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测题和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第二章自测题

第二章自测题

第二章自测题王士艳(请认真闭卷自测,自查学习本章的效果。

不掌握理论,是难以实践的,何况,我们的理论本身就往往阐明了应如何实践;每题16分,卷面4分,总分100。

)一、为什么“双主体论”是错误的?如何理解教与学的和谐关系?1.教时,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这就是“双主体论”。

教学是个和谐的矛盾统一体。

然而,“双主体论”却把教与学割裂开来,从而造成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

只单纯地看到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没有考虑到:归根结底,学生是获得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因而背离了教学系统的科学发展观,仍然通过“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物”去支配。

由此陷入了“同而不和”的泥坑。

2.“教学生学”,“学”是中心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完全是为“学”服务的,是为了引导、促进学生的“学”,恰恰遵循了“和而不同”的致和之道。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核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抓住一个“思”字?1.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是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特征: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

3.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特征:独立性4.一个“思”字,抓住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害。

学贵善思,学贵善悟,这就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精要。

学生主体地位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的表达为一个“思”字。

因此,学生应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重新体验,独立思考,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

可见,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三、如何理解教师的引导作用?它有哪些特征?核心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启发教学的纲领?为什么要抓住一个“诱”字?1.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学。

就是说,教师不仅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就是要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引路人,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向着全面和谐发展转化。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二章自测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二章自测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第二章自测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18分)试题1 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的需要以及而定。

答案是:理论和实际,现实可行性试题2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命题和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

答案是:变量,假设试题3 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一般概念,都可划分为概念和概念两种。

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并关注的许多概念都是后者。

答案是:具体,抽象试题4变量常常用表现,表现变量的数值即。

答案是:数值变量值试题5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

而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答案是:自变量,因变量试题6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和。

答案是:因果关系,相关关系试题7假设可由得到,或由得到。

答案是:理论演绎,经验观察试题8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或上的判断。

答案是:观点,逻辑试题9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经验判断和三种。

答案是:逻辑分析,试调查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试题10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选择一项: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答案是:定类变量试题11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选择一项: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答案是:离散变量试题1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选择一项: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答案是:直线相关试题13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

选择一项或多项:A.公理B.定理C.理论D.假设E.学说F.经验概括答案是:公理, 定理, 假设, 经验概括试题14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确定课题B.查阅文献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D.咨询E.搜集资料F.实地考察答案是:查阅文献, 咨询, 实地考察试题15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C++第二章习题解答

C++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习题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自测题2.1 程序阅读题2.1.1 设有说明:int a=3, b=100;下面的循环语句执行(1)次,执行后a、b的值分别为(2)、(3)。

while(b/a>5){if(b-a>25) a++;else b/=a;}解答:(2)17(3)1002.1.2 设有说明:int x,y,n,k;下面程序段的功能是备选答案中的(1),当n=10,x=10打印结果是(2)。

cin>>x>>n;k=0;do{x/=2;k++;}while(k<n);y=1+x;k=0;do{y=y*y;k++;}while(k<n);cout<<y<<endl;备选答案:A. n n x y )1(+=B. n n x y 2)21(+=C. n n x y )21(+=D. nn x y 21)21(++=解答:第一个循环使x 成为:n x 2;y 成为:n x 21+;第二个循环使y 成为:nnx 2)21(+; (1)B考虑整除,当x 连除4次2以后即为0,所以:nx2为0 (2)12.1.3 请看如下程序段:if (num==1) cout<<”Alpha”; else if (num==2) cout<<”Bata”;else if (num==3) cout<<”Gamma”;else cout<<”Delta”;当num 的值分别为1、2、3时,上面程序段的输出分别为(1) 、(2) 、(3) 。

解答:检查条件语句与字符串输出概念: (1)Alpha (2)Bata (3)Gamma2.1.4 执行下面程序段后,m 和k 的值分别为 (1) 、 (2) 。

int m,k;for(k=1,m=0;k<=50;k++){if (m>=10) break; if (m%2==0){m+=5; continue; } m-=3; }解答:注意continue 语句的使用(1)11 (2)8二.编程与综合练习题2.2 有一个函数:⎪⎩⎪⎨⎧≥-≤≤<=)10x ( 113x )10x (1 1-2x 1)(x xy编写程序,输入x ,输出y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低碳B。

