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并把各种素材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媒体作品,用多媒体作品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必要前提和知识准备,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处理的内容,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听音乐,也想对自己收集的音乐进行加工处理,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东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教材对本节的定位是,《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是对上一节图像的处理的延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常用的软件来采集声音,并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能够为上一节获取处理的图像配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多媒体表达的效果,也是为以后制作多媒体作品做好准备,激发学生逐步养成用多媒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兴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初步掌握了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的方法。基本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常见配置,能够安装一些应用软件,并在初一时已经试着用录音机软件进行录制声音和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初步掌握文字和图像的处理知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模仿能力强,合作意识及操作能力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WaveCN软件采集声音信息,声音信息的剪辑和混音。
难点:在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新软件WaveCN的使用操作。
五、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多种声音的采集录制以及加工处理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研究把已掌握的相似功能软件的使用经验迁移到新的软件使用
上来。
(2)学习掌握声音的简单剪辑和混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物理课上所学的声波的知识,分析声音文件,
在思考、探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对已有的音
乐进行再次创作,制作富有个性的音效。
六、教学策略设计:
对于技巧性很强的软件操作技能的教学,教师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比较恰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时间。而且,初二学生基本具备与他人合作意识和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按照操作能力情况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合作的模式教学,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外,现在很多学生手头上都有了自己的播放器,如MP3等,也很想对自己的音乐进行剪辑、合成等处理,所以很多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这样可以穿插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七、教学资源设计:提供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有电子教室软件,教师机和学生机、学生机和学生机之间能够方便交流信息,能够连接因特网),并且要求每台计算机配备耳机等输入和输出声音信息的设备。要求提供Windows自带的录影机软件和WaveCN软件。准备一些CD音乐光盘。
八、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学生录下一段诗歌朗诵再配上剪辑的音乐片段,形成一个作品。每个小组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软件和其它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根据
教师给出评价内容表先有学生自评,然后小组间的同学相互给出恰当的
评价意见。
评价手段:学生可以在教室直接现场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那些不喜欢用口头方式评价的学生,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留言板工具在上面留言给出
自己的评价意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和比较。也可利用网络对
每个小组给出文字评价,并做好记录。
评价方式:先小组内的学生自评,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
九、课时分配建议:以1课时40分钟设计。
辅助教学资源功能介绍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用来向学生演示一些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交流平台:能够提供学生小组内的学生能够方便共享资源,从而来共同完成
一个作品。小组之间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电子教室:使得老师广播演示方便,也可以抽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全班演示交流。
教学反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作者简介:潘友元,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湖北教育技术协会会员。现任教普宁二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