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课堂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跨学科知识融合点挖掘
物理学科
在物理学科中,反比例关系广泛 存在于各种物理量之间,如速度 、密度等。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这些物理概念。
化学学科
在化学学科中,反应速率与反应 物浓度的关系往往呈现反比例关 系。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化学
反应的过程。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 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 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汇报人:XXX 2024-01-28
目录
•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 学情分析与学生特点 • 教材分析与资源整合 • 教学过程与方法手段 • 课后反思与改进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 数、一次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 用。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反 比例函数模型,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
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 演示、实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反 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练习题难度不够
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部分练习题难度较低,无法充分检验 学生的学习效果。未来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设计更具挑战 性的练习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缺乏自主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使用学习 资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
自我评价引导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 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解题能力 、学习态度等方面,帮助学生发现自 身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1.本节课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的了解。
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新知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讨论,又要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猜想和讨论模式进行高效率的探究和讨论。
3.习题设计合理,立足于思维训练。
本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解体技巧、方法、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4.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不足与改进: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
本来想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因为紧张回答问题不积极,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由于课容量大,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少。
课标分析1.知识目标:(1)理解K的几何意义,会由已知条件求函数解析式和简单图形的面积(2)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灵活运用K的几何意义。
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经历探索K的几何意义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学习是学生对基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由八年级到九年级下册的教材改编,更加大了反比例函数学习的难度和综合性。
因为是九年级下册内容所以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综合考察。
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也是其中一块很重要的知识章节,有些题目简单但方法灵活,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有些题目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平日学习中加强。
本次专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这一知识要点,灵活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并推广到几种常用的数学方在其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分析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2.能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几何直观.教学重难点: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观察函数图象,写出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活动:先观察图象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老师活动:分别从解析式和图象的性质两个方面整理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分析问题。
活动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回顾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例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利用铺垫木板的方式通过了一片烂泥湿地.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 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 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填写下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m )S(2p(Pa)(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4)观察函数图象,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活动:采用师生问答,小组交流的形式对本题的问题展开学习,进一步练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通过组内和班内交流,选择最优解题方案。
至少掌握一种解题方法。
老师活动: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是否规范准确,引导学生实际问题自变量的取值,引导学生与之前的反比例函数图象进行对比,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活动意图:以实际背景为依托,培养学生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问题。
【巩固提升】1.为预防传染病,某校定期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已知药物燃烧阶段,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药物在空气中的持续时间x(分)如图所示.请根据函数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药物燃烧时及燃烧后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当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大于或等于1.6mg 时,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在哪个时段消毒人员不能停留在教室里?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体会函数图象在解决问题中的直观性。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6.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2.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型,能够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3.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力.【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二、难点:正确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第一部分《课前学》【温故而知新】提出问题请回忆,什么是函数?你学过什么函数?它的解析式是什么?确定解析式的方法是什么?第二部分《课上学》一、情景导入(生活中的数学)(独立思考)1、从高官寨镇到章丘市区全程45千米,某同学从高官寨镇乘坐公交车去章丘市区,公交车行驶所需要的时间t (h )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 是v 的函数吗?为什么?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y 与x 有怎样的关系?变量y 是x 的函数吗?为什么?3、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 ____ ,当U=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R/Ω20 40 80 100 I/A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图片)二、探究新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观察以上关系式: ,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v t 45=x y 1000=R I 220=1、形成概念: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思考:系数k为什么不能等于0?2、概念深化(1)当x=50时,y= (2)当x=-100时,y=(3)x的值能不能为0?为什么?结论:(4)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单位:m)随宽(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此时x 可以取-100吗?为什么?结论:3、概念再深化(先独立思考,再与组内成员交流。
)根据已有知识对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k≠0)还可以改写为怎样的形式?成果展示:请总结它们的各自特征:(独立思考后在组内合作完成)三、概念辨析1、下列关系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k是多少?2、关系式xy+4=0中y是x的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简介
重点难点
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特征;掌 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 题。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和讨论学生已经 学过的相关概念和技能, 为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基 础。
教学策略多样化
02
03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 对称性、取值范围等性质,进一 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04
02
知识结构与特点
知识结构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01
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单调性等基本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02
涉及实际问题中反比例关系的建立、模型的构建和问题的解决
。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 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 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 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等,使教 学更加直观、生动。
小组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 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 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
材分析简介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教材背景与目标 • 知识结构与特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01
教材背景与目标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科书内容分析(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教科书内容分析26.1 反比例函数3课时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1课时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科书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第17.1节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为常数,)的图象分布在两个象限,当时,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随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当时,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随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第17.2节的内容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本章主要涉及到如下的4个现实世界中的反比例函数模型:当圆柱体的体积V一定时,圆柱的底面积是高(深度)的反比例函数:;当工程总量一定时,做工时间是做工速度的反比例函数:;在使用杠杆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则动力是动力臂的反比例函数:;电压一定,输出功率是电路中电阻的反比例函数:。
此外,本章还安排了两个选学内容:第17.1节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安排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1节的“阅读与思考”中安排了“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课堂PPT)
y1>. y2
20
2.已知点A(-2,y1),B(-1,y2)
都在反比例函数
y
y
k x
4 x
(的k<图0)象上,则y1
与y2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
.
