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高中语文 路阅读理解 苏教版必修2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高中语文 路阅读理解 苏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9b45003680203d8ce2f24d8.png)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高中语文路阅读理解苏教版必修2四(18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4题。
路(日东山魁夷①)古老的装饰着墙板的房屋。
城门钟楼的尖塔上是鹳鸟的巢。
广场上的泉水。
马车通过暮霭沉沉的石板路。
马蹄下火花迸射。
这是拜恩州②的古城。
从品川车站穿过灯火管制的黑暗街道,到区公所领取应征通知书。
走在雨后的道路上。
灼热的瓦砾、断落的电线、倒毙的马匹。
黑烟。
日蚀般的太阳。
空袭下的熊本的街道。
拖着母亲的灵车走在荆泽的道路上。
风猛烈地吹着,初雪闪亮的富士山,浮现在澄碧的天空。
道路的回忆是无尽的。
此后还要经历怎样的道路呢?舒伯特的歌曲集《冬日旅程》是根据缪勒的诗创作的,全篇描写了一个旅人在冬日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咏唱着人生的寂寥。
那首有名的《菩提树》则是一首乡愁之歌,通过一系列诗句,表现游子在冬天的旅行中,回忆起城门泉边菩提树叶子下面那令人销魂的场所。
另一首《路标》描述了徘徊旷野的旅人见到路标,知道自己是走上了一条难以生还的路。
旅人来到“旅馆”,这是坟墓,“旅馆”的标记是送葬的蓝色花朵。
他想在冰冷的卧床上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然而遭到了旅馆老板的拒绝:“走,或者永远留下。
”于是继续徘徊。
这是一条令人绝望的冬日之路....。
此后,我艰难的踏上了缀满朝霞的初夏草原的道路。
那年秋天,我把《路》送到第六届“日展”上展出。
纵长的画面,中央是一条灰黄的路,左右的田野和山丘一片青绿,天空狭长,呈现蓝色。
我考虑这三种颜色在分量上的比重。
作为展品,这是幅很小的画面,如果再放大开来,画面就会失掉紧凑感。
我想使这幅画的画面得以充实,对这幅画来说还是必要的。
经过孜孜不倦努力的圆满而细致的制作,终于完成了。
这年我首次成为“日展”的审查员。
这幅《路》的展出,受到众多的好评,获得了画坛和社会的承认。
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歧路,比起自身的意志来,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这种情况至今未曾改变,正因为我心中孕育着这种意志,要走过这条路,所以我才完成了这样的作品。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树(节选)同步检测 新人教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树(节选)同步检测 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7c6d23ac80eb6294dd886cfb.png)
【步步高】(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五单元树(节选)同步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砍斫(zhuó)畸零(qí)瓜蔓(màn) 因噎废食(yē)B.翌年(yì) 锡箔(bó)树瘿(yǐnɡ) 栩栩如生(xǔ)C.尘埃(āi) 蓑衣(suō)泫然(xuàn) 流水汤汤(dànɡ)D.土著(zhuó) 氛围(fèn)禅让(shàn) 涸辙之鲋(hé)答案 B解析A项“畸”应读jī,“蔓”应读wàn。
C项“汤”应读shānɡ。
D项“著”应读zhù,“氛”应读f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靡靡之音连篇累椟枉加揣测好高鹜远B.人才辈出全力已赴无精打彩心驰神往C.初生牛犊不径而走既往不究原形必露D.除恶勿尽融汇贯通煽风点火利行节约答案 B解析A项连篇累椟—连篇累牍,枉加揣测—妄加揣测,好高鹜远—好高骛远。
B项全力已赴—全力以赴,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C项不径而走—不胫而走,既往不究—既往不咎,原形必露—原形毕露。
D项除恶勿尽—除恶务尽,融汇贯通—融会贯通,利行节约—厉行节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C.如果把这些现有的曲艺概念奉为清规戒律来规范和约束现实中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曲艺艺术,就会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D.《密战》尝试大幅度引入科技元素,这既与当今时代保密防谍工作高科技和信息化特色相结合,又呈现了令观众焕然一新的现代化荧屏景观。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课时作业20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课时作业20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983df02b160b4e777fcf80.png)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分.外(fèn)谦逊.(xùn)间.隙(jiān)氛.围(fèn)B.雷霆.(tínɡ) 杀戮.(lù) 深邃.(suì) 自恃.(shì)C.测度.(dù) 过度.(dù) 阴霾.(mái) 臃.肿(yōnɡ)D.砍斫.(zhuó) 踱.步(duó) 差.可(chā) 泫.然(xián)【解析】A项,间.隙jiàn,氛.围fēn;C项,测度.duó;D项,泫.然xuàn。
【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纹理末梢颓丧水龙头B.馨香斑斓篷勃百页窗C.陷井宏伟缭绕黑魆魆D.揩模巍峨破敝主叶脉【解析】B项,篷勃—蓬勃,百页窗—百叶窗;C项,陷井—陷阱;D项,揩模—楷模。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随遇而安....,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
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C.树汁另有一种馨香,来自米黄色的木心,只有雪花晶体的无色之色差可..比拟..。
D.圣诞树在殖民时期毕竟附随着武装白人和前赴后继....的神职人员光荣地征服了黑人非洲。
【解析】A项,“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不管在什么境况,都安然自得。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不形容个性鲜明。
