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 暑假辅导班 高一化学讲义

合集下载

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讲义14物质的量浓度(学生版)

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讲义讲义14物质的量浓度(学生版)

第十四讲物质的量浓度狷【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2.通过学习溶液的配制建立溶液组成的简单模型,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较,提高运用比较、归纳、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3.通过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逐步加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官&【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的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含有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ri2.c符号:c单位:mol/LVlmol/L的含义: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lmol0例如把58.5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得到了1L 的氯化钠溶液。

注意:(1)溶质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体积要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升(L)。

(2)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要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

(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4)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

分析溶质时要注意有关的化学变化,如Na20. SO3溶于水后与水反应,所得溶质分别为NaOH和H2SO4,而NH3、CL等溶于水后成分复杂,所以在计算浓度时仍以网、CL等作溶质。

(5)如果溶液只给出物质的量浓度没有体积,无法计算物质的量,也就无法判断粒子数目。

3.灵活运用三种转换关系①物质已知条件体积密度溶质摩尔质量溶质质量质量分数物理量KLP g•cm-3#g•mol-1m g W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由公式c十质量分数=|槌XS/。

进行推理。

“心曰、4日n 奇M1000V*P•w浴液中浴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萨—=1000P•WM②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sL诙qX100%(L溶质质量分数、S」溶解度)1UU D③溶液稀释规律a.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7771^=7^^0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佐。

新高一暑假化学衔接班第二讲(3次课)

新高一暑假化学衔接班第二讲(3次课)

新高一衔接班化学讲义4.25.1、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请计算:⑴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⑵该合金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什么(写出过程)⑶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涉及沉淀的叙述型计算题:1、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欲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

他们取该纯碱样品11.0g,全部溶解在100.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0g,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10.0g。

请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0gCa(NO3)2溶液与50g K2CO3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到5g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NO3)2==CaCO3↓+2KNO3。

请计算:(1) 参加反应的K2CO3的质量。

(2)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②涉及气体的叙述型计算题:1、将10g不纯的锌粒(杂质不容与水也不与酸反应)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气体,试计算:(1)锌粒中纯锌的质量;(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我国化工专家侯得榜的“侯是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杂质。

现称取只含氯化钠的纯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50g水中,当加入稀盐酸64.4g 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121g,试求:(1)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2)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由溶液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计算:1、现有Na2CO3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共12g,将它放入98g20%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在此酸性溶液中再加入80g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计算:(1)恰好完全中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高一新生暑假补课教程高中化学入学与初中教学衔接经典讲义第七课

高一新生暑假补课教程高中化学入学与初中教学衔接经典讲义第七课

高中化学入学与初中教学衔接经典讲义第7课—————物质的分散系【引入】我们学过的混合物有哪些?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均一、稳定、透明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悬浊液:(如:泥水)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一、物质的分散系二、胶体①概念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__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②分类【问题思考】(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2)根据你对分散系的理解,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吗?其中哪些是胶体?③胶体的性质和应用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有何现象。

(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上会看到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区别______与________常用的物理方法为丁达尔效应。

【生活小知识】1、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 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2、 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2)胶体的吸附性____________胶体或____________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

由于胶体和溶液在外观上相似,用眼直接观察很难分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胶体的性质来鉴别: 提纯: 可通过渗析法提纯胶体。

分散系溶液 胶体 浊液 性质外观均一 均一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巩固练习】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暑假课(人教版)第04讲 氧化剂与还原剂(教师版)

新高一化学(初升高)暑假课(人教版)第04讲  氧化剂与还原剂(教师版)

第04讲氧化剂与还原剂1、能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熟知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理清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2、认识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学会判断物质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一、氧化剂、还原剂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概念(1)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即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的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的产物。

(3)氧化性与还原性2、氧化性和还原性(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微粒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微粒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微粒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3)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4)相互关系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物质类别实例还原产物活泼非金X2(卤素单质)X-属单质O2(H+)H2O高价化合物或离子氧化物MnO2Mn2+含氧酸浓硫酸SO2硝酸NO或NO2盐KMnO4(H+)Mn2+Cr2O2-7(H+)Cr3+FeCl3Fe2+2、常见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物质类别实例氧化产物活泼金属单质Zn Zn2+非金属单质H2H2O C CO2低价化合物或离子氧化物CO CO2氢化物H2S S 盐KI I23、常见中间价态的微粒及产物中间价态的微粒Fe2+SO2、H2SO3、SO2-3H2O2氧化产物Fe3+SO2-4O2还原产物Fe S H2O主要性质还原性还原性氧化性三、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常用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3)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判断。