y2> y1
21
3都.已在知反点比A例A((函-x21数,,yy11)),,yBBy((x-21xk,4xy,y(2的k)2<且)图0x)象1<上0<,则x2y1
3
本章知识框架:
(数学问题)
现实世界中的 抽象
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函数
解 释
实际应用
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 图象和性质
(数学问题自身的特点)
4
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学习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形成研究函数的模式
•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 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 结合的思想方法。
10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反比例函数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 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和表达式
y k k 0
变化x情况。
xy=k(k≠0的常数)的形式
运算的需要 判断的需要
14
xy=k(k≠0的常数)的形式
例1: 反比例函数 y k 的图象经过(2,-1),则k
的值为
;x
例2: 反比例函数 y k 的图象经过点(2,5),若
点(1,n)在反比例函数图x 象上,则n(
)
A.10
B.5
C.2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Leabharlann 单元名称《反比例函数》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反比例函数是本套教材安排的最后一类函数,他描述现实世界中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性质,而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单元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丰富函数、函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1)(2)
(3)xy=21(4)(5)(6)(7)y=x-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k为常数,k≠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6)改写后是,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活动六、运用新识
补充)例3、当m取什么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活动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课件展示)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说明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研究,效果比较好。我觉得特别是由问题情境中的三个函数引导得出反比例函数是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学生感触比较深刻,从完成练习来看掌握也比较牢固;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学习实践,对定义的掌握也比较好,随堂测试结果:全班共44人,100分(全对)15人,80分(对4题)18人,60分(对3题)8人,40分(对2题2人),觉得相当不错的结果;本节课唯一不足就是内容较多,时间有点紧,有拖堂的情况,下次可作调整。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14631000(2)y=tx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 (1)v=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
此时y 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1)y=(2)xy=10(3)y=k—1x(4)y=—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1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k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5.1反比例函数课型新授课章节第五章年级九年级(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策略1、根据材料,从聚类辨析中回忆函数特点2、对函数关系式进行分类,从中找出反比例函数3、对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进行聚类分析,归纳本质特点,进行命名4、能够从生活中的实例寻找反比例函数,感受其本质属性。
5、能够辨析反比例函数并求出k值。
【教学重点】通过聚类-分类-聚类的过程,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属性,进行命名。
【教学难点】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属性的过程【教学策略】上下位概念的迁移教学。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起始课。
对上承接函数概念,对下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做好准备。
在研究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体系中,它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具有长程两段教结构用结构的特点,是一种连续性教学过程。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下和八上分别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运用函数观念处理问题的经验。
学习函数概念时已经通过聚类辨析,感受过函数的三条特点。
也在概念课中学过分类辨析的方法,学习这节课有函数概念的引领,和聚类分类的方法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根据材料,聚类辨析,回忆函数特点:1.学生用关系式表示变量关系(一放)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函数,老师给出情境不同材料,这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函数?有的话能写出表达式吗?请同学们写下来并回忆函数的表现形式以及它的特点。
(学生写在活动单上)1.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小明去批发铅笔,铅笔单价为0.3元,下面是购买铅笔的记录单:总价w=单价×购买数量n问总价w和n之间关系3.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矩形a与b关系4.青岛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T与t预设资源:(1)1262=v·t或vt1262=或tv1262=(2)w=0.3·n(3)12=a·b或ab12=或ba12=(4)图像(5)P=0.6·n(6)C=4·n(7)y=180-2x(8)表格(9)40=v·n或nv40=或vn40=将问题前置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上位概念函数时的例子,回忆两个变量之间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
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报告一、教材的基本信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
二、课标分析(一)课程目标分析1.掌握数与式的运算,能够解释运算结果的意义(P14)2.会用反比例函数描述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合适的运算思路解决问题;形成抽象能力、模型观念,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P14)3.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模型观念和数据观念(P15)4.关注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P15)(二)课程内容标准分析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P57)2.能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0(≠=k xk y 探索并理解0<k 和0>k 时图象的变化情况(P58)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P58)(三)学业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用实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P61)2.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P61)3.知道当0<k 和0>k 时反比例函数)0(≠=k xk y 图象的整体特征(P61) 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P61)三、教材内容分析(一)知识的逻辑结构分析1.知识点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xk y (k 为常数,k ≠0,x ≠0),其中k 叫做反比例系数,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且y 也不能等于0。
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5.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自然地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5章第二节2教材的知识地位:反比例函数是属于《新课标》中“数与代数”的领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的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于各种函数的联系,同时,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4.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5.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6.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四、课程设计:类比法,阅读指导法。
