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

合集下载

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

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

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第一篇: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我县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殡葬火化政策,经过县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基本上可以说城区社区的居民已经了解了相关的政策。

从日常工作管理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所在社区从3月1日起至发稿时间,累计死亡6人,根据6人的火化情况,发现在殡葬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二、现在有些农村社区为了搞好社区的殡改工作,出现死亡情况后,委曲求全,负担死者的火化费用,增加了社区自身的负担。

解决方法:确系低保户、五保户的可以按照政策给予部分减免或全免;确系家庭困难的户,由社区出具证明给予部分减免。

县民政局应该出台相应的减免政策来配合我县的殡改工作地开展,间接地减少社区的压力。

三、德源公司要加快自身的建设和机器的维修保养工作。

笔者社区茶厂小区死者家属要求殡仪馆车辆早上8点来车运送遗体去火化,但是因为德源公司的火化传运带出现问题,需人工托运。

其他社区的死者家属因此事阻拦德源公司的火化工作,双方产生矛盾。

待解决问题时,我社区死者遗体在茶厂小区灵堂摆放已到9点多种,幸亏我社区及时介入,做了大量的工作,才稳定了死者家属的情绪,否则又会出现一起大的殡改工作纠纷问题。

解决办法:德源公司应加快建设力度,启用第二台火化设备,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机器的日常维修。

避免此事的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农村社区和城郊社区的城郊结合部,要加强殡改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五、尽快出台符合我县殡改工作关于弱势群体减免费用的政策,尤其是对失地、少地、无地的居民(村民)和家庭困难的下岗职工家庭做出相应的减免政策,以推动殡改工作地开展。

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是一件涉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情,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从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政策执行方面看,违反政策的事例也只是少数,多数群众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这项政策,说明我们还是有群众基础的,起步也很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摘要]我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给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上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倡导树葬、建立电子坟墓、网上扫墓等现代文明的殡葬礼俗。

殡葬历来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一面镜子。

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脉搏的跳动、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窥视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荣辱。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的部分地区,旧的习俗,特别是旧的丧葬礼俗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少数以宣传封建迷信为职业的“阴阳先生”、“巫医”活动十分猖獗。

不少人注重抵御外来的“精神污染”,而对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精神污染却忽视了。

我们对此不应采取消极和听之任之态度,而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改革,破除封建旧习,倡导与社会主义时代相适应的悼念方式和寄托哀思的内容。

这一改革,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既深入人心,又势在必行。

而且它的意义将超出民俗范围,成为政治改革的内在应力,促使中华民族更加进步、文明。

一、中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部分人大搞封建迷信活—1—动。

且大有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上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现将中国殡葬改革中的不良现象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11愚昧无知近年来,殡葬领域中出现了所谓的“与时俱进”。

我国有些地区在举行丧葬礼仪时,为死者扎洗衣机、彩电、冰箱、轿车、手机、甚至电脑和空调等等,用这些电器代替了以往的纸牛、纸马进行焚烧;“西天冥府银行”的钞票发展到用“美元”、“欧元”等,且面值越印越大。

也有些人,父母亡故已有多年,扎纸编花,敲鼓念经,深挖高筑,为其父母翻修墓冢。

他们认为今天要过上好日子,全靠祖宗坟地“风水鉴照”、“祖荫祖德”。

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摘要
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是当前农村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农村殡葬现状的调研,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围绕农村殡葬改革展开调研,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背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殡葬改革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农村殡葬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乱收费、乱葬、乱象丛生等情况。

为了推动农村殡葬改革,提高殡葬服务质量,有必要对农村殡葬进行深入调研,并思考未来的改革方向。

调研内容
1. 农村殡葬现状调研
首先,需要对农村殡葬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各地区的殡葬制度、服务机构、人员素质等情况,掌握农村殡葬的基本信息。

2. 农村殡葬问题分析
针对农村殡葬存在的问题,包括乱收费、乱葬、乱象丛生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3. 农村殡葬改革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提出农村殡葬改革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殡葬制度、加强殡葬服务管理、提高殡葬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措施。

