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
分子间作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利用实例和图片展示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不同类型。
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共价键。
各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分子间作用力。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方法: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示例,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计算。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计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与物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性质的关系。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还敢肯定吗?
我们思考,分子力的本质是什么力。结合分子的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大量分子的质子与电子之间表现为吸引力。
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应该如何变化?
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当分子间的距离r的数量级达到或超过10r0(10-9米)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如气体)。
我们作个示意图,模拟一下上述过程。
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r=r0时,引力为某一特定值;
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r=r0时,斥力为某一特定值;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及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4).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学策略设计:
再观察一个实验:一块橡皮泥,用力压缩两端,橡皮泥变短,压缩量越大,需要的力越大,说明分子间距离越短,斥力越大。
再增加压力,橡皮泥扁了,是斥力消失了吗?不是!是分子排列发生了变化。如果放在密闭的钢筒中压缩,它将不再变扁,也更能体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质子与质子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有排斥力。这样看来,分子间的斥力作用随着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
扩散现象还说明了什么事实?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证实分子之间有空隙?
我们今天演示一个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分子间的作用力-人教版选修3-3教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人教版选修3-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2.掌握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三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并预测物质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1.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特征和作用规律;2.认识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三种分子间作用力;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并预测物质性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A.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和作用规律(20分钟)1.观察实验:1、从点滴中挤出的汽油在空气中散布;2、在溶解糖的过程中加热液体可以使糖快速溶解。
2.总结实验结果,引出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和作用规律。
B. 范德华力(40分钟)1.示范实验:演示范德华力的产生和作用规律;2.讲解范德华力的概念、类别、特征;3.常见物质范德华力的表现及意义。
C. 氢键(40分钟)1.示范实验:演示氢键的产生和作用规律;2.讲解氢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类型、特征及应用;3.常见物质氢键的表现及作用。
D. 离子键(40分钟)1.示范实验:演示离子键的形成及产生的稳定性;2.讲解离子键的概念、特征、类型、离子的极性、离子半径等;3.常见物质离子键的表现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E.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分子间作用力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总结本节内容,引出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四、教学设备及材料1.示范实验用物:点滴、汽油、糖、溶液、加热器、显微镜等;2.视频播放器;3.课件教案;4.其他相关物品。
五、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笔记;2.小组讨论及展示;3.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4.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1.巩固分子间作用力的特征和作用规律是必不可少的,示范实验和视频播放器是好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2.认识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三种分子间作用力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把握好时间,分别进行讲解,注意讲解方式的多样性,加强实验演示的互动性;3.通过分组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知识的探究和拓展。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概念。
举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来说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第二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
让学生知道这些力的作用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讲解分子间的斥力,包括电子云重叠和离子间的电荷排斥。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分子间的力。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解释这些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知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和硬度等性质的关系。
分析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具体的物质,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四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化学反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设计和控制化学反应。
4.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物理学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学习目标1. 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2. 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教学内容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概述2.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力。
2.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2.2.1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弱的吸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2.2.2 氢键: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强的吸引力,主要存在于含有氢原子的极性分子之间。
2.2.3 离子键: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力。
2.2.4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强烈吸引力。
2.3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3.1 熔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
2.3.2 沸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2.3.3 密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密度越大。
2.3.4 溶解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关。
2.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测定2.4.1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2.4.2 黏度: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2.4.3 红外光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之一。
2.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际应用2.5.1 药物设计:通过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提高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结合能力。
2.5.2 材料科学: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开发新型材料。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三章:范德华力3.1 范德华力的定义和特点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弱的吸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分子间作用力教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
2、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学习过程】【复习与巩固】自主复习,小组交流订正。
1、写出下列常见物质的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完成教材P17 “练习与实践”第1、2、4、6、7题【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P15 '你知道吗?”,讨论并解决P16 “问题解决一、分子间作用力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力。
1、P17 “练习与实践”第5题。