节水C。

节能D。

绿色食品2.如图,在△ABC 中,AB = AC,∠A = 36°,BD 是 AC 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A。

18°B。

24°C。

30°D。

36°3.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 90°,AC = 9,BC = 12,则点 C 到 AB 的距离是()。

A。

5B。

25C。

4D。

34.如图,已知∠C = ∠D = 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 Rt △ABC ≌ Rt △ABD,以下给出的条件合适的是()。

A。

AC = ADB。

BC = ADC。

∠ABC = ∠ABDD。

∠BAC = ∠BAD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 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A。

20°B。

120°C。

20°或 120°D。

36°6.在△ABC 中,AB² = (a + b)²,AC² = (a - b)²,BC² = 4ab,且 a。

b。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 90°B。

∠B = 90°C。

∠C = 90°D。

△ABC 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 5 和 12,则第三条边上的中线长是()。

A。

5B。

6C。

6.5D。

88.如图,在△ABC 中,AD,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 AB = AC,∠CAD = 20°,则∠ACE 的度数是()。

A。

20°B。

35°C。

基础化学第8版-自测题及课后习题解答-第2章

基础化学第8版-自测题及课后习题解答-第2章

3
2. 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 (4) 、 (5) 、 (6) 和 (7) 。 3. 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8) 和 (9) ; 水的渗透方向为 (10) 或 (11) 。 四、问答题 1. 何谓 Raoult 定律?在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凝固点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 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 五、计算题 1. 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4Cl (Mr= 53.48),其规格为 20.00mL一支,每支含 0.160 0g NH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2. 溶解 0.113 0g磷于 19.04.0g苯中,苯的凝固点降低 0.245 ℃ ,求此溶液中的磷分子是由几个磷原子 组成的。(苯的Kf = 5.10 K·kg·mol-1,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3.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
A. 溶液的体积
B. 溶液的温度
C. 溶质的本性
D.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
E. 以上都不对 4. 50g水中溶解 0.5g非电解质,101.3kPa时,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0.31 ℃ ,水的Kf = 1.86K·kg·mol-1, 则此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②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 >③>①
D. ③>②>①
E. ① >③>②
2.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 )
A. 5%的C6H12O6|半透膜|2%的NaCl B. 0.050 mol·kg-1的NaCl|半透膜|0.080 mol·kg-1的C6H12O6 C. 0.050 mol·kg-1的尿素|半透膜|0.050 mol·kg-1的蔗糖 D. 0.050 mol·kg-1的MgSO4|半透膜|0.050 mol·kg-1的CaCl2 E. 0.90% 的 NaCl|半透膜|2%的 NaCl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第2章自测题、习题解答自测题2一、在括号用“ ”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2)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3)放大电路中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是由有源元件提供的;()(4)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份是交流信号源提供的;()(5)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6)由于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所以当输入信号为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毫无变化;()(7)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

()解:(1)×(2)√(3)×(4)×(5)√(6)×(7)×二、试分析图T2.2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2-2解:(a )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被直流电源U B B 短路。

(b )可能。

(c )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与地之间,不能驮载(叠加)在静态电压之上,必然失真。

(d )不能。

晶体管将因发射结电压过大而损坏。

(e )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被C 2短路。

(f )不能。

因为输出信号被U C C 短路,恒为零。

(g )可能。

(h )可能。

(i )不能。

因为T 截止。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 已知U CC =12V ,晶体管的 =100,'b R =100k Ω。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1)当iU =0V 时,测得U BEQ =0.7V ,若要基极电流I BQ =20μA , 则'b R 和R W 之和R b= ≈ k Ω;而若测得U CEQ =6V ,则R c = ≈ k Ω。

(2)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i U =5mV 时,输出电压有效值o U =0.6V , 则电压放大倍数uA = ≈ 。

(3) 若负载电阻R L 值与R C 相等 ,则带上负载后输出电压有效值o U = = V 。

初二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判断一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只需要判断最后一位数字是否为偶数即可。

