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同构化
宁波都市经济圈产业同构问题
2012年第8期/产业同构或产业趋同,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在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的演进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
一般来说,区域产业同构,是指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的趋同现象,特别是工业结构中存在的趋同现象。
宁波都市经济圈,是将包括宁波、绍兴、台州、舟山、嘉兴五个城市在内的地域范围作为一个发展整体,构筑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互支互补。
本文将对宁波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同构问题作一定量研究分析。
产业同构测度实证分析1.三次产业结构相似性本文主要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来测度宁波都市圈的三次产业同构程度。
结构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国际工业研究中心于1979年提出来的一种度量方法,该系数可以用于测定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以此来衡量产业的同构程度。
表达式如下:nk =1ΣX ikXjknk =1ΣXik X jkn k =1Σ22√S ij =。
其中,是i 区域和j 区域的结构相似系数,i 和j 是相比较的两个区域,是i 区域k 行业产值占所属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j 区域k 行业产值占整个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0和1之间取值。
如果其值为0,表示两个相比较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如果其值为1,说明两个地区间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值越大,表明两个地区间的产业同构程度越高。
根据经验判断,在对某一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进行测定时,一般以0.85为标准来判断同构程度的高低;而对一国内部各区域间的产业同构相似程度进行评价时,一般以0.90为标准。
从动态方面来看,如果结构相似系数趋向于上升,则产业结构趋同;如果结构相似系数下降,则产业结构趋异。
根据上述公式,参照各成员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2005~2009年间宁波都市经济圈各成员城市两两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如表1所示,表1:宁波都市经济圈五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数据来源:根据五市各年度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通过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宁波都市经济圈内两两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值都达到了0.95以上,说明都市圈内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
我国的产业同构问题浅析
配和 消费都 离不 开市场 ,统 一 的、 开放 的和 全 国性 的
大市场 是 实现资源 合理 流动 、优 化 组合 、提 高利用效 率 的不可 少的重 要条件 。但是 ,产 业 同构 直接 影 响甚 至破 坏统 一 的、开放 的和 全 国性 的大市场 的形 成和发 展 。原 因是 ,在产业 同构 条件 下 ,各地 政府 和企 业在
导 的所 谓 “ 向 型 ” 产 业 结 构 。 外 ( 5)政 治 目标 利 益 驱动 。表面 看 来 , 同构化 战 “ 略 ”似 乎 与政 治 目标不 直接 相 关 , 在 “ 值翻 番 ” 但 产 、 “ 常增长 ”等 经济 目标背 后, 超 却经 常 隐藏着 明确 的政 治功利 目标 。在此政治 曰标驱动下, 自觉 或不 自觉地选 一 择了 “ 同构化 战略 ” 的外化 表现 。一 旦遇 到某些 发展 机 会 ,特 别 是那些 投资 少 、见效 快 、效益 高 的价高 利 大投资项 目时,地方政府及有关 部门负责人 就会 为增加
维普资讯
新视角
我国的产业同构问题浅析
Hale Waihona Puke 李艳春 ( 中国石 油大学研 究生 院,山东 青 岛 2 6 5 ) 6 5 5
摘要 :产 业结构 “ 同构化 ”是指在各地 区产 业结构 变动过程 中不 断出现和增 强的区域 间结构 的高度相似趋 势。这种产 业结构 相似性 的增 强使得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着经 济发展 。我 国产 业同构 问题一直比 较 严重 ,对我 国经济影 响比较 大。正确看待 产业 同构 问题 ,找 出解决产业 同构 问题的措施 ,成为我 国经济
本 地 收 入 和 追 求 自身 “ 政绩 ” 不顾 客 观 经 济 条 件 , ,
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问题2023-11-08contents •引言•工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概述•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工业产业结构趋同对西北地区的影响•应对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03研究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01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02产业结构趋同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阻、区域间矛盾加剧等问题。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对象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等省份。
研究内容分析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趋同现象,探讨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统计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02工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概述产业趋同是指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产业结构在相同或相似方向上的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它反映的是不同地区或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的现象。
产业趋同的概念VS产业趋同的度量方法常用的度量方法包括:相关系数法、距离法、聚类分析法等。
相关系数法是通过计算两个地区或国家的相关系数来衡量它们的产业结构相似程度。
距离法则是通过计算两个地区或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距离来衡量它们的产业结构差异程度。
聚类分析法则将多个地区或国家按照产业结构上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
产业趋同的影响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等经济因素也会对产业趋同产生影响。
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区域合作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引导会对产业趋同产生影响。
区域合作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从而加速产业趋同的趋势。
