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1

合集下载

论摩崖石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

论摩崖石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

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城西村民委员会连州第六中学内, 大云 洞为一天然溶洞 ,洞 口高 7 . 5米 ,宽 1 3米。石刻主要分布在洞 口 二十米范围的洞项、洞壁、石笋和钟乳石上。共有 4 2题宋至 民国 诸代名贤寓公的石刻,现存可辩认的有 2 4题,篆、隶 、楷、行 , 书体各异。该石刻 1 9 8 9年 6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 ,清远 比较 著名 的还 有南山摩崖石刻 、燕喜 山摩崖石刻 等石刻 景点。 三、清远石刻 的文化价值和教 育功能
梁朝 时达摩 初 祖 经此 ,于石 上禅 定 ;“ 狮 子 石 诗刻 ” 、相传 梁 朝 时一 圣僧于此化为巨大的狮子石 ; 还有 “ 秦时五百人避难于此” 、 “ 东坡 钓矶”等 。这里是南北交通要冲 ,历史上 的许多名人墨客 ,经此 都有留题刻石而存 。由于社会变迁及年久风化 ,尤其是 1 9 9 7年 5月 8日遭特 大泥石流袭击 ,不少石刻 己被淹没 。现存摩崖石刻 4 1 题 ,碑刻 1 1 通 。著名 的有宋代陶安世 “ 葛坛 ”石刻 ,清代平 南 尚可喜重修飞来寺记碑,朱汝珍爱 山亭记碑等等,这些石刻文 字 精 炼 幽 雅 ,书 法 潇 洒 苍劲 ,造 诣颇 深 ,历 受 人 们 赞 许 。 二 、清远主要石刻景点介绍 1 . 贤令 山摩崖石刻 石刻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 山县阳城镇城北村 的贤令 山上 , 是 处多题 的石刻,刻字全为阴文, 以打字岩 的石刻 “ 鸢 飞鱼跃 ” 最具代表 ,“ 鸢 飞鱼跃 ”四字距地面约 2 . 5米 ,草书 ,每个字有 约0 . 6平方米 ,有落款 。相邻的另一题石刻为宋代 的石刻 ,直行 楷书 ,宽 2 - 3米 ,长 4 . 2米亦有落款 ,距地面约 2米 。另外 四处 的石刻各具特色 ,有些在洞中,有些在石 山上 ,有些在 峭壁上 。 该石刻 1 9 8 7年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 . 观 音 岩 摩 崖 石 刻 石 刻 位 于 英 德 市 英 城 街 道 办 事 处 矮 山坪 村 委 。洞 口 向东 ,洞 口高 2 2米 ,洞深 1 2 5米 ,经人为加工成楼 阁状 ,分三层 :楼板 用钢筋混凝土 ,瓷砖铺地板,首层北侧筑有 2 7级石 台阶 ,并用 青石板砌筑栏杆 , 石栏板阴刻有宝莲图案 。 台阶北侧壁上 阴刻“ 观

〔原摄〕武夷山摩崖石刻

〔原摄〕武夷山摩崖石刻
以下武夷山摩崖石刻照片于2011年拍摄于武夷山天游峰、一线天、虎啸岩等地。
〔原摄〕武夷山摩崖石刻
福建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基地。武夷山风景区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大量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这是其他自然风景区所没有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石刻?因为这里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学者从事文化活动与学术创作。因此,这些摩崖石刻不仅点缀了武夷山的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且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丰富多彩而又深邃博大要组成部分,逞秀于千崖万壑之间。
据旧志记载,最早在山中题刻留名的是东晋的郭璞,从此留下题谶石的景名,据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此后,代代相继,题刻不辍,至今尚可辨析的有近400幅(不含坊刻、碑刻),主要分布于九曲溪沿岸及云窝、天游峰、大王峰、一线天、水帘洞、桃源洞等景点。朝代宋、元、明、清、民国不断,文体诗、词、歌、赋、游记都有,书法篆、隶、楷、行、草俱全。有的言简意赅,直抒胸怀;有的寓意深奥、给人启迪。有数里可见的擘窠巨刻,有字小如拇的精雕细描;有洋洋千言的长篇纪文,有画龙点睛的一字之题。汇成内容丰富的文化走廊,为名山增添无限光彩

武夷山摩崖石刻传说研究

武夷山摩崖石刻传说研究

第38卷第1期武夷学院学报Vol.38No.1 2019年1月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Jan.2019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更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所。

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每一方摩崖石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文化、一个传说故事,共同构建起武夷山丰富的历史文化。

武夷山摩崖石刻传说或散见于相关古籍文献和各类介绍武夷山的作品当中,或口耳相传于武夷山民间。

本文系统收集武夷山摩崖石刻传说,分类整理,分析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蕴含的社会风俗、自然观,这不仅有利于这些故事的保存、流传,丰富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内涵,也能够给武夷山的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一、武夷山摩崖石刻传说类型“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

”[1]武夷山摩崖石刻的传说与当时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相关,表现了普通老百姓的思想感情,有武夷山族源传说、武夷山风物传说、武夷山茶传说等类型。

