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作者:郭彩霞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3期郭彩霞【摘要】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者其他政策主体制定、贯彻、实施的旨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协调全社会公共利益、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条例、措施、办法等的总称。
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施行程度关系到一个国家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进步。
特别是伴随着政策网络、社区治理、参与式治理、城市治理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诉求。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我国是处在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下的科层体制,属于中央、省、市、县、乡性质的五级政府,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距离,加上我国公共政策又是由中央下达,地方政府负责细化和再计划的这样一个过程,整个执行链条如此之长,以至于给公共政策执行的失效造成极大的空间。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一、政策执行力发展历程研究1973年,针对美国旨在解决就业和贫困问题的“奥克兰计划”项目的失败现象,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出版了《执行———联邦的计划在奥克兰的落空》一书,使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也标志着西方政策科学由传统的侧重政策制定系统的研究逐渐转向了关注执行活动。
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以《执行》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1]迄今为止,西方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研究历经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整合型三代研究范式。
我国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是从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主要代表学者有陈振明、丁煌等。
主要的成果有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陈振明《政策科学》。
现代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成果有胡业飞、崔杨杨以社会养老政策为例剖析了“模糊政策”的政策执行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模糊政策”的执行者会选择一定的“转化工具”将较难开展的“试验性执行”工作转化为较易完成的“行政性执行”工作。
[1]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问题现状研究欧博尔和李连江教授对中国乡村的“选择性执行模式”研究为例,提出地方政府总是倾向于执行可以为自身带来利益的政策,而对于服务性质的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不足,我们称之为“选择性执行模式”。
地方政府合作综述
林尚立教授在 国内政府 间关系》
中对地方政府 间合作的界定为 :“ 所谓
地方政府问的合作 , 是指 同级地方政府
及 不 同级 的不 同地 区 的地方 政 府 间的合
作与协商 , 在双方互相补充的领域加强 合作 对于涉及到双 方共 同利益的问题
加强协商。 由于 地 方 政府 间不 存 在指 导 与 被 指导 的关 系 , 不存 在 领 导 与被 领 更
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地方政府发挥 了 不可或缺作用 。然而 , 经济和社会 的发
展, 国际和 国 内竞 争 的加 剧 , 地 方政 府 对
益理论 ( 又称比较优势理论 、 比较成本
学 说 )与 要素 禀 赋 论 等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认 为 ,交 易 双 方 如
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 特别是要求地方政 府加强横 向合作与协调的呼声 日益高涨。
展 经济 技 术 协 作 项 目;( ) 织 企 业 联 2组
合 ;( ) 织 区域 合 作 ;( ) 织 各 种 3 组 4 组
之 间的纵 向关系具有 明显的领导与被领
导 、监 督 与被 监 督 色彩 。横 向 的地 方政 府 问 关 系 , 此 之 间 都 不 存 在 领导 与被 彼
徒 困境”的必然选择。而实际上,由于
要素禀赋等的差异 , 各地 区之 间客观上
存在着通过互利合作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的相互需要。 只要能进行良好的信息沟
通 , 立双 边 或 多边 协 商 机制 , 低 交 建 降
方各级政府 问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 间关系 。 中央集权制度下 ,由于 下级 在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剖析政府合作
寄希望于 中央 政府 的宏观调控 ,不仅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政府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级执行主体,其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成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和特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
它包括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公正性。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包括: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即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政策执行的效力,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性,是否能够达到政策制定的目标;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即政策执行是否公正合理,是否对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公平对待。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性、复杂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由于我国政府体制的特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常常是复杂多变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执行资源、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干部素质和能力等多个方面。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关注和投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权责不明、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影响政策执行的效力和效率。
