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统计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说课稿新人教版年级:姓名:《统计调查》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统计调查》。

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统计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节课是继小学初步认识统计图表及绘制条形统计图之后,初中学习统计知识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经历统计调查的实例,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为以后继续学习抽样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做准备,因此,我把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感受统计调查的必要性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时期,让他们通过活动的方式,亲身经历统计调查的开展过程,加深对本节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运算能力有待提高,在描述数据的环节中,绘制扇形统计图需要多次运算,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是一次较好的锻炼,鉴于此,我将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和绘制扇形统计图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需要画统计图描述数据。

2、数学思考: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解决问题:会从数学角度提出和理解问题,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初中初一数学统计问题教案

初中初一数学统计问题教案

初中初一数学统计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数据;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教学重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的掌握;2. 能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统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统计图表和实例;2.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概念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和分析这些数据;2. 学生尝试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展示如何在图表中表示这些统计量;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计算和绘制统计图表;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可以小组讨论交流;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统计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统计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共安排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不包括选学内容)约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与本章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二)教科书内容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教科书首先设置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如何整理数据的问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频数分布的概念)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能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会画出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在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画出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它们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本章主要学习通过统计调查来收集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关于通过科学试验获得数据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选学栏目作了简单介绍;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手段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问题1的情景,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实际,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着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好的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教科书介绍了一种利用学号随机抽取样本,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置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这种有效方式学习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置的三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调查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能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地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捉-放-捉(capture-recapture)”是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常常被用来根据部分的情况估计整体的情况,例如估计养鱼池中鱼的个数,森林中某种动物的个数等,这个方法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科书在选学栏目“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模拟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这种方法,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并了解试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取值比较少的数据(如前一节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用条形图描述频数分布,而对于取值比较多的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教科书利用问题4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10.3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过程.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回答问题.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合适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涵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三)本章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2.通过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3.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5.能画扇形图和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情形),并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即现象的变化趋势.7.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10.1 统计调查(三)》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1 统计调查(三)》教案 新人教版

10.1统计调查(三)教学目标1、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2、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周围,抽样调查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

有些问题总体量不大,个体差异程度小,只需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总体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必须有更好的抽样方法才行。

二、分层抽样问题3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的喜爱情况。

(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

一是样本容量太小;二是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由于各年龄段对节目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喜爱又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人群分别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抽取的人数怎么确定呢?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以确保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相应比例的代表。

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例为2︰5︰3,那么各年龄段抽取的人数分别是多少?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抽取的人数200 500 300 1000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年龄段(层),然后再在各年龄段(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分层抽样。

分层抽取的样本与这个地区所有观众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更具有代表性。

三、样本的分析:下表是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并整理得到的数据。

人数年龄节目类型段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百分比A新闻16 137 120 273 27.3%B体育50 118 82 250 25%C动画56 57 28 141 14.3%D娱乐78 188 70 336 33.6%合计200 500 300 100100%请你自己画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描述上表中的数据。

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统计调查亦称“统计视察”。

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

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表,规定调查时间和地点等,是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前提。

