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方解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学方解

中医方剂学方解

• 使用注意: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第四节 温化寒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寒痰证。多由阳虚生寒,水湿不运, 寒与痰浊凝滞所致。症见咳吐白痰,胸闷脘痞,气喘哮 鸣,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 代表方: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 出自《金匮要略》 • 组成: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 味子半升(5g)
• 功用:温肺化饮。 •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
白滑,脉弦滑。 • 煎服法:水煎温服。
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从中生→ →喜吐涎沫,苔白滑,
聚湿成痰
脉弦滑
脾阳不足 →寒饮犯肺→ →咳嗽痰多,清稀色白
肺失宣降
→胸满不舒
苓甘五味姜辛汤
君 干姜 温化寒饮,温脾温肺

细辛
温胆汤
• 随证加减: 心热烦甚者,加黄连、栀子、豆豉以清热除烦; 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 惊悸者,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定惊; 呕吐呃逆者,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眩晕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 癫痫抽搐者,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息风止痉。
第二节 清热化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热痰证。多因邪热内盛,灼津为痰; 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成。症见咳吐黄痰, 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 痛,眩晕,惊痫等。
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 煎服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二陈汤
湿痰犯肺 咳嗽痰多易咯,色白
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脾失健运 湿聚成痰
痰阻气机 痰湿困脾 痰阻清阳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荆芥
总结词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详细描述
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 等症。荆芥具有较好的透疹作用,可用于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畅等症。
防风
总结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详细描述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总结词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宣肺止咳
解表剂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气喘等 症状。
清热解毒
解表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缓解热毒所致的疮 痈肿毒等症状。
02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麻黄
总结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详细描述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等症。麻黄发汗力强,宜用于风寒表实症,阴虚阳亢、肺燥阴伤者不宜使用。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目录
•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 解表剂的常用药物 • 解表剂的常见方剂 • 解表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解表剂的基本概念
解表剂的定义
解表剂是指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作用的方剂,常用于治疗外感表证, 如感冒、咳嗽等。
解表剂多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如麻黄、 桂枝、紫苏叶、荆芥等,具有发散解 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
表寒证
对于表寒证,如恶寒、无汗、苔白等症状,解表 剂可发挥其发汗解表的作用。
使用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配伍得当
解表剂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需注意配伍得当,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禁忌症慎用
对于解表剂的禁忌症,如高热、 口渴、舌红等症状,需慎用或禁 用。
01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二至丸(《医方集解》)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二至丸(《医方集解》)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二至丸(《医方集解》)一、组成冬青子(即女贞子)冬至月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

或先熬莲草膏,旋配用。

早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

一方加桑干为丸或桑椹熬膏和入。

二、用法临卧酒服(现代用法:女贞子不定量,蒸熟阴干,碾细筛净,将早莲草不拘量水煮三次,取汁煎熬,浓缩成流浸膏,适量加蜂蜜搅匀;或加干桑椹与早莲草混合煎熬,如上法浓缩成膏,仍适量加蜂蜜搅匀,女贞子粉末拌入和为丸,每丸约重15克,置玻璃缸中听用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三、歌括1.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桑麻丸桑叶芝麻蜜和丸,疏风祛湿益肾肝;头晕眼花皆可治,湿痹肢麻亦能蠲。

四、功用补肾养肝。

五、主治肝肾阴虚。

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痠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等。

六、方解本方用治肝肾阴虚证。

肾主骨生髓,肾阴虚,阴精不能濡润于下,故下肢痿软;阴精不荣于上,则头昏。

足少阴之脉贯舌循喉,阴精不升,故舌燥咽干。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滋于上故眼花。

肝藏魂,肝阴虚,魂不守舍,故多梦。

肝肾阴虚,相火不藏,精关不固,故梦遗或滑。

本方取女贞子甘苦凉,滋肾养肝,配早莲草甘酸寒,养阴益精,凉血止血。

全方药味少而性平和,补肝肾养阴血而不滋腻,为平补肝肾之剂。

至于又方加甘寒之桑椹滋阴补血,与原方女贞、早莲协作,更加强了滋肾益肝之效。

尤以配作丸剂常服,缓缓收功,对本方证更宜。

七、附方及方论桑麻丸(又名扶桑丸,《医方集解》):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一斤(300克),为末,巨胜子(即黑脂麻)淘洗,四两(120克)、白蜜一斤(300克),将脂麻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

