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练习题
一、下列画线字注音全正确的是(
)
a、享受(xi2ng)
思绪(x)
包裹(guǒ)
严峻(jn)
b、隐秘(m)
凝聚(nng)
寂静(j)
耳畔(p4n)
c、变幻(hu4n)
充满(cōng)
陌生(m)
紧贴(tiē)
d、遗落(y)
冗杂(yǒng)
闭塞(s)
辐射(fǔ)
二、填空并解释所填的字的含义。
1、大彻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心动____:________________
3、叹为_____止:_________________
4、戛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晦暗了又明晰(
)
2、强健的风姿()
3、发生和排解()
4、使人颤栗()
5、蓬勃了想象力()
6、变得亢奋()
7、神情沉稳()
8、急促的鼓点()
四、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1、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紧靠、紧粘)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
2、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簌簌、飘飘)
3、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飞扬、飘飞)的思绪。
4、耳畔是一声()(飘渺、渺远、渺茫)的鸡啼。
五、选择
1、下面运用比较的一项是(
)
a、一撞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c、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d、观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分陌生了
2、下面几个句子,是对排比修辞方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排比是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构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
b、排比是侧重于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一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作用
c、运用排比可以是句子两两相对,句式整齐,可以由两个句子构成,也可由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
d、运用排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使被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参考答案:
一、b
二、1、悟:了解,领会,觉醒。
2、魄:魄力或精力。
3、观:看到。
4、止:中止。
三、1、昏暗,暗淡。
2、身体强壮
3、排遣。
4、战抖。
5、繁荣,旺盛。
6、极度兴奋
7、稳重。
8、快而短促
四、1、紧贴
2、萧萧
3、纷飞
4、渺远
五、1、c
2、a第二部分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
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主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1、文中画线部分是个排比句,请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本来就是静态的,为什么说它“变得飞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个“使人想起”段,写的是人的联想。联想到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