(一)族源传说武夷山起源传说是指思考并试图解释武夷山及武夷山人由来的神话传说,它们具有原始性与神圣性。

这些起源传说大多是族源传说,有皇太姥滋衍后代说、彭氏父子开山辟水说、武族与夷族化干戈为玉帛、伏羲传播文化等诸多传说,它们讲述武夷山民如何在此地开山辟水、繁衍生息的传说故事。

一曲溪北刻有“幔亭”石刻的幔亭峰,流传着“幔亭招宴”的故事。

据宋人张君房《云笈七签·次清虚真人歌二章·其二》中记载:“太子文学陆鸿渐,撰《武夷山记》云:武夷君,地官也,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

村人既往,是日,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汝等若男若女呼坐。

……”这个神话中的武夷君、皇太姥在幔亭峰上会见乡民,“告呼村人为曾孙,”实际上就是召见她的子孙后裔。

武夷君和皇太姥也就是古越人的祖先。

皇太姥本是天上的神星,在混沌初开时携子来到武夷山居住,开辟了家园,紫衍了后代,成为远古越人的母亲。

青海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青海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青海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宋卫哲
【期刊名称】《柴达木开发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镌刻在青海大地苍山上的古代摩崖石刻,赋予青海高原自然山水以生命和灵魂,也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与宗教信徒的千古逸兴和神圣职责。

蕴涵着深刻的宗教人文理趣和深邃历史文化,兼具农业文化、山地文化和藏文化的地域特征,也使得民间石刻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宋卫哲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海古代交通研究状况考述 [J], 吴景山
2.功在当代,泽被后学——《宋诗话全编》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J], 张福勋
3.青海喇家遗址废弃原因再探讨——与《古代中国的环境研究》一文作者商榷 [J], 张小虎;夏正楷;杨晓燕
4.功在当代,泽被后学——《宋诗话全编》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 [J], 张福勋
5.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概述 [J], 吴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摩崖石刻历史与艺术价值探析——以宁波地区摩崖石刻为例

摩崖石刻历史与艺术价值探析——以宁波地区摩崖石刻为例

80一、摩崖石刻概述什么是摩崖?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稿》中说:“摩崖者,刻于崖壁者也,故曰天然之石。

”冯云鹏在《金石索》中也明确指出:“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叶昌炽在《语石》中说:“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

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从先贤们对摩崖石刻的论述可知,摩崖石刻可以专指石刻文字,也可以包含石刻文字和石刻造像。

笔者认为,摩崖石刻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摩崖石刻包含石刻文字和石刻造像,而狭义的摩崖石刻则单指石刻文字。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现今保存的摩崖石刻众多,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

如湖南石刻数量居全国前列,尤其是浯溪碑林集结了许多书法名家的作品,题刻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书法价值。

又如三大著名石刻——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摩崖石刻、重庆千佛寺摩崖石刻,其中泰山摩崖石刻就有1000余处,最著名的当数《记泰山行》,武夷山摩崖石刻有700余处,遍布山中。

[1]宁波地灵人杰,文化昌盛,四明山系从西南入境,向东北而出,穿越全境。

自古以来,儒生、释道、官员游踪所至,在宁波境内的山林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

这些石刻点缀着宁波的名山,成为宁波碑刻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内除海曙、江东、北仑区外的大市范围内各县、市、区,摩崖石刻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又以鄞州区数量为最多。

宁波地区现存摩崖石刻既有单独存在的,也有成群出现的,其摩崖石刻总量近百处。

而从年代上统计,据古籍记载宁波地区早在秦代就有摩崖石刻。

如《宝庆四明志》所载,明象山县“蓬莱山西麓蓑衣岩上有古篆数行”,可惜今已不存。

现存宁波地区最早的摩崖石刻当为宋代所刻,以后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均有不同数量的遗存。

山体景观鉴赏——武夷山鉴赏报告1

山体景观鉴赏——武夷山鉴赏报告1


选择观赏位置 把握观赏的时机 对比 动静结合
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一般指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 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 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 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 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武夷山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种



武夷山丰富的种质资源早已成为中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所关注,十九世 纪,英、法、美、奥地利等国学者就进入武夷山采集标本。





日 期 2012.10.29
讲 鉴 制 资 解 赏 作 料 : : : :
经济价值
大红袍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 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 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 夷山。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 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 。
孔 子
文 化 价 值
朱子——朱熹
朱子理学

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子理学在武夷山孕育、形 成、发展。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 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 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 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 仅宋元间在武夷山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3位,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 山。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赞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 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及其门人、后人在武夷山的活动,为武夷 山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如书院遗址武夷精舍、有朱熹等理学家富 有哲理的题刻, “逝者发斯”、“修身为本”、“智动仁静”等、有现 存朱熹撰并书字数最多的“武夷神道碑” 、还有朱熹创办的社仓等等。 这些文化遗存,对研究朱子理学和儒学的兴衰演变以及中国哲学理想史 都是非常珍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

