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标准112课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112学时,4学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的主要任务是以自动生产线为载体,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为核心,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能,同时培养培养学生协作、敬业等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使学生在学完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对自动生产线这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能拆卸、测绘、按照测绘图纸进行装配,并在装配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装配好的系统进行调试及诊断,全面提升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技能。
并在实训的过程中,通过协作与沟通,锻炼学生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等职业素养。
(一)知识目标1)机电一体化系统信息、功能的分析方法;2)机械绘图、电气原理图等的识读及测绘;3)自动生产线电气原理图及安装接线图;4)装配的工艺制定;5)液压气动、传感检测、电机控制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核心知识;6)机电协调的方法及步骤。
(二)能力目标1)具备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工具能力;2)有规范的拆卸工艺,能安全操作规范;3)有电气控制、传感检测、PLC控制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功能部件的组装、连接、检测及故障排除能力;4)具备自动生产线性能检测分析及功能介绍能力;5)能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维护及调试。
(三)素质目标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3)能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进行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的学习及交流。
4)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及资源进行创新设计。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五、教学基本条件1、利用YL335B实训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进行教学,部分项目的开展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精品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学时数: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专业核心课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和调试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光机电的相关知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组装和调试及完成实际生产中的典型任务;会使用各种安装工具;能对设备进行组装,并能对设备进行整体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完成典型任务;初步具备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具体目标:(-)知识教学目标:见教学安排(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典型的生产任务。
(三)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五、课程标准六、f实施建(一)教材编写(二)教学建议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皮带输送机的调速、工件的识别、工件的分拣、气动机械手的组装与调试、搬运机械手的动作程序、安装和调整圆盘、供料与搬运、工件分拣设备、触摸屏的应用、组装和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检和报警功能、机电一体化设备多种工作方式等实用性和实操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到达组装与调试技能的培养目标。
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可在PLC实训室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淡化理论、将理论融入学生的实操当中,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有效组织教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课程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精品课程建设规划1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原则设计思路: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媒体资源承载丰富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方式兼顾按资源存储类型和课程知识点进行资源整理与归类。
《机电一体化》精品课程建设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性原则。
遵循认知学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
补充文字教材,方便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优化原则。
对教学方式、实物与多媒体教学工具合理选择,使其做到最佳组合;✧课程媒体的完整性。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程教学媒体。
2课程教学设计2.1教学需求分析2.1.1外部需求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而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依据,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力求把本课程建设成与培养机电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相适应的优秀课程。
2.1.2内部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机电一体化系统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本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各项技术之间的接口关系。
2.2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实践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操作、运行、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1、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简介•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和信息等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机械与电子、控制的有机结合。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是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而制定的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3.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能够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定义、特点和优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元件和传动装置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基础知识–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控制基础知识–控制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控制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机电一体化应用实例–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实施。
–智能制造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
•评估方式–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
–期中考试和期末综合评估。
建议参考教材和资源1.《机电一体化技术》 by 张三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by 李四3.机电一体化电子教案结语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具备竞争力。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基础知识,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致力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汇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为该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研究该专业课程,学生将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机电一体化需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课程目标包括: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计、调试和优化方法;4. 培养分析和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的能力;5. 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基础知识;3. 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技术;6.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7. 机电一体化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
四、课程评估为评估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可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评审;3. 期中和期末考试;4. 课程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为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议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目;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软件;3.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4. 研究资料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实例分析相结合;2. 实验和实践操作;3. 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4. 项目设计和报告展示。
七、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汇编旨在提供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教育教学基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中级)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
一、培养目标
(一)中级工培养目标