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产业趋同。
03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总体结构特征重工业占主导地位西北地区重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成因的博弈分析
经济 和社会事务 的管理者 , 而且也 是一级调控 主体 , 直接参 与一些经济活动 , 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 。中央政府在调 整产业结构 和平衡产业 布局时 , 必然要触及各个地 区的经济 利益 , 而地方政 府为 了维护 各地 区的局 部利益 , 往往 与 中央 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进行着各种形式 的博弈活动 , 从而形成
20 0 9年第 l 0期 总第 4 期 8
经济研究导刊
E 0N C 0MI ES ARC GU D CR E H I E
No 1 2 O . 0, O 9
S ra . e ilNO48
中国 地区 产业结构同 构化成因的 博弈分析
冯 立 欣 , 平 东 胡
( 龙 江科 技 学 院 经 济 管理 学 院 , 尔 滨 10 2 ) 黑 哈 5 0 7
关键词 : 产业同构; 区利益 ; 地 博弈行为
中 图分 类 号 :4 7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 0 )0 0 2 — 2 F 2 A 17 — 9X(0 9 1— 1 4 0
“ 而全” 和“ 小 , 大而全” 生产能力利用低下 , , 各地 区之间争夺
国民经济的基础 , 基础设施产业直接 为居 民或一 般生产提供 产品和服务 , 这类产业各地都应 因地制宜 , 大力发展 , 而不能 把这类产业列为同构化。只有各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使得经
济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低 下 , 重 影 响 经 济 发 展 , 们 才 称 之 为 地 严 我 区产 业 结 构 同构 化 。 产 业 结 构 的 低 度 化 主 要 是 指 产 业 结 构 从 低 水 平 状 态 向 高水 平状 态 升 级转 化 的 动态 过程 中处 于较 低 的状 态 。主要 特
区域分工与合作视角下区域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
a n d c o n t r o l l e d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f a c t o s r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nd a l f o w c h a r a c t e i r s i t c s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v o h ne a o f he t s i mi l a r i t y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n l c t u e r l e d t o i s o mo r p is h m. I s o mo r p h i s m a t i n d st u r y mu s t h a v e a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i me nd a s p a c e , nd a w i h t t h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i n t e g r a t i o n t o
业结 构的同构 , 产业 同构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合意性 。随着 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的加快 , 其 非合意性 愈显突 出。区域产业 同构 优化 的本质 动力在 于生产要 素结 构及其流动特征量的变化 , 通过不同层 级区域产业规划战略和区域间经济合作 实现生产要素 的合 理组合 与流动 , 以产业集群化之路实现 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 使 区域产业结构朝着优化、 持续方向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发展对策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发展对策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1.地区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区域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具体反映在工业布局的集中度下降和分散提高上。
集中度指标可用全国总构成中前三位省区比重的总和即式中,Xi(i=4、5、…、n)为n个省区中除前三名后的各省区的比重,Xj(j=1、2、3)为前三名省区的比重,V[,x]越趋近0,表明分散度越低,集中度越高;V[,x]越趋近1,表明分散度越高,集中度越低,存在产业趋同化。
下表说明,40多年来我国工业布局集中度不断下降,而分散度不断提高,虽然经过整顿治理后90年代的数据有所好转,但这个过程中同构化仍十分严重。
2.地区工业部门结构相似性增大最近数据表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相似率为%,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似率为%,此外以1992年全国工业净产值的部门结构作为零标准,然后对全国各省市区的工业部门进行分析并计算两者相关系数(即相似系数),结果是在所统计的28个省市区中,除偏在性资源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山西、黑龙江和云南三省外,其他省市区和全国标准结构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其中相似系数在以上的区有17个,占地区总数的%,如果剔除偏在性资源产业部门后进行部门比较,则相似系数不足的只有云南省1个,超过的达25个,占地区总数的%。
3.各地区主导产业选择雷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起源于初级产品的加工,进而延伸至以家电为代表的机电产业,目前又进入到主导产业领域,纺织、食品、机械和化工几乎成为每个地区的主导部门。
在“九五”计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24个地区将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有25地区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16个地区将化工列为支柱产业,14个地区将冶金列为支柱产业。
而且工业结构趋同问题在各省市区内部也广泛存在。
前三位省市工业产业比重年份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名称比重(%)名称比重(%)名称比重(%)C[,x1]C[, x2]V[x]1952上海辽宁13河北101965上海辽宁江苏181984上海江苏辽宁1992江苏山东广东1997广东江苏上海12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结构理论和政策研究》宋海林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52页。
江苏沿海三市产业同构分析
盐 城
O9 .0 1 0 . 0
连 云港
O5 .3 05 .7 1o .0
地理相近的区域 , 有类似 的资 源禀 赋 , 根据 生产密集使用本地
区充裕要素的原则 , 最后形成区域 内产业 同构 。
发展程度在各地区会呈现 自然 的相似 。
∑
_— J 2 r
其中 , s是结构相似系数 , 表示要 比较的两个 区域 ,是 i 和j n
业结 构所包含 的行业数 。 I 区域i x是 k 中第k 个行业 占] 业 的比
关于产业同构产生的效应 , 学界f= 见 。一部分学者认 - = _ 者 为: 产业同构影 响区域 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 导致有 限的资源