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

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摘要:一、引言二、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的概述1.于山摩崖题刻的起源与发展2.于山造像的建设背景与特点三、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的设定1.保护范围的划定2.保护范围内的禁止行为3.保护措施的实施四、保护的意义与价值1.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的历史价值2.保护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作为我国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对于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本文将对这一保护范围的划定及其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二、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的概述1.于山摩崖题刻的起源与发展于山摩崖题刻起源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些题刻内容丰富,既有诗词歌赋,也有对联、题记等,为研究古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于山造像的建设背景与特点于山造像主要集中在唐代,其建设背景与当时的佛教盛行密切相关。

造像以石刻为主,形象生动,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的设定1.保护范围的划定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

核心区主要包括摩崖题刻和造像分布区域,缓冲区则为保护核心区提供空间和视觉缓冲。

2.保护范围内的禁止行为在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一切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的活动,如采石、开矿、建设、爆破等。

同时,严格限制游客数量,以减轻对文物的磨损。

3.保护措施的实施为加强保护,政府对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维护,对摩崖题刻及造像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

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四、保护的意义与价值1.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的历史价值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变迁,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2.保护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保护于山摩崖题刻及造像,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导游资格考试地方景点知识:武夷山

导游资格考试地方景点知识:武夷山

导游资格考试地方景点知识:武夷山武夷山景点介绍武夷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西北的崇安县境内,总面积达99975公顷。

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

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

武夷山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

它保存着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种,其中很多是中国独有的;这里还生存着大量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动物。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

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

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2地理环境位置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武夷山市,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地质武夷山风景(2)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

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

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 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

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武夷山四季分明地处中亚热带,武夷山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约12℃~13℃,1月均温3℃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5℃,7月均温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区。

基于生态视角的道教文化旅游——以武夷山胡麻涧摩崖石刻群为例

基于生态视角的道教文化旅游——以武夷山胡麻涧摩崖石刻群为例

作 者 简 介 : 伟 锋 ( 9 5 , , 南 襄城 人 , 士 , 夷 学 院 ( 建 武 夷 山 3 4 0 ) 游 与 管 理 系讲 师 。 郭 1 7 -) 男 河 硕 武 福 530旅
收稿 日期 :0 1 0 —Fra bibliotek6 2 1 - 5 2
基 金 项 目 : 建 省 教 育厅 A 类 社科 研 究 项 目 ̄ 0 2 1 ) 福 A 97 S 。
道教 文化 . 赋予 了武夷 山道 教更 深刻 的内涵 和更 直 观
交融 , 使其 成 为三 教合 一 的名 山 武夷 山是 道 教第 十 六 升 真元 化 洞 天 , 教 摩 崖 文 化 、 水 文 化 、 仙 文 道 山 神
的表 现形 式 ” J _古代 的文人 墨 客都 喜 欢在 留下 自己 2 足迹 的名 山大 川 留下 自己的墨 宝 . 所谓 “ 以景 传 . 正 文 景 以文扬 ” 许多 佳句 借 山水传 情 . 山水 也 因此 闻名遐 迩。 吸引 了众 多 的游人 武夷 山的摩 崖石 刻 . 现存 4 0 0 余 幅. 由宋 至 清 . 武 夷 山古 文 化 和古 书法 艺 术 的 宝 是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1 第2期 0年 0 1
J ra o h nqn n e i c ne ad T cnl ySc lSi csE io) N . 0 1 o nl fC og i U i rt o Si c n eh o g(oi c n e d n o2 2 1 u g v sy f e o a e t i 0
基于生态视 角的道教文化旅游
以武夷 山胡麻 涧摩崖石刻群 为例
郭伟 锋 . 俊 利 郜
摘 要 : 教 文 化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旅 游 资 源 , 夷 山是 道 教 名 山 , 教 文 化 旅 游 价值 高 。 在 “ 类 中心 主 义 ” 背景 下 武 夷 道 武 道 但 人 的

武夷山历代摩崖题刻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武夷山历代摩崖题刻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武夷山历代摩崖题刻中的生态保护意识————————————————————————————————作者:————————————————————————————————日期:武夷山历代摩崖题刻中的生态保护意识-旅游管理武夷山历代摩崖题刻中的生态保护意识黄培兴摩崖石刻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较高的史料和美学价值。

选取的几幅代表性题刻,体现古人在对待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等关系上的生态文明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摩崖石刻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

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志书记载最早在武夷山题刻留名的是东晋的郭璞,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各朝代,至今尚存有380余方。

武夷山摩崖石刻内容丰富广泛,在众多题刻中能够体现武夷山先民们在生态保护意识,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内容的摩崖石刻也不少。

一、最早的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被封为名山大川据清代董天工《武夷山志》载唐天宝七载(748),朝廷派登仕郎颜行之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此事镌于武夷山最具特色风景如画的九曲溪的一曲同亭湖畔。

题刻全文:唐天宝七载岁在戊子七月,封名山大川,登仕郎颜行之记。

并实行全山禁樵采。

可惜后来此石刻陷落堕于溪水中。

虽说封禅是古代帝王利用“神权天授”的理论,宣扬自己的统治权是上天赋予的,借此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但客观上这种原始崇拜的封禅活动在不同程度上也保护了一批名山大川,建立了类似当今世界自然资源最好的保护形式——自然保护区。

