热的角度来看,行列式和自由式都能争取较好的朝向,使大多数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其中又以错列式和斜列式的布局较为好。 在立体布置方面,应采取“前低后高”和有规律的“高低错落”等建筑手法,从而有效地挖掘环境的节能功能,同时又可打破居住区单调、

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绿色未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会越来越多,绿色低碳的意识也将会越来越普及。提倡绿色低碳建筑,既是我国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宜居城市、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建设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大量事实证明,谋求“绿色转身”的中国,正进入“绿色低碳建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

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的急速繁衍和人类物质活动规模的加速膨胀,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扩展到地球尺度,引起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热带雨林破坏、荒漠化、物种灭绝等,再加上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的阴影,使得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不得不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类的居住,即建筑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生存活动之一,建筑与城市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分布最广的人工环境。 我国传统绿色建筑背景:我国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譬如关中民居,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 但是,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

浅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节水技术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本文基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讨论其应用在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水;雨水回用;中水回用 1.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推动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新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2]。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水源保护和对水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的关键部分,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水资源占有量的不同,在标准中节水所占的权重不同,但节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3]。 2.中外绿色建筑标准与发展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设计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单项绿色关键技术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同时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TOOL,法国的ESCALE,美国的LEED[4]等,这些评估体系的架构和应用,成为其它各国建立新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重要参考[5-6]。 日本学者 Yuya Kajikawa认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出现整合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鼓励了更好的设计和行为,认证了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实践,促进了不同利益团体

刘欣欣 住宅楼设计文献综述

建筑住宅楼设计文献综述 刘欣欣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条件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楼建筑的功能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住宅楼的结构设计,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而且必须使结构具有足够抵抗侧力的刚度,使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侧向位移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本文对某住宅楼的相关方面的设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住宅楼设计框架结构 The Buil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review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basic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conditions improve, people on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not only with adequate capacity, and must make the structure has sufficient resistance to lateral force rigidity, so that the structure under action of horizontal forces generated by the limitation of lateral displacement in the specified range. Based on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design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Key words: Build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Frame structure 1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住宅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新的住宅和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近期国家又大力提倡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随着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单调、呆板的住宅,有着更新和更多的追求。但是目前有的住宅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住户购房后还要对住宅进行二次装修,甚至对承重墙、管道井等进行拆改,造成房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这就要求设计师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住户的心态及需求,做到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设计出经济、合理、适用的住宅来。 同时建筑的内在技术含量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对住宅建筑来说更是出现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新特点的住宅建筑。本文从住宅建筑的建筑设计、特殊要求、结构设计、防火设计等多方面说明了建筑住宅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础设计和住宅空间 2.1 住宅空间设计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因此,合理优化选择地基基础型式,使地基基础工程在满足正常使用功能及安全的条件下,做到设计合理,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新的研

法国建筑节能实践文献综述

法国建筑节能实践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政府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等研究并开发了很多有关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并带动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包括规范、标准、技术细则的制定及建筑的开发、设计、建造、经营管理等。本文通过对多篇相关论文的研读和分析,回顾了法国等国家各项建筑节能规范和政策的发展及演变;总结了法国在建筑节能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法国;建筑节能;节能规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ing of economic and the improving of lif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mmunity growing.As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France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study and develop a lot of new technology, new products of the building energy-efficient, and promote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industries,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including norms, standards, techniques and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development,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aper reading, reviewed the 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and polici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summed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France in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ir trends. Key words: Franc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Conservation Code 一、法国针对建筑节能所制定的法规及方针政策 新房子要消除浪费能源的漏洞,老房子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是法国近几年来全力推行的节能方针【1】。据统计,法国家庭的电力消耗20年翻了一倍,民居建筑的能源消费占法国能源总消费的45%,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法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5%【2】。在法国,工业农业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5%,交通能耗占29%,建筑能耗占46%,提高建筑能效已成为国家战略【1】。针对当前全球温度上升和气候变暖,带来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法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欧盟的主要成员国,积极采取行动,制定了到204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现在的1/4的目标。 1. 制定节能法规 法国有关建筑节能的法规是“建筑热工法”,与我国的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相类似,主要针对新建民用建筑规定相关最低指标要求,每5年修订一次。目前执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293303227.html,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一、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DeST第13讲住宅模拟优化实例. 《暖通空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8期.张晓亮.朱光俊.江亿. [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 《新型建筑材料》.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3年5期.杨雪玲. [3].城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2期.王琳. [4].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风》.2012年22期.王良. [5].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江西建材》.2015年11期.郭亮. [6].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4期.李贵芝.李吉艳. [7].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18期.潘智鹏. [8].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江西建材》.2012年3期.金晖. [9].北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26期.裴玉萍. [10].绿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措施探讨. 《科技与企业》.2014年15期.曾于平. 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浙江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分析.被引次数:8 作者:章珏莹.技术经济及管理浙江工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第一章节能 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执行各专业的节能要求,作好节能设计和节能设备的选用,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 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辨证关系. 一、设计依据 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3.《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2002); 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5.国家、本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 二、建筑热工设计 项目所在地区为寒冷(IIA)区;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为A级。 (一)寒冷地区传热限值: 屋面传热系数限值:≤0.55 W/(m2.K) 外墙传热系数限值:≤0.60 W/(m2.K) 外窗传热系数限值:≤2.7 W/(m2.K) 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热阻限值为:≥1.5(m2.K/W)