而且“配角”是人,活人,怎么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呢?D项,“前赴后继”应为“前仆后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圣诞树惊人地在世界各处繁殖着,人们围着它们狂舞、欢唱。
B.在一块畸零地上,淡褐色的树身把穿过大厦间隙的阳光照得黄金般闪烁不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光树(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题散文部分光树(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57626ee46c175f0e7dd137e0.png)
[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城市网盟各成员单位深入挖掘并展示各地______________的先进人物,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心浪潮,让爱心温暖了中国大地。
②精神文明建设一般号召容易、深入下去难,形成声势容易、收到实效难,因此必须大兴____________之风,倡导勤俭办事、扎实做事、文明办事的观念,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
③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A.感人至深求真务实不瘟不火B.感同身受求真务实不温不火C.感同身受实事求是不瘟不火D.感人至深实事求是不温不火【解析】“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感人至深”指受到的感动特别深。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求真务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求真”就是指依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
这个成语符合语境。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
【答案】 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雪花无欲,无欲则刚,____________;雪花无求,无求则品高,____________;雪花有容,有容乃大,____________;雪花无私,无私则不贪,____________。
①容大千世界,六合八荒②滴水石穿,成冰成铁③只有奉献,没有索取,但为润物,不求得失④澄明晶莹,一尘不染,但为助人,不求显卑A.②④①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解析】本题要抓住雪花的每一个特征去分析,横线上的句子应分别对应雪花“无欲”“无求”“有容”“无私”的特点,据此可确定顺序。
拉萨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拉萨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5167ea561252d381eb6e3c.png)
拉萨市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喀布尔人[印度]泰戈尔我五岁的女儿敏妮在我书桌旁,用手轻轻敲着膝盖玩。
我正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
忽然敏妮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街上果然有个喀布尔人走过。
他穿着宽大污秽的喀布尔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个口袋,拿着几盒葡萄干。
女儿大声叫他:“哎!”那个喀布尔人回过身来抬头看。
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跑到妈妈那里躲起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没过几天,我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喀布尔人又说又笑。
她小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丝绸制的连衣裙——编者注)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喀布尔人用这种有力的贿赂,使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说些玩笑。
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面前,小大人似地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呵,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什么?”他用山民的鼻音回答:“一头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有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那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公公家去呢?”敏妮对这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她不肯显露,却机灵地回答:“你到那去么?”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间,“公公家”有双关的意思,还能指监狱。
“呵,”他向幻想中的警察挥拳:“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象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哈哈大笑。
敏妮的母亲恳求我留心那人。
她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一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疟疾菌。
她对这个喀布尔人也充满了疑虑。
我总是笑笑,辩解说拐卖一类的事多半不会发生。
喀布尔人和敏妮的亲密友谊便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有天早晨,我听见街上有吵闹声,往外一看,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
我赶紧跑去问怎么回事。
原来是有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围巾的钱,争吵中拉曼把他刺伤了。
忽然间,在凉台上,敏妮出现了。
湖南省湘东十校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南省湘东十校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8c0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7.png)