思考与展望
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加强政府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农村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结束语
通过对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殡葬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也清晰地看到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村殡葬行业能够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迈进,为农村社会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我国殡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殡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殡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宋悦华刘秀伟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4期摘要殡葬管理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政策执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土葬和厚葬之风依然盛行、殡葬业暴利现象严重、殡葬管理和监督缺失等。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土葬、推行殡葬方式的多样化、加强殡葬管理和监督、积极培育绿色殡葬文化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殡葬方式殡葬政策殡葬管理作者简介:宋悦华,硕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政策科学理论与方法;刘秀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83-02作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1956年就确立了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目标的殡葬管理政策,并于1997年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在坚持原有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地、有步骤地实施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

近年来,我国殡葬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殡葬业成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引导我国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殡葬政策执行的现状分析我国政府推行殡葬管理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节约土地,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土地”的问题;二是节约费用,减轻民众办丧事的负担;三是简化形式,革除丧葬陋习。

通过殡葬政策的实施与推广,我国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火葬率大幅提升,一些大中城市火化率保持在80%~90%,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一些地区还积极推行生态葬法,不仅维持了生态平衡,丧葬陋习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

但也应注意到,与殡葬事业取得的进步相比,我国殡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葬尤其是“二次装棺”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殡葬推行的主要形式是火葬,但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年均死亡近850万人,而每年进行传统土葬的遗体约有425万具左右,土葬率约达50%之高豍。

推行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的矛盾与挑战

推行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的矛盾与挑战

推行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的矛盾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命尊严的认识逐渐提高,殡葬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推行殡葬改革不仅涉及到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牵涉到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与挑战。

一方面,推行殡葬改革需要面对传统习俗的巨大阻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大国,殡葬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习俗逐渐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发生冲突。

例如,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死者如亡灵般永垂不朽」,追求奢华的仪式和排场。

这种观念与现代节约环保、简约为美的价值取向相悖。

因此,在推行殡葬改革中,要改变人们对于仪式排场过度追求的观念,引导人们接受和倡导简约而尊重生态环境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传统习俗的改变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

推行殡葬改革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与配套,且这些政策需要得到全面的执行。

然而,在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

例如,法规制度不完善,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力,导致相关规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不足,无法提供适当的殡葬服务。

这些问题一方面阻碍了殡葬改革的推行,另一方面也制约了人们对殡葬改革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同时,殡葬改革还需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矛盾。

在我国,尊重和保护亲人的后事仍然被视为道德义务和家族观念的一部分,以致人们对殡葬改革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殡葬改革是对传统习俗的一种破坏,是对祖先的不敬和冷漠,这会引发一些社会争议甚至群体事件;另一方面,一些人则积极倡导殡葬改革,旨在提高殡葬行业的服务质量,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并推动社会节俭和环保的理念。

这些观点的碰撞和冲突,给推行殡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面对殡葬改革中的矛盾与挑战,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殡葬改革政策,并加强对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殡葬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

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

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丧葬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传承地,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推动丧葬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为此,制定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是为了规范和引导丧葬活动,推动丧葬文化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仪式的规范管理。

丧葬仪式是表达哀思和缅怀逝者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规范其举办程序和内容。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仪式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丧葬仪式的程序和内容,杜绝铺张浪费、攀比攀高等不良风气,让丧葬仪式更加庄重、简约,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其次,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用品的规范管理。

丧葬用品是丧家和社会对逝者的最后一份关怀,因此需要规范其使用和消费。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用品管理制度,规范各类丧葬用品的制作、销售和使用,杜绝奢华浪费、低俗庸俗等不良风气,让丧葬用品更加朴素、实用,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再次,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场所的规范管理。

丧葬场所是丧家和社会悼念逝者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规范其建设和管理。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场所管理制度,规范各类丧葬场所的建设、维护和使用,杜绝豪华浪费、拥挤混乱等不良风气,让丧葬场所更加整洁、安宁,为悼念逝者营造恰当的氛围。