政策执行资源的配置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政策响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 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方向。
研究结果解释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解释各影响因素对地方 政府政策响应行为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影响因素的解释与讨论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01
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地方政府政策响应行为的作用机制,揭
示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因素的权衡与协调
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深 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政策响应的行为和 效果方面,对政策响应 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 这些方面的问题。
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 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 精细化,充分考虑不同 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差异 和需求,以提高政策响 应的效果和质量。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 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政 府政策响应行为的变革 和创新,以及相关政策 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和作用。
THANKS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01
02
03
地方政府政策响应行为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 化等方面。
政策响应的效果与政策目标、实施方 式、地区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因素密 切相关。
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策响应行为 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区域差异,但 总体上呈现出逐渐优化、科学化和规 范化的趋势。
国内学者主要从政策过程、政策执行 、公共管理等角度对政策响应进行研 究。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响应的概念 、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等方面,但缺 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02
地方政府政策响应行为概述
政策响应行为的定义
政策响应行为是指政府对国家或上级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政 策的反应和回应。
各国地方政府改革发展研究理论综述-论文
经济视野同繁荣,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总之,无论从田东的发展经历,还是从其他发达地区发展历程来看,能不能抓住机遇,推动发展,决定了一个地区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因此不断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田东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就田东县发展新引擎,赢得社会竞争新优势,成为中国西部强县。
参考文献[1]胡锦涛.《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讲话》[Z].[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一、推进地方政府改革和深化是转型时期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改革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已经逐步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和政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改革不仅体现在中央政府层面的变革,更体现在地方政府改革。
地方政府改革在全球范围内,主要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为代表。
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地方政府改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经过多次改革,我国地方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机构设置以及精简人员编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不断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地方政府改革仍有很多问题和瓶颈需要突破,地方政府转型任重而道远,推进地方政府改革和深化全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转型时期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改革的系列研究首先,国外研究:从国外的研究上看,地方政府改革和地方治理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译丛”收录了大量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
总体来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关系。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引言地方政府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进行研究,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的现状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国际上看,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对政府的执行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论和观点。
