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论文从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出发,系统阐述了加热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
接着研究了解决的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稠油井,改质降粘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的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中对稠油井的开发要求也日益渐高。
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完善降粘技术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1、化学降粘降粘原理化学降粘是向原油中加入某种药剂通过药剂的作用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
目前对于任何原油,不管什么条件都能降粘的化学药剂尚末发现,只能对不同的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油井生产情况,采取相应的降粘措施。
(一)、降粘原理蜡晶改进剂(降凝剂)降凝降粘对于石蜡基原油,由于原油中蜡含量高,引起原油凝固点高,此类原油在其凝固点以上温度时原油粘度并不大,而且对温度不敏感,但当温度降到原油凝固点以下时,粘度急骤上升,所以如能将原油凝固点降低,就能大幅度降低粘度。
(二)、重点介绍蜡晶改进剂作用机理蜡晶改进剂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具有和原油中蜡分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正构烷烃,并带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作用是在熔点温度下分子排列发生变化,对石蜡结晶产生特殊改进作用,即在成核和蜡晶生长过程中阻止蜡晶的生长,或在生长中的蜡晶边侧结合上一个蜡晶改进剂。
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点。
(1)、分散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以上析出,起晶核作用,成为蜡分子吸附生长的中心,使原油中生成的小颗粒蜡增多。
(2)、共晶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时析出,与蜡共晶,破坏石蜡结晶的方向性,生成分枝的“过滤残晶形态”。
(3)、吸附作用蜡晶改进剂在略低于析蜡温度以下析出,被吸附在蜡晶上改变蜡结晶的方向性,降低晶体间的粘附作用。
由于石蜡结晶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油中的蜡和加入的结晶改进剂又是不同分子结构和大小的混合物,所以蜡晶改进剂的作用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用机理不同,蜡晶上存在的蜡晶改进剂分子位置不同,结晶形态也不同,原油的倾点,屈服值和表观粘度也不同,试验证明,蜡晶改进剂作为晶核或与蜡共晶时原油流动性好,而起吸附作用时流动性差。
稠油井井筒降粘技术研究
稠油井井筒降粘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针对稠油井原油粘度高、含水低,开采困难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对井筒举升工艺进行完善配套,优化加药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单井日常管理维护措施,有效提高了高粘原油的开发水平。
主题词:稠油降粘剂井筒降粘加药前言东胜牛庄井区油井特点是原油粘度高、含水低,单井产量高,为了有效提高油井的经济效益,我们对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完善配套,同时加强了单井日常管理维护措施,有效提高了高粘原油的开发水平。
1、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高粘油井的生产现状:日产液量51.4方,日产油量33.5吨,综合含水34.8%,平均原油密度0.9572g/cm3、原油粘度平均3641mPa.s。
在没有实施加药前期,从数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该类油井存在烧皮带频繁现象,年烧皮带次数为18井次,烧电机2井次,换变速箱2井次,断高原机链条2井次,高原机滚筒更换1井次,断杆4井次,由于事故频繁,直接影响着油井的开井时率,生产经营效益差,油井的目标免修期短。
2、实施对策2.1原因分析根据油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与采油组相结合,对这些特殊油井进行了相关技术的分析,通过减小抽油杆的运行阻力,降低驴头最大负荷,避免事故率的发生,来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通过我们分析论证,认为实施井筒降粘技术比较可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便于管理,适用于不加热开采的油井,而且在我矿的相关油井应用过、有效果,技术比较成熟。
它的降粘机理:化学降粘技术是利用某些特殊性质化学剂,使稠油形成以水作为连续相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从而降低乳状液的粘度,减少稠油与油井井筒的摩擦,以达到经济高效开采高粘原油的目的。
2.2制定方案在加药初期,我们按照一定的周期从套管直接加入定量的药剂,从示功图显示的负荷变化,和现场的故障率下降来看,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井筒降粘的作用。
典型井例,针对312X181井油稠未加热开采,在原油举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粘附在油管和抽油杆壁上,增加了抽油杆的运行阻力,造成光杆上行困难,负荷增大,影响油井正常生产,我们实施每5天加100公斤降粘剂维护。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含 量相 对较 少 , 中胶质 和 沥青 质含 量 能 达 到 5 其 0
以上 。稠油 组 分 中对 其 粘 度 的 影 响 度从 大 到小 为 :
