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

合集下载

名解

名解

1.性状鉴定:通过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的直观方法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真实性监督的方法。

2.地道药材: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3.原植(动)物鉴定:利用植(动)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对生药的基源进行鉴定,确定物种,给出原植(动)物的正确学名。

4.晶鞘纤维:甘草,纤维多成束,非木化火微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5.挂甲:胆黄,其水液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6.维管束:是在植物进化到较高级的阶段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才出现的组织。

7.二强雄蕊:雄蕊4枚,分离,2长2短,如益母草、地黄等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

8.定根:凡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称为定根。

9.微量升华: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生化物,在显微镜子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的特征。

10.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及其后含物等特征进行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

11.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聚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是一类既保留着颈卵器,又能产生种子,并具维管束的高等植物。

12.怀中抱月:松贝外鳞叶2片,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淡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14.金包头:知母,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一端残留淡黄色叶基(习称“金包头”)15.朱砂点:茅苍术,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

16.乌金衣:胆黄,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17.鹦哥嘴:天麻,顶端有残留茎基(春麻),或为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冬麻),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斑痕。

名解

名解

1.免疫immunity: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机体防御外来病原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3.免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或称免疫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4.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体内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总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可能成为肿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识别并清除这些有害细胞。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有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原immuno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5. 抗原Ag: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半抗原hapten: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7.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8.抗原决定簇(表位)epitope: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9.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

10.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11.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12.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名解复习资料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名解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

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

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

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

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

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或称定性变量,其取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或属性,有两种情况:1)无序分类(unordered categories):包括①二项分类,如上述“性别”变量,表现为互相对立的结果;②多项分类,如上述“血型”变量,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多类结果。

2)有序分类(ordered categories):各类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或等级顺序关系,有“半定量”的意义,亦称等级变量。

等级资料: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中药鉴定学名解

中药鉴定学名解

中药鉴定学一、名字解释1、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4-11个异型维管束形成的花纹。

2、罗盘纹:商陆切面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

3、钉角:草乌表面突起的支根。

4、过桥:黄连根茎的光滑节间部分。

5、车轮纹:防己等中药材断面有稀疏放射状纹理。

6、金锦玉栏:黄芪等药材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呈菊花心状。

7、芦头:人参等药材根茎;艼: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芦碗:人参等药材根茎上的茎基残留痕。

8、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的疣状突起。

9、蚯蚓头:防风根头部的明显密集的环纹。

10、扫帚把:南柴胡、防风等药材主根上残留的叶柄残留物。

11、风轮(风眼):防风断面皮部浅棕色、木质部浅黄色,形成的放射状纹理。

12、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圆点状,习称“狮子盘头”。

13、朱砂点:白术、苍术、木香等药材横断面皮部所具有的红棕色油点。

14、云头:白术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

鹤腿:白术向下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下茎。

15、起霜:茅苍术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

16、虎掌南星: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由主块茎及多数附着的小块茎组成,形似虎类脚掌。

17、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新月形。

18、观音合掌: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

19、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具棕色斑点。

20、马牙嘴:炉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

21、鹦歌嘴(红小辫):天麻顶端的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苞。

22、肚脐眼:天麻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23、起镜:天麻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饮片半透明,角质样。

24、金钱环:香圆枳壳花柱残基周围的圆环状突起。

25、光辉带:菟丝子等药材栅状细胞中有折光性极强的亮带。

26、不育顶端:冬虫夏草子座头部光滑部分。

27、香脂酸:存在于树脂中的芳香酸。

28、白颈:广地龙全体具环节,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

名解

名解

遗传病(inherited disease,genetic disorder) 因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

包括生殖细胞、受精卵内以及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是指婴儿出生时即显示症状如血友病、Down综合征等。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 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患同一种疾病。

点突变(point mutation)是指单个碱基被另一个不同的碱基替代而造成的突变。

又称为碱基替换(substitution)。

替换的方式:转换(transition)即同种碱基和颠换(transversion)即异种碱基。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是指碱基替换后,一个密码子变成另一个密码子,但是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未产生遗传效应。