每次服10克,早盐汤、晚酒下。

功用:滋肝肾,清头目,除风湿。

主治:阴虚血燥,头晕眼花,久咳不愈,津枯便秘,风湿麻痹,肌肤干燥等。

中医中药方剂学

中医中药方剂学

第一章解表剂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用法:先煮麻黄,原文“覆取微似汗,不须吸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义:1.方中麻黄辛温,归肺与膀胱经,既开腠理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又开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为君药。

2.臣以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

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

3.肺主宣降,肺气郁闭,宣降失常,故又佐以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既宣利肺气而平喘,且义复肺气宣降之权,使邪气去而肺气和。

4.使以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

附方1.三拗汤甘草不炙麻黄杏仁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症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2.大青龙汤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

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用法:吸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桂枝:芍药=1:1桂枝、芍药等量配伍,既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又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

方解:1.方中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为君药。

2.芍药酸甘而凉,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为臣药。

3.生姜辛温,助桂枝散表邪,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协芍药补营阴,兼健脾益气。

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化气生津,益营助卫,共为佐药。

[医学] 中医-中医方剂学医方集解

[医学] 中医-中医方剂学医方集解

医方集解:组成(口诀)
注:保元:参耆草。

ㄟ:独活羌活防风。

A:姜枣煎。

第一篇补养之剂
补:升阳散火汤:参芍ㄟ升柴活生炙甘草根。

第二篇发表之剂
第三篇涌吐之剂
第四篇攻里之剂
第五篇表里之剂
第六篇和解之剂
第七篇理气之剂第八篇理血之剂
第九篇袪风之剂
第十篇袪寒之剂
第十一篇清暑之剂
第十二篇利湿之剂
第十三篇润燥之剂
第十四篇泻火之剂
第十五篇除痰之剂
第十六篇消导之剂
第十七篇收濇之剂
第十八篇杀虫之剂
第十九篇明目之剂
第二十篇痈疡之剂
第二十一篇经产之剂。

中医方剂学方歌、趣味记忆、非常全

中医方剂学方歌、趣味记忆、非常全

中医方剂学方歌1、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干妈姓桂。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大嫂炒姜汁。

(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二、辛凉解表剂辛凉解表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方剂学-完整版

