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城市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https://img.taocdn.com/s3/m/8d788f57360cba1aa811da89.png)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城市设计导则
![攀枝花城市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c28b20acc175527072208e3.png)
A1-11、东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2、北退道路5米,形成3米绿化带和2米人行道,绿化带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形成图案化绿化构图形式。
主体建筑应保持与周围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感,不提倡过于怪异的体形。
沿平江东路,主体建筑北立面宽度控制在60米以上,形成雕塑感较强的“艺术建筑”。
主体建筑必须把正门和大厅设在临平江东路一面,入口宽度在5至10米之间,高度至少为6米,但不得超过2层的高度。
主体建筑采用浅暖色,不允许用高度反光的玻璃幕墙,可以在入口和特殊设计部位采用饱和度高的色彩形成对比。
3、用地西北角留20×20米休闲广场,地块内结合溪流水景布局绿化(见水流出入口位置),力求平和温馨的风格。
宽阔水面同时也是蓄水池,在此处将水简单处理后形成循环用水。
A1-21、东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2、地块内结合绿化布局溪流水景。
(水流出入口位置)A1-3A2-11、南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2、地块内结合绿化布局溪流水景,(水流出入口位置)A2-21、东退道路5米形成林荫道,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布置少量灌木、花卉。
结合步行道的设计,局部布置小型活动场地、休闲绿地和体现工业文明的景观小品。
B1-11、以硬质地面铺装结合方形的大面积水池形成开敞、外向的景观散步主道入口空间特色。
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草坪、灌木、乔木结合。
灵活采用各种景观要素围合和划分空间,形成多层次亚空间,亚空间尺寸按25×25,25×50,50×50米控制。
2、宽阔水面同时也是蓄水池,在此处将水简单处理后形成循环用水。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963f107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b.png)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9c5ef49650e52ea551898d9.png)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bfd3dd7360cba1aa811da8a.png)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一、规划编制目的: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个片区:炳草岗、大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01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
近期:2009—2011年;中远期:2012—2025年。
规划依据: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公共停车场分类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n 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本次规划结合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市综合交通规划、攀枝花市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攀枝花市区共划分为14个交通小区:炳草岗、炳四区、五零一电厂至五十四片区、仁和区、干坝塘、瓜子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江、钒钛产业园区、弄弄坪、大水井、清香坪、河石坝和格里坪片区。
(见图1-2)图1-2交通小区划分五、攀枝花市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1、规划目标近期:加强停车管理和扩大停车场建设并重,重点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级差体系。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20b17d702020740be1e9bfa.png)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一、规划编制目的: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 个片区:炳草岗、大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01 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9 年—2025 年。
近期:2009—2011 年;中远期:2012—2025 年。
规划依据: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2025 )》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5-2020 )》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三、公共停车场分类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本次规划结合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攀枝花市综合交通规划、 攀枝花市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攀枝花市区共划分为 14个交通小区:炳草岗、炳四区、五零一电厂至五十四片区、 仁和区、干坝塘、瓜子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江、钒钛产业园区、弄弄坪、大水井、清 香坪、河石坝和格里坪片区。
(见图 1— 2)图1—2交通小区划分五、攀枝花市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1、规划目标近期:加强停车管理和扩大停车场建设并重, 重点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 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级差体系。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7c75d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9.png)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管控生态红线发挥生态红线制度在生态空间管控中的基础作用,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
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金沙江、雅砻江及安宁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盐边县北部、米易县西部、仁和区北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生态自然恢复为主,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落实河(湖、库)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实施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保护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力度,逐步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地补种,降低高山草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动长江-金沙江、雅砻江等江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加强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重点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及安宁河流域生态保护。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生物安全和入侵物种防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加快建设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二、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源控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