这比1872年美国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还要早一千多年。

二、生态保护的政府通告——禁鱼令这幅题刻镌于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溪北金谷岩麓。

刻文:建宁府崇安县为奉宪严禁事,照得武夷九曲溪,自唐宋元明历遵衙贴永禁捕鱼。

为此,申饬下至山前灏上至平川源凡三十里内不许放药毒鱼及鸬鹚、网罟入境。

摩崖石刻图案艺术研究报告

摩崖石刻图案艺术研究报告

摩崖石刻图案艺术研究报告摩崖石刻是指在岩石表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和文字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摩崖石刻图案艺术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摩崖石刻的历史、艺术特点以及现状等。

摩崖石刻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

摩崖石刻的创作对象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各种宗教以及历史人物、故事等。

在创作上,摩崖石刻采用了浅浮雕和高浮雕等不同的技法,通过雕刻和凿刻等手法,将各种图案和文字刻在岩石表面,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摩崖石刻的艺术特点是独特的。

首先,摩崖石刻的创作需要具备特殊的技能和经验,需要艺术家对岩石的纹理和硬度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摩崖石刻注重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雕刻的方式表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再者,摩崖石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然而,目前摩崖石刻遭遇到了一些困境。

首先,由于摩崖石刻多位于山区或边远地区,保护和修复工作面临着困难。

其次,一些摩崖石刻因为年代久远和环境破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侵蚀和损毁现象。

最后,摩崖石刻的鉴赏和传承面临着困难,很多人对摩崖石刻的认知和了解较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加强对石刻的修复和防护工作。

其次,加强对摩崖石刻的研究和推广,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活动,提高人们对摩崖石刻的认知和了解。

最后,加强对摩崖石刻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摩崖石刻艺术人才,保证摩崖石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摩崖石刻图案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摩崖石刻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摩崖石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试论桂林摩崖石刻的书法价值及其应用前景

试论桂林摩崖石刻的书法价值及其应用前景
◎专题探讨 ◎
试论 桂林摩 崖石 刻 的书法价值及 其应 用前景
吴 艾伦
( 广西 艺 术 学 院 , 广西 南宁 5 3 0 0 2西重要的人 文景观 、 宝贵的 文化资源, 同 时也 是 广 西 珍 稀 的 书 法 艺 术 宝 藏 。 对桂 林 摩 崖 石 刻 的研 究及 其 应 用 对 于我 们 自然 旅 游 资 源的 开发 和 利 用 、 广 西 地域书法史的填补和 完善 , 广 西“ 八桂 书风” 的构建和 丰富、 广 西高等 书法教 育的 开拓 和创 新 都 具有 重要 的价值 和 深远 的 意义。 关键 词 : 桂林石刻 ; 书法艺术; 价 值 煌煌大观的桂林摩崖石刻 , 素被赞以“ 北有 西安碑林 , 南有 桂海碑林” 的美誉 。桂林石 刻始于东 晋 , 兴 于唐 、 盛 于宋 、 低于 元、 繁荣于明清。从唐 至清 , 形制之 巨大 , 堪称 首屈一指 。其 内 容涉及政治 、 经济 、 军事、 文件 、 民族 关 系 等 。形 式 有 诗 词 、 曲赋 、 铭文 、 对联 、 图像等。书体楷 、 草、 隶、 篆俱全 , 为古代书法艺术之 林 。桂 林 石 刻 的主 要 类 型 包 括 摩 崖 石 刻 和摩 崖 造 像 , 其 中摩 崖 石刻共计 2 2 4 0余处 , 是桂林石刻 的主体 部分。据《 桂林 市志 ・ 文物志} 9 0年代 的调查 , 自南 朝至 民国时期 共有石 刻壁书 1 6 4 3 件, 除无年数 的 1 8 3件 之外 , 南朝齐 1件 , 隋唐 3 7件 , 宋代 4 5 7 件, 元代 2 8件 , 明代 4 1 2件 , 清代 4 7 9件 , 民国3 6件 。其 摩崖数 量之多 , 作品水平之 高, 可谓是唐宋书法具体而微 的缩影 。桂林 摩崖石刻不仅是广西重要 的人文景观、 宝贵 的文化资源 , 同时也 是广西珍稀 的书法艺术宝藏 。对桂林摩崖石刻的研究及其应用 对 于我们 自然旅游资源 的开发 和利 用、 广西地域书法史 的填补 和完善 , 广西“ 八桂 书风” 的构建 和丰富 、 广西高 等书法教 育 的 开拓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 1 桂林摩崖石刻对广西高等 书法教育的开拓性价值 桂 林 自古 以 来 , 便 以 山清 水 秀 闻 名 遐 迩 , 隋 唐 时 期 官 吏 政 要、 文人 墨 客 纷 沓 而 至 , 留 下 了 大 量 的石 刻 景 观 , 这 些 石 刻 随 处 可见 , 遍布石壁 , 尤其是两宋时期 的摩崖刻石无论数量质量均居 全 国首列。“ 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在其著作 《 语石 》 中曾高度评 价桂林摩崖 刻石 : ‘ 唐 宋题名之 渊薮 , 以桂林 为 甲” ’ 。 …桂林 摩 崖石刻虽然 不像西安碑林对是名家之作 , 但亦不乏上乘之作 , 尤 其是南宋三大家范成大 、 张孝祥 、 陆游 的书作可谓具有极高 的艺 术造诣 。因此桂林摩崖石刻不仅是重要 的文献参考资料 , 也具 有 宝 贵 的书 法艺 术 价 值 。 1 . 1 将 桂 林摩 崖 石 刻 纳入 现 场 教 学课 堂 充分利用桂林摩崖石刻 的本 土资源 , 将摩崖石 刻引进教学 课堂 , “ 冲破石刻文字只用于历史研究 、 旅游观赏的限制 , 最大 限 度地挖掘其 书法艺术价值 ” l 2 转换广西地 区高 等书法教育的传 统模式 , 创新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高等书法教育 的新模式 , 丰 富 书法教育的教学资源 , 扩大桂林摩崖 的艺术影 响力。石 刻文字 不同于一般的法 帖, 它直观 、 真实 、 生动 , 我们在 日常 的书法教学 中不妨将部分教学环节移 至桂林摩 崖石刻现场 , 选 取其 中的代 表性作品讲解 品评 , 让学 生更 加身临其境 的欣赏原作 的艺术魅 力 。如桂海碑林 中翻刻的黄庭坚所 书颜 延之《 五君 咏》, 此行 书 手卷结字奇特 , 长锋 四射 , 坚如长矛 , 利若宝剑 , 凝练有 力 , 消散 俊逸 , 可谓是桂林摩崖 中的珍品。再如普陀山下颜真卿榜 书“ 逍 遥楼 ” 三字 , 可 反 映 出颜 氏 楷 书 成 熟 时 期 的风 貌 , 此 三 字 楷 体 榜 书雄浑遒劲 , 宽博大度 , 是难得 的石 刻佳作。再 如龙隐岩《 元{ ; 占 党籍》 为蔡京亲笔所 书, 为现在仅存两块 于世 的其中之一 , 此碑 刻 让我 们 看 到 了极 其 罕见 的 蔡 京 书 迹 。 通 过 大 量 的欣 赏 , 让 学 生深 入了解 广西 本土 丰厚 的书法资 源 , 提 高 他 们 的 审 美 品评

