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学科作业设计案例自制汽水

初中化学学科作业设计案例自制汽水

初中化学学科作业设计案例自制汽水社会实践类【作业内容】一、准备用品:干净的塑料饮料瓶(约500mL)、小勺、白糖、放凉的白开水、小苏打(食品级)、柠檬酸(食品级)、其他自己需要的食品添加剂二、基本步骤1.往空饮料瓶里放入两勺白糖(可依据个人口味添加);2.接着放入一勺(约2g)小苏打;3.倒入多半瓶凉开水,让物质充分溶解;4.加入一勺柠檬酸(约2g);5.迅速拧紧瓶盖,不让里面的气体逸出,摇匀;6.在冰箱冷藏30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温馨提示:1.应使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2.操作过程注意卫生、安全(不建议用玻璃瓶)。

三、在等待汽水冰镇的过程中,让我们进一步探索汽水的奥秘。

1.自制汽水用到的小苏打化学名称为;化学式为2.汽水又称为碳酸饮料,自制汽水加入柠檬酸后产生了大量气泡,这里的气泡主要成分应该是,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3.已知柠檬酸常温下是白色晶体,味酸,化学式为C6H8O7,具有酸的通性,通常可以解离出3个H+。

试完成配制过程中使汽水冒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四、按照上述基本步骤做出的汽水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味,我们接下来看看能通过什么方法,使汽水变得美味。

1.产生大量气泡后,没有迅速拧紧瓶盖,可能会导致汽水口感变差,原因是迅速拧紧瓶盖可以使瓶内压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从而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放入冰箱冰镇可以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2.基本步骤中第一步加入的白糖可以使汽水带有甜味,请参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科书(2012版)99页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描述,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第一步中加入你喜欢的食品添加剂。

添加前请思考:①加入添加剂的量是否越多越好?②你是如何控制加入的添加剂的质量的?③除了口味,你是否有办法改变你的汽水颜色呢?④能否改善自制汽水的营养成分呢?⑤你更喜欢化学合成的还是天然的添加剂?根据提示,改进你的汽水配方,尝尝改进后的汽水味道如何。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初中化学作业,针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

通过这份作业设计案例,学生能够巩固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2. 目标本次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化学物质的基本性质、分类以及常见化学实验的方法。

3. 作业设计案例3.1. 实验室探秘学生们将分组进行实验室探秘,探索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常见实验物品的标识与用途。

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室仪器,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并了解实验室的安全重要性。

3.2. 物质分类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室仪器进行物质分类实验。

老师将准备多种常见物质,如铁粉、食盐、石灰水等,学生需要观察它们的外观、触摸它们的性质,并进行分类。

学生需要总结归纳,了解物质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3.3.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实验方法。

老师会提供盐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并观察它们在反应中的变化。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结果以及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4. 作业要求- 学生应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实验报告及回答问题的书面材料。

5. 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规范性及仪器仪表使用能力(40%);- 实验结果记录准确性及总结归纳能力(30%);- 问题回答的逻辑性及深度(30%);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和实践,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巧,培养科学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样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样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样例一、实验目的通过设计一份初中化学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2.1 实验器材- 烧杯- 酒精灯- 试管- 化学反应座- 显微镜2.2 实验药品- 氯化铁溶液- 碳酸氢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三、实验步骤3.1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铜的反应1. 取一小量氯化铁溶液倒入试管中。

2. 取一小量硫酸铜溶液倒入另一试管中。

3. 将两个试管同时倾斜,让两种溶液缓慢接触并混合,观察反应过程。

4. 记录下反应的现象和观察到的任何变化。

3.2 实验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1. 取一小量碳酸氢铵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同时搅拌。

3. 持续滴入,直到观察到溶液颜色或 pH 值有明显变化。

4. 记录下反应的现象和观察到的任何变化。

3.3 实验3: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变化1. 取一小量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置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

3. 观察并记录加热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4. 注意观察颜色、气体释放等现象。

四、预期结果和分析4.1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预期结果:观察到出现颜色变化的反应。

分析:氯化铁和硫酸铜之间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硫酸铁。

4.2 实验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预期结果:观察到溶液颜色或 pH 值的变化。

分析: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钠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4.3 实验3: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变化预期结果: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浅或发生颜色变化。