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本身的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二是政策执行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政策执行效果、效率和公平性的评估;三是政策执行的改进策略,包括如何提高政府执行效率、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等问题。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政策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1.政策属性政策的属性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政策的性质、复杂程度、目标确定性、政策内容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政策性质越复杂、目标越不确定,政策执行力要求就越高。
2.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政府机构之间的协作、管理规范与制度建设,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一个机构化规范、职能分明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利于政策高效执行。
3.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一个相对稳定、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策的良好执行。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综述
行的探索和努力 。 为对 这种行 政实践的回应 , 作
学 术 界 也 兴起 了地 方 政 府 创 新 研 究 的热 潮 。 从 20 00年 开 始 ,中央 编 译 局 和 北 京 大 学 合 作 进 行 “ 方 政 府 创 新 奖 ”的评 选 , 是 给 了实 践 部 门 地 更
和学术界一个强有力的推动 , 有关地方政府创新 的 学 术 论 文 也 是 层 出不 穷 。 此 , 文 主 要 以 中 为 本 国期 刊 网 近 五 年 来 有 关 地 方 政 府 创 新 的 学 术 论
随 着 我 国分 权 制 改 革 的进 行 , 方 政府 之 间 地
的竞争加剧, 竞争方式也 由地方保护走 向了地方
创 新 。近 年 来 ,各 地 开 展 了 多 种 多 样 的创 新 活 动, 比如 内蒙 古 乌 海 的税 务 新 政 、 江 温 岭 的 民 浙
果 , 可 以理解为一个 动态 的过程 。因此 , 也 对地 方政 府创新 的研 究一般也是从 这两个角 度来进
创 新 的 目的 是 为 了构 建 一 个 “ 成 本 、 质 、 低 优 专 业 、 字 、 制 、 实和透 明的政府” 2 数 规 诚 。【 】
() 1 将地方政府创新分为政府 内部创新和外 部创 新 。 内部创新就是政府 机构 内部 工作职责 、 组织 结构 、 织文化 、 组 工作流程 、 息技 术 、 信 人事 制 度 等 方 面 的创 新 ; 部 创新 则 是 政 府 向公 众 提 外
行 的 。 静 态 的 结 果来 说 , 方 政 府 创 新 研 究 主 从 地
要表现 为对地方政府创新 的具体 内容的研 究, 比 如说在哪些领域进行了什么样 的创新, 总体上 这 属于描述性质 的研究 ; 从动态 的过程 来说 , 地方 政府创 新研 究则表现 为对地方政府创 新 的各 主 体要素及 其互 动关系 的分析 , 比如说 , 方政府 地 创 新 是 在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环 境 下 进 行 的 ?创 新 的 主体及 其动力是什 么?引发机制 是什 么 ?创 新 是 如 何 扩 散 的 ?也 就 是 说 , 一 角 度 试 图探 寻 地 这 方 政 府 创 新 的原 因 。笔 者 对 地 方 政 府 创 新 研 究
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观点综述
地方政府竞争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政区域地方政府之间提供公共物品、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时,在投资环境、法律制度、政府效率等方面开展的跨区域政府间的竞争。
作为中央政府区域代理人的地方政府因其所代表的局部(或个体)利益而使相互竞争进一步扩张,甚至逾越彼此的边界。
在中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一方面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由于该领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政府行为,因此,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而成为热门话题。
一、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研究的源起及内涵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源起,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最早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的简要分析。
而明确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是蒂布特,在《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从一个消费者对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布莱顿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使用“政府竞争”概念的学者,他主张政府在本质上是具有竞争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蒂布特的理论提出后,在欧美国家有关“辖区政府间竞争”的经济学讨论和跨学科讨论日益增多,尤其是有关辖区政府间竞争的演化论分析日益盛行。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经济学家在政府竞争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虽然国内外对地方竞争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对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仍未有统一的说法。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区域吸引力及发展的角度分析。
其代表人物是布莱顿,他认为,各地方政府间关系总体上来看是竞争性的,政府之间、政府内部部门之间及政府与政府之外行为主体之间为供给合意的非市场供给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就会围绕居民和资源相互竞争。
国内学者张飞、曲福田等从吸引力的角度来界定地方政府竞争,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为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围绕吸引具有流动性的要素而展开的跨地区政府间的竞争。
f地方治理文献综述
地方治理文献综述:
1、国外对地方治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当代地方治理思想和实践来源于20实际80年代初期的英国,紧接着向欧洲大陆国家、北美国家和大洋州国家扩展,国外学者对地方治理的研究著作也层出不穷,国外政府也逐渐致力于地方治理的实践。