议 题 . 用结 构 相 似 度 系数 和 专 业 化 系数 从 产 业 整 体 和 产 品 层 次 等 方 面进 行 了具 体 分 析 , 利 并得 出结论 : 云 港 与 盐城 、 连 南
通 的产 业 同构 程 度 不 高 . 盐 城 与 南通 产业 同构 比 较 严 重 。 而 关 键 词 : 苏 沿海 ; 业 同 构 ; 构 相似 度 系数 ; 业化 系数 江 产 结 专
工研 究 [] 技 管 理 研 究 ,0 13 9 — 8 J. 科 2 1 , :6 9 . [】 关 爱 萍 . 业 同构 测 度 的 方 法 [] 计 与 决 策 ,0 7 1 : 8 产 J. 统 2 0 ,9
32 4. -3
有效成 10 、 0 %)染料 、 化学药品原药 、 集成 电路。
业 能级 提 升 对 策 [] 济 纵 横 ,0 6 1 )6 8 J. 经 20 (0 :— . 【】 徐 侠 , 同 良. 6 安 东部 地 区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的 测 度 与 分 析 [] J. 进 步与 对 策 ,0 8 2 ( ) 19 1 1 科技 20 ,58 :1— 2 . 【】 何 静 , 亮 雯. 江 三 角 洲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同构 度 和 区域 分 7 吕 珠
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及其治理
而使 投 资 者过 度进 入 ,或是 由于政 府 的 直接 投 资行
为造 成 的 市场 过 度进 入 ,容 易 造 成不 合 理 的产 业 布
局 和低 水 平竞 争 。例 如 , 各 级地 方 政府 编 制 的 “ 在 十
五” 规划 中 , 长三 角 1 城 市 中居 然有 1 5个 4个城 市将
各 自的 支柱 产业 的前 4位 分 别设 定 为 电子 信 息 、汽 车 、 材 料 、 物 医药 工程 。 外 , 1所列 的长江 三 新 生 此 表 角洲 国家 级高 新技 术 产 业开 发 区 的 主要 产业 和 主要
国的产 业 结 构趋 同 问题 , 从 根 源上 加 以 区分 , 要 即可 分 为 政 府驱 动 型和 市 场驱 动 型 两种 。政 府 驱 动 型产
区域 间产 业结 构 所 呈 现 出的某 种 共 同倾 向 ,指 在 主
导 产业 的选 择 、产 业组 织 规模 和技 术 水平 的确 定等 方 面 的雷 同现 象 。对 于 中 国现 阶段 的产业 结 构 趋 同 的 问题 , 术界 众说 纷 纭 。 的学 者 对产 业 结构 进行 学 有 由三 次 产业 到 细分 产 业 的相 似 系 数 的实 证 研究 ,证
一
是 有 害 的 ?笔者 认 为 还需 要 对 这个 问题 从 根 源上 进
行 细 致 的分 析 。
、
产业 结构趋 同的根源 : 政府驱 动或市场驱动
产业 结 构 趋 同一 般 是经 济 发 展 过程 中 区域 内或
实 际上 ,无 论 是从 理 论 方 面还 是 从 现实 方 面分 析 ,产 业结 构 趋 同都 具 有一 定 的必 然 性 。从 理论 上 讲 , 场 经济 是竞 争 经济 , 度 的产业 结 构 趋 同是 市 市 适 场竞 争 的需 要 , 有 利 于资 源 的合理 、 也 高效 配 置 , 我 们应 乐 而 为 之 。而那 些 需要 对其 保持 高 度 警惕 的产 业 趋 同则 大半 是 政府 之 过 、 制 之过 。因此 , 于 我 管 对
产业结构同构化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
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产业同构化产业同构化是指在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短期内能使地区快速发展,但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影响合作,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动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是地区之间在不同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结构布局。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仍存在争议。
并且就目前研究而言,大多数是针对全国或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实证分析。
为此,本文主要是针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的研究分析。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界定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定义,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将这一现象分为市场引致型产业结构趋同和政府主导型产业结构趋同。
在明确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接下来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和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从三次产业的角度和制造业的角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确实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最后,在明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存在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商指标进行了比较优势的分析,计算出主导产业的优势区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产业结构趋同背景下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建议。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发展对策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发展对策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及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化的深入,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正在趋向同质化。
这种趋同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逐步加深,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正在日益清晰。
一些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等,正在逐步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一些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或地区,则更多地侧重于研发设计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
2.技术进步的推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普及,加快了全球化进程。
各国之间能够更容易地互通有无,进行信息交流,这使得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产业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3.消费习惯和趋势的影响: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趋势。
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创新性,这也促进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
4.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自由化的贸易和投资安排,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增加,也引发了对全球市场机遇的争夺。