最后,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活动的监督和指导。

丧葬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对丧葬活动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丧葬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活动监督和指导机制,加强对丧葬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风气,促进丧葬文化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丧葬文化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的丧葬文化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殡葬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国在殡葬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二、殡葬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 殡葬改革的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殡葬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传统墓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2. 殡葬改革的意义殡葬改革是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改革可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殡葬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环保化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并促进城市绿化建设。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殡葬改革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策落实不到位。

有些地方对于政策的执行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2. 殡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和行业标准缺乏,导致殡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采用低价诱惑、虚假宣传等手段欺骗消费者。

3. 殡葬方式单一化目前我国的殡葬方式主要以火葬为主,而其他方式如水葬、树葬等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这种单一化的殡葬方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4. 墓地资源紧张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传统墓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新型墓地如公墓、生态墓等建设缓慢,导致墓地资源紧张。

5. 环保问题传统火葬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水葬、树葬等新型殡葬方式虽然环保,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受到污染、树木管理不善等。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1. 加强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对于违规行为要严格打击。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殡葬改革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2. 提高殡葬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维权能力。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稳推进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稳推进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稳推进殡葬改革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改变传统殡葬模式的不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业的需求。

然而,殡葬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平稳推进殡葬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推动殡葬改革平稳进行。

一、利: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殡葬改革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传统殡葬模式普遍存在公开透明度低、繁琐冗长的问题,往往需要过多的程序和环节,给家属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而通过改革创新,推行简化、高效的殡葬流程,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提升殡葬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在这一方面,可以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统一、规范的殡葬管理平台,提高殡葬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为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的服务。

二、弊:对于传统殡葬方式的冲击殡葬改革的推进可能引发对于传统殡葬方式的冲击。

传统殡葬方式多为地埋,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人们对逝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但随着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地埋殡葬方式逐渐难以为继。

殡葬改革往往会引入火葬、海葬、树葬等新的安葬方式,这对于传统殡葬观念的改变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并引发一些争议。

所以,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承,尊重个体差异,妥善处理好新旧殡葬方式的转变。

三、利:环保和资源利用殡葬改革可以促进环保和资源利用。

传统殡葬模式往往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相比之下,采用火葬、海葬等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土地利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此外,通过改革提高棺木材质的利用率,推广生态纸棺等环保殡葬用品,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殡葬改革中要注重环保意识的普及,引导人们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环保型殡葬中来。

四、弊:文化认同与接受度的问题殡葬改革的推行可能会遇到文化认同与接受度的问题。

殡葬是一个涉及到人们核心利益和情感的领域,很容易触及人们的信仰和观念。

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精选多篇)

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精选多篇)

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精选多篇)第一篇: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摘要:土葬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下葬形式,由于实行的历史较为长远,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认为土葬才是对死者的最好敬畏。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倡导火葬,火葬的运用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的发展意义,但是在应用后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切断了生物循环链,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本文重点研究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及难点。

关键词:殡葬;公墓建设;殡葬管理制度前言:当前,国家在殡葬上推行节地生态殡葬,入室为安,该项理念的提出,对殡葬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促进了殡葬理念的创新,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及民情发展。

各个地区已经针对殡葬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将节地生态殡葬建设纳入到我国的民生工程中来。

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强化安葬设施的生态功能,创新生态祭品作为现阶段我国殡葬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殡葬进行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难点文明祭扫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上的一项移风易俗社会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殡葬的整治力度,加强对文明祭扫进行宣传,积极倡导遗体火化,大大降低了群众的丧葬费用,缓解了社会环境资源紧张的矛盾。

但是目前遗体火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群众受传统丧葬理念影响较大,群众受“入土为安”观念影响较大,要想使群众摒弃传统的丧葬文化,而选择花葬、海葬及树葬等绿色丧葬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群众难以接受,尤其是农村地区,即使是骨灰装棺再葬,仍然会出现大操大办情况[1]。