方剂学-完整版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桂芝要炒姜枣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服后须臾,食热稀粥少许以助药力,并盖衣被温覆,以避风助汗羌活防地荒草,川苍细心指[导]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苔白腻,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下跪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芍药、五味子、半夏、甘草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脉浮缓)辛凉解表银桥河牛,急吃碎叶草根连翘、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苦桔梗、竹叶、生甘草温病初起(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脉浮数)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苇根、甘草风温初期(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麻黄、石膏(18g)//杏仁//甘草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舌苔薄黄,脉数)扶正解表柴前败毒儿活,知府感激仁兄羌活、独活//柴胡、川芎//前胡、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气虚外感证(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泻下剂——寒下大小朴实大黄//芒硝//厚朴(24g)、枳实*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谵语,苔黑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有力)*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脐腹疼痛,口舌干燥,脉滑数)*里热结实证(热厥,痉病或发狂)大黄后下,芒硝溶服“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大黄牡丹忙销瓜桃大黄、桃仁//牡丹、芒硝//冬瓜子肠痈初起(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温下福大人忙归炒姜温脾大黄、附子//当归、干姜、芒硝//人参、甘草寒积腹痛(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而迟)润下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白,腰膝酸软)“用通于补”麻子姓黄要朴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枳实、厚朴脾约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攻润相合”攻补兼施黄龙汤—攻下热结,益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黑,脉虚)增液承气汤: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增水行舟”逐水*悬饮(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共为细末,和匀,或装入胶囊,每次1~2g,以大枣10枚,煎汤,于清晨空腹送服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请人伴甘姜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参.草.枣*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蒿芩下令,诸臣只戴花草青蒿脑、青子芩//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生枳壳、陈广皮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调和肝脾四妮只烧干柴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脉弦)*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逍遥江湖河草,要当百[万]富[翁]柴胡(君/使)//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甘草(烧生姜、薄荷)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两关脉弦而缓)调和寒热半夏二黄参姜草枣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泻利,苔腻微黄)表里双解蒋勤要吓大枣,只是[为]打豺虎柴胡//黄芩、枳实、大黄//芍药、半夏、生姜(15g)、大枣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苔黄,脉弦数有力)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清热通便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母狮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阳明气分热盛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清营凉血清营西丹[产]竹帘,卖[给]皇帝[要]银元水牛角//生地黄、玄参、麦冬//竹叶心、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西地[产]丹药水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热伤血络证(各种失血)清热解毒三黄加栀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苦寒直折”牛和马拦[着]缰绳[吃]草梗,陈翘连慌玄胡[乱]普济消毒芩连(酒)//蒡翘薄蚕、玄勃板、草桔、陈、升柴(“火郁发之”)大头瘟(头面肿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火热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釜底抽薪”,“以泻代清”,薄荷、竹叶“火郁发之”母乳吃干没防止,陈家人当叫化金银花//陈皮、赤芍药、当归尾、乳香、没药//白芷、贝母、防风、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甚者伴有身热凛寒,脉数有力)“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清脏腑热竹竿通地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小儿〗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皇帝通龙泽生只当胡扯,龙胆泻肝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胆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肝火犯胃证白骨精草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肺热咳喘证(喘咳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小儿〗苇茎汤—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请为当地炼圣丹黄连//升麻、生地黄、丹皮//当归身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升麻“火郁发之”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消渴,消谷善饥秦香莲当官,大吵要郎芍药//黄连、黄芩//当归、槟榔、木香、甘草、大黄、官桂(反佐)湿热痢疾(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大黄“通因通用”白头翁脸皮白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热毒痢疾(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苦寒直折” 清热祛暑六一散—滑石//生甘草(18:3)-清暑利湿--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西湖荷叶翠,冬至黄米甘,清暑益气西瓜翠衣、西洋参//石斛、麦冬、荷梗//黄连、竹叶、知母、甘草、粳米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 清虚热贾母递清单,[要]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先入后出”当归六黄汤:六黄--生地.熟地//芩.连.柏//芪(12g)--阴虚火旺盗汗温里剂——温中祛寒四君子汤-茯苓+干姜干姜(温)//人参(补)//白术(燥)、草脾胃虚寒证(*,,舌淡苔白,脉沉细 *阳虚失血 *小儿慢惊 *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或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饴糖(30g)//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虚劳里急证(腹痛喜温喜按,或心悸,发热,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吴茱萸+参姜枣吴茱萸//生姜(18g)//人参、大枣虚寒呕吐(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胃脘痛,吞酸嘈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 回阳救逆附子//干姜//炙甘草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温经散寒童造草药,贵当细心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贵弟将借草[喂]马鹿羊喝汤熟地(30g)、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生甘草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补益剂——补气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脾胃气虚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四君子,接连斗杀一山妖人参.白术.白茯苓//莲子肉.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甘草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补中益气赶虎,巨人骑马挡猪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 *脾胃气虚证(食少便溏,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脉大而虚软)*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欲屏风,齐住房黄芪//白术//防风(大枣)表虚自汗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虚人感冒)人参(补)//麦门冬(清)//五味子(敛)*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补血兄弟[买]贵药四物汤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 黄芪//当归(30:6)-血虚发热证四君早期归,远知龙眼香黄芪、龙眼肉//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木香、炙甘草、远志*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 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泰山磐石散—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堕胎,滑胎(倦怠无力,脉滑无力) 补阴牡丹负责要熟肉熟地黄(24g)//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三补”-补养肝脾肾,以补肾阴为主 “三泻”-渗湿泄浊,清虚热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真阴不足证(头晕腰酸,舌红少苔) “阳中求阴”龟版黄木熟,脊髓大补阴熟地黄、龟版//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培本清源”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次(3:2)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复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申大嫂,浇麦地,马桂奖酒生地黄(50g)//甘草、人参、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生姜、桂枝(黄酒)*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咽干舌燥,脉虚数)傻妻卖地归楝子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川楝子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柴胡,去苗、当归,去苗,微炒、白芍、白术、茯苓去皮,白者,各一两、甘草微炙赤,五钱。

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9克),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参照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亦有丸剂,每日二次,每次6~9克)。

三、歌括1.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2.丹梔逍遥散更有丹梔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3.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四、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五、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六、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

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

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

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

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

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七、附方及方论1.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加丹皮、梔子各一钱(3克),水煎服。

