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分类介绍(入门第一课)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一、识记诗歌体裁分类及特点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体裁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诗: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如:《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
古体诗特点:(1)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3)篇幅长短不限。
2、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特点:(1)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2)平仄、押韵有严格限制(3)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词的特点:(1)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如:念奴娇,蝶恋花、鹧鸪天等(2)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58字以内)。
(3)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注意: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又分为小令(如《天净沙·秋思》)和套数(如《高祖还乡》)。
二、判断一首诗歌的体裁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宋代林和靖的这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体诗。
2、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体诗。
3、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古体诗。
4、《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是近体诗。
5、曹操的《观沧海》是近体诗。
三、识记诗歌题材类型及对应情感(★☆☆☆☆☆)(一)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资料讲解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三、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
三、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一)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为8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高中基础】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体裁和题材
【高中基础】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体裁和题材古诗词基础知识梳理01诗词体裁01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的一种体裁。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唐代以前的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写的诗。
每首句数不限,押韵、对仗、平仄都比较自由。
按每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四种。
如:《观沧海》(曹操)、《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琵琶行》(白居易)、《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近体诗:唐代形成的相对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每首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
按每句字数分五言、七言两种;按每首句数分有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①律诗:每首八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四联;逢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句中平仄相间,每联两句平仄相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相同。
律诗分七律、五律两种。
如:《登楼》(杜甫)、《终南山》(王维)。
②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分上、下两联,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对仗比较自由。
绝句分七绝、五绝两种。
如:《过华清官》(杜牧);《鸟鸣涧》(王维)。
③排律:每首为不少于十句的偶数句,押韵、平仄与律诗要求相同,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
02词: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
每首词的曲调名,叫词牌。
词按每首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按每首片数(阕数)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如:《如梦令》(小令、单调)、《念奴娇》(长调、双调)。
“慢词”是一种依舒缓的曲调填的词。
如:《雨霖铃》、《扬州慢》。
3曲: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之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每支曲子从属于一定的宫调;每支曲子的曲调名,叫曲牌。
如:《中吕·山坡羊》,“中吕”是宫调,“山坡羊”是曲牌。
(word完整版)诗歌的体裁与题材
古典诗词的体裁与题材一.古典诗词的体裁【诗】古典诗歌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
一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
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
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
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在后详述),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
【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7、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一、诗歌体裁(1)诗①古体诗也称古风、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与“近体诗”相对。
②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包括绝句和律诗。
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4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只四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第1、2、4句要求押韵。
律诗(8句):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第2、4、6、8句要求押韵。
排律(8句以上)。
(2)词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按字数长短,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可达240字)。
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分为上阕、下阕);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柳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和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称,故也称“诗余”。
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标题。
(3)元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特点: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①散曲A.小令:一首单调的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七年级古代诗歌知识点
七年级古代诗歌知识点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古代诗歌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初步接触古代诗歌,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体裁分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例如《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
词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
词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上)。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
2、按内容分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咏物言志诗: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如于谦的《石灰吟》。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如王昌龄的《出塞》。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
如杜甫的《春望》。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古迹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如杜牧的《赤壁》。
二、古代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
常见的意象有:1、月:常常成为思乡、怀人的象征。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柳:有送别、留恋之意。
“柳”与“留”谐音,古人常折柳送别。
3、鸿雁:常用来传递书信,抒发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杜鹃:又名子规,常象征凄凉、哀伤。
5、梧桐:大多表示孤独忧愁。
6、菊花:象征高洁、隐逸、坚强。
7、梅花:代表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诗歌更加富有情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古代诗词的体裁分类
古代诗词的体裁分类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体裁分类的角度出发,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骨干和基础,它以其简练明快的形式和鲜明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古体诗主要包括乐府、风、雅、颂四种体裁。
1. 乐府: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主要形式之一,往往以民歌的形式传唱。
它以鲜明的情感表达和明快的节奏感为特点。
乐府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寄寓着社会的期望和呼声。
2. 风:风是古代诗歌中最早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地理景观描绘为主,以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为题材。
风诗以其简洁明了、节奏感强烈的特点而受到高度赞誉。
