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注重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梳理化学知识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过程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 物质的分类1.3 化学方程式2.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生活中的有机物2.2 生活中的无机物3.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2 吸热与放热反应4. 第四章:金属与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4.2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5. 第五章:溶液与化学反应5.1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5.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上(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上)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振荡。
有什么现象?③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1、C + O2→CO2, CO2使石灰水浑浊2、Fe +O2→Fe3O4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实验步骤:一、品红的扩散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冷水,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会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的品红都____________,且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个烧杯中的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烧杯A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烧杯B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二、浓氨水的扩散热水、如图所示:1. 实验前小心闻一闻浓氨水的气味,如有气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
2. 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下)------------------------------
实验名称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内容与过程实验目的: 1、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光泽和硬度:2、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的大小。
实验步骤: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让学生把下表填上:性质比较现象黄铜片铜片焊锡锡光泽和颜色黄色紫红色银白色银白色硬度大小大小结论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
结论: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重点实验原理: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授课时间课时实验器材黄铜片、铜片、焊锡、锡实验小结: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实验名称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内容与过程实验目的: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实验步骤:1、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水中2、在试管2中注入冷却的沸水,使其侵没铁钉,上面加上植物油并塞紧橡皮塞3、在试管3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一周后铁钉浸没一半在水中:铁在空气、水的界面处生锈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上面还加植物油):铁未生锈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加干燥剂等):铁未生锈分析:试管Ⅰ:铁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试管Ⅱ:铁只与水接触试管Ⅲ:铁只与氧气接触结论:重点难点实验原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授课时间课时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Zn+2HCl=ZnCl2+H2↑(3)取3支试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铁片、铜片,观察现象?现象:铁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铜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内容
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 元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方式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
- 酸、碱和盐的特性及反应
- 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及其周期表上的特征
- 阶段表和阶段规律
- 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速度控制因素
- 平衡反应和平衡常数
-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 燃烧和腐蚀的化学反应
- 聚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示范实验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 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 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估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课堂参与和表现
- 作业和实验报告
- 小组合作和讨论贡献
- 综合测试和考试
参考资源
- 《化学全册》(人教版)
-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2 化学变化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定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3.2 糖类和脂肪教学目标: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内容:糖类和脂肪的结构,糖类和脂肪的性质。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4.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目标: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目标:学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巧。
第五章: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保护5.1 空气污染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5.2 水污染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第六章:金属和金属材料6.1 金属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6.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应用。
第七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7.1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案2015——2016年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到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重视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关于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加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九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混合物,达到纯净化的目的,掌握物质的分离技术。
实验原理: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包括离心、过滤、蒸发、结晶、沉淀等分离方法。
实验一:用离心分离沙、铁钉、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离心分离不同颗粒大小的杂质。
实验步骤:1. 取一只离心管,将沙、铁钉、水混合物倒入。
2.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
3. 取出离心管,用钳子将上层的水倒掉,然后倒出下层的沙和铁钉混合物。
4. 将沙和铁钉混合物用磁铁吸取出铁钉,得到分离后的沙和铁钉。
实验二:用过滤分离沙、盐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过滤分离杂质和溶液。
实验步骤:1. 取一个漏斗和过滤纸,将漏斗支在烧杯上,将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 将沙、盐水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盐水通过过滤纸过滤,留下沙在上面。
3. 将过滤后得到的盐水加热蒸发,得到分离后的盐。
实验三:用结晶分离食盐水溶液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结晶分离溶液中的固体物质。
实验步骤:1. 将食盐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2. 将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用小火慢慢加热,让水慢慢蒸发,直到出现晶体。
3. 将晶体取出晾干,得到分离后的食盐。
实验四:用沉淀法分离硫磺、铁粉、砂糖的混合物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沉淀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步骤:1. 将硫磺、铁粉、砂糖混合物加入到酸中,搅拌均匀。
2. 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
3. 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得到分离后的硫磺。
实验评价:本实验主要通过四个实验展示了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术,加深了对物质的理解和化学实验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课时1 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呈现: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实践:安排简单的实验,观察一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
- 拓展:通过讲解物质分离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
- 归纳:总结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并强化学生的记忆。
- 练: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时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做到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并安全、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 教学过程:-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呈现: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等。
- 实践:讲解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 拓展: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归纳: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仪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
- 练:布置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依此类推,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编写)。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1: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了解蜡烛的组成。