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维修机床及供电电器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等工作任务,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一)中级工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机床,完成一般的编程、维修,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等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一)中级工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机械制造企业中从事机修电工等工作,取得维修电工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四、课程设置
(一)一体化课程
(二)一体化课程描述
整理现场,。
《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是本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课程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分为对学院实训中心参观及企业参观两部分,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单位)的基本概况、生产管理过程;了解本专业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思路,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等,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课程以了解职业岗位的的主要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2)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注重奠定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
(3)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与企业合作进行,注重职业岗位的认知。
(4)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采用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技术人员进行讲解。
(5)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上注重三方评价的方式,侧重过程考核。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安全教育、认识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学习并分组研讨、总结,认识机械制造企业大体概况,了解机械设备的主要组成、结构及特点以及机械的装配工艺等相关知识,熟悉机械相关企业的运营及管理制度,机械的检修制度及检修方法,明确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方向及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及岗位任职要求以及在轨道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
1 .专业能力(1)了解普通车床、铳床、钳工和焊接的相关设备及工作原理。
(2)了解目前国内外机械的最新发展状况。
(3)了解机械维修设备及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机械维修工艺过程,机械零部件的维修方法。
(4)了解机械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原理。
2 .方法能力(1)能够进行实训中心各类机床功用的分辩。
(2)能够说出普通车削机床、普通铳削机床、钳工或焊接加工的操作要领。
(3)能够了解企业相关岗位职责及从业人员的职业纪律、职业规范。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Ⅰ)》课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通过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达到对工业控制要求完成编程设计, 调试的能力。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传统的顺序控制、闭环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以及复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工厂自动化网络等。
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技术, 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之一。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急迫任务。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相衔接, 与后续课程《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等相衔接, 共同培养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到企业对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必备的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调查, 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为服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岗位能力, 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思维习惯,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的精髓。
本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主要应用方向分为以下四类: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系统的设计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调试和维护方法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网络连接等可编程序控制技术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 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 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机学生电一体化的系统知识,将所学“机”和“电”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使用,凭借着对常用的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调试和维护,全面提高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前叙课程是:机械制图、电机拆装维修、机床电气控制、PLC可编程技术、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课程是将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知识,让学生科学地建立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操作、调试、维护方法,培养机电一体化岗位素质,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思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业机电岗位群,岗位人员持有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证书。
机电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是对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常用的仪表有万用表、钳表、兆欧表、示波器等,常用的工具有电烙铁、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剪线钳、验电笔等。
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集合了机械知识、电力电子知识、自动控制知识于一体的课程。
课程从工作过程分析出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使课程的目标、内容、设计和评价贴近真实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
工作项目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工作项目的内容选取应当具备以下特点:选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工作项目中应当使用岗位常用的工具、有操作规范的训练;工作项目应当尽量使用机电一体化各种常用的器件,例如:电机、变频器;工作项目中应当包含典型机电一体化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各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机电一体化》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课时数为80学时,4学分。
三、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对常见典型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安装、调试和操作等活动,使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学习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装调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群职业素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及 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及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机电系统设计、调试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了确保该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设置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应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行业需求和就业前景,合理安排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置方案的示例:(1)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量技术(2)专业核心课程:-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电机与传动控制-机械制造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与集成-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业控制网络与通信-机电产品质量管理(3)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包括机电系统实验、电气控制实验、自动化设备调试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习实训:通过参加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发展和相关技术应用。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分等方面的规范。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标准的示例:(1)课程名称: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电系统集成的过程和技术要点,具备进行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的能力。
(3)教学内容:-机电系统概述-机电系统设计流程-机电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机电元器件选型与配套-机电系统集成技术与方法-机电系统设计案例分析(4)教学方法:-讲授课堂理论知识,介绍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和演示展示机电系统设计与集成的过程和技术要点。
(完整版)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标准(1)