Ni V一 胶 质 一残 炭 ≈ 沥 青 质 > N> s 蜡 _ 。稠 > > 1 ] 油 的粘 度 大 , 密度 大 , 是稠 油 区别其 他 油 的重要 特 这 征 ] 。常规 油藏 的开采 方法对 稠 油油 藏 的效果 比较
—
稠 油水 热裂 解开 采 稠油技 术 核心 是水 热裂解 反
应 。水 热裂 解 反应 总 的反应 机理 为¨ : 8 ]
RCH 2 CH 2 CH + 2 2 — 一 RCH 3 C02+ S 3 H O + H2 H : + CH + S
水 热 裂 解 反应 的主 要 物 质之 一 是 有 机硫 化 物 。 Hy e 。 先提 出 稠 油 在 水 热 裂 解 反 应 中 发 生 C n 。 最 S键 断裂 , 为 有 机硫 化 物 是 关 键 物 质 , 认 C—S键
5O O
稠 油井 下改 质降 粘技术 的研 究进 展 机 理是 在 H。的作 用下 c~s键会 加 速断裂 , 而促 。 从
进 水热 裂解反 应 的进行 。超 强酸 催化 剂催 化能力 有
可逆 反 应 , C—S键 断 裂 并 生 成 了 C 、 、 O。 H: H S和 轻 烃 。陈尔跃 等 人[ 研 究表 明 , 1 副 水热 裂 解 反应 除 了
石 油
第4 O卷 第 5期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4 99
CHEM l CAL ENGI NEERI NG k & G AS OF OI
稠 油 井下 改质 降粘 技术 的研 究进 展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降粘的需求。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井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主要方法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田产量的稳定提高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稠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面临着粘度高、流动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开采效率和输送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方法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能、超声波等手段对稠油进行物理作用,改变其粘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剪切、振荡、高压处理等。
剪切是通过搅拌、搅拌、搅拌等手段将稠油进行物理剪切,使其粘度降低。
振荡是通过振动装置对稠油进行振动,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高压处理是通过对稠油施加高压力,增加其流动性。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稠油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溶剂、添加改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善稠油和水的亲和性,使其形成胶状液体,降低粘度。
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流动。
改性剂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稠油分子链的结构和长度,降低粘度。
热力学方法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处理,改变其粘度。
热力学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两种。
低温处理是通过将稠油降至低温,使其粘度降低。
高温处理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使其分子运动加快,粘度降低。
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开采和输油管道输送方面。
在油田开采方面,稠油降粘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油粘度后,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延长油井寿命。
此外,稠油降粘技术还可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堵塞等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稠油的乳化降粘法
稠油的乳化降粘法
稠油的乳化降粘是一种将稠油转变成小分子悬浮分散体系以降低粘度的方法。
乳化降粘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稠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稠油的利用率。
乳化降粘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乳化剂及其氧化的过程,分散稠油中的固体和液体成份。
通过在乳化剂和稠油中引入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稠油-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从而使稠油溶解在乳化剂中,改变粘度。
在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将稠油本身、水和乳化剂融合在一起,使其变成稠油的乳状液,从而达到改变稠油的粘度。
事实上,乳化降粘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乳化剂添加量越大,稠油的分散性越好,粘度的降低越明显,但乳化剂添加量也有一定的上限;另外,乳化降粘也可能会带来含水量的增加,这可能带来其他影响,从而导致稠油加工工艺难度增加等问题。
因此,要想利用乳化降粘技术进行稠油处理,除了要掌握乳化降粘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要充分考虑乳化剂添加量协同作用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预防并克服上述局限性。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国内稠油资源丰富,先后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全国已探明控制储量约16×108t[1]。