这是由于遗传密码的兼并性。

同义突变通常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碱基。

如:UUU和UUC均编码苯丙氨酸。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是指碱基替换后使mRNA的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了氨基酸的序列,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错义突变通常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二碱基。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是指碱基替换后,使一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一个终止密码子(UAG、UAA、UGA),致使多肽链的合成的提前终止,肽链缩短,成为没有活性的多肽片段。

如β地中海贫血移码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 是指在DNA编码序列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使在插入或缺失点下游的DNA编码全部发生改变,这种基因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 是指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尤其是基因编码序列或侧翼序列的三核苷酸重复,在一代代传递过程中重复次数明显增加,从而导致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系解每章名解

系解每章名解

骨学1.名词解释:①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围成。

内有脊N和血管通过。

②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位于骶骨下端骶角之间的裂孔,是骶管麻醉的进针部位。

③肋弓Costal arch:由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接而成。

④胸骨角Sternal angle: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⑤钩椎关节Luschka joint: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唇缘相接而成。

如过度增生肥大,可压迫脊神经导致颈椎病。

⑥翼点Pterion:位于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此处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分支通过,易损伤。

⑦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骨因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骨缝间膜较大称颅囟。

如前囟、后囟等。

⑧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

⑨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位于上颌骨、蝶骨和腭骨之间,有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

⑩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构成。

为体表标志。

⑪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位于肱骨体后面中部,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内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肱骨中部骨折易伤及桡神经。

⑫髋臼Acetabulum: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的体合成。

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学1.名词解释:①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②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可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

③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为纤维结缔组织囊。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内生,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2、呕吐是指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局解名解

局解名解
22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等。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22 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后者又分为脏、壁两侧,脏层是心外膜,壁层紧贴纤维心包的内面,二者之间形成心包腔。
20 麦氏点:Mc Burney 点,位于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
21 肋膈隐窝:对称肋膈窦,呈半环形,上界相当于肺下缘,下界为胸膜的下界,是肋胸膜折返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左右各一,位置较低,是容量最大的胸膜隐窝。胸膜腔内的积液或积脓常积于此,是穿刺抽液引流的良好部位。
25. 主动脉裂孔通过 主动脉 胸导管 。食管裂孔通过 食管 迷走神经。
26. 右肺根的结构由上向下分别是 上叶支气管 肺动脉 中叶及下叶支气管 下肺静脉。
27. 左肺根的结构由前向后分别是 上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
28. 肝十二指肠韧带通过的结构是 肺固有动脉 胆总管 肝门静脉。
29. 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脐静脉闭锁形成 肝圆韧带 ,脐动脉闭锁形成 脐内侧动脉 ,脐尿管闭锁形成 脐正中静脉。
9 收肌管: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区中段三分之一,缝匠肌深面的间隙,长约15厘米。前壁为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内容物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10 头皮:在颅顶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愈合而成。损伤时需缝合止血。 11 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1 听诊三角:由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外下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的三区。该区胸壁最薄,易听清肺呼吸音。

名解

名解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病机、体质不同,症候不同,治法也不同。

疢难:指疾病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刚痉: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发热恶寒,无汗为主症的疾病。

柔痉: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发热汗出不恶寒为主症。

百合病:热病之后,或情志不遂引起心肺阴虚内热所致,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异常及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狐惑病:由于湿热虫毒所致,临床以目赤、咽喉以及前后二阴蚀烂甚至酿脓为特征、伴神志恍惚、狐疑惑乱等症的一种疾病。

阴阳毒:由于感受疫毒所致,临床以发斑,咽喉痛为特征的急性疾病。

百脉一宗:百脉谓之全身的血脉;宗,本也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疟母:指疟病久而不愈而正气日衰所致疟邪与痰血结与胁下而形成痞块的一种病症。

历节病:以肝肾气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以遍身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甚至肿大变形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瘾疹:俗称风疹团,指皮肤痒疹呈斑片状,时隐时现,事发时止的一种疾病。

血痹:由于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所致,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虚劳:由于劳伤所致的五脏气血阴阳虚损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干血:由于虚劳日久不愈,使经络的营养和气血运行都受到影响,因而产生瘀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快药:指作用峻猛的一类攻下药肺胀:有两种含义。

