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实验报告 3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知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知实验报告

本科生专业技能拓展训练项目实验报告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ii配气机构: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iii燃料供给系统: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iv润滑系统: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

v冷却系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Vi点火系统: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vii启动系统: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4、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5、常用的汽车环保技术 i 通过氧传感器对喷油量进行闭环控制。

应用车型:所有的电喷发动机都采用此技术ii 采用缸内直喷技术(FSI )。

应用车型:迈腾、宝马760Li 。

iii 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应用车型:绝大多数电喷发动机都应用了此技术,做的比较 好的是宝马。

iv 曲轴箱通风.应用车型:全部车型。

v 二次空气喷射。

应用车型:绝大部分车型。

vi EGR 废气再循环控制。

EGR 废气再循环控制。

vii 汽油蒸汽排放控制(EVAP )。

应用车型:所有车型。

诚 减速断油控制。

应用车型:所有车型。

ix 可变正时和可变气门升程。

应用车型:应用此技术的车型很多,典型的是本田雅阁(VTEC )。

6收获与总结;通过这次小学期的大学生技能训练拓展,是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由于选择了考研,所以势必会进气行程压缩过程 做工过程 排气过程导致很多限选课没有办法及时到场,但是老师很体贴我们,让我们选择了感兴趣的几节课去上了,在没有耽误考研复习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在汽车维修领域,发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效率。

因此,对于汽车发动机的实训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下面我将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学习了发动机的结构。

发动机主要由气缸体、曲轴、活塞、气门、点火系统等部件组成。

气缸体是发动机的主体部件,内部安装有活塞和气门,而曲轴则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此外,点火系统通过点火塞点燃混合气,从而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其次,我们学习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通过内燃机工作原理来产生动力的,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四个阶段。

在进气阶段,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进气门吸入混合气;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混合气被压缩;在爆燃阶段,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燃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最后,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最后,我们学习了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在实际维修中,发动机可能会出现漏气、缺火、燃烧不良等故障,我们需要通过检查点火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等部件来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维修。

比如,如果发现点火系统故障,可以检查点火线圈、点火塞等部件是否正常;如果发现进气系统故障,可以检查进气管路、空气滤清器等部件是否通畅。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汽车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日后的汽车维修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维修能力。

发动机原理实验关于万有特性的

发动机原理实验关于万有特性的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1 年 月 日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3、实验内容3.1 一般实验(非上机实验):3.1.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1.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1.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3.2 上机实验:3.2.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3.2.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2.4 程序运行的结果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进一步掌握万有特性曲线意义2、掌握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的测定和绘制方法3、了解万有特性曲线的用途负荷特性、速度特性只能表示某一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或某一转速时,发动机参数间的变化规律,而对于工况变化范围大的发动机要分析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就需要在一张图上全面表示出发动机性能的特性曲线,这种能够表达发动机多参数的特性称为万有特性。

广泛应用的万有特性用n为横坐标,用平均有效压力Pme为纵坐标,在图上画出许多等油耗率曲线和等功率曲线。

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万有特性曲线上绘出等节气门开度线、等排放线、等过量空气系数线等。

火箭的实验报告

火箭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火箭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火箭发动机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火箭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燃料和氧化剂燃烧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出,产生推力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2. 燃气在喷管内膨胀加速,产生推力;3.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与燃烧室压力、喷管出口速度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火箭发动机实验装置:包括燃烧室、喷管、燃料系统、控制系统等;2. 气压计:用于测量燃烧室压力;3. 速度计:用于测量喷管出口速度;4. 计时器:用于记录发动机工作时间;5.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2. 装填燃料和氧化剂,确保燃料与氧化剂比例正确;3. 启动控制系统,对火箭发动机进行点火;4. 通过气压计和速度计实时监测燃烧室压力和喷管出口速度;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燃烧室压力、喷管出口速度、发动机工作时间等;6. 关闭控制系统,熄灭发动机;7.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 燃烧室压力(MPa) | 喷管出口速度(m/s) | 发动机工作时间(s) || :-----------------: | :-----------------: | :-----------------: || 2.5 | 250 | 5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推力 = 燃烧室压力× 喷管面积假设喷管面积为0.01 m²,则推力为:推力= 2.5 MPa × 0.01 m² = 25 N根据火箭发动机性能指标,可以判断该发动机的性能:1. 推力:实验测得的推力为25 N,符合预期;2. 出口速度:实验测得的出口速度为250 m/s,符合预期;3. 工作时间:实验测得的工作时间为5 s,符合预期。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实训课程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的实训,我对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保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在实训中,我学习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发动机是由缸体、缸盖、曲轴、连杆、活塞等部件组成的。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到发动机的这些部件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例如,曲轴和连杆通过活塞的运动将燃油和气体压缩,然后由火花塞点火,从而产生爆炸力驱动汽车的动力。