新高一暑期预科班第五次讲义

新高一暑期预科班第五次讲义

树人教育暑期班新高一化学个性化辅导第五次讲义初高中化学衔接第五讲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1、过渡: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达式: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

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

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

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

2:物质的量浓度①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多少),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符号c B表示,表达式:单位mol/L或mol/m3② V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n B 表示溶质B的物质的量!③如果给出的溶质是质量或体积(气体),应根据相关的转换,算出“物质的量”④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⑤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的体积,其浓度是不变的。

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计算时运用的基本公式是: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计算。

浓、稀溶液运算的基本公式是:C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及溶液密度ρ(g·cm-3)之间的关系: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使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请注意以下几点:(1)欲取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或者称取它的质量,或量取它的体积。

因此,应该熟练掌握物质的量(mol)与物质质量(g)、物质体积(V)之间的换算。

主要包括:(2)物质的量浓度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它的突出优点是便于知道或比较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根据n B =c B×V可知:①相同物质的量、相同体积的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基本单元(粒子)数相同。

新高一暑假化学衔接班讲义第四讲

新高一暑假化学衔接班讲义第四讲

新高一化学衔接班讲义学生姓名年级新高一授课日期上课时间学科化学任课老师○一对一○一对二○小班()人教学重点1,掌握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离子的检验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教学过程教法提示与点拨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2. 蒸馏和萃取(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步骤: 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 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B 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C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 2-Ba(NO3)2稀HNO3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4讲铁及其化合物(原卷版)

2024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提升精品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4讲铁及其化合物(原卷版)

第14讲铁及其化合物模块导航模块一 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 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5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基础练10题)(提升练6题)学习目标1. 结合生活中的铁制品应用,了解单质铁、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铁单质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对 比钠与水的反应,加深对微观原子结构决定物质宏观性质的认识,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3. 通过实验掌握Fe (OH )2、Fe (OH )3的制备原理及化学性 质。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冶炼碳链的成环铁的物_厂延展性理性质 —导斑性铁的化学性质铁的存在 和冶炼与某些非金属单质与酸和盐溶液反应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铁的氧化物区别与联系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铁和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与酸反应的计算成功制畜氢氧化亚铁的关键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铁的氢氧化物的比较实验室中制畜氢氧化亚铁常用的方法②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铁的单质1.铁的存在和冶炼⑴存在铁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形态(如陨铁)存在,但主要以价和价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四位,仅次于、和0(2)冶炼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化学方程式:3CO+Fe2O3些虹2Fe+3COK以Fe2O3为例)。

2.铁的物理性质铁有性、性。

铁能导电,但其导电性不如铜和铝,铁还能被吸引,其熔、沸点较0 3.铁的化学性质(1)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①F e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井2Fe+3C12M=2FeCl3Fe一3Fe+2O2=Fe3O4—Fe+S^=FeS②F e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稀H2SO4)Fe+2H+=Fe2++H2to③F e与盐溶液反应(CuSO4)Fe+Cu2+=Cu+Fe2+o(2)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湿棉蹩瞽粉1i实验装置燃着的火柴操作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____声,证明生成了_____实验结论在局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堂虹Fe3CU+4H2二、铁的氧化物1.铁的氧化物区别与联系物质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俗称——颜色、状态黑色粉末_____粉末黑色晶体(有磁性)溶解性_____溶于水类别_____氧化物_____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铁的价态———与H+反应的离子FeO+2H+=Fe2++6H++Fe2O3=2Fe3+Fe3O4+8H+=2Fe3++Fe2++方程式h2o+3H2O4H2O稳定性6FeO+O2-------2FesO4稳定稳定与CO、C、H2反应生成单质铁及CO2或H2O用途Fe2()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__________,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zCh)是炼铁的原料2.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1)在一定条件下,Fe3O4与盐酸反应可生成两种盐,艮"Fe3O4+8H+=Fe2++2Fe3++4H2O o(2)FeO、Fe3O4遇到氧化性酸(如HNCh)可生成Fe3+0【易错警示】①F eO、Fe3O4>Fe(OH)2与HNO3反应时,除考虑与的反应外,还考虑Fe?*被HNO3氧化成Fe,*。

