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十九讲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学起来更容易。
• 2、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 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个体必须经过练习或经验才能使行为发生变化。
• 行为变化有时也可能是成熟、适应、疲劳或疾病 引起的,这些现象不是学习。
• 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眼睛对刺激的感受性降 低;运动员在长跑中,由于疲劳速度越来越慢。
第四节 人格测验
• 一、自陈量表 • 二、投射测验 • 三、情境测验 • 四、自我概念测验
一、自陈量表
• 自陈量表测量的是人格特质,由一系列的问题组 成,每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由被试按照的自己 的真实情况来作答。
•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 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1942)
❖ 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过流浪生活,以家庭 为单元,男女平等,没有持久、集中的政治和宗 教约束。
• 人格特征:坚定、自立、冒险。 ❖ 特姆尼人:生活在灌木丛生地带,以农业为主。
居住固定,社会结构稳定,有分化的社会阶层, 完整的部落规则。 • 人格特征:依赖、服从、保守。
• 总之,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 结果。
三、家庭环境因素
• 1.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 有重要影响
• 2.家庭教养方式分三类:权威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 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上。 • 三类教养方式: • 1、权威型:对子女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控制。
孩子表现通常是:消极、被动、依赖、服从、做事缺乏 自主性。 • 2、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甚至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表现通常是:任性、幼稚、自私、无礼、独立性差。 • 3、民主型: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正确指 导。孩子表现通常是: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 交往、富于合作。
经验和遗传因素。
四、自我概念测验
• 目的: • 1、了解个人对自我的看法。 • 2、了解个人自我接受以及自尊的程度,比
较被试的“现实我”、“社会我”、以及 “理想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 (一)形容词列表法 • 程序: • 1、主试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列
表,如友善的,有野心的,羞怯的等。
• 2、被试从中选择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 • 3、主试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分析。 • 注意:由于形容词具有社会褒贬性质,即
• 2、刺激-反应学习: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 个体做出某种行为后,得到强化,所以行为再次 出现并得到巩固。
• 例子:儿童上课时,因回答问题受到老师表扬, 所以变得爱回答问题。
• 3、系列学习:又称为“连锁”学习,将一系列 “刺激—反应”动作按照一定系列联合起来。
• 例子:各种技能的学习,如游泳——划水、蹬腿、 呼吸。
第十三章 学习
•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 一、什么是学习 • 二、学习的分类
一、什么是学习
• 定义: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注意三点: • 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 例如:行为改变:学会了骑自行车。 • 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生词,虽然没学会,但下
• 一、生物遗传因素 • 二、社会文化因素 • 三、家庭环境因素 • 四、早期童年经验 • 五、自然物理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 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对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 • 研究1:弗洛德鲁斯(1980)对瑞典12000名双生
子进行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 外向和神经质上相关系数为+0.50,而异卵双生子 的相关系数为+0.21和+0.23。 • 研究2:我国研究者于1964年,通过各种生理指标 确定22对同卵双生和18对异卵双生子,进行了近 20年的追踪研究。1982年又对被试进行了《明尼 苏达人格测验》,并计算了每项人格分量表的遗 传率,结果如下:
二、学习的种类
•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 加涅(1974)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
学习模式,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 ❖ 该理论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 • 1、信号学习:在经典条件作用基础上形成,对特
定刺激信号做出特定反应。 • 例子:小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就想到打针,
所以感到害怕。 • 刺激信号:白大褂;反应:害怕。
母爱的孩子患有“失怙性忧郁症”,表现为哭泣、僵直、 退缩、表情木然。 • 研究2:伯恩斯坦Burnstein(1981)发现弃子会使儿童 产生心理疾病,孩子会形成攻击、反叛的性格。 • 研究3:鲍尔毕Bowlby(1951)对非正常家庭成长的儿 童和流浪儿进行调查,发现儿童的心理健康关键在于婴 儿和年幼儿童与母亲建立的和谐稳定的关系。