第二,殡葬改革工作在实施及开展过程中,缺少法律依据,《殡葬管理条例》中,未对违规土葬及乱埋乱葬等行为进行规定,基层执法人员在规范殡葬行为时,没有法律依据作为支撑,出现管理无手段情况,增加了丧葬执法工作的难度。

当前殡葬改革研究之反思

当前殡葬改革研究之反思

当前殡葬改革研究之反思当前殡葬改革研究之反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殡葬仪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各地纷纷展开殡葬改革研究,试图改变传统殡葬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方式。

然而,当前的殡葬改革研究仍有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

首先,殡葬改革研究应注重民意调查和社会参与。

殡葬仪式是一个涉及众多人群的敏感话题,因此在进行改革研究时,应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真正了解并尊重民意,才能推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改革方案,避免盲目推行改革引发社会争议。

其次,殡葬改革研究需要考虑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

殡葬仪式是一个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领域,改革过程中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价值。

同时,改革也应注重与社会认同的协调。

新的殡葬方式应该既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又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避免与传统价值观冲突。

另外,殡葬改革研究应关注环境可持续性。

传统殡葬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土地资源浪费、水质污染等。

因此,在进行改革研究时应考虑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冲击,推广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殡葬方式。

例如,发展绿色殡葬技术、鼓励火化代替土葬等。

最后,殡葬改革研究应注重法律法规的完善。

殡葬行业属于特殊行业,涉及众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当前的殡葬改革研究应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改革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总之,当前殡葬改革研究需要反思的问题包括注重民意调查和社会参与、尊重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关注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殡葬行业朝着更加人性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殡葬改革带来的利与弊分析

殡葬改革带来的利与弊分析

殡葬改革带来的利与弊分析殡葬改革是指对于传统殡葬方式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上的调整和变革。

这一改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背后的目的是让殡葬行业更加规范、公平、人性化。

然而,殡葬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利益,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

一、殡葬改革带来的利1.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土葬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火葬成为一种更加节约土地资源的方式,而墓地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 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土葬方式会导致土地沙化和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而火葬则能够将尸体彻底焚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殡葬改革强调人性化服务,提高了殡葬服务业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

人们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不同形式的葬送仪式,增加了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

4. 促进经济发展:殡葬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改革中的改善措施和新型商业模式不仅为该行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推动了社会就业率的提升。

二、殡葬改革带来的弊端1. 遗产继承问题的影响:传统的土葬方式可为后代提供一个家族传承的纽带,而火葬则缺乏这种传统的象征意义,可能会对后代的家族纽带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墓地资源匮乏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墓地等葬送资源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然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导致墓地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3. 殡葬费用的上升:随着殡葬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部分商家可能会通过提高殡葬服务的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使得一些家庭承受不起高额的殡葬费用,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

4. 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问题:一些传统的葬礼习俗和习惯在改革之后逐渐消失,人们可能会感到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同时,殡葬改革可能导致人们对死亡和离别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殡葬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系列的利益,如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等。

新形势下殡葬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殡葬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殡葬管理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殡葬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殡葬管理的问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以下是我对新形势下殡葬管理的几点思考。

要转变管理思维。

传统的殡葬管理主要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在新形势下,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协同是必不可少的。

要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殡葬管理工作。

要加强殡葬文化建设。

殡葬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精神基石。

新形势下,我们要注重对殡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文化修养,提高公民对殡葬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要加强对殡葬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提高他们对殡葬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要创新服务模式。

传统的殡葬服务主要以丧葬仪式为主,重视礼仪和形式,忽略了对丧事家庭的关怀和支持。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突破传统观念,注重提供全方位的殡葬服务。

要关注丧事家庭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要推动殡葬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可以引入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殡葬服务,为丧事家庭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四,要加强殡葬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殡葬管理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确保殡葬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要加强对殡葬设施的管理,建立殡葬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益。

第五,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殡葬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提高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利用能力。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殡葬服务的信息平台,方便公民查询和使用相关信息。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殡葬管理和服务进行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要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殡葬管理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深入推进殡改革的几个思考