其次,我了解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和高压气体,使活塞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曲轴旋转。

通过实际实训,我亲自操作发动机的启动过程,观察了燃油喷射、点火、燃烧等关键环节。

这让我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加深了我对发动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次,我通过实训学习了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保养知识。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例如,发动机启动困难、怠速不稳等问题常常是由燃油系统、点火系统等故障引起的。

通过实际操作,我学会了如何检查和更换火花塞、清洗喷油嘴等常见维修操作。

通过这些实训,我提高了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能力。

最后,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训中,我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发动机故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我们共同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了发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等问题。

这让我体会到了协作的力量,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的实训,我不仅掌握了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也提高了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同时,实训过程也培养了我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这使我对汽车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和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发动机原理范文

汽车发动机原理范文

汽车发动机原理范文首先是进气冲程,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的活塞腔体积变大,气缸与汽缸外部形成负压环境,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

然后是压缩冲程,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内的活塞腔体积变小,压缩空气使得空气的温度和压力都提高,使得燃油更容易燃烧。

接下来是工作冲程,当活塞达到顶点时,高压电火花在燃油喷嘴附近产生,在点燃火花后,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爆炸燃烧,产生的高温物质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然后,曲轴上的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柄运动。

最后是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燃烧产物排出到排气管中,在活塞下行运动时,曲轴也将连杆和活塞带回到起始位置,准备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燃料拉载火箭原理来解释。

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喷嘴喷出,喷射出去的反向力就会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汽车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类似,都是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气缸和活塞的运动将这种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从而推动车辆行驶。

发动机的性能主要通过功率和扭矩来衡量。

功率是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的功率,通常用千瓦表示,扭矩是发动机产生的旋转力矩,衡量发动机的强度和动力性能。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发动机还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排气系统来提供冷却、润滑和排放功能。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水冷却发动机以控制发动机温度;润滑系统通过润滑油保持发动机内部各部件间的润滑,并减少磨损;排气系统则通过排气管将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总的来说,汽车发动机是实现汽车动力传动的核心部件,是汽车的动力源。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的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通过曲柄连接活塞的线性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最终提供动力驱动汽车行驶。

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报告

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报告

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对汽车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使用的频繁和时间的推移,发动机也会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因此学习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员们对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实践经验。

二、实训内容1. 汽车发动机原理及结构:学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发动机故障诊断:学习如何通过听声辨故障、观察油渍判断故障、测量压力检查故障等方法,对发动机故障进行准确诊断。

3. 发动机维修技术:学习发动机的拆装、调整、更换部件等维修技术,包括气门间隙调整、点火系统调整、油路维修等内容。

4. 实车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汽车发动机,熟悉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维修方法,如拆卸气缸盖、更换活塞环等操作。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发动机故障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提高学员的维修技能和能力。

三、实训过程1. 学习理论知识:首先学员们通过课堂讲解和教学资料,学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以及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

2. 实车操作训练:接着学员们进行实车操作训练,分组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维修和调试,熟悉各种维修工具的使用和维修步骤。

3. 案例分析讨论:学员们在实训结束后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高维修技能和维修能力。

四、实训效果通过本次发动机维修实训,学员们对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维修技能。

学员们也在实训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汽车维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与展望汽车发动机维修是汽车维修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学员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本次实训,学员们对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会继续加强实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学员们的学习效果,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汽车发动机实训报告

汽车发动机实训报告

汽车发动机实训报告一、引言。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在汽车维修实训课程中,我们对汽车发动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通过实训报告的形式,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分享实训经验,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