• (三)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 优点: • 1、弹性大,被试不受限制,可以任意作出反应。 • 2、材料仅为图片,因此可以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
试进行施测。
• 缺点: •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 2、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如测验上发
现某人有侵犯欲望,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却很少出 现侵犯行为。
• 成就需要(ach)、顺从需要(def)、秩序需要 (ord)、表现需要(exh)、自主需要(aut)、 亲和需要(aff)、自省需要(int)、求助需要 (suc)、支配需要(dom)、谦虚需要(aba)助 人需要(nur)、交通需要(cha)、坚毅需要 (end)性爱需要(het)、攻击需要(agg)。
• 3、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三、情境测验
• 理论基础: • 社会学习论者认为,如果能够把情境中的某些刺
激与个体的行为对应起来,那么就可以创造某种 环境来预测或监视个体的行为。 • 作用:用于教育评价——性格教育测验 • 用于人员甄选——情境压力测验
• (一)性格教育测验 • 如品格教育测验——考试后教师先将试卷收上来
• (二)主体统觉测验(TAT) • 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1938)编制。
结构: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 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 都至少有一个人物。如图所示。
• 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 到的内容编故事。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四个 问题:
• 1、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 • 3、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 • 4、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 对遗传的作用的一致看法: • 1、遗传是人格因素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
同。如在智力、气质等因素上,遗传因素的作用 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 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因素更重要。 • 3、人格的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缺点: • 1、缺乏客观标准,不易建立效度。 • 2、测验内容属情绪、状态方面,所以对某
一问题的答案常常会发生变化。
• 3、会发生反应偏向,受社会赞许现象的影 响。
二、投射测验
• 理论基础: • 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心理分
析理论认为,人的一些无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 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 测验形式: • 给出模棱两可的刺激,由被试对之自由反应。主 试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分析,并推论出被试的人格 特点。
悄悄评分,再把试卷发给学生,并附上标准答案, 让学生自己评分,然后收回问卷,进行对比,测 出学生的“诚实”程度。
• 情境:每个被试拿到了自己的试卷,要自己评分。 • 行为:被试是否会修改自己的答案。
• (二)情境压力测验
• 设计一种情境,让被试产生身临其境的压 力,主试观察被试在这种压力情境下的反 应,来了解被试的人格特质。
二、Baidu Nhomakorabea会文化因素
•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作用:使社会成员的人格朝向 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护社会稳 定的功能。社会文化对人格影响的程度受两方面 因素的影响:
• (1)社会对成员顺应的要求 • 要求越严格,影响力越大。 • (2)行为的社会意义 • 行为的社会意义越大,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的
影响越大。 • 举例: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差异。 • 1.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 • 2.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 虽然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但 是早期经验并不单独决定人格,还要依赖教养方 式,遗传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 如:溺爱可以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而逆境同 样可以磨练出坚强的人格,即所谓的“逆境出 才”。
五、自然物理因素
•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也影响人 格的形成。
• 一项研究:巴理Berry(1966)对阿拉斯加州的爱 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人进行比较研究,说明 了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 举例——无领导小组讨论
• 情境:安排几个互不相识的人,给他们一 个任务,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合作完 成,否则每个人都会受到惩罚。
• 在这种情境下不同的被试会做出不同的反 应。如有人会主动站出来带领大家进行合 作,并得到了大家支持。那么这个人就可 能具有领导的特质。
• 对情境测验的评价: • 优点:具有科学性,结果较精确。 • 不足:只注重现实因素,忽略了个体行为
•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
• 结构: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 白。如图所示:
• 施测: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 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 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 题。