随着常规油可开采储量的减少,国内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有效、经济地开采稠油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稠油高粘度和高凝固点,流动性差,不易开采。
降粘、改善其流动性是稠油开采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过程中采用的降粘方法主要有:物理降粘(加热降粘法、掺稀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加碱降粘、降凝剂降粘、表面活性剂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改质降粘法、微生物降粘法。
关键词:稠油开采;降粘技术;技术进展1导言我国的稠油资源丰富,但由于粘度高,流动性差,增加了稠油开采和集输的困难,为了改善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必须研究稠油的性质和稠油的降粘工艺技术。
稠油之所以稠,主要是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油的粘度也就越高,即油越稠。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并不是单一物质,它们是结构复杂的非烃化合物的混合物,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溶于油,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胶质的进一步缩合物,不溶于油,分子中稠环部分成片状。
2 稠油的性质特点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但通常都在1Pa.s以上。
相较于普通轻质原油,稠油有其自身特性:粘度高、密度大(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在50℃时,平均粘度为452029mPa.s);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粘度会对温度变化较敏感;O、S、N等杂原子以及Fe、Ni、V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蜡含量低。
但我国部分油田如大庆、华北、中原等,其稠油蜡含量较高,大于10%。
3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3.1加热降粘技术稠油热力降粘开采是应用了稠油对温度高敏感性,即稠油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即应用工艺手段使稠油油层温度提高,胶质分子间、沥青质分散相间和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散相间通过氢键和分子纠缠而产生结构的作用力减弱,稠油中的结构被破坏,使粘度明显降低,提高油层流动性来开采稠油,在一定温度的范围内,温度升高稠油粘度将明显下降,即温度每升高10℃,稠油的粘度约下降一半;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时,稠油粘度就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得很小,即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温度继续升高,稠油的粘度降低很小。
稠油降粘机理
稠油的类乳化复合降粘作用机理向油井注入蒸汽、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剂或油溶性降粘剂使高粘度的稠油粘度降低,可以实现稠油的降粘开采,其中乳化降粘应用最为广泛,降粘效率最高。
单一的降粘方式有种种不足,难以获得既经济又理想的降粘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采用复合降粘措施。
本文首次提出一种特殊的复合降粘技术(complex viscosity—reducing technique)o以具有特定表面活性的乳化剂将油溶性降粘剂配成乳状液,将这种乳状液注入井下,乳状液破乳后油溶性降粘剂与稠油作用,降低稠油粘度,粘度降低的稠油易被乳化,因而可达到很高的降粘效率。
复合降粘的作用机理既不同于油溶性降粘机理,又有别于乳化降粘机理,其基本特征是乳化剂加量极少,水外相比例低,油溶性降粘剂加量影响内相粘度,形成的乳状液既非O /W 型,也非W/O型,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型,本文称之为类乳液(pseudoemulsion),在稠油降粘机理中起特殊作用的正是这种体系。
1 乳化降粘机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稠油形成的O/W 乳状液的粘度,主要取决于分散介质(即水外相)的粘度,内相的体积分数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根据不同实验方法得到的描述乳状液粘度的经验公式很多,其中较常用的有3个。
1.1 Einstein公式当分散相(油内相)的体积分数≯小于0.02时,乳状液的粘度与分散介质(水外相)的粘度珈间的关系符合Einstein公式:1.3 Richardson公式水包油乳状液的粘度也可用Richardson指数公式:式中k称为Richardson常数。
由于实验的条件性很强,不同研究者研究不同体系得出的k 值有很大的差别(表1)。
但无论k取何值,式(3)均说明随着内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状液粘度呈指数增加趋势。
可见,要使稠油(不管它的粘度多么高)乳化后能够降粘,必要条件是乳化后形成O/W 型乳状液,而充分条件是稠油在乳状液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或油水体积比)不太大,否则,即使形成O/W 乳状液,它的粘度也会很高。
稠油降黏方法综述
稠油降黏方法综述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
世界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000×108t。
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前苏联、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因此研究稠油降黏对稠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稠油;高黏度;降黏1 稠油的基本特点稠油中富含胶质、沥青质,且含有较多的硫、氧、氮等元素和镍、钒等金属化合物。