以下是我整理的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统计调查:教案(第1课时)1、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经验了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但不是很完整,对每一个步骤的作用也不是特别明确.而明确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并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作用须要经历的积累,对初中学生有必须的难度.依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设计全面调查的方案并实施是难点.2、教学过程设计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本第135页第十章引言的第一段.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收集数据的一些根本方法,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描述数据,从中发觉数据中蕴含的规律,获得我们须要的信息.因此,统计可以协助我们解决一些身边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体会全面调查的方法思想活动:假如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消遣、戏曲五类节目的宠爱状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怎么调查.问题1 调查到什么程度就到达了调查的目的了,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师生活动:预案: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学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索,更加明确完成一件任务首先要明确任务最终的目的.问题2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我们须要做哪些事情?师生活动:学生答一:全班学生举手示意,通过计数,统计出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学生答二:制作问卷,收集数据并整理,统计出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学生设计解决问题方案,体会进展全面调查的一些方法.问题3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师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 老师总结:举手示意的方法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是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多. 问卷调查的方法优点是程序标准,被调查的对象可以比拟多,缺点是被调查对象少时不够简便、快捷.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全面调查方法的比拟,体会在调查过程中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10.1统计调查同步练习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统计调查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收集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整理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列统计表,描述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练习1-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状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运用的统计图是( )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1-2 确定小明家五月份总支出共计1 200元,各项支出如下图,那么其中用于教育上的支出是__________元.要点感知2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它可以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的状况,结果__________,但工作量__________,费时费劲.预习练习2-1 以下调查工作适合采纳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学校在给学生订做校服前进展的尺寸大小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运用寿命的调查D.环保部门对某段水域的水污染状况的调查当堂练习:学问点1 全面调查1.以下调查中适合采纳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市场上某种白酒的塑化剂的含量B.调查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的运用寿命C.了解某火车的一节车厢内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D.了解某城市居民收看辽宁卫视的时间2.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熬炼的时间B.某批种子的发芽率C.学校聘请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D.黄河三角洲中学调查全校753名学生的身高《10.1统计调查》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调查中适合做普查的是( )A.值日教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状况B.调查长江水的污染状况C.调查某种钢笔的运用状况D.中心电视台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答案:A学问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析:解答:A.工作量小,没有破坏性,适合普查; B、D范围广,工作量大,不宜采纳普查,只能采纳抽样调查;C调查具有破坏性,相宜抽样调查.分析:有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拟精确,但所费人力、物、时间较多;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或无法进展普查时,应选择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县30~50岁成人的安康状况,采纳了抽样调查方式获得结果,下面所采纳的抽样合理的是( )A.抽查了该县30~50岁的男性公民B.抽查了该县城区30~50岁的成人20名C.抽查了该县全部30~50岁的工人D.随机抽查了该县全部30~50岁成人400名答案:D学问点:抽样调查的牢靠性解析:解答:A、没有抽查到女性公民,不具有普遍性;B、抽查范围小,不具有普遍性;C、只抽查了工人,没有抽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所以不具有普遍性. 应选D 分析:采纳抽样调查时,应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匀称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的偏差是微小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很强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4课时《统计调查(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4课时《统计调查(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4课时《统计调查(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计调查(一)》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和一些基本的调查方法,但对于统计调查的全面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实践,培养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实际案例分析等内容。

2.调查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调查材料,如调查问卷、数据表格等。

3.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统计调查的实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调查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和调查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整体框架。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调查材料,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调查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10.1《统计调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10.1《统计调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10.1《统计调查》一. 教材分析《统计调查》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统计调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但他们对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统计调查。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调查主题,如校园食品安全、学生作息时间等。

2.设计调查问卷,包括问题陈述、选项等。

3.准备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具,如调查表、统计软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统计调查结果,如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学生作息时间调查报告等。

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

同时,展示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案例,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基本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0.1第1课时《统计调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0.1第1课时《统计调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1 第1课时《统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统计问题,如何设计统计方案,以及如何通过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的基本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如问卷、实地考察等。

3.演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10.1 统计调查 第2课时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10.1 统计调查 第2课时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含答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会使用频数表和频率表进行统计分析。

3.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二、教学重难点1.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频数表和频率表的绘制和分析。

3.平均数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展开对话,引出学生已有的统计调查的经验,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统计调查相关知识。

2. 学习新知(1)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或板书,简要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方法”等内容。

(2)频数表和频率表的绘制和分析教师通过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讲解频数表和频率表的绘制方法,并解释其中的数学表达方式和意义,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表格分析数据。

示范步骤: 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的学生喜欢的水果种类是什么? 2. 学生利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答案。

3. 学生依据记录的数据绘制频数表和频率表。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了解学生对水果的喜好程度。

(3)平均数的计算教师通过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示范步骤: 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班级的学生的身高平均数是多少? 2. 学生利用测量身高的调查进行调查,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身高。

3. 学生利用记录的身高数据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了解学生的平均身高水平。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调查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调查,绘制频数表和频率表,并计算相关的平均数。