2、结合下列信息,讨论物质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______________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_______________ 。
【达标测试1】判断物质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克服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1)碘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 (2 )氯化钠晶体熔化 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受热分解生成硫和氢气(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C2H5OH)的挥发(6)加热氯化氨二、氢键【阅读与思考】阅读P16 '拓展视野”讨论并交流以下问题:1、氢键的实质:是一种分子间的静电作用,是一种____________ 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普通的分子间作用力 __________ ,比化学键____________ 得多。
2、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对水的性质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3、还有那些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结合他们的性质谈谈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达标测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是因为水分子间有氢键C、CH4、SiH4、GeH4、SnH 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K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C、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达标测试3】总结并解释右图氢化物沸点的变化规律:09分子间作用力练习【巩固训练】()i •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初中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 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类型;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2. 运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课件:分子间作用力的图片和实例;2. 教学道具:气球、磁铁、水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气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类型;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类型,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等;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3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二章: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概念2.1 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2.2 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2.3 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与表达第三章:分子间作用力的来源3.1 范德华力3.2 氢键3.3 电吸引力3.4 排斥力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4.1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4.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4.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沸点的关系第五章: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5.1 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2 分子间作用力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5.3 分子间作用力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概念、来源以及与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和来源,并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和应用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测定6.1 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方法6.2 分子间作用力的测定技术6.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七章:分子间作用力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7.1 分子间作用力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2 分子间作用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3 分子间作用力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八章:分子间作用力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8.1 分子间作用力在蛋白质结构中的作用8.2 分子间作用力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作用8.3 分子间作用力在酶催化中的作用第九章: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分子间作用力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9.2 分子间作用力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9.3 分子间作用力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第十章: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前沿与展望10.1 分子间作用力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分子间作用力在新技术开发中的应用10.3 分子间作用力研究的未来挑战与机遇这五个章节主要讨论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测定方法、在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中的应用,以及在材料科学和研究前沿中的重要角色。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类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让学生思考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力。
2.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力。
3.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短程力(范德华力、氢键)、长程力(分子间力)。
4. 讨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相变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概念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类型的记忆。
第二章:范德华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范德华力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范德华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范德华力的定义。
2. 范德华力的类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范德华力的定义和类型。
2. 实验法: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范德华力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气体分子的扩散,让学生思考范德华力的存在。
2. 讲解范德华力的定义: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一种短程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
3. 讲解范德华力的类型: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4.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取向力实验、诱导力实验。
5. 讨论范德华力的重要性:范德华力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表面张力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范德华力概念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范德华力类型的记忆。
第三章:氢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氢键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氢键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氢键的定义。
2. 氢键的类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氢键的定义和类型。
2. 实验法: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氢键的理解。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并能通过实例说明。
②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③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以及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④知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知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二、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分子间作用力规律的能力。
②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
②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二年级,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对分子间作用力等微观概念辨别能力还欠缺。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初中学过热学的入门知识,但是学生遗忘较多,对于微观世界往往比较抽象,学生接触也比较少,学习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学好力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前面两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学质疑、交流探究,获得新知,一定能把本节学好。
教学思路: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所以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比较讨论和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的,所以设计好几个演示实验特别重要,此外还大量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体会分子间的作用力。