若为偶数,则整个数字为偶数;若为奇数,则整个数字为奇数。

故答案为B。

2. 答案:C。

解析: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就是将小数乘以100。

故答案为C。

3. 答案:A。

解析:计算两个小数的和,保留末尾两位小数。

故答案为A。

4. 答案:D。

解析:折扣价 = 原价 - 原价 ×折扣百分比。

故答案为D。

5. 答案:B。

解析:编码密码需要根据26个字母的顺序进行移位加密。

故答案为B。

第二节填空题6. 答案:250。

解析:由百分数的定义可知,如果一个百分数的百分数部分是整数,那么这个百分数就是这个整数本身,百分数部分为100时表示完整的数值。

故答案为250。

7. 答案:11。

解析:解方程 x + 4 = 15,得 x = 11。

故答案为11。

8. 答案:32。

解析:计算 4 × 8,得 32。

故答案为32。

9. 答案:15。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等差数列公式为 an = a1 + (n-1)d,其中 a1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an 为第n项。

故答案为15。

10. 答案:10。

解析:利用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 C 为周长,r 为半径。

故答案为10。

第三节解答题11. 解:根据题意,有 a ÷ b = 2 且 a + b = 13,求 a 和 b 的值。

解法一:利用方程组求解,将 a 和 b 分别表示为 x 和 y,则可以得出以下方程组:x ÷ y = 2x + y = 13根据第一式可得 x = 2y,将其代入第二式得到 2y + y = 13,解得 y = 4,代入第一式可得 x = 8。

故 a = 8,b = 4。

解法二:利用代入法求解,将 a = 2b 代入 a + b = 13,得 2b + b = 13,解得 b = 4,代入 a = 2b 可得 a = 8。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一、填空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若函数y= -2x k= 。

m+2。

2),则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

时,,则当x=3y=____ =1时,y=24、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象限。

y=ax+b不经过第 P(a,b)在第二象限,则直线5、点,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2)轴的交点坐标是(0,6、已知一次函数y=kx-k+4的图象与y 。

式是______________1,a), B(3,b)在函数y=-3x+4的象上,、已知点A(-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 。

728、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则气温t(℃)与高度h(m)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