分析:加热过程中硫酸铜溶液会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铜。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期间要注意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和药品,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和,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以上是一份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样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您可以根据这个样例进行修改和拓展,以适应具体的实验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NaOH HCl NaCl H O 2【作业内容】1.以下思维导图中展示的是初中阶段常见的离子,它们在溶液中结合能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尝试按序号写出下列离子所对应的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种即可):例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总结:以上反应中,生成水的反应有(填序号,下同); 生成沉淀的反应有 ;生成气体的反应有 。

2.酸碱盐部分的除杂(方法:找到杂质成分,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将其转化为沉淀或气体或水即可)初中化学学科作业案例酸碱盐之间的反 应素养提升作业3.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提纯粗盐并制取纯碱的工艺流程如下:请根据上述题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的操作名称是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步骤③、④颠倒,无法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请写出步骤⑤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答案】1.②232222Na CO HCl NaCl H O CO +=++↑③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④22332CaCl Na CO CaCO NaCl +=↓+⑤2233()2Ba OH Na CO BaCO NaOH +=↓+;⑥322443()2Ba NO H SO BaSO HNO +=↓+⑦222()2MgCl NaOH Mg OH NaCl +=↓+;⑧222()2CuCl NaOH Cu OH NaCl +=↓+⑨333()3FeCl NaOH Fe OH NaCl +=↓+;⑩432NH Cl NaOH NaCl NH H O+=+↑+2.(1) Mg 2+ NaOH (2)SO 4 2- BaCl 2 (3)CO 32- Ba(OH)2 (4)H + CaCO 33.(1)过滤;(2)除尽杂质中的MgCl 2;(3)过量的BaCl 2;(4)2NaOH HCl NaCl H O +=+、232222Na CO HCl NaCl H O CO +=++↑【案例分析】本次作业设计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已有题型改编,结合了初中酸碱盐的知识,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离子所代表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其实就是整个复分解反应的核心,巩固离子所代表的物质之间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复分解反应知识的运用,除杂题的考察又是一个反向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的能力,作业的最后一部分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是酸碱盐知识、提纯、工艺流程的一个融合,主要为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也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能力。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3篇)通过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化学老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化学课后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需求。

为了有效设计课后作业,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其次,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最后,课后作业要打破传统的书面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研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

在化学研究过程中,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动。

化学教师需要精选作业,布置作业,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实实在在的提高。

设计课后作业要充分体现作业的具体性、趣味性、层次性、与生活贴切、探究性等。

具体来说,课后预作业要求老师事先列出预提纲和练题,学生再针对提纲找出内容的疑难点。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有些作业不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实行“分层次”作业。

作业量、难度、要求和完成时间都要分层。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与生活相贴切,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研究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研究化学的乐趣,增强其研究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教师应该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视野和课程理念来设计作业。

要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课后作业中的化学知识编成故事,化学谜语、探究实验和课外观察、调查、实践等。

最后,有效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探究性。

化学课后作业要渗透探究思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有趣味性、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案例一:化学实验设计目标: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选择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过程,并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的进行,学生将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效果:通过这个实验设计,学生将能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实践能力。

案例二:化学应用练目标:通过设计化学应用练题,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内容: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浓度计算等知识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可以将问题设置成趣味性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效果:通过这个练设计,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

案例三:化学展示项目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化学展示项目,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化学相关的主题,设计一个展示项目。

项目可以包括实验演示、展板设计、口头展示等形式。

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所选主题,在展示中展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效果:通过这个展示项目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三个初中化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哇塞,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化学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哈!
就比如说,在讲分子和原子那部分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个超级有趣的作业。

让大家想象自己是一个小分子,然后用文字描述自己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和变化,这多有意思啊!这不就像是让我们变身成微观世界里的小精灵,去探索那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嘛!
还有一次学酸碱反应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回家自己做实验,观察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就像一个小侦探一样,我们自己动手去发现化学的秘密,那感觉简直酷毙了!难道不比死记硬背那些化学方程式有趣多了?
在学习化学元素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分组,每个组选一个元素,然后设计一个关于这个元素的小故事或者小表演。

哎呀呀,我们组当时选的是氧元素,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编出了一个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如何重要的故事。