这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一体化进程和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
5.全球金融资本流动的加剧:全球化让资本与产业的流动更加自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如飓风般席卷全球,直接引起各地区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一体化产业结构趋同的进程。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对各地区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竞争加剧:由于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占据一定优势的产业也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将会受到较大冲击。
2.推动创新:因为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特别是技术领域的趋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创新的加速,各地区也正面临着推动创新并寻求新的市场机会的挑战。
3.加速转型升级:只有在不断转型升级中,企业才能适应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企业而言,必须加快创新和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应对产业结构趋同导致的挑战和风险。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_以京津冀为例
瞭望环渤海摘要:京津冀,覆盖了北京、天津、河北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因而区域间过度的产业结构趋同必然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已经阻碍了区域整体的发展。
本文着重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并提成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趋同;对策Abstract:beijing-tianjin-hebei includes three dif ferent administrational regions,thus the overwhelmimg industry isomorphism among the regions would bring about negtiv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Undoubtedly,at present,the industry isomorphism has been hampering the local development among beijing-tianjin-hebei.In this paper,the position of the industrial isomorphism is analyzed,an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industry;isomorph ism;countermeasure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趋同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主题。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产业趋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竞争,而过度的趋同将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京津冀,覆盖了北京、天津、河北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加之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
诸多学者也将彻底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的重任寄厚望于京津冀。
珠三角各市产业结构同构化现状分析
珠三角各市产业结构同构化现状分析作者:韦小鸿范旭张凤凉张震宇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9期[摘要]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布实施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珠三角九市主要产业的同构化系数。
对比分析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及同构化系数,指出相似度较高的城市及其产业,并得出产生同构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同构化;地方政府博弈[基金项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政府博弈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JDXM63004 )[作者简介] 韦小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系主任,广东广州510640;范旭,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广州,510640;张凤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640;张震宇,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40[中图分类号] F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68-0005一、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概述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飞速发展。
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三角地区依靠传统产业的单一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发展趋势,所以急需要进行改革。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了现阶段的改革目标,并明确提出了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和肇庆的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广佛肇经济圈以广州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深莞惠经济圈以深圳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珠中江经济圈以珠海为中心,重点布局发展以重大成套装备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依托优势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同质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同质化的概念
哎呀呀,你让我一个小学生来写“产业结构同质化”这么难的概念,这可真是太有挑战性啦!不过,我还是要努力试试!
啥叫产业结构同质化呢?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好多同学都想当班长,都用差不多的方法去努力,比如都拼命学习,都去讨好老师,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结果呢,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
产业结构同质化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有几个城市,都想着发展制造业,都建一样的工厂,生产差不多的东西。
那这样不就乱套了吗?市场上东西太多,卖不出去,企业不就亏啦?