深入推进殡改革的几个思考

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几个思考安徽黄山卜维学实行殡葬改革这项重大的基本国策,从历史走到今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新时期殡葬改革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突出、尤为重要、尤为紧迫,特别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每年要处置近千万逝者的遗体且还在不断地递增,还有几亿人次的传统祭祀活动年复一年地发生。

这两大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明明白白地出现在国人面前,两个巨大数字给国人出了两道绕不开、抹不掉、不得不正视的严峻考题。

我们清楚殡葬改革是国家重大国策之一,这项国策的核心是解决人口众多的我国每年有那么多的逝者遗体要处理和在传统习俗中每年要进行的几亿人次的祭祀活动。

实施这项国策的重大意义,在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面对“工业文明”时代带来的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不得不反思生态文明失衡带来的灾难,不得不思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高度和谐。

”这,正是实行殡葬改革初衷和主旨所在。

为什么要推行殡葬改革?应当说国人对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都清楚改革的目的,也知道殡葬改革具体搞的是什么,因为这项改革已经搞了几十年。

而这项意义重大、作用深远的改革,又为什么推进的这么艰难,至今在一些地区还停留在仅仅有“共识”还未成为“共同行动”?厘清原因带出三个思考。

思考一,国家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很是滞后且很是乏力。

历史进入新的世纪,至今我们还捧着上个世纪的老政策老法规指导工作,不论现今经济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时代提出怎样的要求,还是以老政策老法规“说事”,以不变应万变。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老政策老法规已缺少指导性,缺乏规范性,缺失权威性。

关于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关于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关于当前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火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与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殡葬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一、殡葬改革的现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不断加快殡葬改革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搞好优质服务,使广大群众传统的殡葬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火化意识不断提高,全县的火化率逐步上升,但由于综合原因,这项工作一直得不到很好落实。

分析起来有以下问题:(一)思想观念陈旧。

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对群众思想影响深远,目前,特别就是农村封建迷信活动、认为人死了用火烧了就就是坏了八辈子的霉,对祖宗的不尊重,而就是应该完好无损的埋在地下,这样才能对得起上辈。

(二)私葬乱葬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丧主采取隐瞒、偷埋等手段实行土葬,县、乡民政部门每年都接到有群众举报案件,这种现象虽然只就是少数,但影响极大,如不及时查处,就会造成其她群众相互仿效,给殡葬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殡葬特权依然存在。

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手中职权,带头违反殡改政策,在亲属去世后实行土葬,大操大办丧事,还有的热衷于办丧事时唱大戏、大办宴席,个别人还借机敛财。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相互攀比,增加群众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四)丧葬负担费过高。

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而实际上却就是遗体火化后,骨灰再装棺土葬,大操大办。

丧家不仅没有从殡改中得到实惠,反而,加重了负担,增加了麻烦,所以群众对殡葬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殡改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基层认识不高,工作不到位。

特别就是乡、村两级认为此项工作难度大、不好抓,积极性不高,不能把殡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没有建立诸如红白理事会等一些群众自治组织,个别村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村干部还参与婚丧事大操大办之中。

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

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

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王瑾【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前沿》》【年(卷),期】2018(007)010【总页数】5页(P1688-1692)【关键词】殡葬改革; 强制; 以礼正俗【作者】王瑾【作者单位】[1]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引言近年来,殡葬改革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群众受益为宗旨,持续加快推进。

但是,在改革加快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伤害逝者尊严和生者感情的事件,如2012年,周口市政府强力推动大规模平坟运动,导致约有300多万座坟墓被推平,据了解,后来大多数又被民众自动修复;2014年,安徽安庆市也发生类似强制性事件,造成在强制期限到来之前,多位高龄群众由于无法接受而选择非正常死亡;2016年7月,山东推广莱芜地区移风易俗的经验,对于传统丧礼实行“八取消、八提倡”,包括取消孝服穿戴,缩短丧期,取消纸马、指路、泼汤等,丧事不设筵席、不上酒,后来曲阜市进一步将“八不准”扩展为“十不准”,有学者指出这是对于中华传统丧礼文化实行彻底的取消主义;2018年4月,江西上饶地区强行推行火化,一个月内收缴、焚烧5000余副棺木,其中还发生对于下葬七天的老人强行起棺焚尸的事件。

