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 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2) 学案
苏科版物理《11.2滑轮(2)》一、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尝试,知道定滑轮可以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达到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2.经历探究活动,知道滑轮组的特点,能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其省力情况,或能根据要求作出滑轮组的绕线;3.初步了解轮轴等其它简单机械的知识;预习交流: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哪些知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定滑轮一定不能省 ,但却可以改变,使用动滑轮可以的力,但却不能改变。
2.观察如图所示“比比谁的力气大?”的漫画,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与同学们亲身尝试一下,记下你的感受。
(可参照课本13页WWW第2题)二、课堂探究(一)滑轮组探究活动1:如何用一根绳子将两个滑轮组装在一起,使定滑轮和动滑轮都能使用?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
它既可以,还可以。
(二)滑轮组的特点探究活动2: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①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请你画出两种不同的绕线方式。
你画的甲图物体是段绳子吊着,乙图物体是段绳子吊着。
按你画出两种不同的绕线方式组装滑轮组。
②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③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甲乙④进一步讨论: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滑轮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提升高度h/m绳端移动的距离S/m1 1 0.4 0.1 0.32 2 0.8 0.2 0.63 3 1.2 0.3 0.9总结: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力G的,即F=(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实际情况下动滑轮有重力,F= (不计摩擦)。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1.2滑轮(第2课时) 学案
11.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自主学习】
一、滑轮组
序号钩码重
G/N
钩码和动滑轮总
重(G+G/)/N
吊起动滑轮
的绳子股数n
使用滑轮组时
所需拉力F/N
1
2
3
1、n的判断:直接与相连的绳子股数。
2、使用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一定/不一定)。
3、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发现F
4、观察上图,发现n股绳子在吊起重物的同时,还将也吊起来了。
5、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可近似认为;这里的近似是指忽略了与。
二、滑轮组的三个关系
1、
2、距离关系:;
3、速度关系:。
三、滑轮组的作图与设计
1、滑轮的画法
2、固定端的画法
3、滑轮组的设计
【方法指导】观察上图绳子起点与股数的关系,发现: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一端从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一端从滑轮开始连。
【学以致用】按要求设计滑轮组
1、,拉力向下
2、,拉力向上
【能力拓展】受力分析法解滑轮问题
方法要点:①不计摩擦,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②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滑轮受力平衡。
1、2、3、。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滑轮【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②认识目标:能区别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它们的结构,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自主探究,体验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实质;初步学会利用这些特点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二)自学与互帮1.自学内容一:P9 认识滑轮自学方法:(1)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1-14,利用手边器材(铁架台、滑轮、钩码、细绳)并按教材要求做一做(2)在完成类似任务时,人们常用到一种简单机械,它通常是由一个周边有凹槽、中心有固定轴的轮子绕上绳索、缆绳等组成的这种简单机械就叫做_______________.(3)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1-15,11-16做一做,思考并归纳: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和 .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应用如课本图11-15、11-16是分别使用_______滑轮和________滑轮.2.自学内容二:活动探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学方法:(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能/不能)省力,但______(可以/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F______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h3..自学内容三:活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能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
4、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重点】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2.转动时,它的轴是否运动?
归纳小结滑轮的概念
实物
演示
定滑轮提物体,归纳定滑轮的概念
讨论记忆
多媒体演示
探究(1)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装配定滑轮,竖直向下拉弹簧秤,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秤的读数。比较F与G的关系。
2.改变弹簧秤拉力的方向,情况怎样?
3.改变钩码的该数,情况怎样?
实验探究
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小结
3.改变钩码的该数,情况怎样?
实验探究
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小结
数据填入表格,寻找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F2/N
弹簧秤读数F1/N
1
2
3
归纳:动滑轮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省距离,也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l1=2l2的省力杠杆
投影练习
工人师傅用动滑轮将重600N的木箱吊到阳台上,至少要用多大的力?
3.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移动速度V绳与物体移动速度V物有何关系?