一指病名,是以咳嗽气喘,胸膈满闷为主症的咳嗽上气病。

二指病机,概括为肺气胀满。

即因素有饮邪,又外邪束表,内外合邪,邪实气闭所致。

奔豚气:是一种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发作性疾病。

其气攻冲,如豚之奔状,发作后即如常人,故名甘澜水:又名劳水,千里水。

即将水反复扬之,然后取用之水。

其气味质清而甘平,有补脾益肾之功寒疝:《说文》:“疝,腹痛也”,寒疝是一种阴寒内盛的急性腹中疼痛病,与后世所说的疝气不同。

由于内外寒邪俱盛,寒邪与阳气搏结所致,以发作性绕脐痛,肢冷汗出,脉沉紧为其典型证候。

解剖名解

解剖名解

1、骨髓: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的孔称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间,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助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5、肋沟: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称肋沟,肋间神经和血管走行其中。

6、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7、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

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8、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9、肱骨外科颈: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此处较易发生骨折。

10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斜向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

11、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突起,称髂结节,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12、髋臼:为髋骨外侧面的一朝向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髋臼窝和髋臼切迹。

13、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结缔组织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14、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接形成。

15、椎间盘:为连于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

16、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17、骨盘: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形成。

18、斜角肌间隙:是由前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19、腹股沟韧带:是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20、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通道,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名解

名解

1.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例如野猪可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

2.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例如牛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

3.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例如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4.免疫逃避: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后,有些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例如血吸虫、疟原虫。

5.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菌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例如蛔虫、钩虫。

6.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菌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例如隐孢子虫、肺孢子虫等。

7.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称为带虫免疫。

例如疟原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主要表现为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例如血吸虫。

9.中绦期:是指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各个时期被统称为中绦期。

例如猪肉绦虫的囊尾蚴。

10.棘球砂: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内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囊砂或棘球蚴砂。

11.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幼虫进入人体后发育速度有很大的差别,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可以“暂停发育”状态滞留于组织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入肠腔发育,这种现象称为迁延移行。

名解

名解

名解:1.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2. 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致使代谢性碱中毒。

这是由于一方面钾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离子交换增加,使细胞外液的氢离子浓度降低,另一方面,远曲小管Na+,K+交换减少,Na,H离子交换增多,这两方面作用即可使病人发生低钾性碱中毒,而此时,尿液却成酸性,称反常性酸性尿。

3.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4. 无菌术:无菌术即是针对这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5. 消毒: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6. 灭菌:灭菌系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包括芽孢7.休克指数:常用脉率/收缩压来计算,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大于1.0-1.5提示有休克,大于2.0为严重休克.8.CVP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水柱).9.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MA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10.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体内酸性物质的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即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11. 低钾血症:血清钾的正常值为3.5~5.5mmol/L.低于3.5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

12. 低渗性脱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3.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

水和钠虽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打印版名解

打印版名解

1【西昆派】宋初流行诗派之一。

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得名。

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内容上,他们多咏宫廷生活、前代帝王故事、男女爱情故事,还有更多的是咏物诗。

形式上,声律和谐、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他们标榜学习李商隐,但不过片面发展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思想空洞、内容贫乏,不过为封建士大夫提供了文字消遣的玩意。

西昆派风靡宋初诗坛数十年,一方面,有助于矫正浅俗的白体和无文的复古体,另一方面,也因其脱离现实,馆阁气十足而注定了不会统治诗坛太久。

2【宋初三体】宋初诗坛,袭晚唐五代余风,有三体之说,即三种诗歌流派风格。

一曰白体,又叫香山体,学白居易,浅切随意,如王禹偁、李昉;二曰晚唐体,学贾岛、姚合,写隐逸生活,清逸幽隐,诗风清苦,如林和靖、九僧;三曰西昆,学李商隐,力变浅切,文辞华丽,然尚欠空洞,如杨亿、刘筠、钱惟演。

三体均离政治较远,多用近体。

这一时期,王禹偁是比较出色的诗人。

虽然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相对纷乱,但已预示着一个新的变革时代的到来。

3【苏梅】宋代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合称。

苏舜钦,性格豪迈,慷慨磊落,不畏位卑,积极倡导政治改革,诗风豪壮,晚年趋于清雅,尝作沧浪亭。

梅尧臣,沉沦下寮,善工五言古律。

风格平淡、状物鲜明,题材丰富,反映民生。

苏梅强烈反对西昆的浮艳诗风,创作了一些揭露黑暗、抨击时政的作品。

苏梅是宋初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4【江西诗派】中国文学史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派,以黄庭坚为中心,重要成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并非都是江西人,但因黄庭坚故得名。

