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1、答案:B点拨:图中的火山灰厚度线由中心向西北方向凸出,说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火山灰较与该方向垂直的附近地方厚,由此可推断出这次火山爆发时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2、答案:C点拨: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进人大气中,大量增加了大气中的尘埃物质,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导致了全球气温的明显下降。

3、答案:D点拨:火山爆发给人类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火山灰堆积形成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该地的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4、答案:A点拨:从图表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

5、答案:D点拨: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

6、答案:C点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为地震多发区。

7、答案:A点拨: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与水灾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地形和降水量、降水时间长短等,新奥尔良市处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势低洼,呈碗状下凹地形,洪水不容易外泻。

8、答案:B点拨:台风(飓风)主要成因是海面和温度。

9、答案:D点拨:图中主要灾害区都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区,而平原和大型盆地中少,所以为滑坡。

10、答案:C点拨:滑坡必须发生在山区地形。

11、答案:A点拨:P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Q位于华北地区,由于夏季风季节性进退,导致雨带南北移动,若雨带长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华北地区干旱,若雨带迅速北跳到华北地区,则华北地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

12、答案:C点拨:结合两个图,干旱和洪涝都集中在东部季风区,主要地形为平原和丘陵。

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13、答案:D点拨:水利建设能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状态。

综合题1、(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B 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水2答案:⑴华北平原、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⑵冬夏季风的推移速度和强弱影响⑶A地春旱最严重,春季时随着气温回升,蒸发加强,而A地仍受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旱情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4题,9-10题)考点21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5-8题,11-27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 整体性易【来源】2017年全国高考题一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 整体性易【来源】【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A. 2月至6月B. 4月至8月C. 7月至11月D. 11月至次年3月考点:地域分异规律中难【来源】【全国百强校】2017届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林线是郁闭森林的上限,树线是毗邻林线,由边界明显的“树岛”、孤立木及低矮树木所组成。

“林树下线”是干旱河谷区2200m左右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及孤立“树岛”的混合交错带。

下图为我国岷江上游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图。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背景,考 害 或 资 源 开 发 , 试
8题
查淡水资源。
题难度中等,考查
2020年 卷Ⅰ 选择,第9~ 以 长 白 山 岳 桦 林 为 背 形 式 上 选 择 题 、 综
全国卷
11题
景,考查气候变暖。 合题都有,以选择
卷Ⅲ 选择,第9~ 以堪察加半岛雪线为背 题为主。
题考查频率较
年全
国卷 乙 非选择,第 结合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考查 高 , 内 容 较 多 ,
卷 36题
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主 要 集 中 在 气 候
变暖的影响,
年份
题型、题号
考查角度
备考导航
2021年 全国卷
乙卷
选择,第9题
以气候变暖为背景,考 以某区域为背景考
查苔原带变化。
查灾害的成因、危
以下二图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分布图,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暖季平 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冰川进退的不一致性,反映了当地气温变化具有 ( D )
A.均匀性
B.间歇性
C.稳定性
D.波动性
2.1976~1981年间,该区域冰川进退变化的总趋势是 ( C )
A.增温增水,冰川前进 B.降温增水,冰川前进
通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冰面呈现绿色环保属性,表明 其环保性能高,不会加剧气候变暖,A错误;其能效提高,且余热可回 收,所以制冰成本和维护成本不会增加,B、D错误;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使用,有利 于减少臭氧层破坏,C正确,故选C。第2题,目前工业产污量不可能完 全没有,减少碳排放和吸收抵消一部分已排放的碳就是实现碳中和的有 效途径,①错误;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 使用,利于实现碳中和,②正确;减少过度包装可保护植被,公交出行 可减少私家车碳排放,③④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故 选D。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课件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课件
E----mail:lixh.hb@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类型 概念 台风 西北太平洋上中心 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 以 上 的热 带 气旋 西北太平洋 飓风 印度 洋和 大西 洋 上 中心 附近 最大 风 力 在 12 级以上的热带 气旋 印度洋、大西洋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阜新 开滦 东胜 大同 石嘴山 阳泉 神府 西山 峰峰 陕西 徐州 平顶山 淮北
黑龙江 鹤岗 双鸭山 鸡西
内蒙古
霍林河
辽宁 河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 在我国的能源中其储 量和产量居首位,而 量和产量居首位, 在世界上其产量也居 第一位。 第一位。
山西
攀枝花
六盘水
河南
源地 影响地区
亚洲东部,我国沿 亚洲 南部 ,北 美 洲 海地区 东海岸
E----mail:lixh.hb@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资料: 资料: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 年长江、松花江、 年长江 们记忆犹新,其中, 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 给内蒙古、 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人们造成的经 济损失是空前的。 济损失是空前的。 1998年仅洪涝灾害就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 年仅洪涝灾害就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 多亿元。 失2000多亿元。 多亿元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专题八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E----mail:lixh.hb@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主要知识: 主要知识
• • • • •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地质灾害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选修6-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选修6-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我校对 ⑲节流 ⑳水源
24 生物 25 工程 ○ ○ 21 生态环境 22 节水 23 利用 ○ ○ ○
核心一
主要的资源问题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其产生有自然原 因,也有人为原因。
分类
具体原因
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
地球上淡水资
自 然 原 因 淡水资源 源有限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 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
防治的原则 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 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 生物措施 防治 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 理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 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 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年降水量超过 2 000 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 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 (2)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且说 清理由。
2.53% 可直接利用的有限:人类使用的有效淡水资 源量约为每年9 000立方千米,只占淡水总储
量的0.3%
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等国淡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 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每年总水 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的地区分布不
均匀
人为 原因 水资源的 不合理开 发利用
②原因: a.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 b.富矿少,贫矿多,开采中采富弃贫,矿产品位下降。 c.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矿产 富集在中部、西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资料: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_图文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资料: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_图文