湖南省湘东十校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学的昌明起源于一个又一个好奇和提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会出现什么改变”“还有什么可能”“那个没有被问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提问—假设——证明—新知,人类的认知图谱不断扩充着。
真理是成功的假设。
地理大发现,生物进化论,蒸汽机的呜响,飞行器的诞生,人们潜入海底,遨游太空……还有那些始终困扰我们的问题!宇宙的起源,意识的产生,生命的密码……人类对世界的探究从微观世界到浩瀚宇宙,问起来就没完没了。
不是说宇宙是无限的吗而宇宙又在膨胀着,那么它的外面又是什么呢所知越多,问题就越多。
这就像一个圆圈,直径越大,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大。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双翅膀。
自然科学往往引导我们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但一涉及文化和艺术,答案常常是不确定的、开放的。
艺术家们并不急于提供答案,他们甚至鄙视轻率的结论,而更热衷于呈现人性的矛盾和人类的困境。
即使盲信让人幸福,提问让人痛苦,他们也选择后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代的元好问看到大雁殉情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自己心里的悲伤吗”卡夫卡可是一个执着的人;“活着还是死去,是一个问题。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无从抉择;“你到底是什么人物有一种力量,它总是想作恶,又永远想造福。
”歌德长诗里的浮士德自我叩问……人类以创作对抗孤独和死亡,又因为最终无法逃脱而拥有某种悲壮。
什么是艺术不同时代人类的回答大相径庭。
毕加索的《梦》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展现的美有什么不同安迪·沃霍尔的《布里奥盒子》,杜尚的小便池凭什么被称为“艺术” 摄影术出现后,人们问:“绘画已死吗”人工智能软件“创作”的肖像画出现在拍卖市场,人类的艺术是否又死了一回倒是中国艺术家徐冰说得干净利索:“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
熊召政《菩提本无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熊召政《菩提本无树》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ffbf32b4daa58da0114aff.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菩提本无树熊召政①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
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
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③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
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
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
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
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
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嗽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
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
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
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
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下做苦力。
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⑦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ac3cb53169a4517623a394.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现代文阅读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电脑绿叶,只有梧桐树的主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笆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日繁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技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片;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接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2024届新高考语文考前30天好题攻略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语文考前30天好题攻略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ff1db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9.png)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一、(2024届·浙江温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苏三皮渔夫这天回家有些早。
太阳像五月的稻子,刚涂上一层金黄,吊儿郎当地挂在西山山顶,仿佛一不留神就会掉到山后去。
渔夫系好小船的缆绳,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慢吞吞地走向了三窝村。
①这天好像很寻常,但又好像很不寻常。
渔夫数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数着数着,渔夫大惊失色———渔夫发觉三窝村的炊烟不见了。
