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拓展:南京长江大桥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过桥问题

小学数学过桥问题

过桥问题过桥问题也是行程问题的一种。

首先要弄清列车通过一座桥是指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

列车过桥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

过桥问题也要用到一般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过桥的路程= 桥长+ 车长车速= (桥长+ 车长)÷过桥时间通过桥的时间=(桥长+ 车长)÷车速桥长= 车速×过桥时间—车长车长= 车速×过桥时间—桥长后三个都是根据第二个关系式逆推出的。

火车通过隧道的问题和过桥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要通过上面的数量关系来解决。

【典型例题】例1:一列客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分析与解:从火车头上桥,到火车尾离桥,这之间是火车通过这座大桥的过程,也就是过桥的路程是桥长+ 车长。

通过“过桥的路程”和“车速”就可以求出火车过桥的时间。

(1)过桥路程:6700 + 100 = 6800(米)(2)过桥时间:6800÷400 = 17(分)答:这列客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需要17分钟。

例2: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分析与解:要想求火车过桥的速度,就要知道“过桥的路程”和过桥的时间。

(1)过桥的路程:160 + 440 = 600(米)(2)火车的速度:600÷30 = 20(米)答: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

想一想:你能根据例2改编一个求“火车长”的题目吗?例3: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分析与解:火车通过第一个隧道比通过第二个隧道多用了8秒,为什么多用8秒呢?原因是第一个隧道比第二个隧道长360—216 = 144(米),这144米正好和8秒相对应,这样可以求出车速。

火车24秒行进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减去已知的隧道长,就是火车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ppt课件

(1)一条钢铁铸造的巨大的龙躺在大江上。( ) (2)大桥是钢铁结构的现代化桥梁,非常巨大,就 像一条龙躺在大江上面。(√ )
2. 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1)形容公路上行人车辆非常多,非常繁忙。(√ ) (2)行人车辆在穿梭。( )
可编辑ppt
6
默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我”看到了
哪些景物?有什么特
南京长江大桥
可编辑ppt
1
公路桥
铁路桥
可编辑ppt
2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桥 头 堡
4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
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
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
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
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 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可编辑ppt
5
理解比喻句
1.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 大江上面。
点?“我”还听到了
什么?
可编辑ppt
7
找景物
工农兵塑像
抓特点
雄伟
桥头堡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大红旗 玉兰花灯柱
艳丽 整齐
轮船
细小
可编辑ppt
8
选词填空 一列列 一叶叶 一对对 一面面 (一面面)红旗 (一对对)灯柱 (一叶叶)扁舟 (一列列)火车
可编辑ppt
9
理解与选择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一座大桥从南面飞架到北面,成了
一条连通天上的大路。 (
)
(2)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 两岸,自古以来的长江天险变成了畅通 无阻的大道。( √ )
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讲解【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讲解【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讲解(人教版)目录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读数、写数 (3)(1)认识20以内的数,会用两位数表示 (3)(2)正序和倒序排列 (3)(3)比较大小和第几 (4)(4)找相邻数 (4)第二部分比一比 (5)(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5)(2)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5)(3)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6)第三部分加减法(一) (6)(1)用加法表示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减法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6 (2)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7)(3)加法和减法的性质和规律 (7)第四部分认识物体和图形 (9)(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9)(2)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 (9)(3)按照形状分类物体 (10)第五部分加减法(二) (10)(1)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10)(2)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3)写出和相同的加法算式和差相同的减法算式 (12)第五部分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13)(1)用上下、前后、左右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13)(2)判断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 (13)第七部分认识钟表 (14)(1)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半时 (14)(2)读整时、半时,会写整时、半时 (15)(3)画整时、半时的分针和时针 (15)第一部分读数、写数(1)认识20以内的数,会用两位数表示①20以内的数是指从0到20的自然数,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和20。