每个人都积极参与,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这就像我们一起搭积木,每个人贡献一点力量,就建成了一个精美的城堡呀!
大家想想看,这样的作业设计多吸引人啊!让我们不再觉得学化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反而是充满乐趣和挑战。

比起那些单调的练习题,这些作业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大门。

这不是比硬生生地塞进知识要好得多吗?通过这些有趣的作业,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学们,这样的作业设计是不是很棒啊!我觉得这样的作业设计真的太赞了,能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多爽啊!。

初中化学“双减”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共三篇

初中化学“双减”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共三篇

离带。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陌生的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分析
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向目标 3: 爆炸
命题蓝图:
课中作业
考察方式
考查要能力水平(相关
评价标准
题目

行为动词)
知解道释 通化的所情过学原境 小组交流讨论基础类
小组交流讨论 提升类
物性因知, 识理爆性炸进解, 而爆释炸理能生迁解够活移爆运中到炸用的
方法:吹灭、 扇灭、水浇灭、 减去燃烧的烛芯 、 倒扣烧杯 【设计意图】列举熄灭蜡烛的原因,对比课前作业,有无更多的方法,使学生
体会学习燃烧的条件对于灭火的启示。 问题二:这些方法为何能熄灭蜡烛,结合燃烧的条件,请试着归纳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分析熄灭蜡烛这一生活中场景,得出的灭火的原理,体会化学与生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伴随能量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 现物质转化;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
其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学业要求: 能运用变量控制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能利用化学反应及 绿色环保理念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理念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知识迁移。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
学习目标
1 通过交流讨论、 分组探究实验和观看演示实验分析总结燃烧需要的条
件。
2. 通过交流讨论 、 观看演示实验,能够说出灭火的原理并能用灭火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 、 交流讨论,知道爆炸发生的条件,防爆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已有经验让学生描述熄灭蜡烛的方法,探查学生对于灭火方式 的了解 ,为灭火原理的讲解打下基础。 4、 烈日炎炎下,轮胎爆炸了,这是为什么呢?(指向目标 3)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轮胎爆炸的原因,探查学生对于爆炸这一现象背后原因的

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优秀化学作业设计案例:1. 题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展示了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包括酸碱溶液的配制、pH值测定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酸碱中和反应在化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2. 题目: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展示了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包括不同金属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测定、金属表面涂覆防护剂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机制及其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题目:溶解度实验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展示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实验包括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测定、数据处理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

4. 题目:化学反应速率实验与反应速率常数计算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展示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包括不同反应物浓度下反应速率的测定、数据处理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5. 题目: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与电位差的测定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电位差测定,展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实验包括不同金属电极在不同溶液中的电位差测定、数据处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差测定方法及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6. 题目:酶活性实验与酶活性曲线的绘制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展示了酶活性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以及酶活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实验包括不同底物浓度下酶活性的测定、数据处理和酶活性曲线的绘制。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了解到酶活性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以及如何绘制酶活性曲线。

7. 题目:有机物的鉴别实验简介:本案例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展示了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和技术。

八年级化学作业设计方案

八年级化学作业设计方案

八年级化学作业设计方案
目标:
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八年级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通过参与设计和完成化学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设计方案: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材料:
- 盐酸
- 碳酸钠
- 酚酞指示剂
- 烧杯
- 镊子
-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2. 将适量的碳酸钠用镊子夹起,慢慢加入盐酸中。

3. 持续搅拌,直到反应停止。

4. 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变化。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碳酸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如何使用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实验二:金属活性实验
实验材料:
- 镁条
- 锌条
- 铜条
- 碗
- 稀硫酸
- 铜硫酸
- 锌硫酸
实验步骤:
1. 将镁条、锌条和铜条分别放入三个碗中。

2. 向第一个碗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反应。

3. 向第二个碗中加入铜硫酸,观察反应。

4. 向第三个碗中加入锌硫酸,观察反应。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进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金属活性的差异,掌握金属与酸的基本反应特点。

结论:
通过参与以上两个实验,八年级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研究和掌握化学知识。

初三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初三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初三化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7.4结晶现象1、教材分析本节作业设计对应的教材是约克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四节溶液的结晶,作业设计是课后作业。