频发的市场乱象行为,造成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热议。

中华文明“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中祭丧之礼具有特殊重要性,古人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在古代先贤心目中,丧礼、祭礼等安顿逝者的礼仪比其它日常生活的礼仪更为重要。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自古以来,祭丧之礼一直被视为道德涵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认为,殡葬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在因革损益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而非运动式的变革。

如果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运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行政策,如2012年的周口市平坟事件,之后又多数被平而复耕,其结果不仅无效,而且严重的挫伤了民众感情,加剧了干群矛盾,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殡葬方式逐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各地纷纷开始推行殡葬改革,以期在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然而,殡葬改革所带来的利与弊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的平衡。

(正文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小节)一方面,殡葬改革带来的利益不容忽视。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凸显。

传统的土葬方式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利用效率。

殡葬改革促进了火葬的普及,有效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释放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殡葬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殡葬改革倡导个性化、文明化的服务方式,满足了人们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殡葬需求。

此外,殡葬改革还有利于提升殡葬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经济增长,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

因此,从资源利用、服务提升到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殡葬改革都带来了明显的利益。

然而,殡葬改革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一些传统的殡葬习俗和仪式随着改革逐渐消失,可能引发一部分人的不满和抵制。

尊重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是致力于平衡传统与现代关系的重要一环。

其次,殡葬改革可能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比如,商业化、功利化的倾向会影响到殡葬服务的质量,引发社会对于商业化殡葬的争议和质疑。

为了平衡利益与道德伦理,殡葬改革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改革的方向和效果符合社会公众的期望。

为了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殡葬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于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的教育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传统,减少传统习俗的流失。

同时,也要倡导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兼顾不同家庭的需求和意愿。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体系,规范殡葬服务行业的发展,防止商业化滥竽充数,确保殡葬改革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为殡葬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殡葬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引领社会进步

殡葬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引领社会进步

殡葬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引领社会进步殡葬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们对死者的尊重与安排,对传统观念的转变以及对社会共识的构建等多个方面。

然而,殡葬改革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且这些挑战与机遇的把握将为社会进步带来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挑战1. 传统观念的阻碍殡葬改革需要摒弃以往的教条观念和传统观念,这对于推动改革带来了挑战。

例如,在一些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埋葬方式应当尽可能保持传统,这使得殡葬改革难以深入推进。

2. 利益诱惑的干扰殡葬行业一直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因此,一些人为了谋取利益往往不愿意配合改革。

他们可能会寻求各种方式来阻挠改革进程,这给殡葬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当前殡葬改革的一大难题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殡葬改革很难形成有效的制度,这也会给改革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二、机遇1. 社会意识提升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待死者和殡葬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殡葬改革的必要性,这为改革提供了机遇。

2. 科技的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殡葬改革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科技可以为殡葬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火化、水葬、树葬等方式,这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3. 农村改革的推进当前,我国正加快农村改革的进程,这也给殡葬改革带来了机遇。

改革将农村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农村设立公共殡仪馆等设施,提供更加便捷和经济的殡葬服务,这将为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三、引领社会进步1. 促进社会和谐殡葬改革的推进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革将使人们对死者给予更多的尊重和关爱,为整个社会增添温暖。

同时,改革也将减少过度奢华的葬礼,为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出贡献。

2. 增强国家凝聚力殡葬改革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增强国家凝聚力方面。

改革将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管理,提高行业规范化水平,加强对行业的引导和监督,从而增强国家凝聚力,为全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当前殡葬改革研究之反思