他们多学杜甫,宋末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

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师承前人之辞、师承前人之意。

创作上要求字字有出处,以故为新;诗风新奇瘦硬。

内部成员风格各异,自成一体。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力最大的诗派,影响遍及南宋,余波一直到近代同光诗人。

他们学习杜甫是对的,但没有真正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片面强调技巧,摆脱了西昆体的束缚,又走上了新的形式化道路。

解剖学名解

解剖学名解

●胸骨角Sternal angle:为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向前微突的骨性结构。

第2肋软骨连于胸骨角的两侧,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咽峡Isthmus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由空腔通向咽部的狭窄通道,称咽峡。

●卵圆窝Fossa ovalis:为心心脏房间隔右侧中下部一卵圆形浅凹陷,是胚胎时期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

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为蛛网膜突入上矢状窦内所形成的许多绒毛状突起,脑脊液经此渗入硬脑膜窦回至静脉。

●膀胱三角trigone of ladder: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缺少粘膜下组织,膀胱收缩时,也呈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指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有关●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为颈总动脉杈后内方一扁圆形小体,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可反射性地进行调节(如呼吸深度,频率改变等)●脊神经节spinal ganglion:为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附近的椭圆形膨大,由假单极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由互相移形的内,外两部分构成。

外部为纤维环,由无数层纤维软骨环组成,坚韧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为白色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

既坚韧又富有弹性,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并允许脊柱做各个方向的运动。

●盆骨界线Terminal line of pelvis: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行线,其将骨盆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气管隆嵴Crista trachea:气管杈内面有一向上凸的半月形的纵嵴称气管隆嵴,偏向左侧,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左右主支气管和起始部的标志。

中药鉴定学名解与简答

中药鉴定学名解与简答

名词解释道地药材:来自一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和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著名药材。

走油:含油、糖或粘液质的药材在贮藏不当时,油样物质溢出表面。

风化:矿物类药失去结晶水,使性状和功效发生改变。

潮解:含盐类物质的结晶体,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或受温度影响逐渐变为液体。

星点:系指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的异型维管束。

其形成层呈环圈状,内侧为韧皮部,外侧为木质部,射线成星芒状射出。

云锦花纹:系指何首乌断面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侧组织中,多个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组成的云朵状花纹,简称“云纹”罗盘纹:商陆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3-10个同心性环状层环。

车轮纹:指药材的断面纹理呈车辐状,如防己。

菊花心:指根及根茎类药材的横切面的中心部位具有类似菊花瓣状的放射状纹理,如甘草。

金井玉栏:指某些药材横切面上,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状如金玉相映,如黄芪。

蚯蚓头:指前胡(或防风)根上部有密集的横向环纹,形如蚯蚓。

狮子盘头:指党参根头部膨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形如狮子头。

豆豉尾:党参的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称为豆豉尾。

怀中抱月:怀中抱月是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朱砂点:指某些药材断面的黄棕色或红棕色的油细胞或油室,色如朱砂,如苍术、木香。

鹦哥嘴:指冬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孢。

肚脐疤:指天麻下端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疤痕,形如肚脐。

隔沙线:指肉桂断面外侧棕色,较粗糙,内侧红棕色,油润,中间具黄棕色线纹,习称“隔沙线”连三朵:指款冬花呈不规则棍棒状,常2-3个连生,习称“连三朵”方胜纹:指蕲蛇背部黑褐色或红棕色,有24个灰白色菱方形斑纹。

连珠斑:蕲蛇腹部灰白色,有多数类圆形黑斑,形如念珠,习称“连珠斑”(或念珠斑)。

佛指甲:蕲蛇尾部尾部末端的一枚长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形似指甲,习称“佛指甲”。

菌核:是菌丝紧密缠结在一起组成的坚硬的团块状休眠体,如猪苓、茯苓、雷丸、马勃等。

名解

名解

温病: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风热病邪: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