高中化学初升高暑期衔接班第1讲无机化合物讲义

高中化学初升高暑期衔接班第1讲无机化合物讲义

第1讲 无机化合物一. 无机化合物知识结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成是否有新物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来表现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性质盐碱酸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方法一种分类化合物组成不同种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组成同种元素纯净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合金、水煤气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石等油、天然气、空气、矿各种天然物质:煤、石混合物成分多少按组成分类离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微观元素宏观组成质物研究对象学化43421*)3()2()1(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又可依据其组成细分为:⎪⎪⎪⎪⎪⎪⎪⎪⎪⎪⎪⎪⎩⎪⎪⎪⎪⎪⎪⎪⎪⎪⎪⎪⎪⎨⎧⎪⎩⎪⎨⎧⎩⎨⎧⎪⎪⎪⎩⎪⎪⎪⎨⎧⎪⎩⎪⎨⎧⎩⎨⎧⎪⎪⎪⎪⎩⎪⎪⎪⎪⎨⎧⎪⎪⎩⎪⎪⎨⎧⎪⎩⎪⎨⎧⎩⎨⎧+碱式盐碱部分中和酸式盐酸部分中和正盐完全中和程度酸碱中和盐难溶性碱微溶可溶性碱于水是否易溶碱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个数电离出的无氧酸含氧酸是否含氧酸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性质不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组成元素不同氧化物化合物无机)()5()4(H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按照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别与种数的多少,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三、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态又可以指化合物中的氧游离态质形态的氧此处的氧均既可以指单被夺去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得氧必然有物质失氧,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

(初中阶段我们将一个反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实质为一,高中将就此深入展开讨论)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氧后被氧化,其中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升高;失氧的物质(也就是提供氧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氧后被还原,其所含的某种元素化合价必定降低。

2022年暑假新高一化学衔接第1讲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讲义)(解析版)

2022年暑假新高一化学衔接第1讲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讲义)(解析版)

第1讲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2.认识原子核的构成,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排布规律。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1.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2.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实心球模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总结了一些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质量比例关系,提出了原子学说。

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他在1897年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电子,并用实验方法测出了电子的质量。

他推测这种粒子均匀地嵌在云状的正电荷球体中。

4.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推测原子中心存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其周围高速运行,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5.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指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

6.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即现代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云模型)。

【例1】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其中符合历史演变的顺序的一组为()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答案:A二、认识原子核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化学暑假补习班 上海暑假补习班-35页PPT资料

化学暑假补习班 上海暑假补习班-35页PPT资料
xwp/
知识总结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快化学 反应速率。
原因:
xwp/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增大: 即单位体积内反应
物分子总数增大
有效碰撞 几率增加
单位体积内 活化分子数增加
反应速率增大
xwp/
二、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对于气体反应来说,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除上述四种因素外,光辐射、放射线辐照、 超声波、电弧、强磁场、高速研磨等对化学反应 速率都有影响。
总结论:向反应体系输入能量, 都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xwp/
随堂练习
1. (1)Na2S2O3 溶液和 H2S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S2O__3_2_-_+___2_H___+__=__S_↓__+__S_O__2__↑__+__H__2_O____________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xwp/
参考信息1: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
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生成。
参考信息2: 气体反应中,任何气体中分子间的碰撞次数都
是非常巨大的。 在101kPa和500℃时,0.001mol/L的HI气体,
每升气体中,分子碰撞达每秒3.5×1028次之多。 如果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HI的分解反
生成物
xwp/
反应过程
结论:
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
内因
推论: 活化分子越多,
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

新高一暑假化学衔接班培优全套资料

新高一暑假化学衔接班培优全套资料

第1讲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一、知识要点1、化学用语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例1、(2009年·四川)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FeB、N2C、COD、H+例2、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问:①x的值为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填序号)③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 __。

④溴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__。

例3、(2009·北京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A、①⑤⑦⑧B、①③⑤⑧C、①⑥⑦⑧D、③⑤⑥⑦三、知识运用课堂训练1、(2009·大同)在一小组的报告里使用了如下化学符号,其中错误的是()A、镁离子:Mg2+B、两个氮原子:2N2C、五氧化二磷:P2O5D、氯化钾:KCl2、下列各组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的一组是()A、KMnO4、K2MnO4B、NH4Cl、HNO3C、P2O5、、Ca3(PO4)2D、Cl2、CaCl23、X元素的原子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Y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B、XY2C、X2YD、XY34、(2009·河南模拟)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章行为,交警常用“司机饮酒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以判断他是否饮酒。