当前殡葬改革研究之反思
的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农村殡葬改革研究 》阶段性成果 ,课题批准文号 : SKL —2006—93。 作者简介 :崔家田 (1979 - ) ,男 ,河南商丘人 ,硕士 ,洛阳师范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历史社会学 、民俗学研究 。
9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民众自有其自身独特的对于生活和这场改革的解释和感受往的解释模式往往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弃而不提或将之粗暴的归入启蒙颇有削足适履之嫌如何正视村民对于殡葬改革不同理解的客观存收捡起这种主流的启蒙主义叙事之外散失的历史真实立足于他们生活的地层上书写出属于他们让他们在历史中并展演他们自己的生活发出自己的声音即如何从对殡葬改研究向关注人们心态笔者看来正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当务之急
三 这样 ,村民的那些思考和期望也就有了让我们 的政策制 定 者 再 度 审 视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也 许 这 样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 :“如果能利用传统的 渠道 ,再用政府的力量将其改进 ,似乎成功的机会会 大一些 ”, [ 16 ] ( P207) 而在此中村民的“痛苦 ”也会更少 一些 ———让“他们以自己的文化逻辑为基础而逐步 走进现代 , 就比较不会受到现代化过程的折 磨 ”。[ 17 ] ( P361) 这样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无疑将有助于 我们加深对传统与现代复杂关联的认知 ,从而达到 一种文化自觉的目的 ,以便我们能够摆脱“宏大话 语 ”思维制约 ,以一种更加细腻和切实的态度来看 待生活中的“传统 ”,并由此出发来提出或改进我们
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态度 ,从而不断将殡葬改革工作 推向深入 。
参考文献 : [ 1 ] 王国进 , 窦德才. 火 葬 未 必 是 殡 葬 改 革 的 最 佳 取 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0), 1688-169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10252The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for the Funeral Reform—Taking the Case of “Grabbing the Coffin” in Jiangxi Province as Example Jin Wang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Received: Oct. 8th, 2018; accepted: Oct. 22nd, 2018; published: Oct. 29th, 2018AbstractBirt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are natural laws. No one can escape, and death is an eternal topic that everyone in society must face. 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practiced earth burial for those who have di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urial for safety”. This tradition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 strong influ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ier cities, there is no enough l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earth burial.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country has bee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cremation-oriented funer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reform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nd negative news, such as “forced equalization of graves” and “robbing coffins” is constantly heard, which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study of “grabbing the coffin” in the fu-neral re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analysis case, and thinks that the current funeral reform lacks the governance thinking of the people, and it does not know how to use propriety and cus-tom and reform in the work.KeywordsFuneral Reform, Mandatory, Being Common with Courtesy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王瑾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收稿日期:2018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9日王瑾摘 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人可以逃脱,死亡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面对的永恒话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逝去的人实行土葬,讲究“入土为安”,这种传统延续了几千年,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满足土葬需求。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推进以火葬为主的殡葬改革,但是改革充斥着矛盾与冲突,“强制平坟”、“抢棺”等负面消息不绝于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以江西省殡葬改革中“抢棺”事件为分析案例,认为当前殡葬改革存在缺乏关乎人心的治理思维,工作开展不知以礼正俗和改革“一刀切”,忽视城乡差别性等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推进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殡葬改革,强制,以礼正俗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殡葬改革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群众受益为宗旨,持续加快推进。

但是,在改革加快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伤害逝者尊严和生者感情的事件,如2012年,周口市政府强力推动大规模平坟运动,导致约有300多万座坟墓被推平,据了解,后来大多数又被民众自动修复;2014年,安徽安庆市也发生类似强制性事件,造成在强制期限到来之前,多位高龄群众由于无法接受而选择非正常死亡;2016年7月,山东推广莱芜地区移风易俗的经验,对于传统丧礼实行“八取消、八提倡”,包括取消孝服穿戴,缩短丧期,取消纸马、指路、泼汤等,丧事不设筵席、不上酒,后来曲阜市进一步将“八不准”扩展为“十不准”,有学者指出这是对于中华传统丧礼文化实行彻底的取消主义;2018年4月,江西上饶地区强行推行火化,一个月内收缴、焚烧5000余副棺木,其中还发生对于下葬七天的老人强行起棺焚尸的事件。