摩崖石刻书法介绍

摩崖石刻书法介绍

摩崖石刻书法介绍
摩崖石刻书法,又称“山水石刻”,是指在峭壁、山崖、巨石等自然石壁上刻划文字、图像、雕刻符号或图案的一种艺术形式。

摩崖石刻书法最早源于中国,起源于秦汉之际,它是中国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结合,既有书法的“墨意悠长”,又有雕刻的精美形态。

摩崖石刻书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被誉为“岩画之冠”。

摩崖石刻书法是一种独特的书法形式,需要具备强大的功力和技能。

它要求刻划者有较强的艺术造型能力,精密的刻划技巧和稳定的手笔控制。

由于石壁凹凸不平、硬度不一,使得刻划难度和复杂度增加,需要细心、耐心、稳定的心态来应对。

摩崖石刻书法融于自然之中,天然的石壁、岩层、山谷、溪流,使得它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和富于变化的形式。

因此,摩崖石刻书法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并且在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研究等方面也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论武夷山摩崖石刻异文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论武夷山摩崖石刻异文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二尧武夷山摩崖石刻异文与古籍勘误
古籍文献在传抄过程中不免出现文字讹误现象袁 异文也有利于辨析文献中的错误文字遥
揖蜕尧帨铱 大王峰南壁仙蜕岩石刻院野嘉靖戊戌夏袁噎噎视张 仙遗蜕噎噎中溪记遥 冶 蜕院董天工叶武夷山志曳渊486冤作野帨冶遥
按院董天工叶武夷山志曳误遥 蜕袁叶说文解字曳院野蛇蝉 所解皮也遥 从虫袁捝省遥 冶本义为蝉或蛇蜕皮遥 换皮意 味着新生袁而僧尧道认为死是遗其形骸而化去成仙成 佛袁因而也称其尸体为野遗蜕冶遥 明宋濂叶万寿宫住持提 点张公碑铭曳:野后三日袁奉遗蜕焚于石子冈袁执绋从者 至数千人遥 冶清黄宗羲叶吴山益然大师塔铭曳院野尝过武 林石屋寺袁毘卢阁中有僧遗蜕袁师谓寺僧曰院耶此我前 身也遥 爷冶
身不知先袁人又莫之谏袁此蔽塞之祸也遥 冶后为区别袁给
野傍晚冶义的野莫冶加形符野日冶袁在这个词义上遥 野暮冶字
与野莫冶为古今字遥
但后代也常常还用野莫冶表野傍晚冶遥 如宋晏几道
叶蝶恋花曳词院野朝落莫开空自许袁竟无人解知心苦遥 冶元
萨都剌叶凤凰台怀古曳诗院野莫雨楼台连野寺袁秋风鼓角
动边城遥 冶
揖品 二 渊齐冤尧斋铱
收稿日期院2019-07-09 基金项目院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渊FJ2016B261冤遥 作者简介院陈平渊1977-冤袁男袁汉族袁副教授袁主要从事词汇
学尧训诂学研究遥
按院野朝往莫回冶之野莫冶不能理解为否定词袁而应
是野傍晚冶义袁与上文野朝往冶对应渊朝袁读 zh佟o袁早晨
义冤遥 叶武夷山志曳等古籍文献中作野暮冶袁是正确解读该
第 38 卷 第 11 期 圆园19 年 11 月
武夷学院学报
允韵哉砸晕粤蕴 韵云 宰哉再陨 哉晕陨灾耘砸杂陨栽再
灾燥造援38 晕燥援11 Nov援 圆园19