以往这个时候,三窝村的炊烟仿佛商量好似的,一股劲地冒出来。
族长家的炊烟是个小矮人,身子短,鼻子长,滑稽得很:李老六家的炊烟是个瘦个儿,像一根竹竿倒插在烟囱上;甜婶娘家的炊烟圆滚滚的,像裹着棉絮的熊猫:渔夫家的炊烟则像一棵笔直的树,树冠开得很宽。
如果不加阻拦,就会遮盖了整个三窝村……某读者认为此段真是将炊烟写活了,炊烟如何被写活,请你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写一则评点。
(50个字左右)评点一:三窝村怎么可能没有了炊烟没有了炊烟的三窝村,怎么会是三窝村渔夫顺路筵进李老六家的院子,把李老六的木门擂得山响。
李老六睡眼惺忪地开了门,不明所以地望着渔夫。
渔夫急切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般安稳李老六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问渔夫,怎么了?渔夫没好气地说,你就不应该睡懒觉,你家的炊烟呢?你见着你家的炊烟了吗李老六瞥了渔夫一眼没好气地说,还以为多大的事儿,走,走,走,别打扰俺睡懒觉。
渔夫自讨无趣。
李老六是个光棍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想啥时睡就啥时睡,连族长也干预不着。
李老六家的炊烟跟李老六一个德性,时隐时现,即便偶尔会不经意地从烟囱蹿出来,也会瘦得像一根竹竿。
从李老六家院里出来,渔夫直奔族长家。
族长正坐在菩提树下和人嘻嘻哈哈地聊着天。
见渔夫急匆匆地闯进来,族长止住了笑,一脸严肃地对渔夫说,说过多少回了,遇事莫慌,怎么就是没个长进渔夫顿了一下,肚子里的那口气才刚刚跟了上来。
渔夫说,村里的炊烟全不见了,咋能不慌渔夫话音刚落,②一丝慌乱掠过族长的脸,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0729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f.png)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③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
②貔(xiū)虎,貔和虎。
泛指猛兽。
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貔虎噪”“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周瑜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诗歌形象,下列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与本词一致的一项是A.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赤壁怀古》唐王周)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杜牧)C.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赤壁》南宋岳珂)D.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
(《贺新郎》元邵亨贞)3.同样写赤壁之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
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e451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png)
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一)扬州个园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艺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
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
再往前又有生肖之假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宇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波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睛天薄幕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假山,那样子似一只只“雪狮”在追逐嬉戏。
人们把其称为“冬山”。
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第一自然段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引号的作用是( );第三自然中“春”“夏”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具有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他人的话C.表示强调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抓住了事物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特点,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在介绍个园时,表示行踪变化的词有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按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3fc554431b90d6c85c75b.png)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三)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面音节中有正确的是()。
A. qǜB. xǘC. yǔD. xīɑn2.下面下划线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戎装(rónɡ)竞赛(jìnɡ)B. 诸位(zhū)品尝(shánɡ)C. 唯一(wéi) 折枝(shé)D. 回答(dā)美其名曰(yuē)3.下列词语中,不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是()A. 橘黄B. 漆黑C. 火红D. 阴沉4.选出下面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
______A. 退色节奏乐普应声而来B. 盘旅企盼资势抑扬顿挫C. 滇池旋涡海鸥有声有色5.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A. 作声---出声B. 勇敢---懦弱C. 可怜---幸运6.“敛声屏气”的“气”的意思是()。
A. 气氛B. 呼吸C. 气度7.下列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是()A. 做了错事就要赶紧改正过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B. 那天,我们在校门口告别以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 包装再好也只是外表,我们更看重的是商品的质量。
