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课件

合集下载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与《诗经》中的民歌比较:《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 含大量民歌作品。与《西洲曲》相比 ,《诗经》中的民歌更加古朴自然、 情感真挚;语言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 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西洲曲》则在继承《诗经》民歌传 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和情感表达的细腻入微。
18
05
2024/1/26
5
学习目标与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西洲曲》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诵读和背诵,培养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江南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石 雕、砖雕和木雕,风格独特,古色古 香,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4/1/26
20
民间歌谣传承和发展现状
2024/1/26
民间歌谣传承方式
民间歌谣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进行传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和民族特色。
当代民间歌谣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承断层 、受众减少等。同时,一些民间歌谣通过创新形式和内容,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焕发出新 的生机和活力。
问题二
请分析《西洲曲》中的艺术手法和 表现技巧。
问题三
如何理解《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24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
2024/1/26
分享一
01
在阅读《西洲曲》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思念和留恋之情,仿
佛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分享二

《西洲曲》PPT教学课件

《西洲曲》PPT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熟悉诗歌内容和韵律美 感。
讲解法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 该诗。
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 讨诗歌中的意象、表达 技巧和艺术特色等问题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PPT课件、图片、 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 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 性。
02 《西洲曲》概述
04 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 景观,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介绍当地的民俗风情,如婚丧嫁 娶、节庆活动等,体现丰富多彩
的生活面貌。
探究地域文化对《西洲曲》创作 的影响,如语言、音乐、舞蹈等
方面的特色。
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
分析《西洲曲》所反映的历史 事件和时代背景,如政治、经 济、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与西方爱情诗比较
《西洲曲》与西方爱情诗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与日本和歌比较
《西洲曲》与日本和歌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与其他文化背景下诗歌比较
《西洲曲》与其他文化背景下表现爱情的诗歌的共性与个性。
06 思考与讨论
主题意义及现实意义思考
《西洲曲》所表达的 爱情主题及其时代意 义
如何将《西洲曲》等中国传统诗 歌推向更广泛的国际舞台
谢谢聆听
艺术特色与风格
艺术特色
温庭筠的诗歌以婉约柔美见长,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抒发内心情感。
风格
《西洲曲》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语言简练明快。
03 诗歌赏析与解读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01
02
03
深情厚意

2024版最新《西洲曲》课件精品ppt课件

2024版最新《西洲曲》课件精品ppt课件

全诗以爱情为线索,通过描写女子采莲、登楼等 场景,将爱情主题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爱情 的赞美和追求。
2024/1/27
12
离别相思之情的深刻描绘
2024/1/27
刻画女子孤独无助的心境
01
通过描写女子在离别后的孤独无助,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相思之
情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借助典型意象表现离别相思
02
运用典型的意象如明月、高楼等,表现了女子在离别后的无尽
《敕勒歌》
以北方草原为背景,展现了草原风 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与《西洲曲》 的南方水乡风情形成鲜明对比。
20
《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文学史地位
作为南北朝时期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西洲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文学评价
历代文人对《西洲曲》评价颇高,认为 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同时,它所表达的情感真挚动 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发。
2024/1/27
25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西洲 曲》,我可以借鉴其中的 艺术手法和意象运用,提 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
2024/1/27
应用二
《西洲曲》中的爱情主题 可以引发我对现实生活中 爱情问题的思考,帮助我 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
应用三
通过学习《西洲曲》,我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 化和历史背景,增强自己 的文化素养。
创作意图
萧衍在《西洲曲》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西洲世界。他试图通过这首 诗歌传达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期盼。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激发人们的爱国情 感和民族自豪感。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5
《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归入“杂曲 歌辞”。题为古辞。今本《玉台新咏》中 有此诗,题为南朝江淹所作,应系后人窜 入,并非江氏之作。 明清有人认为是梁武帝之作,也是无据臆 说。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但 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是南朝乐府民 歌成熟的产物。
6
《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 中的西曲。它是南朝乐府民歌 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 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7
西洲曲(朗读)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8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曾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与情 人在西洲相会,情人已去 江北,她思念情人,又来 到故地,引起她无尽的思 念与惆怅。
9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两桨”,用比较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相 距之近,反衬了相距之远。意境转到托物 起兴,慨叹自己的孤单与寂寞。 她把树叶声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急忙 戴好首饰,探出头来张望。但是情人没有 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给她带来一层深似 一层的孤独与惆怅。
节序已进入了北雁南归的初冬,她却始 终没有盼来一只爱的使者。她望眼欲穿, 相思之情益加炽热,不由得登上青楼, 向江北眺望。