• 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 答。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 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
• 4、言语联想学习:与系列学习类似,其中的刺激 是语词,即:将一系列语词联结起来。
• 例子:小孩子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社会赞许性,被试可能为了维护个人自尊, 不诚实作答。
• (二)Q分类法 • Q分类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1953)
创立,被广泛用于自我概念、人格适应、 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 方法:让被试看多张描述人格的词语卡片, 要求被试将这些词语与自己进行对照,从1 -9级中,选出适合自己的等级。
第五节 人格成因
❖题目举例——强迫选择: • a、我喜欢结交新朋友。 • b、当我有困难时,我希望朋友能帮助我。 ❖功能: ❖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
需要上相对于一般人的程度,绘出人格剖 面图,清晰呈现出一个人的人格状况。
• (三)自陈式量表的优缺点 • 优点:题目数固定,内容具体清楚,施测简
单、计分方便。
编制,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 ❖ 内容:健康状况,情绪反应,社会态度,心身症
状、家庭婚姻等26类题目。 ❖ 用途: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
性精神病等
❖ 结构: ➢ 10个临床量表:疑病(Hs)、抑郁(D)、癔病
(Hy)、精神病态(Pd)、男子气和女子气 (Mf)、妄想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 分裂(So)、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
➢ 四个效度量表: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 校正分数(L)、疑问分数(Q)
❖ 举例:我相信有人反对我。 ❖ 是【】不一定【】否【】
• (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 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1953)根据莫瑞(1938) 的15种需要为基础编制。
❖ 问卷结构——15个分量表,共225道题:
四、早期童年经验
• 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 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 系。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它因 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 早期的经验对人格有重要的影响。 • 研究1:斯毕兹Spitz(1965)研究发现很多早期被剥夺
• 3、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 学习现象:学会了游泳,即使一段时间不游,也不会忘记。 ❖ 非学习现象:麻醉使人意识发生变化,做出怪异行为,这不是学
习。 • 另外,敏感化和习惯化如果作用短暂,也不是学习。 • 敏感化:地震后,对一些正常的震动现象敏感。 • 习惯化:对空调房间的噪音,过一段时间,就不再去注意。 • 这两种反应,当刺激不再存在时很快就会消失,所以不是学习。
• 2、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 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个体必须经过练习或经验才能使行为发生变化。
• 行为变化有时也可能是成熟、适应、疲劳或疾病 引起的,这些现象不是学习。
• 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眼睛对刺激的感受性降 低;运动员在长跑中,由于疲劳速度越来越慢。
第四节 人格测验
• 一、自陈量表 • 二、投射测验 • 三、情境测验 • 四、自我概念测验
一、自陈量表
• 自陈量表测量的是人格特质,由一系列的问题组 成,每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由被试按照的自己 的真实情况来作答。
•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 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1942)
❖ 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过流浪生活,以家庭 为单元,男女平等,没有持久、集中的政治和宗 教约束。
• 人格特征:坚定、自立、冒险。 ❖ 特姆尼人:生活在灌木丛生地带,以农业为主。
居住固定,社会结构稳定,有分化的社会阶层, 完整的部落规则。 • 人格特征:依赖、服从、保守。
• 总之,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 结果。
三、家庭环境因素
• 1.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 有重要影响
• 2.家庭教养方式分三类:权威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 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作用上。 • 三类教养方式: • 1、权威型:对子女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控制。
孩子表现通常是:消极、被动、依赖、服从、做事缺乏 自主性。 • 2、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甚至达到失控状态。 孩子表现通常是:任性、幼稚、自私、无礼、独立性差。 • 3、民主型: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正确指 导。孩子表现通常是: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 交往、富于合作。
经验和遗传因素。
四、自我概念测验
• 目的: • 1、了解个人对自我的看法。 • 2、了解个人自我接受以及自尊的程度,比
较被试的“现实我”、“社会我”、以及 “理想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 (一)形容词列表法 • 程序: • 1、主试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列