本节教学重点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关系曲线的理解,教学中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层层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初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教案
初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掌握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
2. 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铅笔芯、一块橡皮、一些小铁屑。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橡皮粘附灰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二、探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15分钟)1. 实验一:铅笔芯吸引小铁屑a. 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
b.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铅笔芯对小铁屑的吸引作用。
c.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铅笔芯对小铁屑的吸引是由于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
2. 实验二:橡皮吸附灰尘a. 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
b.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橡皮对灰尘的吸附作用。
c.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橡皮对灰尘的吸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
三、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分子之间作用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3. 总结学生回答,得出结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受到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电荷等因素的影响。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课堂提问,巩固对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理解。
2. 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以及作用力的影响因素。
2. 强调分子之间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以及作用力的影响因素。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和特点。
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示范实验操作的视频或图片、课堂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材料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分子间作用力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衣服会沾上灰尘,为什么火龙果能够吸附冰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二、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原理(10分钟)1.教师通过PPT给学生展示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原理,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如吸引、斥力等,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例子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作用力的原理,指导学生明确分子间作用力是由哪些因素(如分子间距离、分子性质等)决定的。
三、介绍主要的分子间作用力种类(15分钟)1.教师通过PPT逐一介绍主要的分子间作用力种类,如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和简单的例子。
2.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讨论各种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实验探究:范德华力的实验观察(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范德华力的概念和实验观察方法,并进行实验前的安全提示。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两个不同物质(如水和油、糖和盐等),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混合溶解情况。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范德华力的特点和应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复习与总结(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在学生笔记本上进行知识点整理和梳理,并提供问题进行互动。
2.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强调分子间作用力在物质性质和应用中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思辨和讨论。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回答。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类型。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应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讲解: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类型。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应用。
1.5 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应用。
第二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2.2 教学内容:范德华力:介绍范德华力的概念和特点。
氢键:介绍氢键的概念和特点。
离子键:介绍离子键的概念和特点。
金属键:介绍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比较法:比较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2.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比较:比较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2.5 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方法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3.2 教学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方法: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方法,如表面张力、粘度、红外光谱等。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数据分析:介绍如何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数据。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实验。
数据分析法:讲解如何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数据。
3.4 教学活动:实验: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实验。
数据分析:讲解如何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数据。
3.5 作业:让学生运用测量方法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力的作用(2)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定性关系(3)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二: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教法建议建议一:为形象起见,可以用两个小球间的弹簧来比喻分子力.建议二:要充分利用图象说明好分子间的作用力关系,重点强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而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及其变化规律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实验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1、分析图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2、填表vAlign=top width=145>分子间距离作用力vAlign=top width=84>小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91>等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83>大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118>大于10倍平衡距离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3.知道分子间距离r< 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 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5.知道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6.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现象.二、重点难点重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三、教与学教学过程:组成物体的分子间虽有空隙,但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拉伸物体需要力,种.种事实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演示】(1)压紧两表面洁净的铅块,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的铅块不下落.(2)压缩一固体(如一铅块)很不容易,物体内要产生反抗的弹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开)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压缩气体时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产生的压力.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力).(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且斥力总比引力随r的增大衰减得快.(三)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可用课件展示)如下图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横轴上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斥力随r的变化图线,横轴下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引力随r的变化图线,实线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F(分子力)随r的变化图线.?1.当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平衡,,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其中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 .2.当r< 时,,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为斥力.3.当r> 时,,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为引力.4.当r>10 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F为零(如气体分子间可认为作用力为零).(四)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原因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三7. 3 分子间的作用力设计理念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含义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作用。
