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井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开发地面一期工程
综合倒班基地项目
降
水
井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 (3)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
4降水设计方案 (3)
4.1降水井井身结构 (4)
4.2降水井布置 (5)
4.3施工技术措施 (5)
4.4降水井施工 (6)
4.5降水井监测 (8)
5施工部署 (6)
5.1施工管理体系 (6)
5.2质量保证体系 (6)
5.3劳动力组织计划 (6)
5.4机械设备计划 (7)
5.5施工工期 (7)
6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 (7)
6.1降水安全、环保措施 (7)
6.2土方施工安全、环境保证措施 (8)
附:降水井井身结构图
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综合倒班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3、有关场地平面图。
二、工程概况
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开发地面一期工程综合倒班基地位于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本工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0622m2,其中一期用地面积11761m2,二期用地面积8861m2,总建筑面积84096m2。因规划方案改变,于2011年11月5日调整设计规划图,工程拟建建筑有倒班公寓、体育馆、餐厅和地下设备用房,各建筑明细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明细表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在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与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组成,地层岩性分别为粉土、粉砂、卵石和粉砂质泥岩,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粉土①:黄褐色,稍密,湿~很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呈条纹状分布,见黄褐色铁锰质浸染,具摇震反应,偶见有机质及腐殖物,局部夹薄层或团块状粉砂。该层层厚约1.0-3.0m,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平均为2.20MPa,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顶部0.3-0.5m为耕植土。
粉砂②:黄绿色,松散,湿~很湿,颗粒成分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含少量云母碎片,该层中夹少量薄层或团块状粉土、细砂,局部夹淤泥,下部多夹少量卵砾石。该层层厚约0.5-3.55m,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 值平均为2.27MPa,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
卵石③:灰绿色、杂色,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中-微风化岩浆岩、变质砂岩、石英岩、灰岩及少许燧石,粒径以5-12cm者居多,大者可达20cm 以上,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一般呈亚圆及不规则状,充填物以粉细砂及砾石为主,泥质物含量约占填隙物的15%。依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将其分为松散(N120≤3)、稍密(3< N120≤6)和中密(6< N120≤11)3个亚层。该层以松散为主,次为稍密,中密卵石呈薄层或透镜体状产出。该层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
松散卵石③1:粒径多为3-8cm,卵石含量约为50%或以下,夹粉细砂团块,饱和,松散状,层厚约0.5-6.5m,主要呈透镜体状产出,N120修正击数一般小于3击,平均值为1.84击。
稍密卵石③2:粒径多为4-10cm,卵石含量约为55-60%,饱和,稍密状,层厚0.5-4.5米,主要呈透镜体状产出,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3~6击,平均4.23击。
中密卵石③3:粒径多为5-12m,含少量漂石,卵石含量约为60-65%,饱和,中密状,层厚0.5-1.2米,呈透镜体状产出,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6~10击,平均7.86击。粉砂质泥岩④:系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岩层产状335°∠1°,经钻探揭露,可分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和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四、降水设计方案
依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本基坑降水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方案。
四.1降水井井身结构
降水井深度:12~13m
降水井井径:Ф600mm
滤水管管径:Ф400mm (无砂管)
滤料:Ф2—4 mm(细砾石)
降水井间距:8~10m
井身结构见附图一。
四.2降水井布置
降水井的布置是保证降水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降水工程井点的布置一般间距为8~10m,基于本基坑形状呈“凹”字形,基坑内外侧补给源大小不一。因此,对于补给源较大的基坑外侧(西侧)降水井间距加密布置,降水井间距为8m,其余各侧降水井间距均为10m;降水井距基坑周边距离为1.0m。同时在施工中利用收集到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抽水试验成果再作适当调整。
具体布置见附图二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四.3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本基坑上部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变化较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线渗漏补给,其含水介质渗透性差;因此,含水层进行降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本基坑降水效果,本次降水在布井和施工中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①、加深降水井深度
从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含水介质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渗透性差,涌水量小的特点,因此加大降水井深度以增大渗流梯度,确保降水效果。
②、合理布井
依据本基坑平面形态,基坑内侧地下水的补给源较小,外侧补给源相对较大,因此,布置降水井时,外侧加密布井,内侧可增大降水井间距。
③、完善成井工艺、确保成井质量
由于本次降水涉及到含水层属上层滞水含水层,且各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赋存层位变化较大。因此,只有完善成井工艺才能确保成井质量。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采用多次反复、内部循环洗井法成井。
④、加设引排设施
依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介质均为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其持水度大,均匀性差,基于上述特征,在施工中如出现坑壁、坑底渗水现象,可采用加设引排设施,以确保基坑及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
四.4降水井施工
四.4.1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施放井点——钻机对位——成孔——下放井管——充填滤料——洗井——下放水泵——抽水。工艺流程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