千万不要做买椟还珠的傻事。
8.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排列正确的一组()A. 篇段词字句B. 篇段句词字C. 段篇词字句9.一个歪带着帽子,嘴里叼着香烟的年轻人在电车上想戏弄一下售票员。
他说:“我只买小孩票行吗,售票员?”售票员瞧了一眼年轻人,说:“这里付钱只论年龄,而不论智力。
”对他的评价,哪个是错误的?()A. 自讨没趣B. 自欺欺人C. 自取其辱D. 自得其乐10.选一选。
老师看了看说:“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老师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绿色的金鱼。
B. 老师知道世界上没有绿色的金鱼。
11.对句子“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理解正确的是()A. 时间流逝得飞快,人是跑不过时间的。
B. 如果你一直抓紧时间,走在时间的前面,珍惜每分每秒,你就能获得成功。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
![吉林职高升学班对口升学语文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b1e80df61fb7360a4c656a.png)
语文试题满分120,时间12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或现象,人们总试图用语言给它以定义,或是贴上标签,以便称呼、了解和研究。
“打工诗人”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
从最早对“打工文学”进行研究的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说起,他对“打工作家”的命名并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对打工作者的身份由“基层打工的业余作者”到“一批关注并深入打工生活的有才干的作家”,再到“下层打工者自己”的界定来看,这种定义并不是十分正确。
由此推及“打工诗人”,同样也不甚周密。
我们从诗歌的创作主体来给它一个诠释,它显然包含着基层的打工业余作者和写“打工诗歌”的文人作家两个群体。
但无论定义正确与否,“打工诗人”的标签总算是名正言顺地贴了上去。
从话语权的分配状态考虑,有些诗人似乎并不乐于接受这种可能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甚至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
如作为诗人和评论家的柳冬妩认为“‘打工诗人’和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是充满抵触色彩的被污名化了的社会群体”,他还认为“从社会的公平角度看,必须淡化现有‘打工诗人’的身份”。
然而《打工诗人》的主编许强则认为“‘打工诗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是在社会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文化类别,是一个具有社会明显特点的身份象征”;“‘打工诗人’这个身份象征仅仅是一个代名词,只是区别其他诗歌流派的一个代号,除去代号,诗歌作者的作品不会因此更加富有文学气味,加上这个代号,作品更加不会贬值”。
其实,所谓的“打工诗人”,并不是什么带有贬义色彩的标签,它同“大学生诗派”、“朦胧主义诗派”等称谓一样,只是从不同的身份或特点来加以命名而已。
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称号而怀疑作者和作品,它们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
像诗人中原马车所说的:“如果过于关注一个诗人的社会属性,就会疏忽其艺术品德,会降低对艺术的请求。
”因而,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作品的意义与诗人的心坎,是诗人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打工诗人”精神宣泄与升华的“打工诗歌”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是学院派躲在屋子里引经据典的呕心创作,也不是某些知识分子殿堂里朦胧玄奥的低吟浅唱,而多是些底层打工者自己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中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d436b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b.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
月光下的蛙鸣一直以来,我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在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
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
为了给我增加营养,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里的三十几个仔鸡,想让我恢复以前的体质。
然而,我还是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
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燥热的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唧唧呱呱,呼朋引伴,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地把我惊醒。
母亲想尽了一切办法。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梦。
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
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悄悄跟我说,你母亲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
我将信将疑,但是,第二天夜里,在月光下塘埂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
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得很白。