功用:疏肝健脾,和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等。

2.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慎用人群
01
02
03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药物成分 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 良影响,应谨慎使用。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 况与成人不同,解表剂的 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 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 较弱,应谨慎使用解表剂 。
药物配伍禁忌
解表剂不宜与滋补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滋补类药物会抑制机体正常的排邪反应 ,影响解表剂的疗效。
治疗感冒
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解表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初期,通 过发汗、解表、宣肺等方式缓解 感冒症状。
02
解表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能 够发散体内寒气,缓解头痛、发 热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尤其有 效。
治疗发热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解热作 用,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解表剂,常用于 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疗效显著 。
治疗咳嗽
咳嗽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解表剂通过发散体内寒气、宣 肺等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解表剂,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 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痛
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止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症 状。
如九味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等解表剂,对于感冒引起的头 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VS
详细描述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 枣组成,是中医方剂学中典型的辛温解表 方剂。桂枝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 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其中,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为君药;芍药 敛阴止汗,为臣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方剂学重点方解

方剂学重点方解

制约附子温燥之性
第十六页,共21页。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湿 化
臣 橘红—理气燥湿,和胃祛痰

茯苓—健脾渗湿
理 气
佐 生姜—降逆和胃,温化痰饮,制半夏之毒

乌梅—收敛肺气

使 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健脾
第十七页,共21页。
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阳和汤
君 熟地—滋阴补血,填精益髓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 姜炭—温中,破阴通阳 肉桂—入营分,温通血脉
佐 麻黄—宣通经络,发越阳气 开泄腠理,散寒
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甘草—调和诸药,解毒
第十八页,共21页。
化瘀生新 温经止痛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君 全当归—养血活血,化瘀生新 臣 川芎、桃仁—活血行气 佐 炮姜(小量)—温经散寒止痛
量小防止燥热耗伤阴血
佐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使 甘草—调和诸药 与芍药缓急止痛; 与枳实降泄而不伤气
第四页,共21页。
半夏泻心汤
寒热平调 散结除痞
君 半夏—散结除痞,降逆止呕 臣 干姜—温中散寒
黄芩、黄连—泻热开痞

寒 热 平
开 苦 降
佐 人参
调 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补 泻
大枣
防夏、姜辛热伤阴;

甘草 防芩、连苦寒伤阳


佐 丹皮—泻阴分伏火,退无汗骨蒸
第八页,共21页。
温中散寒 补气健脾
理中丸
君 干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 人参—补中益气 佐 白术—燥湿健脾 使 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第九页,共21页。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和解少阳)——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和解少阳)——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和解少阳)——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一、组成柴胡钱半(5克)、生枳壳线半(5克)、川朴钱半(5克)、青皮钱半(5克)、炙草七分(2克)、黄芩钱半(5克)、苦桔梗一钱(3克)、草果六分(2克)、槟榔二钱(6克)、荷叶梗五寸(10~15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柴胡达原饮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

豁痰宽胸截疟疴。

2.达原饮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3.清脾饮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术甘苓;厚朴生姜同煎煮,热多寒少温疟平。

四、功用宣湿化痰,透达膜原。

五、主治痰湿阻于膜原。

胸膈痞满,心烦懊憹,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而滑六、方解膜原外通肌膜,内近肠胃,为三焦之门户,居一身半表半里之处。

今湿温之邪从口鼻而入,踞于膜原,聚而为痰,则表里不和,三焦气不通利,故胸膈痞满,心烦懊侬,头眩口腻,间日发疟。

舌厚腻如积粉,扪之糙涩,是湿郁热伏在里。

脉弦而滑,为湿热痰浊在半表半里之象。

故治当宣湿化浊,透达膜原为法。

本方以柴胡领邪外透;以黄芩清泄郁热,共为君药。

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开发上焦之气;厚朴、草果辛烈辟秽,燥湿化痰,宣畅中焦之气;青皮、槟榔下气破结,消痰化积,疏利下焦之气,共作臣佐之用。

荷梗味苦而有清芬之气,善能通气宽胸;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俱为使药。

全方十味,透表清里,和解三焦,使湿化热清,积痰得去,膜原之邪得除。

七、附方及方论1.达原饮(《温论》):槟榔二钱(6克)、厚朴一钱(3克)、草果五分(1.5克)、知母一钱(8克)、芍药一钱(3克)、黄芩一钱(3克)、甘草五分(1.5克),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噁,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

2.清脾饮(《济生方》):青皮去白、厚朴姜汁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黄芩、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等分。