4. 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反思与拓展。

四、教学延伸请学生思考一个关于统计调查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调查。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频数表和频率表,并计算相应的平均数。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0.1统计调查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0.1统计调查优秀教学案例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学校举办的篮球比赛,引出统计调查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比赛结果进行统计。
2.向学生展示一组篮球比赛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分析数据,从而引出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统计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调查的过程。
3.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结合统计调查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5.鼓励学生将统计调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增强他们对统计调查的理解。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的调查任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统计调查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创设竞争机制,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力,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4.及时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调查过程进行反思,让他们总结自己在调查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
5.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统计调查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统计调查的兴趣,使其愿意投入到调查活动中。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统计调查:
1.深入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2.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及调查方法。
3.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4.应用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对调查数据进行展示。
5.通过实例,学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了解其意义。
在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难点在于如何教授学生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分析,如利用频数分布表来观察数据分布情况。
在统计量的应用上,难点在于解释何时使用中位数(如数据分布不均时),何时使用众数(如数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值),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平均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统计调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了解一群人的喜好或行为的情况?”(例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统计调查的奥秘。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运用:使学生理解这些统计量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举例解释:
在数据收集与整理阶段,重点强调如何避免调查偏差,例如通过随机抽样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2.教学难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针对性和回答方式的多样性,需要指导如何设计既符合调查目的又能引导被调查者提供有效信息的问题。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发现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调查的原理和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统计调查(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统计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意义.2.掌握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3.掌握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4.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5.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引入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布置学生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________.首先设计问卷,用问卷调查法_____数据.为了使被调查的人易于答卷,也为了收集数据便于操作,所以最好将问卷的题目设计成______题,请设计问卷.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提前提出问题,出示设计、制出的调查问卷,然后下发调查问卷,3分钟后收集数据.用表格统计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思考:1.条形图和扇形图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2.怎样画扇形统计图?【归纳结论】1.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但不能直接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2.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画扇形图时,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画扇形时,先确定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果某部分占20%,则它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扇形图画好后,要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对“天宫一号”空间站的零部件合格性的调查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2.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小组的同学与一家玩具生产厂家联系,给该厂组装玩具,该厂同意他们组装240套玩具.这些玩具分为A、B、C三种型号,它们的数量比例以及每人每小时组装各种型号玩具的数量如图所示.若每人组装同一种型号玩具的速度都相同,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填空:(1)从上述统计图可知,A型玩具有套,B型玩具有套,C型玩具有套.(2)若每人组装A型玩具16套与组装C型玩具12套所花的时间相同,那么a的值为____,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____套.3.“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为了解同学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小王对本班50名同学进行了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最喜爱人数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的人数分布直方图,若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那么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数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120°B.144°C.180°D.72°4.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在图①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教学说明】题1可采用抢答方式练习,题2、3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题4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给予提示,最后指派学生上台写出解题过程.【答案】1.全面调查2.(1)132 60 48 (2)4 6解析:(1)A型玩具有240×55%=132(套),C型玩具有240×25%=60(套),B型玩具有240-132-60=48(套);(2)由题意得:,解得a=4.故2a-2=6,即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6套.3.B解析:喜爱打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50×100%=40%,因此所求的圆心角度数为360°×40%=144°.4.解:(1)60÷30%=200(名),即本次一共调查了200名学生;(2)选项B的学生有200-60-30-10=100(名),补图略;(3)3000×5%=150(名)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条形图,扇形图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例题对教学课堂概念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统计调查(2)【知识与技能】1.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3.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概念及它们在抽样调查中的合理性,并能设计出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4.掌握折线的画法,并能从折线图中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入手,理解抽样调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为了使抽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我们必须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简单的抽样方法.最后学习折线图,知道折线图也是描述数据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在了解统计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锻炼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本领,提高数学兴趣.【教学重点】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抽样方案的制订,折线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分析:如果采用全面调查,那么花费时间长,消耗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只要调查部分学生就能了解全体学生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调查方法就是________.这样,就必须引入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总体”的定义:________.“个体”的定义:________.“样本”的定义:________.“样本容量”的定义:________.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________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________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问题2 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应怎样调查?分析:由于这500万人个体差异大(如年龄段),所以不适合________抽样,而应当分成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进行________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先阅读教材,再完成以上自学提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什么叫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什么叫简单随机抽样?什么叫分层抽样?4.什么情况下适宜简单随机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宜分层抽样?5.折线图的特点是什么?【归纳结论】抽样调查:从全体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抽样调查.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注意:样本容量是一个数目,不能带单位,样本容量一定要适当,太少,则不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太多,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适合抽样调查的情况:(1)总体数目巨大;(2)调查具有破坏性.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层次,在每个层次都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不大.分层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大.折线图的特点:能较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生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舟8号”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2.要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是.3.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4.如图是根据我市2007年至2011年财政收入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同上年相比,我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年,比它的前一年增加_______亿元.5.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每只羊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26 31 32 36 37(1)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什么?总体是指什么?(2)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6.某种电脑在七个月之内销售量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6月销售量逐月减少B.7月份的销售量开始回升C.这7个月中,每月的销售量不断上涨D.这7个月中销售量有涨有跌【教学说明】题1、2、5考查的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样本、总体、个体等概念;题3、4、6考查的是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答案】1.D2.抽样调查3.(1)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9.6亿元(2)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 2011 505.解:(1)样本是5只羊的重量;总体是100只羊的重量.(2)5只羊的平均重量是:(26+31+32+36+37)÷5=32.4(千克),故100只羊的重量约为100×32.4=3240(千克),可卖3240×11=35640(元)6.C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点学生口答,老师将小结内容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讲解抽样调查问题,抽样调查要注意选取的样本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由样本估计总体时,要搞清总体和样本的比例及样本容量的大小.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统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统计