西洲曲ppt课件

西洲曲ppt课件

素养。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思考题 1. 《西洲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 《西洲曲》中的意象和意境对表达诗歌情感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 你如何理解《西洲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请谈谈 你的看法。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1.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 不同意见。
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展示文化多样性
西洲曲作为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 力和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推动文化交流
将西洲曲推向国际舞台,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 碰撞,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空间。
促进合, 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注入新的活力。
审美价值
诗歌所表现的优美意境、真挚情感和深刻哲理,具有极高的审 美价值,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主题思想探讨
爱情主题
诗歌表达了浓烈的爱情情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人生哲理
通过描绘爱情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引导人们珍惜当下、 追求真爱和美好人生。
03
CATALOGUE
02
CATALOGUE
诗歌内容解析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描绘不 同场景和情感变化,展现诗歌的完 整性和层次感。
写作特点
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表达 深沉的情感和意境;语言简练、质 朴,富有节奏感。
意象描绘与审美价值
意象描绘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动作和内心感受等,构建出丰富而细 腻的意象世界。

《西洲曲》课件.23页PPT

《西洲曲》课件.23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西洲曲》课件.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西洲曲上课课件PPT

西洲曲上课课件PPT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眺,盼望情人 早日到来。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 的深秋了。 •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 鸿雁可以传情,然而,到 了“鸿飞满西洲”的季节,却 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女 子只有怅惘地独上高楼。 •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极写登临眺望,相思之 深,令我们想起很多相似的 眺望相思情境。
仲夏
初秋
仲秋
深秋
初冬
3 、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 乐美。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
韵,读来宛转流畅, 清新自然,有一种回
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 古典诗词中的爱情
•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 生查子·元夕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 为了消除邻人的猜疑,她 只好借口自己开门是去采莲。 此刻的她,百感交集: • 深切的思念,失落的感觉, 受窘为难的尴尬。
诗歌通过巧作掩饰的动作 描写,刻画出女子细微隐蔽 的心理——女子含羞的姿态, 渴望与情人相聚的心情,掩 饰不住的尴尬和失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 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
“十二曲”象征着女子愁肠 百结的心绪。

“明如玉”,三字极写
女子之肤色之美。
读一读:描写女子的美有那几句诗句?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 头发、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垂手明如玉 ” 为什么要渲染女子的美貌?

西洲曲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西洲曲ppt课件-PPT精品文档

乌桕,以乌 喜食而得名。 为制蜡烛和 肥皂的原料 。
• 第二韵押去声韵,写女家所在的“西洲” 之方位和环境,划船即可到达。树鸟相依, 正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生活意象。这两个 意象,既体现了民歌的生活化,乌桕树的 果实与当时的女性生活有很大关系,也折 射了女子的隐忧。 • 媒人已经说合双方,男方就要选择合适的 好日子到女家来相亲了。由媒人说合至男 方来女家相亲,这中间又要相隔一段时间, 也许十天,也许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由夏入秋也不无可能。
中国古典诗歌之哥德巴赫猜想
与《木兰诗》并称南北朝乐府民歌“双璧”
西 洲 曲
三、理解《西洲曲》的关键
• 《西洲曲》中出现两个明确的地名:西洲、南塘。 • 西洲,有人根据温庭筠《西洲曲》谓“西洲风色 好,遥见武昌楼”,就说“武昌在长江南岸,既 云‘遥见’则西洲可能正在江北”,其实西洲也 有可能在江南。 主要有三: 1、此诗所写地点西洲、江北位置如何确定; 2、此诗的叙述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 3、此诗的用韵特点,每韵四句,构成一个意义单 元。
2、前人关于《西洲曲》的主要看法
• 《西洲曲》被定位为“乐府民歌”,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 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 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之所以如此,乃是 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 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纵观古今人的看法,主 要被两个问题纠缠住了:一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 女,二是男女分别处于长江的南边还是北边。 • 余冠英先生: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所欢的思和忆。开头说 她忆起梅落西洲那可纪念的情景,便寄一枝梅花给现在江 北的所欢。(《汉魏六朝诗选》第三卷)可见,余先生是 认为女子在江南,男子在江北。 • 游国恩先生:从开头到“海水摇空绿”句皆为男子口气, 只有末四句为女子自道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 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PPT课件(部级优课)(2024)