自90年代以后,从治理与
地方治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格里·斯托克的《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认为长期以来统治与治理一词交叉使用,应该有所区别,从五点方面对治理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詹姆斯·罗西瑙的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中,指出治
理是一种有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现;詹姆斯·温特在《制度分析与分权》中论述道,单中心的统治及其官僚制的组织形式已经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央集权的、等级制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失败;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多中心》中主张地方治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效、 透明和具有 回应性和负有责 任感 的政府 。
1 国 外 研 究 现 状
() 绩 效 评 估 的 基 本 性 质 进 行 研 究 。理 查 德 ・海 克 1对
评 估 的 内涵 、 征 及 其 作 用 等 方 面 做 基 础 研 究 , 特 而且 包 括 对 政 府实施绩效评估 的实施理念 的研究 。
No.1 2 0 5。 0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 eI ut n n r
21 0 0年 第 1 期 5
我 国地 方政 府 绩效 评 估研 究 综 述
段德 玉 谢 冰
( 南 民族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中 湖 3 0 4 摘 要 : 着在 改 革 开 放 的助 推 下 , 国 的 经 济 体 制 适 时 地 发 生 了 转 变 , 使 政 府 绩 效 管 理 形 成 为 一 个 新 的 研 究领 域 。 随 我 这
西方 发达国家从 2 0世 纪 7 O年 代 起 将 绩 效 评 估 引 进 行 应 包 括 鉴 别 要 评 估 的 项 目 、 述 目 的 并 界 定 所 期 望 的 结 果 、 陈 政 领 域 并 加 以 应 用 , 目 的 就 是 改 进 对 公 共 行 政 绩 效 的 认 选 择 衡 量 标 准 、 置 业 绩 和 结 果 的 标 准 、 督 结 果 、 绩 报 其 设 监 业 识 , 终 以 提 高 政 府 的 行 政 服 务 质 量 在 公 共 部 门绩 效 管 告 、 用 结 果 和 业 绩 信 息 等 步 骤 。 英 格 拉 姆 教 授 则 设 计 了 最 使 理 中 , 效 管 理 的 科 学 化 、 统 化 , 经 成 为 一 种 有 效 的 实 财政管理 、 绩 系 已 人力 资源 管理 、 息技 术 管理 、 金 管理 和结 果 信 资 践 手段 , 而且 已 在 公 共 行 政 领 域 获 得 了 突 出 的效 果 。 西 方 管 理 等 管 理 方 法 。 主要 发 达 国家 已 经 较 大 范 围 内 应 用 政 府 绩 效 评 估 , 劲 地 2 新世纪 我国 地方政 府 绩效评 估研 究 强 提 高 了 这 些 国 家 的政 府 行 政 管 理 水 平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推 我 国在 2 世 纪 9 0 O年代 初期 , 效评估拓展运用 于政府 绩 动下 , 绩效评估也 有全球化之趋 势。 管 理 , 研 究 的 内容 主要 包 含 了 绩 效 评 估 的 基 本 理 论 、 行 其 运 从 中 国 的 情 况 看 , 于 不 断 深 人 改 革 , 政 管 理 的 传 统 机 制 、 作 技 巧 和 实 践 经 验 等 方 面 。但 是 就 总 体 而 言 , 家 由 行 操 专 职能模 式即全能型政府 , 为在 行政 过程 中经 常有 缺位 、 因 错 的 研究 成 果 并 没 有 得 到 学 术 界 和 政 府 的 普 遍 认 可 。进 人 新 位 、 位 的 现 象 , 以它 已无 法 适 应 社 会 主 体 变 化 和 发 展 的 世 纪以后 , 越 所 政府 经绩 效评 估 开 始经 历 拓展 时期 以及研 究 的 需 要 。此 外 原 有 的 绩 效 管 理 体 制 存 在 显 著 的 漏 洞 , 对 我 系统 化 、 化 和创 新 阶 段 , 府 绩 效 评 估 研 究 逐 渐 使 国 内 一 已 细 政 国 经 济 乃 至 社 会 的 协 调 及 其 可 持 续 发 展 产 生 了 严 重 影 响 和 些 学 者 去关 注 , 形 成 一 些 政 府 实 践 活 动 具 有 指 导 性 的 思 并 制 约作 用 。而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 的政 绩观 已经 明确 了我 国 想 或 方 法 。这 阶 段 的 相 关 研 究 主 要 表 现 为 : 行政管 理体制发 展 的方 向 , 必然 要求 建 立廉 洁 、 正 、 也 公 高
关于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政 策竞争 、 培养民主 参与精神 、 保 障公民权 利等方 面有 其优势 和价值 。当然 , 地方 自治也需 要一定的成本和条件 , 除了地方 民 主容 易产生 “ 多数人暴政 ” 之外 , 地方分权还不 利于 政策的协调 和统一 以及财富再分 配。两相权衡之下 , 地方 自治 至少 是成本
【 关 键 词 】 中央 集 权
地方分权
标准
模式
路 径
新 中国成立之后 , 我 国中央和地方的权 力划分 出现 了一 定
的紊乱状况 , 走入了 “ 集权—分权一再集权一再分权 , 权 力一 收 就死 , 一死就放 , 一放就乱 , 一乱就收 ” 的恶性循环 之中 , 尤其是 在改革开放之后 , 市 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于 地方 自主 陛和 中央 的 宏观调控能 力都提 出了更高的挑 战和要求 , 为维持经 济发展的
切 的定义 , 有 的学 者认为这 里的权 力指 的是行政 权 力 , 也有 的
也 有学者从政 府职责 权限 的角度来探 讨 中央 和地 方权 力
的划分 , 他们认为 以往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 府 的权 力调整 的 “ 收 放循环 ” , 其 中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没有 明确 双方的职责权 限 , 从 而在权 力的上收与下放过程中失去基本 的依据 。要实现中央和 地方权 力的合理 划分 , 就要 明确 区分 中央和地 方不同的职能和 责任, 摆脱政府 间关 系中不同层级政 府在纵 向1 司职 能 、 职责和
传统意义上 的集权与分权 强调权 力在纵 向上的划分 , 中央 集权 “ 强调中央政府在整个社会协调 和控制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
用” , 地方分权 的实质在于 : 在 一个主权 国家 的内部 , 通过 地域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政府行为研究综述
发 , 相 关研 究 作 了 理 论 的 综 合 与 整 理 , 对 试
内容 摘 要 :我 国 城 市 土 地 市 场 的 建 立 实质 上 是 由 政 府 所 主 导 的 强 制 性 制 度 变 迁 的 结 果 , 并 且 政 府 是 我 国城 市 土
具有 占有权 、 使用权 、 部分处分权和部分收
益 权 的 准 土 地 所 有权 。 这 模 糊 了 土 地 使 用 权 和 所 有 权 的边 界 ,因 为 所 有 权 和 使 用 权 都 具 备 这 四项 职 能 ,造 成 了理 论 上 的 模 糊
和 现 实 中的 5 i, g1  ̄ ;二 是 城 市 土 地 国 家 所 有 .