教材内容如下:2。

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门实施的“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下发的“五管”文件精神,为体现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灵活性,以及提质减负的“双减”,在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对这节课的结晶现象的作业部分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主要讲解两种结晶法:冷却结晶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

学会选择合理的结晶方法;了解除去原盐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中溶解、过滤、蒸发的细节,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重点:1.学会如何从溶解度曲线判断得到某种晶体的方法和原因;2.过滤的重点是“一膏两低三靠”;3.蒸发的停止和玻璃棒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

3、课程标准要求:1.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学会用过滤和蒸发来分离混合物。

4、作业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过滤结晶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2.关键能力:体验原盐提纯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3.核心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5.操作类型:1.基础课:考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审题能力;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调查。

2.知识拓展类: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完成思维导图。

3.实践拓展:原盐提纯分组实验(必选);结晶硫酸铜或明矾(可选)。

6.词操作持续时间:15分钟7.作业内容1.中国有很多盐碱湖泊,溶解了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

那里的人“冬钓碱,夏晒盐”,所以冬钓碱用的结晶法是()a,蒸发溶剂b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c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d .加热饱和溶液【答案】c2.在去除原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取原盐b .溶解原盐c .过滤卤水d .蒸发滤液。

【答案】d8.请根据7.4结晶现象的学习内容,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酸和苏打粉;(2)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闻试管中是否有气味;(3) 反复加入醋酸和苏打粉,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4)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酸碱指示剂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5) 结论:醋酸和苏打粉在反应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盐,并且酸性和碱性被中和,所以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铜丝和硫粉;(2) 将铜丝和硫粉放入试管中并加热;(3)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颜色变化的气体;(4) 结论:铜与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铜。

3. 酸性物质与金属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物质与金属的反应现象,了解酸性物质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和铁钉;(2) 将铁钉放入稀盐酸中;(3) 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并观察铁钉的表面是否有变化;(4) 结论:稀盐酸与铁钉反应生成了氢气,并且铁钉表面产生了气泡。

4. 溶解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了解溶解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盐、糖、沙子和植物油;(2)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3) 摇晃试管观察物质是否溶解;(4) 结论:盐和糖在水中溶解,沙子和植物油不溶解。

5. 酶的活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了解酶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步骤:(1) 准备淀粉溶液、淀粉酶和不同温度的试管;(2) 将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的试管中;(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淀粉酶;(4) 观察试管中是否有颜色变化,并记录所需时间;(5) 结论:酶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酶的活性。

6. 锌与稀酸的反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学科优质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学科优质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学科优质作业设计案例一、作业目标。

1. 巩固氧气制取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等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 (一)基础夯实。

1. 氧气制取方程式大比拼。

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

这个反应中,高锰酸钾这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就像一个小魔法师在施展魔法,变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那你能准确写出这个魔法咒语(方程式)吗 ?还有一个反应也能制取氧气哦,就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这个反应就像过氧化氢有个得力助手二氧化锰,在它的帮助下迅速分解出氧气。

快写出这个反应的方程式吧 。

2. 实验装置连连看。

下面有几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给出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长颈漏斗、锥形瓶、分液漏斗等仪器的图片)。

如果我们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择哪些仪器来组装实验装置呢?请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要是选错了,我们的氧气制取大业可就会失败啦,就像厨师做菜选错了厨具一样 。

那如果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装置又有什么不同呢?也请把合适的仪器连起来哦。

# (二)能力提升。

1. 氧气收集方法探究。

我们知道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那什么时候适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呢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呢?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哦。

比如说:“排水法收集氧气呀,就像捕鱼一样,当水里的氧气就像鱼一样装满了我们的集气瓶这个‘鱼篓’,就收集好了……”如果我们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你会选择哪种收集方法呢?请说明理由。

这就像是在选择一个最靠谱的小伙伴一起去冒险,你得说出为什么这个小伙伴(收集方法)是最适合完成这个纯净氧气收集任务的 。

2. 实验误差分析小侦探。

小明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但是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比理论值少了很多。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一、设计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系统“减负”政策,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本次作业设计针对初中化学课程进行“双减”作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减少学生在作业上的负担。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作业设计1.任务一:实验探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现象、酸碱反应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记录。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总结规律,并在作业中简要描述实验原理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改进意见。