频发的市场乱象行为,造成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热议。

中华文明“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中祭丧之礼具有特殊重要性,古人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在古代先贤心目中,丧礼、祭礼等安顿逝者的礼仪比其它日常生活的礼仪更为重要。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自古以来,祭丧之礼一直被视为道德涵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认为,殡葬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在因革损益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而非运动式的变革。

如果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运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行政策,如2012年的周口市平坟事件,之后又多数被平而复耕,其结果不仅无效,而且严重的挫伤了民众感情,加剧了干群矛盾,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2. 当前殡葬改革面临的困境实行殡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但受传统封建迷信思想、公墓建设投入不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王瑾2.1. 执行者缺乏关于人心的治理思维殡葬改革工作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

因此,殡葬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并不能依靠简单的政策执行,而是要依靠大量的群众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都是运用行政手段,采用强制的方式对部分人加以“压服”治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1]。

2018年4月,自江西上饶正式推开殡葬改革起,为完成相关政策目标,上饶下辖12个县区相继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该市至少收缴、焚烧5000余副棺木,有运动式执法之嫌。

很多农民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做法,主要出于三个原因:一是思想上难以接受。

对于农村人来说,丧葬传统思想很难改变,很多人在步入老年后便会给自己准备寿棺,在去世后选择吉时入葬,才能算是入土为安[2]。

二是做法上难以认可。

他们认为寿棺本质上属于个人财产,对于不愿自行上交的村户强行入户抬走拆毁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三是经济上难以承担。

去正规的殡仪馆实行火葬,各种礼仪项目的费用再加上置办墓地的费用,对于很多农户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殡葬改革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实践证明,如果单单依靠政令刑罚,而缺少关于人心的治理思维,来进行这样一项“民政”的话,是受世人诟病的,也是行不通的。

2.2. 工作开展不知以礼正俗在当前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要尊重传统的礼仪风俗,不能落入误区,将丧葬礼仪笼统地看成封建迷信,陈规陋俗。

2018年7月,江西省赣州市召开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

会上提出要通过“教、堵、疏、管、转”五步工作法,意在“坚持教化在先、疏堵结合”。

在“教”和“疏”上,基本上停留在政策宣传、思想疏通以及经济补偿上,尤其是在经济补偿上采用“一刀切”方式,收缴1口棺材统一补偿2000元。

很多基层干部迫于内部行政动员的压力来执行政策,结果导致表面上看似是群众动员的效果,事实上严重依赖于行政体系内部的动员。

看似是进行了思想动员,实际上依旧源自于行政强制的压力。

如此,就算是达成了地方政府设定的短期目标,但是依旧没有在群众基层中得到真正的认可,从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改革崩盘的风险。

体现在高压过后,基层政策执行的积极性降低,不排除政策反弹的可能性。

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丧葬活动符合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需要给家庭、家族的文化认同留有足够的空间,更应该尊重和满足人情感上的需要。

自古以来,公共秩序和社会行为准则的规范,移风易俗都是以礼为手段和标准。

面对传统我们自应秉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神和态度,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正确的分辨陋习和良俗;在没有考虑群众在情感和心理上的需要,忽视传统风俗习惯与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就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作是不可取的。

2.3. 改革忽视城乡差别性殡葬改革发展已久,大部分冲突事件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究其根本在于殡葬立法忽视了城乡间的差距。

2018年7月,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提出“全县将集中开‘零点行动’,全县范围内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亡故人员以遗体一律火化意见”。

农村地理环境的局限性,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使其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落后于城市。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经营性公墓服务机构1567家。

相比之下,在很多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缓慢,而且虽然公益性公墓的增加为农村或城镇居民的安葬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廉价的公益性公墓却难以获得公众青睐,民众更愿意选择昂贵的经营性公墓,因为“厚葬”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使得经营性公墓的价格居高不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