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ppt课件
神经系统总论ppt课件
![神经系统总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c426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d.png)
分布于皮肤、肌(肌腱)和大部分口、鼻腔粘膜。 ⑵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位听器和视器等特殊感觉器官。 ⑶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头、颈、胸、腹的脏器。 ⑷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味蕾和嗅器。 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外肌、舌肌。 ⑹一般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等。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高级中枢:中央前回,
中枢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低级中枢: 脊髓前角
脑干躯体运动核
躯体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躯体神经 周围部
神经 系统
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系统
中枢部 高级中枢: 边缘叶
较高级中枢: 下丘脑
低级中枢: 脑干内脏运动核
内脏神经 周围部 系统
神第 经六 系章 统
第一节 总论
分类(分部); 组成; 位置; 形态; 内部构造; 功能(机能)
神经系统总论
一、神经系统的分类
脑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 (中枢部) 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部)
脊神经(31对)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传入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四类) ⑴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传导浅(痛、温觉等)、 深感觉冲动。 (2)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感觉冲动。 (3)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 制腺体分泌。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8e19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2.png)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8b87b5ac5da50e2534d7f37.png)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模式图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8
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神经元
传统手段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最新手段 9
2.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模拟脑神经元接受光刺激兴奋放电
真实脑神经元兴奋放电
运动神经元 运动生理学
中间神经元 11
神经纤维
⑴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被它的结构总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 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神经冲动)
⑵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影响因素: 直径、有无髓鞘、髓鞘厚度、温度
① 纤维直径:与直径成正比; ② 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比值 = 0.6,为最适比例; ③ 有髓纤维 > 无髓纤维; ④ 温度:恒温动物 > 变温动物;
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速度↑; 温度↓,速度↓;
意义: 有助于诊断神经纤维的疾患和估计神经损伤的预后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2
⑶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完整性(结构和功能) ②绝缘性(结缔组织)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耗能少)
轴浆运输:神经纤维内的轴浆经常处于流 动状态,轴浆流动具有运输物 质的作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8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前易化的神经元联系方式及机制示意图
A:神经元联系方式;B:机制解释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9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0
(一)、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感觉器官及感觉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 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称为感受器。
《神经科学课件PPT》
![《神经科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941c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e.png)
阿尔茨海默病
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金森病
了解帕金森病的特征和病理生理 学,以及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 策略。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研究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病因和 神经损伤机制,并了解目前的治 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神经科学课件PPT》
探索神奇的神经科学世界,从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开始,深入了解大脑 的秘密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揭开神经元的神秘面纱,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结构
探索神经元的不同部分,如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揭示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认知神经科学
深入研究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了解人类思维、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1
学习与记忆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神经过程,如长期增
决策与注意力
2
强、突触可塑性和海马体功能。
研究决策和注意力的神经机制,如前额
叶皮层和扣带回的作用。
3
语言与思维
探索语言和思维的神经基础,如布洛卡 区和大脑半球之间的互动。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探索人类大脑的奥秘,了解不同脑区的功能和如何进行高级认知处理。
大脑皮层
研究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 如感觉皮层、运动皮层和额叶 皮层。
边缘系统
了解边缘系统的重要性,如扣 带回、海马体和杏仁核在情感 和记忆中的作用。
丘脑和基底节
深入研究丘脑和基底节的结构 和功能,了解它们在运动控制 和奖赏系统中的作用。
3
突触传递
研究突触传递的机制,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结合,了解它们在信息传递中的作 用。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PPT课件
![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da60a102768e9950e738ac.png)
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神经系统调控姿势的两种方式: 1. 前馈调节 :预先调整姿势,以防止随意运动 对身体平衡的干扰 2. 反馈调节:在平衡受扰乱时,以形式固定的 快速反应来矫正意外扰乱
大脑皮层与网状结构参与姿势平衡的前馈性调节 前庭系统在姿势平衡的反馈性调节中起决定性作用
• 运动神经元池Motor neuron pool:支配一块肌
肉的运动神经元集合而成;或叫运动核
The Motor Unit
Recruitment of Motor Units
我们是如何增强肌肉的收缩力的?