二、汽车发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主要由气缸体、曲轴、活塞、连杆、气门、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油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曲轴旋转,带动汽车前进。

三、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

1. 发动机故障诊断,在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通过听声音、观察排气、测量压缩等方法,对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2. 发动机拆装维修,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发动机的拆装技巧,包括拆卸曲轴、更换活塞环、调整气门间隙等维修技能。

3. 发动机性能调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发动机诊断仪器,对发动机的点火正时、怠速稳定性、燃油经济性等性能进行调试和优化。

四、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

1. 发动机润滑系统,我们学习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包括更换机油、机滤、清洗油路等操作。

2. 发动机冷却系统,掌握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了更换水泵、清洗散热器、添加防冻液等保养技巧。

3. 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的更换,学习了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的重要性,以及更换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实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我们不仅掌握了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还提升了对发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践操作,不断提高维修技能,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语。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汽车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发动机故障和维修工作。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维修技师,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实验报告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实验报告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小型轴流式压气机实验授课班级:100146C授课教师: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加强对压气机流量特性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包括压气机相关参数的测量、计算以及流量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基本概念:压气机特性:压气机的性能参数增压比和效率随工作参数流量;转速;进入压气机空气的总温;总压的变化规律称为压气机特性。

压气机的流量特性:在进入压气机空气的总温和总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气机的增压比和效率随进入压气机空气的流量和压气机转速的变化规律称为压气机的流量特性。

四、试验台部件:1、进口导流盆。

2、可调进口导流叶片。

3、转子叶轮。

4、出口导流叶片。

5、动力系统。

、6、进口整流罩和出口整流锥。

7、出口节流阀。

8、试验台支架。

五、实验原理:压气机在任何转速下工作,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随着流量下降,增压比上升;随着流量继续下降,增压比开始下降。

当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压气机进入不稳定工作。

这是由于气流量减小,气流轴后速度减小,气流的正攻角增大。

气流在叶背的分离将更严重,压气机的效率降低,增压比下降。

六、数据处理:数据如下表:Pt0(Pa)Tt0(K)P1(Pa)Pt4(Pa)P4(Pa)Mass(K/S)(度)20 99864 300.32 99828 99953 99917.13 1.78630 99876 300.33 99846 99992 99968.54 1.66540 99889 300.36 99867 100058 100035.13 1.39445 99895 300.37 99876 100083 100066.35 1.29050 99898 300.38 99886 100046 100044.24 1.048七、特性曲线绘制:通过得到静压升作为纵坐标。

把流量作为横坐标可得到流量特性图。

流量特性图八、实验总结:由流量特性图可以看出:初始阶段,随流量下降,增压比上升;达到峰值以后,随流量继续下降,增压比开始下降。

实验三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

实验三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实验指导书(中南林机电院刘谦钢)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1实验目的:1.1掌握发动机万有特性的试验方法。

1.1.1 掌握发动机负荷的加载方法和转速、燃油消耗率的测量方法。

1.1.2 掌握发动机功率、转速、油耗等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操作、使用方法。

1.1.3 熟悉发动机万有特性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1.2 通过实验,学习绘制、分析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1.2.1 依据原始数据和处理的数据,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

1.2.2 通过分析万有特性曲线评价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经济能,并为合理选用发动机和了解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提供资料。

2 实验要求:2.1 每次参加试验的学生为10~20人。

2.2 实验前复习发动机原理教材中发动机万有特性的相关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其附件。

2.3 实验时应作好记录纸笔等准备,按指导书操作仪器设备、试验及作好实验记录。

2.4 实验后,严格按实际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分析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经济性,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预习及准备(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8~P9。

)1 实验原理:(参见“发动机原理实验教程”P1~P4。

)1.1 万有特性定义:即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在万有特性曲线上,可以表示3个或3个以上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故又称为多参数特性曲线。

最常见的形式是以转速n为横坐标,以平均有效压力Pc为纵坐标,在图上画出许多条等油耗率ge曲线、等功率Pe曲线。

1.2 万有特性的作用发动机负荷特性和功率特性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发动机的主要性能随负荷或转速变化的规律,从而可以基本评价发动机的性能和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发动机的要求。