稠油是一种胶体系统,沥青质是分散相,胶质为胶溶剂,油分为分散介质。
稠油中所含的超分子结构是其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也具有较高黏度的根本原因。
根据目前的研究,稠油降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降低原油中金属杂原子及其赖以存在的沥青质与胶质的含量或减少体系中大分子的数量。
2 稠油热采技术稠油热采是应用了稠油对温度的高敏感性。
温度升高稠油黏度降低。
升高温度可以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油层的流动性。
目前的热采方法主要有: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法、火烧油层法。
2.1 蒸汽吞吐采油蒸汽吞吐就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的一种开采重油的增产方法。
蒸汽吞吐作业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注汽、焖井及回采。
2.2 蒸汽驅采油蒸汽驱采油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采油之后,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而采取的一项热采方法,因为蒸汽吞吐采油只能采出各个油井附近油层中的原油,在油井与油井之间还留有大量的死油区。
蒸汽驱采油,就是由注入井连续不断地往油层中注入高干度的蒸汽,蒸汽不断地加热油层,从而大大降低了地层原油的黏度。
注入的蒸汽在地层中变为热的流体,将原油驱赶到生产井的周围,并被采到地面上来。
2.3 火烧油层采油火烧油层是一种用电的、化学的等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的采油方法。
但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压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又十分昂贵,因此,虽然此种方法的采收率很高,甚至高达80%以上,但油田很少采用。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降粘作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油井液驱替能力,以提高采出率,提高采油工艺效率。
稠油降粘是其中重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稠油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含固状态,如烃和有机锰等成分,以及因老化和其他因素而形成的油藏油的残余和有机锰等保护剂的残留,导致稠油含量降低到无法抽采的程度,必然降低采油井的产液率。
降低稠油的黏度是提高采油效率、提高采油率和改善油藏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稠油降粘一般可采用化学改性聚合物、助剂降粘和水驱降粘等多种方法。
(1)化学改性聚合物降粘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改性的聚合物型降粘剂,聚合物型降粘剂可以吸附油中的部分有效成分,除去堵塞的小的团元素,减小油的粘度,有效提高采收率。
(2)助剂降粘是通过将一定量的助剂与老化油混合,向油藏注入,使油解吸扩散动力学性质改变,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提高采收率。
(3)水驱降粘是通过向油藏注入有效量的注水,形成林本德力作用,降低油层残存油的流体动力学性质,以达到降低稠油黏度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稠油油藏的开发中,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被用来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采收率,但各方法在应用时有其特定场合的适用性。
比如,聚合物型降粘剂可以有效的减少油的粘度,在石油的采收技术、油田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较浓的价值,以及良好的可行性;助剂降粘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藏液驱替能力,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即使是脆性油藏也可以使用;而水驱降粘技术是一种可靠的、节约的、可控的和节能的技术,是大多数烃源岩油藏的采收技术,也是采收率和经济利润最高的方法。
综上所述,不同的油藏环境需要采用不同方法来降低稠油粘度,增加油田采收率,以增加油田经济效益。
稠油催化降粘体系及其作用机理
稠油催化降粘体系及其作用机理摘要:稠油在中国的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常规油藏可采储量的减少以及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21世纪稠油开采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但由于稠油粘度高使得稠油开采非常困难,稠油改性降粘技术成为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果的重要前提。
特稠油或超稠油体系在蒸汽开采中具有被催化降粘的可能性,不同催化剂体系的催化效果差别很大; 催化剂质量分数、催化反应温度和时间共同影响催化剂体系的降粘效果。
当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稠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会发生改变,催化剂可降低这类反应发生的起始温度,加快反应速度。
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加入含有某些过渡金属可溶性盐使稠油粘度降低。
关键词:稠油催化降粘催化剂降粘率影响因素目前,在稠油油藏开发中,由于稠油的粘度高, 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 无法进行常规开采。
蒸汽吞吐、蒸气驱是通过高温蒸气提高稠油的温度, 降低稠油分子间的作用力来降低粘度, 但地层温度下降后,稠油粘度会大幅反弹, 降低蒸气吞吐开采的效果。
虽然稠油区块存在较大潜力, 但由于稠油粘度问题, 限制了稠油区块采收率的提高。