– 是通过增加运动单位来完成的 – 不同大小的运动神经元–小的运动神经元到
小的、慢的运动单位;大的运动神经元到 大的、快的运动单位 – 大小原则 – 最小的运动单位 (以及最小力 量)的优先;然后才是大的运动单位
– 非锥体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 颗粒细胞,多数属于抑制性神经元
皮层各层中锥体细胞的投射
第II、III层中的锥体细胞投射至其他皮层区,位置 较浅的细胞投射至同侧皮层(如辅助运动区、前运动 皮层、中央沟后的感觉皮层),较深的投射至对侧皮 层 大多数向皮层下结构的投射起源于第Ⅴ层的锥体细 胞,皮层脊髓神经元在第Ⅴ层的深部,其中包括最大 的锥体细胞即Betz细胞。较浅的第Ⅴ层锥体细胞则投 射至延髓、桥脑和红核,最浅的第Ⅴ层细胞投射至纹 状体
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调制肌张力:正相关
(三)脊髓中间神经元的整合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enshaw细胞: 调节运动神经元放电频率
Ia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防止相拮抗肌肉的同时收缩
Ib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 防止肌张力过度增高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583c4c6c175f0e7dd13737.png)
10
(二)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 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2020年10月2日
11
冲动的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V无,跳跃式传导
(3)温度 V温度高>V温度低
的相对平衡;
2020年10月2日
2
❖神经系统一般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系统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脑和脊髓部分,后 者为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
2020年10月2日
3
2020年10月2日
4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020年10月2日
5
一、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 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类。 1.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高度分化,通过突触联系
2. 修复和再生作用:小胶质细胞能转变为巨噬细胞,清除变 性的神经组织碎片。
3. 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内的抗原呈递细胞。
2020年10月2日
22
4. 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可分别在 中枢和外周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 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
6. 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膜上的钠泵可将细胞 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以维持细胞外合适的K+浓度,有助 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
7. 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星形胶质细胞能摄取神经元释 放的某些递质,还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2020年10月2日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13ab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0.png)
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 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 等过程。
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使得自主神经 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4、自主神经系统的特点:
不完全自主
课堂小结
1.人体各部位的感觉和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A与运动区中有它
3.正常发育的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
该现象说明( D)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能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
4.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 造成的。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 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可能出现尿床的现象。据此分析
问题1:老人四肢都没有任何损伤,能引起屈肘反射和膝跳反射, 这说明什么?
问题2:老人的上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而大脑某区域出现了损 伤导致不能运动,这说明了什么?