表,如友善的,有野心的,羞怯的等。
• 2、被试从中选择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 • 3、主试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分析。 • 注意:由于形容词具有社会褒贬性质,即
• 2、刺激-反应学习: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 个体做出某种行为后,得到强化,所以行为再次 出现并得到巩固。
• 例子:儿童上课时,因回答问题受到老师表扬, 所以变得爱回答问题。
• 3、系列学习:又称为“连锁”学习,将一系列 “刺激—反应”动作按照一定系列联合起来。
• 例子:各种技能的学习,如游泳——划水、蹬腿、 呼吸。
第十三章 学习
•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念
• 一、什么是学习 • 二、学习的分类
一、什么是学习
• 定义: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注意三点: • 1、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 例如:行为改变:学会了骑自行车。 • 行为潜能的改变:学习生词,虽然没学会,但下
• 一、生物遗传因素 • 二、社会文化因素 • 三、家庭环境因素 • 四、早期童年经验 • 五、自然物理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 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对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 • 研究1:弗洛德鲁斯(1980)对瑞典12000名双生
子进行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 外向和神经质上相关系数为+0.50,而异卵双生子 的相关系数为+0.21和+0.23。 • 研究2:我国研究者于1964年,通过各种生理指标 确定22对同卵双生和18对异卵双生子,进行了近 20年的追踪研究。1982年又对被试进行了《明尼 苏达人格测验》,并计算了每项人格分量表的遗 传率,结果如下:
二、学习的种类
•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 加涅(1974)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
学习模式,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 ❖ 该理论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 • 1、信号学习:在经典条件作用基础上形成,对特
定刺激信号做出特定反应。 • 例子:小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护士,就想到打针,
所以感到害怕。 • 刺激信号:白大褂;反应:害怕。
母爱的孩子患有“失怙性忧郁症”,表现为哭泣、僵直、 退缩、表情木然。 • 研究2:伯恩斯坦Burnstein(1981)发现弃子会使儿童 产生心理疾病,孩子会形成攻击、反叛的性格。 • 研究3:鲍尔毕Bowlby(1951)对非正常家庭成长的儿 童和流浪儿进行调查,发现儿童的心理健康关键在于婴 儿和年幼儿童与母亲建立的和谐稳定的关系。
• (三)投射测验的优缺点: • 优点: • 1、弹性大,被试不受限制,可以任意作出反应。 • 2、材料仅为图片,因此可以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
试进行施测。
• 缺点: •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 2、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如测验上发
现某人有侵犯欲望,但是实际上这个人却很少出 现侵犯行为。
• 成就需要(ach)、顺从需要(def)、秩序需要 (ord)、表现需要(exh)、自主需要(aut)、 亲和需要(aff)、自省需要(int)、求助需要 (suc)、支配需要(dom)、谦虚需要(aba)助 人需要(nur)、交通需要(cha)、坚毅需要 (end)性爱需要(het)、攻击需要(agg)。
• 3、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三、情境测验
• 理论基础: • 社会学习论者认为,如果能够把情境中的某些刺
激与个体的行为对应起来,那么就可以创造某种 环境来预测或监视个体的行为。 • 作用:用于教育评价——性格教育测验 • 用于人员甄选——情境压力测验
• (一)性格教育测验 • 如品格教育测验——考试后教师先将试卷收上来
• (二)主体统觉测验(TAT) • 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1938)编制。
结构: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 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 都至少有一个人物。如图所示。
• 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 到的内容编故事。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四个 问题:
• 1、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 • 3、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 • 4、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 对遗传的作用的一致看法: • 1、遗传是人格因素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
同。如在智力、气质等因素上,遗传因素的作用 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 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因素更重要。 • 3、人格的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缺点: • 1、缺乏客观标准,不易建立效度。 • 2、测验内容属情绪、状态方面,所以对某
一问题的答案常常会发生变化。
• 3、会发生反应偏向,受社会赞许现象的影 响。
二、投射测验
• 理论基础: • 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心理分
析理论认为,人的一些无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 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 测验形式: • 给出模棱两可的刺激,由被试对之自由反应。主 试对被试的反应进行分析,并推论出被试的人格 特点。
