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之海绵城市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考试题及答案大学

海绵城市考试题及答案大学

海绵城市考试题及答案大学一、选择题1.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日本答案:B2.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C. 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D. 提高城市建筑密度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A. 透水铺装B. 雨水花园C. 深林覆盖D. 绿色屋顶答案:C4. 海绵城市在雨水管理中通常采用的“渗、滞、蓄、净、用、排”中的“净”指的是什么?A. 净化雨水B. 减少雨水径流量C. 增加雨水渗透量D. 储存雨水答案:A5.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B.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C. 增强生物多样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6. 海绵城市建设只关注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答案:错误。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关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还包括对城市雨水的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7.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

答案:错误。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都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8. 海绵城市建设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经济负担。

答案:错误。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长远来看有利于降低城市维护成本,对居民经济负担的影响是积极的。

三、简答题9. 简述海绵城市在城市防洪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海绵城市通过增加城市地表的渗透能力,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措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同时,通过蓄水设施的建设,可以在暴雨期间暂时储存雨水,减少即时排水压力,从而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10. 阐述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的具体含义。

答案:渗指的是增加城市地表的渗透性,让雨水能够渗入地下;滞是指通过设计使雨水在地表滞留一段时间,减缓径流速度;蓄是指建设蓄水设施,如蓄水池、湿地等,储存雨水;净是指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式净化雨水;用是指将收集和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冲厕等非饮用目的;排是指在必要时将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逻辑推断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高中语文逻辑推断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②________③________2.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网络投票评优活动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可以激励学生上进,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助长学生们心底的那份虚荣和功利,从而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只要限制网络投票评优活动,评优活动质量自然提升。

一场高质量的评优活动,如果能发挥其正面效用,就能完全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①网络投票评优活不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荣誉感和上进心。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下面文段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并分析其错误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填报志愿展开讨论。

甲同学说:“工商管理类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填报需谨慎。

”乙同学说:“我报的是法学专业,这样就一定能实现我当律师的梦想。

”丙同学说:“我报的都是财经类专业,竞争激烈,要是没被录取,我就没有前途了。

”丁同学说:“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热冷之分,很难说大学毕业之后哪个会更好。

”4.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换个话题,另写两句话。

要求:符合归纳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知识是羽翼,知识是翅膀,原来知识就是我们翱翔天空的工具。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

高考地理小专题——海绵城市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三 水体运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三  水体运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三水体运动(后附答案)(2016·山东曲阜一中第三次月考)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A.植物蒸腾减弱B.下渗增强C.地表径流增强 D.地下径流减弱2.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2016·江西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二模)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

据此并读下图(a)(b),完成3-5题。

(a)鄱阳湖水系图(b)鄱阳湖水位与面积变化的关系3.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A.5月B.6月 C.7月 D.8月4.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 A.-3-8米B.8-12米 C.12-20米D.20米及以上5.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①中部低、四周高②湖盆浅且坡度小③湖岸陡峭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016·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摸底)马尾藻海大致在北纬20°-35°、西经35°-70°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岸的“海”。

读马尾藻海的位置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海域其实是一片长着马尾藻的异常“平静”海域。

海域中的马尾藻随水流呈顺时针方向缓慢的移动。

对于该海域异常“平静”的分析最正确的是( ) A.东北信风对该海域的影响大B.该海域不在主航道上,船只活动影响小C.该海域受下沉补偿流影响大D.该海域在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圈中心7.马尾藻海是一个水温较高的海域,对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较强B.该海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气温高C.受海域附近暖流的影响D.在板块的交界处,海底火山活动强烈(2016·河南模拟)河水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人教版海南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海南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海南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传统城市建设处处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很容易造成逢雨必涝的现象。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列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与传统城市相比,下大雨时海绵城市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正确的是()A: 蒸腾减少B: 下渗减少C: 地表径流减少D: 地下径流减少【答案】C【解答】第2题.我国某汽车玻璃公司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著名品牌。

2013年以来,该公司先后在韩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北美等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产业向海外扩张。

2019年2月该公司收购了欧洲SAM公司(以生产汽车内饰品著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该公司向日韩、欧美等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技术B: 品牌C: 市场D: 原料(2)该公司收购欧洲SAM公司后能够()A: 增加公司产品类型B: 增加汽车玻璃产量C: 提升玻璃生产工艺水平D: 降低玻璃生产成本【答案】CA【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2013年以来,该公司先后在韩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北美等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产业向海外扩张,因此影响该公司向日韩、欧美等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故选C。