五、教具制作: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流程:1、课堂引入提出问题:1.想一想:把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换成面值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如果换成面值2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如果换成10元、5元的人民币呢?2.设所换成的面值为x元,相应的张数为y张X(元)502010521xy(张)你会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当换成的面值x变化时,相应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变量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2、新知识传授(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k为常数,k≠0;(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y≠0的一切实数.3、巩固1、形如)0(≠=k x k y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基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 y 23-=中,相应的k= ;3、三角形面积为6,它的底边a 与这条底边上的高h 的函数关系式是 ;4、反比例函数经过点(2,-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 ;5、下列函数中:①x y 2=,②11+=x y ,③2x y =④x y 23-=⑤11+=x y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有: ;(填写序号)6、已知变量y 、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6,则这个函数关系式是 ;7、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 (2,1)和B (m ,-1),则m= ;4、反馈修正一般地,形如(k 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⑵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的一切实数,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⑶比例系数是反比例函数定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⑷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式:①(),②(),③(定值)();⑸函数()与()是等价的,所以当y是x 的反比例函数时,x也是y的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_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反比例函数复习》观评记录李老师:整节课教师能循循善诱,给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能较好的与学生交流,课堂也比较安静,有秩序。
宗老师:能较好的组织语言,能找到学生的易错点并进行提问,在师生互动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机会较少。
刘老师:板书工整有示范性和启发性,知识点与例题很好的分成两块,让学生一目了然。
李老师:吴老师的《反比例函数复习》一课,设计独到,课堂高效,为我们生动演绎了“教师引导,发展思维,领略方法,浸润思想”的数学课堂,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边老师:这节课吴老师以习题的形式来引出概念,不仅让学生自然的回忆起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概念,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接着设计了填表题,通过类比让学生填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陈老师:在例题1和例题2复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例题3复习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进而又通过综合题例题4进一步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最后在提高练习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又有所拔高。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后反思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小组合作效果不是太好,对于一些解题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练习;2.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及函数与生活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在本课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使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比例函数复习》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目的是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准确的求出反比例函数的未知项,能够根据图象的分布确定常数的取值范围,并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_5.2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2反比例函数(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感悟“数形结合”、“变化与对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其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及概括能力。
重点:经历画函数图像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数形结合,灵活利用图像解决反比例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引入新知问题1回顾上节课学的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复习检测,学生抢答2、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哪些内容?是如何研究的?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补充,并将答案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中,强调是从形状、位置、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去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观察探究,形成新知问题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
(1)列表(如表1):…-6-5-4-3-2-11 2 3 4 5 6 ………列表时,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即),同时,所取的点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或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是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的特征;(2)描点:一般情况下,所选的点越多图象越精确;(3)连线:引导学生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各点,注意图象末端的延伸和延伸的趋势,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描点、作图;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板书示范,并通过课件演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生成过程,给出双曲线的名称,并渗透它的形态特征.【设计意图】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通过经历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可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 课堂
k≠0)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7
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了2小节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
17.1反比例函数
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
8
三、课程学习目标(教材)
?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 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判 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y与(x-2)之间的反比关系,(x-2)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23
【学生应掌握】
1.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
下列哪些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
(1) y ? ?
2 x
(2)y
?
x 3
(3)xy=21
(4)y ?
5 x? 2
2.根据反比例函数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y = xm -7 是正比例函数,则 m = ___ ;
x
点(1,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n(
)
A.10 B.5 C.2
D.-6
例3: 下列各点在此曲线 y ? ? 2 上的是(
)
x
A.
(? 4 ,? 3 )
3
2
B.
(?