2、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资料1:据推算,如果将大脑的沟和回全部展开,一个成年人大脑皮
层的总面积可达2 200cm2。用直尺测量本教材的长和宽,然后计算 面积,再与大脑皮层展开后的面积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不合理的是( C )
A.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 B.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C.婴儿尿床和大脑受伤后成人尿床的原因类似 D.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
THANKS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实质
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运动区)
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神经系统》PPT课件
![《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aaf34d51e79b89690226b5.png)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6
1、脊髓的外形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7
2、脊髓横断面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8
3、马尾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9
4、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20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 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 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 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 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
❖ 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 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 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 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 约相当于25瓦。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44
三、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 老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歧视有缺陷少 年儿童,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少年儿童,以保 证少年儿童在学校学习、生活愉快。
21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 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 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 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 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 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 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14008a551810a6f524867f.png)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概念: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
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 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
产生机制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对Na+、K+(尤其是对Na+)通透性提高 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 产生EPSP
(一)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部位 • 轴—体突触 • 轴—树突触 • 轴—轴突触
按功能 • 兴奋性突触 • 抑制性突触
按信息传递 媒介物
• 化学性突触 • 电突触
(甲.轴-体突触;乙.轴-树突触;丙.轴-轴突触)
(二)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三)突触传递的过程
操作式条件反射
斯金纳(B.F.Skinner)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 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2.条件反射的消退和分化
条件反射建立后,给予和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可引起 同样的效应,称泛化(generalization) ;对原刺激多次反 复加强后,近似刺激则不再引起同样反应,称分化 (differentiation) ;分化是相似刺激得不到强化,使皮层产生 了分化抑制(differential inhibition) ;如果只是反复使用条件 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逐渐减 弱甚至消失,称反射的消退(vanish) 。
5-羟色胺递质系统主要与痛觉、睡眠、情绪、性行为、内 分泌等活动有关。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594877d4cc1755270622088d.png)
一、运动调控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级神经 最高水平:大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 节、皮层小脑---负责运动的总体策划 中间水平:运动皮层、脊髓小脑
---运动的协调、组织、实施 最低水平 :脑干、脊髓---运动的执行
策划
策划
产生和调节随意运动区的示意图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The anterior motoneurons ) ⑴ α运动神经元
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膝反射
腱反射示意图
表现: 肌肉的收缩是全部肌纤维的一次性 同步收缩,表现出明显动作。
单突触反射
②肌紧张: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表现为被牵拉肌肉发生持续、缓慢紧张性 收缩,阻止被拉长。
肌紧张的生理意义: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 反射活动,是随意运动的基础。
易化区: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 和后叶中间部
2.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1898年Sherrington发现
(1)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 断脑干, 动物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 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角弓 反张状态。
(2) 去大脑僵直的本质: 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是抗重力肌
B.易化区 Facilitatory region: 较大 ,
包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脑桥 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
该区兴奋→肌紧张增强。 易化区活动略占优势
②脑干以外高位中枢也存在调节肌紧张的 抑制区和易化区。
具有始动作用,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抑制 区和易化区调节肌紧张。
抑制区: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375d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b.png)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通讯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网络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 连接与通讯,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
大量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传递。
电突触
通过直接传递电信号实现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与通讯,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024/1/26
10
2024/1/26
03
CATALOGUE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
2024/1/26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改善 循环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手术治疗(如神经修复 或移植等)。
14
2024/1/26
04
CATALOGUE
运动神经系统
15
运动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01
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精神状态的检查》PPT课件
![《精神状态的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141073f01dc281e53af0f5.png)
学科;
②对护理教学大纲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支持
专业教学;
2、“护理诊断运动”
• 目的:对“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问 题”或“病人问题”进行正式分类和命名; • 利用分类学的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类产 生了当今的护理诊断(Nursing 护士能独立进行临床判断,不需医生等其他专业人 Diagnosis )。
理评估框架,指导护理评估。护理评估的
①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原则:
②评估是一个系统地、有目的护患互动过程;
③护理评估的重点是个体的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 能力; ④评估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和临床判断。
Orem自理模式 Roy适应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很多护理模式, ①明确护理的实质内容并将其视为独立
• 概念 疾病护理
3、护理工作的转变
保障人类健康 家庭 社区 社会
• 护士工作场所 医院 • 护士的工作内容
执行医嘱 护理技术操作 躯体护理
整体全方位的护理
讨
论
1、护士是否应对病人实施全面系统的体格检 查?
2、护士收集资料结果是否有利于实现护理目 标?