再打个比方,有几个村子都种苹果,大家种的苹果品种都一样,到了收获的时候,苹果多得卖不出去,价格就很低很低,果农们不就白辛苦啦?
我听爸爸妈妈说,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考虑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就盲目跟着别人走。
别人搞旅游赚钱,自己也搞旅游;别人发展电子产业,自己也赶紧跟上。
这样做,能行吗?
就像我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如果大家都选一样的角色,那还有啥意思呢?游戏不就变得很单调了吗?
产业结构同质化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呢!比如说资源浪费,大家都投钱去做一样的事情,钱不就白花啦?还有竞争太激烈,企业不好赚钱,工人的工资可能也不高,大家的生活不就受影响啦?
我觉得呀,每个地方、每个企业都应该好好想想自己有啥特别的地方,就像我有我擅长的科目,你有你拿手的才艺一样。
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这样才能避免产业结构同质化,让经济发展得更好,大家的生活也能越过越红火!
怎么样,我这个小学生解释得还算清楚不?。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
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及优化路径摘要:产业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且推动都市圈之间的产业协同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的核心。
建立地区分工清晰、配套完善的错位发展格局,不失为一种产业协同的有效方式。
然而,目前部分城市地区产业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
这一现象是都市圈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也是都市圈在同城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关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削弱“不可取”的产业同构,而强化“可取”的产业同构,促进都市圈产业空间结构由“同构”向“协同”方向发展。
关键词:都市圈同城化;产业同构;优化路径前言:城市群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地带,对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圈,加强对都市圈的领导与发展”。
当前,我国已有24个城市(上海,北京,佛山,昭平),以及珠三角,上海,苏州,杭州等都市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办〔2019〕328号)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基础”,从而使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产业同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一、产业同构是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产业同构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由于各自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产业间的相互竞争。
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珠三角地区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地区,中三角地区的武汉、长株潭、南昌地区,均有一定的产业同构性。
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受供给、需求和政策三个因素的影响。
部分都市圈由于其区位相近、资源相似等表现出某种程度之间的共性,说明都市圈的产业同构是都市圈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也是都市圈同城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类似资源禀赋为都市圈地区产业同构奠定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既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
产业结构趋同的因素分析
2 因素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产业结构趋同因素的分析比较多,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但是这一点分析的比较分散,本 文将做一个系统的阐述。 地区利益共同体的利益驱动。 市场需求与供给因素。 体制因素。包括财政体制、流通体制、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等。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政策因素。 历史因素所引起的路径依赖。
2.4生产要素供给市场因素
广义的生产要素指从事生产投入的自然资源、资本、劳 动、技术、企业才能等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区际差异为区域产业异构提供可能性,要素区际流 动使得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要素的流动受价格、信息、流通、经济体制、社会心理 等因素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再反映要素的稀缺性, 要素的流动产生逆转,一些行业将会获得超额利润,这 样诱导各地区向这些行业发展,形成产)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就是一个 “经济人”,他将理性的做出成本收益分析,与 “公用地灾难”模型中相似,地方政府在进行产 业投资时,只要自己有利,明知道会给宏观利益 造成损害,但是宏观改革的成本是由其他区域和 自己共同承担,因此他会“理性”的选择有利的 产业投资,这样往往造成“趋同”。
虽然经济学中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经济人, 但在现实的市场中,个人的偏好总是会受到文化 传统、消费理念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的影响而不总 是“理性”的,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 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如教育等),把消费者评 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如汽车、香 烟等)。
分析
由于这两者的存在,可能由于虚假需求的原因而 使价格信号失真,导致趋利的投资者涌向一个劣 值品的生产,导致非正常的趋同,同时远离优值 品的产业,使真正的高效用产品稀缺,加剧了产 业趋同的程度。
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研究
缺乏深入的政策研究
对于如何解决沿海地区重化工业 产业同构化问题的政策研究仍显 不足,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创新 ,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展望未来发展
未来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 化问题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需 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可 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的同构化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为政府和企业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对于促进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0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同构的成因、发展模式、影响和对策建 议等方面对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构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 竞争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结 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社会应加强监督和参与,推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04
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产业同 构化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对产业同构化的影响
01
经济增长
02
投资驱动
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重化工业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动力,也导 致了产业结构的趋同。
技术扩散
技术的横向和纵向扩散,使得重化工业行业之间的技术差异缩小,促进了产业同 构化的形成。
地理位置因素对产业同构化的影响
地理集聚
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接近,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容易形成产业集聚现象,从而产生产业同构化。
地理隔离
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会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避免产业同构化的 产生。
产业同构模型
产业同构模型产业同构模型(Industrial Convergence Model)是一种产业融合的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共享资源、互助合作等方式,实现不同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提高各方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一、同构概念同构指的是结构相似、功能类似、形态相似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产业领域中,同构体现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相同的供需链条、价值链条、生态链条等共性,进而通过相互协同、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合作,形成更高的综合价值。