② 20以内的数可以用一位数或两位数表示。

一位数是指只有个位的数,如0、1、2等。

两位数是指有十位和个位的数,如10、11、12等。

③两位数的写法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写在左边,个位上的数字写在右边,中间没有空格。

如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写法是1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位置 第1课时 上 下 同步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位置 第1课时 上 下 同步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2.1上、下人教版 1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上、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辩别空间方位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掌握方向上、下以及谁在谁上,谁在谁下的方向。

【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

游戏导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我们做个小游戏。

对话:“鼻子下面是什么?”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精讲1.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提问: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图中的位置关系吗?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

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你们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2.讲解:观察上图,我们发现:汽车在最上面,轮船在最下面。

火车在中间。

我们可以将两个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挡住其中一个,挡住轮船我们发现,汽车在上面,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依次说一说...... 3.总结货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货车的下面,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小结: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理解上下含义,并理解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的上下含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南京长江大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波涛滚滚的长江上,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的南京长江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一座跨越长江的现代化桥梁。

1960年动工,1968年10月1日铁路桥通车,1969年1月1日公路桥通车。

这座大桥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那双曲拱桥的公路引桥与中国古桥有许多相似之处。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桥。

下层是双线铁路桥,全长6772米,铁路行车道宽14米,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

上层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5米,四辆大型汽车可以并行,两边有人行道。

正桥两边的铸铁栏杆上,镶着200多幅富有民族特色的金属浮雕,犹如横跨长江的空中画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而且为古城金陵的四十八景之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做一做”及练习二。

●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将需要对这些基本方位进行判断或表达。

因此,本单元集中教学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各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感受上与下,前与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全班齐做拍手游戏:上拍拍,下拍拍,请把小手伸向前;前拍拍,后拍拍,请把小手伸回来。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出示教科书第9页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播放动画: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3)大家怎么一会火车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这是怎么回事?(4)怎样才能说清楚?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小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

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并让学生思考:①小汽车在火车的( )面。

②火车在小汽车的( )面。

③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2.PPT演示动画1,你又看到了什么?(1)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2)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①小汽车在卡车的( )面。

人教版数学1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教材分析+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1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教材分析+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 层加上水面共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 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 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上下前后人教新课标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上下前后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上、下、前、后引导,启发,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学生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多媒体出示)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图上有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并让学生思考:①卡车在动车的()面。

②动车在卡车的()面。

③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请再认真的观察一下南京长江大桥上都有什么车,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前后关系呢?小汽车在卡车的(),大卡车在小汽车的(),公共汽车的前面是()。

师:小朋友你坐过公交车吗?上车的时候一定要排队,下面我们看一幅上公交车图。

这些人在干什么?①王英的前面是( ),( )在王英的后面.②张宁在李林的()面,王英在张宁的()面。

板书设计上、下、前、后“上”“下”“前”“后”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应该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这节课的“上、下”“前、后”和下节课的“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上下前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上下前后
巩固深化
一、自学检测
1、填空。
(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面。
2、看站牌,回答下列问题。
体育场的上一站是(),体育场的下一站是(),从体育场到展览馆还要乘()站。
3、根据图形,你能得到哪些位置关系,写三条。
二、巩固练习
1、猜猜看。
玲玲、桐桐、宁宁家的阳台上都摆着花。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节数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汽车,火车,轮船等。
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组织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部优秀PPT课件(共3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部优秀PPT课件(共3课)