9、一次函数y=kx+b与y=2x+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

10、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写出一个即可)。

(1)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2)图象经过点(1,-3)。

二、选择题1-111、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 (4)y=2-3x 中,是一次函数的有()xy个(D)1 (C)2个 4(A)个(B)3个3??2xy?、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的图像上( 1211)(D)(1,2)(C)(3,0),13(A)(-5,)(B)(0.5( ) (第13题图)13、直线y=kx+b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则O 2 x1111,b?1k?,b??1k?k,k??b??1??,b?1)B ))(A (C(D)(222214、下列一次函数中,随着增大而减小而的是()y?3xy?3x?2y?3?2xy??3x?2 D))( C()(A)( B1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的符号是( )(A) k>0,b>0 (B) k>0,b<0(C) k<0,b>0 (D) k<0,b<0题图)15(第16、函数y=(m+1)x-(4m-3)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3?1?m?m?m??1m??1((A)C)(B)(D)4417、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厘米)与燃烧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D图像的是nm nx(m ,是常数,且mn<0)=18、下图中表示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 ).三、计算题x,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4)、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和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19A(10),轴交于点B(3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画出它们的图象;y= -6成正比,且当y -2与xx=1时,、已知20 的值a(ax求y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点,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1)1的图象相交于,的图象经过点、已知一次函数21y=kx+b(-1 -5)y= ,且与正比例函数 x2.点(2,a),求(1)a的值(2)k,b的值(3)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试题含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数: 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实数一*,守二万煜,你,&,0中,无理数的个数为(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B )A.√8B.√53 •规左用符号[加]表示一个实数加的整数部分,例如:[∣]=0 ,[3∙14]=3.按此规泄√√Tθ + 1]的值为(B )A ・ 3 B. 4 C ・ 5D. 64 •如图,在RtAPQR 中,ZPRQ=90Q,RP=RQ ,边QR 在数轴上・点Q 表示的数为 1,点R 表示的数为3,以0为圆心,Q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负半轴于点P I •则点P i 表 示的数是(C )A ・一2B ∙ -2√2C ・1一2返D ∙ 2√2-l5 •化简二次根式寸一 &D 的结果为(A )C ∙ 2ιr ∖∣-2^ιD. —26 • (2020•孝感)已知x=√5-l ,y=√5+l,那么代数式芒My 的值是(D ) A • 2 B.√5 C • 4 D. 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 • (2020•徐州)7的平方根是」√2-∙8 •已知“是√币的整数部分,b 是√iδ的小数部分,则(⅛-√Tθ)fl的立方根是一-3 .9 •已知“,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加的绝对值是√5 ,则字+川一cd 的值为1 .A ・-2a ∖∣~2a10 • ★将一列数灵,2,&,2y∣2 » Λ∕I0,…,10羽按如图的数表排列*按照该方法进 行排列,3√5的位巻可记为(2,4),2&的位置可记为(3,2),那么这列数中的最大有理数按 此排法的位置可记为伽F ),则∕n+n 的值为 23・√2 2 √62√2 √2√3√T443√22√5√22 2y∣6 …• • • • • •… … … … ∖0t ∖∣211 •若“,b 为有理数,且(√¾+√⅞)2-彎尹12 •对于实数“ W 作如下新定义:a@b=ab ^a^b=a b,在此定义下,计算: @匹_(仍一4√¾)*2= 丄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得分 答案BBBC A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得分: ______ 7 ∙ ⅛√7 8. —39 ・] 10. 23 11 • 4 宇 12. 1 3√2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2)(2χ-0.7)3=0.027. 解:2χ-0.7=^0.027 > 2x —0∙7=0∙3, X=0.5.14 •计算下列各题: (D(-2)2-√9+(√2-Dθ+(∣),; 解:原式=4-3+1+3=5∙⑵猪)1τ-√iι 一右+(-1一 √⅛. 解:原式=2~Λ∕2-(-∖∕2÷ 1) + 3+2Λ∕2(l)4x 2=225:15=2-√2-√2-l+3÷2√2 =4.15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 AB=AD ,ZBAD=90°.若 AB=2√^ ^CD=4√3 >BC=8, 求四边形ABCD 的而积・解: ΛBD=√AB 2+AD 2=4.VBD 2+CD 2 = 42+(4√3)2=64=BC 2>ΛΔBCD 为直角三角形,且ZBDC=9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B)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

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B)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3.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B)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B.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C.工人用电钻钻墙D.路旁安装隔音板墙4.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

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控制噪声产生的6.控制噪声主要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采取措施的三种方法。

图中属于在人耳处采取措施控制噪声的是( A)A.比赛时戴防噪音耳罩B.禁鸣喇叭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7.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D)A BC D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8.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

甲、乙相比( D)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概率论第二章自测题答案与提示

概率论第二章自测题答案与提示

03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概念解析
概率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取值 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
件,1表示必然事件。
期望值
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计算 公式为E(X)=x1p1+x2p2+…+xnpn

独立性
若两随机事件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则 称它们是独立的。
方差
描述随机变量取值分散程度,计算公 式为D(X)=E(X^2)-[E(X)]^2。
难点问题解析
如何判断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通过计算事件之间的联合概率来判断,如果联合概率等于各事件概率的乘积,则两事件独立。
如何计算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期望值通过将每个可能取值的概率乘以该取值得到,方差则通过计算每个取值的平方与相应概率的乘积后求和, 再减去期望值的平方得到。
易错点解析
混淆概率与频率
件,事件A包含1个基本事件,因此$P(A) = frac{1}{3}$。
03
填空题3
答案为$2$。此题考查数学期望的计算公式,$E(X) = sum x_i p_i$,
其中$x_i$是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p_i$是对案为$frac{1}{4}$。此题考查概率的加法公式,$P(A cup B) = P(A) + P(B) - P(A cap B)$。
选择题3
正确答案为D。此题考查独立性的定义,若事件 A和B独立,则$P(AB) = P(A)P(B)$。
填空题解析与提示
01
填空题1
答案为$frac{1}{2}$。此题考查概率的基本性质,事件A和B是对立事件,
因此$P(A) = 1 - P(B)$。
02
填空题2