讨论,归纳结论
实验归纳
结论:S = nh
F =(G + G动)/n
V绳=nV物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股数
牢记结论
讲解
生活·物理·社会
轮轴和斜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内容至少包括:一、设计意图。
指出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六、活动重难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要求整体文档要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内容2000字以内,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不要带,直接输出完成后的内容: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11.2节——滑轮。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学习滑轮的原理和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传递和转换。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能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个滑轮组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发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得出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讲解与演示:我会用黑板和粉笔,结合实物和图示,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同时,我还会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5.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滑轮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2滑轮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什么是滑轮,以及根据滑轮的形状和功能将其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即利用绳索或链条在滑轮上绕制,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3. 滑轮组:了解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
4.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了解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升降机、吊车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特点,能够运用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滑轮组所提供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索、剪刀、胶带。
学具:笔记本、尺子、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帮忙搬运重物,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方向的重要性。
2. 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向学生解释滑轮的概念,并展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
3. 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用绳索和滑轮组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滑轮是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讲解滑轮组的特点:介绍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
5. 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计算所提供的力。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如升降机、吊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滑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或者设计一个滑轮组来搬运重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2 滑轮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 动滑轮2. 定滑轮二、滑轮的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三、滑轮组1. 构成和特点2. 计算滑轮组所提供的力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滑轮的定义。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教案
(1)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
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3)可以是圆的吗?可以。
活动一:认识定滑轮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
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
(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轴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不省力和距离,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
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看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
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
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活动二:认识动滑轮分析用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动滑轮的五要素)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杠杆呢?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板书)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活动三:认识滑轮组: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
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组成及其省力特点。
3. 探究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4. 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实际问题中的滑轮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滑轮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滑轮的情景,如升国旗、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升国旗为例,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分析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设计一个使用滑轮组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何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物?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以及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定滑轮:定义、工作原理动滑轮:定义、工作原理滑轮组:组成、省力特点、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尺子上画出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出滑轮组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并准确标出各部分的作用。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滑轮组的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答案: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组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2节“滑轮”。
本节主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2. 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物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前,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过一个动滑轮,然后将绳子固定在一个重物上,让学生观察重物的提升过程。
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使用滑轮组可以节省多少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 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4. 滑轮的应用:吊车、提升重物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描述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3. 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教学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组:多个滑轮的组合,以达到更高效的力量传递。
4.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学会计算滑轮组的力量传递效果,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难点: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计算,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滑轮的示意图,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讲解滑轮的工作原理,用绳子穿过滑轮,展示力的方向和大小如何改变。
3.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个滑轮组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力量传递的效果。
例如:“如果一个重20N的物体通过一个滑轮组,滑轮组的摩擦不计,求最终所需的拉力。
”引导学生运用滑轮组的原理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关于滑轮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例如:“一个滑轮组的摩擦不计,如果想要提升一个30N的物体,至少需要多大的拉力?”5. 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多个滑轮组的力量传递效果。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滑轮组的力量传递规律。
6. 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案例,如起重机、吊车等,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利用绳子的拉力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分类:动滑轮、定滑轮作用:提升重物、改变力的方向工作原理:力的传递和方向改变滑轮组力量传递计算:多个滑轮组合的力量传递效果应用案例:起重机、吊车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滑轮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二、滑轮学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问 题:观察并寻找图11-2-2中甲、乙两组图片所示的滑轮装置的不同之处.图11-2-2(1)重物被提升过程中滑轮轴的位置变化不同。