《方剂学》表解

《方剂学》表解
第 2 页 共 19 页
增液承气汤
热结阴亡
滋阴增液 泻热通便
86014909.doc
方类/方名 方类 方名 2.5 逐水 26,十枣汤 十枣汤★ 十枣汤 《伤寒论》
|
主治 1.悬饮 2.水肿
|
功用 攻逐水饮
|
证治要点
|
药物组成
|
方剂趣记 (十)枣戟遂芫,(胸胁饮 悬)。 (十)枣脊髓圆,(胸胁饮 枣脊髓圆, 十 枣脊髓圆 胸胁饮 悬)。 。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 (逍遥)胡姜荷草,药归 柴胡 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 术苓。 荷 (逍遥 湖江河草,要归 逍遥)湖江河草, 逍遥 湖江河草 树嶺。 树嶺。 逍遥散用归芍柴 疏肝养血兼理脾 苓术甘草姜薄偕排 丹栀加入热能 (痛泻要方),陈药术防。 (痛泻要方 ,臣要住房。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臣要住房。
42 黃连解毒汤 三焦火毒 热盛证 ★ 《外台秘要》
43 普济消毒饮 大头瘟 ★ 《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毒, 恶寒发热, 咽喉不 疏风散邪 利, 舌燥口渴, 头 面红肿痛, 目不能 开, 舌红苔黃, 脉 浮数有力
羌活、独活、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 川芎、枳壳、茯苓、桔梗、 人参、 甘草、 生姜、 薄荷 人 参 麻黄 附子 细辛
(败毒)前川羌荷壳,桔 草独羌胡人茯 (摆渡 前川江河俏 , 结 摆渡)前川江河俏 摆渡 前川江河俏, 草独将胡人伏。 草独将胡人伏。 子细麻黄,(解表助阳)。 仔细麻黄, 解表助阳 解表助阳)。 仔细麻黄,(解表助阳 。
39 竹叶石膏汤 伤寒、温 病、暑病 ★ 《伤寒论》 余 热 未 清,气津 两伤证 4.2 清营涼血 40 清营汤★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热入营分 证
清热生津, 身热, 多汗, 气逆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 石膏 益气和胃 欲呕,烦渴喜饮, 人参、炙甘草、粳米 口干,舌红少津, 脉虚数

中医《方剂学》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

中医《方剂学》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一、组成连翘一两(9克)、银花一两(9克)、苦桔梗六(6克)、薄荷六钱(6克)、竹叶四钱(4克)、生甘草五钱(5克)、荆芥穗四钱(5克)、淡豆豉五钱(5克)、牛蒡子六钱(9克)。

二、用法以上诸药共杵为散,每服六钱(9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按原方配伍比例酌情增减,改作汤剂,水煎服;亦可制丸剂或散剂服用)。

三、歌括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2.银翘汤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四、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五、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六、方解温者,火之气也,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所以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与皮毛相合,所以温病初起,多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

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口渴、咽痛。

肺失清肃,故咳嗽。

治当辛凉解表,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

吴氏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用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具芳香辟秽解毒之功。

臣药有二,一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皆是佐使药。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方中豆豉因制法不同而有辛温辛凉之异,但吴氏于本方后有“衄者,去芥穗、豆豉”之明文。

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的方论中又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六条)所以本方的豆豉还应作辛温为是。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一、组成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各30克)。

二、用法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现代用法:每日1~2次,每次9克,淡盐汤或开水送下,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加入适量莲子肉,水煎服)。

三、歌括1.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2.水陆仙丹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四、功用补肾涩精。

五、主治肾虚精亏。

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痠耳鸣。

六、方解遗精一证,有因肾之阴精亏损,精关不固而致遗;有因心、肝之火内内动,或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而致遗,原因虽多,但主要责之于肾。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本方所治为肾虚精关不固所致。

肾精亏损,封藏失职,则精液自泄;阴精内亏,阴伤及阳,以致下元虚惫,故见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为肾之府,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故见腰痠耳鸣。

治宜补肾涩精之法。

方中沙苑蒺藜补肾涩精,为君药。

莲子、芡实助君药以补肾涩精,为臣药,君臣相配,以补不足为主。

莲须、煅龙骨、煅牡蛎性涩收敛,专以涩精为用,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既可涩精液之外泄,又能补肾精之不足。