2. 学习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和蜂蜡组成,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1. 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
2.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和烟雾。
3.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4. 将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2:制作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 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大理石、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3: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组成元素。
2. 学习使用电解水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
【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水装置、电源、导线、试管等实验器材。
2. 将电解水装置连接电源,观察电极上气泡的产生。
3. 将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元素。
【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四、实验4:制作氧气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氧气气体的方法。
2. 了解氧气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氧气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氧气气体。
4. 将氧气气体通入带火星的木条上,观察木条的现象。
【实验结论】氧气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6.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6.1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6.2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6.36.3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元素(第一课时)2.4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空气的成分4.2物质组成的表示4.3氧气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化学反应的表示熄灭与灭火(第二课时)化石燃料的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成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把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分歧。
【讲授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分歧。
【研究课时】一课时【研究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研究《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如何才干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讲义P2-6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熄灭;(4)瓷碗破裂;(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 2Fe 3O 4。
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上下册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上下册全套)1000字我可以提供一些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的范例,但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可能需要您指定。
以下是一些例子:1. 课程名称:化学单元-材料世界课堂重难点:认识化学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材料的生产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设计:第一节:材料常识介绍什么是材料,材料的种类及其用途,以及几种常见的化学材料。
第二节:树脂与塑料分析什么是树脂和塑料,它们的生产工艺以及应用领域。
向学生展示一些树脂和塑料样品,让他们自行探究它们的性质。
第三节:玻璃与金属介绍玻璃和金属这两个种类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通过课堂实验来观察玻璃和金属的不同特性。
第四节:纤维与涂料介绍不同种类的纤维和涂料,包括它们的生产和应用。
开展小型实验来制作纤维和涂料,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材料的理解。
第五节:综合应用实验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和制作材料的实验,以此进行综合应用和评估。
2. 课程名称:元素与化合物课堂重难点:认识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化合物组成的方式及其性质课程设计:第一节:元素和化合物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学生可以分组利用电子填充模型开展活动,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深入学习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律。
学生通过课堂实验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第三节:离子化学介绍离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离子的生成和反应。
学生可以开展小型实验来观察离子结构和离子反应的过程。
第四节:共价化学通过共价化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课堂实验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内容。
第五节:化学反应分析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式。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学习这些反应的特点。
以上只是一些范例,具体的教案可以根据您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
-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计算。
- 典型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2. 实验操作技能- 安全操作实验仪器和试剂。
- 进行定性和定量实验。
3. 化学与生活- 化学反应的应用。
- 化学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 化学产品的生产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提倡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展示实验结果。
四、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图片和实物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 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性质变化。
2. 第二课时: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计算- 教师讲解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进行课堂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 第三课时:典型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并报告一种典型元素或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各自整理的内容。
4. 第四课时: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5. 第五课时: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 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案例。
6. 第六课时:化学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化学能源的利用方法和相关保护措施。
-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互动讨论。
7. 第七课时:化学产品的生产与应用- 教师介绍常见的化学产品和其生产过程。
-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种化学产品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 实验报告的评分。
-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 学生的小组报告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
-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认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够运用概念可以推论一些极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测、叙述实验的能力,鼓舞学生自学化学的兴趣,唤起学生自学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对学生展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建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论一个变化就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探讨而得出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工作: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鼓励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充斥的现象等方面予以区别;从变化出现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找寻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必须观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特别注意观测变化中的现象,例如变色、闪烁、吸热、释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暂停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测实验,将有利于我们思索变化的原因,推断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过程:引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看看视频“迈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以利用幻灯片导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例如:化学史、元素的辨认出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讲话导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全册)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1 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化学分类。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有初步了解。
1.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化学中的作用以及化学反应时物质的变化。
第二章化学的实验基础
2.1 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基本操作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2.2 常规性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学生逐渐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第三章空气与氧气
3.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2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主要性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运用。
第四章碱、酸与盐
4.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和区分酸、碱和盐。
4.2 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酸、碱和盐的特性和区别。