(2)该公司以生产汽车玻璃为主,而欧洲SAM公司主要是做汽车内饰品,因此收购欧洲SAM公司可以丰富其产品类型。

故选A。

第3题.某家具制造商在挪威森林中建造了一家工厂,外墙由原生的松树和玻璃制成,将绿色景观引入室内。

屋项配备1200个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将用于建筑供暖。

工厂建筑由4个呈放射状排列的生产车间组成,车间尾端汇入中心。

中心核心区为圆形公共庭院,陈列着家具,访客可从车间旁倾斜的屋顶缓坡步行至此参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家具制造工厂设计理念的最主要因素是()A: 原料B: 市场C: 环境D: 技术(2)圆形公共庭院的建设有利于()A: 美化厂区环境B: 丰富顾客体验C: 方便生产生活D: 加强生产协作(3)与传统工厂相比,该工厂的运营将()A: 提高生产成本B: 拓宽销售市场C: 实现节能减排D: 方便产品运输【答案】CBC【解答】第4题.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17建设海绵城市含解析鲁教版1

高中地理17建设海绵城市含解析鲁教版1

建设海绵城市(建议用时:30分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易错题)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的原因是()①城市缺水严重②城市排水系统脆弱③大部分地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④城市内涝灾害频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A 2.B[第1题,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绿色屋顶”等实现雨水再生利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由于“海绵城市”大量采用透水性路面,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绿色植物能大量吸收CO2放出氧气,可净化空气,降低大气的温室效应,调节气候,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但对城市交通没有缓解作用。

故选A。

第2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更加强烈,故选B。

本题易错选D项。

]读图,完成3~4题.3.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压力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4.“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A.调节地表径流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作用3.D4。

A[第3题,建筑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用不大,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的热量引起的。

第4题,“建筑雨水利用”减少了地表径流。

]2016年11月15日,市规划局发布《温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公告.“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海绵城市(含解析)

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海绵城市(含解析)

母题十八:海绵城市【母题来源】2016上海卷地理11-12题。

【母题原题】(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11、C 12、D考点:考查水循环知识。

【命题意图】该题以新概念的“海绵城市”为背景,明白海绵城市的作用,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考查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城市水循环特征建设城市的,做题时一定把握住水循环原理,与其它的大气运动无关。

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A. 减轻城市水体污染B.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增强城市抗旱能力D. 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2.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A. 雨水花园、渗水路面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C. 湖泊、湿地、坑塘等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3.绿色屋顶的核心功能是A. 减少灰霾污染B. 减轻城市雨涝C. 增加经济收入D. 美化城市环境【答案】1.D 2.C 3.B考点: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海绵体的类型,绿色屋顶的主要功能。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3 海绵城市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3 海绵城市

微专题精选13.海绵城市【知识归纳】1.海绵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植被覆盖率下降、自然水域减少等,带来了城市绿地匮乏、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热岛效应”增强等。

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实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

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遏制迅速蔓延的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

5.城市风道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就是在城市建设生态绿色走廊,在城市局部区域打开一个通风口,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对城市的雾霾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夏天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通风廊道”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结构的改造,对城市功能的完善。

打造城市“通风走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二是建设被誉为城市“绿色项链”的环城林带。

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

【典题精练】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37天

2024年高考倒计时每日一题地理推荐题 倒计时37天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优势,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A.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B.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C.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2.“海绵城市”的环境效益表现为()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地面铺设透水砖③禁止开采地下水④治理水污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A;2.C;3.A解析:1.本题考查“海绵城市”的功能。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过滤杂质、净化水质,减少水污染,A正确;树木、草坪只吸收一小部分大气降水,B错误;河流、湖泊可能增加局地降水,但无法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C错误;城市小区地面硬化,地表水无法下渗,减少了下渗水量,D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海绵城市”的效益。

“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公园能够有效调蓄径流,湖泊可拦蓄雨水,有利于区域蓄洪防旱,湿地公园还可调节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无法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②④正确,③错误;该湿地公园并不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水源,且为城市供水不属于环境效益,①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

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可增大雨水下渗量,实现吸水、蓄水的目的,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①②正确;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③错误;治理水污染和建设“海绵城市”关系不大,④错误。