稠油催化降粘技术是通过注入催化剂, 使蒸气吞吐中的高温水蒸气与地层中的稠油发生水热裂解反应, 从而不可逆地降低稠油的粘度, 改善稠油性质,增加稠油的流动性, 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目的。
1.稠油催化降粘体系1.1稠油体系的组成稠油元素除C、H外, 还有O、S、N 等杂原子,它们主要分布在胶质和沥青质中, 对稠油的性质影响最大。
一般来说, 胶质、沥青质含量越多, 粘度越大。
稠油中主要的含硫有机物有硫醇类( RSH )、硫醚类( RSR)、噻吩类; 主要的含氧有机物有( RCOOH )、酚( ArOH )、醚( ROR )、酮( RCOR)、醇( ROH)、醛( RCOH ); 其中酸、酚含量相对较多, 其他含量较少; 主要的含氮有机物有喹啉类、吡啶类、吲哚类、咔唑类。
稠油降黏方法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0 5 5 2 . 4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1 2 6 7 ( 2 0 1 7 ) 0 6 — 0 0 0 1 — 0 3
一
性 发展 起 来 的 。通 常 随 着 温度 的升 高 , 稠 油 黏度 急
剧下降。热采法是通过 向油藏输送热量 , 使油层温 度升高 , 流体受热黏度大幅度降低 , 流动『 生 被大大改
第3 l 卷第 6 期
2 0 1 7 年1 1 月
天
津
化
工
Vo 1 . 31 No . 6 NO V . 2 01 7
T i a n j i n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专 论 与综 述 ・
稠 油降黏方法研究进展
于欣
( 天 津 渤 海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天津 3 0 0 4 0 2 )
1 . 2 蒸 汽 驱
油供给额 的重要力量 。而稠油高黏的特点严重制约
了稠 油 的开 采 , 因此 稠 油 降黏 成 为制 约 稠 油 开采 的 关键 问题 。
热采法 、 掺稀油降黏 、 催化降黏及化学降黏是 目 前稠油降黏开采国内外常用的方法。
蒸 汽驱技 术是 稠 油开发 中 已工业 化应 用 的成 熟 技术 , 也是 三 次采 油技 术 中一项 重要 技术 , 美 国是 应
摘要: 简述稠 油的 性质 , 针 对 国 内外 常 用的 降黏 方 法进 行介 绍 , 并 对每 种 降黏 方 法 的作 用机 理 和存 在 的 问题 进行 分析 , 最后 指 出化 学降黏技 术适 用范 围广具 有很 大 的应 用前 景 。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嘿,咱今儿就来唠唠稠油化学降粘技术!这可是个相当厉害的玩意儿呢!你想想啊,那稠油就跟黏糊的浆糊似的,稠得要命,要让它乖乖地流动起来可不容易。
这时候,化学降粘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把这个难题给解开。
咱先说这化学药剂,就像是一群小精灵,钻进稠油里,开始施展它们的魔法。
它们能和稠油发生各种奇妙的反应,让稠油变得不那么稠了,流动性大大增强。
就好比原本是一条堵塞的河道,一下子变得通畅起来,那油啊就欢快地流淌起来啦。
比如说有一种药剂,它能打破稠油分子之间的那些“粘粘糊糊”的联系,让它们不再紧紧抱在一起,这不就容易流动了嘛。
还有的药剂呢,能给稠油穿上一层“滑溜溜”的外衣,让它能更轻松地在管道里滑行。
这化学降粘技术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首先,能提高采油的效率呀!以前那稠油半天流不出来一点,现在呢,哗哗地就出来了,这产量不就上去了嘛。
其次,还能降低开采的成本呢。
不用再费那么大的劲去对付那些难缠的稠油,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啊,这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呢!科学家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直在研究怎么让这些化学药剂更厉害,效果更好。
说不定以后啊,再稠的油都能轻松搞定,那可真是太棒啦!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这化学降粘技术,那得有多麻烦呀!那些稠油就堆在那里,采不出来,多浪费资源啊。
而且还得想各种办法去处理,多头疼啊。
还好有了这个技术,让一切都变得简单多了。
你说这化学降粘技术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是给稠油施了一场魔法,让原本让人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能让困难变得不再困难。
总之呢,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发明,给我们的石油开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伟大的技术点赞吧!。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长期涌采,油井产液性质变化严重,粘度增大,极易封堵井筒内部,阻碍油井的高效采收,如何降低粘度为油田开发带来巨大挑战。
有效降低原油粘度,采用乳化降粘剂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
乳化降粘剂是一种以乳化原理及改质的缓蚁剂及悬浮剂为主要组分的复配性物质,具有合理的施工剂量,少残渣,乳化降粘剂性能稳定等优点,乳化降粘剂能将原油粘度加以有效地降低,改善液性,保护油井免受粘度过高引起的封堵,增强油井的采收能力,节约整体经济成本,是采收稠油的常用剂种之一。
本文就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对乳化原理、主要原理成分、常用乳化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还结合实际,论述稠油乳化降粘剂的施工性能及效果的测定分析,最后,对稠油乳化降粘剂的应用进行乳化剂性能和施工量进行优化,从而为控制油井粘度提供有效方法。
稠油 降粘剂 机理
稠油降粘剂机理
稠油降粘剂是一种通过改变原油分子结构来改变流变特性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降低原油的黏度和重量分子量,从而增加其流动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其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分子分散作用:稠油降粘剂可作用于原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使原油分子间的相互吸附减少,降低原油的粘度。