“母亲!母亲!”我大声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她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这一年高考,我被高分录取了。
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一点点地远逝。
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了我许多人生激励。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增加( )憔悴( )吵闹( )仔细( )2.母亲已经为“我”增加了营养,但“我”依然消瘦的原因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文中“她全神贯注于她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一句,省略号省去的内容会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描写,“一圈圈”“一遍遍”换成“一圈”“一遍”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2202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4.png)
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长得郁郁葱葱。
今年夏天,正该是菩提树最繁茂的季节,不知怎的,那树却突然枯死了,似乎每个路上的人,都为它的调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
这棵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向来因有木架支撑,而未曾倾倒过的.树,为什么长了十多年,几乎要成为一棵大树时,却一下子死了呢?有一天我特别走近它,抚摸着它那依然细腻光滑的树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发现树皮上竟被人割了一圈裂口。
“是谁杀了菩提树?”我沿着刀痕转向树的另一侧,发现居然是一根绑在支架上的铁丝,想必是菩提树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的,岂料随着树的成长,人们竟然忘了那圈小铁丝已经不再适用,渐渐地铁丝嵌入树皮,大家更难以觉察,直到此刻被我发现,却已经迟了。
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
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1)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文来看,“我”对菩提树的死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为“在纽约少见”,所以菩提树“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并且在“树旁支撑了支架”,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请甲《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一句俗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菩提树死了,是谁杀了菩提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内容上看,第三自然段似与第一、二自然段重复,那么去掉第三段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个有如“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
《观音愿》阅读练习及答案
![《观音愿》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b40c5eefdc8d377ee32db.png)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观音愿——《千手观音》观后记菩提树,参天立。
枝繁叶茂,云蒸霞蔚。
树畔,碧池盈盈,一茎含苞金色莲花,晶莹的珠泪转动其上。
池水,倏地生了呼吸似,莲,也随之,片片,层层,叠叠,逐渐 ,,——终于盛放。
——终于袒露娇容。
——终于,由一个瞬时始,于红尘,电光火石地掀动一场惊艳!那瞬时,注定了一个永久。
这惊艳,注定了永久的震惊。
好一个,千手观音。
佛的尊贵与女儿的娇媚,佛的庄重与女儿的灵巧,佛的典雅与女儿的鲜巧。
既充满矛盾、又完满的并容与存在。
意识,清楚而笃定:震惊,惊艳,来自艺术的干净自己,——自己已魅力浩大,自己已足令人眩晕、信服、感叹——与旁的各种,不相关。
只有,当震惊与惊艳的汹涌稍平,在理性概括、积淀的过程里,那些额外的“元素” ,才浅浅地、逐渐地,浮上脑际,趋势明亮。
一定,面对与认可的事实:他们,是这众生同等的世界上,一群有着些许生理缺点的特别舞者。
音响的奇异领域,他们不具备圆满的直接感知的能力。
因此他们会以手势告之:老师,看到你的舞蹈,就看到了音乐!看。
“看”,便能将音乐的气味吻合得那般精准,未曾露怯,未曾使旁人捕获到错位的“漏洞”。
能够想见,必是艰辛满程。
笔走至此,泪又滑下。
老师的当时,宽慰之余,或许亦有轻轻的惋惜、浓浓的疼爱,在心灵深处吧。
相信不过为着一重感人。
没关“同情”,没关“同情” 。
人的生命,无疑是有限的。
生命的长短有限,生命的质量有限,生命的形态有限。
要在有限的长短、质量、形态之中,以人有限的智慧与能量,创造无穷。
听不到的音乐,不妨看到;说不出的话,不妨写出;手拿不着的东西,不妨用脚拿着;天然的腿没法跑跑跳跳了,不妨置换假肢。
总有很多的“可能” ,自“不行能”出生,繁衍,健壮,昌隆,灿烂。
人们称它作:生命的力量。
很美 ,,真的很美。
舞美,乐美,人儿美。
五分五十四秒的舞蹈作品,近乎于“美”的代名词。
陪伴整个舞蹈,油然陡生、缭绕心头最为屡次的那一个词汇,——圣洁。
《观音愿》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观音愿》阅读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8630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6.png)