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工程。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防治力度。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https://img.taocdn.com/s3/m/a32e0f5810661ed9ad51f36a.png)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城市规划 攀枝花
![城市规划 攀枝花](https://img.taocdn.com/s3/m/62f2a26d31b765ce050814f2.png)
3.城市经济
攀枝花是依托于攀西资源开发,以攀钢为核心发展起来的 。攀钢集团是攀枝花城市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经济 总量占了全市的60%左右。攀枝花的工业基本上都是重工 业,重工业中主要又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 占了重工业的近70%,几乎没有装备制造业。所以攀枝花 是一种以资源开采为主,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的较为单 一的城市经济。2014年,攀枝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GDP)首次突破7万元(约合11494.98美元),达70646元, 位居全省第一位。
2.空间发展规划
以机场周边山体绿化为“一心”,以沿金沙江两岸绿化带
为“一链”,以江南片区与城西片区、城东片区间的绿化 隔离带为“二带”,以中心城区三大片外围山体的三个绿 环为“三环”,以多个由滨江绿地、环山绿地或者防护林 带构成的生态安全岛为“多岛”的城市绿地系统。注重城 市园林绿化和景观风貌塑造,促进山水城和谐相融,建设 宜居城市,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二滩库污水整理
粉尘污染
大气污染
二.攀枝花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1.总体布局规划 2.空间发展规划
1.总体布局规划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 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7440平方 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 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 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国家级二滩森 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K㎡。
“五辐射”:攀枝花城市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往西云南丽江方向;往西北稻 城方向;往东北西昌、成都方向;往东会理、昭通方向;往南昆明以及出海 通道方向。
五.攀枝花公共设施规划
攀枝花城市基础设施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等特点,布局的 合理性和经济性欠妥;城市公用服务设施整体承载力偏低, 公共服务要素建设存在盲目性;规划指标偏低、规划手段 单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涉及新区建设与旧城造、经济发 展与资源开发等多重矛盾。
攀枝花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攀枝花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30b743be1e650e52ea9933.png)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令第69号《攀枝花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于年月2005年 4月1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6 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孙平二○○五年四月十九日攀枝花市城市管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合理规划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管线,是指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有线电视、热力、照明、信息网络、交通信号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管理。
第四条攀枝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管线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项管线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编制管线工程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第七条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将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在每年年初前报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管线建设项目的,必须及时报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安排。
第八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适时进行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料库,实现动态管理、信息共享。
第九条各类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一)沿道路建设管线,走向应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避免交叉干扰。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应当合并建设。
(三)新建管线让已建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让大管道;压力管道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第十条在市中区、城市主干道和其他重要地区,不得新建各种架空管线,对现有架空管线应逐步改建入地。
第十一条新建管线不得擅自穿越、切割城市规划用地。
第十二条临城市道路的建筑,其专用管线及附属设施不得占压道路规划红线。
第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建设管线工程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攀枝花市炳四区(炳草岗四单元)
![攀枝花市炳四区(炳草岗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a412cf7aa00b52acfc7caba.png)
攀枝花市炳四区(炳草岗四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区位置及规划范围本轮规划范围北到金沙江大道、东以尾矿坝坝底为界、南至玉佛寺景区边缘、西至龙江明珠小区用地,规划面积405.19ha;规划人口为3.9万人。