故选A。

推荐: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高考热点复习---海绵城市专题

海绵城市专题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①缓解城市缺水②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③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④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⑤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建筑雨水利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A.调节地表径流 B.调节水汽输送C.增加大气降水 D.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3~5题。

甲图乙图3.乙图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甲图中哪些环节引起的①a 增加②b 减少③c 增加④d 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4.上述水循环环节的改变还让城市容易发生内涝,据统计2012年我国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有关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读图,完成6~7题。

6.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A.图a B.图b C.图c D.图d7.“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8~9题。

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海绵城市建设浅议

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海绵城市建设浅议

高考语文阅读模拟练习——海绵城市建设浅议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2年,“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建设总投资接近10万亿元”。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根据网上相关资料整理)材料二:2017—2022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走势预测(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海绵城市”,即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

“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

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城市内涝问题。

当城市成为“海绵”时,降雨时城市吸饱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时,就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城市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运用得更加平衡。

高中地理海绵城市作用

高中地理海绵城市作用

高中地理海绵城市作用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缓解城市化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和水面面积,提高城市的吸热能力和蒸发量,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

2. 改善城市水环境:海绵城市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减少城市化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3.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海绵城市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洪排涝系统,实现雨水的有效排放和利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因暴雨等水患造成的损失。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在高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城
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初识海绵城市——分析城市内涝城市环境问题教学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初识海绵城市——分析城市内涝城市环境问题教学课件
在我的城市,遇见你
初识海绵城市
——分析城市内涝
河北丰润车轴山中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水循环原理,指出城 市水循环的环节。
2、应用水循环原理,学会分析城市 内涝的成因。
3、认识“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水开发 利用的意义。
城市内涝
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造成城市积水灾害的现象 。
探究任务一:城市雨水的来龙去脉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探究任务二:“不听话”的城市雨水
活动: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
天然水体减少
地面硬化 DDiiaagg22rraamm
内涝的 成因
热岛效应 空气污染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9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2021/9/92021/9/92021/9/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92021/9/9September 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92021/9/92021/9/92021/9/9
A 4.4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铺设透水砖
▲屋顶绿化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 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 的渗透。其好处在于:通过土壤渗透雨 水,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 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涵养地下水, 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 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 料,改造屋顶绿化,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海绵城市--排
有些城市就是因为降雨多了,渗透 不了,用不了那么多,所以才导致内 涝。这就需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 排掉。利用城市竖井与工程设施相结 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 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 合的方式,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 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海绵城市--净
不同的土层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土壤的渗透、植被和绿 地系统等,都能对水质产生 净化作用。现在城市里的初 雨,就是第一次下的雨,是 非常脏的,应该蓄起来,经 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我 们城市中。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海绵城市--用
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 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尽可 能利用雨水。例如停车场下的雨, 我们传统的方式是快排,其实可以 收集净化后,直接用于洗车。我们 现在浇花浇树要用自来水,既消耗 能源、又消耗水资源。我们应该通 过渗透涵养,通过蓄 把 水 留在原 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也 可用于景观喷灌中。
“滞”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 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 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城 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 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时强降雨,对 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 来就导致内涝。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 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 园、生态滞留池或渗透池、人工湿地。
专家表示,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害 、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还有利于修 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例如:通 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 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 热 岛效应, 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 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海绵城市--蓄城市的天然蓄水池人工地下蓄水池
“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降雨得 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 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把降雨蓄起来,是为了利用和调蓄 错峰,否则短时间内汇集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
海绵城市--滞
据统计,过去几年内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每年 因暴雨洪水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逢 雨必 涝”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重大灾害之一。一方面,随着我国城 市化快速发展造成的“热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增强, 城市暴雨现象的频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存在大量的 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的渗透性不好, 储水体较少,无法滞纳急剧增加的雨水。
部分城市旱涝急转现象严重。据住建部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 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当前我国99%以上 的城市属于雨水集中快排模式,天然降水对城市干旱现象的缓解非常有限。一旦海 绵城市的建设完成,内涝、缺水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城市开发建设 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 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 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 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 的生态功能。
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 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 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 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 "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 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 念。
核心实质
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垫面上 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实现海 绵城市的六个关键字:渗、蓄、滞、净、用、排。
海绵城市--渗
我国试点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教学目标
1.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 2.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 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 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 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 雨时吸水、蓄水、渗 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 的水“释放”并加以 利 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 迁徙活动更加“自然”。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