②条件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③物质与能量:a.物质:如煤矿、铁矿、石油、天然气、 淡水等;b.能量:如水能、风能等。 ④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如 粮食就不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2)自然资源的属性与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 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各种矿产资源,它的形成需要经 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还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相对于短暂 的人类历史来说,用一点、少一点,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
变式训练 1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
图中的大圆 A 表示________,小圆 B 表示________,大圆 C
表示________。
(2)下列属于图 1 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铁矿
D.焦炭
(3)图 2 为水资源、自然资源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图中小
圆 A 表示________,小圆 B 表示________,大圆 C 表示
________。
(4)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5)按 自然 资源 的属性 ,下列 属于 非可 再生资 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铁矿资源

能源可再 度:常规能


源、新能源
水能:西南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历史发
工业化前期和
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后期
展阶段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及答案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及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及答案***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一、选择题(一)下图为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题。

1、关于世界洪涝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B.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均匀的地区C.世界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降水较丰富的地区D.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2、甲地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植被类型多样,覆盖率高③河网密布,流量终年不变=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丰沛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答案】1---2、D D(二)2016年夏天受强大的厄尔尼诺影响,天气异常极端,到了中伏7月27日,高温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长江中下游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

其中湖北西北部、湖南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 ℃或以上。

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受高温影响的地区人口约7亿人。

据此回答1~3题。

1.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低②拉闸限电③机器易受潮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2.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A.寒冷干燥天气B.高温多雨天气C.干热风天气D.晴朗温暖天气3.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的天气活动主要是()A.台风B.龙卷风C.海啸D.寒潮解析:1.A 2.B 3.A第1题,高温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

第2题,南方受高温煎熬时多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7~8月份,此时我国雨带移至东北、华北一带,北方很可能出现高温多雨天气。

第3题,台风会带来较多的云雨,云层能削弱太阳辐射,雨水可以降温。

(三)[2019·山东青岛模拟]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

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6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1.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2.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 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增强节约意识;利用科技提高资源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2.新能源优、缺点对比
类型 风能 优点 缺点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蕴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 藏量大,分布广泛 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
生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 泛,总量丰富
较分散,受天气和季节影响
大 投资大,受地域限制
地热能
生物能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悟 · 方法技巧]
【典例 1 】 (13分) 材料一
( 2014· 江苏高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
截止 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 75%,近年来大 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 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2)说出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3)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 问题。
(4)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
专题整合构建
高频考点突破
解析
第( 1)题,“可燃冰 ”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不可再生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难专题第十一章:生态问题和自然灾难专题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2)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水质恶化;3)严峻时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限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赤潮产生的缘由、危害、措施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类)异样繁殖,聚集于水面,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4) 产生的缘由:1)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水运动缓慢(静水)自然缘由 2)海面上空气流稳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使海洋中积累大量有机物(静风)(外因) 3)海疆相对封闭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人为缘由 2)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化肥、农药;(根本缘由) 3)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峻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4)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5)带来危害:a 海水富养分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