C++第二章习题解答

C++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习题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自测题2.1 程序阅读题 2.1.1 设有说明: int a=3, b=100;下面的循环语句执行 (1) 次,执行后a 、b 的值分别为 (2) 、 (3) 。

while (b/a>5){if (b-a>25) a++; else b/=a; }解答:(2)17 (3)1002.1.2 设有说明: int x,y,n,k;下面程序段的功能是备选答案中的 (1) ,当n=10,x=10打印结果是 (2) 。

cin>>x>>n; k=0; do {x/=2; k++; }while (k<n); y=1+x; k=0; do {y=y*y; k++; }while (k<n); cout<<y<<endl; 备选答案: A. n n x y )1(+= B. n n x y 2)21(+= C. n n x y )21(+= D. n n x y 21)21(++=解答:第一个循环使x 成为:n x 2;y 成为:n x 21+;第二个循环使y 成为:nn x 2)21(+;(1)B考虑整除,当x 连除4次2以后即为0,所以:n x2为0 (2)12.1.3 请看如下程序段: if (num==1) cout<<”Alpha”; else if (num==2) cout<<”Bata”;else if (num==3) cout<<”Gamma”;else cout<<”Delta”;当num 的值分别为1、2、3时,上面程序段的输出分别为(1) 、(2) 、(3) 。

解答:检查条件语句与字符串输出概念: (1)Alpha (2)Bata (3)Gamma2.1.4 执行下面程序段后,m 和k 的值分别为 (1) 、 (2) 。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检测卷含答案解析及单元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检测卷含答案解析及单元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

第二章检测卷(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B.算术平方根最小的实数是0C.平方最小的实数是0D.立方根最小的实数是02.若实数a 满足01-2a =,则a 的值为( )A.0.5B.2C.4D.33.下列各组数都是无理数的一组是( ) A.3100,5,2,10π B.3,4,5,-7-C.π,0,-πD.....52.4,23.0,21.04.关于()22a 与a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a 是任意实数时,()22a a =成立 B.只有当a 是正数时,()22a a =成立 C.当a 是有理数时,()22a a =成立D.当a≥0时,()22a a =成立5.若规定误差小于1,则60的估算值为( )A.3B.7C.8D.7或8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B.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C.两个无理数的商不一定是无理数D.任何实数都有倒数7.若x 为实数,且0=x -x 2,则x 为() A.负实数B.非零数C.0或正实数D.0或负实数8.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8-10=8-10=8-102222 B.9-×4-=(-9)×(-4) C.65=31+21=91+41=91+41 D.45-=1625-=1691-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已知x <3,则23)-(x = .2.如图2-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 .3. 若032.11.13=,则6101.1⨯的立方根是 .4. 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分别是2a -1和-a+2,则3a = .三、解答题(共60分)1.(12分)计算:(1)8×27+34-86×2; (2)21)-3(2-)6-2)(3+(1.2.(12分)求下列各式中的实数x.(1)0=64-2)+9(3x 2;(2)27=3)-(x -3.3.(12分)如果3x+16 的立方根是4,试求2x+4的平方根.4.(12分)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且a ,b ,c 满足(a -3)2+b -4+|c -5|=0,试判断△ABC 的形状.5.(12分)若7+5的小数部分是a ,7-5的小数部分是b ,求ab+5b 的值.参考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8 D A AD DCCD填空题1-3 3-x,2-,103.2,-1解答题1.【解析】解:(1)原式=332-2613=66+332-26=22×33+332-26. (2)原式=13-22-34=)34-(13-23-6+6-2.2.【解析】解:(1)因为0=64-2)+9(3x 2,所以964=2)+(3x 2, 即38=2+3x ±.故92=x 或914-=x . (2)因为27=3)-(x -3,所以x -3=-3,即x=0.3.【解析】解:因为3x+16的立方根是4,所以3x+16=64,所以x=16,所以2x+4=36,所以2x+4的平方根为±6.4.【解析】解:因为(a -3)2+b -4+|c -5|=0,所以(a -3)2=0,b -4=0,|c -5|=0,所以a=3,b=4,c=5.因为222b +a =c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5.【解析】解:因为2<7<3,所以7<7+5<8,所以2-7=a .又因为2<7-5<3,所以7-3=b . 将2-7=a ,7-3=b 代入5b +ab ,得2=75-15+72+6-7-73=)7-(3×5+)7-(3×2)-7(=5b +ab .第二章 实 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九上第2章 自测题

