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质量》教案(人教版初三) (10)
质量的符号初中物理教案
质量的符号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符号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质量的符号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
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2. 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1. 质量的符号表示方法。
2. 质量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质量?质量的符号是什么?二、讲解质量的概念和符号表示(15分钟)1. 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 讲解质量的符号表示,质量的符号是“m”。
三、讲解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15分钟)1. 讲解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毫克(mg)等。
2. 讲解质量的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四、质量的计算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符号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质量的概念、符号表示、单位及其换算。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符号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道具的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质量的符号表示方法,以及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练习的量和质,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质量的符号进行简单的物理计算。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
2. 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桌椅等。
2.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提问:重力是什么?重力的方向在哪里?二、探究重力的方向(10分钟)1. 实验一:让学生用细线悬挂钩码,观察钩码是否垂直向下悬挂。
2. 实验二:让学生改变钩码的悬挂角度,观察钩码的受力方向是否变化。
3.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重力的方向。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实验三: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钩码所受的重力。
2. 实验四:让学生保持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悬挂高度,观察重力的变化。
3. 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重力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
从本节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会写化学方程式显的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b、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温故知新)(多媒体显示)煤饼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的质量与煤饼相比有什么变化?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吗?生:变小。
第二节《质量》教案(人教版初三)
第二节《质量》教案(人教版初三)质量和密度是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物理学的两个差不多概念。
把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把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专题知识的重点.1.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由其自身材料构成情形和体积大小来决定.当构成物质的材料和物体的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质量可不能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天平的使用天平是力学的差不多测量仪器,要求了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调剂天平的平稳螺母,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之前,要先观看天平,认识它的最大量程、标尺上每大格和每小格表示的质量.要养成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先了解它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适应. 〔2〕天平是一种比较灵敏的测量仪器,使用时要专门注意使用规那么.〔3〕天平调剂平稳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也不要移动天平的位置,否那么就要重新调剂天平的平稳.3.密度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样不同.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压强等条件相同的情形下,物质密度总是一定的.密度的定义式:ρ=Vm ,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4.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密度 ρ=Vm 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密度的原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那么形状固体的体积,由公式ρ=V m 就能够运算出物质的密度.关于量筒的使用,第一要观看量筒〔或量杯〕的刻度,明白它的最大容量和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体积.在测量体积时,量筒要放稳,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5.密度知识的应用〔1〕依照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截了当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能够利用m=ρV来运算物体的质量。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和其他课程不同,化学教学能够通过更具视觉冲击的各种实验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意愿。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蜡的性质,初步学会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准确描述,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基本要领,建立预期现象和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后观察的意识;2.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述能力等;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流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基本流程的应用、观察和描述现象方法的渗透。
教学工具仪器和药品:学生:蜡烛、澄清石灰水、烧杯、玻璃片、镊子、火柴教师:蜡烛、水、烧杯、小刀、镊子、玻璃片。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提出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家们得出化学结论必须以实验为依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问】下面,我们来看波义尔发现指示剂的故事。
通过该故事,你能否找出科学家在研究物质未知性质时的基本流程是什么?板书: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具体内容略)。
环节二:应用科学探究流程探究蜡烛及其燃烧【过渡】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收到了这样一份礼物(展示蜡烛)。
人们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
让我们从身边熟悉的物质蜡烛入手,应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来了解“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化学内涵,板书: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蜡烛前:【布置任务】请观察蜡烛并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蜡烛的信息?【引导】将学生所提到的性质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强调】研究物质要关注物质的性质【过渡】下面,我们就应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来探究蜡烛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探究1:蜡烛的溶解性(板书)【布置任务】如何研究蜡烛在水中的溶解性呢?【演示实验】切一段蜡烛,放入水中【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强调】如何观察和描述现象(如何选择观察点,即预期现象)点燃蜡烛时:【布置任务】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尽可能全面地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熄灭蜡烛:先请学生熄灭蜡烛,观察现象并给出关于蜡烛燃烧时示范性的描述【强调】研究物质时应该关注物质的变化并由观察到的三层火焰结构引出新的问题探究2: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布置任务】应用探究流程对蜡烛火焰各层温度进行比较【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过渡】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呢?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探究3:蜡烛燃烧的产物【布置任务】应用探究流程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你还需要老师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检验水(H2O)?如何检验二氧化碳(CO2)?为什么要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玻璃片行不行?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行不行?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拓展】蜡烛火焰中存在钻石颗粒环节三:归纳总结,对探究实验的再认识回顾:实验探究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小结:通过探究活动,在化学实验中应关注哪些方面?环节四:作业按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完成实验,记录步骤和现象,填写探究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