地 出 让 中 的 唯 一 供 给 主 体 , 因此 如 何
权 。“ 人 所 有论 ”者 大 多 主 张 成 立 城市 土 法
地 公 司 ,如 杨 继 瑞 ( 9 0) 张 国 有地 产 19 主
公 司 是 国有 土 地 所 有 权 的法 定 代 表 组 织 , 隶 属 于 城 市 政 府 ,接 受政 府 的指 令 ;高 波 ( 9 6) 张 建 立城 市 土 地 法 人所 有制 , 19 主 中 央 政 府 设 立 土 地 资 产 总公 司 ,对 各 级 政 府
尤 其 关键 。 本 文 从 政 府 角度 出发 , 对
我 国 土 地 市 场 与 政 府 行 为 的 相 关 研 究 做 了梳 理 ,试 图 对 今 后 土 地 市 场 的 改
新 ,又 涉及 到政 府作为城市土地 出让主体
在 交 易 中与 相 关 利 益 者 的 关 系 问 题 。 学 者 们 从 城 市 土 地 产 权 的 角 度 分 析 了土 地 出让 中 政 府 行 为 的 原 因 , 周 其 仁 、 陈 书 荣 (0 2 01) 为我 国 城 市 土 地 产 权 制 度 的缺 认
近百年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
近百年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刘晓满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以郡县制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汉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运作,吏员设置、升迁、秩次等诸多问题,一直倍受学者关注,近百年来前人有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综合研究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著大都会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作专门探讨。
罗志渊《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独立出版社,l943年)探讨了秦代郡县的形成、两汉行政体系与内部组织之构成以及地方政治与吏治的关系。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史语所专刊之四十五A,1961年第l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构建了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分十三章考论地方行政制度,述其设官与职掌:一是统治政策与行政区划,二是郡府组织,三是郡尉,四是郡国特种官署,五是县廷组织,六是乡官,七是郡县学官,八是上计,九是监察,十是任迁途径,十一是籍贯限制,十二是任用杂录,十三是秩绶表。
中国历代政书记载政治制度,皆偏详中央而忽略地方,该书堪称第一部系统详细研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力作。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史》(四川人民出版社,l992年)主要考察了郡县制由萌芽到确立,再到与分封制并行,后又发展为州郡县三级的演变过程。
李创新、华金辉《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l995年第2期),奇秀《中华古典地方行政机构体制的设置及演进规律》(《学术研究》l996年第3期)两文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亦有探讨。
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沈阳出版社,l997年)从行政区划与地方官制这两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规律,在行政区划的设置、幅员盈缩、层级变迁、郡县制发展及地方长官设置等问题上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论述。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综述与前瞻
有法不依 、 违法不究 、 执法不严、 滥用职权等现象至 今仍不同程度地在许多地方存在。囹 当前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 相对集 中 行政处罚体制改革和公安行政体制改革。 1 . 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目前我 国行 政审批 领域 内的改革主要是进 行集中审批的探索。 0 1 国务 院推行行政审批 20 年 制度改革 , 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生效 以后 , 各地普遍 设立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行政服务 中心 。行政 服务中心仅承担行政许可的协调 、 管理、 监督和服 务职能 , 并不具有行政许可的主体资格。[ 4 1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 ,0 8 四川省成都市武 20 年 侯区行政审批局成立 ,主管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 理工作 , 这是我 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行政审批局。 根 据 《 成都市武侯 区行政审批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 和人员编制规定》 ,原来 由 2 家部门承担的行政 0
式: 其一 , 以北京等直辖市以及海南省为代表 的行 政管理模式 ,即这些地区行政管理层级就是省直
} 本文为 2 1 四川省社科 重点项 目“ 0 0年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涉及 的组 织法问题研 究” 批准号 :C 0 0 1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S 1A 1 )
研 究综述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9 01 期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 20 从 0 5年 国务 院批 复上 海浦 东
政府体制模式, 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自 20 年国务院层面的大部制改革实施 以来 , 从 08 全国各地的大部制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当
前各地开展大部制改革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 1 . 大幅度精简机构。改革后 , 各省( 、 ) 区 市 政 府厅局级机构得到不同程度 的精简 ,全国共减少 厅局级机构 8 0多个 , 其中 , 吉林 、 天津 、 北京均减 少7 个左右 。 例如 ,0 9 20 年北京政府机构改革后 , 调整 优化 了 1 9个部 门 , 减 少议 事协调 机构 和l 共 临 时机构 2 个, 7 精简比例达 3 .%。 2 5 2 大部 门、 . “ 大厅局” 亮相。机构改革后 , 由于
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综述
海洋污染 、 固体废 弃物污染等环境 问题 。这些 问题的 出现 , 严重地影响 了人类的生存 发展 。 因此 , 中国的制
收 稿 日期 :2 1- 3 1 0 10 — 7
生态环境 的基础 上 , 获得 经济效益 的持续 增长 , 实现 产 业持续发 展。因此 , 推动制 造业建立节 能 、 降耗 、 降
低 污染 的绿色创新 系统 已势在必 行 。地 方政府 作为 中 央政 府 的下 属 机 构 执 行 中 央政 府 制 定 的科 技 政 策、 产业 政策 、 政政策 、 财 税收政 策 , 是制造 业绿 色创
第1 3卷
第 3期
科 技 与 管 理
Sce e Te hn og a Ma g inc - c ol y nd na em e t n
V . 3 NO. o1 1 3
May, 201 1
2 1年 5 月 01
峨
文章 编 号 :0 8 7 3 (0 10 — 0 10 10 — 132 1 )3 03 — 5