而万有特性则是一种能同时反映出各种不同工况(功率(扭矩)/转速)下油耗率等性能的曲线。

1.3 测量原理1.3.1 功率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1.3.2 燃油消耗率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1.3.3 排温、油温测量原理(同发动机总功率试验)2 实验设备及仪器:详见附件2。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爆燃和排气四个过程。

在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和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机械设备工作。

三、实验内容。

1. 测量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曲线;2. 测量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3. 测量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

四、实验步骤。

1. 将发动机连接到测功机上,测量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扭矩曲线;2. 使用燃油消耗量计和排气温度计,测量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3.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测得的扭矩曲线和转速曲线,绘制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曲线;2. 根据测得的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分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特点;3. 计算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并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和曲线分析,得出了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特点和燃烧特性。

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峰值,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计算得出的功率和热效率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表现。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全面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具有不同的性能表现,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发动机的功率和热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

八、实验改进与展望。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增加更多的参数测量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和工作状态。

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环保性能。

发动机实践教学实验报告(3篇)

发动机实践教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发动机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拆卸、组装、调试和维修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二、实验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从而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燃油系统等组成。

三、实验内容1. 发动机拆卸(1)观察发动机外观,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发动机各部件。

(3)注意拆卸过程中各部件的标记和位置,以便后续组装。

2. 发动机组装(1)根据拆卸时的标记和位置,依次组装发动机各部件。

(2)注意组装过程中各部件的间隙和配合要求。

(3)组装完成后,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紧固情况。

3. 发动机调试(1)对发动机进行磨合,消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

(2)调整气门间隙,确保气门开启和关闭的准确性。

(3)检查发动机的供油、供气、点火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发动机维修(1)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2)针对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维修。

(3)维修完成后,对发动机进行试车,检查维修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实验器材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发动机拆卸(1)观察发动机外观,了解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

(2)按照拆卸顺序,依次拆卸发动机各部件。

(3)注意拆卸过程中各部件的标记和位置,以便后续组装。

3. 发动机组装(1)根据拆卸时的标记和位置,依次组装发动机各部件。

(2)注意组装过程中各部件的间隙和配合要求。

(3)组装完成后,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紧固情况。

4. 发动机调试(1)对发动机进行磨合,消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

(2)调整气门间隙,确保气门开启和关闭的准确性。

(3)检查发动机的供油、供气、点火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5. 发动机维修(1)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发动机电控原理实验报告

发动机电控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控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工作特性及检修方法。

3. 掌握电控发动机执行器的原理、类型、工作特性及检修方法。

4. 熟悉电控发动机ECU(电子控制单元)的原理、组成、功能及检修方法。

5.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控制的技术,它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ECU)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精确控制。

以下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1. 传感器:传感器将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ECU。

常见的传感器有空气流量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爆燃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根据ECU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调整。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燃油泵、喷油器、怠速控制(ISC)阀、废弃再循环(EGR)阀等。

3. ECU:ECU是电控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生成控制指令,并通过执行器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

ECU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驱动电路和固化在ROM中的发动机控制程序等组成。

三、实验内容1. 传感器实验:观察传感器的外观、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以空气流量传感器为例,实验内容包括:(1)测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电阻值,判断其是否正常。

(2)检测传感器信号输出波形,分析其工作状态。

2. 执行器实验:观察执行器的外观、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以电动燃油泵为例,实验内容包括:(1)测量电动燃油泵的电流、电压,判断其是否正常。

(2)检测电动燃油泵的启动、停止功能。

3. ECU实验:观察ECU的外观、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1)检测ECU的电源、接地情况。

(2)读取ECU中的故障代码,分析故障原因。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1. 引言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我们进行了一次汽车发动机实训。

本文将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体现学习的成果和经验。

2. 实训内容本次汽车发动机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 - 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3.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实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由气缸、曲轴、活塞、进气门、排气门等部件组成的。

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通过燃烧混合气体产生的推力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后续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具有重要意义。

4. 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发动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更换机油、更换空气滤清器、清洗喷油嘴等操作,掌握了基本的维护技能。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发动机冷却液、机油等重要液体的检查和更换,保证其正常工作。