二、同构类型1、价值同构不同的产业之间在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价值,并且有些阶段在不同的行业中是相同的。
这种价值的匹配性,是提高各产业间融合效率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普通的农业生产上,使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操作,将农业的核心价值转化为了更多的价值。
这种同构化的价值链是非常重要的。
2、工业同构直接以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同样也可以从工业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产业。
如汽车与互联网等产业,在工业同构的基础上,构建了自身的产业模式和合作方式。
3、综合同构在价值同构和工业同构的基础上,更多的形式由市场供求和经济规则产生。
而综合同构则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把价值同构和工业同构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更高的优势。
比如,对养老服务领域的综合同构,需要将医疗保健、养老服务、运动健身、艺术等不同产业的效益进行全面考虑,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完美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三、同构实现方式1、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实现产业同构的基础,有助于资源利用的优化。
以美团为例,在美食、酒店等产业的基础上,整合思路走向流通、教育、保险等多方面。
2、产业合作产业合作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家居产业中,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混合运营、生产转移、部分关键配套件的贸易,寻求共享的机会。
3、创新协同创新协同是最艰巨的一步,要求对不同产业的素材、技术等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协同效果需要出于真正的确立以及共同思考的基础:这就必须在设计、研发、技术控制等方面上进行更有质量的沟通。
产业同构模型
产业同构模型
产业同构模型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认为各个产业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同样的结构和特征。
这种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不同国家的产业可以分为相似的部门,并且这些部门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程度和结构也类似。
产业同构模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产业结构的
相似性。
首先,它考虑了技术的传播和转移,认为先进的技术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传递,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变。
其次,它考虑到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同步。
第三,它考虑了经济规模效益的作用,认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规模的增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同构化。
产业同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和
趋势。
它也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忽略了国家之间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和相似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就是在一般分工与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就是研究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瞧,主要就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
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阶段、方向。
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产业同构化产业同构化就是指在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与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短期内能使地区快速发展,但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区域内竞争激烈,影响合作,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动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就是地区之间在不同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结构布局。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仍存在争议。
并且就目前研究而言,大多数就是针对全国或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还较少,尤其就是实证分析。
为此,本文主要就是针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的研究分析。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界定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定义,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将这一现象分为市场引致型产业结构趋同与政府主导型产业结构趋同。
在明确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接下来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与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从三次产业的角度与制造业的角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确实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最后,在明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存在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商指标进行了比较优势的分析,计算出主导产业的优势区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产业结构趋同背景下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现状,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2)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3) 建立产业分工体系,合理选择主导产业。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2再以汽车产业为例,做进一步说明。
吉林省要以一汽集团为中心,重点建设吉利轿车,轿车发动机,轻微型汽车与商务用车等项目,打造汽车工业园。
并以此来带动生产汽车零部件等中小企业的发展。
辽宁省要以华晨集团为中心,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以重型卡车,商用车,吉普车为发展重点并进行轿车产品的研发。
同时,丹东黄海,沈飞大中型客车的带动下,建立沈阳与大连两个零部件园。
黑龙江省则提出了要推进微型汽车,轿车及发动机产业的发展,形成微型汽车零部件的产业基地。
可见,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已经比较明显,如何阻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一步加剧,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选题的意义(1) 理论价值许多学者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由于采用的测度方法及指标的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就目前为止,仍无统一的,被各方所认同的结论。
并且其中,多数研究就是针对于全国范围或就是长三角地区的, 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研究较少,而且,缺少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
本文将基于东北地区的实证分析,对区域产业趋同问题进行探讨,即,本文在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综述的基础上,着重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了分析。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深入剖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着一现象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2) 应用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相关问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就就是其一,各地区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选择的主导产业高度雷同。
2012 年 3 月 6 日,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在谈经济发展形势时表示:“今年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情况,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令人担忧。