3. 雅:雅是以乐府诗为基础,扩展并形成独特风格的一种古体诗。
雅诗多以宫廷生活和人物形象为题材,风格细腻而含蓄。
4. 颂:颂是古代诗歌中表达对君主或英雄事迹的歌唱形式,多为丧葬之用。
颂诗通常以诸侯或贵族的英勇事迹和品德美好为主题,旨在赞美和纪念英雄人物。
二、绝句词绝句词是古代诗词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四句、每句五、七、五、七个字为基本形态,格律严谨,意境深远。
从体裁上来看,绝句词可分为琴曲、骈文和游仙三种形式。
1. 琴曲:琴曲词又称乐府曲,以古乐府诗的形式为基础,融入了音乐和歌唱的要素。
琴曲词以音乐节奏为主导,通常用于宴会或娱乐场合。
2. 骈文:骈文词是绝句词的一种变体,它采用四句、每句七、七、九、九个字的格律,旨在突破绝句的限制,表达更加丰富多样的意境。
3. 游仙:游仙词是以仙境与游玩为主题的绝句词形式,通常描述了人们在幻想中游历仙境的美妙场景和情感体验。
游仙词以浪漫、幻想为主要特点,形象鲜明,意境深远。
三、律诗律诗是古代诗词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格律严谨、押韵和谐为特点,常用于宫廷文化和文人雅集。
律诗主要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诗歌的分类及体裁
诗歌的分类及体裁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的分类及体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1.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 诗歌的体裁与题材
第一部分诗歌鉴赏复习第一章诗歌的体裁与题材教学目的:1、掌握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分类及辨识方法;2、把握各种体裁诗歌的一般特征;3、把握重点题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常见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问答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注意:小令只有一个宫调一个曲牌可以没有题目;套数是有一个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组成的5、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1)看句数和字数:不是4句或8句,为古体;每句不是5字或8字,为古体.(2)看作者:唐以前作家为古体。
(3)看题目:题目最后一个字为歌、行、曲、引、吟的为古体诗.(4)看4、6、8句最后一个字(8句的诗),如果不押韵一定是古体诗,如果押韵但是压的不是平声韵(第一、二声)为古体诗(5)三四句不对仗,五六句不对仗(8句的诗)为古体诗例子: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形 式 分格 ຫໍສະໝຸດ 诗诗 词 曲类 自由体诗
诗的
古古
分类 时 代 体
间诗 诗
创作分类 文人诗
分 类
现 代
近 体
民间诗
诗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2
诗歌体裁
• (一)从诗歌的形式来分
、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 格律诗。 • 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 歌都是古体诗。
4、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1)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2)律诗共八句,1、2两句为首联,3、4两句为颔 联,5、6两句为颈联,7、8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 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二)词
1、分类
(1)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
(2)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
(3)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 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 段。
(4)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 、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阙 ”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
(3)押韵:绝句(1、2、4) 律诗(2、4、6、8) •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
上的律诗为排律。
5、乐府和新乐府的区别
(1)乐府,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 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 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唐代以 前)
(2)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 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 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 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 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而写;应该为了表达自己 对某事的看法而写。
(三)曲1、分类
(1)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 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 形式。
(2)特点: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 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3)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 》只有“天净沙”一曲。
• 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 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 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 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 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 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 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 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 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 杜甫《蜀相》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 武侯的景仰之情
(五)羁旅行役诗 2
客居他乡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
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 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 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 1、古体诗
• 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字数不 定,不对仗,押韵自由。包括:楚辞
• 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分为四言古诗(最早出 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 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 恨歌》)、
• 乐府诗(“歌”“行”“引”“曲”“吟”“弄 ”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二)边塞军旅诗
5 • 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创作风格 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之焕等。 • 感情: • 1、反映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 2、表现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意志和豪情。 • 3、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
遭遇。 •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
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 王昌龄 《从军行》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
壮志豪情。
(三)咏物言志诗
4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
鉴赏方法:1、抓住物的特点(有哪些品质、精神)
2、体味作者的情感。(物就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 ,也是主旨和形象的载体)3、分析写作技巧(托物言
(四)咏史怀古诗 6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 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 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 感。 • 感情: • 1、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感慨昔盛今衰。 • 2、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 立业的心情。 • 3、写怀才不遇,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1
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多用
白描手法。
感情:1、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
2、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
•
3、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
•
4、流露隐逸避世之情。
•
5、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
• 代表作家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
孟浩然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即借 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 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或借物寓理。)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从蝉的角度看,是说蝉高居乔木,餐风饮露,本是清廉高洁的;自 己与蝉一样有着高洁的品性,却不被人理解,被诬以赃罪下狱, 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
• 如:汉乐府诗双壁(《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2、近体诗
• 包括律诗和绝句。鼎盛于唐代,除 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 有定声,韵有定位。
• 绝句(4句)分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两种。、
• 律诗分(8句)五言律诗(五律) 、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3、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