九上第2章 自测题
第2章 自测题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棉线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聚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
黑色固体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B)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3)在硫酸工业中,将A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得到 B,B与水结合得到硫酸。B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B中硫元 素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 式:___2_S_O__2+__O__2=_一=__=定_=_=条_=_=件_=_=_2_S_O__3 __。实验室测定,B与水 结合时温度升高,则反应④为__放__热____反应(填“吸热”或 “放热”)。
的转化:
第21题图 (1)实验室中,单质硫是___黄___色固体,点燃少量单质硫于
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物质A。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A是工业排放物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 主因之一。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将A转化成Na2SO3,你提 供的试剂是___氢__氧__化__钠___溶液。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 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①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_u_+__2_A_g_N__O_3_ _=_=_=_C__u_(N__O_3_)_2+__2_A__g__。 ②滤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为____A__g_N_O__3_、__C_u_(_N_O__3)_2_、__ _F_e_(N__O_3_)_2或__C__u_(_N_O__3)_2_、__F_e_(N__O_3_)_2 __。

第2章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习题解案08829

第2章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习题解案08829

第2章 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2.1 知识点归纳1. 晶体管的类型及工作状态晶体管有NPN 、PNP 两种类型,它们均有三个工作区:放大区、饱和区和截止区。

主要有三种工作状态: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饱和状态(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截止状态(发射结反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1)根据管脚电流判别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方法如表2-1所示(2)根据工作电压判别NPN 管的工作状态方法如表2-2所示。

PNP 管工作电压的极性和各极电流方向与NPN 管相反。

2. (1) 晶体管的电流关系① 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关系为:B C E I I I +=② 工作于放大状态时B C I βI ≈B E )1(I βI +≈其中B I 最小、C I 居中、E I 最大。

对于NPN 管:E I 流出晶体管,B I 、C I 流入晶体管。

对于PNP 管:E I 流入晶体管,B I 、C I 流出晶体管。

(2) 两种极间反向电流: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I CBO 与集电极-发射极反向穿透电流I CEO 的关系I CEO = (1+β)I CBO(3) 两种电流放大系数: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α与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的关系α-=1αβ,ββα+=1 (4)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型器件,它要具有放大作用除了满足发射区掺杂浓度高、基区很薄、集电结面积大的内部结构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外部条件。

此时,各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NPN管U C>U B>U EPNP管U C<U B<U E硅管的BEU约为0.2~0.4V。

U约为0.6~0.8V,锗管的BE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1) 确保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即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外部条件。

(2) 确保被放大的交流输入信号能够作用于晶体管的输入回路。

(3) 确保放大后的交流输出信号能传送到负载上去。

陈国华等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章习题解答

陈国华等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章习题解答
π
∫ π 2 cos dx =

1
2
sin x + 1 2
当x≥
π
2
时, F ( x) = P ( X ≤ x) =

2 −∞

π x 1 1 1 cos xdx + ∫ 2π cos xdx + ∫π cos xdx = 1 − 2 2 2 2 2
⎧ Ax 2 e − λx 6.设连续型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为 f ( x) = ⎨ ⎩ 0

k
0
λ × e −λ × x dx =
1 2
解之得 k=
ln 2
λ
1. 已知离散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X -2 -1 0 1 1/5 1/6 1/5 P 2 试求Y=X 与Z=|X|的分布列.
答案:解:由题意得:
3
1/15
11/30
x P
2
0 1/5 0 1
1 7/30 2 1/5
4 17/30 3 11/30
1
P=0.02,
39
λ = n × P = 0 .8 .
=1- C 40 × (0.02) × (0.98) (2) P(X>=2)=1-P(X=1)-P(X=0) =1-
0 − C 40 × (0.98) 40 =
0.8 −1 (0.8) 0 ×e − × e 0 = 0.192 1! 0!
已知某商场一天来的顾客数 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而每个来到商场的顾客购物的概 2、 率为 p,证明:此商场一天内购物的顾客数服从参数为λp 的泊松分布. 答案:证明:已知 X~P( λ ),设购物的顾客数为 Y,由题设知
(3)
1 P (0 < X <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本次测试共计6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