图甲中滑轮轴的位置__固定不动__,该滑轮为__定__滑轮;图乙中滑轮轴的位置__随物体一起运动__,该滑轮为__动__滑轮.(2)绕滑轮的绳子起始端所系的位置不同,定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提升的重物上,动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固定位置处.学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1:组装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按照教材P 10的活动要求分别组装定、动滑轮装置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填写下表.图11-2-3图11-2-4图11-2-5探究2:用杠杆模型分析定、动滑轮(1)请将如图11-2-4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标上支点、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答案] 如图11-2-5所示(2)定滑轮实质是__等臂__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实质是__不等臂__杠杆,动力臂是滑轮的__直径__,阻力臂是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学点3 滑轮组的特点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1)按图11-2-6示四种方式组装滑轮组.图11-2-6(2)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四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答: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既可以__省力__,又可以__改变力的方向__,但是要费距离. (4)进一步讨论:你能数出图11-2-7中吊着钩码的绳子的段数n 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发现.方法:__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__.你的发现:__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__.归纳:用滑轮组吊物体时的两个关系式.(所用拉力为F ,物重为G ,动滑轮重为G动,吊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为n ,动力移动的距离为s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力的关系式:F =__1n(G +G动)__(不计绳重及绳轮间摩擦).距离关系式:__s =nh__. 学点4 滑轮组的组装问题1:尝试完成下列组装滑轮组的绕绳工作,并归纳出你绕绳的步骤或经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1)根据图11-2-7甲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忽略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2)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11-2-7图11-2-8[答案] 如图11-2-8所示归纳: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等时,存在两种绕法,绳子的起始端可以在动滑轮上,也可以在定滑轮上;当动、定滑轮个数相差一个时,绳子的起始端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问题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 N,现用这根绳子来提起900 N的物体,并要求拉力方向向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其装配图.[答案] 如图11-2-9所示图11-2-9。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教案 苏科版 教案
课题:11.2滑轮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开放性活动,讨论“如何把木料运上楼”,从而想到滑轮,认识滑轮,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探究性活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从理论上解释了滑轮的特点,并从杠杆的角度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指导学生组装滑轮组,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两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3.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难点1.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
2. 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滑轮组(两个滑轮组的)两个教学过程提要教学环节集备意见个人复备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复习:1、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新知:1。
开放性活动,讨论“如何把木料运上楼”?、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讨论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一、初步认识滑轮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11.2滑轮(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11.2 滑轮(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的11.2滑轮(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分类、滑轮组的使用以及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掌握滑轮的分类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分类、滑轮组的使用。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原理、分类和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滑轮组的应用实例,如吊车原理,讲解滑轮组在工作中的优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升重物,并计算提升过程中的力的大小。
5.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的组装和实验,观察滑轮组在不同组合下的工作效果。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原理:……滑轮分类:……滑轮组使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2. 请写一篇短文,介绍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滑轮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动手操作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下一步需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其他利用滑轮原理的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滑轮组是滑轮的一种组合形式,它将单个滑轮的优势进行了整合,使得滑轮组在提升重物时具有更高效的优势。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学案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学习滑轮的工作原理,理解力与力的方向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滑轮组:掌握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了解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滑轮的计算:学习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受的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生活中有关滑轮的现象。
3. 学会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能设计简单的滑轮组应用实例。
4. 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受的力。
5.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力传感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滑轮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组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力传感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让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所承受的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定滑轮、动滑轮原理:滑轮组构成:特点:计算: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给出实例。
答案:定滑轮,动滑轮。
2. 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所承受的力。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滑轮组的应用实例,了解滑轮组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滑轮》学案 1 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 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4、 通过联想和类比,了解滑轮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
【学习过程】
【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 观察书P9图11—15,11—16两个使用滑轮的实例:升国旗和把装修材料运上楼;
2、 分析比较两种情况下使用的滑轮不同之处; 小结:
1、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 (2)像图(b )中那样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3)像图(c )中那样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 (4)像图(d )中那样水平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使用时, 的滑轮叫定滑轮; (2)使用时, 的滑轮叫动滑轮。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优点: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说明使用定滑轮 改变拉力方向。
(填“可以”或“不可以”) (2)缺点:使用定滑轮 省力;(填“能”或“不能”)
【要点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 动= N;
(2)按图(a)方式组装组装动滑轮,竖直向上拉
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1,并比较这个示数与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的关系;
(3)改变钩码的重力,按图(a)重复一次实验,
记下此时测力计示数F2;
(4)保持钩码重力不变,按图(b)方式拉,比较
此时拉力F3与F2的大小;
2、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钩码和动滑轮总重G总/N 弹簧测力计拉力F/N
1
2
3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优点:使用动滑轮省力;(填“可以”或“不可以”)
(2)缺点: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说明使用
动滑轮改变拉力方向。
(填“能”或“不能”)
【要点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
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
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作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
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看作一种变形的杠杆。
右图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
个杠杆,因此拉
力和总重力的关系
是:。
小结:
四、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1)定滑轮的实质是杠杆;我们学过的等臂杠杆还有;
(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
【当堂巩固】
1. 如图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
别以F1、F2、F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1最小
B.拉力F2最小
C.拉力F3最小
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
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3、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4、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5、滑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要使用_________(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在需要省力时,要使用_________(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6、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
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滑轮,它能 ,但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7、如右图所示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观察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使用这种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
8、如图8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牛,滑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为 N , F B 为 N 。
9、如图9所示,小森用同样的力把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如不计摩檫和滑轮重,则重力G 甲 G 乙(“<”、“=”、“>”=)。
10、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10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
如果汽车的重力为10000N,汽车所受阻力为800N ,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N ,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N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11、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
他按图示提起钩码
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