制造业 是创造社会财 富的支 柱产业 , 国民经济 对 发展具有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自 2 0世纪 6 年代 以来 , 0 全球经济 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发展 , 创造 了高度发达 的 现代物质文 明。然 而 , 伴随物质文 明产生 的同时人类 又面临着气候变 暖 、 氧层破坏 、 臭 生物多样性 减少 、 酸 雨蔓延 、 森林锐减 、 土地 荒漠化 、 大气污染 、 水体 污染 、
Absr c L c lg v r me t S a c mpih ns i re n o ain s se a e s mme ie a wh l it r o h t a t: o a o e n n ’ c o l me t n g e n i n v to y tm r u s rz d; oe p cu e ft e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现状综述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现状综述作者:田润宇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摘要:地方政府行为研究是地方政府学研究中有待开垦的领域,开展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笔者分类梳理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现有成果,并进行了分析评述,进而指出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努力方向:把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政治学、行政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进行立体、全景式研究。
关键词: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现状;评述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0)04--0075--05一、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传统学科研究继续深化和进步,很多新学科蓬勃兴起,世界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地引进和吸收。
但是与许多新兴学科一样,地方政府学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研究领域有待开垦,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就在此列。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看,人们对地方政府的探讨多属于静态、规范的研究,如对于地方政府职能的研究、政府间关系的研究、地方政府层级划分的研究,等等,而对于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已有的地方政府学专著都没有对地方政府行为给予专门论述。
因此,开展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必然对丰富中国地方政府学的知识,拓宽地方政府学的研究视野,完善地方政府学的学科体系,增进人们对地方政府行为规律的把握起到推动作用。
(二)实践意义任何一个达到一定规模的国家治理都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
无论国家的结构形式和政治体制如何,国家整体的治理绩效在最终的意义上都取决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绩效状况。
考察中国的治理状况,地方政府在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仅仅局限于静态和规范的探讨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真实症结的,更无法拿出实际有效、可操作的药方。
国内地方治理研究述评
国内地方治理研究述评作者:曹剑光来源:《东南学术》2008年第02期来源日期:2008-4-8摘要: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地方治理理论研究发展的概况,对与地方治理相关的一些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地方治理研究所涉的主要领域,并指出我国地方治理研究中存在的包括滥用“地方治理”概念、存在不少研究的空白地带、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层面的较为完善的创新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国内;地方治理;述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地方治理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遍及欧美发达国家及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性现象”,“它是在民族国家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社会形态和国家权力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政府组织为有效回应环境变化和危机挑战而选择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而我国在此时也正努力探寻着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行政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改革、中央放权、地方分权化改革、农村村民自治改革等正轰轰烈烈进行着,而上述的改革迫切需要有说服力的相关理论的指导,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伴随着治理、善治理论的引入,作为更为有实际意义、更具体化的地方治理理论也引人中国,对此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实际运用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本文试图从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着手,梳理、总结目前相关学者取得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简要评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的基础是进行基本概念界定,因为只有在界定了基本概念的外在边界和内在含义的基础上才可能构建相关的理论框架并展开论述。
然而,目前国内学者除对“治理”的概念作较多的论述外对其他相关的概念较少进行较为深入的界定与辨析。
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治理”理论主要涉以下重要的概念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及辨析:地方治理、地方政府治理、民族国家治理、社区治理、地方政府改革、地方政府创新等。
(一)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英国著名学者威廉·L·米勒、马尔科姆·迪克森和格雷·斯托克认为,地方治理是“关于地方服务的委托、组织和控制,这些地方服务包括地方区域内卫生、教育、治安、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等。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现状综述
何教授 的研 究 突 出 的贡 献在 于 : 是 明 确提 一
出了地方 政府行 为过 程研 究 的问题 , 且 对 其重 并 要意 义进行 了展 开论 述 。他 认 为 , 方 政 府 职能 地
结 合 起 来 , 当代 中 国地 方 政 府 行 为 进 行 立体 、 景 式研 究 。 对 全 关键词 : 当代 中 国地 方 政 府 行 为 ; 究现 状 ; 述 研 评
中 图分 类 号 : 5 3 文 献标 识码 : D2 A 文 章 编 号 :0 8 10
一
、
研 究 意 义