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

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

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

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

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

水可以传播声音 D。

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研究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

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

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

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

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

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

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

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

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

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 B。

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

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 D。

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

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

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8.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 B。

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

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 D。

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XXX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按了快放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测试题及标准答案1.在下面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

B。

C。

D.2.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4.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和响度5.某同学的声音很宏亮,是指他的()A。

发声频率高 B。

音色优美 C。

发声的响度大 D。

振动传播得快6.在商店内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买陶瓷的顾客会拿起陶瓷,然后轻轻敲一敲,把陶瓷放在耳朵边听听,最后才决定买哪个。

顾客判断陶瓷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8.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后,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9.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如果在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按表计时,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A。

偏大 B。

偏小 C。

相同 D。

都有可能10.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乐音的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音符音名频率/Hz1 do 2562 re 2883 mi 3204 fa 341.35 sol 3846 la 426.77 si 480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小,变为 A u
R A 1.92 u Rf Re
' L
2.12 电路如图P2.12所示,晶体管的=80,rbe=1kΩ。 (1)求出Q点;
(2)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电路的
解:(1)求解Q点:
、R 和 R A i o u
I BQ
VCC U BEQ Rb (1 ) Re
Ri Rb ∥[rbe (1 )(Re ∥ RL )] 76k A u (1 )(Re ∥ RL ) 0.992 rbe (1 )(Re ∥ RL )
(3)求解输出电阻:
←Ib ↓ Ic
←Ie
↓IR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T
×
UT
UT Ro IT
Us 0 RL
Ri和Ro 的表达式。
I BQ
VCC U BEQ R1 R2 (1 ) R3
R2∥R3 Au , rbe
I CQ I BQ U CEQ VCC (1 ) I BQ R3
Ri rbe∥R1 , Ro R2∥R3
I BQ
R2 ( VCC U BEQ ) [ R2 ∥R3+(1+ ) R1 ] R2 R3
空载时, (UCEQ- UCES)<(VCC-UCEQ),说明输入信号增大到一
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饱和失真。故
U om
U CEQ U CES 2
3.82V
当RL 3k时,(UCEQ -UCES ) [ ICQ ( RC RL )],
说明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故
VCC U CES 0.024mA Rc
由于IB>IBS,故T饱和,UC=UCES=0.5V。
(4) Rb2开路,T截止,UC=15V。
(5) 若Rb2短路,则因U BE VCC 15V 使T损坏。 若b-e间烧断,则UC=15V;若b-e间烧成短路,则 将影响VCC,难以判断UC的值。
A u A us
rbe
115或 117
rbe 47 A u Rs rbe
Ri Rb∥rbe rbe 1.3k或1.25k Ro Rc 5k
2.9 已知图P2.9所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e=1.4kΩ。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约为多少千欧;
解:(1)静态分析:
(1 )( R f Re ) ( Rb1 Rb 2 ) 基极电位U BQ
I EQ I BQ U CEQ U BQ U BEQ Rf Re I EQ 1mA
Rb1 • VCC 2V Rb1 Rb 2
1 VCC I EQ ( RC Rf Re )
rbb' 100
(2)设 Us 10mV (有效值),问 Ui ?,Uo ? 若C3开路,则 Ui ?,Uo ?
解:(1)Q点:
I BQ VCC U BEQ Rb (1 ) Re 31 μ A
I CQ I BQ 1.86mA U CEQ VCC I EQ ( Rc Re ) 4.56V
A u
' RL
rbe
' RL 1.4k
RL 2.6k
2.10 在图P2.9所示电路中,设静态时ICQ=2mA,晶体管饱和 管压降UCES=0.6V。试问:当负载电阻RL=∞和RL=3kΩ时
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各为多少伏?
解:由于ICQ=2mA,所以UCEQ=VCC-ICQRC=6V。
(2)若测得 和 VCC U CEQ U
I CQ I BQ Rb
i
则负载电阻RL 为多少千欧? R c
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 U o 2mA
I CQ Rb 解:(1)求解