”可以瞧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改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防止该现象进一步恶化就是必然发展趋势。
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东北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确定有借鉴参考的价值。
(二)研究现状评述1、对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就是否存在的研究对于我国就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作了大量1 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中国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最早注意到这个现象的就是世界银行中国经济考察团。
自该问题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将近 30 年的时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基于不同的理论分析与量化方法的选择,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关于这种现象利与弊的分析也仍在继续,但就是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支持中国产业结构存在同构现象。
从全国来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规划司编著的《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国家及各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汇编》中不同地区关于支柱产业选择的数据显示“在各地区制定的 2010 远景目标规划中,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 24 个省市,将机械,化工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 16 个省市,将冶金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 14 个省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平判断“目前,我国中部与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 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 97、3%”。
主导产业与工业结构的高度相似,直接导致了工业产品的严重趋同。
在全国,生产电视机的省市有 27 个,生产钢材的省市有 29个,而生产水泥,呢绒的省市更就是多达 30 个。
由以上数据可以初步说明在我国, 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就是客观存在的。
从东北地区来瞧。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建国初期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东北各省均为偏重工业结构,但分工相对明确,并不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中央统一管理的弱化与地方政府自主管理的加强,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发展。
由于设施基础及资源能源,交通等条件的相似性,使得三省产业的发展战略及主导产业选择与建设方向上也相似。
重复建设开始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如,黑龙江省提出了要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石化,能源,食品,医药与森林工业;吉林省提出了重点建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新兴材料,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辽宁省则提出了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农产加工业,石化,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的发展。
可见,三省的产业结构重叠性很强,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并且在第二产业中,以重化工业最为重要。
的研究分析。
由于所选择的指标,采用的数据,分析的角度不尽相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存在差别。
蒋清海(1995)计算了我国不同省区部门结构与 1981 年及 1989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部门结构的相似系数,得到的结论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确实存在并不断加剧。
贺灿飞,刘作丽,王亮(2008)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分析了不同省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程度。
她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省区产业结构相似性较高,但就是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随着产业的细分而下降。
并且各个省区与全国的产业结构相似性虽然较高,但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就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偏离了全国的产业结构,但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则与全国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相似性。
周国富,陈玲(2005)采用了工业结构相似度系数,选择了1984,1985,1990,1992,1995,2000,2001,2003 八年的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 1992 年之前,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程度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之后相似程度开始下降。
Naughton(1999)从贸易额角度出发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从 1995 年开始的。
她的研究表明,中国省际贸易从该年其增加,即各省之间依存度上升。
(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内涵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动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就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就是不同的地区在不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结构布局。
具体表现为三次产业在地区产值所占的比重相似或就是二次产业中不同部门构成形式、比例相似,这样直接造成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与数量上的相似。
张可云这样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下的定义,即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就是指发展水平不同且资源与要素禀赋差异大的各区域趋于形成大致相同的产业结构,各区域优势产业不突出,区域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由以上的含义可以瞧出,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等概念,后者就是特定体制下的产物,就是对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一些弊端的概括。
而产业结构趋同则要辩证的瞧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同的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本身具有双面性,即,产业结构趋同既包括不合理的非正常的趋同,也包括与之相反的合理的,正常趋同。
也就就是许多学者所提到的合意性趋同与非合意性趋同,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合意性趋同:就是指在资源配置由市场机制引导的条件下,但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相似,并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水平相近,在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而产生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减小,即产业结构趋同,就是合意性趋同。
非合意性趋同:就是指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失灵,由于地方政府考虑地区利益或就是为了追求政绩,背离经济分工的客观要求,追求地区工业结构体系的完整,独立,致使产业规划不协调而造成的产业结构趋同就是非合意性趋同。
在现有的文献中,对第一种趋同关注的比较少,大多讨论的就是第二种趋同, 即,非合意性趋同。
本文中若无特殊声明,均指区域产业结构的非合意性趋同。
(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形成的原因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产生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说来,存在两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市场驱动与政府驱动。
因此,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就可以分为市场引致型产业结构趋同与政府主导型产业结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