论武夷山摩崖石刻异文的类型

论武夷山摩崖石刻异文的类型

武夷山摩崖石刻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文化景观,是武夷文化的活化石。

它们讲述着武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

武夷山摩崖石刻大部分又为历代方志、金石类书、诗文类、风土笔记、石刻作者的文集等古籍所零散收录。

黎千驹先生指出:“古书在不断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版本。

在这些不同的版本中,因传写、抄录、刊行而难免出现一些讹字、异文、误漏、误增或因丝韦断绝竹简散乱而使文句颠倒错乱的现象。

”[1]众多古籍文献资料中所记载的武夷山摩崖石刻文字之间,以及古籍文献与景区摩崖石刻文字之间都形成了大量的异文。

本文在全面收集相关金石类书以及武夷山地区的各种地方志等古籍文献中的武夷山摩崖石刻文字的基础上,将它们与景区现存石刻相比较,整理出其中的异文,根据这些异文内容的不同,将它们分为文字异文、词语异文、词组异文、句子异文四大类,分别进行考察研究。

一、文字异文文字异文,即以文字为单位对应而形成的异文。

武夷山摩崖石刻的文字异文主要有古今字、异体字、假借字、讹误字异文。

(一)古今字异文“‘古今字’也是和一词多形现象相关的一个术语。

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先后,在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

”[2]【共、恭】六曲溪南响声岩石刻:“何叔京、朱仲晦、连嵩卿、蔡季通、徐文臣、吕伯共、潘叔昌、范伯崇、张元善,淳熙乙未五月廿一日。

”共:衷仲儒《武夷山志》[3]、徐表然《武夷志略》[4]、陈寿祺《重纂福建通志》[5]以及《福建金石纪》[6]作“恭”。

按:吴大澂《古籀补》:“,古共字,象两手有所执持。

共手之共,即恭敬之恭,从心后人所加。

”[7]共的本义是“两手捧物”,引申出“恭敬”义。

《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

”后“恭敬”义在“共”字形基础上加形符“心”,为“恭”字。

因此,在“恭敬”义上,“共”“恭”是古今字。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0 前言武夷山是天下名山,也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

武夷山风景区域内有大量摩崖石刻和碑刻。

据有关调查资料,武夷山风景区摩崖石刻和碑刻计有400余方,时代自东晋始,历唐、宋、元、明、清、民国止,少部分是现代人所刻古代名人诗句。

题词者多为古代名人,题材多样,以吟咏山水、缅怀古迹、抒怀明志者居多。

其中有些摩崖石刻、碑刻与武夷山茶事相关,方寸之间反映了武夷茶生产历史和社会百态,构成武夷山摩崖石刻和碑刻的一大特色,成为万里茶道的特色文化遗存。

这些石刻于1985年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设“茶文化”词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兹介绍几方石刻以飨读者。

1 元大德十年(1306)镌于四曲溪北题诗岩的“詹文德题刻”县尹孙奉上司命,建茶焙拜发殿,衙、厅、门、庑、亭、井一新。

大德十年,再同新,教官詹从祥监造茶品。

同游教官刘棠、道士徐守真、时场官社亨江文。

—詹文德书文中记叙了元大德六年(1302)武夷山四曲溪南御茶园建成相关情况,包括建造者、监造贡茶官员(“教官”)和建筑群。

据武夷山方志记载,元代御茶园建筑群由殿、衙、厅、门、庑、亭、井等构成。

具体名称有仁风门、拜发殿、清神堂、思敬亭、宴嘉亭、浮光亭、碧云桥和通仙井、喊山台等设施,可见御茶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2 两院司道告示题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镌于七曲溪北金鸡社岩壁,南向。

幅面200厘米×570厘米,大字27厘米×27厘米,小字8厘米×6厘米,距地高度430厘米。

该文为明代万历四十三年三月十七日建宁府衙门的布告。

从行文格式和处理程序看,这是专门针对武夷山道人告状的批复文告,类似现今对“信访件”的批复,是武夷山中现存最早的一道有关保护茶农利益的官府石刻布告,可窥见明代官府此类文告的写作方式。