3 、实行医学模式的体格检查是否可行? 健康评估是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核
带有明显的护理特征的收集和组织资料的框架。 • FHPs模式涉及人类健康和功能11各方面:
健康感知、健康维护、预防疾病、健康 行为及健康危险因素
感觉机能检查
特殊感觉
白内障、视神经损伤、 视力减退或消失 棉子饼中毒
视觉
瞳孔散大 瞳孔缩小
危症、阿托品中毒 有机磷中毒
4、反射活动检查
浅反射
中枢位置
耳反射 髻甲反射 腹壁反射 肛门反射 角膜反射 咳嗽反射 延脑及第1、2颈髓 第7颈髓及1、2胸髓 胸、腰髓 第4、5荐髓 桥脑 延脑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fbe8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9.png)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
![解剖生理课件——神经系统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336ea09ec3d5bbfd0a7498.png)
2、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 肾上腺素能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以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
合的受体。
2、中枢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导:沿一个方向单向传导 2)传导延搁:突触传递时间较长 3)中枢兴奋的扩散和集中
*
39
18
二、外周神经系统
联系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神经纤维 和神经节所组成,
神经呈白色带(索)状结构。
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
共有12对,多数从脑干发出,经颅骨孔
出颅腔。
书:p159 表2-5
*
39
19
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Ⅷ 前庭耳蜗神经:平衡-听觉 运动神经 Ⅲ 动眼神经:眼球 Ⅳ 滑车神经:眼球 Ⅵ 外展神经:眼球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Ⅶ 面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中枢兴奋的集中:不同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最 后集中传递到中枢比较局限的部位。 中枢兴奋的扩散:某一部位传入中枢的神经冲动, 常常并不只局限于中枢的某个部位发生兴奋,而是兴 奋在中枢内由近到远进行广泛传播。
*
39
41
4)中枢兴奋的总和
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 和,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 总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护机体、休整恢
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 和生殖等功能。
*
39
33
第二节 神经生理
一、神经纤维生理
1、神经纤维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 (3)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
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447e387e21af45b307a856.png)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EPSP
IPSP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12
3.突触传导的特征: 1 )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空间总和与时 间总和
4)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
易疲劳
5)兴奋节律的改变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13
4. 中枢抑制:
23
b.视觉:枕叶距状裂的上下两缘 c.听觉: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d.味觉:中央后回的舌代表区附近 e.嗅觉:杏仁核
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24
5.痛觉:
伤害性刺激→局 部释放致痛物质
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 →痛觉感受器→
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常
传入神经→痛觉 中枢→产生痛觉
子运动
电位变化
EPSP 兴奋性 IPSP 抑制性
Na+ 、K +内 去极化 流( Na+ 为 主)
Cl-内流为主 超极化 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兴奋
抑制
11
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脊髓
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4
神经组织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护理专业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ppt课件
5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1、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 2、传导兴奋 3、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4、神经-内分泌功能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9080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4.png)
课件•神经系统概述•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目录•高级神经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与功能障碍01神经系统概述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协调全身各部位的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神经元与突触传递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突触传递的过程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等步骤。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通过改变膜电位和离子通透性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03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结合位点实现,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和细胞的生理功能。
01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如运动控制、情绪调节等。
02受体的类型与作用包括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偶联型受体等,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02感觉功能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觉传导通路特异性传导通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非特异性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中枢与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感觉整合多感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03运动功能运动单位与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形成运动终板支配骨骼肌。