但本方究以固涩为主,故遗精滑泄已止,便需用补肾之品,补虚固肾以治本。

本方多为收敛之品,偏于固涩。

如属心、肝火旺,或下焦湿热所扰,以致遗精者,禁用本方。

方名金锁固精丸,是形容其固涩精关之效有如金锁之意。

七、附方及方论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芡实、金樱子各等分,先以金樱子熬膏,芡实研为细粉,以金樱子膏和芡实粉为丸,每日服二次,每次服9克,食前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定,水煎服。

功用:补肾涩精。

主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纯属肾虚不摄者。

本方与金锁固精丸均有固肾涩精作用,但补涩之力都不及金锁固精丸。

八、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遗精一证,不过分其有火无火,虚实两端而已。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

中医《方剂学》治燥剂(滋阴润燥)——百合固金汤(《医方集
解》引赵蕺庵方)
一、组成
生地黄二钱(6克)、熟地黄三钱(9克)、麦冬钱半(5克)、百合、白芍炒、当归、贝母、生甘草各一钱(各3克)、玄参、桔梗各八分(各3克)。

二、用法
水煎服。

三、歌括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四、功用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五、主治
肺肾阴虚。

咳痰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方解
本方所治之咳痰带血,咽喉燥痛,乃肺肾阴虚所致。

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故咽喉燥痛;火上蒸肺,伤及血络,故咳嗽痰血;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宜养阴润肺,清热止血。

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

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
能化痰止咳。

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益阴;桔梗宜利肺气而止咳化痰。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

合而用之,可使阴液渐充,虚火自靖,肺肾得养,诸症自愈。

七、文献摘录(方论)
汪昂:“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

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

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热润燥,元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兼以平肝,甘桔清金,成功上部。

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

”(《医方集解》)。

中医方剂学(珍藏版)

中医方剂学(珍藏版)

中医方剂学(珍藏版)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多是寥寥几味,《扶阳讲记》中提到的名医田八味先生用药最多不超过八味,观今之中医一般开药都是十多味,多者竟有二三十味,每付药一大包。

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篇博文,说用药治病如打猎,枪法准的猎人如同狙击手,只需一发子弹即可中的,枪法次的用散弹,一轰一大片,还得是方向正确,如果方向不对,南辕北辙,再多子弹也是枉费。