5. 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发动机故障,我们在实训中学习了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查看故障码、使用诊断仪器等手段,我们能够迅速定位发动机故障所在,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在实训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常见的发动机故障,例如点火系统故障、燃油系统故障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些故障。

6. 实训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汽车发动机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发动机的维护和修复技巧。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发动机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机械装置,维护和维修时必须非常慎重,注意每一个细节,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坏。

同时,我也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训中,我们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发动机实验报告

发动机实验报告

篇一:发动机实验报告柴油机性能试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柴油机负荷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柴油机负荷特性的试验方法。

了解电涡流测功机、油耗仪、转速传感器、扭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熟悉负荷特性试验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绘制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并分析其经济性。

二、实验原理当转速n保持不变时,柴油机某些性能参数随负荷的改变而变化的关系称为负荷特性。

三、实验设备 1.试验用柴油机一台。

2.功率测量设备:电涡流测功机3.燃油消耗量测量:油耗仪4.转速测量传感器。

5.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6. fc3000发动机测控系统。

四、实验步骤 1.开机(1)检查发动机和测功机各连接件的螺丝和螺栓的松紧度、如发现过松须将其拧紧。

(2)先将测功机冷却水进水阀打开。

(3)将油耗仪电源打开。

(4)将启动稳压电源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中,合上开关。

(5)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下油门励磁控制仪打开、励磁电源开关打开、(注意:如果测功机冷却水未开、当油门励磁控制仪打开时会出现报警现象、这时需将测功机冷却水进水阀打开、复位可消除)(6)将启动钥匙顺时针转到底启动发动机,逐步将转速升高至标定转速。

2.实验(1)机器发动起来后,首先将控制模式选定“n/m”方式,将转速设定为2200r/min,扭矩设定为最大负荷点的数值,使柴油机在该状态运行2-3分钟,待热稳定后记录一次数据。

(2)将扭矩设定为次大负荷点的数值,使柴油机在该状态运行2-3分钟,待热稳定后,将控制切换到“m / n”模式, 使柴油机在该状态运行2-3分钟, 待工况稳定后,记录一次数据。

(3)按上述步骤逐渐减小负荷测量,直到负荷特性曲线上的实验点全部做完,共做10个工况。

在试验中,每调节一次负荷,应同时调节油门位置,使转速保持不变。

各次测量均需同时记录下列参数:功率pe、扭矩te,燃油消耗量b、燃油消耗率be、排烟温度、机油温度等,一起填入表1所示的表格中。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知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知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认知实验报告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车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将燃料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以
驱动车辆行驶。

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是,将燃料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它由发动机电路,传动系统和发动机内部部件构成,通过控制气缸里压力,发动机电路会向发动机内部供应
进气、燃油和点火电压,如此一来,发动机中的气缸内会产生有力的气体推动,发动机中
的活塞下压作用,它们将全部的机械能释放到混合的气体中,随后的活塞上升作用把空气
混合物抽出,完成了燃烧过程。

汽车发动机的传动系统会通过一系列的传动带机构、减速
齿轮以及发动机的驱动力将引擎动力输送到车辆的轮子上,从而带动车轮运动,发动机内
部部件包括发动机活塞、活塞活塞销和活塞环、连杆和连杆活塞销、曲轴和气缸盖等,它
们有助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以上就是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其中发动机电路起着向发动机内部供应进气、燃
油和点火电压的作用,传动系统能将发动机动力转化到车轮上,发动机内部部件负责发动
机正常运行。

总之,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对它深入研究,以便更好
地理解这辆车是如何驱动的。

静电发动机实验实验报告

静电发动机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电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静电发动机的制作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静电发动机的驱动效果,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静电发动机是利用静电场中的电荷运动来产生机械能的装置。

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它们会分别带上正电荷和负电荷。

将这两个带电物体放置在静电场中,电荷会沿着电场线运动,产生电势差,从而驱动发动机旋转。

三、实验器材1. 静电发动机装置:由两个金属圆盘、绝缘支架、电源、导线等组成。

2. 电源: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5V。

3. 电流表:量程为1A。

4.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5. 静电感应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6. 毫米尺:测量圆盘转动角度。

