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发展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流通发展与创新
发展历史
商品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 是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 19 世纪 70 年代产业革命时期。因为产业革命以后, 机器大工业为批发商业的最终独立提供了丰富多彩和大批量生产的商品; 运输、通讯条件的改善, 仓储条件的改进, 以及足够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条件的成熟, 导致了这次变革的产生。而且两者相分离之后, 演化出了一系列流通组织形式, 促进了商品流通产业的部分工及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 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产与消费的需要。
批发商业的革命
批发市场的产生
许多批发商为了沟通信息、扩大交易, 开始自发地集聚在商品产地、销地或集散地进行集易, 这样, 就自发地产生了原始的批发市场。为了规批发市场的交易行为和交易秩序, 创造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由行业自律发展到政府规制, 从而使自发性的批发市场发展成为有一系列制度与规则的现代批发市场。
期货交易所的出现
期货交易的产生, 进一步完善了流通当事人( 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 的风险回避机制,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因此, 19 世纪后斯期货交易及其交易所的产生也是批发商业进而是商品流通产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批发销售形式的变革
从现品销售到凭样品销售的飞跃, 虽然只是销售形式的变革, 但是这种变革却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批发销售形式转变为凭标准品级或商品规格买卖后, 使大批量交易既方便又准确, 大大提高了批发商业的效率, 促进了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面对生产与销售联合的挑战的变革
第一, 批发商的连锁化和一体化。许多中小批发商联合起来, 实行各种自由连锁和合同连锁, 组成批发商业集团或商业联合公司。第二, 批发经营的专业化。批
发商可以将精力集中于他们想进入甚至力图控制的特定市场, 以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第三, 实行流通技术革新。主要包括经营管理上的计算机网络化, 以及在仓库管理和运输等方面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等等。
零售商业的革命
百货商店的诞生
第一, 销售方式的革新性。(1)顾客可以毫无顾虑地、自由自在地进出商店; ( 2) 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 ( 3) 列出大量的商品; ( 4) 可以退货; ( 5) 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这种销售方式与传统的杂货店的销售方式明显不同。第二, 经营方式的革新。同时经营许多种商品, 经营围相当广阔。第三, 组织管理上的革新性。经营活动分化成相对独立的专业性部门, 实行分工和合作, 管理工作也是分层进行的。
连锁商店的产生
连锁商店于 1859 年在美国诞生, 由于它在经营成本低、存货周转率高、经营标准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连锁商店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正规连销店、自由连锁店和特许连锁店。
超级市场的产生
超级市场诞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 其主要特点是: ( 1) 实行开架售货, 顾客自我服务; ( 2) 经营的商品以食品、服装、日用杂品为主; ( 3) 商品价格低廉; ( 4) 多为连锁商店。
物流革命
物流组织的革新
物流系统概念表明, 物流是一个包括运输、包装、保管、装卸及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系统。必须对物流的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这样, 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流组织, 以便对各个物流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计划。这种物流组织的具体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企业非独立核算物流机构, 一种是企业外部独立核算的物流机构(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
物流技术的革新
物流技术革新是通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包装技术与包装材料的革新而实现的。
物流成本管理的革新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容, 一是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革新, 二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革新。当然, 这两种革新都是以正确理解物流以及物流成本概念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要建立新的物流成本核算( 会计) 制度, 建立新的核算科目、标准与围。而物流成本管理的革新主要体现在管理会计思想与方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上的广泛应用。
我国商品流通创新发展趋势
地位先导性
我国商品流通由社会经济的末端产业正在逐步上升为先导性产业。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以市场为主导、以消费结构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基础的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业不仅服务于生产,而且开始引导生产的发展。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来看,流通业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省已经成为“先导性产业”
围国际化
世界总体商品流通从过去局部的、片段的、不连贯的、一个或几国的运动过程,变成了全球围的运动过程;从过去只有商品、货物等有形商品的流通变成了包括有形和无形商品等更多要素加入的全要素流通。商品流通国际化有两个动因:一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需求向多样化、国际化发展,消费者对于具有异国经济、文化特征的商业服务产生了广泛的需求;二是因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各国家的大型流通企业为克服国市场饱和的局面,有着强烈向国外扩以寻求新的市场空间的动机。
主体多元化
现代商品流通的主体多元化不仅表现在从事商品流通的主体既有企业又有个人,既有股份制企业又有民营企业,既有资企业又有外资企业,还有一个趋势就是制造业逐步具备了参与商品流通的条件,由单纯的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生产企业变成了“厂商’,既可以选择商业渠道经销或代理销售其产品,也可以自建销售渠道。制造业向流通领域渗透,加快了产品流通,密切了与流通业的关系,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
发展社会化
现代商品流通把消费需求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起点,制造商要按照消费需求生产
产品,而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商品流通的社会化还体现在伴随着商品实体转移过程而产生的物流社会化,这种社会化表现在制造商、中间商和零售商通过一个物流的平台或物流的社会化体系。
技术现代化
以市场化为前提,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应用现代、高新的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装备流通的各个环节,提高流通现代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流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讲究效率、提高效益、重视效果、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支柱和基础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整合一体化
第一,要实现国流通与国际流通的一体化。加速市场化进程,提高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更多的企业既能在国立足,也能向国际化发展
第二,逐步推进商品流通与服务流通的一体化。一方面,服务与商品有机结合,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多方面开拓服务市场,促进商品服务与服务商品一体化。
第三,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建立城乡互动的平台,促进商品双向流通畅通,以城市化带动一体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缺乏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我国许多流通基础设施都是政府监管、企业出资、市场化运营,推高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最终销售价格,进而转嫁到消费者一方。通过考察国外情况,可以看出美、法、日、等国都将流通基础设施作为公益性产品,由政府投资兴建,并且给予免除税收、免收或者收取低额租金等优惠待遇,不仅降低了经营费用,而且发挥了监控市场价格的功能,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
居民消费率低,总体消费需求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流通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消费决定流通,流通带动消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远低于世界水平,还不到美国同期水平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