病种:风温(冬温)。

暑热病邪:发生于夏季的由火热之气化生的一种致病温邪。

病种:暑温。

湿热病邪: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和热二重性质的致病温邪。

病种:湿温。

燥热病邪:发生于秋季的具有干燥性质一种致病温邪。

病种:秋燥。

温热病邪:在春季致病的一种温邪。

不兼有风、暑、湿、燥等病邪的性质,但温热性质显著。

病种:春温温毒病邪:指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一类温热性致病因素。

病种:肿毒温病。

疠气: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致病温邪。

病种:温疫。

★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

病种: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

★伏邪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病种:春温、伏暑。

★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

主要出现在暑湿,湿热郁阻少阳(属气分证)。

★日晡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

日晡即下午3~5时。

见于:热结肠腑,阳明腑实,湿温病等。

★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

见于: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

见于:1. 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

2. 热入血分,热瘀交结。

★身热肢厥: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

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内真热外假寒。

见于:1. 营血分;2. 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战汗:指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续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多为热邪留连在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

★神昏谵语:神昏: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谵语: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

两者常并见,故并称,多属闭证,实证。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

热深厥亦甚:白pei:是在湿热类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

1.外胚间叶/外间充质/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2.鳃弓(branchial 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pharyngeal pouch):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颈窦(cervical sinus):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腔称颈窦。

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鳃瘘、先天性耳前窦道。

5.拉特克囊(Rathke pouch):胚胎第三周末,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凹陷,称拉特克囊。

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分化成垂体前叶细胞。

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最后拉特克囊和上皮性柄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可发生囊肿、肿瘤,如颅咽管瘤。

6.融合(fuse):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merge):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唇裂(cleft lip):多见于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单、双侧均可发生,单侧较多。

依病变程度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前者从唇红至前鼻孔底部完全裂开,后者只在唇红缘有一个小切迹。

少见情况下可发生上唇正中裂、下唇裂。

9.腭裂(cleft palate):口腔常见畸形,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常伴唇裂、颌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SiRNA:利用双链小片段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体内靶基因表达,使细胞出现靶基因缺失的表型。

基因(gene):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基因是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所必需的全部DNA,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也包括为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

开放阅读框架(ORF):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序列。

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染色体基因组和染色体外基因组。

C值(C-value):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用以衡量基因组的大小。

基因重叠:是指同一段DNA片段能够参与编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这种现象在其他的生物细胞中仅见于线粒体和质粒DNA。

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使较小的基因组能够携带较多的遗传信息。

多顺反子mRNA (polycistronie mRNA):病毒基因组DNA序列中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的基因或rRNA的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

它们可被一起转录成含有多个mRNA的分子,称为多顺反子mRNA。

类核(nucleoid):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由一条环状的双链DNA分子组成,在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的形式,在细胞内形成一个致密的区域,称为类核。

插入序列(IS):长度在2000bp以内,两端都有正向重复序列(DR)和反向重复序列(IR),中间1kb左右的编码序列,仅编码和转座有关的转座酶。

只有当IS转座到某一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或插入位点旁边的染色体发生畸变等效应时才会被发现。

复合型转座子(Tn):长度在2000-20000bp之间,两端由一对IS元件组成,带有与转座作用有关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

质粒(plasmid):一类染色体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属染色体外基因组。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大肠杆菌质粒是双链环状结构的DNA分子,没有游离的末端,每条链上的核苷酸通过共价键彼此头尾相连,这种结构称为共价闭合环状DNA。

质粒的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两种不同质粒因利用同一复制和维持机制,在复制和随后向子代细胞分配的过程中会发生竞争,从而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稳定存在,其中一种质粒将被丢失,这种现象称为质粒的不相容性。

反向重复序列:是指两个相同顺序的互补拷贝在同一DNA链上的方向排列。

反向重复序列常见于基因的调控区,可能与复制、转录的调控有关。

卫星DNA:由2-10bp组成重复单位,重复单位成串排列而成,由于这类序列的碱基组成不同于其他部份,可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其与主体DNA分开。

多基因家族(multi gene family):是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

多基因家族大致可分为两类:①一个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成簇地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但核酸序列高度同源,编码一组功能上紧密相关的蛋白质,如珠蛋白基因家族;②基因家族成簇地分布在某一条染色体上,它们可同时发挥作用,合成某些蛋白质,如组蛋白基因家族。