2.任务二:知识应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化学相关话题(如大气污染、化学反应的应用等),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并写一份小论文,要求包括:引言、相关理论知识、研究现状、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任务三:综合运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决。

要求学生能够确定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小组讨论过程和结论进行整理和总结。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能够合理运用化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进行适当的实践验证。

四、作业要求1.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记录、小论文和小组讨论整理稿。

2.作业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和思考。

3.作业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4.作业标准不仅包括正确性,还包括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评价1.实验探究部分将根据学生实验记录的合理性、观察与总结的准确性以及自我思考和改进意见的提出情况进行评价。

2.知识应用部分将根据学生小论文的结构完整性、知识运用的准确性以及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情况进行评价。

3.综合运用部分将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整理稿的问题概括、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合理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实际操作性进行评价。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案例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初中化学实践教学课。

二、实验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验材料1. 草酸溶液(1mol/L);2. 氢氧化钠溶液(1mol/L);3. 酚酞指示剂;4. 碱式碳酸铜;5. 烧杯、滴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纯度;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草酸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 用滴管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5. 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碱式碳酸铜,观察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草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2. 实验数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草酸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3. 实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草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H2C2O4 + 2NaOH =Na2C2O4 + 2H2O。

实验结果表明,草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与理论值相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2. 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环保意识,认识到了化学实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本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步骤简单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4.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双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双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一门重要科目,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和实验性。

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设计一份“双减”初中化学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双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作业名称:《化学元素知识梳理与实验记录》一、作业内容:1.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个化学元素,并了解该元素的基本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量、主要用途等。

2.根据所抽取的化学元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

二、作业要求:1.制作一份化学元素知识卡片,包括所抽取的元素的基本信息和图片。

2.设计实验前,先进行文献查阅,了解所选择元素的相关性质,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3.实验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并及时记录实验过程。

4.实验完成后,总结实验结果并写下自己的实验心得体会。

5.作业完成后,将化学元素知识卡片和实验记录整理成一份作业报告交给老师。

三、评分标准:1.化学元素知识卡片内容准确完整,包括基本信息和图片,可获得5分;2.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过程规范,实验结果明确,可获得10分;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收获,可获得5分。

四、作业的意义:1.通过设计化学元素知识梳理和实验记录作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增强化学知识的整体性。

2.通过设计实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通过记录实验心得,学生可以总结实验经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一份“双减”初中化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以上案例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祝您的作业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题目: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一、引言(150字)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们了解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溶解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将选择不同的物质,探究它们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溶解性,并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00字)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2.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3.培养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200字)1.实验材料:5种常见物质(如糖、盐、小苏打、食用碱、蛋清)、烧杯、试管、滴管、导热纸、热水浴、称量器等。

2.实验步骤:a.准备各种物质及实验器材;b.将每种物质分别测量10g置于不同的试管中;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轻轻摇晃,观察物质是否能溶解,记录观察结果;d.在加热水浴中加热溶解性较低的物质试管,观察是否发生溶解,记录观察结果;e.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如溶剂温度、物质种类、搅拌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350字)1.实验结果:将观察结果整理成表格、曲线等形式。

a.不同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性:记录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是否能溶解;b.加热下的溶解性变化:记录通过加热是否能促使一些物质溶解。

2.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一些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a.溶剂温度:加热可提高物质的溶解性,因加热可以增加分子的能量,使其更容易突破吸引力的束缚;b.物质种类: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溶解性,可能与分子结构、极性等有关;c.搅拌:通过搅拌增加溶质与溶剂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度。

在实验中未加入搅拌操作,可进一步探究搅拌对溶解性的影响。

五、实验展望(200字)1.进阶实验:探究溶解性与溶剂种类的关系,尝试使用不同的溶剂(如水、醇类溶剂)进行溶解实验,比较不同溶剂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

2.应用拓展:利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的知识,在疾病治疗、工业生产等方面寻找应用,如溶解性药物的制剂研发、溶解性肥料的配方设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多样化的化学课后作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课后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效课后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2.应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3.课后作业要打破传统的书面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布置。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动。