四、实验步骤1. 将两个金属圆盘放置在绝缘支架上,确保圆盘平行且间距适中。

2. 将电源连接到圆盘上,并调整电源电压为5V。

3. 将静电感应材料分别放在两个圆盘上,用摩擦棒摩擦材料,使两个圆盘分别带上正电荷和负电荷。

4. 闭合开关,观察两个圆盘的转动情况。

5. 使用电流表测量圆盘转动时的电流,记录电流值。

6. 使用毫米尺测量圆盘转动角度,记录转动角度。

7.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当静电感应材料摩擦后,两个圆盘分别带上正电荷和负电荷,闭合开关后,两个圆盘开始转动。

2.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圆盘转动时的电流与电源电压成正比,转动角度与电流成正比。

3.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圆盘转动速度受到摩擦材料、圆盘间距、电源电压等因素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1. 静电发动机能够将静电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圆盘的转动。

2. 实验结果验证了静电感应原理在静电发动机中的应用。

3. 静电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电源电压稳定,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在摩擦静电感应材料时,要均匀用力,避免产生局部电荷过多。

实验报告3:缸盖拆卸分析

实验报告3:缸盖拆卸分析

实验报告3:缸盖拆卸分析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发动机缸盖的拆卸操作,分析发动机内部结构,并掌握缸盖拆卸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 发动机缸盖
- 扳手
- 手套
- 拆卸工具
3. 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1. 确保发动机处于冷却状态,以避免烫伤。

2. 穿戴好手套,保证操作安全。

3.2 拆卸缸盖
1. 使用扳手解开缸盖上的螺栓,按照特定的顺序松开。

2. 将松开的螺栓逐一取出,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以免混淆。

3. 将缸盖轻轻拆下,注意不要造成损坏,特别是不要刮伤密封面。

3.3 分析缸盖结构
1. 检查缸盖上的各个部件,如气门、凸轮轴和气缸盖板等。

2. 分析缸盖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4.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拆卸缸盖时要轻手轻脚,避免造成损坏。

3. 在拆卸缸盖前,确保发动机处于冷却状态。

5.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发动机缸盖的拆卸操作,并对缸盖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