至于个别方剂,用药更是多达七八十味,那就等同投了集束炸弹...!须知,用药非比用兵多多益善!自古医不精辨无异于杀人!1. 解表剂1.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大青龙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葱豉汤,葱豉桔梗汤,香苏散,加味香苏散,香苏葱豉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1.2.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汤,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汤,升麻汤葛根汤,竹叶柳蒡汤1.3.扶正解表: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仓廪散,参苏饮,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2. 泻下剂2.1.寒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化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大黄牡丹汤,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薏苡附子败酱散2.2.温下: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2.3.润下:滋肠五仁丸,润肠丸,更衣丸,济川煎,麻子仁丸2.4.攻补兼施:黄龙汤,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2.5.逐水:十枣汤,控涎丹,舟车丸,禹功散,导水丸,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疏凿饮子3. 和解剂3.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蒿芩清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3.2.调和肝脾: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逍遥散,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痛泻要方3.3.调和脾胃: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3.4.治疟:截疟七宝饮,清脾饮(汤),柴胡达原饮,达原饮4. 清热剂4.1.清气分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4.2.清营凉血: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4.3.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泻心汤,普济消毒饮,凉膈散,神仙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4.4.气血两清:清瘟败毒饮,神犀丹,化斑汤4.5.清脏腑热:导赤散,清心莲子饮,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脑丸),左金丸,戊己丸(苦散),香连丸,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桔梗汤,清胃散,泻黄散,玉女煎,芍药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4.6.清虚热:青蒿鳖四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5. 祛暑剂5.1.祛暑清热:清络饮5.2.祛暑解表:香薷散,黄连香薷饮,四味香薷饮,十味香薷饮,新加香薷饮5.3.祛暑利湿:六一散,益元散,辰砂益元散,碧玉散,鸡苏散,桂苓甘露散5.4.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6. 温里剂6.1.温中祛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连理汤,吴茱萸汤,小半夏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6.2.回阳救逆: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6.3.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7. 表里双解剂7.1.解表攻里:大柴胡汤,复方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防风通圣散7.2.解表清里: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7.3.解表温里:五积散,柴胡桂枝干姜汤,桂枝人参汤8. 补益剂8.1.补气:四君子汤,白术汤,异功散,保元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资生丸,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举元煎,升陷汤,升阳益胃汤,玉屏风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壳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 一两半(45g)
•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咳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 煎服法: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
中医方剂学方解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PPT课件
1
祛痰剂
•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 剂,统称祛痰剂。
• 属八法中“消法”。 •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化痰熄风。 • 应用安神剂注意事项: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
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 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腻之品,以防 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PPT课件
8
温胆汤
• 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 •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60g) 陈皮三两(90g) 甘草炙,一两(30g) 茯苓一两半(45g)
•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
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 煎服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加破气除痞的枳实,可提高疗效; 心胸闷痛者,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等以活血行气止
痛; 咳痰黄稠,难以咳出者,减少半夏的用量,加胆南星、杏
仁、贝母等以清润化痰。
PPT课件
19
第三节 润燥化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燥痰证。多由燥邪灼津,炼液为痰所 致。症见咳嗽甚或呛咳,咯痰不爽,或痰粘成块,或痰 中带血,胸闷胸痛,口鼻干燥,舌干少津,苔干,脉涩 等。
减。
PPT课件
14
清气化痰丸
PPT课件
15
清气化痰丸
• 配伍特点:化痰和理气清热并用。 • 随证加减:
痰多气急者,加鱼腥草、桑白皮; 痰稠较黏难咯者,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 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 烦躁不眠,去黄芩,加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PPT来自件16小陷胸汤
• 出自《伤寒论》 • 组成:
PPT课件
9
温胆汤
PPT课件
10
温胆汤
PPT课件
11
温胆汤
• 随证加减: 心热烦甚者,加黄连、栀子、豆豉以清热除烦; 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 惊悸者,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定惊; 呕吐呃逆者,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 眩晕者,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 癫痫抽搐者,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息风止痉。
黄连一两(6g) 半夏洗,半升(12g) 瓜蒌实大者一枚(20g) •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
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煎服法:先煮瓜蒌,后纳他药,水煎温服。
PPT课件
17
小陷胸汤
PPT课件
18
小陷胸汤
• 配伍特点:辛开苦降,润燥相得。 • 随症加减:
PPT课件
12
第二节 清热化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热痰证。多因邪热内盛,灼津为痰; 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成。症见咳吐黄痰, 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 痛,眩晕,惊痫等。
• 代表方: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
PPT课件
13
清气化痰丸
• 出自《医方考》 • 组成:
• 代表方:贝母瓜蒌散。
PPT课件
20
贝母瓜蒌散
• 出自《医学心悟》 • 组成:
贝母一钱五分(4.5g) 瓜蒌一钱(3g)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各 2.5g)
•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
白而干。 • 煎服法:水煎服。
PPT课件
21
贝母瓜蒌散
PPT课件
22
贝母瓜蒌散
• 随症加减: 兼感风邪,咽痒而咳,微恶风者,可加桑叶、杏仁、蝉蜕、牛蒡 子等宣肺散邪; 燥热较甚,咽喉干涩哽痛明显者,可加麦冬、玄参、生石膏等清 燥润肺; 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南沙参、阿胶、白及等养 阴清肺,化痰止血。
• 使用注意: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PPT课件
23
第四节 温化寒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寒痰证。多由阳虚生寒,水湿不运, 寒与痰浊凝滞所致。症见咳吐白痰,胸闷脘痞,气喘哮 鸣,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 代表方: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PPT课件
24
苓甘五味姜辛汤
• 出自《金匮要略》 • 组成: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 味子半升(5g)
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 煎服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PPT课件
4
二陈汤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二陈汤
• 随证加减: 治湿痰,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 治热痰,加胆南星、瓜蒌以清热化痰; 治寒痰,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治风痰,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 治食痰,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 治郁痰,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 治痰核、瘰疠,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 使用注意:燥痰慎用,吐血,消渴,血虚,阴虚者忌用。
PPT课件
7
二陈汤 附方
• 导痰汤 组成: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生姜。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涕唾黏稠,舌苔厚腻,脉滑。
• 涤痰汤 组成: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生姜。 功用:涤湿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漉漉有声。
PPT课件
2
第一节 燥湿化痰
• 适用病症:适用于湿痰证。由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 症见咳土多量痰稠,痰滑易咯,胸脘痞闷,恶心呕吐, 眩晕,肢体困重,食少口腻,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 滑等。
• 代表方: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
PPT课件
3
二陈汤
•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