假基因(pseudo gene):是指与某些有功能的基因结构相似,但不能表达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某些基因。

基因组学(Genomics):是一门对生命有机体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研究的学科。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的活动规律。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是指在体外将制备的DNA片段与载体重组,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扩增,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的技术。

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是从一个复制起点双向进行的。

DNA合成相对于模板链总是按5'→3'方向进行。

复制叉是由一条前导链和一条滞后链组成的,前导链中DNA合成可连续进行,而在滞后链中是先合成一些不连续的短的片段即岗崎片段。

载体:指能携带外源D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

载体的本质为DNA。

制备的目的基因或外源性DNA片段必须与合适的载体连接形成重组体,才能进入受体细胞并进行复制和表达。

载体包括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s,MCS):载体上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位点(即在载体其他部位无这些酶的相同位点),以供外源DNA插入。

克隆载体:能将载体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扩增并产生足够量目的基因的载体。

表达载体:指能将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有效转录和正确翻译的载体。

报告基因:是指处于待测基因下游并通过转录和表达水平来反映上游待测基因功能的基因,又称报道基因。

启动子(promoter):在转录起始位点及其上游大约100-200bp内的一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决定RNA聚合酶Ⅱ转录起始点和转录频率的关键元件,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终止子(terminator):一个基因的3,末端有一特定的DNA序列,它具有被RNA聚合酶识别并停止转录的功能。

该序列含有一段富含A/T和富含G/C的回文对称结构,终止子转录后形成的RNA具有茎环状局部二级结构。

穿梭载体:既能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又能在真核细胞中复制,在原核和真核细胞分子克隆中均能应用的载体称为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

基因组文库(G-文库):是指含有某种生物全部基因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

转染(transfection):是指以噬菌体、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胞的过程。

蓝白斑筛选:某些质粒载体带有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lacZ'基因,该基因含一段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基末端145个氨基酸α-肽的片段,IPTG可诱导此片段合成,此片段能与宿主细胞所编码的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实现基因内α-互补,形成完整的β-半乳糖苷酶。

该酶能催化指示剂底物X-gal 形成蓝色菌落。

当外源基因插入lacZ'基因中的MCS时,lac α-肽基因阅读框架被破坏,细菌内将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克隆呈白色菌落,这是常用的蓝白斑筛选。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细胞膜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并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转化(transformation):以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化。

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从DNA/RNA水平检测和分析基因的存在和结构、变异及表达状态,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新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在DNA复性过程中,如果把不同DNA单链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或把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之间形成杂化双链。

探针技术(probe):将一小段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对它的末端或全链进行进行标记,称为“探针”然后用于分子杂交,杂交后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检测或显色技术,使杂交区带显现出来。

原位杂交:即组织原位杂交,指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直接用于杂交分析。

先经适当处理,使细胞通透性增加,让探针进入细胞内与DNA或RNA杂交。

因此原位杂交可以确定探针的互补序列在胞内的空间位置,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

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核酸变性(nucleic acid 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系DNA分子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由双螺旋变成单链过程。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

解链曲线:通常利用DNA变性后在波长260nm处吸光度(A260)的增加来监测DNA变性的过程。

如果以温度对A260的关系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链曲线。

典型DNA变性曲线呈S型。

融解温度(Tm):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

核酸复性(nucleic acid renaturation):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它是变性的一种逆转过程。

退火(annealing):热变性DNA一般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此过程称之为“退火”。

核酸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指能与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杂交,杂交后可用特殊方法检测的已知被标记的核酸分子。

基因芯片(gene chip):又称DNA芯片(DNA chip)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将大量的基因片段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

该技术是建立在基因探针和杂交测序技术上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核酸序列分析手段。

平台效应:DNA以指数形式进行扩增,但是DNA的指数扩增并不能无限期的进行下去,PCR循环后期,由于引物、dNTP消耗、DNA聚合酶活力下降等因素使得扩增产物累积趋于饱和,原来以指数递增的速率曲线变成平坦的曲线,这种现象称为“平台效应”。

巢式PCR(nested PCR):是用两对引物,一对引物序列在模板的外侧,另一对引物序列在模板内侧,第一对引物做PCR的扩增产物作为第二对引物退火的模板,再做PC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