《西洲曲》PPT课件(部级优课)(2024)
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
分析《西洲曲》中出现的意象和象征,如莲花、南风、北风等,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意义 和作用。
16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
选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
01
选择几首与《西洲曲》同类题材的诗歌,如爱情诗、
离别诗等。
比较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
02 对选取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的主题、情感
推动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4
28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洲曲》背景及作者简介;理 解诗歌内容与主题;掌握比兴手法等 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提高 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爱情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艺术魅力
2024/1/24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 性思维训练
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如改编 诗歌、创作新诗句等。
表达个人对诗歌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西洲曲》等诗歌的独 特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 能力。
18
05
课堂教学设计
Chapter
2024/1/24
19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 间阅读更多文学作品 ,拓展视野,提高文 学素养
2024/1/24
布置与《西洲曲》相 关的课后作业,包括 背诵、翻译、创作等 任务
23
06

《西洲曲》课件

《西洲曲》课件

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
7
西洲曲(朗读)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13
从“忆梅”到“忆郎”, “忆”而又“忆”;从 “望鸿”到“望郎”, “望”而再“望”。
她从春思到冬,从晨忆 到夜,何处不思,何时 不忆?
这位江南水乡的痴情女子,唱着 一曲一往情深的恋歌,从远而近 向我们走来,袒露出她的心 扉……
14
主题: 《西洲曲》描写了一位少女从 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 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 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 情色彩。
8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 曾在梅花盛开的季节与情 人在西洲相会,情人已去 江北,她思念情人,又来 到故地,引起她无尽的思 念与惆怅。
9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16
艺术特色 1、以景写情,情致深婉; 2、动态刻画,微妙出色; 3、结构奇特,声律精妙。
17
诗中女子的相思随季节的变化不断加深, 层层深入,而且在每一层中都加入相关的 象征、暗示和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语, 柔情缠绵,兼综了吴声和西曲两种民歌的 特点。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宛转流畅,清 新自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赏 析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形容江面宽阔,浩渺似海。
所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与 上文“单衫”两句恰成鲜明的对照。“双鬓 鸦雏色”还显示着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 如玉”则表现出愁怅和怨恨,因为此时是空 有“垂手明如玉”,尽日望郎郎不归!这种 心理活动的描绘是白描式的,甚至“不着一 字”,然而又是细致入微的,可谓“尽得风 流”,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风韵。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二句则是对眼 前远景的观察。
莲子:谐音“怜子 ” 。怜,怜爱。 清如水:隐喻爱情 的纯洁。
参考赏析
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 情“出门”,则相思之情注 定非但难以去除,反而因采 莲而加重。以下对采莲情节 的细致描绘,正体现了这种 情形。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相爱之心。 望飞鸿:望飞雁,指盼望对方的书信。古代常 用鸿雁指书信或送书信的人。
创作特色
2.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 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 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 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 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 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 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 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 头等候情人的到来。
参考赏析
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 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 “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 ”的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 个倒装句。“折梅”是过去所为, “忆梅“才是现在所思。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 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 树。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 ,喜欢单栖。以伯劳飞 去暗指离别,以日暮黄 昏烘托离别的氛围。 乌臼树:落叶乔木。
创作特色
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 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 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 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 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 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 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 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 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静坐相思的女子形象直 接呈现出来,盼望郎归已在 情理之中,而归来又并不是 现实;“开门郎不至”就既 写了现实的严酷,又暗含了 女主人公的希望。静坐相思 无望,便“出门采红莲”, 以遣不尽的相思之情。
参 考 赏 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 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 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 “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 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 情,以自然景物起兴。
创作特色
“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 “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 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 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 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 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 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 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 吐真情,耐人寻味。