掌握了缸盖拆卸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增加了对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tq
/(N·m) 59.3 64.3 66.6 67.1 68.8 69.6 68.0 66.6 65.1 64.6 63.7
Pe
/kW 6.2 8.8 11.2 13.4 15.9 18.2 20.0 21.6 23.2 25.0 26.7
be
/(g/kW· 484.51 h)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65.7 465.5 457.7 462.4 469.4 491.9 500.1 516.2 535.7 553.2 576.7 26.1 46.0 54.7 64.2 75.9 87.2 97.5 108.2 116.6 128.4 139.3 24 25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6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曲线图如下所示:
转矩 75 70 65 60 55 5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4000 转速
30 25 20 15 10 5 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4000 转速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4000 转速 燃油消耗率 功率 燃油消耗量
燃油消耗 率
排气温 度
质量 流量
累积 质量
空燃比
n
/( r/min)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100 3400 3700 4000 4300
Ttq
/(N·m) 59.2 65.9 69.6 70.8 71.1 73.8 73.0 73.8 73.9 77.9 76.5 74.5
n
/( r/min) 1000 1300 1600
Ttq
/(N·m) 30.7 9.8 1.4
Pe
/kW 3.2 1.5 0.2
be
/(g/kW·h) 483.63 743.41 29122.41
曲线图如下所示:
35 30 25 20 15 10 5 0 1000 1300 1600 转矩
转矩 /(N· m) 功率 /kW 燃油消耗量 B/(kg /h)
转速
转矩
功率
燃油消 耗量 B/(kg /h)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燃油消耗 率
排气 温度
质量 流量
累积 质量
空燃比
n
/( r/min)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100 3400 3700 4000
曲线图如下所示: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转矩
40 30 20 10 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功率 燃油消耗量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曲线图如下所示: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00130016001900 2500 31003700 转速
转矩
20 15 10 5 0 功率 燃油消耗量
转速
500 480 460 440 420 1000130016001900 2500 31003700 燃油消耗率
发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机油 门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发动机原理实验报告
院(系):交通学院; 班级:13 级能源与动力工程;小组:第三组; 姓名:陈婷婷 实验名称:发动机速度特性实验 实验时间:2016 年 6 月 24 日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发动机速度特 性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发动机实验系统的组成和性能实验方法。 3、熟悉和了解进行本实验所需的测试设备和仪表的名称、作用、原理、操 作及调整。 4、初步具备对发动机速度特性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起动发动机进行预热,观察是否有漏水、漏气、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待 水温、机油温度升至 70℃以上,即可开始实验。 2、速度特性实验(发动机油门开度为 100%时为外特性) :设定至所选定的 发动机油门开度(20%、35%、50%、75%、100%) ,调节测功机自控系统,在油门 不变的条件下, 分别从高转速至低转速 (每 200 转) 测定负荷随转速改变时 (即 固定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发动机转速 n)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 B、be 和动力性指标随 Pe(或 Ttq、Pme)随转速的变化关系。实验中,一般做 6—8 个工况点。 3、实验期间,每一实验工况稳定 1 分钟后,测量和记录下列参数:转速 n、 功率 Pe、扭矩 Ttq、小时耗油量 B、比油耗 be、冷却水 Tw、机油温度 To、机油 压力 Po,排气温度 Tr 等数据。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记录大气压力 Pa(观 测值) ,环境温度 Ta(进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4、实验进行中,应在坐标纸上同步对实验工况点绘制实验监督曲线,其横 坐标为转速 n,纵坐标为 Pe、Ttq、be、B、Tr 等,以监督实验数据曲线的各点 连线是否平滑和符合规律,如发现实验点明显脱离规律,应在全部实验点结束 后补测该点。 5、实验完成后,逐渐减少发动机负荷,怠速运转 5 分钟后停车。 三、撰写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试验曲线中横坐标为转速 n (r/min) ,纵坐标为燃油消耗率 be (g/kW· h) 、有效功率 Pe (kW) 、有效转矩 Ttq (N· m) 、燃油消耗量 B(kg/h) 。 2、分析发动机速度特性的变化规律;
Ttq
/(N·m) 53.5 59.8 61.7 60.0 59.5 58.1 53.2 47.9 44.3 41.8 38.0
Pe
/kW 5.7 8.1 10.3 12.0 13.7 15.2 15.5 15.5 15.8 16.2 15.8
be
/(g/kW· 444 .40 h)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294.9 326.7 369.0 398.8 422.2 452.6 467.1 480.9 489.6 499.1 514.5 34.2 42.8 52.7 59.8 67.7 75.4 80.7 83.2 89.4 95.8 98.4 1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5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2200
2500
800 600 400 200 源自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400 4000 燃油消耗率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000 1300 1600 转矩 燃油消耗率 /(g/kW· h)
发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机油 门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燃油消耗率
发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油 门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转速
转矩
功率
燃油消 耗量 B/(kg /h) 4.11 3.36 5.07 5.67 6.34 7.39 7.39 7.39 7.39 7.39 7.39 7.39
3、对实验中出现的规律与理论有差别时,要求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该发动机速度特性的性能评价。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整理: 原始数据表格如下:
发动 序 号 1 2 3 机油 门 20% 20% 20% 转速 转矩 功率 燃油消 耗量 B/(kg /h) 1.57 1.49 1.43 燃油消耗率 排气温 度 质 量 流 量 235.9 251.6 243.0 22. 6 24. 5 25. 6 6 7 8 0.233 0.233 0.233 累积 质量 空燃比
发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机油 门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转速
转矩
n
/( r/mi n)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 2500 2800 3100 3400 3700
功率
燃油 消耗 量 B/(kg 2.72 /h)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2.72
燃油消 耗率
排气 温度
质量 流量
累积 质量
空燃 比
Ttq
/(N·m) 56.3 64.0 67.1 68.3 71.0 72.4 71.7 72.7 72.2 73.8
Pe
/kW 5.9 8.2 11.3 13.7 16.4 19.0 21.0 23.6 25.7 28.6
be
/(g/kW 484.51 ·h)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84.51 430.6 426.0 435.4 450.9 468.2 490.9 508.2 535.1 560.1 577.4 21.5 31.1 55.2 65.9 77.3 90.0 102.4 113.9 125.9 144.6 41 41 41 42 43 44 46 49 52 5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0.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