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5.1 金属的基本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特性和用途。
5.2 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
本书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掌握,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分组实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帮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分组实验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一、实验背景介绍(100字)本实验是一个化学分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分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00字)1.小瓶子若干2.盐酸、硫酸、氯化铵等化学试剂3.草酸钠、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4.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等实验器材5.火柴、火镁条等点火用具三、实验步骤(600字以上)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领取一套实验材料和器材,并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3.让学生先分析实验材料和器材,了解每个试剂的性质和用途。
然后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4.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5.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6.学生向其他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实验内容和要点(300字以上)本实验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试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试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变化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3.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正确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00字)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试剂之间的反应特点,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分析和讨论。
六、实验总结和评价(100字)本次实验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设计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会根据化合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
1. 玻璃试管
2. 火柴
3. 火焰
4. 水
5. 盐
6. 碳酸氢钠
7. 碱性金属溶液
8. 酸性金属溶液
9. 试管架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试管分成三组,每组三支试管。
2. 将一组试管标记为“盐”,另一组标记为“碳酸氢钠”,最后一组标记为“金属溶液”。
3. 在“盐”组的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并搅拌均匀。
4. 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盐,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5. 在第三支试管中将小段火柴点燃,并将火焰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6. 重复2-5步骤,分别进行“碳酸氢钠”组和“金属溶液”组的实验。
7.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反应进行分类,将化合物分组。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种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会分组分类,培养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实验目的:掌握给物质的加热的方法和步骤溶液、火柴、水实验步骤:1、点燃一盏酒精灯后,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2、其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大约1-3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3、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分别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外焰、焰心三处加热,记录水沸腾时所用时间。
4、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其现象5、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其现象实验现象:1、、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2、外焰最先碳化、焰心无碳化现象。
3、水沸腾用时、外焰最少。
4、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一、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2、了解O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 2瓶中。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1、22CO O C 点燃→+,CO 2使石灰水浑浊 2、432O Fe O Fe 点燃→+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 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 教师 实验名称5: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实验步骤: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试管平放于实验桌上。
3、往棉花上滴数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滤纸条,由外到里逐渐出现一个一个红点分析及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试管中,与滤纸条上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6:过滤液体实验目的: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烧杯4个、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明矾粉末实验步骤:1、在A、B、C 3个烧杯中,装入半杯浑浊的河水。
2、往A、B两杯中加入2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3、准备过滤器。
4、过滤A得到滤液D。
实验现象:1、加入明矾静置后,A、B变得比C更澄清。
2、过滤后,D又变得更澄清,它们的清澈程度依次是D、B、C。
分析及结论:过滤法,明矾的吸附沉降法,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过滤法的净化程度更高,但是,这两种方法一般都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要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更净化的水还要采用其它方法。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7: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实验步骤: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实验现象:平依然平衡。
分析及结论:瓶内发生反应:522O P O P 点燃→+,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 教师实验名称8:铁钉与CuSO 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烧杯(100ml )、天平、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1、在100ml 烧杯中加入30ml CuSO 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2。
实验现象: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分析及结论:烧杯中发生反应: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实验名称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性质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3、制取并检验CO2实验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分组实验教案实验名称10:制作简易灭火器实验原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实验器材:可乐瓶、塑料管、小试管、碳酸钠溶液、浓HCl。
实验步骤:1、装置好仪器、药品。
2、使用时倒立瓶口。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建议:两种溶液在灭火器便用前是分离的,使用时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在一起。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1: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目的:1、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得出铁生锈的条件,进而推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提升自身操作实验的能力。
培养认真记录想象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实验器材及药品:试管3支,橡皮塞1个,铁钉3颗、试管架1台、纯净水、棉花、氯化钙、植物油实验步骤:1、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放在试管架上。
2、在A试管内装入少量纯净水,放入一枚铁钉放在试管中,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3、在B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水,在放入一枚铁钉放在试管中,铁钉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再加入植物油把裸露的铁钉淹没。
4、用酒精灯将C瓶烘干后,放入一枚铁钉,并加入足量干燥剂,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再用橡皮塞将试管口塞住。
6、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室观察4天(每天观察一次),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果及分析: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还要需要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金属的物理性质(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或导热性、延展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化。
(2)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3)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现象:镁、铝、铁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都有金属光泽。
铜硬度>铝黄铜片>铜片,金属都能导电铜片加热后变成黑色镁条、铝片、锌粒、铁片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都有气泡产生,铜片无现象。
产生气泡的速率为镁条>铝片>锌粒>铁片实验结论:金属都有金属光泽,都具有导电性、或导热性和延展性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把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1、Mg+2HCl=MgCl2+H2↑Fe+2HCl=FeCl=FeCl2+H2↑Zn+2HCl=ZnCl2+H2↑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时间:班级:教师实验名称3 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目的用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器材、药品烧杯(100 mL)3个、玻璃棒1支,温度计1支,药匙、洁净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温度计的烧杯(200 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