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PPT。
2. 教学素材(如:磁铁、带电体等)。
3. 小组合作讨论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引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含义及其作用。
4.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解释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现象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应用,是否能够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掌握程度。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内容: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分子间的引力。
3. 分子间的斥力。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探究。
六、教学策略与步骤: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通过实物演示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微观图像,增强学生的理解。
2024高中物理第七章3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3
3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和作用力. 2.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重点) 3.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规律.(难点) 4.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重点)学问点一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很简单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要产生抗拒压缩的弹力,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2)当两个分子的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此时分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思索]“破镜不能重圆”指的是打碎的镜片不能把它们拼在一起利用分子力使镜子复原,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提示】因为只有当分子间的距离接近10-10 m时,分子引力才比较显著.破裂的玻璃放在一起,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只有极少数分子能相互接近到距离很小的程度,绝大多数分子彼此间的距离远大于10-10 m,因此,总的分子引力特别小,不足以使它们重新接在一起.[推断]1.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2.两分子的距离为r0时,引力、斥力都变为零,故作用力的合力为零.(×)3.分子间的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学问点二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1)微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有肯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统计规律的支配.[思索]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又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为什么大量分子能聚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而不散开?【提示】靠分子间的引力聚在一起而不分开.[推断]1.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2.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虽然很多,但分子的运动步调是统一的.(×)3.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遵循统计规律.(√)考点一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深化理解) 1.分子力与分子引力、斥力的关系在任何状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力,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改变的关系(1)平衡位置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力为零.分子间距离等于r0(数量级为10-10 m)的位置即为平衡位置.(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改变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3.F随r改变的关系图象当r<r0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例题1】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B.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力C.当分子间的距离从0.5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且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D.当分子间的距离从0.5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合力在渐渐减小【答案】 C【规律总结】关于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的三个相识上的误区误区1:误认为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引力增大,分子斥力减小产生误区的缘由是没有认清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将减小,只是分子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比分子引力减小得快.误区2:误认为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处于平衡状态这是由于没有认清“平衡距离r0”和“平衡状态”的区分,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零,但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误区3:误认为气体分子间斥力很大,所以很难压缩产生这种相识的缘由是在压缩空气时,随着空气体积的减小,越来越难压缩,空气难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空气会产生压强,并且随体积的减小,空气的压强增大,压强的增大使得气体越来越难压缩.【刚好训练】1.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B.液体难以被压缩表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存在C.气体分子间没有分子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答案】 A2.(多选)关于分子间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它们之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可以看做分子直径的大小,其数量级为10-10 m【答案】BD考点二分子动理论及统计规律(深化理解)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偶然事务整体起作用的规律.统计规律表现这些偶然事务整体和必定的联系,而个别事务的特征和偶然联系已经不是重点了.【例题2】如图732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缘由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答案】 D【规律总结】分子力问题的分析方法1.首先要分清是分子力还是分子引力或分子斥力.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分子力比较困难,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r=r0时,分子力为零,但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均不为零;二是r≥10r0时,分子力以及引力、斥力都可忽视,可以看做是零.且当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分子间距由r0增大到10r0,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刚好训练】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D.分子动理论是在肯定试验基础上提出的【答案】 C2.下面说法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说明的是 ( )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B.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C.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D.写作业出错时,常会用透亮胶带粘贴在错误处,并用手抹几下使胶带与纸贴紧才能揭干净【答案】 C【学法指导】由分子动理论分析物体的三种状态1.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3)大量的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有肯定的形态,液体有肯定的体积,而固体、液体分子间有空隙,却没有紧紧地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还同时存在着斥力.2.分子力与物体三态不同的宏观特征分子间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也就不一样,物体的状态特征也不相同.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简单充溢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答案】AD【规律总结】1.当物体被拉伸时,物体要抗拒被拉伸,表现出分子引力,而当物体被压缩时,物体又要抗拒被压缩而表现出分子斥力.2.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大,除碰撞外,认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为零,气体难压缩是压强的表现.【刚好训练】(多选)对下列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A.两块铁经过高温加压会连成一整块,这说明铁分子间有吸引力B.