二、目标定位本轮规划总体定位为:以休闲、娱乐和居住为一体的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三、规划结构规划用地结构为“三个功能组团,两个绿心,一条主轴线”。
“三个功能组团”指的北面组团,集休闲、购物、娱乐、办公、住区功能为一体的休闲社区;南面组团,以自然冲沟形成的社区公园为中心,展开布局居住、公建配建和商业等设施,该片区以居住为主体,结合景观环境,打造城市生态住区;玉佛寺景区组团,以玉佛寺为中心,以建设阳光康养城市特色文化为目标,打造“攀枝花玉佛寺景区佛禅养生文化产业园”。
“两个绿心”其中北面用地的绿心是利用现状垃圾填埋场改造的体育公园;南面用地的绿心则是依托自然冲沟形成的。
“一条轴线”指的是规划区用地南北向条形分布,用地呈窄长型,在景观及空间结构的分布上则顺地形形成空间轴线。
四、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区总用地面积405.1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59.55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64.06%;非建设用地145.64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35.94%。
(一)居住用地(R)规划居住用地68.1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6.26%。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1.2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20%。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34公顷;教育科研用地12.16公顷;医疗卫生用地5.50公顷;宗教用地2.28公顷。
(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3.19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93%。
其中,商业用地16.62公顷;商务用地5.31公顷;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26公顷。
(四)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57.97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3.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该市未来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攀枝花现代化城市新区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花城新区城市核心区的景观系统
花城新区核心区全局鸟瞰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对攀枝花市园林绿地建设,形成生态、和谐、 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园林城市,把攀枝花市建成 “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 效利用,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并充 分体现具有“阳光花城”风格的宜居城市。
“错过了海南岛,不要错 过攀枝花,三亚有阳光沙滩, 攀枝花有阳光山川”。
“未来的攀枝花,必定是 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充满 生机与活力的阳光花园城市。”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南向开放门户—四川南下桥头堡
地处川滇交界的攀枝花,承担起四川南向开放“桥头 堡”的重要作用,成为四川通江达海,融入北部湾经济圈、 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攀枝花地处川、滇交汇处,是 四川通往东南亚、西亚及沿边地区、沿海口岸最近的地方, 是长江沿岸城市向川西南、滇西北市场集散的重要节点。
维护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文化 生态和谐,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倡可持 续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倡导消费文明,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 用土地,协调城乡结构和城镇布局结构,明确绿地功能分区,实现 城乡空间结构生态化,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物质形态、 功能和景观效果上的创新,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人性化、生态化。
一份攀枝花工业布局图显 示,攀枝花被国家工业和信息 化部列为首批国家62个新型工 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成为 全国首批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 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 地。
(四)阳光花城—“花城”的阳光柔 情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将建成百万人
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 61%跃升到68.5%,并成为全国著名阳光休 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如今,在许多攀枝花 人看来,最有趣的是,因盛产钢铁,以工 业立市的攀枝花,在这两年里,逐渐以 “花城”取代了“钢城”,阳光柔情日益 彰显。
缅气入攀项目,旨在改变目前攀枝花无天然气用的现状。其中,机场路LNG/LCNG站已建成完工。随着缅气入攀工程的全面上马,到2025年,将建成CNG(压缩 天然气)加注站11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55个。
新区供水项目建设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工程包括炳草岗水厂深井泵站扩建、新 建絮凝预沉池2座、新建DN600—700原水管道5270米等,将为新区解决供水问题。
二、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
名称创意编辑
1、攀枝花市,有“花”字;又是全国唯一 个以花命名的城市——是一座“花城”! 与市名有承接性。
2、攀枝花市正在着力打造“花是一座城, 城是一朵花”的城市形象,再次突显“花 城”的特点!
3、能很自然的表现出地名的从属关系: “花城新区”是属于攀枝花市这座花城内 的一个新开发区。
作为出川“南大门”,攀枝花还 计划打通经丽江、大理、保山、瑞丽 至东南亚的出口通道,直接融入东盟 自由经济贸易圈。未来,攀枝花将成 为四川通江达海,融入北部湾经济圈、 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
金江大桥-高速公路大桥
打造南向开放门 户—城市风光
攀枝花市炳草大桥
城市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攀枝花既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同时又是 一个老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工 业基地,工业化带给了攀枝花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污染严重的重工业逐渐没落,城市的发 展速度也随之降低,如何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 将是攀枝花能否二次腾飞的关键。
城市建三绿—绿块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环绕,绿中人居和谐。