10.1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二.授新1.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四.小结在上面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①全面调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②收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③描述数据的方法──表格法、条形图、扇形图。

五.练习:王聪一家三口随旅游团去九寨沟旅游,王聪把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①你能说出王聪一家这次旅游的费用支出情况吗?哪方面的费用支出最高?②若他们共花费人民币8 600元,则在食宿上用去多少元?往返的路费又是多少元?六.作业:。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第1节统计调查教案 (6)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第1节统计调查教案 (6)

10.1统计调查(第一课时)全面调查问题三:你能总结一下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吗?总结:活动中进行调查的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活动五:知识拓展,灵活运用2017年3月3日,全国最大的运动社交平台咕咚发布了共享单车骑行数据报告,以咕咚平台上现有骑行用户,以及骑行大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渠道,整合近30,000份关于共享单车的问卷调查,反映了当前国内用户对共享单车骑行的体验和现状。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一)共享单车用户年龄条形图1.通过此条形图你能确定使用使用共享单车较多的是哪两个年龄段?他们大部分属于哪类人群?2.调查使用共享单车30000人中,50岁以上的约有多少人?(二)共享单车用户属性扇形图1.通过此扇形图使用共享单车的最多的是哪类人群?2.调查使用共享单车的30000人中学生有多少人?(三)单车使用时间段折线图1.什么时间段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最多?2.你能有自己语言说一说随着时间变化一天来人们使用共享单车人数变化情况吗?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时有哪些优缺点和适应性?”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共识。

教师出示题组一,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出示题组二,其中1题可先独立思考,后口答;2题纸笔演练,学生板演,集体评价;题(三)1题请学生口答2题请一个学生上讲台结合统计图用自己的语言说统计图比较,培养学生比归纳数学意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练习巩固分析数据的思想方法。

提高分析能力。

其中题组一旨在巩固条形图的相关常识;题组二旨在领会数据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得有效信息。

(三)题旨在巩固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通过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一天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变化,培养学(2)小颖:在深泽县医院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生病次数人数1---2次563---6次2337次及7次以上711(3)小亮:调查了深泽县北方明珠小区的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生病次数人数1---2次 4 3---6次 5 7次及7次以上 1 根据学过的知识,学生交流,思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1数据统计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1数据统计  教案

课题:10.1统计调查2、掌握三种统计图的优点3、能根据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疫情期间,国家要求我们不出门,少接触,那么在家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就成为了不错的选择,那你们在家都比较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节目呢?在这里有五种电视节目类型,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呢?请看:师:那如果要了解我们班所有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三、自学质疑、合作探究【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一)内容:教材第135-137页练习以上部分时间:3分钟任务: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自学,两分钟,然后组内讨论,讨快的放到课堂上来。

以学生常见的电视节目图片做引入,联系课本内容,把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相关联,代入感较强。

1.学生先自学,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2.小组代表发言,师适时指导补充,达成共识.(抢答会让学生有参与感,体现学生主体论完毕后坐好举手,然后抢答,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统计调查首先要收集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整理好,最后进行描述,表示出来。

统计调查第一步:收集数据第二步:整理数据第三步:描述数据师:课本上给我们出示了一张调查问卷,这也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呢?要有标题,有时间,有问题,有选项... 师:那除了调查问卷,我们还可以怎样更快的得到数据呢?(举手,组内统计等)很好,收集完数据之后还要把杂乱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我们就能更清晰明白的看到最后的结果。

通常我们选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如下表:最后把整理完的数据描述出来师:那怎样把数据进行描述呢?刚才自学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都有什么形式呢?(举手回答)三种形式:条形统计图地位)师带领学生做出总结,并在课件出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拘泥于课本的唯一方法表格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方式,易于学生理解记忆通过自学课本学生能够迅速答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两种形式,而第三种需要提示她们小学学过的内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那每一种形式它各自有什么优点呢?先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组内讨论,讨论完举手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统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能熟练地、正确地解答平均数应用题。

2、了解数据整理,会把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了解统计表的意义和用途,会看、填写以及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3、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会制作条形、折线统计图。

*4、使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

【知识讲解】
1、求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相对应的总数量和总份数,按照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来解答。

2、统计表
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后制出表格,用来分析情况,反映问题,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

3、统计图
把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图形叫统计图。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

它们的作用和特点如下表:
4、制统计表
制作统计表时,先将原始数据加以分类整理,按照统计要求分清类别,确定项目,设计表头,确定纵、横栏数,并根据需要计算出总计、合计、平均数或百分率。

5、制条形统计图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同时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日期,标出图例。