20 μA 565k
VCC U BEQ I BQ
U o 100 (2)求解RL: A u Ui 1 1 1 Rc RL 1.4
R 和R 的分析: 、 A u i o
26mV rbe rbb' (1 ) 939 I EQ Ri Rb∥rbe 939
( Rc∥RL ) Au 96 rbe
Ro Rc 3k
(2)设 Us 10mV(有效值),则
Ri Ui U s 3.2mV Rs Ri U 307mV Uo A u i
U om
(1)求电路的Q点、
I CQ R 2
' L
2.12V
2.11 电路如图P2.11所示,晶体管的=100, rbb' 100
、Ri和Ro; A u
(2)若改用 200 的晶体管,则Q点如何变化? (3)若电容Ce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 如何变化?
2.6 电路如图P2.6所示,已知晶体管=120,在下列情况 下,用直流电压表测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 少?设VCC=15V,晶体管饱和管压降UCES=0.5V。 (1)正常情况 (2)Rb1短路 (3)Rb1开路 (4)Rb2开路 (5)Rb2短路 (6)RC短路 解:设UBE=0.7V。则 (1) 基极静态电流
VCC U BE U BE IB 0.0116mA Rb2 Rb1 U C VCC I C Rc 7.9V
(2) Rb1短路,由于UBE=0V,T截止,UC=15V。 (3) Rb1短路,临界饱和基极电流
I BS
实际基极电流
VCC U BE IB 0.174mA Rb2
(2)若改用 200 的晶体管,则 I EQ 基本不变,因而
UCEQ 也基本不变,分别为
I EQ 1mA,UCEQ 5.7V
但是 I BQ明显变小,为
I BQ
I EQ 1
5 A
(3)若电容Ce开路,则Ri增大,变为
Ri Rb1 Rb2 [rbe (1 )(Rf Re )] 4.1K
10 μA
5.7V
动态分析:
26mV rbe rbb' (1 ) 2.73k I EQ
( Rc∥RL ) Au 7.6 rbe (1 ) Rf
Ri Rb1∥Rb2∥[rbe (1 ) Rf ] 3.7k Ro Rc 5k
R 和R 。 、 A o u i
I CQ I BQ 1.76mA rbe rbb' (1 ) 26mV 1.3k I EQ
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分别为
U CEQ VCC I CQ Rc 6.2V
Rc Au 308或 312.5 rbe
Ri Rb∥rbe rbe 1.3k或1.25k rbe 当RL=5kΩ 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93 A A
us o
' RL
u R R r U CEQ s L be VCC I CQ ( RC∥RL ) 2.3V RC 5k RL R R c
oo uu ii
(6) Rc短路,由于集电极直接接直流电源,UC=VCC=15V
2.7 电路如图P2.7所示,晶体管的=80, rbb' 100
分别计算RL=∞和RL=3kΩ时的Q点、 解: 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 电路的静态电流、rbe均相等, 它们分别为
I BQ VCC U BEQ Rb U BEQ Rs 22 μ A
I CQ I BQ U CEQ VCC I CQ ( R4 R1 )
R4 Au rbe
rbe Ri R1 ∥ 1 Ro R4
2.4 电路如图P2.4(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 态时UBEQ=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3kΩ时的 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有效值)。 解:空载时:IBQ= 空载时,比较( UCEQ - UCES ) 20μA,ICQ=2mA, 与( VCC- UCEQ ),取其小者, UCEQ=6V;最大不失 除以 2 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 5.3V,有效值约为 有载时,比较( UCEQ - UCES ) 3.75V。 与ICQ (Rc∥RL)取其小者,除 以 2 带载时:IBQ=20μA,ICQ=2mA, 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 值约为2.3V,有效值约为1.63V。
o
o
u
RC+RL
U o
四、已知图T2.3所示电路中VCC=12V,RC=3kΩ,静态管压 降UCEQ=6V;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L,其阻值为3kΩ。 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 A A.2V B.3V C.6V ;
=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则 (2)当 U i 输出电压的幅值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3)在U i =1mV时,将Rw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 真,若此时增大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B ; A.顶部失真 B.底部失真 C.为正弦波 B

(4)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A.RW减小 B.Rc减小

C.VCC减小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解答
2.3 试求出图P2.2(a)、(b)所示电路Q、A u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解答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 已知VCC=12V,晶体管的=100, R' 100k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b
0V 时,测得UBEQ=0.7V,若 (1)当 U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