2. 结构改变作用:稠油降粘剂通过改变原油分子结构,使其大分子链断裂或缩短,减小分子间力,使原油流动性增强。
3. 电荷调节作用:稠油降粘剂含有大量非离子或带电离子基团,这些基团可以调节原油分子之间的电荷量和分布方式,从而使原油分子聚合度降低,粘度减小。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常运兴(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张新军(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目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被认为是解决稠油开采和输送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
本文讨论了稠油高粘的内在根本原因,并通过加剂前后对稠油粘温曲线的对比、透射电镜图像的对比以及DSC 曲线的对比,分析稠油加剂前后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了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
主题词 稠油 高粘度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1.稠油高粘的本质稠油与含蜡原油组成上的不同在于稠油体系中蜡含量极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
稠油中的蜡即使全部析出,也不至于形成以蜡晶为主体的原油结构,且稠油即使在较高温度下的粘度也相当大。
因此引起稠油高粘度的实质并非含蜡原油中存在的结构,而是其本身分子(特别是沥青质、胶质分子)在体系各种力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复杂大分子结构。
首先,稠油体系是一种胶体系统已得到公认,其中沥青质是分散相,胶质作为胶溶剂,油分为分散介质。
稠油中所含的超分子结构是稠油即使在较高温度下粘度也相当高的根本原因。
稠油各组分的内部微观结构直接影响到分子间和稠油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就影响到稠油的粘度,即结构决定粘度性质。
其次,稠油体系中的这些超分子结构并不是紧密堆积的,低层次的结构在某种分子间力作用下可发生相互连接、聚集,进一步形成松散的较高层次的超分子结构,在此过程中把大量的液态油包裹其中。
再次,根据Pfeiffer 和Saal 提出的后来被广泛引用的沥青胶体结构模型分析,沥青质超分子结构处在胶束中心,其表面或内部吸附有可溶质,可溶质中分子量最大、芳香性最强的分子质点最靠近胶束中心,其周围又吸附一些芳香性较低的轻质组分,即沿胶束核心向外其芳香度和分子极性连续递减至最小。
其中,比较靠近沥青质超分子胶束核心的吸附层可称为溶剂化层,溶剂化层的存在可增大分散相的体积。
在溶剂化层的外面还存在芳香度和极性逐渐减小的分散介质,使沥青质胶粒具有较大的空间延展度。
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稠油降黏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要阐述了几种稠油降黏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一般对稠油的运输和开采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
但每种降黏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加热降黏需要消耗大量热量,存在一定的经济损失;掺稀降黏中的稀释剂储量有限,经济效益低。
一、稠油降黏机理一般原油的凝点与正构烷烃数有关,黏度由胶质、沥青质含量决定。
稠油高黏度的是指其内部分子间的强作用力形成大分子结构。
重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由氢键或π- π 键与胶质分子相结合。
原油的高黏度是由于粒子通过氢键的连接,形成了大量的胶束。
因此要实现降黏的效果就要削弱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降黏规律,稠油的温度越低,相对密度越小,黏度越小。
对于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高黏原油一般采用加热降黏的最经济手段。
稠油间分子作用力越小,黏度越小。
二、稠油降黏方法研究现状2.1 加热降黏法通常稠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可通过升温来降低黏度。
在原油运输中,原油黏度高会给管道产生阻力,增加运输的成本,因此通常在原油进入管道前进行加热,通过升高温度降低黏度,进而减小阻力。
加热降黏法操作简单、方便、效果好,但是对原油加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经济损失大,同时易发生凝管事故,并需要停输都再次启动。
目前,该方法虽普遍应用,但是发展趋势不好,将逐渐被其它技术取代。
2.2 微生物降黏法降黏机理主要有三种:1)微生物会分解长链烷烃、胶质沥青质和石蜡,从而将长链饱和烷烃转化成支链或低碳数的不饱和烷烃,进而降低黏度[ 8 ]。
2)微生物新陈代谢会产生表面活性剂,改变稠油的油水平衡,进而降低黏度;3)一些产气菌在地下产生气体,使原油膨胀从而降低黏度。
微生物降黏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产出液易处理等优点。
正适合应用于我国稠油含水量高、采出率低的稠油,此方法大大提高了采出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作者:赵文学韩克江曾鹤施岩来源:《当代化工》2015年第06期摘要:综述了常用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
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主要有加热降粘,掺稀降粘,降凝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微生物降粘,改质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加碱降粘,催化降粘等。