6、制折线统计图
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7、制扇形统计图
①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②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⑤写上标题及制图日期。

【例题讲解】
例1、下面是某班男生的体重记录单:
根据上面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

填完后说出这个班男生的体重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

分析:记录单上提供了每人体重的千克数,从这些原始数据中,很难看出这个班男生体
重的分布情况。

为了说明问题,先把这些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整理(此题可以从体重最轻的千克数起,每5千克为一段),整理出各段人数后填进下表。

(统计表分为体重和人数两栏。

)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这个班男生体重的状况,其中40千克-44千克的人数最多。

例2、 大华造纸厂2004年第四季度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如下:十月份计划生产4000吨,
完成4280吨;十一月份计划生产4000吨,完成4240吨;十二月份计划生产4200吨,完成4536吨。

先分别算出每月实际超产的百分数,再制成统计表。

分析:根据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可将表头设计成:
月份栏共有三个月,每月一格加上合计一格,共用4格;项目栏共有三个项目,所以要用3格。

解:先求每月实际超产的百分数: 十月:(4280-4000)÷4000=7% 十一月:(4240-4000)÷4000=6% 十二月:(4536-4200)÷4200=8%
合计:(4280+4240+4536-4000×2-4200)÷(4000×2+4200)≈7.02% 制成统计表如下:
大华造纸厂2004年第四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
项目
数量(吨) 月份
注意:求合计栏的超产百分数不能用7%+6%+8%=21%
例3、小黄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用了4小时;又按原来的路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

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要求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必须知道上下山的总路程和上下山的总时间。


下山的总路程是上山路程的2倍,即3×4×2=24(千米);下山的时间是3×4÷6=2(小时),上下山的总时间4+2=6(小时)。

解:(3×4×2)÷(4+3×4÷6)
=24÷(4+2)
=24÷6
=4(千米)
答: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小时。

例4、红星小学六年级四个班参加歌咏小组的男、女情况如下:六(1)班男生24人,女生8人;六(2)班男生18人,女生6人;六(3)班男生20人,女生10人;六(4)班男生15人,女生12人。

根据以上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分析:根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要统计四个班男、女生的人数,在横轴上就要占用8格,再加上班级之间的四个空格,那么,横纵上至少要分成12等分。

四个班男、女生人数中,最多的是24人,最少的是6人,可以想到,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3人,比较合适。

解:红星小学六年级参加歌咏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男生
例5、有四个数,每次选出其中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外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212,200,172,184。

那么原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设这四个数分别为A 、B 、C 、D 。

第一次计算结果应为:D C
B A +++3 第二次计算结果应为:A D
C B +++3
第三次计算结果应为:B A
D C +++3
第四次计算结果应为:C B
A D +++3
把四次的结果相加得:
D C B A +++3+A D C B +++3+B A D C +++3C B
A D +++3
=2(A+B+C+D) 所以2(A+B+C+D)=212+200+172+184 A+B+C+D=
3842
768
= 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4÷4=96 即: (212+200+172+184)÷2÷4 = 768÷2÷4 = 384÷4 = 96
答: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96。

【能力训练】
1、①(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②胜利农场计划种20亩大豆,30亩棉花,50亩小麦,各种作物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用( )统计图表示最明显。

2、胜利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人数如下:六(1)班男生26人,女生24人;六(2)班男生23人,女生27人。

按照上面的内容填写下表。

3、新风自行车厂去年第四季度生产情况如下:十月份计划生产2500辆,实际生产2600辆;十一月份计划生产2500辆,实际生产2550辆;十二月份计划生产2500辆,实际生产2700辆。

先算出每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再算出合分数,然后制成统计表。

4、下面是新华小学各年级三好生人数情况线统计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1)( )年级的三好生人数最多,( )年级的三好生人数最少; (2)全校一共有三好生( )人。

(3)三年级三好生的人数比一年级多( )%。

年级
年级 年级
年级
年级 年级
5、农科站试验田2002-2004年小麦和水稻产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6、王刚同学在调查希望小学四年级三个班植树棵数时,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到以下的数据。

(每一划去示1,每个“正”字表示5。

)
一班:正 正 正 二班:正 正 正 正 三班:正 正
(1)根据数集的数据填写下表。

(2)把下面的条形图画完成。

【参考答案】
1、①折线 ②扇形
2、
3、2600÷2500=104% 2550÷2500=102%
2700÷2500=108% 2600+2550+2700=7850(辆) 2500×3=7500(辆)
4、(1)五 一 (2)65 (3)50
5、
6、(1)
(2)
2000
5
10 15 20 25 希望小学四年级三个班植树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