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学生;2. 学科:物理;3. 课题:物体的质量;4. 课时:1课时;5.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材料,完成课前预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2)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会天平的使用并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求真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调节、称量、读数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称重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 新课: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总结实验结果。
4. 讲解: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学生能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采用讲解法,讲解质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筒、烧杯、金属块等;3. 课件: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 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5. 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初中科学质量教案
初中科学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等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密度、比热容等。
2. 水的化学性质:水的电解、酸碱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水的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与理解。
2. 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性质。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瓶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提出问题:“水有哪些性质?”2. 探究水的物理性质:(1)密度实验:让学生用不同体积的容器装满水,观察水的深度,探讨水的密度。
(2)比热容实验:让学生用同一个烧杯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液体,观察加热时间,分析水的比热容。
3. 探究水的化学性质:(1)电解水实验:让学生用直流电源对水进行电解,观察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探讨水的电解过程。
(2)酸碱性实验: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了解水的酸碱性。
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理解水的性质,并提出拓展问题:“水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 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4. 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新)人教版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推荐)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内涵。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响中的定量关系。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开展的重大意义。
2.通过体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感悟学家的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观念和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情境导入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疑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
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答复:“这容易,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你觉得福尔摩斯的话有道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1.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
化学反响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2.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化学反响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猜测与假设反响前各反响物的质量总和小于或等于或大于反响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用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盖紧,在玻璃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瘪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 (O2) (P2O5)实验结论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m1=m2,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绪言【教学目的】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表演魔术)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2.“魔棒点灯”;3.“烧不坏的手帕”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课题质量课时安排 2 课前准备天平脐橙等教材内容分析《质量》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设计理念期望利用图片展示投影等技术,还有视频卡点在数据处理,实验过程进行创新突破。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科学思维经历观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天平到现代天平的制造、结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家乡脐橙、战国时期的天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测量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师生活动展示两个脐橙。
【设问1】哪个质量好?你如何判断的【设问2】:哪个质量大?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采用脐橙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
教学环节(二)师生活动1.建立质量概念活动1:请学生来将瓶子里的物体进行分类。
【设问】你为什么这样分类?【设问】刚才分类出来的三个铁制品所含的铁一样么?叫学生上去分类设计意图设计魔方等常见物体合理。
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里可以利用技术设计一下小游戏,让学生上讲台分教学环节(三)师生活动2.质量的测量活动3:观察战国时期的天平活动4:观察老师的仿制品活动5:如何对仿制品进行改进?活动6:最终产品的烦恼活动7:认识现代的天平构造(读课本)设计意在恰当的时机层层递进放出老师构建的天平,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相对原子质量-“黄冈赛”一等奖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马焕新一、教材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是人教版2022版本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第3课时的内容。
2本节内容是对原子结构的完善和补充。
3对后续学生学习定量研究化学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也是联系微观与宏观的桥梁。
4本节内容重在理解,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后,学会理解运用,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这届内容起到的是工具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本章第一节通过宏观的品红扩散现象已经认识了微观世界,紧接着第二节就进入了原子结构的学习,所以已经有了微观世界的雏形,认识到了原子的质量是很小的。
2怎样衡量原子的质量呢通过鸟巢、水立方的底面积等引入,让学生集思广益想出最好的办法。
3本班学生基础水平一般,所以我本节课对学生的定位不是很高,只要求掌握定义,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
三、设计思路1.温故而知新,用一段有意思的视频引入,既复习了前面学得相关原子的基础知识,同时进入微观情境,方便本节课学习。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鸟巢的底面积,海南的气温,他们所用的单位不一样,所描述的物理量不同,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3.推进新课,记忆大比拼,看谁能在一分钟之内记住若干微观粒子的质量4.反差对比,我们来看另外一组数据,很容易记忆,很方便计算。
5.进而展开新课,详细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应用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1,教学重点:相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2,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质量及其单位及测量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质量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后续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因此说这节课是第六章基础性的一节,也是力学知识学习的关键点。
2、学情分析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或“道听途说”的一些知识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如,学生会把“质量”与“重量”完全等同,甚至根深蒂固。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对质量的单位形成感性的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在天平的操作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探究形成对质量概念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4、重点和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质量二、教法和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1、从学生熟知的“重量”引入物理学中的“质量”教学。
对于“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采用学生阅读教材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问答解疑,以课堂练习的方式加以训练。
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2、通过如何测物体质量的提问,引出托盘天平。