暑假初高衔接班课讲义 高一化学必修一 高中化学特点、

暑假初高衔接班课讲义 高一化学必修一 高中化学特点、
例1(化学科学)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⑤制备⑥应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全部
变式1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下列不符合科学性的是( )
A.创造新分子B.合成新物质
C.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D.发现或制造新元素
变式2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三五。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知识点2:溶解性相关可溶与不可溶口诀:
钾钠铵盐均可溶,硝盐入水影无踪。
硫酸盐中钡不溶,氯化盐中银不溶。
碳酸只溶钾钠铵,钾钠钙钡铵碱溶。
二氧化氯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
硝酸钡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
硝酸银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
磷酸__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磷酸氢钠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
磷酸氢铵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
变式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化学科学的
实用性:农业、医疗、工业、日常生活……
初高中衔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别是什么?

黄浦新王牌 暑假补习计划 高一化学 章S老师

黄浦新王牌 暑假补习计划 高一化学 章S老师
化学键—离子键
模块一:化学键的定义
板块二: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第12讲
化学键—共价键
板块一: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第13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
模块一:初步认识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
板块二:溶解和结晶
第14讲
热化学方程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能量计算
第15讲
综合测评和讲练
总结和归纳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相关环节的知识点掌握
板块二: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板块三:离子的相关概念
板块四:离子电子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
第5讲
氯及其化合物
板块一:氯气的性质
板块二:氯水的性质
第6讲
氯碱工业
板块一:粗盐的提纯
板块二:电解饱和食盐水
板块三:盐酸和烧碱
第7讲
卤族元素
板块一:氯气的性质
板块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板块三:漂白粉和漂粉精
第8讲
氧化还原反应(一)
板块一: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板块二:掌握简单的计算
板块三:氧化剂和还原剂
板块四:单线桥的应用
板块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第9讲
氧化还原反应(二)
板块一: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板块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练习
第10讲
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
板块一:化学计量的应用
板块二: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应用
第11讲
高一每日班化学暑假大纲(15次课)
讲次
课程安排
知识内容
第1讲
宏微观世界的桥梁
板块一:物质的量
板块二:摩尔质量
第2讲
化学计量
板块一:气体摩尔体积
板块二:物质的量浓度
第3讲

第01讲物质的分类-【暑假辅导班】2023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程(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原卷

第01讲物质的分类-【暑假辅导班】2023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程(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原卷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知道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对物质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 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通过分析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性质,体会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这一学科特征。

3. 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剂,掌握不同分散系的区别和练习。

1.常见的物质有三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不同聚集状态的特性主要由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 有关。

2.物质的聚集状态变化:改变微粒间距离的远近与微粒间作用力的强弱,能改变物质的聚集知识导航聚集状态 宏观性质(共性)微观性质(共性)是否有固定的形状是否可以被压缩微粒间距离的远近微粒间作用力的强弱气态 液态 固态模块一 物质的分类知识预习状态,即改变温度和压强等条件。

升高温度,微粒间距离,微粒间作用力。

增大压强,微粒间距离,微粒间作用力变大 。

【例1】Lux 将碱定义为O 2−给予体,酸定义为O 2−接受体,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O 2−转移的反应。

下列反应不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A .BaO+SO 2=BaSO 3 B .CaO+SiO 2高温CaSiO 3C .CO 2+C 高温2COD .3TiO 2+4AlCl 3=3TiCl 4+2Al 2O 3 【例2】关于物质聚集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B .气体构成微粒小,易被压缩 C .温度是影响物质聚集状态的唯一因素 D .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间可相互转化【例3】已知1mol 氢气和1mol 氧气体积不同。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定不同 B .温度一定不同 C .分子间平均距离一定不同D .密度一定不同分散系模块二 分散系知识预习(熔化) (凝固)(汽化 ) (液化 )(升华 )(凝华)固态 液态 气态(1)定义:把分散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①把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到的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讲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学习重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位重要的科学家及重要的科学发现。

学习难点:模型方法和实验方法对原子结构发现的作用。

【学前思考】
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认知新知识】
1、古典原子论(年代:我国战国时期)
[问题](1)古人对物质的构成有怎样的观点?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由
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
到原子为止。