悄悄评分,再把试卷发给学生,并附上标准答案, 让学生自己评分,然后收回问卷,进行对比,测 出学生的“诚实”程度。
• 情境:每个被试拿到了自己的试卷,要自己评分。 • 行为:被试是否会修改自己的答案。
• (二)情境压力测验
• 设计一种情境,让被试产生身临其境的压 力,主试观察被试在这种压力情境下的反 应,来了解被试的人格特质。
二、Baidu Nhomakorabea会文化因素
•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作用:使社会成员的人格朝向 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护社会稳 定的功能。社会文化对人格影响的程度受两方面 因素的影响:
• (1)社会对成员顺应的要求 • 要求越严格,影响力越大。 • (2)行为的社会意义 • 行为的社会意义越大,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的
影响越大。 • 举例: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差异。 • 1.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 • 2.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 虽然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但 是早期经验并不单独决定人格,还要依赖教养方 式,遗传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 如:溺爱可以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而逆境同 样可以磨练出坚强的人格,即所谓的“逆境出 才”。
五、自然物理因素
•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也影响人 格的形成。
• 一项研究:巴理Berry(1966)对阿拉斯加州的爱 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人进行比较研究,说明 了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 举例——无领导小组讨论
• 情境:安排几个互不相识的人,给他们一 个任务,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合作完 成,否则每个人都会受到惩罚。
• 在这种情境下不同的被试会做出不同的反 应。如有人会主动站出来带领大家进行合 作,并得到了大家支持。那么这个人就可 能具有领导的特质。
• 对情境测验的评价: • 优点:具有科学性,结果较精确。 • 不足:只注重现实因素,忽略了个体行为
•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
• 结构: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五张黑 白。如图所示:
• 施测: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 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 什么东西?”或“你想到了什么?”等问 题。
• 被试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图片,做出自由回 答。主试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并注意其 情绪表现和伴随的动作。
• 4、言语联想学习:与系列学习类似,其中的刺激 是语词,即:将一系列语词联结起来。
• 例子:小孩子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社会赞许性,被试可能为了维护个人自尊, 不诚实作答。
• (二)Q分类法 • Q分类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1953)
创立,被广泛用于自我概念、人格适应、 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 方法:让被试看多张描述人格的词语卡片, 要求被试将这些词语与自己进行对照,从1 -9级中,选出适合自己的等级。
第五节 人格成因
❖题目举例——强迫选择: • a、我喜欢结交新朋友。 • b、当我有困难时,我希望朋友能帮助我。 ❖功能: ❖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
需要上相对于一般人的程度,绘出人格剖 面图,清晰呈现出一个人的人格状况。
• (三)自陈式量表的优缺点 • 优点:题目数固定,内容具体清楚,施测简
单、计分方便。
编制,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 ❖ 内容:健康状况,情绪反应,社会态度,心身症
状、家庭婚姻等26类题目。 ❖ 用途: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
性精神病等
❖ 结构: ➢ 10个临床量表:疑病(Hs)、抑郁(D)、癔病
(Hy)、精神病态(Pd)、男子气和女子气 (Mf)、妄想狂(Pa)、精神衰弱(Pt)、精神 分裂(So)、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
➢ 四个效度量表:说谎分数(L)、诈病分数(F)、 校正分数(L)、疑问分数(Q)
❖ 举例:我相信有人反对我。 ❖ 是【】不一定【】否【】
• (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 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1953)根据莫瑞(1938) 的15种需要为基础编制。
❖ 问卷结构——15个分量表,共225道题:
四、早期童年经验
• 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 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 系。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它因 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 早期的经验对人格有重要的影响。 • 研究1:斯毕兹Spitz(1965)研究发现很多早期被剥夺
• 3、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 学习现象:学会了游泳,即使一段时间不游,也不会忘记。 ❖ 非学习现象:麻醉使人意识发生变化,做出怪异行为,这不是学
习。 • 另外,敏感化和习惯化如果作用短暂,也不是学习。 • 敏感化:地震后,对一些正常的震动现象敏感。 • 习惯化:对空调房间的噪音,过一段时间,就不再去注意。 • 这两种反应,当刺激不再存在时很快就会消失,所以不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