并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降粘;机理;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E 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5)06-1365-03Mechanism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MethodsZHAO Wen-xue1, HAN Ke-jiang1, ZENG He2, SHI Yan2( 1.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mpany, Beijing 100012, China; 2.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Liaoning Fushun113001, China)Abstract: Current common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s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current common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methods include heating method, mixing light oil method, mixing surfactant method, microbial method and so on. And above several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ir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future was analyzed.Key words: Viscosity; Mechanism; Application prospect稠油是指含有高胶质沥青质,高蜡,高硫等高粘度的原油。
由于稀油消耗量的逐渐增加,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1]。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是当各国的极大关注的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稠油分布广泛,其中超稠油,重油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新疆、辽河等油田,现在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开采储量大、埋藏浅、粘度相对较低的油田[2]。
目前,稠油降粘主要有物理降粘和化学降粘法。
物理降粘主要有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等方法,化学降粘包括降凝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表面活性降粘、微生物降粘,改质降粘,加碱降粘,催化降粘[3]。
本文主要对各种降粘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综述了各个方法的发展前景。
1稠油降粘的机理稠油一般不能以真溶液形式存在,而是以胶体形式存在,其中沥青质为分散相的核心,它周围的胶束为分散相,其轻质油馏分和部分胶质为分散介质[4]。
胶束中胶质沥青质以氢键或π-π等作用力与胶质分子间缔合,稠油的高粘度就是由于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从胶束中心到分散介质其组成是逐渐变化过渡的,因此削弱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达到降粘的有效方法[5]。
2 物理降粘技术物理法降粘是用物理方法来实现降粘效果的,稠油的组成未发生变化,是区别于化学降粘的最基本的降粘技术,一般对井筒和近井地带的稠油降粘常用物理降粘法[6]。
2.1 加热降粘降粘机理:一般稠油的粘度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加热可以明显降低稠油的粘度。
由于原油粘度高,会与管道产生很大阻力,因此在进入管道前对原油进行加加热,通过提高原油输送温度而降低其粘度,进而减小管路运输中的阻力[7]。
加热降粘虽然简单、常规,方便,但是能耗高,经济损失大,经常会发生凝管事故,停输后再启动困难,同时存在着最低输量的限制[8]。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集中研究其他非加热方式进行原油开采运输,加热降粘虽普遍应用,但发展趋势不是太好,应用其他技术逐渐取代加热输降粘。
2.2 掺稀降粘法掺稀油降粘法是向稠油中加入一些稀释剂等低粘液态化合物,利用相似相容原理进行稀释的方法,通过降低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的浓度来改善其流动性,进而降低稠油粘度[9]。
一般常用稀释剂有凝析油、石脑油、一些轻质油等。
稀释后的混合物通过管道运输,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常规的原油输送系统来输送稠油。
此法还大大较小了稠油与管道间的摩擦,减小了热量损失。
掺稀降粘法降粘效果好,流动性大,操作简单,损失小,稠油掺稀后相对密度变小,混合温度降低,减小运输时的热量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10]。
一般地,掺稀后总液量增加时,输送管可做油管,因此在新疆、胜利、河南等具有稀油资源的油田,均采用具有良好经济性的掺稀油降粘流程[11]。
局限性在于掺稀后油品的性质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且掺稀前要进行脱水,操作复杂,经济效益低;掺稀后又变成水油混户物,还要进行再次脱水,增加了能源消耗,同时稠油与稀油混合后在管外同时运输,不仅增加了运输量,且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管道设施都会造成损失 [12]。
但由于凝析油、石脑油、一些轻质油等产量逐渐下降,将且运输及掺稀方法还不完善,因此该方法的应用前景不是很好。
3 化学降粘技术化学降粘法是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来改变稠油性质而降低粘度的方法,是目前在原油开采和运输中应用最广泛最高效的降粘法。
化学法根据其降粘原理不同可分为降凝降粘,表面活性剂降粘、微生物降粘,改质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等。
3.1 降凝降粘降粘原理:主要是通过加入蜡晶降低原油的凝点来降低粘度。
一般蜡晶是分子结构与原油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正构烷烃,或是一些具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通过蜡晶进行改性法主要针对石蜡基原油,原油的高凝点是由于蜡含量高,此类原油对温度不敏感,在凝点以上稠油粘度不大,但在凝点以下粘度急剧上升。