析赏词诗类同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十诫诗 ——仓央嘉措 译文一: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 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 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 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
创作特色
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 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 听。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它“续续 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 出”,确实道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
“望飞鸿”既是一种无可奈何 参 的自然动作,又是一种有目的的盼 考 望——盼郎不至而盼有信来,所谓 赏 “鸿雁传书”。 析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青楼:富贵人家用清漆涂饰的闺楼。六朝以前 的诗中常用来指女子居处。 尽日:整天。 时值秋日,“鸿飞应满西洲”,而人皆 谓“鸿雁传书”,为何你竟无音信?正是带 着这种疑惑的心情,这位女子“望郎上青 楼”了。青楼虽高却仍然望不见,望不见 又并不甘心,便有了“尽日栏杆头”的执 着。所谓“尽日”,乃夸饰之词,是说凝 望有时,而非终日伫立。这里写出了女主 人公此时百无聊赖的心境。
参考赏析
这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 亦表现出此女子对其挂怀之情; 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 愁乐》二首,其一云:“莫愁在 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 指的就是船的两个桨;在《西洲 曲》中,借以指船。
参考赏析
其意是说,要到西洲去,需要乘 船过江。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 臼树”,是对女主人公居住环境 的描写。《古微书》说:“博劳 好单栖。”所以,这里的环境描 写也是一种象征,显示了这位女 子的孤独和凄清。
西洲曲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 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 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 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 意,吹梦到西洲。
诗文讲解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下:到。 西洲:地名。 折梅寄:六朝人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 江北:地名,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 发乌黑发亮。
——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形式
译文二: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缄翻译的古诗形式
相思十诫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衣带渐宽, 怨秋风悲画扇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相思枕畔, 但凭见泪痕湿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别是一般, 剪不断理还乱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此情可待, 记忆里一个你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重门深居, 难独上画楼西
凤求凰·琴歌
司马相如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 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 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 我徬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 我沦亡。
玉楼春·春恨
宋代诗人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 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 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创作特色
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 “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 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 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 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 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 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创作特色
4、蝉联而下,巧“接字”
• 第六最好不相对, 如此便可不相会。 再相会,岂知吾谁 与归 • 第七最好不相误, 如此便可不相负。 负尽苍生 负尽蓬山 万重 • 第八最好不相许, 如此便可不相续。 续断之间,听一夜 梧桐雨
•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 此便可不相偎。东劳 西燕,天欲晓各自飞 •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 此便可不相聚。曲终 人散,念去去伤别离 •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 见何如不见时。见与 不见,何须悲何须怨 •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 教生死作相思。相思 无益,十诫说与君知
参 考 赏 析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她不仅自己 愁思绵绵,而且也想到了情郎同样会愁绪满 怀;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是想 像,更是希望;这一想像和希望既合情合理, 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然,又新奇鲜美、生动 感人。它涉想新奇,是因为她并非如一般所 谓自己多么希望能梦见情郎,而是把自己的 心事诉诸南风,请南风把自己的梦吹往西洲, 带到情郎的身旁。这种含蓄、细腻、婉转的 表情方式,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民歌的 艺术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习提示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 所编《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里。其中 大多是南朝中央政府乐府机关收集的民 间歌曲,其中有少数为下层文人创作或 加工润饰而成的。《西洲曲》可能是经 过文人加工润色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 女子对郎君的思念,感情真挚,语言优 美,人物内心的感情刻画尤为细腻。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 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 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 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子清如水。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 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思考与练习
1、比较以上两首乐府民歌,看看在表达方式和语言 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2、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西洲曲》极为难解, 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 想”(见《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陈志明文)。请同 学们收集相关资料,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