《观音愿》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观音愿》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篇一:观音愿阅读答案观音.愿的阅读答案观音·愿——《千手观音》观后记(环佩叮咚)菩提树,参天立.枝繁叶茂,云蒸霞蔚.树畔,碧池盈盈,一茎含苞金色莲花,晶莹的珠泪滚动其上.池水,倏地生了呼吸似,莲,也随之,_百度作业帮观音.愿的阅读答案观音·愿——《千手观音》观后记(环佩叮咚)菩提树,参天立.枝繁叶茂,云蒸霞蔚.树畔,碧池盈盈,一茎含苞金色莲花,晶莹的珠泪滚动其上.池水,倏地生了呼吸似,莲,也随之,片片,层层,叠叠,徐徐……终于盛放!终于袒露娇容!终于,由一个瞬间始,于红尘,电光火石地掀动一场惊艳!那瞬间,注定了一个永久.那惊艳,注定了一个震撼.好一个,千手观音!佛的高贵与女儿的妩媚,佛的端庄与女儿的灵动,佛的典雅与女儿的鲜巧,既矛盾又完美的存在.意识,清晰而笃定:震撼,惊艳,来自艺术本身的洁净.令人眩晕、折服、慨叹——与旁的种种,不相干.只有,当震撼与惊艳的汹涌稍平,在理性归纳、沉淀的过程里,那些额外的“元素”才浅浅地、渐渐地,浮上脑际,趋向明朗:他们,是这众生平等的世界上,一群有着些许生理缺陷的特殊舞者.音响的奇幻领域,他们不具备完满的直接感知的能力.所以他们会以手势告之:老师,看到你的舞蹈,就看到了音乐!“看”,便能将音乐的气息切合得那般精确,不曾露怯,不曾使旁人捕捉到错位的“破绽”.可以想见,他们必是艰辛满程.人的生命,无疑是有限的.生命的长短有限,生命的质量有限,生命的形态有限.要在有限的长短、质量、形态之中,以人有限的智慧与能量,缔造无限.听不到的音乐,无妨看到;说不出的话,无妨写出;手拿不着的东西,无妨用脚拿着;天然的腿无法跑跑跳跳了,无妨置换假肢.总有许多的“可能”,在“不可能”之中诞生,绚烂,茁壮,昌隆,繁衍.这就是生命的力量!伴随整个舞蹈,油然陡生一个词汇——圣洁,萦绕心头最为频繁.当灯火骤亮,钟鼓、乐音、掌声响起时,圣洁!当领舞澄澈的双眸、祥和的笑意,相凝视时,圣洁!当千手千眼,出其不意、捉摸不定、猝不及防、五彩斑斓、千变万化时,圣洁!金,中华民族辉煌的色泽,那么,这抹圣洁,无愧于辉煌.这是一件称为“艺术”的事物,横亘人前,包裹侵占去整个儿身心,那么纯净,那么清明,那么遗世独立却又缱绻与博爱,广播天地万物.博爱,该是“千手观音”意象的其中一番寓意所在吧.观音大士,千手千眼,不言,不语,不骄,不躁,无声,无息,无欲,无求.她圣洁,她纯净,她的心白璧无瑕,她的胸怀海阔天高.她以手为言,她以眼为语.人呀,此生,是否有缘听得到、听得明她的言语:那真,那善,那美……14.标题是《观音·愿》,这个“愿”的具体含义(也是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15.“千手观音”一出演就“掀起一场惊艳”,“注定了一个震撼”,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__ ;整个舞蹈,给人的最强烈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这个舞蹈意象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问题可选文中词句作答)(3分)17.如果将“一群有着些许生理缺憾的特殊舞者”这句中的“缺憾”换“缺陷”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9.本文语言优美,说理精辟,如让你从中挑选几句做一张书签,你会摘抄哪几句?为什么?(3分)摘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刘鹏BGye22014-10-0714.标题是《观音·愿》,这个“愿”的具体含义(也是本文的主旨)是:这个“愿”是圣洁的祝愿,是一种博爱,是对那些有生理缺憾的特殊舞者的祝愿,也是对芸芸众生真、善、美的祝愿.15.“千手观音”一出演就“掀起一场惊艳”,“注定了一个震撼”,其根本原因是(既矛盾又完美的存在);整个舞蹈,给人的最强烈的感受是(震撼,惊艳,圣洁);作者认为:这个舞蹈意象的寓意是(博爱).(以上问题可选文中词句作答)(3分)17.如果将“一群有着些许生理缺憾的特殊舞者”这句中的“缺憾”换“缺陷”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在这里如将“缺憾”换作“缺陷”,不好.因为“缺憾”是说不够完美、有令人遗憾之处;而“缺陷”则是指欠缺.二者的感情色彩也不同.前者的“不够完美”与后者的“欠缺”在表达意义及侧重点上均是不同的.19.本文语言优美,说理精辟,如让你从中挑选几句做一张书签,你会摘抄哪几句?为什么?(3分)摘抄句:1、人的生命,无疑是有限的.生命的长短有限,生命的质量有限,生命的形态有限.要在有限的长短、质量、形态之中,以人有限的智慧与能量,缔造无限.2、观音大士,千手千眼,不言,不语,不骄,不躁,无声,无息,无欲,无求.她圣洁,她纯净,她的心白璧无瑕,她的胸怀海阔天高.她以手为言,她以眼为语.理由:这两句寓理深刻,语言优美,说理精辟,令人在感悟中得到教育.愿对你有所帮助!篇二:观音愿阅读答案观音·愿——《千手观音》观后记(环佩叮咚)菩提树,参天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
我家巷口的路边种了一棵菩提树,这是在纽约少见的一种树,大概也正因此,树旁特别支撑了木架,使它能不怕强风,长得郁郁葱葱。
今年夏天,正该是菩提树最繁茂的季节,不知怎的,那树却突然枯死了,似乎每个路上的人,都为它的调零而投以惋惜的目光。
这棵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向来因有木架支撑,而未曾倾倒过的树,为什么长了十多年,几乎要成为一棵大树时,却一下子死了呢?
有一天我特别走近它,抚摸着它那依然细腻光滑的树皮,作深深的悼念,突然发现树皮上竟被人割了一圈裂口。
“是谁杀了菩提树?”我沿着刀痕转向树的另一侧,发现居然是一根绑在支架上的铁丝,想必是菩提树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的,岂料随着树的成长,人们竟然忘了那圈小铁丝已经不再适用,渐渐地铁丝嵌入树皮,大家更难以觉察,直到此刻被我发现,却已经迟了。
许多对孩子的呵护,或当孩子幼小时,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如果不能在他成长中,逐渐给予解释,常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
对树对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1)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我”对菩提树的死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在纽约少见”,所以菩提树“从小就被特别照顾”,并且在“树旁支撑了支架”,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请甲《藤野先生》一文中的一句俗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菩提树死了,是谁杀了菩提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内容上看,第三自然段似与第一、二自然段重复,那么去掉第三段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个有如“为了保护他们灌输的片面观点和加诸的束缚”的例子?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短文主要写了菩提树的死亡原因。
(2)是一种深深的悼念态度。
(3)物以命希贵。
(4)杀死菩提树直接“凶手”是那段小铁丝,而间接“凶手”则是人们的关心、照顾和遗忘。
(5)不行。
这是个过渡段,“重复”意在承上,“发问”意在启下。
(6)“略”。
言之成理,符合语境即可,但要注意语句的表达。
【语文阅读理解菩提树附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