因此改变稠油的凝点能有效的降低粘度。
目前,此技术不是很成熟,因为处理量有限,对降粘剂分子要求较高,因此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性,实用性,必要是采取其他降粘方法。
3.2 表面活性剂降粘降粘机理:表面活性剂降粘分为三种:乳化降粘,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作用,使原油由油包水型乳化剂转化为水包油型乳化液,增加原油流动性来降低粘度 [13];破乳降粘,表面活性剂能破坏 W/O 型乳状液,从而生成游离水,游离水与原油形成“悬浮油”而降低粘度[14];吸附降粘,即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注入油井,能够在管壁上形成水膜,减少了液流与管壁间的摩擦,通过减小流动阻力来降低粘度[15]。
一般,这三种降粘机理同时起作用,但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不同的处理条件下,发挥降粘机理会不同。
表面活性剂降粘技术在降粘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且工艺成熟,成本低,降粘效果好,工艺简单,安全方便见效快。
但开采时需要大量的水源,并且要针对原油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耐高温高压,耐酸耐碱耐盐等特性,同时破乳后的稠油脱水困难,加大了处理费用[16]。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采用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即在表面活性剂中加入一些改性的纳米材料,使水油及表面活性剂包裹在一起形成纳米乳液,即达到表活作用,具有增效作用。
新型表面活性剂要对原有技术的完善和延伸因此要深刻理解表面活性剂结构、性质与功能关系,以完善降粘方法,提高降粘效果[13]。
3.3 微生物降粘技术降粘机理主要有三种:1)微生物一般以长链烷烃,石蜡,胶质沥青质为食,将稠油中的长链饱和烷烃转化成低碳数的烷烃,从而降低稠油粘度[17];2)微生物在地下进行自身新陈代谢,产生表面活性剂能改变油水平衡,降低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3)某些产气菌在地下活动,产生部分气体,使原油膨胀,进而降低凝点和粘度[18]。
微生物降粘技术应用前景很广泛,它不会有由于化学降粘造成的环境污染,且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适应性强等特点,产出液容易处理,尤其是目前我国稠油油田含水量高,采出率低,采用微生物降粘将大大提高开采量。
但微生物降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对菌种做好培育和帅选的工作。
一般稠油所处条件是温度较高、盐度较大、重金属离子含量下,但此条件下菌种不容易的生长和存活,且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本身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沉淀,因此培育菌种的条件不易控制,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培养耐温、耐盐、耐重金属离子的易培养菌种,是一项很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降粘技术[19]。
3.4 改质降粘降粘机理:由于碳数越多,键长越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因此粘度越大[20]。
一般稠油重油中油分子碳数在16以上,甚至达到64作左右的油品。
稠油改质法是向重油中渗入一些化学试剂来使大分子链芳烃转化为小分子链芳烃,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从本质上降低稠油的粘度,目前主要的改质法有两种:除碳和加氢[21]。
优点:由于重油分子间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因此降粘效果比较好。
经改质降粘会得到低粘、优质的合成原油,且所得的副产品渣油还有有很大的用途。
缺点:改质降粘的处理量少,这就加大了处理费用,且对于催化剂的要求比较高。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低成本下进行大量处理,可以对部分重油进行改质,然后将改质后的重油用作稀释剂输送未改质的重油,循环使用。
3.5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法降粘机理是:稠油的高粘度是由于堆积很多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
油溶性降粘剂分子主链是高碳烷基,可以浸入稠油中;在高温或溶剂作用下侧链基团,可借助强的形成氢键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变得疏松而进入到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拆散堆叠的大分子聚合物,使稠油分子结构变得松散,同时降低了原油间的聚合力,从而达到降粘效果 [22]。
油溶性降粘剂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面临着两大问题:1)降粘剂的降粘机理尚不明确;2)对催化剂的选择性较高。
油溶性降粘剂主要分有缩合物型,不饱和单体共聚物或均聚物型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等几种类型[23]。
为提高达到更好的降粘效果,将油溶性降粘剂与稀释剂、乳化剂或热力方法配合使用[24]。
优点:油溶性降粘剂可以直接加入到稠油中,解决了降粘后的脱水困难的问题。
在蒸汽下注入稠油降粘剂可以降低油水表面张力,减少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降粘剂在降低粘度的同时会提高注气质量和压力,提高周期产量 [25]。
不足之处是油溶性降粘技术的机理尚不明确,对催化剂的要求较高,且降粘剂一般价格较高,药剂用量较大,生成成本高;对重稠油和超稠油的转化率较低。
3.6 催化降粘降粘原理: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剂的条件下,稠油中的硫键会发生断裂,不可逆的降低了稠油的粘度,提高了油品。
催化降粘的优点:因裂解的作用使稠油的粘度发生了不可逆的降低,从本质上降低了粘度,提高了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