体 制如 何 , 家整 体 的 治 理绩 效 在 最 终 的意 义 上 国 都取 决于地 方 政府 治理 的绩 效状 况 。考察 中国的 治 理状 况 , 地方 政 府 在 实 施 治理 的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非 常 突 出 , 于 这 些 问题 的研 究 仅 仅 局 限 于 对 静 态 和规 范 的 探 讨 是 无 法 找 到 问 题 的真 实 症 结 的 , 无法 拿 出实 际有效 、 更 可操 作 的药 方 。我们研 究 当代 中国地方 政府 的行为 意在 通过研 究 视角 和 方 法 的转换 更加 全 面 、 入地 把 握 地 方 政 府 行 为 深 的规律 , 完善 国家 治理 体 系 、 为 改进 地方 政府 治理 绩 效提供 更 有价 值 的解决 方案 。
第 0 年7 1 厂 22卷 第 4期 1 0 月
天 津行政 学院学 报
JO U R N A L F I NJI O T A N D M I I A N ST R A T I N I ST I O N TU T E
V0 1 N0 I 2. 4
Jl 1 ] 2 0 U0 I
( ) 论 意 义 一 理
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吕丽娜(1975—),女,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2007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地方政府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与中部崛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政府间关系包含了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间关系两个方面。
[1](p22)在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下,地方政府间处于被阻隔的状态,横向联系较少,国内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限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纵向关系的研究。
直到后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及纵向权力结构的逐步调整,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才逐渐形成,进入行政学研究的视野。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理论及法律制度相比,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
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的研究从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的现实出发,同时受西方学者研究的启发,取得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两个关系维度、三大协调机制、四种研究视角及三种研究动向。
一、两个关系维度目前国内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道出了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两个关键维度,即“竞争”与“合作”。
部分学者受地方政府间竞争理论的启发,提出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实质是竞争关系。
经济学家蒂伯特在研究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时关注到了平行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问题,并提出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模型,这一理论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学者也尝试应用该模型来解释我国的改革,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包括:张维迎、粟树和等学者运用产权、制度等理论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竞争问题,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方分权政策导致了地方竞争,地方政府又反过来引发了民营化;华裔经济学家钱颖一认为中国存在着一个事实上的财政联邦主义,因此在各个地方政府间形成了竞争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博士等主持的“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研究”成果指出,竞争已成为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现象,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具有自身的特点,地方政府的竞争属于非流动要素的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和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
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以及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地方保护主义,则严重地阻
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
政府推动的。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区利益的主体代表,通常会基于维护地方利益而
与其他地方政府围绕经济合作与对抗进行博弈。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0 引言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指的是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地区政
府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和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
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
完成这一活动需要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
在我们
这样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地方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性根
源依然根深蒂固的现实背景下,尤其需要通过政府进行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和沟通
协调,打破传统体制的制度均衡,推动区域经济朝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国内
外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论著,现综述入下:
1 国外研究综述
上世纪60年代,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哈耶克在《自由秩序理论》一书中指出市场不是一种由政府为了更高层次的效率和消费者满意而重新设计出来的事物,
而是自发地发展起来的一种自然现象,政府作为一种人为的秩序,其任务是保证
市场基本条件的稳定、消除市场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等。
在地区经济中,地方政府
与市场经济中的其他主体一样是利己的,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为谋
求地区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会选择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决策;地方政府在决