6)措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刚好发觉实行防范措施;2)限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疆水体富养分化。

咸潮产生的缘由、危害和措施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峻②咸潮的形成缘由: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 自然缘由: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人为缘由: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逼,生产设备简单氧化、腐蚀,锅炉简单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上升,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实行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实行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e修建水库温室效应问题: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缘由:①海面因温度上升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剧烈,部分极冰溶化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改变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上升,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⒊产生原理:CO2能剧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产生缘由: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汲取的CO2削减,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⒋解决措施:①削减矿物燃料的运用量于②植树造林、爱护植被③推广运用绿色能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资源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资源课件

为衣服在外凉后都是厚厚的一层灰);
分类依据:资源是否可再生
分布
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农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树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
巷卫生(各扫“门前雪”)是雨天污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
其他危害:破坏地表植被,开采堆放的尾矿,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第一步: 将矿渣堆进行填埋。
我国有可能在墨西哥、委内瑞拉这两个地区寻找到新的或大的石油供应者。
(2)非可再生资源
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 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看图判断下列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 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太阳能
风能
看图判断下列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
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石油资源 金属矿产 煤炭资源
1.煤炭资源短缺
合作探究一: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焦作煤炭资源日益短缺 的原因。(先自主阅读材料,然后组间讨论,合作完成。)
A、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B、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C、果园和人工草地
D、农田
E、鱼塘
治理前
治理后
自然属性: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
科学开发
克拉地峡运河(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 )
美国 158天
日本 160天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一)开采过程中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自然属性: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
大陆、南半球的澳大
利亚和南非 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农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树之空心,故名之空心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一、基本点(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

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共同特点: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

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

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4.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

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

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6.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深海盆――锰结核、可燃冰等。

③海洋空间资源――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

7.海洋权益: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1分经线的长度,约为1.852km)领海主权和200海里(由海岸基线起算)专属经济区的资源管辖权。

注意:中日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主权之争问题、台湾问题。

要树立海洋意识,开发蓝色国土(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

(二)资源问题1.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无法持续的生产(掠夺性开发)和消费(奢侈浪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2.世界性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有: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水资源短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的消失、物种灭绝、矿产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等。

3.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许多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质量不高,破坏和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尖锐,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

(补充: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

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实质是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注意: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举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要物资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木材等在全球输运调配的情况。

掌握输运线路,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在此过程中对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

(三)能源资源1.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

能源按来源分为三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铀矿、地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的潮汐能;按利用状况分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其余的为新能源.2.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提供动力,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依次经历了柴草-煤炭(产业革命后)-石油(二战后)三个时代。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核能与其它新能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但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3.世界能源问题: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方面,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也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健康和环境问题。

能源消费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发达国家消费了全球大部分的能源,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目前,世界消耗的能源以非可再生的矿物燃料为主,储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保证能源(主要为石油)稳定、充足的供应成为关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4中国能源紧张问题:最近中国的油、电、煤、运普遍紧张,加上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5.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去年已占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疾增,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且石油缺口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对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保证油气稳定可靠的供应,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国家战略安全问题.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应首先立足国内,发展国内能源生产,节能降耗,开发替代能源,实现能源进口地域多元化和运输形式的多样化,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保护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

(目前在建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是浙江镇海、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岱山) (四)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2.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大.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五)主要的自然灾害(海啸与风暴潮见水专题)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50毫米)是形成洪涝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热带气旋、锋面等,水汽充沛,气流强烈上升,持续时间长),其余的有凌汛(冬半年)、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因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亚洲旱涝灾害比较频繁。

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易发生洪涝的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

防御措施:①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干旱多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输送的水汽少或持续受下沉气流的影响。

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