(二)建筑热工设计指标 体形系数:0.245。窗墙面积比为:南面0.298,北面0.293,东面0.056,西面0.000 屋面:采用60厚膨胀聚苯板保温,K=0.45W/㎡.K。 外墙:外贴35厚酚醛板保温,K=0.50W/m2 .K 楼梯间:贴10厚膨胀聚苯板保温层。 外窗:为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窗(6+12A+6),传热系数3.3 W/㎡.K。 外门类型:成品门,传热系数1.70W/㎡.K 外窗: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节能窗(6+12A+6),传热系数2.7 W/㎡.K。 周边地面: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100mm)+矿岩棉保温板(30mm) 非周边地面:水泥砂浆(20mm),地面热阻Ro= 2.08(m .K/W)。 建筑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中规定的4级。 三、建筑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 1.屋面构造 平屋面类型(自上而下):碎石,卵石混凝土(40.00mm)+水泥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1. 变电站节能措施 1.1建筑规划与设计 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屋顶;③门窗。 1.2建筑围护及屋面结构节能措施 常规变电站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为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为现浇钢筋砼板上铺设保温隔热层。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均能满足节能要求,但施工工序较多,施工质量控制较难,施工工期较长,不符合本方案装配式变电站的设计思路。基于综合楼采用门式钢结构方案,内外墙采用轻质加气混凝土(ALC)墙板,屋面板采用隔热夹芯钢板。隔热夹芯钢板和ALC墙板均为国标节能环保产品。 1.2.1外墙节能措施 本方案建筑物外墙采用100mm厚(规格0.60m×2.0m)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内墙采用60mm厚(规格0.60m×2.0m)ALC墙板;

ALC墙板具有如下特点: 1)保温隔热性好(导热系数0.11W/m?k); 2)轻质高强(比重0.5):为粘土砖的1/3,特别是在钢结构工程中采用ALC板作围护结构就更能发挥其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抗震能力强的优越性; 3)耐火、阻燃性能好(100mm厚度耐火时限4h); 4)可加工性; 5)吸声、隔音好; 6)耐久性好,变电站寿命相匹配; 7)绿色环保材料:ALC板没有放射性,也没有有害物质溢出。本方案的建筑物外墙采用普通外墙涂料,配色采用国网绿色及灰色,外观简洁大方,具备现代工业建筑的特点,符合节能环保及“两型一化”的设计原则。 1.2.2屋面节能措施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本方案屋面采用100mm厚隔热夹芯钢板,隔热夹芯钢板的特点:EPS彩钢隔热夹芯板是以彩色涂层钢板为面材,自熄型聚苯乙烯为芯材,用热固化胶在连续成型机内加热加压复合而成的超轻建筑板材。具有自重轻(为混凝土层面重量的1/20-1/30),保温隔热(其导热系数值为0.034W/m?k),施工速度快(无湿作业,不做二次装修)特点,是一种集承重、保温、防水、装修于一体的新型围护结构材料。产品应用于:净化厂房吊顶、围护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