(完整版)机电⼀体化专业《⾃动化⽣产线》课程标准(1)⼭东海事职业学院机电⼀体化专业《⾃动化⽣产线》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任务《⾃动化⽣产线》是机电⼀体化专业的职业能⼒素质课程之⼀,并且是本专业的核⼼专业课程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动化⽣产线安装与调试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解决⽣产实践中⾃动化⽣产线程序设计、维护、维修、调试、的综合能⼒及使⽤资料及相关⼯具书的能⼒。
⼆、课程教学⽬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对本专业机电产品安装、调试及服务、机电设备维修等⼯作⽅⾯的专业能⼒素养得到提升。
1.知识⽬标(1)熟悉机械与⽓动元件的结构和应⽤,常⽤机构作⽤与⼯作原理,基本⽓动回路的⼯作过程;(2)掌握基本⽓动回路的设计⽅法;(3)掌握传感器等电⽓原件的结构、特性、应⽤和选择规则;电⽓元件装配⼯艺,调整、检测元件安装精度⽅法;(4)熟悉⾃动化⽣产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5)掌握步进电机定位控制和变频器参数设置⽅法;(6)熟悉西门⼦S7-200PLC编程语⾔和编程软件的应⽤;;(7)掌握西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法;(8)掌握⾃动化⽣产线控制系统PLC通讯⽅法和通讯协议。
2.能⼒⽬标(1)能够正确使⽤⼯具,根据装配⼯艺安装和调试机械结构和⽓动元件及回路;(2)能根据⽣产线设备控制要求选择传感器等电⽓元件,能够正确对电⽓元件进⾏安装与调试;(3)能够阅读和设计基本⽓动和电⽓回路,并能进⾏布线和调试;(4)能根据⾃动化⽣产线控制功能正确选择编程⽅法和程序结构;能够熟练应⽤编程语⾔和编程软件;(5)能够根据控制对象设计基本控制程序并进⾏现场调试;(6)能根据⾃动化⽣产线设备选择PLC通讯⽅式,熟练应⽤PLC通讯协议实现设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通讯,并进⾏现场调试;(7)能够对步进电机和变频器进⾏参数设置;(8)具有资料整理和⽂件归档的能⼒。
3.素质⽬标(1)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2)具有独⽴思考的能⼒;(3)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作态度和⼀丝不苟的⼯作作风;(4)养成吃苦耐劳、克服⼀切困难的精神;(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6)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合作的能⼒;(7)具有较⾼的学习创新能⼒和⼀定的组织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制造技术方向)课程标准《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46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制造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高技能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和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
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包含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部分内容。
鉴于计算机绘图已逐渐代替手工制图,是现代高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为了使本课程在教学中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设计时考虑相对弱化画法几何的教学和板图尺规练习,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培养,力求打破固有的体系,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 》有机整合,形成一门综合化的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
考虑到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一节介绍国外常用的第三角投影视图的画法与识读。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正投影法来分析、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用绘图软件(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形、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及简单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进行相关的尺寸与技术要求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64学时,周学时4节。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岗位技能。
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践活动。
3、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利用学校、公司和企业资源,为学生安排岗位培训和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近几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的产品范围,分类及发展趋势。
(2)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应知、应能的知识和技能。
(4)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内容标准与要求
序号项目名
称
课程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方
法与手
段
参
考
学
时
1 项目一
机电一
体化概
述
任务一机电一
体化概述
任务二校内设
备情况简介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
本概念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共
性关键技术及功能构成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的考虑方法和设计类型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程序、流程、准则和规
律以及现代设计方法
1、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共性关键技术及
功能构成
2、机电一体化系统
设计的考虑方法和
设计类型
3、机电一体化系统
设计程序、流程、准
则和规律以及现代
设计方法
教学一
体化
6
2 项目二
皮带输
送机调
速安装
任务一皮带轮
的安装
任务二变频器
认识
任务三皮带输
1、学会如何用变频器来
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
的速度运行
1、机电一体化系统
教学一
体化
1
送的调整2、学会如何用 PLC 来
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
的速度运行的结构
2、拆装皮带输送机
3 项目三
工件分
拣
任务一调试工
件识别装置
任务二工作的
分拣
1、了解工件分拣设备的
工作原理
2、学会编写分拣、装配、
生产程序
3、了解气动元件的基本
知识
4、学会绘制电气控制原
理图
1、根据工作流程编
写相关的编序
2、根据电气控制原
理图安装电路
3、根据工作过程要
求编写 PLC 自动控
制程序
教学一
体化
8
4 项目四
机械手
动作
任务一机械手
的安装
任务二机械手
的动作
1、学会气缸活塞的检测
2、学会如何拆卸和组装
机
3、如何连接机械手的气
路
4、如何连接机械手的控
制电路
1、学会机械手搬运
工件的动作程序的
编写与调试
2、掌握如何搞到机
械手工作效率的方
法
教学一
体化
8
5 项目五
供料与
机械手
搬动
任务一料盘的
安装与接线
任务二供料与
搬运
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设计,包括PLC硬件配
置电路。
根据控制要求,编制简
易物料搬运机械手PLC
控制程序。
1、绘制生产线进入
环节电气控制原理
图
2、根据电气控制原
理图连接电路。
教学一
体化
6
6 项目六
指示灯
任务一指示灯
任务二报警器
1、了解警示灯结构、工1、规范操作警示
教学一
体化
6
与报警作原理;
2、了解警示灯制编程
序
3、了解指示灯工作原
理灯;
2、检查报警器的故障问题
7 项目七
触摸屏
任务一触摸
屏与PLC及电脑
的连接
任务二欢迎
界面
任务三监控
界面制作
1、学会触摸屏组态软件
的使用
2、学会使用触摸屏控制
或监控简单的机电一体
化设备
1、使用软件创建工
程仿真画面
2、使用触摸屏监控
设备运作
教学一
体化
1
8 项目八
综合练
习
任务一安装调
试生产线的生
产过程
1、学会半自动与自动工
作控制
2、学会步进控制程序编
程学会生产线进入环节
的装置
3、学会机电一体化设备
的安装和调试
1、编写简洁明了的
程序控制设备进行
正常供料与搬运
教学一
体化
1
合计课时
6
4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
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
目的需要和工作项目要求,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引入必须的理
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手持编程器或编程软件,
加深学生对典型可编程控的认识。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方法
该课程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组合件,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组合件各零件的制作,由简单到复杂。
组织教学过程从做到学,从形象到抽象。
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操作规范性,贯彻国标。
认识职场可采用现场观摩,要求学生对观摩作反馈。
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结合实习的内容逐渐展开学习。
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工作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该课程应设置更多的实践时间。
(三)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基于《机电一体化》的以数字信息处理为基础,集机械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检测、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液压气动等技术为一体的复合技术。
熟练程度、利用所学知识与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从学习态度、项目实训、综合实训、期末测试、竞赛和社会信息化服务等五个方面综合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
序号考核项目所占分值
1 过程性考核60%
2 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40%
备注:
(1)过程性考核包括:①项目完成情况20%;②出勤率10%;③团队合作及课堂表现10%;④安全操作5%;⑤实训报告及作业10%。
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则项目完成情况按20%计入。
(2)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主要采用技能考核60%+卷面考试40%,技能考试科目尽量引入企业评价。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听学习资料、网络课堂、课件、电子教案等多媒体教学资料,构建网络课程资源库。
通过开放的课程学习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提供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机会。
3、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编写满足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
4、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学习网站链接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为必修课,按照本大纲采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授课计划、统一技能教学内容及学时、统一考试方式及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