运动传导通路起自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下行传导束。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构成。
除锥体系以外的所有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传导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2
3.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超极化
ppt课件
23
IPSP的产生机制 抑制性N元末梢兴奋 释放抑制性递质 经扩散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提高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 突触后膜超极化
脑血管
α1 收缩
腹腔内脏血管 α1 收缩β2 舒张
唾液腺血管 α1 收缩
ppt课件
19
表2
效应器
受体与效应
支气管平滑肌
β2 舒张
胃平滑肌
β2 舒张
胃肠 小肠平滑肌 β2 舒张α2 舒张
括约肌
α1 收缩
膀胱 逼尿肌
β2 舒张
三角区括约肌 α1 收缩
子宫平滑肌
α1 收缩(有孕)
β2 舒张(无孕)
竖毛肌
P304图13-1 Pp3pt课0件6图13-2
6
1.2 N元的分类
(1) 感觉N元 又叫传入N元 与感受器相联系,把信 息由外周传向中枢 。 P306图13-3
(2) 中间N元 又叫联合N元 (3) 运动N元 又叫传出N元 与效应器相联系,引起
肌肉收缩或使腺体分泌。
也可分为 : 兴奋性N元与抑制性N元
Ach的失活:被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
ppt课件
13
(2)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or
Noradrenaline, NA)
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NE的失活:P310图13-7
①突触前膜重摄取
②单胺氧化酶(MAO)降解
ppt课件
11
2.2.3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
(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胆碱能纤维: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ppt课件
12
胆碱能纤维的分布: ① 副交感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②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绝大部分) ③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④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⑤ 中枢NS的某些N元
绝缘性 双向传导 非递减性 相对不疲劳性 生理完整性
ppt课件
9
2.2 化学突触
2.2.1 结构
①突触前膜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ppt课件
10
2.2.2 化学突触传递
轴突冲动
突触前膜去极化
释放神经递质小泡
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的通透性改变
兴奋性 抑制性
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突触前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引起 突触后膜EPSP减小而造成的抑制。
胶质细胞的机能主要是支持、营养、绝缘、 保护等。此外,它对Nf的再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生:P307图13-4)
ppt课件
5
第一节 神经元(neuron)
1.1 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胞体 N元
树突(dendrite):短 1-n个 感受 轴突(axon): 长 1个 传导
神经元又叫Nf (nerve fiber)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从组织结构上来看,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 和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单位。
α1 收缩
糖酵解代谢
β2 增加
脂肪分解代谢
β1 增加
ppt课件
20
第三节 突触电位
3.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去极化
ppt课件
21
EPSP的产生机制 轴突冲动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提高对Na+、K+,尤其对Na+的通透性
ppt课件
16
N受体(nicotinic receptor) 分布:神经肌接点的突触后膜
内脏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交感、副交感) 作用:内脏神经节节后纤维兴奋
骨骼肌收缩 阻断剂:六烃季铵、筒箭毒(N1R)、十烃季铵
ppt课件
17
② 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 能与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结合的受体。
α受体 兴奋效应为主 β受体 抑制效应为主
(P311表13-2)
ppt课件
18
表1
效应器
受体与效应
眼 虹膜辐射状肌 α1 收缩(扩瞳)
睫状肌
β2 舒张
心 窦房结
β1 心率加快
房室传导系统 β1 收缩加强
心肌
β1 传导加快
血管 冠状血管
β2 舒张α1收缩
皮肤粘膜血管 α1 收缩
骨骼肌血管 β2 舒张α收缩
③被甲基转移酶(COMT)破坏
ppt课件
14
(3)受体(receptor)
①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 能与ACh结合的受体,分M与N两种
ppt课件15Fra bibliotekM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分布:副交感N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交感节后f支配的汗腺 交感舒血管Nf支配的骨骼肌血管上 作用:引起副交感N兴奋的效应 阻断剂:阿托品
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ppt课件
1
感觉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刺激的感 受机能。
运动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 动、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高级机能:主要指神经系统的高级整合机能,动 物机体的各种行为、学习、记忆等均 属于复杂的高级整合机能。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Cl-
ppt课件
24
第四节 中枢抑制
4.1 突 触 后 抑 制 (postsynaptic inhibition)
突触后膜出现IPSP造成的抑制,由抑制性中间N元的活动引起。
_
机制:同IPSP的产生机制,主要是Cl 内流
ppt课件
25
4.2 突 触 前 抑 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
ppt课件
7
第二节 神经突触
突触(synapse):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 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
2.1 电突触
2.1.1 结构: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紧紧贴在一起形成缝隙连
接。这种连接的电阻非常小。
ppt课件
8
2.1.2 作用特点:
AP经过电突触的传递与其在同一根Nf上的传递没有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