作为化学教师,如何精选作业,怎样布置作业,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实实在在的提高,是每个化学老师都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设计课后作业要充分体现作业的具体性、趣味性、层次性、与生活贴切、探究性等。

具体体现在:1.课后预习作业。

要求老师事先列出预习提纲和练习题,学生再针对提纲找出内容的疑难点。

2.分层次作业。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有些作业不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次”作业。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其次,对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作业要求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10—20分钟)3.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与生活相贴切。

作业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4.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应该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视野和课程理念来设计作业。

要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尽量把课后作业中的化学知识编成故事,化学谜语、探究实验和课外观察、调查、实践等。

5.有效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探究性。

新课程改革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化学课后作业要渗透探究思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一、设计意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渐趋完善,而相对滞后的初中化学作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已成为化学教学必须面对且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主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作业教学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活动与交流的过程,通过作业,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讨论、体验和交流。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发挥作业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架起师生之间心灵与信息交流的桥梁,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一个的理想平台,我们根据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组织有关教师设计了本套初中化学巩固型、拓展型、实践型作业并以电子稿的形式提供给一线的教师,为教师进行化学作业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二、设计理念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种任务。

本套作业设计力图体现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弹性化原则、培养兴趣的人性化原则、以及学以致用的实效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与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突出化学作业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在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

我们所设计的拓展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内容,力图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

所以,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有关作业。

我们所设计的巩固型作业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化学观念理解程度。

拓展型作业力争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性,在检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化学式的意义巩固型作业1、化学式是用来表示()A.物质的组成B.物质的变化C.物质的性质D.物质的结构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所组成的单质的是()A.H2B.H C.CO D.C3、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A.N B.N2C.2N D.2N24、关于C2H2、H2O、H2、H2SO4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两个氢原子B.都含有氢元素C.都含有1个氢分子D.都含有氢气5、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极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6、下列化学用语中,通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A.H2O B.H C.H2D.2H27、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 B.H2O C.H2D.2H28、对于一个SO2分子和一个SO3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硫元素的个数相等B.分子的性质完全相同C.分子的性质不完全相同D.含硫原子的个数相等9、下列有关过氧化氢(H2O2)组成的正确叙述是()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化合物B.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10、下列有关符号中的数字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O2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B.2Fe中的“2”表示2个铁原子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D.2N中的“2”表示2个氮分子11、下列物质的组成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是()A.氧气(O2)B.铜(Cu)C.氯化钠(NaCl)D.二氧化硫(SO2)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物质组成的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单质的是()A.二氧化碳B.空气C.二氧化硫D.水14、下列物质中,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D.混合物15、下列关于氧气、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含氧元素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分子D.都是化合物16、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CO2”表示①②③④“Fe”表示①②③“NaCl”表示①②③1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和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铜______锌_____铁______铝_____银_____金_____钙______汞_______氩气_____氦气_____氖气_____金刚石_____硫粉______红磷_______硅_______ (2)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氧气_______氢气________氮气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氟气______碘_________ (3)化合物的化学式氯化钠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___二氧化锰_______二氧化硫_______氧化铜_______氧化镁_________水_______ 拓展型作业1、某化合物隔绝空气受热后,分解成氧气和氯化钾,由此证明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其中 _____是金属元素,______是非金属元素。

2、指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2O O22SO3Mg2+2Na+3、甘油在印刷、化妆品生产等工业中常用作润湿剂,也可用来制造医药和炸药。

根据甘油的化学式C3H8O3,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任写四条)?(1)。

(2)。

(3)。

(4)。

4、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突发“非典”,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为防治“非典”,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常用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过氧乙酸由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方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渐趋完善。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使化学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的作业。

作业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还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设计、讨论、实验、体验和交流等。

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作业,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新课程理念下,多元化的作业除了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落实: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

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补充,有它独特的功能。

通过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一)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即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分成不同内容、不同标准、不同模式和不同分量的作业,也可以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成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同时对作业的评价也要相应进行分层评价。

例如1:新授课的作业,针对相同的知识点可以布置以记忆和了解为主的选择题或判断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布置讨论题或推论题或论述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例如2:复习课可以布置知识点的填空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布置归纳知识网络图(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例如3:复习课可以布置错题改错(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布置结合自己理解的重点每个学生自己出一份单元试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