策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守法治的原则,决不能使用强制力。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指出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生产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
撑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和机会)。
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有
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并非是保护或者运用补贴等优惠
政策,而应在强化四个竞争力的要素上下功夫,以强化本区域的竞争优势,促进
区域经济的繁荣。
奥斯本和盖布在1992年《重塑政府》中阐述了用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观点,时提出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区域中的州际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③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
④有使命感的政府:改
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⑤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奥克森在1999年出版的《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中强调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多样性的地理
和社会生态环境的联系更为密切。
在区域合作进程中,地方政府被视为民主政治
训练的场所、公民道德和意识培养的基地、切合公民需要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提
供者、中央政府集权倾向的制衡者之一。
地方政府的角色是为社区确定应优先解
决的问题,在公共政策的发展和公共项目的执行中提供相应的信息,为区域发展
提供相关技术资源和在执行地方计划时提供帮助。
斯蒂芬·贝利在2006出版的《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论述了区域经
济中,地方政府的公共性源自用脚投票、用手投票两种机制力量的均衡。
地方政
府承担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基本依据不仅在于市场失灵,也在于社会公平。
地方
政府的行为要强调公共性与公益性,不能单纯地讲建设服务型政府,也不能单纯
地讲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要强调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公共性——地方政府应该
为地方成员提供普遍的服务,要着重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住房、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扶持弱势群体、发展慈善事业等方
面的问题。
2 国内研究综述
杨雅琴在2003年发表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中指出地方政府要着眼于区域发展的长远和整体利益,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加强区域内外经济联系和合作服务。
在区域合作发展初期,地方政府可扮
演一个“动员者”的角色,主动地介入区域合作,为各地企业实施区域联合发展牵
线搭桥以及相关的协调工作。
而当区域合作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后,地方政府不是
逐步“淡出”,而是要实施角色转换,即由“动员者”变为“清障者”、“服务者”,不仅要清除区域合作政策上的障碍,更要清除体制和思想上的障碍,避免地区之间的
过度竞争和利益冲突,从而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的发展。
石薛桥在2005年发表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选择和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阐明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是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
新的第一行动集团,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
过程中也会偏差,地方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创造环境、制定政策、发挥优势等
途径及时纠正偏差,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张可云在2006年2月25的《人民日报》上发表评论《完善区域管理,促进
协调发展》中强调,地方政府参与区域管理促进合作发展工作的重点是:第一,
改善企业跨区域活动的环境,促进企业主导型区域经济合作;第二,彻底摒弃地
方保护主义的做法,改革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科学制定行政区内的发
展规划和战略重点,在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时,对区域内重点产业和重点空间
的发展给予支持。
地方政府还应为企业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制度保障,为企业
的跨区域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毛传新在2007年出版的《区域开发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必须规范化。
区域经济需要地方
政府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按照要素流动和利益相关的客观要求制定区域发展
战略。
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合作是在跨行政区划的前提下进行的,地方政府还应
提出和执行有利于跨省区要素流动的各项政策,打破行政区界的经济治理机制。
在区域内建立起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地进行。
肖金成在2007年《干部培训大讲堂》在线访谈中就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一定的地位。
比如说投资环境的改善;第二方面,政府的角色要转到公共服务上。
比如基
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福利、社会保障,对弱势群体的援助,文化道德的建设,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些方面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三方面,就是要锤炼一个“地方精神”。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内在的文化,地方政府要塑造本区域的文化特色。
以上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
这些研究虽然涉及了区域经济
合作中地方政府行为的诸多方面,但由于国情不同,西方国家的成熟理论和经验
只能借鉴与参考,国内的研究在系统性、可操作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哈耶克,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三联书店.1997年.
[2]奥斯本and T·盖贝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杨亚琴.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3(3):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