对于“质量的测量”采用学生对照课本和托盘天平放大后的实物图,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对于“天平的使用”采用学生阅读课文中“实验”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操作并讨论是否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称量身边的小物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走向共同富裕
1.改革进行时
2.共享发展成果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2.通过所学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改革措施,学会处理正常的经济关系。
3.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学习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3)是中华民族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的时代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中国火箭军的宣传片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创新对发展的重要意义意义。
2.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出发,培养社会认识创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意义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精确的质量测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与盐的混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水与盐的混合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实验演示(1)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 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适当的药品和仪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质量的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质量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质量测量。
3. 学生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质量的特性。
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2. 质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1. 质量的计量单位换算。
2. 物体质量的特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衡量物体质量的?2.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总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kg)、克(g)等单位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讲解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讲解质量的换算关系:1千克(kg)= 1000克(g),1克(g)= 1000毫克(mg)。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砝码、量筒等器材,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无关。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进行质量填空题、选择题等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教师讲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配料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计量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质量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无关。
2. 教师强调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质量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质量练习题,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食品质量、产品质量等,撰写调查报告。
《质量》教案
《质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笔、文具盒等,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品都有质量,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新课讲授
(1)讲解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介绍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等。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展示天平,讲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
3.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和单位,以及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2x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用配方法解方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方,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2=b2-4ac4a2∵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4人教版初三数学优秀教案篇2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质量》教案(人教版初三) (10)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共两个知识点,然而涉及的内容有三点,第一个是质量的初步概念,第二个是质量的单位,第三个是天平,第四个是如何样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这三个知识点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专门重要的一个物理概念和一个专门重要的仪器的使用咨询题。
质量是物理概念教学,因此在概念的引入上要注意。
只是本节要求学生对质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只作〝物质的量〞的粗浅的介绍,不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疏。
能够从实物的观看上来引入。
讲天平(质量测量)的时候能够以生活中的例子,能够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一个情境剧。
也能够提出咨询题.也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背诵质量的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把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简单的测量物体(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方法
通过观看、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目标
通过天平的使用技能的训练,体验科学测量的态度的严谨和培养和不人友好协作的态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
难点:用天平来测量质量的咨询题
四、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天平(学生天平和托盘天平),砝码,木块,土豆(或不的蔬菜)杆称(一个),牙膏皮,铁锤和铁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看,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看讲台、课桌。
提咨询: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明白铁锤和铁钉差不多上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观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看,明白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咨询:(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咨询: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教师能够让学生看刚才的铁锤和铁钉叫一个学生(会使用杆称的)上来称一下那个重一些。
也确实是那个含物质的量多一些。
用杆称称出来是斤,引入质量的单位。
来讲明我们物理上(也确实是国际上)用什么来表示,引和千克(kg)那个单位.
1斤=0.5(kg)
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板书:2.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提咨询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板书:1kg=103g
1mg=10-3=10-6kg
1t=103kg
再次提咨询1t=____mg。
3.质量的测量
情境剧
教师——市场上买菜的
学生——在市场上卖菜
(老师事先用天平把土豆称好)
教师去买土豆。
学生称完了是半斤(250g)教师讲差了多少克,教师和学生带着那个疑咨询测量——引入天平
教师用天平把土豆称一遍。
告诉学生差了多少克
教师讲解:
天平是我们实验室里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在使用天平前我们应该明白如何样来使用天平(能够比较电流表,伏特表),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教师讲解天平的构造和本卷须知。
本卷须知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确实是它民能称的最大的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截了当放到天平的盘中。
实际操作
1.旋转天平的台子应该是水平的。
2.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稳
3.确认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是多少。
4.在左盘放好等待称量的物体,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从加质量大的砝码开始。
5.判定天平是否平稳,要吧要把指针左右押运幅是否起先来判定,而不必待到指针完全
停止摆动。
4.想想做做(天平的使用)。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天平和一组砝码
(1)教师可事先找一本书,或一支笔作一下示范并讲解天平的使用,如何调剂螺母和游码。
学生练习测同样一本书和铅笔
(2)测水和冰的前后质量
(3)测糖溶于水前后的质量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质量(mass)
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3.质量的测量。
本卷须知: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确实是它民能称的最大的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截了当放到天平的盘中
4.天平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