【思考】从现代观点看,古代的原子学说也是很有道理的,但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
2、近代原子论
(1)道尔顿原子论(1803年)
约翰·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1808年他发表了《道尔顿原子学》,从而被誉为原子理论的创建人。

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
①化学元素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②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③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不同;
④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

【问题】同学们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道尔顿原子论是否合理?具有哪些片面性?
(2)汤姆孙葡萄干面包模型(1904年)
约瑟夫·约翰·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郊区。

1876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

1884年,年仅28岁便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同年末,又继瑞利之后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的提出者。

汤姆生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

【课外阅读】
由于X射线的发现,人们得出结论:原子可能还不是最小的。

不仅如此,伦琴的发现引起了研究射线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

而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钋和镭。

天然放射性物质放
射出几种不同的射线,都是原子核自发裂变产生的。

由此可见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说法已存在问题。

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后来汤姆生又发现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并命名为电子。

由此,汤姆生提出了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

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被彻底否定了。

[问题] 1、贝克勒尔发现元素放射性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什么方法?
2、放出的射线到底是什么呢?
α、β和γ射线的发现
⑴一部分辐射偏向连接电源负极的极板~带正电荷的微粒~α辐射~α粒子
是He2+
⑵另一部分辐射偏向连接电源正极的极板~带负电荷的微粒~β辐射~β射
线是电子流
⑶第3种辐射~不带电荷~γ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结论:原子是可分的,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

(3)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1年)
1909年卢瑟福建议其学生兼助手盖革和罗斯顿用α粒子
轰击金箔去验证汤姆孙原子模型。

现象1:绝大部分α粒子都穿过了金箔
说明:原子是中空的
现象2: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了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了
180°,弹了回来。

说明:原子中存在一个体积很小,正电荷集中,质量很大的核。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原子结构的
错误认识,为以后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提出打
下了基础。

(4)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玻尔原子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认为,电子并不是随意占据在核的周围,他用模型表明电子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

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跑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

【规律方法总结】
1、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对照事实——再假设——再实验——再对照事实,循环往复。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也是符合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的。

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

2、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从古典原子论、近代原子论到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进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随堂练习】
练1、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发现原子具有可分性的科学家是()A.汤姆孙B.玻尔C.道尔顿D.卢瑟福
练2、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元素都有放射性
②只有铀元素具有放射性
③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④放射性元素的放射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A.①②③④B.③C.①②③D.①②④
练3、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在打开原子结构大门中的伟大贡献是()
①发现了电子
②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
③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
④提出原子是由带正点的物质和电子构成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练4:现代原子结构理论认为()
1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2原子核不仅仅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且有多种粒子构成。

3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4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质量和能量同时减少。

A 、123 B、3 C、1234 D、124
练5:(2013•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
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可能符合事实的是()A.1305、25、7、1 B.202、405、625、825
C.1202、1010、723、203 D.1202、1305、723、203
练6:卢瑟福在研究元素放射性时发现,放射性元素可以放射出三种射线。


右图中A、B、C 分别代表三种射线,其中 A 代表,本质上是;
B 代表,本质上是;
C 代表,本质上是。

通过α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卢瑟福对原先由___ __提出的结构模型产生怀疑,并
提出了__ _ _ 模型。

课后作业
1.自从下列哪项发现或学说开始,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A.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分子学说B.拉瓦锡确定空气的组成
C.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D.汤姆逊发现电子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石墨制成金刚石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C.水变成汽油D.干冰气化
4.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等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

其中的“钙、镁、锌、硒”是指()
A.分子B.原子C.电子D.元素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铅笔不含铅B.水银不含银C.白金不是金D.火碱不是碱6.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 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
B.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 在1000℃时,甲烷可分解为石墨和氢气
7.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B C、D、
8.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②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摸型
③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 ③④②①
9.许多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结论的科学家是,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10、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曾经历如下的研究过程:
(1)已知:碳和氧两种元素化合时能得到两种不同的物质:“氧化碳”和“碳酸气”。

(2)假设:“氧化碳”和“碳酸气”中碳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同。

(3)实验:测“氧化碳”和“碳酸气”中碳、氧的质量百分数,结果如下:
若碳元素的质量为1,可计算出“氧化碳”和“碳酸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其质量之比为。

(4)结论:两种元素构成的两种化合物,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恒定,则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总是保持简单的整数比(即倍比定律)。

(5)应用:根据你现在已有的知识,可求出“氧化碳”和“碳酸气”的化学式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