文告首先说明了颁发的理由,是因为僧人告发“包充总甲刘暨富”的恶行,由此可见道人及茶人开山辟石、种茶以资清供的艰辛和茶人所处的恶劣环境。

论武夷山摩崖石刻佚文及其价值

论武夷山摩崖石刻佚文及其价值

On the Lost Writings on Wuyishan Cliff and Their
Value
作者: 陈平[1]
作者机构: [1]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出版物刊名: 武夷学院学报
页码: 7-1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武夷山摩崖石刻;佚文;价值
摘要:武夷山摩崖石刻开始于东晋,历时久、数量多,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岩石磨损风化或地理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其中不少摩崖石刻亡佚.目前已经从相关古籍文献中辑得武夷山摩崖石刻佚文50来方,这些佚文对丰富武夷山摩崖石刻内涵有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寄寓人生哲理和处世情怀的格言警句,有赞美山川秀丽和造化神工的刻辞,有记载寻幽览胜和逸兴别趣的游记,有即景生情、因情抒怀的楹联,有直书名胜、装点山水的题名,还有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等等。
一、xxxx石刻研究的现状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不仅是武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武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参照系,它是武夷文化的活化石。
“万古山水茶”与“千年儒释道”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与融合。
2、揭示武夷山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集中概括了武夷文化的显明特征。⑴、博:
内容丰富、学科密集。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包括理学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岩茶文化、山水文化、书院文化、建筑文化、陶瓷文化、雕刻文化、寺院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就其学科内涵而言则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种学、人类学、文化学、美学、文学艺术、地质学、地理学、建筑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内涵。
⑺、流:
流布广泛、泽及全球。朱子理学无疑是武夷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武夷文化得以扬名天下的核心内容。朱子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六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流布海外,泽及全球,尤其是对周边儒家文化圈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除了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外,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一些学者,在不同层面上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朱子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此外,如法医学、茶文化、建窑文化、建版文化、书院文化、丹道派的养生思想等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大家们在从事文化创造时,都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品意识,表现在他们的思想宏富、体系完整、逻辑严谨、运思缜密。如朱熹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严羽的《沧浪诗话》,宋慈的《洗冤集录》等都具有一种精品意识。
⑷、深:
积淀深厚、思想深沉。武夷文化的积淀深厚,不仅表现为内容丰富,学科密集,以三教名山享誉海内外,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而举世瞩目,而且表现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绵长的传统,更具有一种深厚的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在对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武夷文化的前期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的检索发现: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人对某一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的名山大川的摩崖石刻进行过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国内《趣谈中国摩崖石刻》一书,系一本关于国内摩崖石刻介绍的通俗读物,内容偏重于各地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的欣赏,书中的所谓“文化意趣”亦多为对书法艺术文化意趣的阐发。该书对享有世界双遗产地美誉的武夷山摩崖石刻竟然只字未提。
⑵、大:
大家辈出、灿若群星。闽北地区在古代(尤其是宋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文化大家和历史名人。如大理学家、大思想家朱熹,开创婉约派慢词的一代词宗柳永,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开创纪事本末体史书体例的史学家袁枢,著名诗学理论家严羽,被誉为"出将入相,南渡第一名臣"的三朝宰相李纲,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高道白玉蟾,誉为山中宰相,曾被延为帝师的名僧扣冰古佛,大经学家胡安国,曾撰修《册府元龟》的杨亿等,此外陆游、辛弃疾等名人都曾长期寓居于此。清代董天工的《武夷山志》中记载的历史文化名人计凡534人之多。
⑵揭示武夷山深厚的人文美。武夷山深厚的人文美,在于武夷山是一座三教名山,与国内其他名山大川相比较,其他名山或有景无文,或人文单一,而武夷山则是三教并存,共臻繁荣,这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方园不足百二十里的景区就有已经发现的三教遗址100多处。而且武夷悬棺葬俗和闽越王城遗址还揭示了武夷文化的悠久历史,这些都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武夷山的人文美主要通过“哲理刻词”、“宗教刻词”和“历史刻词”反映出来。武夷山人把武夷山的人文美概括为“千年儒释道”。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山以人名,人以文名。文之著于天地间而流传千古者,莫过于镌刻在苍崖翠壁上的摩崖石刻了。它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和灵魂,也留下了文人墨客畅游名山大川的千古逸兴和雅趣。若把武夷山的秀美山川比做一个美女的话,如果没有了蕴涵着深刻人文理趣和深邃历史文化的摩崖石刻,那么她也就成为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冷面美人,虽有悦目之色,却无赏心之情。若把武夷山的湖光山色看成是造化所赐的一幅巨大的天然山水画的话,那么刻石描红的摩崖石刻就是这幅山水画上的题画诗和钤印,这样才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因为茶洞历史上就曾名“升真洞”。
因此,导游应该具备“观物体道”的基本素质,即通过器物形态的文化,不断挖掘内含于其中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建盏”作为一种器物,是宋代“斗茶”这种行为文化的必然产物,而“斗茶”则是“贡茶”这种制度文化的习俗上的反映,至于饮茶成风则与隋唐以来三教中人“借茶寓道”的茶道文化有关,本质上反映了一种观念文化。表示为:
价值长存、精神不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文化热,这是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思考人类未来的社会发展而作出的一种文化选择。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外学者普遍认同的文化发展模式,这种文化发展模式需要一种多元调和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天人相分的思维方式、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趋向、崇理抑情的刚性管理模式都表现出一种对立思维。因此需要借助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来纠偏。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是一种调和的思维和和谐的价值观,这是符合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方向的。儒家文化圈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创造了一种迥异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也从实践上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和永恒价值。
另外关于国内各地的摩崖石刻的文章也几乎都是介绍性的文章而且数少,因此,从世界双重遗产和武夷文化这个大背景下研究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就具有了学术上的开创性,可以填补国内在此领域内的空白。
二、xxxx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
武夷山摩崖石刻不仅分布密集,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涉及到了武夷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武夷的山水文化、茶文化、理学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神话传说、图腾文化、书院文化、生态文化、文学艺术等等。
⑶揭示武夷山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典范融合。武夷山被列为世界双重遗产,不仅在于它罕见的自然美和深厚的人文美,更主要的在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高度融合与统一,这才是武夷山世界双重遗产的核心价值之所在。秀甲东南、地灵人杰的武夷山吸引了大批理学名贤、羽流释子、名宦显达在此著述讲学、修道参禅、访胜隐居,从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武夷山自然和人文高度统一与融合的文化内涵主要通过“文告刻词”、“楹联刻词”和“诗词刻词”反映出来。
但以往对此所作的一些零星的研究,没有揭示这些石刻与武夷文化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表现为,一是没有从世界双遗产的高度和武夷文化的深度去揭示武夷山摩崖石刻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割裂自然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对表现武夷山自然美的景点刻词和山赞刻词的解释,没有深入挖掘其深刻的人文内涵;而对表现武夷山人文美的哲理刻词和宗教刻词的解释,又没有考虑到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其他如触景生情,寓理于情的楹联刻词和诗词刻词,本来是景、情、理的高度统一和融合,但对这类摩崖石刻的解释往往是情不涉景、理不关情。
⑹、远:
古老绵长、历史悠久。武夷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的古老性。如生殖文化和图腾崇拜在内陆文化中几乎已经绝迹,但在武夷文化中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突出表现在民俗文化上,在某种意义上还保留了一种文化的原生态特征。另外就是武夷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悠久的传统,如3850年以前的悬棺葬俗就表现出迥异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征。
站在世界双重遗产的高度和武夷文化的深度重新审视武夷山摩崖石刻,不仅可以对武夷山摩崖石刻的分类作出科学的界定(分类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可以对武夷山摩崖石刻的自然和人文内涵作出科学的说明,并进而说明其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
1、揭示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具体表现为:
⑸、源:
多源一流、异彩纷呈。武夷文化的多源性已为学术界所广泛认同,它继承了远古先民的生殖文化和图腾文化,融合了儒道佛三教文化,还吸收了古越文明和中原的先进文化。这种多源一流使得武夷文化具有了一种兼容性(兼具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和平原文化)的特征,也使得武夷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造性,表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面貌。
三、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应用前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提升武夷山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品位目前旅游业逐渐从休闲观光游转向文化休学游,这是九十年代以来旅游业的重大变化,因此专家们提出“没有文化的旅游等于行走”。但就目前而言,与其他
三处世界双遗产地的泰山、黄山和峨眉山相比较,无论是就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研究,还是武夷文化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研究水平大多还停留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之中。如关于武夷山摩崖石刻的专题研究文章,笔者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只检索到一两篇文章。而作为闽北地域文化的武夷文化的研究,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著。所有这一切都与享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项桂冠的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对旅游文化的需求相去甚远。因此不断提升武夷山的文化品位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除了要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意识外,还要不断挖掘和开发武夷山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而武夷山摩崖石刻则是武夷文化的活化石和直观体现,对于旅客来说,他们对武夷山文化底蕴的认识不可能是借助于浏览相关的文献资料,而只能是借助于导游的讲解,诉诸于视听感观,才能对武夷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因此,加强对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研究,就可以提升武夷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品位。
如武夷岩茶享誉海内外,但是对“茶洞”这一景点的导游解释就显得文化内涵相当的贫乏,一般认为这里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或者以这里所产的岩茶甲于武夷山而得名。但其实,如果结合“茶洞”周围的摩崖石刻如“隐屏峰”(是说这里群山环绕如屏,空灵清静,便于隐居修炼,故名)、“清隐崖”(是说这是一处清静幽邃、适合隐居的地方)、“天游峰”(是说这里终年云雾缭绕,人行山中,如游天上,是理想的羽化登仙的好地方)、“玉华峰”(盖因玉华泉得名,是说这里泉水玉润晶莹,当与道家修炼讲求避谷食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方能得道成仙有关),四座山峰无不具有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