肯定质量的气体能充溢整个容器,这说明在一般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C.电焊能把两块金属连接成一整块是分子间的引力起作用D.破裂的玻璃不能把它们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答案】ABC【课时作业】[全员参加·基础练]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酒精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其他物质C.铁块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在挤压铁块时,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也随之增大【答案】 A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简单被压缩D.空气简单被压缩【答案】 D3.下列现象中,最能恰当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气体简单被压缩B.高压密闭的钢管中的油从筒壁渗出C.两块纯净的铅块压紧后合在一起D.滴入水中的墨汁微粒向不同方向运动【答案】 C4.(2012·广东高考)早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聚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逝,斥力增大B.斥力消逝,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答案】 D5.(多选)下列关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张纸潮湿后很难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只有同种物质的分子间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C.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D.表面平滑的太空船很简单“黏合”灰尘是因为分子力的作用【答案】BC6.(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 )A.水压机可以用水来传递动力B.气体可以充溢整个空间C.用万吨水压机可以使钢锭变形,但很难缩小钢锭的体积D.任何物体都不能被无限地压缩【答案】ACD7.如图733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F引-F斥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加速度最大处可能是( )A.a点B.b点C.c点D.d点【答案】 D8.将下列事实的产生缘由的序号填在相应事实后面.A.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运动的猛烈程度与温度有关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E.分子间存在着斥力(1)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2)固体很难被压缩( )(3)细绳不易拉断( )(4)糖在热水中溶解很快( )(5)冰冻食品也会变干( )【答案】(1)C (2)E (3)D (4)B (5)A[超越自我·提升练]9.有一种咸鸭蛋的腌制过程是将鸭蛋放在掺入食盐的泥巴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泥巴干了后,鸭蛋也就成了咸鸭蛋.此鸭蛋的腌制过程利用了( )A.布朗运动B.扩散C.分子间作用力D.热胀冷缩【答案】 B10.(多选)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现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从r3到r1始终加速B.乙分子从r3到r2过程中呈现引力,从r2到r1过程中呈现斥力C.乙分子从r3到r1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D.乙分子从r3到距离甲最近的位置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C11.如图736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正x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或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改变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A.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B.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C.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D.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答案】 B12.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焊接方式,如摩擦焊接、爆炸焊接等.摩擦焊接是使焊件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同时加上很大的压力(约每平方厘米加几千到几万牛顿的力),瞬间就焊接成一个整体了,试用所学学问分析摩擦焊接的原理.【解析】摩擦焊接是利用分子引力的作用.当焊件的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且加上很大的压力时,就可以使两个接触面上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或接近r0,从而使两个接触面焊接在一起,靠分子力的作用使这两个焊件成为一个整体.【答案】见解析。
大学物理分子作用能力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
2.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分子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分子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特性?
2. 引入分子间作用力,说明其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性质
1. 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包括引力和斥力。
2. 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如短程力、饱和力等。
三、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
1. 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计算公式,如Lennard-Jones势能公式。
2. 讲解计算方法,包括如何确定分子的位置、如何计算势能等。
四、案例分析
1.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分子间作用力。
2.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如分子的凝聚、溶解等。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预习检测: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提问
1.什么现象可以证实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是谁在运动?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需要分子间有空隙。
观看书中彩图并举一些宏观现象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分子间有空隙但却形成了固体和液体这是什么原因呢?从而引入本节课内容,学生先根据下列问题看书预习。
提问
1.为什么分子间有空隙还能形成固体和液体?
2.为什么分子不能紧挨在一起,而存在着空隙?
3.分子间引力、斥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变化?
4.分子力到底是指什么力?
第二步:引导新课:
(注:预习同时书写板书)
提问学生来回答预习提纲中的问题。
先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并举宏观现象来说明。
例如物体难以拉伸、两铅块可以合在一起等。
做演示实验。
演示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秤下面,记清弹簧秤指针位置。
再将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在向上拉弹簧秤会发现示数明显的变大了。
(注: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又有空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并举宏观现象来说明。
例如物体难以压缩。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引力(注:不是万有引力)和相互排斥的斥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分子力指的是他们的合力。
(注:书写板书)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呢,何时为引力何时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是某一值时引力和斥力相等,此时分子力表现为零,这个位置称其为平衡位置,此时分子间距离用r o来表示,其数量级为10-10m。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 o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 o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距离达到10r o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已经相当微弱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便可忽略不计了。
(注:用课件来演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讲完之后给学生时间记笔记)
用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来表现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
纵坐标表示分子力,正半轴表示斥力负半轴表示引力,横轴表示分子间距离。
(注:图像用电脑打出)
第三步:当堂验收:
1.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实验,哪个是错误的()
A.两块铅块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
B.一般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存在相互排斥的力
C.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拉断一根绳子需要一定大小的拉力,说明存在相互引力。
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由引力和斥力两部分组成则()
A.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B.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
C.分子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D.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斥力减小,引力增大
3.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的本质原因是()
A.分子都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空隙小
C.分子本身不能被压缩
D.分子间斥力随距离减小而剧增
4.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
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
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在逐渐减小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第四步:课后作业:见导学大课堂P9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