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以创建良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并重的“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 阳光 花城”为目标,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地绿地系统和 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山水相依,碧野环绕,绿廊穿插、城乡统筹。 为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奠定基础。
金沙江
攀西大裂谷中南段
(三)钒钛之都—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攀枝花钒、钛资源储量 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已 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基 地之一,世界第二大的钒产 品生产基地。自建市以来, 钢铁,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 “表情”。但事实上,这座 城市的宝藏,不仅仅是钢铁 钒储量占全国的59%,占全 球的11%;钛储量占全国的 93%,全球的31%。
新区首批五大项目
山地森林公园位于炳仁线干坝塘村,总占地面积2512亩,投资34541万元,建设 总工期三年半。建成后,将以“花海、森林、生活”作为公园主题,实现“城市绿肺” 的功能。
巴斯箐森林公园位于仁和区前进镇渡口村,规划占地面积3300亩,总投资4亿元, 建设期3至5年。届时,三千多亩的巴斯箐荒山,将变成由多种特色树种、鲜花打造成 的“花山花海”。
丰富的钒钛 磁铁矿
2007年10月,生产出全省 第一炉海绵钛;2008年,被正 式授予“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2009年1月,炼出全省第一炉 钛锭;今年9月16日,目前国 内最长、最宽的钛锭在攀枝花 出炉……攀枝花已成为国内最 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钒钛钢生 产基地之一、世界第二大的钒 产品生产基地。
阳光花城
攀枝花城市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马雪莹 张群 黄永
李禹旋
一、攀枝花简介 二、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四、攀枝花旅游规划
一、攀枝花简介
(一) 地名由来
1965年3月4日,当时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 到了中央,当时毛泽东问考察队的人:“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 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有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 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因此,攀枝花这 个地名由此而得来。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 攀枝花特区。由于当时中国处于特殊历史环境,而攀枝花又是“三线 建设”的重点布局,为了对外联络的需要,1965年5月攀枝花特区改 名为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打造“阳光花城”达到“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 花”的主题目标。
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5年) --提升品质、形成亮点、凸显特色
形成较为完整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提高现有绿化的档次和景观效果。 重点完善城区绿地结构布局及街旁绿地、大型公园建设,加强城区绿地基 础建设。完善已完成规划和用地控制的公园绿地,提高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量。 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的绿地建设等一 系列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突显“阳光花城”的特色。
4、“花城新区”不仅叫起来响亮,而且 “花城”大家耳熟能详,“新区”大家有 目共睹。
新区一角
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控 制面积59.2平方公里,建 设面积33平方公里,新增 人口承载力35万人。按照 规划,新区分为5大片区, 将以“梳山、理水、延绿、 美桥、筑网、营城”为建 设理念,打造山地城市特 色景观。攀枝花计划用5至 10年时间,将其建成在全 省有较大影响力,在区域 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作 用,集行政、商务、住宅、 现代服务业、生态优美于 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七.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攀枝花市城市园林绿地结构的现状,已形成点、线、块 结合的绿地系统,但还不够完整。特别是还未能构建起有 机的、高度完善的、对整个市区环境具有较大调控影响作 用的绿地系统。规划依据攀枝花市自然地理条件、现状城 市发展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生态理论和麦克哈格 “空气库”理论,由既有的点、线、块布局向增点、延线、 展面、加圈、建楔、连网发展,从而组成“蓝廊绿肺、组 团隔离、林网曼布、多岛辐射”的绿地基本结构,形成与 城市规划硬质形态相协调,质量更高,绿量更大,结构更 合理、更加适应现代城市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地系统。
2、远期目标(2025年)--和谐人居、完善系统、持续发展
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 方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城市。
继续完善水系生态控制区的绿化建设,营造沿城市重要水系、道路、公共 设施走廊的防护绿带。加强城市公园和近郊风景区等的建设,增强其生态、 景观、旅游、休闲度假功能。严格控制组团建设,保护水系生态敏感区。
重点任务
为实现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完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攀 枝花市未来主要的绿化任务是建设完善“三区三网三林三绿”,即:
市域建三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区中生态健 全;
丘陵造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网中果茂粮丰;
山地育三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林中生物多样;
阳光,成为了攀枝花的“活招牌”: 这里海拔1000多米,年均气温20.3℃,无 霜期达300天以上,年日照2700小时。同时, 城市遍布三角梅等各类鲜花,常年花开不 败,“阳光花城”名副其实。
2010年,攀枝花正式向外推出了“阳 光花城”这一全新城市定位:“花是一座 城,城是一朵花”。攀枝花对阳光资源的
名为渡口时的攀枝花
现在的攀枝花
现在的攀枝花
(二)地理位置特点
攀枝花市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在横断山区,地 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地貌以中山山地为主,面积7434.5平方公里,占全 市面积的88.38%。攀枝花市是一座新年兴的移民城,有34个少数民族, 拥有100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2万。
南丝绸之路、史迪威公路……曾经,攀枝花是四川通 江达海的通道。现在,随着四川“突出南向,加快融入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决策部署,攀枝花南向开放门户的 重要性和独特性,正在日渐显现。
西攀高速公 路
丽攀高速公路
攀枝花至昆明的高速公路
“目前,与攀枝花密切相关的"两 高两铁一水",即丽攀高速公路、攀 宜沿江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新线、丽 攀遵铁路和金沙江航道,正在加快推 进之中。
花城新区投资最大的项目——老黑地安置房位于仁和区,总投资8亿元。2013年 底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并配套农贸市场、商业区、幼儿园等基础 设施。