4,
3
32)
C. ( 3 ,? 4 )
4
3
D.( 3 , 8 )
4
3
15
强调:加强对反比例函数概念中(k≠0的常数) 的理解:
例4:我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例如当矩形面积 s一定时,
29
2.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 例 据媒体报道,近期“手足口病”可能进入发病高峰期,
某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预防“手足口病”, 对教室进行“薰药消毒”。已知药物在燃烧机释放过程中, 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 y(毫克)与燃烧时间 x(分 钟)之间的 关系所示(即图中线段OA和双曲线在A点及其 右侧的部分),根据图象所示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从药物释放开始, 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级自变 量x 的取值范围; (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 2毫克时,对 人体无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在多长时间内, 师生不能进入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0)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7
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了2小节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
17.1反比例函数
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8
三、课程学习目标(教材)
?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 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判 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探索并理解 k>0和看k<0时,图象的
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1
2013年中考说明对反比例函数的要求:
A.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画出反比例函 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B.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12
四、各节具体教学建议:
x
点(1,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n(
)
A.10 B.5 C.2
D.-6
例3: 下列各点在此曲线 y ? ? 2 上的是(
)
x
A.
(? 4 ,? 3 )
3
2
B.
(?
4,
3
32)
C. ( 3 ,? 4 )
4
3
D.( 3 , 8 )
4
3
15
强调:加强对反比例函数概念中(k≠0的常数) 的理解:
例4:我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例如当矩形面积 s一定时,
八年级下册第 17章“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函数”
5
一
次
方
程 一次函数
代 数 式
整 式
(组、)(正比例函数)
其 他
不
研方
等
究法
函 数
式
知
识
分 式
分 式
反比例函数
方
程
基础
研究方法
6
本章重要学习方法:
将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方法迁移过来,
加强对反比例函数
y(? kk为常数,
x
k≠0)与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
(从大到小)为
y1>. y2
20
2.已知点A(-2,y1),B(-1,y2)
都在反比例函数
y
y?
?k x
4x(k的<图0)象上,则y1
与y2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
.
y2> y1
21
3都. 已在知反点比A例A((-函x21,数y,y 11)),,ByB(y(x?-?12xk,,4xyy(2的k)2<且)图0x)象1<上0<,则x2y 1
3
本章知识框架:
现实世界中的 反比例关系
(数学问题) 抽象
反比例函数
解 释
实际应用
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 图象和性质
(数学问题自身的特点)
4
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学习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形成研究函数的模式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教材分析
1
1 主要内容及知识框架
2
地位和作用及重要方法
3
课程学习目标
4
教学建议
5
主要思想方法
6
中考常见题型
2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以及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 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 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
(2012.南通)已知: A(-1,y1),B(2,y 2)两点在双曲线
y? 3? 2m x
上,且y1>y2 ,m的取值范(D )
A.m>0
B.m<0 C.m>-1.5 D.m<-1.5
19
题组训练:
1.已知点A(-2,y 1),B(-1,y 2)都在反比例
函数
y
?
的4 图象上,
x
则y
1与y2的大小关系
?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 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 结合的思想方法。
10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反比例函数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 知条件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和表达式
y?
k ?k
x
?
0?
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其函数关系是 a ? s (s为 b
常常数数,,ss≠≠00)。请你仿照上例另举一个日常生活、生产或
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函数关系的量的实例,并写出它的函数
关系式。实例:
函数关系式:
16
17.1反比例函数
3.画函数图象时应注意: (1)要鼓励学生多选点,多描点,以保证图象的准确性。 (2)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教 师在课前应准备好学案或坐标纸. 要让学生充分实践,帮 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式与函数图象 之间的对应关系. (3)在画函数图象时,要强调学生按照步骤规范画图 . (4)对画图象常见的错误加以分析。
? 17.1反比例函数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理解并掌握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 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 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13
17.1 反比例函数
【教学建议】
1.学习反比例函数定义时要与正比例函数作对比,把握概念 本质,应知道两者相同点是自变量系数的限制条件为系数 k≠0,不同点是正比例函数的次数是1,而反比例函数次 数是-1.
2.理解掌握反比例函数定义的不同呈现方式:
y ? k (k≠0的常数) x
y ? k x?1 (k≠0的常数)
xy=k(k≠0的常数)的形式
运算的需要 判断的需要
14
xy=k(k≠0的常数)的形式
例1: 反比例函数 y ? k 的图象经过(2,-1),则k
的值为
;x
例2: 反比例函数 y ? k 的图象经过点(2,5),若
?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 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 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 法的各自特点。
?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 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 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9
三、课程学习目标(教材)
? 4.再次经历“问题情境---建立函数模型---解 释、应用、拓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认识 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 型。
17
常见的问题
注意x与y的变化趋势
用平滑曲线连接 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意图象与坐标轴不相交 4.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性质时要与正比例函数性质进行对比, 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
18
17.1反比例函数
5.要学生认识到增减性性质前提“在每一个象限内”的 重要性,由于反比例函数自变量 x≠0,因此,反比例函数 不连续,所以分析增减性时,必须说明是在每一个象限 内。在具体问题中,呈现方式有三种: “在每一个象限 内”“双曲线的每一支”“当 x>0或x<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