小强
小花的后面是 小明 。
探究新知
想一想、填一填
1. 在 的( 上 )面。
2. 在 的( 左 )面。
3. 在 的( 下 )面。
4.
在 的( 下 )面。
5. 在 的( 右 )面。
探究新知
在 的左边贴 ,在 的上面贴 , 在 的右边贴 ,在 的下面贴 。
探究新知
靠右行 我该走哪边?
探究新知 连一连。
前面 前面 前面
探究新知
的前面有 举手发言:前面是什么?
探究新知 在 在 在
举手发言:谁在谁的后面?
后面 后面 后面
探究新知
的后面有 举手发言:后面是什么?
探究新知
有时要找到参照物才能 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 后面,这样才能确定物品的位置。
课堂练习
把 放在小狗的后面, 放在小狗的前面, 放 在小狗的上面, 放在小狗的下面。
课堂练习
小红在小丽的( 前 小美在小红的( 后 小丽在小美的( 前 小红在小美的( 前
)面, )面, )面, )面。
课堂小结
1. 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 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低处的物 体为下。
2. 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 以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 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课后作业
(2) 要吃到 应该怎么走?
情境导入 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
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3) 要吃到 应该怎么走?
情境导入 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
(4) 要吃到 应该怎么走?
探究新知
龟兔赛跑的故事。
用上下、左右、 前后看图讲故事。
请你把 、 贴在图中。
探究新知
小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身的作息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身的作息时间。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

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

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巩固训练1.认一认,连一连。

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2.几何图形。

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3.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知识讲解 认识上、下、前、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知识讲解 认识上、下、前、后

认识上、下、前、后问题导入(教材9页例题)在的上面,在的前面,在的下面,在的后面,的上面有什么?的前面是。

过程讲解1.描述画面内容蓝天下,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两岸,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的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形态各异的汽车。

2.认识上、下(1)体会上、下的含义。

上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下从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上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从中可以得出,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3)从三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上理解上、下。

火车与货车相比,火车在货车的下面火车与轮船相比,火车在轮船的上面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4)明确上面的物体。

的上面不仅有,还有。

3.认识前、后(1)体会前、后的含义。

、、都在桥的上面并向同一方向行驶,位置关系是固参在羹翼皇的前面,露蔫警在月骑的后面。

(2)体会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3)从三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上理解前、后。

货车与客车相比,货车在客车的前面。

货车和轿车相比,货车在轿车的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4)明确前面的物体。

的前面是和。

归纳总结1.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误区警示【误区一】判断:蝴蝶在上面,蜻蜓在下面;蜻蜓在上面,小鱼在下面。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没有说清以谁为参照物。

正确的说法应是蝴蝶在蜻蜓(或小鱼)的上面;蜻蜓(或小鱼)在蝴蝶的下面;蜻蜓在小鱼的上面,小鱼在蜻蜓的下面。

南京长江大桥阅读题及答案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阅读题及答案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阅读题及答案 [南京长江大桥]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原文

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原文

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原文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原文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也会学习到相关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原文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

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

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

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我手扶着桥栏杆,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侧耳倾听,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多相关内容阅读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长江大桥
跨越中国长江下游的最长公路、铁路两用钢桁架梁桥。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1968年建成通车。

桥的上层为公路,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

正桥10孔,共长1576米,连同两端引桥,其总长为:铁路桥6772米;公路桥4589米。

正桥两端各有一组桥头建筑,高达70米。

正桥包括1孔 128米的简支桁架梁和3联3孔各160米的连续桁架梁。

正桥桥跨结构为在各支承处增设第三弦杆的平行弦桁架梁,桁高:在平行弦部分为16米,在各支承处为30米。

主桁中距为14米,采用16锰低合金桥梁钢。

公路桥面采用陶粒轻质混凝土。

铁路引桥为多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每孔跨度为32米;公路引桥由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双曲拱桥组成。

正桥有9个深水桥墩,其中两个桥墩的基础,采用在钢板桩围堰内下沉直径 3.6米的管柱;另两个因水深过大,采用在钢沉井内下沉直径 3.0米的管柱;其余5个则用沉井,其中1个是就地制造的重型混凝土沉井,4个是浮式混凝土沉井(每个沉井设置20个气筒以增强浮力)。

沉井的最大平面尺寸为28.2×22.4米,沉井基底最深的达水面以下65米。

该桥的建成,将原津浦、沪宁两铁路连接为京沪铁路,加强了长江南北的交通联系。

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